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80337A - 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80337A
CN117780337A CN202410206812.5A CN202410206812A CN117780337A CN 117780337 A CN117780337 A CN 117780337A CN 202410206812 A CN202410206812 A CN 202410206812A CN 117780337 A CN117780337 A CN 117780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me
well
annulus
blocking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068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80337B (zh
Inventor
孙宝江
辛桂振
张绪亮
高永海
尹邦堂
张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241020681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803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80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80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80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80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方法及装置,涉及油气勘探及钻井领域,该方法包括:判断目标井是否发生堵塞;在判断所述目标井发生堵塞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目标井在压井过程中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钻井液压缩系数及压力变化量;假设阻塞类型为钻头水眼堵塞,根据所述钻井液压缩系数及压力变化量确定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根据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和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确定所述目标井在的阻塞类型,所述阻塞类型包括环空堵塞、钻杆内堵塞及钻头水眼堵塞。该方法可以准确方便的确定井下堵塞的类型及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及钻井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井下堵塞是钻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井下堵塞会导致压井作业无法正常进行,钻杆-环空-地层沟通不畅会造成立压/套压剧烈升高,威胁井口设备安全。目前识别井下堵塞主要通过辅助工具检测,如声学法检测堵塞位置、下探测器法等,这些方法均需额外的检测设备,不仅安装耗时长,检测过程中还易引发溢流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可以准确方便的确定井下堵塞的类型及位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判断目标井是否发生堵塞;
在判断所述目标井发生堵塞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目标井在压井过程中的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钻井液压缩系数及压力变化量;
假设阻塞类型为钻头水眼堵塞,根据所述钻井液压缩系数及压力变化量确定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
根据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和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确定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所述阻塞类型包括环空堵塞、钻杆内堵塞及钻头水眼堵塞。
可选的,所述假设阻塞类型为钻头水眼堵塞,根据所述钻井液压缩系数、流量体积及压力变化量确定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包括:
其中,为钻井液压缩系数,
为压力变化量,
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单位流体控制单元体积,
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钻井液体积变化量,
为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和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确定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包括:
如果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大于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则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为环空堵塞;
如果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小于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则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为钻杆内堵塞;
如果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等于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则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为钻头水眼堵塞。
可选的,如果阻塞类型为环空堵塞,且气体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下,则根据环空反挤前后液体体积变化量确定环空堵塞位置:
其中,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单位流体控制单元体积,
为堵塞位置以上环空容积,
为环空截面积,
为环空堵塞位置。
可选的,如果阻塞类型为环空堵塞,且气体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上,则根据环空反挤前后液体体积变化量与气体体积变化量确定环空堵塞位置:
其中,为反挤后气体体积变化量,
为反挤后液体体积变化量,
为钻井液压缩系数,
为压力变化量,
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单位流体控制单元体积,
为堵塞位置以上环空容积,
为环空截面积,
为环空堵塞位置。
可选的,根据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和环空堵塞位置验证气体是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下还是之上,包括:
当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下,则气体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下,则环空堵塞位置之上全部为液相;
当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上,则气体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上,则环空反挤过程中钻井液与气体共同被压缩。
可选的,获取所述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包括:
关井后气体滑脱上移初期,井筒中为泡状流,其滑脱速度为:
当泡状流转化为段塞流,段塞流滑脱速度为:
溢流关井后气体运移至处,
其中,为液相密度,/>为气体密度,
g为重力加速度,为气液表面张力,
为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
为泡状流运移时间,/>为段塞流气体运移时间,d为水力直径。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如果阻塞类型为钻杆内堵塞,则根据钻杆容积和钻杆内径确定钻杆内的堵塞位置:
其中,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单位流体控制单元体积,
为堵塞位置以上的环空容积,
r为钻杆内径,
H为钻杆内的堵塞位置。
可选的,所述判断目标井是否发生堵塞包括:
根据套压判断目标井是否发生堵塞,包括对所述目标井挤压井液时套压升高,停止挤压则套压不变,则确定所述目标井发生堵塞;
所述挤压包括正挤压和反挤压。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判断目标井是否发生堵塞;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判断目标井发生堵塞的情况下,获取目标井在压井过程中的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钻井液压缩系数及压力变化量;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假设阻塞类型为钻头水眼堵塞,根据所述钻井液压缩系数及压力变化量确定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和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确定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所述阻塞类型包括环空堵塞、钻杆内堵塞及钻头水眼堵塞。
可选的,所述假设阻塞类型为钻头水眼堵塞,根据所述钻井液压缩系数及压力变化量确定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包括:
其中,为钻井液压缩系数,
为压力变化量,
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单位流体控制单元体积,
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钻井液体积变化量,
为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和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确定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包括:
如果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大于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则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为环空堵塞;
如果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小于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则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为钻杆内堵塞;
如果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等于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则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为钻头水眼堵塞。
可选的,如果阻塞类型为环空堵塞,且气体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下,则根据环空反挤前后液体体积变化量确定环空堵塞位置:
其中,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单位流体控制单元体积,
为堵塞位置以上环空容积,
为环空截面积,
为环空堵塞位置。
可选的,如果阻塞类型为环空堵塞,且气体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上,则根据环空反挤前后液体体积变化量与气体体积变化量确定环空堵塞位置:
其中,为反挤后气体体积变化量,
为反挤后液体体积变化量,
为钻井液压缩系数,
为压力变化量,
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单位流体控制单元体积,
为堵塞位置以上环空容积,
为环空截面积,
为环空堵塞位置。
可选的,根据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和环空堵塞位置验证气体是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下还是之上,包括:
当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下,则气体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下,则环空堵塞位置之上全部为液相;
当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上,则气体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上,则环空反挤过程中钻井液与气体共同被压缩。
可选的,获取所述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包括:
关井后气体滑脱上移初期,井筒中为泡状流,其滑脱速度为:
当泡状流转化为段塞流,段塞流滑脱速度为:
溢流关井后气体运移至处,
其中,为液相密度,/>为气体密度,
g为重力加速度,为气液表面张力,
为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
为泡状流运移时间,/>为段塞流气体运移时间,d为水力直径。
本发明的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方法包括:判断目标井是否发生堵塞;在判断目标井发生堵塞的情况下,获取目标井在压井过程中的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钻井液压缩系数及压力变化量;假设阻塞类型为钻头水眼堵塞,根据所述钻井液压缩系数及压力变化量确定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根据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和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确定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所述阻塞类型包括环空堵塞、钻杆内堵塞及钻头水眼堵塞。本发明仅利用地面易获得参数进行计算,不需要额外检测工具,不影响其他压井作业,方法独立性强,实现了准确方便的确定井下堵塞的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钻杆内钻井液体积变化量离散示意图;
图3 是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钻杆内堵塞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环空堵塞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井筒环空;
2-钻杆环空;
3-钻杆内堵塞点;
4-钻头;
5-环空堵塞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方法包括:步骤S101为判断目标井是否发生堵塞。所述目标井即为需要测试的井。
具体的,所述判断目标井是否发生堵塞包括:根据套压判断目标井是否发生堵塞,包括对所述目标井挤压井液时套压升高,停止挤压则套压不变,则确定所述目标井发生堵塞;所述挤压包括正挤压和反挤压。
按照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对环空进行反挤压井液,期间如果套压剧烈升高,停泵时套压稳定,且正挤压井液时立压剧烈升高且停泵压力不降,且套压不随立压变化而变化,则可得到钻杆与环空沟通不畅,判定井下发生堵塞。
步骤S102为在判断目标井发生堵塞的情况下,获取目标井在压井过程中的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钻井液压缩系数及压力变化量。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和压力变化量可通过正常压井作业过程中水眼正挤过程中通过流量计和压力表读取,钻井液压缩系数为钻井液基本常识参数可通过文献资料获取。所述压力变化量为立压变化量或套压变化量。在油井的生产过程中,立压通常用来衡量油层的供液能力。套压反映了地层压力与井筒压力之间的平衡关系。立压高则说明油层的供液能力强,立压低则说明油层的供液能力弱。套压高则说明地层压力高于井筒压力。
步骤S103为假设阻塞类型为钻头水眼堵塞,根据所述钻井液压缩系数及压力变化量确定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
假设钻杆内部全部为液相,若钻具底部带有浮阀则气体无法进入;若钻具无浮阀,由于钻头水眼截面积与环空截面积相比较小,发生溢流后气体主要从环空上移,气体不通过钻头水眼进入钻杆或者进入钻杆量及其微少,进入量可忽略不计。综上可知,假设发生溢流后无气体通过钻头水眼进入钻杆内部,钻杆内部全部为液相。
具体的,所述假设阻塞类型为钻头水眼堵塞,根据所述钻井液压缩系数、流量体积及压力变化量确定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包括:
其中,为钻井液压缩系数,/>为压力变化量,/>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单位流体控制单元体积,/>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钻井液体积变化量,/>为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
假设堵塞发生在钻头水眼位置,则可根据水眼正挤前后的立压变化值 钻杆实际内部容积/>计算得出在立压变化/>时理论泵入体积量/>(即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
步骤S104为根据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和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确定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所述阻塞类型包括环空堵塞、钻杆内堵塞及钻头水眼堵塞。
按照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已知钻杆内总容积、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立压变化值及钻井液压缩因子,通过比较立压变化值,实际压井液泵入体积与通过钻井液压缩系数计算的钻井液泵入量理论值,判断在钻杆内堵塞位置。
钻井液的压缩系数k为,其中,k为钻井液压缩因子,V为流体控制单元体积,/>单位变化量,/>为单位体积变化量。
钻井液压缩系数与温度和压力相关,不同温度、压力对应不同的钻井液压缩系数。已知泵入前后立压变化值,计算泵入压井液后体积变化量/>,需将井筒沿垂深方向进行离散处理,如图2所示,井筒环空1内设有钻杆,钻杆环空2内可能存在钻杆内堵塞点3,井筒环空1内可能存在环空堵塞点5,钻头4也可能发生堵塞。计算每一个单元格内钻井液温度与压力,不同温度与压力下对应相应的钻井液压缩系数。
钻井液压缩系数包括:,式中,/>为离散的单位流体控制单元体积。
,式中,/>为理论泵入钻井液体积量。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根据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和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确定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包括:如果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大于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即/>),则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为环空堵塞;如果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小于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即/>),则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为钻杆内堵塞;如果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等于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即/>),则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为钻头水眼堵塞。
按照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果阻塞类型为环空堵塞,且气体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下,则根据环空反挤前后液体体积变化量确定环空堵塞位置,如图5所示:
其中,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单位流体控制单元体积,/>为堵塞位置以上环空容积,/>为环空截面积,/>为环空堵塞位置。
由于井下堵塞发生在溢流之后,气体已侵入环空,环空中为气液两相流动。气相和液相在密度差作用下气体沿井筒方向滑脱向上运移,运移期间气体受到温度、压力,流动形态、气体运移速度等影响。所以计算环空堵塞位置需要结合气体侵入量、关井时间、气体运移位置、井筒内温压场,通过计算对应位置液体压缩系数以及气体压缩系数求得压力变化前后液体体积变化量与气体体积变化量,进而将环空反挤前后套压变化量与挤入体积。
如果阻塞类型为环空堵塞,且气体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上,则根据环空反挤前后液体体积变化量与气体体积变化量确定环空堵塞位置:
其中,为反挤后气体体积变化量,/>为反挤后液体体积变化量,/>为钻井液压缩系数,/>为压力变化量,/>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单位流体控制单元体积,/>为堵塞位置以上的环空容积,/>为环空截面积,/>为环空堵塞位置。
具体的,气体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上,从环空反挤过程中钻井液与气体共同被压缩,需要同时考虑液相与气相被压缩时体积变化。由于发生堵塞后环空反挤过程时间极短且挤入量较少,可假设反挤期间气体在原位置未发生运移,气体所处位置温度、压力不变。
环空反挤后气体体积变化包括:
反挤后气体体积:,其中,/>为反挤前气体在h处压力,为反挤前气体体积,/>为反挤后气体压缩系数,/>为反挤前气体压缩系数,/>为反挤后气体在h处压力,/>和/>为气体压缩系数,属于气体压缩性质的基本参数。
反挤后气体体积变化量:
环空反挤后液体体积变化包括:
其中,获取井筒对应位置h处温度、压力/>。初始气体侵入体积/>等于溢流体积/>,溢流体积/>通过泥浆池液面变化得知,即初始侵入的气体体积/>已知,随着气体向上运移,井筒温度、压力改变,气体体积也随之变化。利用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可求得h处气体体积/>,包括:
式中,为气体运移至h处压力,/>为h处温度;/>为h处对应气体压缩因子;/>为井底压力,/>为井底温度;/>为井底处对应气体压缩因子,/>为初始气体侵入体积。
根据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和环空堵塞位置验证气体是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下还是之上,包括:当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下,则气体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下,则环空堵塞位置之上全部为液相;当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上,则气体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上,则环空反挤过程中钻井液与气体共同被压缩。
本发明还公开了关井期间气体的运移位置。在已知关井时间条件下,利用气体在环空中运移速度计算模型可求得关井期间气体运移位置。关井期间,气液两相流动以泡状流和段塞流为主,泡状流转化为段塞流判据为截面含气率大于0.07。
获取所述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包括:关井后气体滑脱上移初期,井筒中为泡状流,其滑脱速度为:
当泡状流转化为段塞流(截面含气率大于0.07后),段塞流滑脱速度为:
溢流关井后气体运移至处,
其中,为液相密度,/>为气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为气液表面张力,/>为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为泡状流运移时间,/>为段塞流气体运移时间。d为水力直径(单位m),其在井筒中是已知的。溢流关井时间t为:/>
本发明还包括:如果阻塞类型为钻杆内堵塞,如图4所示,则根据钻杆容积和钻杆内径确定钻杆内的堵塞位置:
其中,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单位流体控制单元体积,/>为堵塞位置以上的环空容积,r为钻杆内径,H为钻杆内的堵塞位置。第i个离散单元满足实际泵入钻井液体积与压力变化量下的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相等。
井下堵塞位置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环空堵塞、钻杆内堵塞、钻头水眼堵塞。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不需要额外检测设备的环空堵塞位置识别计算方法,该方法依靠环空反挤与水眼正挤压井液的方法结合流体压缩系数与井下气体运移模型实现井下堵塞位置定位,该方法不仅可判别堵塞位置,还可以分别针对钻杆内部和环空对堵塞位置进行定位。
实施例二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判断目标井是否发生堵塞;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判断目标井发生堵塞的情况下,获取目标井的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钻井液压缩系数、流量体积及压力变化量;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钻井液压缩系数、流量体积及压力变化量确定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和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确定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所述阻塞类型包括环空堵塞、钻杆内堵塞及钻头水眼堵塞。
具体的,所述根据所述钻井液压缩系数、流量体积及压力变化量确定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包括:
其中,为钻井液压缩系数,/>为压力变化量,/>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单位流体控制单元体积,/>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钻井液体积变化量,/>为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
所述根据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和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确定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包括:如果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大于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则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为环空堵塞;如果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小于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则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为钻杆内堵塞;如果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等于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则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为钻头水眼堵塞。
本发明的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方法包括:判断目标井是否发生堵塞;在判断目标井发生堵塞的情况下,获取目标井在压井过程中的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钻井液压缩系数、流量体积及压力变化量;根据所述钻井液压缩系数、流量体积及压力变化量确定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根据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和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确定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所述阻塞类型包括环空堵塞、钻杆内堵塞及钻头水眼堵塞。本发明仅利用地面易获得参数进行计算,不需要额外检测工具(数据全部来源于正常压井过程中压回法等已有数据),不影响其他压井作业,方法独立性强,实现了准确方便的确定井下堵塞的类型。该井下堵塞位置识别方法可对井下是否发生堵塞、钻杆内堵塞位置、环空中堵塞位置等进行精确计算。整体计算时间短,可为现场压井作业提供实时指导。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单片机、芯片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判断目标井是否发生堵塞;
在判断所述目标井发生堵塞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目标井在压井过程中的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钻井液压缩系数及压力变化量;
假设阻塞类型为钻头水眼堵塞,根据所述钻井液压缩系数及压力变化量确定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
根据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和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确定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所述阻塞类型包括环空堵塞、钻杆内堵塞及钻头水眼堵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假设阻塞类型为钻头水眼堵塞,根据所述钻井液压缩系数及压力变化量确定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包括:
其中,为钻井液压缩系数,
为压力变化量,所述压力变化量为立压变化量或套压变化量,
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单位流体控制单元体积,
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钻井液体积变化量,
为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和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确定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包括:
如果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大于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则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为环空堵塞;
如果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小于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则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为钻杆内堵塞;
如果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等于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则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为钻头水眼堵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阻塞类型为环空堵塞,且气体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下,则根据环空反挤前后液体体积变化量确定环空堵塞位置:
其中,为堵塞位置以上的环空容积,
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单位流体控制单元体积,
为环空截面积,
为环空堵塞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阻塞类型为环空堵塞,且气体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上,则根据环空反挤前后液体体积变化量与气体体积变化量确定环空堵塞位置:
其中,为反挤后气体体积变化量,
为反挤后液体体积变化量,
为钻井液压缩系数,
为压力变化量,所述压力变化量为立压变化量或套压变化量,
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单位流体控制单元体积,
为堵塞位置以上的环空容积,
为环空截面积,
为环空堵塞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和环空堵塞位置验证气体是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下还是之上,包括:
当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下,则气体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下,则环空堵塞位置之上全部为液相;
当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上,则气体在环空堵塞位置之上,则环空反挤过程中钻井液与气体共同被压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包括:
关井后气体滑脱上移初期,井筒中为泡状流,其滑脱速度为:
当泡状流转化为段塞流,段塞流滑脱速度为:
溢流关井后气体运移至处,
其中,为液相密度,/>为气体密度,
g为重力加速度,为气液表面张力,
为关井后气体运移位置,
为泡状流运移时间,/>为段塞流气体运移时间,
d为水力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如果阻塞类型为钻杆内堵塞,则根据钻杆容积和钻杆内径确定钻杆内的堵塞位置:
其中,为第i个离散单元的单位流体控制单元体积,
为堵塞位置以上的钻杆容积,
r为钻杆内径,
H为钻杆内的堵塞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目标井是否发生堵塞包括:
根据套压判断目标井是否发生堵塞,包括对所述目标井挤压井液时套压升高,停止挤压则套压不变,则确定所述目标井发生堵塞;
所述挤压包括正挤压和反挤压。
10.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判断目标井是否发生堵塞;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判断所述目标井发生堵塞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目标井在压井过程中的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钻井液压缩系数及压力变化量;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假设阻塞类型为钻头水眼堵塞,根据所述钻井液压缩系数及压力变化量确定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泵入压井液体积和理论泵入压井液体积确定所述目标井的阻塞类型,所述阻塞类型包括环空堵塞、钻杆内堵塞及钻头水眼堵塞。
CN202410206812.5A 2024-02-26 2024-02-26 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77803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06812.5A CN117780337B (zh) 2024-02-26 2024-02-26 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06812.5A CN117780337B (zh) 2024-02-26 2024-02-26 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80337A true CN117780337A (zh) 2024-03-29
CN117780337B CN117780337B (zh) 2024-05-28

Family

ID=90394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06812.5A Active CN117780337B (zh) 2024-02-26 2024-02-26 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8033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82768A1 (en) * 2014-05-16 2017-03-23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dentifying and plugging subterranean conduits
CN210483716U (zh) * 2019-05-27 2020-05-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井下监测管柱和井下监测系统
CN111894560A (zh) * 2020-08-14 2020-11-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钻井过程中随钻测漏堵漏方法
CN112943160A (zh) * 2021-03-25 2021-06-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井化学堵水效果的评价方法
CN113216902A (zh) * 2021-05-24 2021-08-0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深水气井天然气水合物堵塞解堵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5142838A (zh) * 2022-06-16 2022-10-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漏层位置确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82768A1 (en) * 2014-05-16 2017-03-23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dentifying and plugging subterranean conduits
CN210483716U (zh) * 2019-05-27 2020-05-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井下监测管柱和井下监测系统
CN111894560A (zh) * 2020-08-14 2020-11-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钻井过程中随钻测漏堵漏方法
CN112943160A (zh) * 2021-03-25 2021-06-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井化学堵水效果的评价方法
CN113216902A (zh) * 2021-05-24 2021-08-0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深水气井天然气水合物堵塞解堵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5142838A (zh) * 2022-06-16 2022-10-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漏层位置确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刁玉乾: "深水气田井筒水合物形成和堵塞风险分析及控制方法研究", 深水气田井筒水合物形成和堵塞风险分析及控制方法研究, 1 May 2020 (2020-05-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80337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2797C (zh) 就地分析岩层参数的方法
EP0302557B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fluid influxes in hydrocarbon wells
US9328574B2 (en)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subsurface formations using fluid pressure response during drilling operations
CN104213906B (zh) 一种钻井井筒压力校正方法
US10337267B1 (e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drilling operations
CA2585080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verse-circulation cementing in subterranean formations
CN102822445A (zh) 利用动态环空压力控制系统确定井眼中地层流体控制事件的方法
EP1716314A1 (en) Smooth draw-down for formation pressure testing
US1199401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fluid movement through a wellbore
CA2910218C (en) Well monitoring, sensing, control, and mud logging on dual gradient drilling
CN108643887B (zh) 用于钻井作业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US8794350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formation pore pressure by detecting pumps-off gas downhole
CN109915128B (zh) 地层承压能力动态测试方法及固井方法
WO2009102735A2 (en) Downhole washout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3032987A (zh) 一种无隔水管钻井气侵特性动态分析方法
US663176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sting a borehole by the use of a movable plug
CN117780337B (zh) 一种识别井下堵塞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30949A (zh) 深层稠油二氧化碳吞吐注入过程相态变化测试方法
CN114991690A (zh) 一种随钻地层压力测试方法与装置
CN112761621B (zh) 一种预测井下压力的方法及装置
RU2684924C1 (ru) Способ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разреза скважины в процессе бурения
US11560790B2 (en) Downhole leak detection
CN113738344B (zh) 油水界面深度确定方法及防止生产井水窜的预警方法
Miska et al. Modeling of pressure buildup on a kicking well 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RU2185611C2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реологических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 бурового раствора в процессе бурен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