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04733A - 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04733A
CN117804733A CN202410233588.9A CN202410233588A CN117804733A CN 117804733 A CN117804733 A CN 117804733A CN 202410233588 A CN202410233588 A CN 202410233588A CN 117804733 A CN117804733 A CN 117804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ing
boundary layer
tracer
plate
time ev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335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雷
彭俊洁
史喆羽
白宏磊
张卫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w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Low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w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Low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4102335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047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04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047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实验流体力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其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包括拖曳水槽,拖曳水槽上设置有用于在拖曳水槽上移动的拖曳小车,拖曳小车的底部连接有拖曳板,拖曳板上设置有示踪剂流出缝,拖曳小车上设置有示踪剂释放水箱,示踪剂释放水箱通过管路与示踪剂流出缝连通,拖曳板上设置有绊线,绊线位于拖曳小车行径方向上示踪剂流出缝的后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少示踪剂剂量且提高试验效果的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实验流体力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边界层是一个由于流体流经壁面而产生紧贴壁面的速度剪切薄层,由于流体的黏性作用使得边界层内靠近壁面区域的流体流速较小,而靠近边界层外侧的流体流速接近自由来流速度,因此边界层内存在很强的剪切运动。当表征黏性力与惯性力相对强弱的雷诺数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壁面边界层内的速度梯度会使层流边界层转捩成为湍流边界层。
湍流边界层是工程中常见的流体力学现象,广泛存在于大气表面层流动、水陆空航行器表面的流动,以及各种工业管道流动中。学者发现在湍流边界层中存在可辨识的有序运动,即为拟序(或相干)流动结构。它们一经触发,就以某种特定的规律发展运动,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或统计规律,是构成湍流边界层动力学系统的基本单元。目前在壁面湍流边界层内已发现四种主要拟序结构,分别为靠近壁面的高/低速条带、发卡涡、大尺度运动以及超大尺度运动。已有研究表明,湍流边界层内剧烈的动量交换和壁面高摩擦阻力的产生均与湍流拟序结构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的湍流边界层内各种拟序结构的产生机理和时间空间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以及工程应用价值,从而可为湍流边界层减阻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在实验流体力学领域中,针对壁面湍流边界层内各种拟序流动结构的研究普遍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定点定位地对某个雷诺数下特定的拟序结构进行测量。由于湍流边界层内的拟序结构从高/低速条带发展到超大尺度运动需要较大的物理空间,并且受限于PIV技术的测量范围,使得完整地测量湍流边界层各种拟序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发展过程十分困难,尤其是对壁面摩擦阻力贡献较大的超大尺度运动的产生机理及其与其他拟序结构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现有的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静止不动,通过水流动产生湍流边界层。示踪粒子散布在水中,由于水槽较大,示踪粒子在水流中快速扩散开,从而需要很高浓度的示踪剂才能使示踪粒子在湍流边界层稳定分布。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示踪剂剂量且提高试验效果的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包括拖曳水槽,拖曳水槽上设置有用于在拖曳水槽上移动的拖曳小车,拖曳小车的底部连接有拖曳板,拖曳板上设置有示踪剂流出缝,拖曳小车上设置有示踪剂释放水箱,示踪剂释放水箱通过管路与示踪剂流出缝连通,拖曳板上设置有绊线,绊线位于拖曳小车行径方向上示踪剂流出缝的后侧。
本发明的拖曳板上设置有绊线,拖曳小车移动的过程中,水流在拖曳板的底部产生湍流边界层。示踪剂释放水箱中的示踪剂通过管路经示踪剂流出缝稳定地掺混进入湍流边界层。由于示踪剂始终在湍流边界层前方一定位置释放,则较小剂量的示踪粒子就能散布到整个湍流边界层。本发明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定性地展示边界层外缘的发展和演化过程和具有时间分辨力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定量地测量出边界层内部流动结构的时空发展演化、统计量分布以及空间相关等特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拖曳板包括拖曳平板,拖曳平板的一端连接有前缘修正段,拖曳平板的另一端连接有后缘修正段,前缘修正段和后缘修正段均与拖曳平板平滑过渡;所述示踪剂流出缝和绊线均设置于前缘修正段上。前缘修正段、拖曳平板和后缘修正段平滑过渡,拼接成一个整体。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前缘修正段和后缘修正段的表面圆滑,保证水流流经拖曳平板下表面不会发生分离。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拖曳平板包括依次设置的拖曳上平板、铝型材骨架和拖曳下平板。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示踪剂释放水箱上连接有分流器,分流器的出口端连接有若干导管,导管的另一端与示踪剂流出缝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绊线与拖曳板的行径方向垂直,绊线与拖曳板等宽。绊线促使流动由层流转捩为湍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拖曳小车包括小车主体,小车主体搭接在拖曳水槽上,示踪剂释放水箱安装在小车主体上,小车主体上固定有矩形管,矩形管连接有若干支撑杆,支撑杆的下端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与拖曳板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杆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支撑杆的形状接近于翼型,减少对水流的阻挡。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小车主体上固定的矩形管的数量为两根。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矩形管上连接的支撑杆的数量为四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拖曳板上设置有绊线,拖曳小车移动的过程中,水流在拖曳板的底部产生湍流边界层。示踪剂释放水箱中的示踪剂通过管路经示踪剂流出缝稳定地掺混进入湍流边界层。由于示踪剂始终在湍流边界层前方一定位置释放,则较小剂量的示踪粒子就能散布到整个湍流边界层。本发明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定性地展示边界层外缘的发展和演化过程和具有时间分辨力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定量地测量出边界层内部流动结构的时空发展演化、统计量分布以及空间相关等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拖曳小车和拖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拖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拖曳小车和拖曳板的部分结构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拖曳水槽;2-拖曳小车;3-拖曳板;4-示踪剂释放水箱;21-小车主体;22-矩形管;23-支撑杆;31-示踪剂流出缝;32-绊线;33-拖曳平板;34-前缘修正段;35-后缘修正段;41-分流器;42-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包括拖曳水槽1,拖曳水槽1上设置有用于在拖曳水槽1上移动的拖曳小车2,拖曳小车2的底部连接有拖曳板3,拖曳板3上设置有示踪剂流出缝31,拖曳小车2上设置有示踪剂释放水箱4,示踪剂释放水箱4通过管路与示踪剂流出缝31连通,拖曳板3上设置有绊线32,绊线32位于拖曳小车2行径方向上示踪剂流出缝31的后侧。
本发明的拖曳板3上设置有绊线32,拖曳小车2移动的过程中,水流在拖曳板3的底部产生湍流边界层。示踪剂释放水箱4中的示踪剂通过管路经示踪剂流出缝31稳定地掺混进入湍流边界层。由于示踪剂始终在湍流边界层前方一定位置释放,则较小剂量的示踪粒子就能散布到整个湍流边界层。本发明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LIF)定性地展示边界层外缘的发展和演化过程和具有时间分辨力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R-PIV)定量地测量出边界层内部流动结构的时空发展演化、统计量分布以及空间相关等特征。该试验装置可以在不同拖曳车运动速度下进行,以此研究不同雷诺数下的壁面湍流边界层流动。
其中,所述拖曳板3包括拖曳平板33,拖曳平板33的一端连接有前缘修正段34,拖曳平板33的另一端连接有后缘修正段35,前缘修正段34和后缘修正段35均与拖曳平板33平滑过渡;所述示踪剂流出缝31和绊线32均设置于前缘修正段34上。前缘修正段34、拖曳平板33和后缘修正段35平滑过渡,拼接成一个整体。所述前缘修正段34和后缘修正段35的表面圆滑,水流附着在拖曳平板33下表面。
所述拖曳平板33包括依次设置的拖曳上平板、铝型材骨架和拖曳下平板。铝型材骨架由铝型材搭建而成,可以根据试验雷诺数需求,调节铝型材骨架长度(流向)和宽度(展向)。拖曳下平板和拖曳上平板分别覆盖在铝型材骨架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并通过螺栓和预置在铝型材骨架内的T型螺母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示踪剂释放水箱4上连接有分流器41,分流器41的出口端连接有若干导管42,导管42的另一端与示踪剂流出缝31连通。所述绊线32与拖曳板3的行径方向垂直,绊线32与拖曳板3等宽。绊线32促使流动由层流转捩为湍流。
具体地,所述拖曳小车2包括小车主体21,小车主体21搭接在拖曳水槽1上,示踪剂释放水箱4安装在小车主体21上,小车主体21上固定有矩形管22,矩形管22连接有若干支撑杆23,支撑杆23的下端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与拖曳板3连接。所述支撑杆23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支撑杆23的形状接近于翼型,减少对水流的阻挡。
矩形管22通过螺栓螺帽与小车主体21连接,其用于增加平板的流向支撑尺度。所述小车主体21上固定的矩形管22的数量为两根。单根矩形管22上连接的支撑杆23的数量为四根。八个翼型的支撑杆23固定在矩形管22下方,以保证拖曳板3可完全沉浸在水中。上下表面分别覆盖拖曳上平板和拖曳下平板的铝型材骨架通过连接板与翼型的支撑杆23相连,可实现平板模型系统随拖曳小车2在拖曳水槽1内往复运动。前缘修正段34和后缘修正段35分别通过螺栓螺母与铝型材骨架固定连接。
由于拖曳水槽1空间尺寸较大,若示踪粒子散布在水中,成像效果较差。因此,前缘修正段34下表面预留示踪剂流出缝31,以供示踪剂/示踪粒子流出并与湍流边界层进行掺混。
在本实施例的实际应用中,拖曳水槽1系统和拖曳平板33模型系统组合,来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拖曳小车2稳定运行速度范围为0.5~2m/s,相应地,基于边界层厚度的雷诺数最大可达4000。定点地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LIF)和具有时间分辨力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R-PIV),可以分别定性地展示不同雷诺数下边界层外缘的发展演化过程和定量地测量研究边界层内部流动结构的时空发展演化、统计量分布以及空间相关等特征,拟揭示各种拟序结构产生机理及其相互作用和联系。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拖曳水槽(1),拖曳水槽(1)上设置有用于在拖曳水槽(1)上移动的拖曳小车(2),拖曳小车(2)的底部连接有拖曳板(3),拖曳板(3)上设置有示踪剂流出缝(31),拖曳小车(2)上设置有示踪剂释放水箱(4),示踪剂释放水箱(4)通过管路与示踪剂流出缝(31)连通,拖曳板(3)上设置有绊线(32),绊线(32)位于拖曳小车(2)行径方向上示踪剂流出缝(31)的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曳板(3)包括拖曳平板(33),拖曳平板(33)的一端连接有前缘修正段(34),拖曳平板(33)的另一端连接有后缘修正段(35),前缘修正段(34)和后缘修正段(35)均与拖曳平板(33)平滑过渡;所述示踪剂流出缝(31)和绊线(32)均设置于前缘修正段(3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缘修正段(34)和后缘修正段(35)的表面圆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曳平板(33)包括依次设置的拖曳上平板、铝型材骨架和拖曳下平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示踪剂释放水箱(4)上连接有分流器(41),分流器(41)的出口端连接有若干导管(42),导管(42)的另一端与示踪剂流出缝(3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绊线(32)与拖曳板(3)的行径方向垂直,绊线(32)与拖曳板(3)等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曳小车(2)包括小车主体(21),小车主体(21)搭接在拖曳水槽(1)上,示踪剂释放水箱(4)安装在小车主体(21)上,小车主体(21)上固定有矩形管(22),矩形管(22)连接有若干支撑杆(23),支撑杆(23)的下端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与拖曳板(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3)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主体(21)上固定的矩形管(22)的数量为两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管(22)上连接的支撑杆(23)的数量为四根。
CN202410233588.9A 2024-03-01 2024-03-01 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 Pending CN1178047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33588.9A CN117804733A (zh) 2024-03-01 2024-03-01 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33588.9A CN117804733A (zh) 2024-03-01 2024-03-01 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04733A true CN117804733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4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33588.9A Pending CN117804733A (zh) 2024-03-01 2024-03-01 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04733A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20891A (ja) * 2010-04-12 2011-11-04 Ihi Corp 粒子散布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流場観測装置
CN103675333A (zh) * 2013-12-08 2014-03-26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实时测量微流体速度场的装置及方法
CN107505117A (zh) * 2017-09-08 2017-12-22 浙江大学 一种测量平板湍流摩擦阻力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CN110118641A (zh) * 2019-05-14 2019-08-13 大连海事大学 悬臂式绞车拖曳水动力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CN110411710A (zh) * 2019-08-29 2019-11-05 浙江大学 一种平板边界层流动显示实验示踪粒子播撒装置
CN110441021A (zh) * 2019-08-29 2019-11-12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piv的平板湍流边界层流场结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0803266A (zh) * 2019-11-14 2020-02-18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船艏气泡下扫现象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11879493A (zh) * 2020-07-15 2020-11-03 清华大学 流场数据测量装置、测量方法和测量控制系统
CN112924135A (zh) * 2021-03-04 2021-06-08 沈阳大学 示踪气体投放方法、投放装置和示踪系统
CN113030154A (zh) * 2021-03-05 2021-06-2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氟盐流动凝固行为模拟实验系统
CN113640181A (zh) * 2021-10-18 2021-11-12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在风生流试验中通过plif测量系统测量污染物扩散的方法
CN114088970A (zh) * 2021-12-21 2022-02-25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高超声速边界层近壁面示踪粒子播撒装置及方法
CN114838912A (zh) * 2022-06-07 2022-08-02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粒子播撒装置、系统和粒子播撒方法
CN115077848A (zh) * 2022-05-12 2022-09-2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中小型风洞近壁附面层切除的窗口化平板样品风洞剪切力测试系统
CN116875298A (zh) * 2023-06-06 2023-10-13 浙江大学 一种piv试验用荧光示踪粒子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20891A (ja) * 2010-04-12 2011-11-04 Ihi Corp 粒子散布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流場観測装置
CN103675333A (zh) * 2013-12-08 2014-03-26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实时测量微流体速度场的装置及方法
CN107505117A (zh) * 2017-09-08 2017-12-22 浙江大学 一种测量平板湍流摩擦阻力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CN110118641A (zh) * 2019-05-14 2019-08-13 大连海事大学 悬臂式绞车拖曳水动力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CN110411710A (zh) * 2019-08-29 2019-11-05 浙江大学 一种平板边界层流动显示实验示踪粒子播撒装置
CN110441021A (zh) * 2019-08-29 2019-11-12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piv的平板湍流边界层流场结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0803266A (zh) * 2019-11-14 2020-02-18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船艏气泡下扫现象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11879493A (zh) * 2020-07-15 2020-11-03 清华大学 流场数据测量装置、测量方法和测量控制系统
CN112924135A (zh) * 2021-03-04 2021-06-08 沈阳大学 示踪气体投放方法、投放装置和示踪系统
CN113030154A (zh) * 2021-03-05 2021-06-2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氟盐流动凝固行为模拟实验系统
CN113640181A (zh) * 2021-10-18 2021-11-12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在风生流试验中通过plif测量系统测量污染物扩散的方法
CN114088970A (zh) * 2021-12-21 2022-02-25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高超声速边界层近壁面示踪粒子播撒装置及方法
CN115077848A (zh) * 2022-05-12 2022-09-2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中小型风洞近壁附面层切除的窗口化平板样品风洞剪切力测试系统
CN114838912A (zh) * 2022-06-07 2022-08-02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粒子播撒装置、系统和粒子播撒方法
CN116875298A (zh) * 2023-06-06 2023-10-13 浙江大学 一种piv试验用荧光示踪粒子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庄茜;姜楠;: "用Tomo-TRPIV测量湍流边界层及拟序结构的空间模态", 实验力学, no. 03, 12 June 2018 (2018-06-12), pages 30 - 36 *
张军, 赵峰, 洪方文, 徐洁: "拖曳水池随车式PIV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no. 02, 30 June 2003 (2003-06-30), pages 94 - 98 *
张军, 赵峰, 洪方文, 徐洁: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拖曳水池中的应用", 中国造船, no. 03, 25 September 2002 (2002-09-25), pages 84 - 90 *
王康俊: "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特性及其主动控制减阻机理的实验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no. 06, 15 June 2023 (2023-06-15), pages 004 - 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ul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turbulent cross-flow in a staggered tube bundle using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Yen et al. Interactions of tandem square cylinders at low Reynolds numbers
Yen et al. Wake flow behind two side-by-side square cylinders
Dargahi The turbulent flow field around a circular cylinder
Yen et al. Flow patterns and vortex shedding behavior behind a square cylinder
Sahin et al. Horseshoe vortex system in the vicinity of the vertical cylinder mounted on a flat plate
Tian et al. Effect of hierarchical structured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on coherent structures in turbulent channel flow
Sanjou et al. Turbulence structure of compound open-channel flows with one-line emergent vegetation
Huang et al. Flow characteristics around juncture of a circular cylinder mounted normal to a flat plate
Sun et al. The modulation of particles on coherent structure of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n dilute liquid-solid two-phase flow with PIV
Mamori et al. Dual-plane stereoscopic PIV measurement of vortical structure in turbulent channel flow on sinusoidal riblet surface
Gim et al. Flow control behind a circular cylinder by control rods in uniform stream
Ikegaya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and wake behind various types of two-dimensional cylinders
Boisaubert et al. Effect of a splitter plate on the near-wake development of a semi-circular cylinder
CN117804733A (zh) 一种用于产生时空演化的壁面湍流边界层试验装置
Ozturk et al. Flow details of a circular cylinder mounted on a flat plate
Miguntanna et al. Re-examining log law velocity profile in smooth open channel flows
Serizawa et al. Dispersed flow-I
Li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ingle small bubble motion in linear shear flow in water
Havens et al. Wind tunnel study of air entrainment into two-dimensional dense gas plumes at the Chemical Hazards Research Center
Yang et al. Two-way coupled bubble laden mixing layer
KUBO et al. The role of end plates in two dimensional wind tunnel tests
Yen et al. Flow patterns and wake structure of a swept-back wing
Essel et al.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measurements in curved turbulent jets produced from a slot diffuser
Tanahashi et al. Measurement of coherent fine scale eddies in turbulent mixing layer by DPIV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