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3059A - 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3059A
CN117793059A CN202311841621.8A CN202311841621A CN117793059A CN 117793059 A CN117793059 A CN 117793059A CN 202311841621 A CN202311841621 A CN 202311841621A CN 117793059 A CN117793059 A CN 117793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ve
backboard
address
host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416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爱明
王�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tuo Sif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tuo Sif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tuo Sif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tuo Sif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4162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930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93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30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主机通过定时发送地址检测信号为从机背板分配地址,并通过接收最后一个从机背板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获取当前从机背板个数;主机接收到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后,下发配置参数给各个从机背板,从机背板对所述配置参数进行存储;从机设备热插到对应从机背板后,通过向对应从机背板发送地址请求信号获取当前物理地址。本发明通过自动地址分配和动态检测从机背板个数,可以灵活地支持增加或减少从机设备的数量,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际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文件涉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工业自动化设备分为机框和无机框,机框式设备物理槽位是固定的,无法灵活配置,槽位地址固化在机框上;另一种无机框插卡式设备大多设备是拼接积木的方式,当需要更换中间位置某个模块,整体模块通信链路就会中断,无法实现设备的热插拔,当有模块故障,无法做到不影响系统整体系统运行更换故障子板卡。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无法实现子模块热插拔,当需要更换子模块时会影响整体系统运行。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包括:
主机通过定时发送地址检测信号为从机背板分配地址,并通过接收最后一个从机背板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获取当前从机背板个数;
主机接收到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后,下发配置参数给各个从机背板,从机背板对所述配置参数进行存储;
从机设备热插到对应从机背板后,通过向对应从机背板发送地址请求信号获取当前物理地址。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和多个从机背板依次串行排列,所述主机、从机背板及从机设备均包含配置回路和通信数据回路两个独立回路;靠近主机的第一个从机背板物理地址设为1,距离主机最远的从机背板物理地址设为N,N为从机背板总个数,最远端从机背板安装有堵头,用于返回地址检测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通过定时发送地址检测信号为从机背板分配地址,并通过接收最后一个从机背板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获取当前从机背板个数具体方法为:
主机每间隔一段时间定时向从机背板发送环路检测信号S=1,从机背板1-N接收后保存该信号,并将该信号处理为S=S+1后依此转发至下一个从机背板,到达环路堵头后该信号返回给主机,主机收到该信号后,通过S=N计算出所述从机背板的总数为N。
进一步地,所述从机设备热插到对应从机背板后,通过向对应从机背板发送地址请求信号获取当前物理地址具体方法为:
从机设备热插到从机底座后接收到从机底座发送的类型查询指令,从机设备与从机背板类型匹配成功后,通过向对应从机背板发送地址请求信号接收当前从机背板存储的配置参数,获取当前物理地址。
进一步地,若从机类型与从机背板类型没有匹配成功,则通过通信数据回路向主机报告异常。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配置回路为单向传输,通信数据回路为双向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对最远端从机背板右侧加入新从机背板进行从机背板个数扩展,主机通过地址检测信号重新获取从机背板总个数,并给新加入从机背板分配地址。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装置,包括:
地址分配模块:用于主机通过定时发送地址检测信号为从机背板分配地址,并通过接收最后一个从机背板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获取当前从机背板个数;
参数配置模块:用于在主机接收到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后,下发配置参数给各个从机背板,从机背板对所述配置参数进行存储;
地址动态分配模块:用于在从机设备热插到对应从机背板后,通过向对应从机背板发送地址请求信号获取当前物理地址。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上述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实现上述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的步骤。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主机通过定时发送地址检测信号,可以自动为从机背板分配地址,无需手动干预,实现子模块地址动态分配,不受槽位限制;通过接收最后一个从机背板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准确获取当前从机背板的个数,避免了手动计数或配置的繁琐步骤;主机在接收到地址检测信号后,可以下发配置参数给各个从机背板,从机背板能够根据所接收到的配置参数进行存储,实现个性化的配置和功能定制;所有子模块参数存储在从机背板内,当从机设备热插到对应的从机背板后,通过向背板发送地址请求信号,从机能够获取当前物理地址,实现了热插拔功能;通过自动地址分配和动态检测从机背板个数,系统可以灵活地支持增加或减少从机设备的数量,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际价值。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无机框插卡式设备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4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文件的保护范围。
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图1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图,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具体包括:
S1.主机通过定时发送地址检测信号为从机背板分配地址,并通过接收最后一个从机背板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获取当前从机背板个数。
所述主机和多个从机背板从左至右依次串行排列,如图2所示,所述主机(主模块)、从机背板(子模块底座)及从机设备(从模块)均包含配置回路和通信数据回路两个独立回路;靠近主机的第一个从机背板物理地址设为1,距离主机最远的从机背板物理地址设为N,N为从机背板总个数,最远端从机背板安装有堵头,用于环路检测,返回地址检测信号;从机设备可以随机自由地插入从机背板上。其中,所述配置回路为单向传输,通信数据回路为双向传输。
主机通过定时发送地址检测信号为从机背板分配地址,并通过接收最后一个从机背板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获取当前从机背板个数,具体方法为:
主机每间隔一段时间定时向从机背板发送环路检测信号S=1,从机背板1-N依次接收后保存该信号,即地址分配成功,并将该信号处理为S=S+1后依此转发至下一个从机背板,到达环路堵头后该信号返回给主机,主机收到该信号后,表示所有从机背板的物理地址分配完成,主机通过S=N计算出所述从机背板的总数为N。本实施例中,主机发送环路检测信号的间隔时间为1s。
S2.主机接收到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后,下发配置参数给各个从机背板,从机背板对所述配置参数进行存储。
地址分配完成后,主机发送配置参数给各个从机背板,从机背板接收并保存配置参数。
所述地址分配和配置参数分配均通过配置通道完成。
S3.从机设备热插到对应从机背板后,通过向对应从机背板发送地址请求信号获取当前物理地址。
从机设备热插到从机底座后,接收到从机底座发送的类型查询指令,若从机设备与从机背板类型匹配成功,则通过向对应从机背板发送地址请求信号,接收当前从机背板存储的配置参数,获取当前物理地址,该物理地址即为通信协议采用的逻辑地址。
若从机类型与从机背板类型没有匹配成功,则通过通信数据回路向主机报告异常。
若最远端从机背板的右侧堵头断开,则地址检测回路断开,总线进入到地址检测异常状态,通信回路无法进行通信;需要对从机背板进行个数扩展时,在最远端从机背板右侧加入新从机背板,并在右侧安装堵头,主机通过地址检测信号重新获取从机背板总个数,并给新加入从机背板分配地址。
单个从机设备热拔后,由于该从机背板已分配地址,从机设备再次插入后可以直接获取从机背板的地址。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主机通过定时发送地址检测信号,可以自动为从机背板分配地址,无需手动干预,实现子模块地址动态分配,不受槽位限制;通过接收最后一个从机背板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准确获取当前从机背板的个数,避免了手动计数或配置的繁琐步骤;主机在接收到地址检测信号后,可以下发配置参数给各个从机背板,从机背板能够根据所接收到的配置参数进行存储,实现个性化的配置和功能定制;所有子模块参数存储在从机背板内,当从机设备热插到对应的从机背板后,通过向背板发送地址请求信号,从机能够获取当前物理地址,实现了热插拔功能;通过自动地址分配和动态检测从机背板个数,系统可以灵活地支持增加或减少从机设备的数量,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际价值。
系统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装置,图4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装置的组成示意图,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装置具体包括:
地址分配模块40:用于主机通过定时发送地址检测信号为从机背板分配地址,并通过接收最后一个从机背板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获取当前从机背板个数;
参数配置模块42:用于在主机接收到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后,下发配置参数给各个从机背板,从机背板对所述配置参数进行存储;
地址动态分配模块44:用于在从机设备热插到对应从机背板后,通过向对应从机背板发送地址请求信号获取当前物理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是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系统实施例,各个模块的具体操作可以参照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装置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5所示,包括:存储器50、处理器52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0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5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52执行时实现如下方法步骤:
S1.主机通过定时发送地址检测信号为从机背板分配地址,并通过接收最后一个从机背板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获取当前从机背板个数;
S2.主机接收到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后,下发配置参数给各个从机背板,从机背板对所述配置参数进行存储;
S3.从机设备热插到对应从机背板后,通过向对应从机背板发送地址请求信号获取当前物理地址。
装置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息传输的实现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52执行时实现如下方法步骤:
S1.主机通过定时发送地址检测信号为从机背板分配地址,并通过接收最后一个从机背板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获取当前从机背板个数;
S2.主机接收到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后,下发配置参数给各个从机背板,从机背板对所述配置参数进行存储;
S3.从机设备热插到对应从机背板后,通过向对应从机背板发送地址请求信号获取当前物理地址。
本实施例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为: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通过定时发送地址检测信号为从机背板分配地址,并通过接收最后一个从机背板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获取当前从机背板个数;
主机接收到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后,下发配置参数给各个从机背板,从机背板对所述配置参数进行存储;
从机设备热插到对应从机背板后,通过向对应从机背板发送地址请求信号获取当前物理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和多个从机背板依次串行排列,所述主机、从机背板及从机设备均包含配置回路和通信数据回路两个独立回路;靠近主机的第一个从机背板物理地址设为1,距离主机最远的从机背板物理地址设为N,N为从机背板总个数,最远端从机背板安装有堵头,用于返回地址检测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通过定时发送地址检测信号为从机背板分配地址,并通过接收最后一个从机背板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获取当前从机背板个数具体方法为:
主机每间隔一段时间定时向从机背板发送环路检测信号S=1,从机背板1-N接收后保存该信号,并将该信号处理为S=S+1后依此转发至下一个从机背板,到达环路堵头后该信号返回给主机,主机收到该信号后,通过S=N计算出所述从机背板的总数为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机设备热插到对应从机背板后,通过向对应从机背板发送地址请求信号获取当前物理地址具体方法为:
从机设备热插到从机底座后接收到从机底座发送的类型查询指令,从机设备与从机背板类型匹配成功后,通过向对应从机背板发送地址请求信号接收当前从机背板存储的配置参数,获取当前物理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从机类型与从机背板类型没有匹配成功,则通过通信数据回路向主机报告异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配置回路为单向传输,通信数据回路为双向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对最远端从机背板右侧加入新从机背板进行从机背板个数扩展,主机通过地址检测信号重新获取从机背板总个数,并给新加入从机背板分配地址。
8.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址分配模块:用于主机通过定时发送地址检测信号为从机背板分配地址,并通过接收最后一个从机背板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获取当前从机背板个数;
参数配置模块:用于在主机接收到返回的地址检测信号后,下发配置参数给各个从机背板,从机背板对所述配置参数进行存储;
地址动态分配模块:用于在从机设备热插到对应从机背板后,通过向对应从机背板发送地址请求信号获取当前物理地址。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1841621.8A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77930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41621.8A CN117793059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41621.8A CN117793059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3059A true CN117793059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85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41621.8A Pending CN117793059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9305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15267B2 (en) Method for setting addresses of slave device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5278413A (zh) 上位机与同类can设备的通信方法
CN114401250A (zh) 一种地址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47953B (zh) 一种在pon系统中实现板间通信的方法
CN114201197A (zh) 固件升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45788A (zh) 一种酒店场景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585697A (zh) 一种通讯方法、装置以及多模块通讯系统
US839116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sting SMNP cards
CN117793059A (zh) 一种实现无机框插卡式设备模块热插拔的方法及装置
KR102303424B1 (ko) 랜덤 액세스 메모리를 포함하는 하나 이상의 처리 유닛을 위한 직접 메모리 액세스 제어 장치
CN110972326B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14201439B (zh) 服务器信号识别优化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334041A (zh) 一种主从站通讯设备自动分配地址的方法、主站、从站和系统
US20200280512A1 (en) Optimized reconciliation in a controller-switch network
CN112178881B (zh) Rs485网络的自检方法、设备
CN210518417U (zh) 地址分配系统
CN113961496A (zh) 通信电路系统、方法、芯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865631A (zh) 故障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与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48182B (zh) 一种bmc固件的更新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EP4207637A1 (en) Tim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600782A (zh) 无线充电系统及其通讯方法、可存储介质
CN110647127B (zh) 一种模块组合的电力过程控制装置及其初始化配置方法
CN114116558B (zh) 一种io设备及微机保护装置
CN103825753A (zh) 服务器系统
CN113656081B (zh) 同步基板管理控制器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