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83278A - 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装置以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装置以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83278A
CN117783278A CN202311839341.3A CN202311839341A CN117783278A CN 117783278 A CN117783278 A CN 117783278A CN 202311839341 A CN202311839341 A CN 202311839341A CN 117783278 A CN117783278 A CN 1177832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signal
pipeline
detection
displacemen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393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泽浩
张�浩
何建武
蔡一彪
徐楠
孙丰诚
倪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AIM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AIM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AIM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AIM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3934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832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83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832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装置以及介质,应用于超声波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以管道中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且分别位于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接收并分析检测信号以获取超声波质点在质点移动方向上的位移量,然后比较位移量与预设区间以得到两者关系;若位移向量不在预设区间内,则确定待测管道存在缺陷。本方案中,一套检测设备覆盖的距离较长,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之间覆盖的区域都能够进行检测,即可以对长距离的待测管道进行检测,能高效便捷地对待测管道中的缺陷进行检测,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装置以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超声波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装置以及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管道器材工作环境不一,部分管材工作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作用或多度疲劳使用等原因,会使得结构表面或内部形成缺陷,且维护周期较长,日常工作中很难及时发现管材的缺陷与异常,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目前的检测仪器对待测管道的缺陷检测,是从待测管道外部向内部发送超声波,并接收回波后进行分析,即检测仪器只能对自身覆盖的一小部分管道进行检测。
但是,目前的方案需要检测人员携带检测仪器到现场,使用检测仪器对可能出现缺陷的位置进行检测,这种方式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发现待测管道中的缺陷。
由此可见,如何高效便捷地对待测管道中的缺陷进行检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装置以及介质,以解决目前管道缺陷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其中,待测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以管道中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通过所述待测管道的管壁发送的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在接收到检测启动指令后开始发送所述检测信号;
分析所述检测信号以获取超声波质点在质点移动方向上的位移量;
比较所述位移量与预设区间以得到两者关系;
若所述位移向量不在所述预设区间内,则确定所述待测管道存在缺陷。
优选地,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为多个和/或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为多个;各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各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均设置在所述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优选地,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对应两个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设置在两个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之间。
优选地,所述预设区间由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与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之间的直线距离确定。
优选地,在所述若所述位移向量不在所述预设区间内,则确定所述待测管道存在缺陷之后,还包括:
发出管道缺陷预警信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其中,待测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以管道中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针对管道的检测启动指令;
当接收到所述检测启动指令后,通过所述待测管道的管壁向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发送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检测信号后进行分析以获取超声波质点在质点移动方向上的位移量,并比较所述位移量与预设区间以得到两者关系;若所述位移向量不在所述预设区间内,则确定所述待测管道存在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应用于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其中,待测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以管道中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通过所述待测管道的管壁发送的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在接收到检测启动指令后开始发送所述检测信号;
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检测信号以获取超声波质点在质点移动方向上的位移量;
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位移量与预设区间以得到两者关系;
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位移向量不在所述预设区间内,则确定所述待测管道存在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应用于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其中,待测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以管道中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针对管道的检测启动指令;
发送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检测启动指令后,通过所述待测管道的管壁向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发送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检测信号后进行分析以获取超声波质点在质点移动方向上的位移量,并比较所述位移量与预设区间以得到两者关系;若所述位移向量不在所述预设区间内,则确定所述待测管道存在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其中,待测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以管道中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且分别位于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在接收到检测启动指令后开始发送检测信号,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接收检测信号发送设备通过待测管道的管壁发送的检测信号,并分析检测信号以获取超声波质点在质点移动方向上的位移量,然后比较位移量与预设区间以得到两者关系;若位移向量不在预设区间内,则确定待测管道存在缺陷。可见,相较于当前的检测仪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一套检测设备覆盖的距离较长,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之间覆盖的区域都能够进行检测,即可以对长距离的待测管道进行检测,能高效便捷地对待测管道中的缺陷进行检测,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与上述应用于检测信号接收设备的方法对应,故具有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上述方法对应,故具有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检测信号接收设备的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和检测信号接收设备的实际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检测信号发送设备的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检测信号接收设备的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检测信号发送设备的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装置以及介质,以解决目前管道缺陷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主要可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管道缺陷的检测设备1和上位机2。管道缺陷的检测设备1主要包括主控模块、压电晶片主动传感器(Piezoelectric Wafer Active Sensor,PWAS)模块、无线模块、电源模块。主控模块用于主程序运行,包含缺陷识别、计算、存储、转发等功能。PWAS模块通过总线数据接口与主控模块发生数据交换,无线模块通过无线模块数据接口与主控模块连接通讯。上位机2的软件部分包含接收数据、以及对管道缺陷的检测设备1进行参数配置。管道缺陷的检测设备1的软件主要实现PWAS数据的处理、特征数据计算以及数据上传。通过算法来实现对缺陷的识别,最后主控模块通过无线模块将计算结果上传至上位机2。主控模块识别算法处理过程如下:管道缺陷识别算法的目标是识别出监测区域内管道裂纹和管道内部由于外界环境影响或疲劳使用等原因形成的缺陷,然后提取相关信号的特征数据。算法应用主要为点阵式缺陷探测。一般情况下,管道缺陷的检测设备1即具备检测信号发送功能,也具备检测信号接收功能,即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和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两者架构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时,管道缺陷的检测设备1既可以作为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也可以作为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只需要对应修改内部控制程序即可。其中,通过管壁传输的检测信号一般是超声波,通过检测信号发送设备的压电晶片主动传感器中的压电晶体产生,在待测管道的管壁内进行传输,然后由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接收。
基于上述系统架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其中,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均设置于待测管道的管壁上。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检测信号接收设备的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接收检测信号发送设备通过待测管道的管壁发送的检测信号。
其中,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在接收到检测启动指令后开始发送检测信号。
S11:分析检测信号以获取超声波质点在质点移动方向上的位移量。
S12:比较位移量与预设区间以得到两者关系。
S13:若位移向量不在预设区间内,则确定待测管道存在缺陷。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的数量以及具体的安装位置,只需要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以管道中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且分别位于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即可。在一个较长的待测管道上,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和/或检测信号接收设备都可以是为多个;各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各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均设置在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且一个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可对应两个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检测信号发送设备设置在两个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之间。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和检测信号接收设备的实际安装位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一个检测信号发送设备3以及一个检测信号接收设备4,检测信号发送设备3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4以管道中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检测信号发送设备3在管道背面,检测信号接收设备4在管道正面),且分别位于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导波在不同结构中的传播形式不同,根据声源的振动形式不同,分为三个模态,分别为轴对称的纵向模态(L(n,m);n=0;m=1,2,3······),轴对称的扭转模态(T(n,m);n=0;m=1,2,3······)和非轴对称的弯曲模态(F(n,m),n=1,2,3······;m=1,2,3······)。其中m表示该模态的波在管厚方向上的振动形态,n表示环向阶数,反应该模态绕关闭螺旋式的传播形态。本申请采用非轴对称的弯曲模态F(n,m),n=1,2,3...;m=1,2,3······)。因为不同模态的导波在介质中的能量分布、位移分布各不同,因此管道中不同位置的损伤具有不同的检测灵敏度。导波对于缺陷的灵敏度主要表现在不同模态的波质点的位移方向上。当波的质点轴向位移较大时,适合检测径向和环向缺陷;当波的质点径向位移较大时,适合检测轴向和环向缺陷;当波的质点环向位移较大时,适合检测径向和轴向的缺陷。因此对于轴向位移较大的纵向波来说,适合检测径向和环向的缺陷;对于径向位移较大的弯曲波来说,适合检测轴向和环向的缺陷;而对于只有环向位移的扭转波来说,适合检测轴向和径向的缺陷。
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1Hz频率发送检测信号(周向类Lamb波),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接收到检测信号后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周向类Lamb波方程:
式中u为超声波质点的位移向量(即在质点移动方向上的位移量),ρ为材料密度,λ,μ为Lamb常数。表示位移向量的变化量,即间隔时间为t时的位移向量的变化量。超声波由质点构成,质点的运动轨迹形成波的形状,即扩散方向。
由于质点位移平行于中轴线,因此有uz≠0;ur=uθ=0。这里z表示与x轴的夹角,uz即在该夹角方向上的位移向量,r表示与y轴夹角,θ表示与z轴的夹角。其中,坐标系的x轴与y轴平面为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与检测信号发送设备所在平面,坐标系的z轴与该平面垂直。
可知,此时空心圆柱体上的离面方向自由,即:
其中,uz是r、t、θ的函数,
该波质点只有θ方向位置,令:
式中A、B为任意常数,Jkb表示k阶第一类Bessel函数,Ykb表示k阶第二类Bessel函数。
由以上方程及边界条件可得:
边界条件为:
为了得到非平凡解,因此得到频散方程:
式中c表示在指定材料中的波的传播速度,T表示周期,ω表示波的振动频率,a为常量。
Jkb-1、Ykb-1、Jkb+1、Ykb+1等为周向类Lamb波的幅值偏移,具体的:
其中,i=0、1、2……n;为常数。
预设区间由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与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之间的直线距离确定,一般在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的5倍大小左右。即位移向量的大小在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的5倍大小左右为合理范围,据此设置一个预设区间,不在该区间的特征值均为异常值。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其中,待测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以管道中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且分别位于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在接收到检测启动指令后开始发送检测信号,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接收检测信号发送设备通过待测管道的管壁发送的检测信号,并分析检测信号以获取超声波质点在质点移动方向上的位移量,然后比较位移量与预设区间以得到两者关系;若位移向量不在预设区间内,则确定待测管道存在缺陷。可见,相较于当前的检测仪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一套检测设备覆盖的距离较长,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之间覆盖的区域都能够进行检测,即可以对长距离的待测管道进行检测,能高效便捷地对待测管道中的缺陷进行检测,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
上述实施例提到,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和检测信号接收设备的数量以及安装位置,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方案,可以适用于较长的待测管道,具体的,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为多个和/或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为多个;各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各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均设置在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通过布局多个信号发送设备和检测信号接收设备,能够覆盖更长的管道长度,使检测效率更高。例如,在实际应用时,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对应两个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检测信号发送设备设置在两个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之间。
上述实施例中提到,若位移向量不在预设区间内,则确定待测管道存在缺陷,而在确定待测管道存在缺陷之后,可以发出管道缺陷预警信号及时提醒检测人员,以便于对管道进行停用以及及时维修,避免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其中,待测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以管道中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且分别位于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检测信号发送设备的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流程:
S14:获取针对管道的检测启动指令。
S15:当接收到检测启动指令后,通过待测管道的管壁向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发送检测信号。
其中,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在接收到检测信号后进行分析以获取超声波质点在质点移动方向上的位移量,并比较位移量与预设区间以得到两者关系;若位移向量不在预设区间内,则确定待测管道存在缺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检测信号发送设备的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与上述应用于检测信号接收设备的方法对应,故具有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具体实施例也参见上述描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本申请还提供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对应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从两个角度对装置部分的实施例进行描述,一种是基于功能模块的角度,另一种是基于硬件的角度。
基于功能模块的角度,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应用于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其中,待测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以管道中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且分别位于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检测信号接收设备的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10,用于接收检测信号发送设备通过待测管道的管壁发送的检测信号;其中,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在接收到检测启动指令后开始发送检测信号;
分析模块11,用于分析检测信号以获取超声波质点在质点移动方向上的位移量;
比较模块12,用于比较位移量与预设区间以得到两者关系;
确定模块13,用于若位移向量不在预设区间内,则确定待测管道存在缺陷。
由于装置部分的实施例与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装置部分的实施例请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的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与上述方法对应,故具有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基于功能模块的角度,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应用于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其中,待测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以管道中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且分别位于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检测信号发送设备的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4,用于获取针对管道的检测启动指令;
发送模块15,用于当接收到检测启动指令后,通过待测管道的管壁向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发送检测信号;其中,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在接收到检测信号后进行分析以获取超声波质点在质点移动方向上的位移量,并比较位移量与预设区间以得到两者关系;若位移向量不在预设区间内,则确定待测管道存在缺陷。
由于装置部分的实施例与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装置部分的实施例请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的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与上述方法对应,故具有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基于硬件的角度,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包括:存储器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21,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其中,处理器2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2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2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可以集成有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还可以包括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存储器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20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存储器20至少用于存储以下计算机程序201,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21加载并执行之后,能够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的相关步骤。另外,存储器20所存储的资源还可以包括操作系统202和数据203等,存储方式可以是短暂存储或者永久存储。其中,操作系统202可以包括Windows、Unix、Linux等。数据20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涉及到的数据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还可包括有显示屏22、输入输出接口23、通信接口24、电源25以及通信总线26。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时,能够实现如下方法: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与上述方法对应,故具有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最后,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对应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描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上述方法对应,故具有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装置以及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其中,待测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以管道中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通过所述待测管道的管壁发送的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在接收到检测启动指令后开始发送所述检测信号;
分析所述检测信号以获取超声波质点在质点移动方向上的位移量;
比较所述位移量与预设区间以得到两者关系;
若所述位移向量不在所述预设区间内,则确定所述待测管道存在缺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为多个和/或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为多个;各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各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均设置在所述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对应两个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设置在两个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区间由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与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之间的直线距离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所述位移向量不在所述预设区间内,则确定所述待测管道存在缺陷之后,还包括:
发出管道缺陷预警信号。
6.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其中,待测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以管道中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针对管道的检测启动指令;
当接收到所述检测启动指令后,通过所述待测管道的管壁向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发送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检测信号后进行分析以获取超声波质点在质点移动方向上的位移量,并比较所述位移量与预设区间以得到两者关系;若所述位移向量不在所述预设区间内,则确定所述待测管道存在缺陷。
7.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其中,待测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以管道中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通过所述待测管道的管壁发送的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在接收到检测启动指令后开始发送所述检测信号;
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检测信号以获取超声波质点在质点移动方向上的位移量;
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位移量与预设区间以得到两者关系;
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位移向量不在所述预设区间内,则确定所述待测管道存在缺陷。
8.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检测信号发送设备;其中,待测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检测信号接收设备,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设备以及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以管道中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管道中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针对管道的检测启动指令;
发送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检测启动指令后,通过所述待测管道的管壁向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发送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检测信号接收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检测信号后进行分析以获取超声波质点在质点移动方向上的位移量,并比较所述位移量与预设区间以得到两者关系;若所述位移向量不在所述预设区间内,则确定所述待测管道存在缺陷。
9.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的步骤。
CN202311839341.3A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装置以及介质 Pending CN1177832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39341.3A CN117783278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装置以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39341.3A CN117783278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装置以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83278A true CN117783278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01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39341.3A Pending CN117783278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装置以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8327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e et al. Defect diagnosis for rolling element bearings using acoustic emission
CN101691994B (zh) 一种隧道裂缝最大宽度自动定位和检测方法
CN103760243A (zh) 一种微裂纹无损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924536A (zh) 振动测量及监控系统
Mesnil et al. Validation of spectral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tools dedicated to guided wave based structure health monitoring
CN101393172A (zh) 非线性共振声谱法无损检测固体中的裂纹
CN117783278A (zh) 一种管道缺陷的检测方法、装置以及介质
Cheng et al. Application of chaotic information entropy for ultrasonic guided wave detection in pipe
JPH0511895B2 (zh)
CN117233257A (zh) 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TW202045899A (zh) 解析裝置、解析方法及程式、以及感測器之構造
Zima et al. Nondestructive corrosion degradation assessment based on asymmetry of guided wave propagation field
CN110658261A (zh) 一种基于超声导波的结构健康监测选频方法
CN116026921A (zh) 一种内建环形超声波传感器阵列的智能灌浆套筒系统
US20230082439A1 (en) Inspection system and inspection method
Zhao et al. In-line 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of mechanical dents on pipelines with guided shear horizontal wave 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ransducers
US8820137B2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void rate by nonlinear acoustic resonance spectrometry in a biphase medium and application in a nuclear reactor
CN109298076B (zh) 一种基于Lamb波的主动式阀门内漏损伤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0031553A (zh) 套管损伤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5078540B (zh) 一种爬壁检测机器人的壁面无损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14441075B (zh) 一种配电电缆接头机械应力超声评估方法及系统
US20240044437A1 (en) Pipe inspection device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CN116182086B (zh) 一种采用物联网技术的油气管道监测系统
Dolgov et al.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annular hole defect under ultrasonic in brick
JP7305854B2 (ja) 検知システムおよび検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