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85486A - 环境资源调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环境资源调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85486A
CN117785486A CN202410211028.3A CN202410211028A CN117785486A CN 117785486 A CN117785486 A CN 117785486A CN 202410211028 A CN202410211028 A CN 202410211028A CN 117785486 A CN117785486 A CN 117785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s
environment
resource
availabl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110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85486B (zh
Inventor
吴乘先
郑峰
于淼
郭江谱
张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ycom Joint Creation Tianj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aycom Joint Creation Tianj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ycom Joint Creation Tianj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ycom Joint Creation Tianj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110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854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85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85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85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854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境资源调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实时的一个或多个可用环境资源;针对每一可用环境资源,获取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需求用户以及需求用户的数量;并判断需求用户的数量是否小于2;若否,则对可用环境资源进行镜像复制,得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镜像环境;基于可用环境资源和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镜像环境,对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需求用户进行资源划分,确定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需求用户各自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将全部目标环境资源分配至全部目标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需求用户。本申请可以提升服务器的环境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环境资源调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境资源调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服务器环境资源包括服务器所依赖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如服务器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Web服务器软件、应用程序和服务等。这些资源共同构成了服务器环境的基础设施,并确保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可靠性、性能和安全性。在服务器环境资源中,深度学习环境是一种专门用于开发和运行深度学习模型的环境。
目前,服务器环境资源中的深度学习环境仅能供一人进行使用,无法实现多人同时使用。且,当同时存在超过一人需要使用上述深度学习环境时,该使用人员对应的待处理任务可能远远小于上述深度学习环境能够承载的任务量,会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
故,如何通过合理调配环境资源来提升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服务器的环境资源利用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环境资源调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环境资源调配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环境资源调配方法,包括:
获取实时的一个或多个可用环境资源;
针对每一所述可用环境资源,获取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需求用户以及需求
用户的数量;并判断所述需求用户的数量是否小于2;
若否,则对所述可用环境资源进行镜像复制,得到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镜像环境,其中,所述镜像环境和所述可用环境资源的数量能够通过需求用户的数量确定;
基于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和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所述镜像环境,对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所述需求用户进行资源划分,确定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所述需求用户各自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
将全部所述目标环境资源分配至全部所述目标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所述需求用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实时的可用环境资源后,针对每一可用环境资源,获取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需求用户以及需求用户的数量,以确定该可用环境资源的需求情况;判断需求用户的数量是否小于2,以确定该可用环境资源是否能够满足需求;若否,则表示该可用环境资源不能满足需求,本方案通过对可用环境资源进行镜像复制,以得到能够满足需求情况的镜像环境;基于可用环境资源和该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镜像环境,对该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需求用户进行资源分配,确定上述全部需求用户各自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以实现环境资源的按需分配,提升环境资源利用率。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获取实时的一个或多个可用环境资源,包括:
获取负载的多个环境资源和所述多个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响应状态和日志文件,所述多个环境资源是所述负载上存储的所有的能够供用户使用的环境资源;
针对每一所述环境资源,根据所述环境资源对应的日志文件,确定所述环境资源对应的可用结果;
基于全部所述可用结果和全部所述响应状态,在所述多个环境资源中,筛选得到实时的一个或多个可用环境资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负载的多个环境资源和多个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响应状态和日志文件后,针对每一环境资源,根据环境资源对应的日志文件,确定环境资源对应的可用结果,以得到环境资源的稳定性;本方案基于上述多个环境资源是否可以正常响应以及对应的稳定性,对上述多个环境资源进行综合筛选,以更加准确地确定实时的可用环境资源。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获取所述多个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响应状态,包括:
获取负载的平均响应速度和所述多个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实时响应速度;
针对每一所述环境资源,基于所述平均响应速度和所述环境资源对应的实时响应速度,预估所述环境资源在所述平均响应速度下的响应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负载的平均响应速度,以确定服务器的资源剩余情况;获取多个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实时响应速度,以确定环境资源的当前运行情况;针对每一环境资源,基于响应速度即当前运行情况,确定环境资源的响应状态,以确定该环境资源是否可以正常响应。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对所述可用环境资源进行镜像复制,得到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镜像环境,包括:
获取每个所述需求用户对应的需求数量,并根据每个所述需求用户对应的需求数量得到环境资源需求总量;
基于所述环境资源需求总量,对所述可用环境资源进行镜像复制,得到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多个镜像环境,其中,所述多个镜像环境和所述环可用境资源的总数量与所述环境资源需求总量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需求用户对应的需求数量后,得到环境资源需求总量,以确定该环境资源的需求情况;基于需求情况对环境资源进行定量的镜像复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环境资源的缺乏和过多的情况。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在基于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和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所述镜像环境,对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所述需求用户进行资源分配,确定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所述需求用户各自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之后,还包括:
针对每一所述需求用户,获取所述需求用户对应的任务量,其中,所述任务量表征所述需求用户的待处理数据量;并基于所述任务量确定所述需求用户对应的预计占用时间;
基于全部所述需求用户各自对应的所述预计占用时间,对全部所述需求用户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用户任务队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对每一需求用户,获取需求用户的任务量,并确定任务量相应的预计占用时间,以确定每一需求用户需要使用该环境资源的预计时长;基于预计时长对需求用户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用户任务队列,以合理安排环境资源的分配,提升任务处理效率。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在判定所述需求用户的数量不小于2之后,还包括:
确定每个需求用户的用户类型;
当所述用户类型为资源隔离用户时,在所述资源隔离用户使用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时,对所述资源隔离用户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进行资源隔离;
当所述用户类型为资源回收用户时,在所述资源回收用户使用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时,实时判断所述目标环境资源中是否存在待处理任务;若否,则回收所述目标环境资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需求用户对应的目标使用目的和历史使用目的,以确定需求用户对于该环境资源的目标用途和历史用途;基于该需求用户对于该环境资源的目标用途和历史用途,确定需求用户对应的当前用户类型;当资源隔离用户使用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时,由于该资源隔离用户对目标环境资源存在间断性的高频使用情况,本方案通过对资源隔离用户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进行资源隔离,避免短时间内为该资源隔离用户重复分配环境资源,浪费服务器资源。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确定每个需求用户的用户类型,包括:
获取所述需求用户的目标使用目的和历史使用目的;
基于所述需求用户对应的目标使用目的和历史使用目的,确定所述需求用户对应的当前用户类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需求用户对应的目标使用目的和历史使用目的,以确定需求用户对于该环境资源的目标用途和历史用途;基于该需求用户对于该环境资源的目标用途和历史用途,确定需求用户对应的当前用户类型;当资源回收用户使用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时,由于资源回收用户对于环境资源的当前需求的使用频次较低,本方案通过对资源回收用户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进行资源回收,以及时回收闲置资源。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环境资源调配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环境资源调配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的一个或多个可用环境资源;
判断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所述可用环境资源,获取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需求用户以及需求用户的数量;并判断所述需求用户的数量是否小于2;当所述需求用户的数量不小于2时,触发资源复制模块;
资源复制模块,用于对所述可用环境资源进行镜像复制,得到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镜像环境,其中,所述镜像环境和所述可用环境资源的数量能够通过需求用户的数量确定;
资源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和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所述镜像环境,对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所述需求用户进行资源划分,确定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所述需求用户各自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
资源分配模块,用于将全部所述目标环境资源分配至全部所述目标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所述需求用户。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
所述获取模块,在执行获取实时可用的环境资源时,用于:
获取服务器资源剩余量和多个初始环境资源,并确定所述多个初始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响应速度和日志文件;
针对每一所述初始环境资源,基于所述初始环境资源对应的响应速度和服务器资源剩余量,确定所述初始环境资源的响应状态;并基于所述初始环境资源对应的日志文件,确定所述初始环境资源对应的可用程度;
基于所述多个初始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所述可用程度和所述响应状态,从所述多个初始环境资源中,筛选得到实时可用的环境资源。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环境资源调配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环境资源调配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获取实时的可用环境资源后,针对每一可用环境资源,获取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需求用户以及需求用户的数量,以确定该可用环境资源的需求情况;判断需求用户的数量是否小于2,以确定是该可用环境资源是否能够满足需求;若否,则表示该可用环境资源不能满足需求,本方案通过对可用环境资源进行镜像复制,以得到能够满足需求情况的镜像环境;基于可用环境资源和该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镜像环境,对该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需求用户进行资源分配,确定上述全部需求用户各自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以实现环境资源的按需分配,提升环境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境资源调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境资源调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境资源调配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其中,该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但并不局限于此,该终端设备以及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5,其中:
步骤S101:获取实时的一个或多个可用环境资源。
其中,实时的可用环境资源为当前时刻能够投入使用的环境资源。
步骤S102:针对每一可用环境资源,获取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需求用户以及需求用户的数量;并判断需求用户的数量是否小于2。
具体的,电子设备接收多条环境资源使用请求,其中,环境资源使用请求中包括用户信息、任务量、申请数量和环境资源标识,任务量为用户关于该环境资源标识的待处理数据量,环境资源标识为电子设备和/或云端预先存储的预设环境资源的标识;针对每一预设环境资源标识,基于全部用户信息,确定该预设环境资源标识对应的用户信息,以得到预设环境资源标识对应的环境资源对应的需求用户;对上述需求用户进行数量统计,得到该环境资源对应的需求用户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若需求用户的数量小于2,则表明1个该环境资源就可以满足当前需求,直接将该环境资源分配至需求用户即可;若需求用户的数量不小于2,则表明当前仅存的一个该环境资源不能够满足当前需求,需要增加该环境资源的数量。
步骤S103:若否,则对可用环境资源进行镜像复制,得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镜像环境,其中,镜像环境和可用环境资源的数量能够通过需求用户的数量确定。
需要了解的是,镜像复制是指将数据从源服务器完全拷贝,并将数据的所有更新同步到镜像服务器上,从而使得镜像服务器上的数据与源服务器完全一致。
步骤S104:基于可用环境资源和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镜像环境,对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需求用户进行资源分配,确定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需求用户各自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
步骤S105:将全部目标环境资源分配至全部目标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需求用户。
其中,目标环境资源为可用环境资源或该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任一镜像环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实时的可用环境资源后,针对每一可用环境资源,获取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需求用户以及需求用户的数量,以确定该可用环境资源的需求情况;判断需求用户的数量是否小于2,以确定是该可用环境资源是否能够满足需求;若否,则表示该可用环境资源不能满足需求,本方案通过对可用环境资源进行镜像复制,以得到能够满足需求情况的镜像环境;基于可用环境资源和该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镜像环境,对该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需求用户进行资源分配,确定上述全部需求用户各自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以实现环境资源的按需分配,提升环境资源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步骤S101,获取实时的一个或多个可用环境资源,具体可以包括:
获取负载的多个环境资源和多个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响应状态和日志文件,多个环境资源是负载上存储的所有的能够供用户使用的环境资源;
针对每一环境资源,根据环境资源对应的日志文件,确定环境资源对应的可用结果;
基于全部可用结果和全部响应状态,在多个环境资源中,筛选得到实时的一个或多个可用环境资源。
上述基于环境资源对应的日志文件,确定环境资源对应的可用结果,具体可以包括:基于初始环境资源对应的日志文件,确定初始环境资源的非正常运行次数和总运行次数后,确定非正常运行率,其中,非正常运行率=非正常运行次数÷总运行次数;判断非正常运行率是否大于预设非正常运行率阈值,若是,则确定可用结果为不合格,若否,则确定可用结果为合格。
实时可用的环境资源为可用结果和响应状态均合格的初始环境资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负载的多个环境资源和多个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响应状态和日志文件后,针对每一环境资源,根据环境资源对应的日志文件,确定环境资源对应的可用结果,以得到环境资源的稳定性;本方案基于上述多个环境资源是否可以正常响应以及对应的稳定性,对上述多个环境资源进行综合筛选,以更加准确地确定实时的可用环境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获取多个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响应状态,具体可以包括:
获取负载的平均响应速度和多个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实时响应速度;
针对每一环境资源,基于平均响应速度和环境资源对应的实时响应速度,预估环境资源在平均响应速度下的响应状态。
基于环境资源对应的响应速度和平均响应速度,确定环境资源的响应状态,具体可以包括:基于平均响应速度,确定服务器的平均响应速度;判断上述响应速度是否不小于平均响应速度,若是,则确定响应状态合格,若否,则确定响应状态不合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负载的平均响应速度,以确定服务器的资源剩余情况;获取多个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实时响应速度,以确定环境资源的当前运行情况;针对每一环境资源,基于响应速度即当前运行情况,确定环境资源的响应状态,以确定该初始环境资源是否可以正常响应。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步骤S103,对可用环境资源进行镜像复制,得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镜像环境,具体可以包括:
获取每个需求用户对应的需求数量,并根据每个需求用户对应的需求数量得到环境资源需求总量;
基于环境资源需求总量,对环境资源进行镜像复制,得到环境资源对应的多个镜像环境,其中,多个镜像环境和环境资源的总数量与环境资源需求总量相同。
需求数量为需求用户对于该可用环境资源的申请数量,申请数量可由可用环境资源使用请求得到。可用环境资源需求总量为该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需求数量的总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需求用户对应的需求数量后,根据全部需求数量得到可用环境资源需求总量,以确定该可用环境资源的需求情况;基于需求情况对可用环境资源进行定量的镜像复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可用环境资源的缺乏和过多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步骤S104,基于可用环境资源和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镜像环境,对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需求用户进行资源分配,确定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需求用户各自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之后,还可以包括:
针对每一需求用户,获取需求用户对应的任务量,其中,任务量表征需求用户的待处理数据量;并基于任务量确定需求用户对应的预计占用时间;
基于全部需求用户各自对应的预计占用时间,对全部需求用户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用户任务队列。
在针对每一需求用户,获取需求用户对应的任务量之前,还可以包括:获取运行资源剩余量;并判断运行资源剩余量是否能够支撑全部目标环境资源运行,其中,运行资源剩余量为环境资源的运行资源剩余量,并非服务器的运行资源剩余总量。上述全部目标环境资源为全部环境资源的全部。具体的,获取全部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资源占有量,资源占有量为环境资源的历史运行资源占有量中的平均值;计算全部目标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资源占有量的总和,得到运行资源预计占有量;基于运行资源预计占有量和运行资源剩余量,判断运行资源剩余量是否能够支撑全部目标环境资源运行,其中,当运行资源预计占有量不大于运行资源剩余量时,运行资源剩余量能够支撑全部目标环境资源运行,无需生成用户任务队列,当运行资源预计占有量大于运行资源剩余量时,运行资源剩余量不能够支撑全部目标环境资源运行。
基于全部需求用户各自对应的预计占用时间,对全部需求用户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用户任务队列,具体可以包括:实时获取剩余任务对应的剩余占用时间;基于剩余占用时间,确定与上述剩余占用时间差值最小的需求用户对应的预计占用时间,将该差值最小的预计占用时间对应的需求用户作为用户任务队列中的用户,其中,用户任务队列为实时更新的,当剩余任务发生变化时,剩余占用时间对应变化,从而剩余占用时间差值最小的需求用户对应的预计占用时间也存在更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每一需求用户,获取需求用户的任务量,并确定任务量相应的预计占用时间,以确定每一需求用户需要使用该环境资源的预计时长;基于预计时长对需求用户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用户任务队列,以合理安排环境资源的分配,提升任务处理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判定需求用户的数量不小于2之后,还包括:
确定每个需求用户的用户类型;
当用户类型为资源隔离用户时,在资源隔离用户使用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时,对资源隔离用户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进行资源隔离;
当用户类型为资源回收用户时,在资源回收用户使用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时,实时判断目标环境资源中是否存在待处理任务;若否,则回收目标环境资源。
上述确定每个需求用户的用户类型,具体可以包括:
获取需求用户的目标使用目的和历史使用目的;
基于需求用户对应的目标使用目的和历史使用目的,确定需求用户对应的当前用户类型。
基于需求用户对应的目标使用目的和历史使用目的,确定需求用户对应的当前用户类型,具体可以包括:在目标使用目的和历史使用目的中,分别确定单次使用的第一数量和多次高频使用的第二数量;确定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中的最大数量;基于最大数量对应的使用目的确定当前用户类型,其中,当最大数量对应的使用目的为单次使用时,当前用户类型为资源回收用户,当最大数量对应的使用目的为多次高频使用时,当前用户类型为资源隔离用户。
使用目的为单次使用或多次高频使用。
资源隔离为该用户对应的已分配得到的环境资源在闲置时不能够被其他用户使用。资源回收为该用户对应的已分配得到的环境资源在闲置时被电子设备回收至资源池,以待其他用户调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需求用户对应的目标使用目的和历史使用目的,以确定需求用户对于该环境资源的目标用途和历史用途;基于该需求用户对于该环境资源的目标用途和历史用途,确定需求用户对应的当前用户类型;当资源隔离用户使用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时,由于该资源隔离用户对目标环境资源存在间断性的高频使用情况,本方案通过对资源隔离用户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进行资源隔离,避免短时间内为该资源隔离用户重复分配环境资源,浪费服务器资源;此外,获取需求用户对应的目标使用目的和历史使用目的,以确定需求用户对于该环境资源的目标用途和历史用途;基于该需求用户对于该环境资源的目标用途和历史用途,确定需求用户对应的当前用户类型;当资源回收用户使用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时,由于资源回收用户对于环境资源的当前需求的使用频次交底,本方案通过对资源回收用户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进行资源回收,以及时回收闲置资源。
上述实施例从方法流程的角度介绍一种环境资源调配方法,下述实施例从虚拟模块或者虚拟单元的角度介绍了一种环境资源调配装置,具体详见下述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境资源调配装置,如图2所示,该环境资源调配装置,具体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实时的一个或多个可用环境资源;
判断模块202,用于针对每一可用环境资源,获取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需求用户以及需求用户的数量;并判断需求用户的数量是否小于2;当需求用户的数量不小于2时,触发资源复制模块203;
资源复制模块203,用于对可用环境资源进行镜像复制,得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镜像环境,其中,镜像环境和可用环境资源的数量能够通过需求用户的数量确定;
资源确定模块204,用于基于可用环境资源和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镜像环境,对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需求用户进行资源划分,确定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需求用户各自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
资源分配模块205,用于将全部目标环境资源分配至全部目标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需求用户。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获取模块201,在执行获取实时的一个或多个可用环境资源时,用于:
获取负载的多个环境资源和多个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响应状态和日志文件,多个环境资源是负载上存储的所有的能够供用户使用的环境资源;
针对每一环境资源,根据环境资源对应的日志文件,确定环境资源对应的可用结果;
基于全部可用结果和全部响应状态,在多个环境资源中,筛选得到实时的一个或多个可用环境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获取模块201,在执行获取多个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响应状态时,用于:
获取负载的平均响应速度和多个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实时响应速度;
针对每一环境资源,基于平均响应速度和环境资源对应的实时响应速度,预估环境资源在平均响应速度下的响应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资源复制模块203,在执行对可用环境资源进行镜像复制,得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镜像环境时,用于:
获取每个需求用户对应的需求数量,并根据每个需求用户对应的需求数量得到环境资源需求总量;
基于环境资源需求总量,对可用环境资源进行镜像复制,得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多个镜像环境,其中,多个镜像环境和可用环境资源的总数量与环境资源需求总量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环境资源调配装置,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
针对每一需求用户,获取需求用户对应的任务量,并基于任务量确定需求用户对应的预计占用时间;
基于全部需求用户各自对应的预计占用时间,对全部需求用户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用户任务队列。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环境资源调配装置,还包括:
目标环境资源处理模块,用于:
确定每个需求用户的用户类型;
当用户类型为资源隔离用户时,在资源隔离用户使用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时,对资源隔离用户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进行资源隔离;
当用户类型为资源回收用户时,在资源回收用户使用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时,实时判断目标环境资源中是否存在待处理任务;若否,则回收目标环境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目标环境资源处理模块,在执行确定每个需求用户的用户类型时,用于:
获取需求用户的目标使用目的和历史使用目的;
基于需求用户对应的目标使用目的和历史使用目的,确定需求用户对应的当前用户类型。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一种环境资源调配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300包括: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其中,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相连,如通过总线302相连。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收发器304。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3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处理器301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3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3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302可以是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3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型的总线。
存储器303可以是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3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3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内容。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还可以为服务器等。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获取实时的可用环境资源后,针对每一可用环境资源,获取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需求用户以及需求用户的数量,以确定该可用环境资源的需求情况;判断需求用户的数量是否小于2,以确定是该可用环境资源是否能够满足需求;若否,则表示该可用环境资源不能满足需求,本方案通过对可用环境资源进行镜像复制,以得到能够满足需求情况的镜像环境;基于可用环境资源和该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镜像环境,对该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需求用户进行资源分配,确定上述全部需求用户各自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以实现环境资源的按需分配,提升环境资源利用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环境资源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实时的一个或多个可用环境资源;
针对每一所述可用环境资源,获取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需求用户以及需求用户的数量;并判断所述需求用户的数量是否小于2;
若否,则对所述可用环境资源进行镜像复制,得到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镜像环境,其中,所述镜像环境和所述可用环境资源的数量能够通过需求用户的数量确定;
基于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和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所述镜像环境,对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所述需求用户进行资源划分,确定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所述需求用户各自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
将全部所述目标环境资源分配至全部所述目标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所述需求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资源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实时的一个或多个可用环境资源,包括:
获取负载的多个环境资源和所述多个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响应状态和日志文件,所述多个环境资源是所述负载上存储的所有的能够供用户使用的环境资源;
针对每一所述环境资源,根据所述环境资源对应的日志文件,确定所述环境资源对应的可用结果;
基于全部所述可用结果和全部所述响应状态,在所述多个环境资源中,筛选得到实时的一个或多个可用环境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资源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多个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响应状态,包括:
获取负载的平均响应速度和所述多个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实时响应速度;
针对每一所述环境资源,基于所述平均响应速度和所述环境资源对应的实时响应速度,预估所述环境资源在所述平均响应速度下的响应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资源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可用环境资源进行镜像复制,得到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镜像环境,包括:
获取每个所述需求用户对应的需求数量,并根据每个所述需求用户对应的需求数量得到环境资源需求总量;
基于所述环境资源需求总量,对所述可用环境资源进行镜像复制,得到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多个镜像环境,其中,所述多个镜像环境和所述可用环境资源的总数量与所述环境资源需求总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境资源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和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所述镜像环境,对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所述需求用户进行资源分配,确定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所述需求用户各自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之后,还包括:
针对每一所述需求用户,获取所述需求用户对应的任务量,其中,所述任务量表征所述需求用户的待处理数据量;并基于所述任务量确定所述需求用户对应的预计占用时间;
基于全部所述需求用户各自对应的所述预计占用时间,对全部所述需求用户进行优先级排序,得到用户任务队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资源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定所述需求用户的数量不小于2之后,还包括:
确定每个需求用户的用户类型;
当所述用户类型为资源隔离用户时,在所述资源隔离用户使用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时,对所述资源隔离用户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进行资源隔离;
当所述用户类型为资源回收用户时,在所述资源回收用户使用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时,实时判断所述目标环境资源中是否存在待处理任务;若否,则回收所述目标环境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资源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每个需求用户的用户类型,包括:
获取所述需求用户的目标使用目的和历史使用目的;
基于所述需求用户对应的目标使用目的和历史使用目的,确定所述需求用户对应的当前用户类型。
8.一种环境资源调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的一个或多个可用环境资源;
判断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所述可用环境资源,获取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需求用户以及需求用户的数量;并判断所述需求用户的数量是否小于2;当所述需求用户的数量不小于2时,触发资源复制模块;
资源复制模块,用于对所述可用环境资源进行镜像复制,得到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镜像环境,其中,所述镜像环境和所述可用环境资源的数量能够通过需求用户的数量确定;
资源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和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所述镜像环境,对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所述需求用户进行资源划分,确定所述可用环境资源对应的全部所述需求用户各自对应的目标环境资源;
资源分配模块,用于将全部所述目标环境资源分配至全部所述目标环境资源各自对应的所述需求用户。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环境资源调配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环境资源调配方法。
CN202410211028.3A 2024-02-27 2024-02-27 环境资源调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ctive CN1177854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11028.3A CN117785486B (zh) 2024-02-27 2024-02-27 环境资源调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11028.3A CN117785486B (zh) 2024-02-27 2024-02-27 环境资源调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85486A true CN117785486A (zh) 2024-03-29
CN117785486B CN117785486B (zh) 2024-05-24

Family

ID=90402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11028.3A Active CN117785486B (zh) 2024-02-27 2024-02-27 环境资源调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8548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026562A1 (en) * 2017-05-04 2020-01-23 Salesforce.Com,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implementing a scheduler and workload manager that identifies and optimizes horizontally scalable workloads
US20200026580A1 (en) * 2017-05-04 2020-01-23 Salesforce.Com,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implementing a scheduler and workload manager with snapshot and resume functionality
CN111857942A (zh) * 2019-04-30 2020-10-30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深度学习环境搭建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3110938A (zh) * 2021-05-08 2021-07-13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60543A (zh) * 2021-08-09 2021-12-07 万翼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25846A (zh) * 2021-02-12 2022-08-19 辉达公司 用于高效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的管线
CN116192670A (zh) * 2023-02-02 2023-05-3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部署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435324A (zh) * 2023-11-28 2024-01-23 江苏天好富兴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容器化的任务调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026562A1 (en) * 2017-05-04 2020-01-23 Salesforce.Com,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implementing a scheduler and workload manager that identifies and optimizes horizontally scalable workloads
US20200026580A1 (en) * 2017-05-04 2020-01-23 Salesforce.Com,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implementing a scheduler and workload manager with snapshot and resume functionality
CN111857942A (zh) * 2019-04-30 2020-10-30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深度学习环境搭建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4925846A (zh) * 2021-02-12 2022-08-19 辉达公司 用于高效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的管线
CN113110938A (zh) * 2021-05-08 2021-07-13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60543A (zh) * 2021-08-09 2021-12-07 万翼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192670A (zh) * 2023-02-02 2023-05-3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部署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435324A (zh) * 2023-11-28 2024-01-23 江苏天好富兴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容器化的任务调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85486B (zh) 2024-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83237B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9205371A1 (zh) 服务器、消息分配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9960575B (zh) 一种计算能力共享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4416352A (zh) 算力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储存介质
CN113835865A (zh) 一种任务部署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85184A (zh) 高并发场景下热点访问关键字处理方法和装置
US8819239B2 (en) Distributed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thereof
CN114490078A (zh) 一种微服务的动态缩扩容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553178A (zh)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796933A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4036031A (zh) 一种企业数字中台中资源服务应用的调度系统和方法
CN116069493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59205B (zh) 云端游戏的操作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63361A (zh) 一种分布式计算的弹性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CN117785486B (zh) 环境资源调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489978A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53663A (zh) 一种虚拟机资源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4237902A (zh) 一种服务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614242B (zh) 一种计算能力共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640541B (zh) 一种云服务器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5080220A (zh) 云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13535378A (zh) 一种资源调配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3055199A (zh) 网关访问方法、装置及网关设备
CN117311999B (zh) 一种服务集群的资源调度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785487B (zh) 一种算力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