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69635A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69635A
CN117769635A CN202380013053.4A CN202380013053A CN117769635A CN 117769635 A CN117769635 A CN 117769635A CN 202380013053 A CN202380013053 A CN 202380013053A CN 117769635 A CN117769635 A CN 117769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ice
shell
mold
ice m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800130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晓芬
姚惠民
卢玉波
黄中铭
干锦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075934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7367008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112602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7760139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69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696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10Producing ice by using rotating or otherwise moving moul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22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 F25C1/24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for refrigerators, e.g. freezing t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Abstract

一种冰箱(1),包括制冰机(1001)、流量计(16)和控制器(14)。所述制冰机(1001)包括模壳(400)、驱动机构(500)和脱模机构。所述驱动机构(500)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模壳(400)运动。所述脱模机构被配置为在自身接触到所述模壳(400)时,将所述模壳(400)内的冰块顶出。所述控制器(14)被配置为:当所述冰箱(1)断电时,记录所述制冰机(1001)当前执行的操作;当所述冰箱(1)重新上电时,若记录的操作为制冰操作或注水操作,且所述流量计(16)检测到流量脉冲,则判断模腔(330)中可能有水;若所述模壳(400)合拢,则确定模腔(330)中有水,并控制所述制冰机(1001)执行所述制冰操作;若所述模壳(400)不合拢,则确定模腔(330)中无水,并控制所述制冰机(1001)执行初始化操作、所述注水操作、所述制冰操作和脱模操作。

Description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6月30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210759347.9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以及于2022年9月16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211126022.3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制冰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冰箱功能需求的不断提高,带有制冰功能的冰箱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
冰箱内实现制冰功能的主要结构是制冰机,制冰机一般设于从冷藏室或冷冻室中隔离出的制冰腔室内。制冰的基本原理包括:向制冰机内的制冰格注水,然后向制冰腔室内提供冷量使制冰格内的水结成冰块,然后使冰块从制冰格脱模掉落至储冰盒,供用户取用。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制冰机、流量计和控制器。所述箱体内限定有制冰腔室。所述制冰机设于所述制冰腔室内,且包括模壳、驱动机构和脱模机构。所述模壳包括第一子模壳和第二子模壳。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且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子模壳或所述第二子模壳中的至少一者运动。当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运动至合拢状态时,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相配合以限定出模腔。所述脱模机构设于所述模壳的至少一侧,且与所述模壳间隔开预定距离;所述脱模机构被配置为在自身接触到所述模壳时,将所述模壳内的冰块顶出。所述流量计被配置为在所述制冰机执行注水操作时,检测注水的流量脉冲。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制冰机和所述流量计耦接,且被配置为:当所述冰箱断电时,记录所述制冰机当前执行的操作;当所述冰箱重新上电时,若记录的所述制冰机的操作为制冰操作或所述注水操作,且所述流量计在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注水操作时检测到流量脉冲,则判断所述模腔中可能有水;若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处于所述合拢状态,则确定所述模腔中有水,并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制冰操作;若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不处于所述合拢状态,则确定所述模腔中无水,并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初始化操作、所述注水操作、所述制冰操作和脱模操作。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所述冰箱包括箱体、制冰机、流量计和控制器。所述箱体内限定有制冰腔室。所述制冰机设于所述制冰腔室内,且包括模壳、驱动机构和脱模机构。所述模壳包括第一子模壳和第二子模壳。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且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子模壳或所述第二子模壳中的至少一者运动。当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运动至合拢状态时,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相配合以限定出模腔。所述脱模机构设于所述模壳的至少一侧,且与所述模壳间隔开预定距离;所述脱模机构被配置为在自身接触到所述模壳时,将所述模壳内的冰块顶出。所述流量计被配置为在所述制冰机执行注水操作时,检测注水的流量脉冲。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制冰机和所述流量计耦接。所述方法包括:当所述冰箱断电时,记录所述制冰机当前执行的操作;当所述冰箱重新上电时,若记录的所述制冰机的操作为制冰操作或所述注水操作,且所述流量计在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注水操作时检测到流量脉冲,则判断所述模腔中可能有水;若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处于所述合拢状态,则确定所述模腔中有水,并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制冰操作;若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不处于所述合拢状态,则确定所述模腔中无水,并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初始化操作、所述注水操作、所述制冰操作和脱模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冰箱的门体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冰箱的冷空气供应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冰箱的制冰机的立体图;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冰箱的制冰机的模壳和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冰箱的制冰机的第一子模壳和第二子模壳处于合拢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冰箱的制冰机的第一子模壳和第二子模壳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7为根据一下实施例的一种冰箱的制冰机的水槽和模部的立体图;
图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冰箱的框图;
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冰箱的制冰机的结构图;
图1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冰箱的另一种制冰机的立体图;
图1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冰箱的又一种制冰机的结构图;
图1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冰箱的制冰机在第一子模壳中存在冰块时的结构图;
图1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冰箱的制冰机在第二子模壳中存在冰块时的结构图;
图1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冰箱的模壳的爆炸图;
图2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冰箱的模壳与一种传感装置的结构图;
图2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冰箱的模壳与另一种传感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1,如图1和图2所示,冰箱1包括箱体10、冷空气供应装置20以及门体30。箱体10包括储藏室,冷空气供应装置20设置在箱体10中,且被配置为向储藏室提供冷空气。门体30可枢转地与箱体10相连,且被配置为相对于门体30旋转,以打开或者关闭储藏室。
箱体10包括沿高度方向设在箱体10中部位置处的横向分隔板11,所述高度方向参照图1中的上下方向,横向分隔板11沿图1中的左右方向延伸。横向分隔板11的大致位置参照图1中的虚线框所示。
储藏室被横向分隔板11分隔成上部储藏室12和下部储藏室13。在一些实施例中,上部储藏室12用作以冷冻模式储藏食物的冷冻室,下部储藏室13用作以冷藏模式储藏食物的冷藏室。在一些实施例中,上部储藏室12用作以冷藏模式储藏食物的冷藏室,下部储藏室13用作以冷冻模式储藏食物的冷冻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冰箱1包括四个门体,四个门体30位于箱体10的前端,且与箱体10铰接。
例如,四个门体30中的两个门体30设置于上部储藏室12的前端,且被配置为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旋转以打开上部储藏室12,或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旋转以关闭上部储藏室12。四个门体30中的另外两个门体30设置于下部储藏室13的前端,且被配置为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旋转以打开下部储藏室13,或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旋转以关闭下部储藏室13。
冷空气供应装置20通过与箱体10的外部进行热交换来冷却储藏室。如图2所示,冷空气供应装置20包括压缩机21、冷凝器22、膨胀装置23和蒸发器24,并使制冷剂以压缩机21、冷凝器22、膨胀装置23、蒸发器24、压缩机21的顺序循环来冷却储藏室。
例如,蒸发器24可以设置为与储藏室的外壁接触,以直接冷却储藏室。在一些实施例中,冷空气供应装置20还可以包括循环风扇,以通过蒸发器24和所述循环风扇来循环储藏室中的空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冰箱1还包括制冰机1001,制冰机1001设置在储藏室中。
示例地,储藏室包括制冰腔室,制冰机1001设置在所述制冰腔室中。例如,制冰机1001设置在上部储藏室12(即冷冻室)中,这样,上部储藏室12可作为所述制冰腔室。或者,上部储藏室12或下部储藏室13中设置有多个绝热板,所述多个绝热板相配合,以限定出所述制冰腔室。制冰机1001被配置为制冰,以使冰箱1可以向用户提供冰块或冰水。参见图3,制冰机1001包括基座100、模壳400(包括壳部200和模部300)和驱动机构500。
基座100被配置为与制冰腔室连接,且包括多个侧板。例如,所述多个侧板包括上侧板101、左侧板102、右侧板103、前侧板104和后侧板。左侧板102和右侧板103在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相对,前侧板104和后侧板在图3所示的前后方向上相对,上侧板101位于左侧板102、右侧板103、前侧板104和后侧板的上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提及的上、前、后、左、右方向均是为了清楚描述结构而定义,实际设置中,基座100并不限于以图3所示的前后方向设于制冰腔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模壳400包括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在分离状态(见图6)和合拢状态(见图5)之间可转换。当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处于所述合拢状态时,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围成模腔330,即,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相配合,以在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之间限定出模腔330。模腔330的形状即为冰块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模腔330的形状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适应性设计,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例如,模腔330可设计成球形、钻石面球形或多面体形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均可运动,以使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在分离状态和合拢状态之间可转换。在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从所述合拢状态运动至所述分离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分别朝远离彼此的方向运动。在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从所述分离状态运动至所述合拢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分别朝靠近彼此的方向运动,以使二者合拢。
图5示出了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处于合拢状态时,制冰机1001的结构,图6示出了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处于分离状态时,制冰机1001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壳400包括多个子模壳(如,多余两个),在此情况下,多个子模壳之间的运动方式和配合关系与上述模壳400中的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类似,本公开对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模壳400包括壳部200和模部300,模部300设置在壳部20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壳400仅包括模部300,而不包括壳部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壳部2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部210和第二壳部220。第一壳部210和第二壳部220在图4中所示的MN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壳部210位于壳部200的M侧,第二壳部220位于壳部200的N侧,MN方向对应壳部200的右左方向。
第一壳部210和第二壳部220在所述分离状态和所述合拢状态之间可转换,当第一壳部210和第二壳部220处于所述合拢状态时,第一壳部210和第二壳部220合拢,以限定出内腔。模部300设于内腔中。
例如,第一壳部210的靠近第二壳部220的一侧的内壁上限定有第一内腔212,第二壳部220的靠近第一壳部210的一侧的内壁上限定有第二内腔。第二内腔与第一内腔212相对设置,且与第一内腔212的结构类似。当第一壳部210和第二壳部220处于所述合拢状态时,第一内腔212和第二内腔共同构成内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模部300包括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
第一模部310与第一壳部210相连接,且相对于第一壳部210固定。当第一壳部210 运动时,第一模部310可跟随第一壳部210运动。例如,第一模部310设置于第一壳部210的第一内腔212中。第一模部310包括第一模腔331(见图4),第一模腔331位于第一模部310的朝向第二模部320的一侧。
第二模部320与第二壳部220相连接,且相对于第二壳部220固定。当第二壳部220运动时,第二模部320可跟随第二壳部220运动。例如,第二模部320设置在第二壳部220的第二内腔中。第二模部320包括第二模腔332(见图4),第二模腔332位于第二模部320的朝向第一模部310的一侧。
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在所述分离状态和所述合拢状态之间可转换,当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处于所述合拢状态时,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围成模腔330,模腔330由第一模腔331和第二模腔332共同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部310的第一模腔331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结合部,第二模部320的第二模腔332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相适配,且所述第二结合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相配合,以在第一模部310与第二模部320处于所述合拢状态时,密封第一模部310与第二模部320之间的间隙。
例如,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中的一个为凸筋,另一个为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凸筋相适配。这样,通过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的相互配合,利于提高第一模部310与第二模部320的合模贴合度,提高冰块外观的美观度,且可以有效避免冰块在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的结合处出现凸缘而导致冰块外形不规整,影响冰块外观的美观度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中的至少一个被配置为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例如,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为硅胶件。
参见图3和图7,模部300还包括进水口301,进水口301与模腔330连通。上侧板101包括开孔1011,开孔1011设于上侧板101的与进水口301相对应的位置处,注水管可通过开孔1011与进水口301相连,以向模腔330内注水。例如,开孔1011形成为沿厚度方向贯穿上侧板101设置的矩形通孔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部300包括多个模腔330。例如,参见图7,模部300包括三个模腔330和三个进水口,每个模腔330对应于一个进水口301。
如图7所示,制冰机1001还包括水槽600。水槽600固定设置在基座100上,且位于壳部200与上侧板101之间。水槽600的位置与开孔1011相对应。
水槽600包括槽体603、多个分水管602和多个分水口601。多个分水口601形成于槽体603上,且与多个进水口301的位置相对应。多个分水管602与多个分水口601相对应。任一个分水管602的两端分别连通一个对应的分水口601和一个对应的进水口301。
可以理解的是,在模部300包括多个模腔330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制冰机1001在一次制冰流程中制取的冰块数量。另外,具有分水口601的水槽600有助于提高注水效率,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制冰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部300还包括至少一个通水孔。任一个通水孔设置在任两个相邻的模腔330之间,且被配置为连通任两个相邻的模腔330。例如,模部300包括三个模腔330和两个通水孔,三个模腔330中的任两个相邻的模腔330之间通过两个通水孔中的一个通水孔相连通,这样,注入模腔330内的水可在不同模腔330中流通,有利于平均多个模腔330内的水量,减小冰块之间的重量差异。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口301形成为分体式结构。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模部310的顶部包括第一凹部311,第二模部320的顶部包括第二凹部321,当第一模部310与第二模部320处于所述合拢状态时,第一凹部311与第二凹部321合拢形成进水口301。
可以理解的是,在制冰机1001的一次制冰流程中,注入模部300中的水量是恒定的,因此,若注水时制冰水从进水口301处漏出,则模腔330中的水量会减少,制出的冰块重量将会小于预设的冰块重量,导致冰块的完整度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口301形成为一体式结构。参见图7,进水口301形成为封闭形状。例如,限定有进水口301的结构为环形结构(如漏斗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内侧限定出进水口301。这样,通过一体式结构的进水口301,可制冰水从进水口301处漏 出,有利于提高制取的冰块的完整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口301成型于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上。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进水口301的一半位于第一模部310中,进水口301的另一半位于第二模部320中,则注水时水若从进水口301的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的结合处漏出至模腔330外,漏出的水结冰后会造成模具黏连,给后续脱模时第一模部310与第二模部320的分离造成困难,导致脱模过程不顺畅。
因此,通过将进水口301从两半合模的方式设置为一体成型于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上,可避免注水时,制冰水从进水口301的合模线处漏出至模腔330外,造成模具黏连,从而,有利于冰块脱模的效率,以及制取的冰块的完整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第一壳部210包括第一凹槽211,第一凹槽211位于第一壳部210的靠近第二壳部220的一侧,且位于第一壳部210的顶部。第二壳部220包括第二凹槽221,第二凹槽221位于第二壳部220的靠近第一壳部210的一侧,且位于第二壳部220的顶部。第一壳部210与第二壳部220处于所述合拢状态时,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相配合,以形成围合在进水口301外周的避让口250,进水口301位于该避让口250内。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冰箱1,在模部300的顶部设置了与模腔330相连通的进水口301,这样,在模部300合拢后,进水口301依然与外界连通,即,进水口301是开放式的。另外,由于进水口301设置在模部300的顶部,只要预设合适的水量,当水结冰膨胀时,模腔330内的空气能够从进水口301释放,而不会导致水从进水口301处溢出,因此,本公开中的设置于模腔330顶部的进水口301,在方便注水的同时,解决了水结冰时,因热胀冷缩而导致水溢出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子模壳401包括第一壳部210和第一模部310。第二子模壳402包括第二壳部220和第二模部320。驱动机构500包括多个第一顶杆410,多个第一顶杆410与多个模腔330对应设置。
例如,当第一壳部210与第二壳部220处于所述合拢状态时,多个第一顶杆410位于第一壳部210的远离第二壳部220的一侧,且多个第一顶杆410与第一壳部210之间间隔开第一预定距离D1(见图5)。第一顶杆410固定设置在左侧板102上。
第一壳部210的与多个第一顶杆410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13。多个第一通孔213与多个第一顶杆410相匹配,且与多个第一顶杆410相对应。如图6所示,当第一壳部210与第二壳部220处于所述分离状态时,第一顶杆410穿过第一通孔213,且与第一模部310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驱动机构500还包括多个第二顶杆420。例如,当第一壳部210与第二壳部220处于所述合拢状态时,多个第二顶杆420位于第二壳部220的远离第一壳部210的一侧,且多个第二顶杆420与第二壳部220之间间隔开第二预定距离D2(见图5)。第二顶杆420固定设置在右侧板103上。
例如,预定距离包括第一预定距离D1和第二预定距离D2。
第二壳部220与多个第二顶杆420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22,多个第二通孔222与多个第二顶杆420相匹配,且与多个第二顶杆420相对应。如图6所示,当第一壳部210与第二壳部220处于所述分离状态时,第二顶杆420穿过第二通孔222,且与第二模部320(见图4)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第一顶杆410的靠近第一模部310的一侧端面与第一模部310的远离第二模部320的一侧面相匹配,第二顶杆420的靠近第二模部320的一侧端面与第二模部320的远离第一模部310的一侧面相匹配。由此,便于第一顶杆410对第一模部310施加作用力,以使第一模部310发生有效变形,且便于第二顶杆420对第二模部320施加作用力,以使第二模部320发生有效变形,进而使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内的冰块脱模。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00还被配置为驱动第一子模壳401或第二子模壳402中的至少一者运动。例如,驱动机构500被配置为驱动第一壳部210或第二壳部220中的至 少一者运动,以使第一壳部210与第二壳部220分离或合拢。第一模部310跟随第一壳部210运动,和/或,第二模部320跟随第二壳部220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制冰机1001实际制冰的流程中,当第一壳部210与第二壳部220分离时,冰块有可能粘附在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制冰机1001脱模冰块时,驱动机构500驱动第一壳部210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第一顶杆410穿过第一通孔213顶向第一模部310,使第一模部310受力变形,并第一模部310中的冰块脱模。在此情况下,驱动机构500驱动第二壳部220运动至第二预定位置,第二顶杆420穿过第二通孔222顶向第二模部320,使第二模部320受力变形,并-使第二模部320中的冰块脱模。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制冰机1001脱模冰块时,驱动机构500驱动第一壳部210和第二壳部220中的一者运动,以使第一顶杆410穿过第一通孔213顶向第一模部310,或者,使第二顶杆420穿过第二通孔222顶向第二模部320。即,脱模机构(包括第一顶杆410和第二顶杆420)穿过通孔顶向模部300。
如上设置,可有效地将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内的冰块顶出,使冰块掉落到冰箱1的储冰盒中,供用户取用,有利于提高制取的冰块的脱模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00被配置为驱动第一子模壳401运动,第二子模壳402固定不动。例如,驱动机构500被配置为驱动第一壳部210运动,以使第一壳部210与固定不动的第二壳部220分离或合拢,第一模部310跟随第一壳部210运动,第二模部320相对于第二壳部220固定不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00同时控制第一壳部210及第二壳部220的开合运动方式,第一壳部210及第二壳部220的开合运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平移式或旋转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平移式指的是第一壳部210和第二壳部220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可做平移运动。所述旋转式指的是第一壳部210和第二壳部220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可做旋转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壳部210及第二壳部220的开合运动方式为平移式的情况下,第一壳部210或第二壳部220通过平移式的驱动系统做平移式开合运动,即,利用平移齿条和滑杆,驱动任一壳部和任一模部做平移式开合运动。这样,可以保证壳部200和模部300开合前后的位置固定,避免移动造成的位置偏差,可靠性更强,避免因为平移前后的位置发生偏移,而使得两个模部300密封不紧、形成缝隙的情况,从而造成注水时,水从进水口301的合模线处漏出至模腔330外,以及当制冰完成进行脱模时,脱模困难,影响冰块外形的规整及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冰机1001包括两个驱动机构500,以分别驱动第一壳部210和第二壳部220运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制冰机的基本结构仅作为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更改相应部件,本公开此不做限定。
冰箱1的制冰流程是自动化的,因此,当冰箱1突然断电时,通常无法确定制冰机1001内的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的状态(包括所述合拢状态和所述分离状态),也无法确定模腔330内是否有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冰机1001中的控制器会默认模腔330内有水,并在完成一次制冰流程后,再开始正常注水并进行后续制冰流程。
然而,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限定出的模腔330的容积较大,使得制得的冰块的体积也较大,因此,制冰机1001完成一次制冰流程的时间较长。例如,制冰机1001完成制备一次透明冰的流程大于20小时。在此情况下,当冰箱1在使用过程中断电后又重新上电时,若模腔330中没有水,会导致制冰机1001无法正常制得冰块,且会空运行超过20小时,导致冰箱1的能耗升高,冰块的生产成本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冰机1001中的控制设备会默认模腔330内没有水,且会先向模腔330中注水,再进行后续的制冰流程。因此,当冰箱1在使用过程中断电后又重新上电时,若模腔330中有水,此时如果再注水,则会导致水溢出,导致模壳400等部件以及储冰盒内结冰。
综上所述,当冰箱1在使用过程中断电后又重新上电时,需要识别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的状态,并判断模腔330内是否有水,以确定是否需要向模腔330内注水。
例如,当冰箱1在使用过程中断电后又重新上电时,可以对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进行初始化,即,控制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合拢压紧,以使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处于初始状态。然而,上述初始化操作可能会导致模腔330中的水漏出,因此,需要先判断模腔330是否闭合,再对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进行初始化操作。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冰箱1,该另一种冰箱1如图8所示,与上述图1至图7中所示的冰箱1的不同之处在于,图8所示的冰箱1还包括控制器14和注水组件15(例如,包括注水管等),控制器14与制冰机1001和注水组件15耦接。例如,控制器14与驱动机构500和注水组件15耦接,且被配置为控制制冰机1001完成初始化操作、注水操作、制冷操作和脱模操作等。
如图9所示,控制器14被配置为执行步骤S11至步骤S14。
在步骤S11中,控制制冰机1001执行初始化操作,所述初始化操作被配置为控制驱动机构500驱动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打开至第一预设步数X1,再驱动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合拢。
例如,当控制器14执行初始化操作时,控制器14控制驱动机构500驱动第一壳部210和第二壳部220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运动,以带动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打开至第一预设步数X1,然后,控制器14再控制驱动机构500驱动第一壳部210和第二壳部220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运动,以带动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合拢,即,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处于所述合拢状态(也即,合模状态)。
在步骤S12中,控制制冰机1001执行制冰操作,所述制冰操作被配置为响应于制冰控制指令,开始制冰,直到制冰完成。
例如,控制器14执行初始化操作后,进入待机状态,在此情况下,当用户通过预设的人机交互系统如触摸屏、语音模块等向控制器14发送制冰控制指令时,控制器14会响应于所述制冰控制指令,控制冰箱1的制冷系统进行制冷,并向制冰腔室提供冷量,以开始制冰。
在此情况下,当制冰机1001的制冰时间达到预设的制冰时间后,控制器14控制制冰机1001停止制冰,并继续执行后续的步骤。或者,制冰机1001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子模壳401或第二子模壳402中的至少一者上,且被配置为检测模腔330的温度。在此情况下,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模腔330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器14控制制冰机1001停止制冰,并继续执行后续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当制冰时间达到预设的制冰时间时,代表有足够的冷量被输送至制冰腔室,因此,可以确定模腔330内的水已凝结成冰。或者,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模腔330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也可以确定模腔330内的水已凝结成冰,从而有利于提高制冰效率。
在步骤S13中,控制制冰机1001执行脱模操作,所述脱模操作被配置为控制驱动机构500驱动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的至少一者,朝向对应的第一顶杆410或第二顶杆420中的至少一者运动,以使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中的冰块脱出。
例如,当控制器14执行制冰操作,并达到预设的制冰时间时,控制器14开始执行所述脱模操作。控制器14控制驱动机构500驱动(如通过第一壳部210和第二壳部220中的至少一者)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的至少一者,朝向对应的第一顶杆410或第二顶杆420中的至少一者运动,以使第一顶杆410或第二顶杆420中的至少一者与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的至少一者相接触,使其发生变形,进而使其中的冰块脱出。
在步骤S14中,控制制冰机1001执行注水操作,所述注水操作被配置为控制驱动机构500驱动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合拢,并控制注水组件15对模腔330注入预设量的水,然后再次执行步骤S12。
例如,在完成所述脱模操作后,控制器14控制制冰机1001执行注水操作。控制器14控制驱动机构500驱动(如通过第一壳部210和第二壳部220)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 320合拢,使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保持合模状态,再控制注水组件15向模腔330中注入预设量的水,以进行下一轮的制冰循环,即,步骤S12至步骤S14。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设量的水,可以是预设体积的水,或是预设质量的水,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控制器14包括记忆组件141。记忆组件141被配置为在冰箱1断电时,记录并存储制冰机1001当前执行的操作。也就是说,冰箱1具有断电记忆功能,当冰箱1断电时,控制器14会将制冰机1001当前执行的操作写入记忆组件141。所述当前执行的操作包括初始化操作、制冰操作、脱模操作和注水操作等。冰箱1还包括流量计16,流量计16被配置为记录注水组件15的注水量(如通过记录脉冲等方式)。
例如,记忆组件141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CD(Compact Disk,压缩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通用盘)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
这样,当冰箱1断电后又重新上电时,控制器14可以读取记忆组件141中记载的冰箱1断电时,制冰机1001的当前状态信息,并结合流量计16的脉冲等信息,判断制冰机1001在冰箱1重新上电时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冰箱1断电后又重新上电时,若控制器14判断模腔330内无水,则执行步骤S11,以使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进入初始化状态,然后,在接收到制冰控制指令时,开始执行步骤12至步骤14,以完成一个制冰流程。
当冰箱1断电后又重新上电时,若控制器14判断模腔330内有水,则控制器14无需执行步骤S11。在此情况下,控制器14可以在接收到制冰控制指令时,直接开始执行步骤12至步骤14,以完成一个制冰流程。
可以理解的是,在冰箱1重新上电后,且控制器14控制制冰机1001完成一次制冰流程时,用户可以通过所述人机交互系统向控制器14再次发送制冰控制指令,在此情况下,制冰机1001响应于所述制冰控制指令,可直接执行步骤S12至步骤S14,以完成制冰,而无需执行步骤S11。
如图10所示,控制器14还被配置为执行步骤S1至步骤S7。
在步骤S1中,当冰箱1断电时,记录制冰机1001的当前执行的操作,并根据制冰机1001的当前执行的操作,判断制冰机1001当前执行的操作。当制冰机1001当前执行的操作为制冰操作或注水操作时,执行步骤S2;当制冰机1001当前执行的操作为初始化操作时,执行步骤S3;当制冰机1001当前执行的操作为脱模操作时,执行步骤S4。
在步骤S2中,当冰箱1重新上电时,若制冰机1001在冰箱1断电时执行的操作为制冰操作或注水操作,且流量计16在制冰机1001执行注水操作时检测到流量脉冲,则判断模腔330中可能有水,并执行步骤S5。
在步骤S3中,当冰箱1重新上电时,若制冰机1001在冰箱1断电时执行的操作为初始化操作,则判断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为分离状态,且模腔330中无水,并执行步骤S11。
可以理解的是,若冰箱1断电时,制冰机1001在冰箱1断电时执行的操作为初始化操作,则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可以是处于从合拢状态运动至分离状态的过程中,或是处于从分离状态运动至合拢状态的过程中,然而,无论是上述何种过程,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都处于分离状态,即,第一模部310与第二模部320不合拢,因此,控制器14可以判定目前中无水。在此情况下,控制器14需要控制制冰机1001再次执行步骤S11,以再次执行初始化操作。
在步骤S4中,当冰箱1重新上电时,若制冰机1001在冰箱1断电时执行的操作为脱模操作,则判断模腔330中无水,但可能有冰,控制制冰机1001执行步骤S11后,再执行步骤S13。
可以理解的是,当冰箱1重新上电时,制冰机1001在冰箱1断电时执行的操作为脱模操作,则判断此时模腔330内没有水,但可能有冰或者为空状态。在此情况下,控制器 14可以默认模腔330中有冰,并控制制冰机1001执行步骤S11,以使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运动至合拢状态;随后跳过步骤S12,控制器14控制制冰机1001执行步骤S13,以进行脱模操作。
例如,控制器14控制制冰机1001执行步骤S13后,可继续控制制冰机1001执行步骤S14,即,向模腔330中注水,这样,在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制冰控制指令后,可以立刻开始执行步骤S12,即制冰操作。
在步骤S5中,判断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是否处于合拢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S6,若否,则执行步骤S7。
在步骤S6中,确定模腔330中有水,并控制制冰机1001执行步骤S12。
可以理解的是,当控制器14确定制冰机1001执行的操作为制冰操作或注水操作,流量计16中记录有流量脉冲,且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处于所述合拢状态,则可以确定模腔330中有水。在此情况下,控制器14可控制制冰机1001直接执行步骤S12,以进行制冰。
例如,在制冰机1001执行完步骤S12之后,控制器14还被配置为控制制冰机1001执行步骤S13和步骤S14,以进行脱模操作和注水操作,这样,在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制冰控制指令后,可以立刻开始执行步骤S12,进行下一轮制冰流程。
在步骤S7中,确定模腔330中无水,并控制制冰机1001执行步骤S11及步骤S14。
可以理解的是,当控制器14确定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不处于所述合拢状态,则可以确定模腔330中无水。在此情况下,控制器14控制制冰机1001先执行步骤S11,以确保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处于所述合拢状态,然后,跳过步骤S12和步骤S13,控制器14控制制冰机1001直接执行步骤S14,以进行注水操作。
例如,在制冰机1001执行完步骤S14之后,控制器14还被配置为控制制冰机1001执行步骤S12至步骤S13,以完成制冰机1001在冰箱1断电前未完成的制冰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多个步骤中,在判断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的状态时(如步骤S3和步骤S5等),是通过安装于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上的位置开关或者通过识别电机的电流来判断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驱动机构500包括电机510。电机510连接第一壳部210或第二壳部220中的至少一者,被配置为驱动第一壳部210和第二壳部220中的至少一者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的至少一者运动。在一轮制冰流程中,电机510的转速可变。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510的转速与输出的扭矩成反比,也就是说,当电机510的转速增大时,其输出的扭矩则减小,当电机510的转速降低时,其输出的扭矩则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制冰机1001执行初始化操作的过程中,电机510的转速为第一预设转速V1。在制冰机1001执行脱模操作的过程中,电机510的转速为第二预设转速V2。第二预设转速V2小于第一预设转速V1,也就是说,电机510在制冰机1001执行脱模操作的过程中输出的扭矩,大于电机510在制冰机1001执行初始化操作的过程中输出的扭矩。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转速V1和第二预设转速V2为预先计算并设定在驱动机构500中的值,其可以根据制冰机1001的结构尺寸等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和调整,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制冰机1001还包括加热组件5,加热组件5连接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的至少一者,且与控制器14耦接。控制器14还被配置为控制加热组件5加热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的至少一者。
例如,所述加热组件5为加热丝或加热棒等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步骤S13包括步骤S131和步骤S132。
在步骤S131中,控制加热组件5加热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的至少一者,以使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的至少一者中的冰块略微溶化。
例如,制冰机1001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模部310(也即第一子模壳401)的远离第二模部320(也即第二子模壳402)的一侧表面,且被配置为 检测第一模部310的表面温度。控制器14与第二温度传感器耦接,从而与第二温度传感器实现信息交互,以获取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模部310的表面温度。
例如,在制冰操作完成后,控制器14控制加热组件5加热第一模部310,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模部310的表面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阈值T(即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步骤S132。第二预设温度阈值T例如为5℃至6℃。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预设温度阈值T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和调整,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又例如,在制冰操作完成后,控制器14控制加热组件5加热第一模部310,当加热组件5的加热时间达到预设的加热时间时,控制制冰机1001执行步骤S132。
在步骤S132中,控制驱动机构500驱动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的至少一者,朝向对应的第一顶杆410或第二顶杆420中的至少一者运动,以使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中的冰块脱出。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14在控制驱动机构500驱动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开模之前,先控制加热组件5对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的至少一者进行加热,从而有利于冰块从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脱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4在步骤S131中控制加热组件5对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的至少一者进行加热,并在步骤S132中控制加热组件5停止对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的至少一者进行加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4在步骤S131和步骤S132中控制加热组件5对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的至少一者进行加热。这样,当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的至少一者,接触对应的第一顶杆410或第二顶杆420中的至少一者时,有利于冰块从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脱出。
例如,当控制器14控制驱动机构500驱动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的至少一者,朝向对应的第一顶杆410或第二顶杆420中的至少一者运动达到第二预设步数X2时,控制器14控制加热组件5加热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的至少一者。第二预设步数X2小于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的至少一者接触第一顶杆410或第二顶杆420中的至少一者所需移动的总步数X0。
以下,以驱动机构500仅驱动第二子模壳402运动为例,对第二子模壳402在上述脱模操作中的运动过程进行介绍。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脱模操作中,第一子模壳401与第二子模壳402的运动过程类似,本公开对此不再赘述。
以第一子模壳401与第二子模壳402处于合拢状态时,第二子模壳402的位置为初始位置,以第二子模壳402挤压第二顶杆420时,第二子模壳402的位置为终点位置,则驱动机构500驱动第二子模壳402从初始位置运动到终点位置所需的步数为总步数X0。
这样,通过控制器14实时检测第二子模壳402的运动步数,可以得到第二子模壳402的当前运动位置。
例如,当控制器14监测到第二子模壳402的当前运动步数达到总步数X0时,则可以确定第二子模壳402接触到第二顶杆420,在此情况下,控制器14控制驱动机构500停止驱动第二子模壳402运动。
同理,在驱动机构500驱动第二子模壳402运动的过程中,当第二子模壳402的运动步数达到第二预设步数X2时,控制器14控制加热组件5加热第二子模壳402,以使紧贴在第二子模壳402内表面的冰块的一部分溶化,以便于第二顶杆420将冰块从模腔330中顶出,使冰块落入储冰盒中。
例如,X2<X0。
预先设定第二子模壳402向第二顶杆420的方向运动至能确保冰块从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之间的空隙掉落下来的位置所需的步数为第三预设步数X3(即脱离步数),且X2>X3。
可以理解地,第二预设步数X2、第三预设步数X3和总步数X0为预先计算并设定好的数值,这些数值可以根据制冰机的结构尺寸等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和调整,本公开对此不 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4所示,制冰机1001还包括至少一个传感装置700。至少一个传感装置700连接模壳400。沿模壳400的长度方向(即如图14所示的前后方向),至少一个传感装置700设于模壳400至少一侧。传感装置700的探测方向朝向第一子模壳401的开口所在的平面和第二子模壳402的开口所在的平面,被配置为当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分离时,检测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中是否存在冰块。
例如,至少一个传感装置700沿第一子模壳40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子模壳401的一侧边,或者,至少一个传感装置700沿第二子模壳40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二子模壳402的一侧边。
例如,至少一个传感装置700包括两个传感装置700,两个传感装置700分别沿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的一侧边。
可以理解的是,当传感装置700运行时,露出于第一子模壳401的开口所在的平面和第二子模壳402的开口所在的平面的冰块处于传感装置700的探测范围内,这样,当传感装置700探测到其探测范围内存在障碍物,则可以确定第一子模壳401和/或第二子模壳402中存在冰块未脱离。
如图15所示,在步骤S13之后,且在步骤S14之前,控制器14还被配置为执行步骤S13A。
在步骤S13A中,控制传感装置700启动,以探测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中是否存在冰块;若是,则重新执行步骤S13,若否,则执行步骤S14。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32之后,且在步骤S14之前,控制器14还被配置为执行步骤S133。
在步骤S133中,控制传感装置700启动,以探测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中是否存在冰块;若是,则重新执行步骤S131,若否,则执行步骤S14。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冰箱1,在制冰机1001中设置传感装置700,可以在制冰机1001完成制冰参照和脱模操作之后,直接、有效地检测模腔330中的冰是否脱模成功。因此,当模腔330中的冰脱模失败时,控制器14可以控制制冰机1001再次执行脱模操作,以避免因脱模失败导致注水溢出,冻结制冰机1001内的各部件,从而有利于提高制冰机1001运行的稳定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4所示,传感装置700设于第一子模壳401的侧边,且当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为分离状态时,传感装置700相较于第一子模壳401的开口所在的平面更靠近第二子模壳402,换言之,当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为分离状态时,沿第一子模壳401至第二子模壳402的排布方向(即如图14所示的左右方向),传感装置700位于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之间。传感装置700的探测方向平行于第一子模壳401的开口所在的平面。
基于上述结构,如图16所示,步骤S13A包括步骤S13B和步骤S13C。
在步骤S13B中,控制驱动机构500驱动第一子模壳401或第二子模壳402中的至少一者运动,以使第一子模壳401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子模壳402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之间相距预设距离。
例如,所述预设距离小于或等于模腔330的宽度、高度或深度中的至少一者的二分之一。这样,有利于提高传感装置700的检测的准确率。
可以理解的是,若所述预设距离大于模腔330的宽度、高度或深度中的至少一者的二分之一,则当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中的任一者中存在冰块时,传感装置700可能会检测不到该冰块,导致检测的准确率下降。
在步骤S13C中,控制传感装置700启动,以探测第一子模壳401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子模壳402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之间是否存在冰块;若是,则重新执行步骤S13,若否,则执行步骤S14。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冰箱1,仅需要在第一子模壳401的侧边设置传感装置700,而无需再在第二子模壳402上设置传感装置700。这样,制冰机1001完成脱模操作时,控制器14控制驱动机构500驱动第一子模壳401运动,或驱动第二子模壳402运动,或是同时驱动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同时运动,使得第一子模壳401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子模壳402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之间相距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是根据模腔330的宽度、高度或深度中的至少一者设置的,换言之,所述预设距离是根据成型冰块的半径大小设置的。
因此,参照图17和图18,当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之间相距预设距离时,启动传感装置700进行探测,此时,无论冰块贴附在第一子模壳401中(见图17),还是贴附在第二子模壳402中(见图18),均可通过设置在第一子模壳401的侧边的传感装置700探测得到。这样,有效地简化了制冰机1001的结构,减少了电路走线,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壳400包括一个或多个模腔330。传感装置700的探测方向和方式可以根据模腔330的数量和排布方式进行调整。
示例地,当模壳400包括一个模腔330,或者,模壳400包括多个模腔330,且多个模腔330沿传感装置700的探测方向排列时,传感装置700的探测方向固定不变。例如,如图14和图19所示,模壳400包括三个模腔330,且三个模腔330传感装置700的探测方向排列,这样,传感装置700能够探测到所有的三个模腔330,以检测三个模腔330中是否存在冰块。
示例地,当模壳400包括多个模腔330,且多个模腔330并非沿传感装置700的探测方向排列时,传感装置700的探测方向可以在平行于模壳400的开口所在的平面的方向上,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按照预定周期转动。所述预定的角度范围覆盖所述多个模腔330所在区域,使得传感装置700能够探测到多个模腔330,以检测模壳400中是否存在冰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0,传感装置700包括红外传感器710。红外传感器710包括红外发射端711和红外接收端712,红外发射端711设于第一子模壳401或第二子模壳402的一侧边,红外接收端712设于同一子模壳的另一侧边。
例如,红外发射端711沿第一子模壳401的长度方向设于第一子模壳401的一侧边,红外接收端712沿第一子模壳401的长度方向设于第一子模壳401的另一侧边。
当红外传感器710运行时,红外发射端711朝向探测方向发出红外信号。在此情况下,若第一子模壳401和/或第二子模壳402中存在冰块,则红外信号的传播会受到冰块的阻挡,红外接收端712无法接收到红外信号。若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中不存在冰块,则红外接收端712能够接收到红外信号,基于此,根据红外接收端712是否接收到红外发射端711发出的红外信号,可以判断模壳400中是否存在冰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1,传感装置700包括雷达传感器720。雷达传感器720设于第一子模壳401或第二子模壳402的一侧边。
例如,雷达传感器720沿第一子模壳401的长度方向设于第一子模壳401的一侧边。
可以理解的是,雷达传感器720可以通过发射微波、声波或激光并接收回波,来进行物体探测。当雷达传感器720运行时,会朝探测方向发出微波、声波或激光信号,若在预设时间内,雷达传感器720接收到回波信号,则表明第一子模壳401和/或第二子模壳402中存在冰块,否则,表明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中不存在冰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模壳400包括多个模腔330时,雷达传感器720还被配置为在探测到模壳中存在冰块时,检测自身与冰块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器14能够根据雷达传感器720检测到的所述距离,确定所述冰块所在的模腔330的位置。
在此情况下,加热组件5能够对冰块所在的模腔330进行加热。例如,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丝,所述加热丝设置在模壳400中,且与多个模腔330对应,当控制器14确定要对多个模腔330中的某个模腔330加热时,可以控制相应的加热丝通电工作。如此,有利于降低冰箱1的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冰机1001还包括故障报警装置,故障报警装置与控制器14耦接, 且被配置为在控制器14的控制下,发出故障报警信息。
控制器14还被配置为执行步骤S21和步骤S22。
在步骤S21中,获取当前制冰流程中,制冰机1001执行脱模操作的次数。
在步骤S22中,当制冰机1001执行脱模操作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控制故障报警装置发送故障报警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当传感装置700探测到第一子模壳401或第二子模壳402中存在冰块时,控制器14会控制制冰机1001再次执行脱模操作(即步骤S13),因此,当制冰机1001连续执行脱模操作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则说明制冰机1001存在无法自行排除的故障,在此情况下,控制器14控制故障报警装置发出相应的故障报警信息,以提醒用户制冰机1001存在故障,用户在接收到该故障报警信息时,可以请维修人员排除故障,进而保证制冰机的正常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冰箱1,通过所述制冷系统进行制冷,以向所述储藏室提供冷量,使所述储藏室维持在恒定的低温状态。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制冷系统的制冷循环包括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节流过程和蒸发过程。
在压缩过程中,冰箱上电,压缩机开始工作,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被压缩机吸入,在压缩机汽缸内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过热气态制冷剂后排出到冷凝器中。
在冷凝过程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冷凝器散热,温度持续下降,被冷却为常温、高压的饱和气态制冷剂。当常温、高压的饱和气态制冷剂进一步冷却为饱和液态制冷剂时,制冷剂的温度不再下降,此时,制冷剂的温度被称为冷凝温度。制冷剂在冷凝过程中的压力几乎不变。
在节流过程中,经冷凝后的饱和液态制冷剂经干燥过滤器滤除水分和杂质后流入毛细管,通过毛细管进行节流降压,变为常温、低压的湿气态制冷剂。
在蒸发过程中,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内,吸收热量并汽化,以降低蒸发器及其周围的温度,并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再次回到压缩机中,重复以上过程,将电冰箱内的热量转移到箱外的空气中,实现了冰箱1的制冷。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前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冰箱(即对应于图1至图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4。
在步骤S101中,执行初始化操作,所述初始化操作被配置为控制驱动机构500驱动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打开至预设步数,再驱动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合拢。
在步骤S102中,执行制冰操作,所述制冰操作被配置为响应于制冰控制指令,开始制冰,直到到达预设的制冰时间。
在步骤S103中,执行脱模操作,所述脱模操作被配置为控制驱动机构500驱动第一模部310或第二模部320中的至少一者,朝向对应的第一顶杆410或第二顶杆420中的至少一者运动,以使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中的冰块脱出。
在步骤S104中,执行注水操作,所述注水操作被配置为控制驱动机构500驱动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合拢,并控制注水组件15对模腔330注入预设量的水,然后再次执行步骤S1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111至步骤S117。
在步骤S111中,当冰箱1断电时,记录制冰机1001的当前执行的操作,并根据制冰机1001的当前执行的操作,判断制冰机1001当前执行的操作。当制冰机1001当前执行的操作为制冰操作或注水操作时,执行步骤S112;当制冰机1001当前执行的操作为初始化操作时,执行步骤S113;当制冰机1001当前执行的操作为脱模操作时,执行步骤S114。
在步骤S112中,当冰箱1重新上电时,若制冰机1001在冰箱1断电时执行的操作为制冰操作或注水操作,且流量计16中记录有流量脉冲,则判断模腔330中可能有水,并执行步骤S115。
在步骤S113中,当冰箱1重新上电时,若制冰机1001在冰箱1断电时执行的操作为初始化操作,则判断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为分离状态,且模腔330中无水,并执行步骤S101。
在步骤S114中,当冰箱1重新上电时,若制冰机1001在冰箱1断电时执行的操作为脱模操作,则判断模腔330中无水,但可能有冰,控制制冰机1001执行步骤S101后,再执行步骤S103。
在步骤S115中,判断第一模部310和第二模部320是否处于合拢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S116,若否,则执行步骤S117。
在步骤S116中,确定模腔330中有水,并控制制冰机1001执行步骤S102。
在步骤S117中,确定模腔330中无水,并控制制冰机1001执行步骤S101及步骤S10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在步骤S103之后,且在步骤S104之前,控制器14还被配置为执行步骤S103A。
在步骤S13A中,控制传感装置700启动,以探测第一子模壳401和第二子模壳402中是否存在冰块;若是,则重新执行步骤S103,若否,则执行步骤S104。
上述的冰箱的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和上述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冰箱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在控制器14上运行时,使得控制器14执行上述的冰箱的控制方法。
例如,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CD(Compact Disk,压缩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通用盘)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本公开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术语“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例如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在计算机上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的冰箱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时,该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的冰箱的控制方法。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及计算机程序的有益效果和上述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冰箱的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发明的公开范围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例的某些要素进行修改和替换。本申请的范围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制。

Claims (20)

  1. 一种冰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限定有制冰腔室;
    制冰机,设于所述制冰腔室内,且包括:模壳,包括第一子模壳和第二子模壳;
    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且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子模壳或所述第二子模壳中的至少一者运动;其中,当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运动至合拢状态时,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相配合以限定出模腔;和
    脱模机构,设于所述模壳的至少一侧,且与所述模壳间隔开预定距离;所述脱模机构被配置为在自身接触到所述模壳时,将所述模壳内的冰块顶出;
    流量计,被配置为在所述制冰机执行注水操作时,检测注水的流量脉冲;以及,
    控制器,与所述制冰机和所述流量计耦接,且被配置为:
    当所述冰箱断电时,记录所述制冰机当前执行的操作;
    当所述冰箱重新上电时,若记录的所述制冰机的操作为制冰操作或所述注水操作,且所述流量计在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注水操作时检测到流量脉冲,则判断所述模腔中可能有水;
    若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处于所述合拢状态,则确定所述模腔中有水,并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制冰操作;
    若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不处于所述合拢状态,则确定所述模腔中无水,并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初始化操作、所述注水操作、所述制冰操作和脱模操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初始化操作,所述初始化操作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打开至第一预设步数,再驱动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合拢;
    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制冰操作,所述制冰操作被配置为:响应于制冰控制指令,开始制冰,直到达到预设的制冰时间;
    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脱模操作,所述脱模操作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模壳朝向所述脱模机构运动至与所述脱模机构相接触,以使所述模壳中的冰块被所述脱模机构顶出;以及
    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注水操作,所述注水操作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合拢,并注水组件向所述模腔中注入预设量的水,然后控制所述制冰机再次执行所述制冰操作。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当所述冰箱重新上电时,若判断所述模腔内无水,则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初始化操作一次;以及
    若判断所述模腔内有水,则控制所述制冰机循环地执行制冰流程;
    其中,所述制冰流程包括所述制冰操作、所述脱模操作和所述注水操作。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记忆组件;所述记忆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冰箱断电时,记录并存储所述制冰机执行的操作;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当所述冰箱断电时,将所述制冰机执行的操作写入所述记忆组件。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模壳;
    在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初始化操作的过程中,所述电机的转速为第一预设转速;在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脱模操作的过程中,所述电机的转速为第二预设转速;所述第二预设转速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转速。
  6. 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制冰机还包括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沿所述模壳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第一子模壳或所述第二子模壳中的至少一者的侧边;所述传感装置的探测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子模壳的开口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二子模 壳的开口所在的平面;所述传感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分离时,检测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中是否存在冰块;
    其中,在所述脱模操作之后,且在所述注水操作之前,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控制所述传感装置启动,以探测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中是否存在冰块;
    当所述第一子模壳或所述第二子模壳中的至少一者中存在冰块时,控制所述制冰机重新执行所述脱模操作;以及
    当所述第一子模壳或所述第二子模壳中的至少一者中不存在冰块时,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注水操作。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传感装置沿所述第一子模壳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第一子模壳的一侧边;当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分离时,所述传感装置相较于所述第一子模壳的开口所在的平面更靠近所述第二子模壳;所述传感装置的探测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子模壳的开口所在的平面;
    其中,所述控制所述传感装置启动,以探测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中是否存在冰块,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子模壳或所述第二子模壳中的至少一者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子模壳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子模壳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之间相距预设距离;
    控制所述传感装置启动,以探测所述第一子模壳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子模壳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之间是否存在冰块;
    其中,所述预设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模腔的宽度、高度或深度中的至少一者的二分之一。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模壳包括多个模腔,所述多个模腔的排列方向与所述传感装置的探测方向大致平行。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传感装置包括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包括红外发射端和红外接收端,所述红外发射端设于所述第一子模壳或所述第二子模壳中的一者的一侧边,所述红外接收端设于所述第一子模壳或所述第二子模壳中的所述一者的另一侧边。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传感装置包括雷达传感器,所述雷达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模壳中是否存在冰块,且在所述模壳中存在冰块时,检测自身与所述冰块之间的距离;
    所述制冰机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连接所述模壳,且与所述控制器耦接;
    在所述当所述第一子模壳或所述第二子模壳中的至少一者中存在冰块时,控制所述制冰机重新执行所述脱模操作之前,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雷达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雷达传感器与所述冰块之间的所述距离,确定所述冰块所在的模腔的位置;以及
    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对所述冰块所在的模腔进行加热。
  11.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制冰机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
    所述脱模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子模壳的远离所述第一子模壳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子模壳间隔开所述预定距离;所述脱模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子模壳中的冰块顶出;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子模壳连接,且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子模壳运动。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冰箱,其中,在所述脱模操作之前,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加热所述第一子模壳;以及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子模壳的表面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或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时间达到预设的加热时间时,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脱模操作。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子模壳向所述脱模机构运动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二子模壳的运动步数达到第二预设步数时,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加热所述第二子模壳;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步数小于所述第二子模壳接触所述脱模机构所需移动的总步数。
  14.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制冰机还包括故障报警装置,所述故障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耦接,且被配置为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发出故障报警信息;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获取当前制冰流程中,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脱模操作的次数;
    当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脱模操作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控制所述故障报警装置发送所述故障报警信息。
  15. 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冰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限定有制冰腔室;
    制冰机,设于所述制冰腔室内,且包括:
    模壳,包括第一子模壳和第二子模壳;
    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且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子模壳或所述第二子模壳中的至少一者运动;其中,当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运动至合拢状态时,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相配合以限定出模腔;和
    脱模机构,设于所述模壳的至少一侧,且与所述模壳间隔开预定距离;所述脱模机构被配置为在自身接触到所述模壳时,将所述模壳内的冰块顶出;
    流量计,被配置为在所述制冰机执行注水操作时,检测注水的流量脉冲;以及,
    控制器,与所述制冰机和所述流量计耦接;
    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冰箱断电时,记录所述制冰机当前执行的操作;
    当所述冰箱重新上电时,若所述制冰机记录的操作为制冰操作或所述注水操作,且所述流量计在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注水操作时检测到流量脉冲,则判断所述模腔中可能有水;
    若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处于所述合拢状态,则确定所述模腔中有水,并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制冰操作;
    若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不处于所述合拢状态,则确定所述模腔中无水,并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初始化操作、所述注水操作、所述制冰操作和脱模操作。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初始化操作,所述初始化操作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打开至第一预设步数,再驱动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合拢;
    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制冰操作,所述制冰操作被配置为:响应于制冰控制指令,开始制冰,直到达到预设的制冰时间;
    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脱模操作,所述脱模操作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模壳朝向所述脱模机构运动至与所述脱模机构相接触,以使所述模壳中的冰块被所述脱模机构顶出;以及
    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注水操作,所述注水操作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合拢,并控制所述注水组件向所述模腔中注入预设量的水,然后控制所述制冰机再次执行所述制冰操作。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冰箱重新上电时,若判断所述模腔内无水,则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初始化操作一次;以及
    若判断所述模腔内有水,则控制所述制冰机循环地执行制冰流程;
    其中,所述制冰流程包括所述制冰操作、所述脱模操作和所述注水操作。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制冰机还包括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沿所述模壳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第一子模壳或所述第二子模壳中的至少一者的侧边;所述传感装置的探测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子模壳的开口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二子模壳的开口所在的平面;所述传感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分离时,检测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中是否存在冰块;
    其中,在所述脱模操作之后,且在所述注水操作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传感装置启动,以探测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中是否存在冰块;
    当所述第一子模壳或所述第二子模壳中的至少一者中存在冰块时,控制所述制冰机重新执行所述脱模操作;以及
    当所述第一子模壳或所述第二子模壳中的至少一者中不存在冰块时,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注水操作。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传感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模壳的一侧边;
    其中,所述控制所述传感装置启动,以探测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中是否存在冰块,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子模壳或所述第二子模壳中的至少一者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子模壳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子模壳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之间相距预设距离;
    控制所述传感装置启动,以探测所述第一子模壳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子模壳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之间是否存在冰块;
    其中,所述预设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模腔的宽度、高度或深度中的至少一者的二分之一。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制冰机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子模壳和所述第二子模壳;
    在所述脱模操作之前,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加热所述第一子模壳;以及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子模壳的表面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或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时间达到预设的加热时间时,控制所述制冰机执行所述脱模操作。
CN202380013053.4A 2022-06-30 2023-06-30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7696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93479 2022-06-30
CN202210759347.9A CN117367008A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冰箱、制冰机及制冰机控制方法
CN2022111260223 2022-09-16
CN202211126022.3A CN117760139A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由合模形成模腔的制冰机和冰箱
PCT/CN2023/104927 WO2024002354A1 (zh) 2022-06-30 2023-06-30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69635A true CN117769635A (zh) 2024-03-26

Family

ID=89383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80013053.4A Pending CN117769635A (zh) 2022-06-30 2023-06-30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69635A (zh)
WO (1) WO202400235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90013143A (ko) * 1997-07-31 1999-02-25 윤종용 제빙기의 이빙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0565496B1 (ko) * 2003-10-07 2006-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용 제빙기의 급속 제빙 제어 방법
CN103851877B (zh) * 2014-02-28 2016-01-20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自动制冰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US20210341201A1 (en) * 2018-10-02 2021-11-04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CN213040838U (zh) * 2020-07-08 2021-04-23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
CN113237284B (zh) * 2021-05-28 2023-12-22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2354A1 (zh)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88089A (en) Combination ice cub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KR101456572B1 (ko) 냉장고 제빙기의 만빙 감지 장치의 센서 히터 제어 방법
US2008007261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n icemaker
US20080092574A1 (en) Cooler with multi-parameter cube ice maker control
KR20050077844A (ko) 사이드 바이 사이드 타입 냉장고
CA2674202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ant control within refrigerators
KR101451659B1 (ko) 냉장고 제빙기의 만빙 감지 장치
US20230349613A1 (en) Refrigerator
CN113237284A (zh) 一种冰箱
CN102770726B (zh) 制冰器、具有该制冰器的冰箱及该冰箱的供冰方法
WO2022247159A1 (zh) 冰箱
AU2022204813A1 (en) Clear barrel ice maker
KR100758325B1 (ko) 냉장고
US3449919A (en) Refrigerator with automatic ice cube maker
CN117769635A (zh)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US8857198B2 (en) Icemaker shut off method for premature harvest reduction
US8365548B2 (en) Ice dispensing technology
KR100550553B1 (ko) 냉장고
CN113237282B (zh) 一种冰箱
CN117367008A (zh) 一种冰箱、制冰机及制冰机控制方法
KR20050063871A (ko) 냉장고용 아이스 메이커 및 아이스 메이커의 이빙 제어방법
CN117760139A (zh) 一种由合模形成模腔的制冰机和冰箱
KR100408573B1 (ko) 냉장고의 디스펜서 제어방법
CN112789462A (zh)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KR101596502B1 (ko) 냉장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