CN117807009A - 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串口装置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串口装置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07009A
CN117807009A CN202311852756.4A CN202311852756A CN117807009A CN 117807009 A CN117807009 A CN 117807009A CN 202311852756 A CN202311852756 A CN 202311852756A CN 117807009 A CN117807009 A CN 117807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mmunication
module
communication unit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527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志雄
陈皓
林峰平
张孝山
周正龙
易柯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angbida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angbida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angbida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angbida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527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070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07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070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串口装置及终端设备。该电路包括:通路切换模块、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及RS232通迅模块;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二信号端与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的第一信号端连接,第三信号端与RS232通迅模块的第一信号端连接,控制端接收第一切换信号,基于第一切换信号切换连接通路;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的第二信号端及RS232通迅模块的第二信号端均与串口接线端连接;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的控制端接收第二切换信号,基于第二切换信号切换为485模式或422模式。本发明仅通过两个控制信号即可实现三种通讯模式的切换,切换方法简单。

Description

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串口装置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串口装置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串口作为底层通讯物理层,是工业通讯采集器常用的接口通讯方式之一,用于串口通信的主要有RS232,RS485,RS422等几种接口标准。由于外界设备的形式不固定,有的需要采用RS232模式通讯,有的需要采用RS484/RS422模式通讯。为了满足能在所有模式下通信,有必要提供一种三合一数据接口,可以三种通讯模式。
现有技术中,参考图2,其占用7个外部接口,内部还需要3个GPIO引脚控制RS485、RS232、RS422三合一模式转换,控制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串口装置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三合一串口装置控制信号多,控制复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包括:通路切换模块、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及RS232通迅模块;
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一信号端用于与串口控制器连接,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二信号端与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的第一信号端连接,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三信号端与RS232通迅模块的第一信号端连接,通路切换模块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一切换信号;
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的第二信号端及RS232通迅模块的第二信号端均与串口接线端连接;串口接线端用于连接对端设备;
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二切换信号;
其中,通路切换模块被配置为,通过第一切换信号控制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一信号端与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二信号端之间连通,或控制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一信号端与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三信号端之间连通;
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被配置为,通过第二切换信号控制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为485模式,或控制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为422模式。
可选的,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包括:第一485通讯单元及第二485通讯单元;其中,第二485通讯单元工作在发模式;
第一485通讯单元的第一信号端及第二485通讯单元的第一信号端均与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的第一信号端连接,第一485通讯单元的第二信号端和第二485通讯单元的第二信号端均与串口接线端连接;
第一485通讯单元的使能端与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接收第二切换信号;
其中,第二切换信号用于控制第一485通讯单元的工作模式;
当第二切换信号控制第一485通讯单元工作在收发模式时,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为485模式;
当第二切换信号控制第一485通讯单元工作在收模式时,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为422模式。
可选的,第一485通讯单元的第二信号端包括:第一A端及第一B端;第二485通讯单元的第二信号端包括:第二A端及第二B端;RS232通迅模块的第二信号端包括:第一RXD端及第一TXD端;
第一A端、第一B端、第二A端及第二B端分别与串口接线端的1脚、2脚、3脚及4脚对应连接;
第一RXD端与串口接线端的2脚连接,第一TXD端与串口接线端的4脚连接;
RS232通迅模块的接地端通过串口接线端的5脚与对端设备的接地端连接。
可选的,第一485通讯单元的第一信号端包括:第二RXD端及第二TXD端;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二信号端包括:第三RXD端及第三TXD端;
第三RXD端与第二RXD端连接;
第三TXD端分别与第二TXD端及第二485通讯单元的第一信号端连接;
其中,第二485通讯单元的第一信号端为输入端口。
可选的,第一485通讯单元包括:第一差分数据收发器芯片;
第一差分数据收发器芯片,接收器输出端与第二RXD端连接,驱动器输入端分别与第二TXD端连接,接收器输出使能端和驱动器输出使能端均与第一485通讯单元的使能端连接,总线接口A与第一A端连接,总线接口B与第一B端连接。
可选的,第二485通讯单元包括:第二差分数据收发器芯片;
第二差分数据收发器芯片,驱动器输入端与第二485通讯单元的第一信号端连接,接收器输出使能端和驱动器输出使能端均与直流电源连接,总线接口A与第二A端连接,总线接口B与第二B端连接。
可选的,RS232通迅模块的第一信号端包括:第四RXD端及第四TXD端;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三信号端包括:第五RXD端及第五TXD端;第四RXD端与第五RXD端连接,第四TXD端与第五TXD端连接;
RS232通迅模块包括:第一光耦、第二光耦及232通讯转换芯片;
232通讯转换芯片,第一逻辑数据输出端通过第一光耦与第四RXD端连接,第一逻辑数据输入端通过第二光耦与第四TXD端连接,RS232线数据输出端及RS232线数据输入端分别与第一TXD端及第一RXD端连接。
可选的,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一信号端包括:第六RXD端及第六TXD端;通路切换模块包括:双通道开关芯片;
双通道开关芯片,第一开关的动端与第六RXD端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一不动端与第三RXD端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二不动端与第五RXD端连接,第二开关的动端与第六TXD端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一不动端与第三TXD端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二不动端与第五TXD端连接,切换模式开关端接收第一切换信号;
当第一切换信号为第一电平时,第一开关的动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第二开关的动端与第二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
当第一切换信号为第二电平时,第一开关的动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第二开关的动端与第二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串口装置,包括:串口控制器、处理器及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
处理器用于向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发送第一切换信号及第二切换信号,以使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工作在不同的通讯模式;
串口控制器与通路切换模块连接。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串口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串口装置及终端设备。上述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包括:通路切换模块、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及RS232通迅模块;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一信号端用于与串口控制器连接,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二信号端与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的第一信号端连接,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三信号端与RS232通迅模块的第一信号端连接,通路切换模块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一切换信号;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的第二信号端及RS232通迅模块的第二信号端均与串口接线端连接;串口接线端用于连接对端设备;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二切换信号;其中,通路切换模块被配置为,通过第一切换信号控制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一信号端与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二信号端之间连通,或控制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一信号端与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三信号端之间连通;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被配置为,通过第二切换信号控制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为485模式,或控制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为422模式。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切换信号切换通路切换模块的信号通路,使得串口控制器与RS232通迅模块连通或与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连通,使得RS232通迅模块工作或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工作;进而再通过第二切换信号控制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为485模式或422模式,从而仅通过两个控制信号实现三种不同通讯模式之间的切换,控制信号少,控制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三合一接口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485通讯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485通讯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S232通迅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路切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方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方案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方案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方案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方案保护的范围。
本方案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其他任何变形,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并不仅限于文中列举的示例。此外,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该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包括:通路切换模块11、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12及RS232通迅模块13;
通路切换模块11的第一信号端用于与串口控制器连接,通路切换模块11的第二信号端与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12的第一信号端连接,通路切换模块11的第三信号端与RS232通迅模块13的第一信号端连接,通路切换模块11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一切换信号Sig1;
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12的第二信号端及RS232通迅模块13的第二信号端均与串口接线端连接;串口接线端用于连接对端设备;
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12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二切换信号Sig2;
其中,通路切换模块11被配置为,通过第一切换信号Sig1控制通路切换模块11的第一信号端与通路切换模块11的第二信号端之间连通,或控制通路切换模块11的第一信号端与通路切换模块11的第三信号端之间连通;
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12被配置为,通过第二切换信号Sig2控制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12为485模式,或控制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12为422模式。
485是两线,422是四线,422也称为485-4,而485则称为485-2,二者容易实现复用,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12可以实现485通讯或422通讯。232与422及485不同,因此设置单独的RS232通迅模块13实现232通讯。
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通路切换模块11,通过第一切换信号Sig1控制通路切换模式使得串口控制器与RS232通迅模块13之间连通,或使得串口控制器与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12导通;同时,通过第二切换信号Sig2将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12切换为485模式或422模式,从而仅通过两个控制信号(第一切换信号Sig1及第二切换信号Sig2)即可实现三种不同通讯模式之间的切换,控制信号少,控制方法简单,且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12可以包括:第一485通讯单元121及第二485通讯单元122;其中,第二485通讯单元122工作在发模式;
第一485通讯单元121的第一信号端及第二485通讯单元122的第一信号端均与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12的第一信号端连接,第一485通讯单元121的第二信号端和第二485通讯单元122的第二信号端均与串口接线端连接;
第一485通讯单元121的使能端与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12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接收第二切换信号Sig2;
其中,第二切换信号Sig2用于控制第一485通讯单元121的工作模式;
当第二切换信号Sig2控制第一485通讯单元121工作在收发模式时,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12为485模式;
当第二切换信号Sig2控制第一485通讯单元121工作在收模式时,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12为422模式。
由于485是两线,422是四线,422可由两个485通讯单元实现,第二切换信号Sig2控制第一485通讯单元121的工作模式,从而控制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12工作在485模式或422模式,实现不同通讯模式的切换。
具体的,第二485通讯单元122被配置为始终工作在发模式,第二切换信号Sig2用于切换第一485通讯单元121的工作模式;当第二切换信号Sig2控制第一485通讯单元121工作在收发模式时,仅通过第一485通讯单元121实现两线485通讯;当第二切换信号Sig2控制第一485通讯单元121工作在收模式时,第一485通讯单元121和第二485通讯单元122一个收一个发,实现四线422通讯。由此,通过第二切换信号Sig2实现485模式或422模式的切换。
示例性的,485模式时,仅第一485通讯单元121工作,第一485通讯单元121工作在收发模式,第二切换信号Sig2为低电平时接收数据,第二切换信号Sig2为高电平时发送数据,实现485通讯;
422模式时,第二485通讯单元122工作在发模式,第二切换信号Sig2始终为低电平,第一485通讯单元121工作在收模式,两个通讯单元共同工作,实现422通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第一485通讯单元121的第二信号端可以包括:第一A端A1及第一B端B1;第二485通讯单元122的第二信号端可以包括:第二A端A2及第二B端B2;RS232通迅模块13的第二信号端可以包括:第一RXD端RXD1及第一TXD端TXD1;
第一A端A1、第一B端B1、第二A端A2及第二B端B2分别与串口接线端的1脚、2脚、3脚及4脚对应连接;
第一RXD端RXD1与串口接线端的2脚连接,第一TXD端TXD1与串口接线端的4脚连接;
RS232通迅模块13的接地端通过串口接线端的5脚与对端设备的接地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485通讯单元121的第二信号端、RS232通迅模块13的第二信号端、第二485通讯单元122的第二信号端均为两线(对应RXD和TXD)。第一RXD端RXD1和第一B端B1共用一个管脚,第一TXD端TXD1和第二B端B2共用一个管脚。
485模式时,仅1脚和2脚接入;422模式时,1脚、2脚、3脚及4脚均接入;232模式时,仅2脚和4脚接入。
由以上可知,该接口电路的外接端子仅需要5个,减少了外接端子数量,可进一步减小外观大小尺寸,且端子数量少更容易扩展。本发明实施例中GPIO数量及外界端子数量均得到了优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第一485通讯单元121的第一信号端可以包括:第二RXD端RXD2及第二TXD端TXD2;通路切换模块11的第二信号端可以包括:第三RXD端RXD3及第三TXD端TXD3;
第三RXD端RXD3与第二RXD端RXD2连接;
第三TXD端TXD3分别与第二TXD端TXD2及第二485通讯单元122的第一信号端连接;
其中,第二485通讯单元122的第一信号端为输入端口。
基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第一485通讯单元121的第一信号端和通路切换模块11的第二信号端同样均为两线(对应RXD和TXD)。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第一485通讯单元121可以包括:第一差分数据收发器芯片U1;
第一差分数据收发器芯片U1,接收器输出端与第二RXD端RXD2连接,驱动器输入端分别与第二TXD端TXD2连接,接收器输出使能端和驱动器输出使能端均与第一485通讯单元121的使能端连接,总线接口A与第一A端A1连接,总线接口B与第一B端B1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第二485通讯单元122可以包括:第二差分数据收发器芯片U2;
第二差分数据收发器芯片U2,驱动器输入端与第二485通讯单元122的第一信号端连接,接收器输出使能端和驱动器输出使能端均与直流电源连接,总线接口A与第二A端A2连接,总线接口B与第二B端B2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差分数据收发芯片形成485通讯单元。参考图5,第一485通讯单元121中,第一差分数据收发器芯片U1的接收器输出使能端和驱动器输出使能端(RE和DE)接收第二切换信号Sig2,第二切换信号Sig2为低电平时为收模式,第二切换信号Sig2为高电平时为发模式。第一差分数据收发器芯片U1的外围电路参考图5,为常规技术手段,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图6,第二485通讯单元122中,第二差分数据收发器芯片U2的接收器输出使能端和驱动器输出使能端(RE和DE)接直流电源,电平置高,固定为发模式。第二差分数据收发器芯片U2的外围电路参考图6,为常规技术手段,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及图7,RS232通迅模块13的第一信号端可以包括:第四RXD端RXD4及第四TXD端TXD4;通路切换模块11的第三信号端可以包括:第五RXD端RXD5及第五TXD端TXD5;第四RXD端RXD4与第五RXD端RXD5连接,第四TXD端TXD4与第五TXD端TXD5连接;
RS232通迅模块13可以包括:第一光耦U3、第二光耦U4及232通讯转换芯片U5;
232通讯转换芯片U5,第一逻辑数据输出端通过第一光耦U3与第四RXD端RXD4连接,第一逻辑数据输入端通过第二光耦U4与第四TXD端TXD4连接,RS232线数据输出端及RS232线数据输入端分别与第一TXD端TXD1及第一RXD端RXD1连接。
由于232通讯转换芯片U5通常用于近距离通讯,为避免噪声干扰,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两个光耦(第一光耦U3和第二光耦U4)进行通讯隔离,提高通讯的稳定性。第一光耦U3、第二光耦U4及232通讯转换芯片U5的外围电路参考图7,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具体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及图8,通路切换模块11的第一信号端可以包括:第六RXD端RXD6及第六TXD端TXD6;通路切换模块11可以包括:双通道开关芯片U6;
双通道开关芯片U6,第一开关的动端与第六RXD端RXD6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一不动端与第三RXD端RXD3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二不动端与第五RXD端RXD5连接,第二开关的动端与第六TXD端TXD6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一不动端与第三TXD端TXD3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二不动端与第五TXD端TXD5连接,切换模式开关端接收第一切换信号Sig1;
当第一切换信号Sig1为第一电平时,第一开关的动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第二开关的动端与第二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
当第一切换信号Sig1为第二电平时,第一开关的动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第二开关的动端与第二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双通道开关芯片U6进行通路选择,切换模式开关端用于切换通讯通道。例如,参考图3,当第一切换信号Sig1为高电平时,串口切换到232方向;当第一切换信号Sig1为低电平时,串口切换到485/422方向。
双通道开关芯片U6的外围电路参考图8,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对应于上述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串口装置,包括:串口控制器、处理器及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
处理器用于向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发送第一切换信号Sig1及第二切换信号Sig2,以使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工作在不同的通讯模式;
串口控制器与通路切换模块11连接。
串口装置具有上述各个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所具有的优点,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串口装置。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路切换模块、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及RS232通迅模块;
所述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一信号端用于与串口控制器连接,所述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二信号端与所述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的第一信号端连接,所述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三信号端与所述RS232通迅模块的第一信号端连接,所述通路切换模块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一切换信号;
所述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的第二信号端及所述RS232通迅模块的第二信号端均与串口接线端连接;所述串口接线端用于连接对端设备;
所述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二切换信号;
其中,所述通路切换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切换信号控制所述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一信号端与所述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二信号端之间连通,或控制所述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一信号端与所述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三信号端之间连通;
所述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切换信号控制所述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为485模式,或控制所述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为422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包括:第一485通讯单元及第二485通讯单元;其中,所述第二485通讯单元工作在发模式;
所述第一485通讯单元的第一信号端及所述第二485通讯单元的第一信号端均与所述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的第一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485通讯单元的第二信号端和所述第二485通讯单元的第二信号端均与所述串口接线端连接;
所述第一485通讯单元的使能端与所述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切换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切换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485通讯单元的工作模式;
当所述第二切换信号控制所述第一485通讯单元工作在收发模式时,所述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为485模式;
当所述第二切换信号控制所述第一485通讯单元工作在收模式时,所述RS485/RS422通讯复用模块为422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485通讯单元的第二信号端包括:第一A端及第一B端;所述第二485通讯单元的第二信号端包括:第二A端及第二B端;所述RS232通迅模块的第二信号端包括:第一RXD端及第一TXD端;
所述第一A端、所述第一B端、所述第二A端及所述第二B端分别与所述串口接线端的1脚、2脚、3脚及4脚对应连接;
所述第一RXD端与所述串口接线端的2脚连接,所述第一TXD端与所述串口接线端的4脚连接;
所述RS232通迅模块的接地端通过所述串口接线端的5脚与所述对端设备的接地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485通讯单元的第一信号端包括:第二RXD端及第二TXD端;所述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二信号端包括:第三RXD端及第三TXD端;
所述第三RXD端与所述第二RXD端连接;
所述第三TXD端分别与所述第二TXD端及所述第二485通讯单元的第一信号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485通讯单元的第一信号端为输入端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485通讯单元包括:第一差分数据收发器芯片;
所述第一差分数据收发器芯片,接收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二RXD端连接,驱动器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二TXD端连接,接收器输出使能端和驱动器输出使能端均与所述第一485通讯单元的使能端连接,总线接口A与所述第一A端连接,总线接口B与所述第一B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485通讯单元包括:第二差分数据收发器芯片;
所述第二差分数据收发器芯片,驱动器输入端与所述第二485通讯单元的第一信号端连接,接收器输出使能端和驱动器输出使能端均与直流电源连接,总线接口A与所述第二A端连接,总线接口B与所述第二B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RS232通迅模块的第一信号端包括:第四RXD端及第四TXD端;所述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三信号端包括:第五RXD端及第五TXD端;所述第四RXD端与所述第五RXD端连接,所述第四TXD端与所述第五TXD端连接;
所述RS232通迅模块包括:第一光耦、第二光耦及232通讯转换芯片;
所述232通讯转换芯片,第一逻辑数据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光耦与所述第四RXD端连接,第一逻辑数据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光耦与所述第四TXD端连接,RS232线数据输出端及RS232线数据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TXD端及所述第一RXD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路切换模块的第一信号端包括:第六RXD端及第六TXD端;所述通路切换模块包括:双通道开关芯片;
所述双通道开关芯片,第一开关的动端与所述第六RXD端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一不动端与所述第三RXD端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五RXD端连接,第二开关的动端与所述第六TXD端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一不动端与所述第三TXD端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五TXD端连接,切换模式开关端接收所述第一切换信号;
当所述第一切换信号为第一电平时,所述第一开关的动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动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
当所述第一切换信号为第二电平时,所述第一开关的动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动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
9.一种串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串口控制器、处理器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
所述处理器用于向所述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发送所述第一切换信号及所述第二切换信号,以使所述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工作在不同的通讯模式;
所述串口控制器与所述通路切换模块连接。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串口装置。
CN202311852756.4A 2023-12-28 2023-12-28 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串口装置及终端设备 Pending CN1178070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52756.4A CN117807009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串口装置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52756.4A CN117807009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串口装置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07009A true CN117807009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4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52756.4A Pending CN117807009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串口装置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0700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0811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tively terminating a transmission line
CN202372976U (zh) 一种分时复用串口的切换电路
JPH04117743A (ja) 光トランシーバ
CN1333560C (zh) 一种适用于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高性能光纤can通讯系统
CN106545955B (zh) 一种通讯中继装置、方法及空调
JP3638895B2 (ja) フィールドバスインタフェースボード
CN104579881B (zh) 一种可配置rs232/422/485复用电路
CN117807009A (zh) 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串口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6303205A (zh) 串口三合一接口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和串口系统芯片
CN113301457A (zh) 光电收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686083A (zh) 数据光端机
CN107809264B (zh) 一种rs485转八路rs232的无线通信转换器
CN211018828U (zh) 多功能无线中继器
CN213957869U (zh) 一种互联网网关电路
CN213367785U (zh) 基于can通信的板内通信电路及装置
KR20070052168A (ko) 접속장치와, 접속케이블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통신시스템
CN202904869U (zh) 一种带有中继功能的rs485总线接口
CN207637147U (zh) 一种基于一个Uart口的多路RS485接口通信电路
KR100942108B1 (ko) Rs-485 인터페이스를 이용한 rs-422 통신 처리장치
CN210899197U (zh) 单线双向通讯电路
CN217821324U (zh) 一种通信电路
CN216486417U (zh) 扩展卡及自动化设备
CN113609058A (zh) 一种串口电路
CN217509042U (zh) 一种无线传输系统
CN217767222U (zh) 采煤机用can与485通讯转换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