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68291A - 服务提供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服务提供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68291A
CN117768291A CN202311774870.XA CN202311774870A CN117768291A CN 117768291 A CN117768291 A CN 117768291A CN 202311774870 A CN202311774870 A CN 202311774870A CN 117768291 A CN117768291 A CN 117768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node
detection result
server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748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会进
刘刚
展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s Digit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Cosmoplat Industrial Intelligent Research Institute Qingd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nos Digit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Cosmoplat Industrial Intelligent Research Institute Qingda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s Digit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Cosmoplat Industrial Intelligent Research Institute Qingdao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nos Digit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7487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682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68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682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服务提供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工业互联网领域,该方法包括: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在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第二检测结果是探测服务器响应检测请求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的;根据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提高检测准确率,降低误判概率,从而确保对外提供服务不受影响,提高用户的体验。

Description

服务提供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工业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务提供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中,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很高,从软件和硬件层面上都不允许有单设备故障点产生,所以重要的服务器必须都是双机或多机模式,当一台设备出现故障,另一台设备必须能够接管业务。
现有技术中通过部署一对主、从节点,两个节点上都部署一套完整的服务器软件,从节点会检测主节点的存活状态,当主节点不可用时,从节点绑定业务网际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以接替主节点向外提供服务。
但是现有技术采用的从节点检测主节点的这种方式存在误判的可能,当发生会误判时,两个节点均绑定业务IP,向外提供服务,从而导致脑裂现象,影响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提供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以实现提高检测准确率,降低误判概率,从而确保对外提供服务不受影响,提高用户的体验。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提供方法,应用于当前节点,该方法包括:
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所述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是所述探测服务器响应所述检测请求对所述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的;
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所述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主节点启动后,先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在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再根据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上述技术方案,在主节点开始对外提供服务后,先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根据第一检测结果,为之后是否启用探测服务器来检测主节点提供了判断依据;在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通过接收第二检测结果为之后是否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提供了判断依据,最后根据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降低了误判概率,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另外,由于本发明可以根据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解决了现有的检测方式容易发生误判,从而导致脑裂现象,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提供装置,应用于当前节点,该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所述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是所述探测服务器响应所述检测请求对所述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的;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所述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服务提供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服务提供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与服务提供装置的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也可以与服务提供装置的处理器单独封装,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中第二方面、第三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详细描述;并且,第二方面、第三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描述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上述服务提供装置的名字对设备或功能模块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或功能模块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功能和本申请类似,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服务提供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服务提供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服务提供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示例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服务提供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的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的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服务提供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设备可靠性要求高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发明提供的服务提供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示例地,该装置可以是计算机、服务器。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服务提供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具体地,主节点是具有较高优先级的节点,它通常负责对外提供服务。第一检测结果是当前节点,即,主节点的从节点,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的。
具体实现中,在主节点开始对外提供服务后,当前节点可以按照预设周期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从而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其中,预设周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或情况来设置。例如:当前节点可以通过发送PING请求来检测主节点的连通性。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为之后是否启用探测服务器来检测主节点提供判断依据。
步骤120,在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
具体地,连通异常可以是网络未连接、连接超时、连接被重置、连接被拒绝、连接被监听异常或连接超时异常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探测服务器是本发明为了提高检测准确率而设置的用来检测主节点的第三方服务器。示例性的,探测服务器可以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可以简称为HTTP API。第二检测结果是探测服务器响应检测请求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的。
具体实现中,在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检测请求可以是HTTP请求、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请求或使用其他网络协议的请求,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然后接收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之后再根据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提高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为之后是否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提供判断依据。
步骤130,根据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
具体实现中,在接收到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后,根据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具体而言,若第二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则确定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若第二检测结果为连通正常,则确定不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
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降低了误判概率,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主节点开始对外提供服务后,先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根据第一检测结果,为之后是否启用探测服务器来检测主节点提供了判断依据;在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通过接收第二检测结果为之后是否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提供了判断依据,最后根据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降低了误判概率,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另外,由于本发明可以根据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解决了现有的检测方式容易发生误判,从而导致脑裂现象,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服务提供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0,查询配置数据库以确定主节点及当前节点是否为主节点的从节点。
具体地,配置数据库是用来保存各个节点之间的拓扑关系、虚拟服务地址、虚拟服务地址和主节点的映射关系和每个节点自身信息等的数据库,主节点和从节点可以对配置数据库进行操作,例如:查询数据、修改数据或增加数据等。从节点为主节点的备用节点,当主节点出现问题时,可以让备用节点,即从节点,接替主节点的任务,来向外提供服务,以确保用户的体验。需要注意的是,主节点是通过虚拟服务地址来向外提供服务,也就是使用虚拟服务地址作为对外服务的IP。因此从节点接替主节点来向外提供服务时,是将虚拟服务地址“抢过来”,即,修改虚拟服务地址和主节点的映射关系,将原来虚拟服务地址和主节点IP绑定而得到的映射关系,更新为虚拟服务地址和从节点IP绑定而得到的映射关系。而且,使用虚拟服务地址作为对外服务的IP,可以避免大量修改应用的配置,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具体实现中,当前节点可以先连接到配置数据库,然后从配置数据库中查询主节点和其他节点的信息,来确定当前的主节点及当前节点是否为主节点的从节点。具体而言,可以先使用数据库协议连接到配置数据库,例如:数据库协议可以是MySQL协议,配置数据库可以是MySQL。然后在数据库中查询主节点信息,例如:可以使用数据库语言(StructuredQuery Language,SQL)查询语句在相应的数据表中查找具有特定标识符或名称的主节点。在确定了主节点之后,再查询当前节点和主节点的相关信息,例如:各个节点的拓扑关系以及各自的优先级,来确定当前节点是否为主节点的从节点。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实现过程可能因使用的配置数据库类型、系统架构和需求而有所不同。
本实施例中,通过查询配置数据库以确定主节点及当前节点是否为主节点的从节点,为之后当前节点是否执行相关操作提供了判断依据。
步骤220,在当前节点是主节点的从节点时,触发执行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具体实现中,在确定当前节点是主节点的从节点之后,可以按照预设周期对主节点发送连通性检测请求,从而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其中,预设周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或情况来设置。连通性检测请求可以是PING请求、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的回显请求报文或HTTP GET请求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若当前节点不是主节点的从节点,则当前节点可以在更新完原来存储的映射关系后,继续保持待机状态或关闭状态,不做其他操作。
本实施例中,通过得到第一检测结果,为之后是否启用探测服务器来检测主节点提供了数据基础。
步骤230,在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
示例性的,可以通过发送PING请求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如果主节点不可达则连通性异常,再向探测服务器发送一个HTTP GET检测请求。探测服务器接收到检测请求后,对主节点再次进行连通性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返回回来。当前节点在接收到探测服务器的检测结果后,再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
本实施例,通过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探测服务器有至少两个,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包括:
从至少两个探测服务器中确定出目标探测服务器;
向目标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接收目标探测服务器返回的参考检测结果;
在参考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返回执行从至少两个探测服务器中确定出目标探测服务器,直至接收到最后一个目标探测服务器返回的参考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确定第二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
具体实现中,当探测服务器至少有两个时,先从至少两个探测服务器中确定出目标探测服务器,具体而言,可以提前根据预设规则对探测服务器进行排序,预设规则为根据实际需求或情况而设置的排序规则,预设规则可以是按照性能从高到底进行优先级排序、按照IP地址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然后可以根据排序结果确定目标探测服务器,例如:可以按照优先级的大小确定目标探测服务器,将优先级高的先确定为目标探测服务器。之后向目标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接收目标探测服务器返回的参考检测结果;若参考检测结果为连通正常,则停止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若参考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则继续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即,先从剩下的探测服务器中确定出目标探测服务器,再向最新确定的目标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接收目标探测服务器返回的参考检测结果,直至接收到最后一个目标探测服务器返回的参考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确定第二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
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探测服务器的数量,提高检测准确率,并且每次只向一个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探测服务器有至少两个,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包括:
向至少两个探测服务器同时发送检测请求;
接收至少两个探测服务器中的每个探测服务器返回的参考检测结果,当所有的探测服务器返回的参考检测结果均为连通异常时,确定第二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
具体实现中,当探测服务器至少有两个且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向所有的探测服务器同时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所有探测服务器返回的参考检测结果。当所有的探测服务器返回的参考检测结果均为连通异常时,确定第二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
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探测服务器的数量,提高了检测准确,降低了实现复杂度。
另外,当探测服务器的数量不为1时,可以将多个探测服务器部署在不同网段上。例如,当探测服务器有3个时,可以将其分别部署在运维网段、数据库网段和应用区网段。
步骤240,在第二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确定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
具体实现中,在接收到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后,若第二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则确定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具体而言,当第二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确定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之后,就需要进行切换过程,这可能涉及到将正在运行的业务数据从主节点迁移到从节点,或者在从节点上重新启动业务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对业务的影响,保证服务的连续性。在切换完成后,可以更新相关配置,使得从节点能够作为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例如:负载均衡配置、网络路由等。
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通过确定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来保证服务的连续性,避免用户受到影响。
进一步地,将配置数据库中配置的第一映射关系修改为第二映射关系。
具体地,第一映射关系为虚拟服务地址映射主节点的物理地址,第二映射关系为虚拟服务地址映射当前节点的物理地址,虚拟服务地址用于对外提供服务。
具体实现中,先从配置数据库中读取当前的映射关系配置,在确定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之后,修改当前的映射关系,即,第一映射关系,将第一映射关系修改为第二映射关系。其中,修改过程取决于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的差异,例如:修改某些字段的值或者调整映射关系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配置数据库中配置的第一映射关系修改为第二映射关系,保证服务的连续性,从而避免用户受到影响,并且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在步骤240之后还包括:
检测当前节点对外提供服务的服务状态;
在服务状态异常时,执行重启操作。
具体地,服务状态是指服务器服务的当前状态,可以理解为服务请求所需的数据或服务在当前时间的状态。服务状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服务的可用性、性能、响应时间等信息。
具体实现中,当前节点可以给自身提前配置好看门狗机制,用于检测当前节点对外提供服务的服务状态,当检测到服务状态为异常时,执行重启操作。具体而言,可以提前在服务器上安装并配置好看门狗软件,并在看门狗软件中,设定服务器出现故障时的处理动作。例如,当检测到服务器的服务状态为异常时,看门狗软件可以触发自动重启服务器的操作,以确保服务器能够恢复正常运行。其中,看门狗机制是一种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监控机制,用于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它具有自动重启、可靠性、独立性、灵活性和易于实现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多个场景中。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主节点开始对外提供服务后,先查询配置数据库以确定主节点及当前节点是否为主节点的从节点,为之后当前节点是否执行相关操作提供了判断依据。在当前节点是主节点的从节点时,触发执行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为之后是否启用探测服务器来检测主节点提供了数据基础;在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通过接收第二检测结果为之后是否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提供了判断依据,最后在第二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确定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以此来保证服务的连续性,避免用户受到影响。另外,由于本发明可以根据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解决了现有的检测方式容易发生误判,从而导致脑裂现象,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现有4个节点和2个HTTP API,当前主节点为节点1,节点1的从节点为节点2,节点3和节点4为节点2的从节点,各节点的优先级顺序为节点1大于节点2大于节点3大于节点4时,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
1、当主节点为节点1,当前节点为节点2时,节点2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若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则节点2可以同时向HTTP API1和HTTP API2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HTTP API1和HTTP API2返回的检测结果。若HTTP API1和HTTP API2的检测结果都为连通异常,则节点2接替节点1对外提供服务,即,将主节点变为节点2,同时修改主节点与虚拟IP的映射关系,将节点1的IP与虚拟IP的映射关系修改为节点2的IP与虚拟IP的映射关系,并把新的映射关系发送给配置数据库,同时每个正常节点更新原来存储的映射关系。
之后节点1的看门狗机制检测节点1在规定时间内服务状态是否恢复正常,若恢复正常,则将节点1作为下一个当前节点,即,节点2的从节点。此时节点3和节点4保持待机状态,不做其他操作。若没有恢复正常,则将节点3作为下一个当前节点,即,节点2的从节点,节点4保持待机状态,不做其他操作,当节点1恢复正常后,更新原来存储的映射关系,同时保持待机状态,不做其他操作。
2、当主节点为节点2,当前节点为节点1时,节点1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若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则节点1可以同时向HTTP API1和HTTP API2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HTTP API1和HTTP API2返回的检测结果。若HTTP API1和HTTP API2的检测结果都为连通异常,则节点1接替节点2对外提供服务,即,将主节点变为节点1,同时修改主节点与虚拟IP的映射关系,将节点2的IP与虚拟IP的映射关系修改为节点1的IP与虚拟IP的映射关系,并把新的映射关系发送给配置数据库,同时每个正常节点更新原来存储的映射关系。
之后节点2的看门狗机制检测节点2在规定时间内服务状态是否恢复正常,若恢复正常,则将节点2作为下一个当前节点,即,节点1的从节点。此时节点3和节点4保持待机状态,不做其他操作。
3、当主节点为节点3,当前节点为节点2时,节点2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若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则节点2可以同时向HTTP API1和HTTP API2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HTTP API1和HTTP API2返回的检测结果。若HTTP API1和HTTP API2的检测结果都为连通异常,则节点2接替节点3对外提供服务,即,将主节点变为节点2,同时修改主节点与虚拟IP的映射关系,将节点3的IP与虚拟IP的映射关系修改为节点2的IP与虚拟IP的映射关系,并把新的映射关系发送给配置数据库,同时每个正常节点更新原来存储的映射关系。
之后确定节点1的服务状态是否正常,若节点1的状态为正常,则将节点1作为下一个当前节点,即,节点2的从节点;节点4保持待机状态,不做其他操作;当节点3恢复正常后,更新原来存储的映射关系,同时保持待机状态,不做其他操作。若节点1的状态为异常,则通过节点3的看门狗机制检测节点3在规定时间内服务状态是否恢复正常,若恢复正常,则将节点3作为下一个当前节点,即,节点2的从节点。此时节点4保持待机状态,不做其他操作,当节点1恢复正常后,更新原来存储的映射关系,同时保持待机状态,不做其他操作。若没有恢复正常,则将节点4作为下一个当前节点,即,节点2的从节点。当节点1和3恢复正常后,更新原来存储的映射关系,同时保持待机状态,不做其他操作。
4、当主节点为节点4,当前节点为节点2时,节点2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若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则节点2可以同时向HTTP API1和HTTP API2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HTTP API1和HTTP API2返回的检测结果。若HTTP API1和HTTP API2的检测结果都为连通异常,则节点2接替节点4对外提供服务,即,将主节点变为节点2,同时修改主节点与虚拟IP的映射关系,将节点4的IP与虚拟IP的映射关系修改为节点2的IP与虚拟IP的映射关系,并把新的映射关系发送给配置数据库,同时每个正常节点更新原来存储的映射关系。
之后确定节点1的服务状态是否正常,若节点1的状态为正常,则将节点1作为下一个当前节点,即,节点2的从节点;若节点3的状态为正常,此时节点3保持待机状态,不做其他操作;当节点4恢复正常后,更新原来存储的映射关系,同时保持待机状态,不做其他操作;若节点3的状态为异常,当节点3恢复正常后,更新原来存储的映射关系,同时保持待机状态,不做其他操作。若节点1的状态为异常,确定节点3的服务状态是否正常,若节点3的状态为正常,则将节点3作为下一个当前节点,即,节点2的从节点,当节点1和4恢复正常后,更新原来存储的映射关系,同时保持待机状态,不做其他操作。若节点3的状态为异常,则通过节点4的看门狗机制检测节点4在规定时间内服务状态是否恢复正常,若恢复正常,则将节点4作为下一个当前节点,即,节点2的从节点,当节点1和3恢复正常后,更新原来存储的映射关系,同时保持待机状态,不做其他操作。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服务提供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410,用于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第二检测模块420,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所述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是所述探测服务器响应所述检测请求对所述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的;
执行模块43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所述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
一实施例中,执行模块430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确定接替所述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
一实施例中,执行模块430还用于:
将配置数据库中配置的第一映射关系修改为第二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虚拟服务地址映射所述主节点的物理地址,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所述虚拟服务地址映射所述当前节点的物理地址,所述虚拟服务地址用于对外提供服务。
一实施例中,执行模块430还用于:
检测所述当前节点对外提供服务的服务状态;
在所述服务状态异常时,执行重启操作。
一实施例中,所述探测服务器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检测模块420具体用于:
从至少两个所述探测服务器中确定出目标探测服务器;
向所述目标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接收所述目标探测服务器返回的参考检测结果;
在所述参考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返回执行所述从至少两个所述探测服务器中确定出目标探测服务器,直至接收到最后一个所述目标探测服务器返回的所述参考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确定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
一实施例中,所述探测服务器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检测模块420具体用于:
向至少两个所述探测服务器同时发送所述检测请求;
接收至少两个所述探测服务器中的每个所述探测服务器返回的参考检测结果,当所有的所述探测服务器返回的参考检测结果均为连通异常时,确定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
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查询模块,用于查询配置数据库以确定所述主节点及所述当前节点是否为所述主节点的从节点;在所述当前节点是所述主节点的从节点时,触发第一检测模块410执行所述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功能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装置,在主节点开始对外提供服务后,先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根据第一检测结果,为之后是否启用探测服务器来检测主节点提供了判断依据;在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通过接收第二检测结果为之后是否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提供了判断依据,最后根据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降低了误判概率,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另外,由于本发明可以根据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解决了现有的检测方式容易发生误判,从而导致脑裂现象,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设备5的框图。图5显示的计算机设备5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计算机设备5以通用计算电子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机设备5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6,系统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28和处理单元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计算机设备5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计算机设备5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计算机设备5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5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5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系统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系统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计算机设备5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计算机设备4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机设备5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计算机设备4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4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计算机设备4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4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机设备4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页面显示,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服务提供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所述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是所述探测服务器响应所述检测请求对所述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的;
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所述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处理器还可以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服务提供方法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例如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服务提供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所述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是所述探测服务器响应所述检测请求对所述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的;
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所述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他们可以用计算机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对数据的获取、存储、使用、处理等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服务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当前节点,该方法包括:
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所述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是所述探测服务器响应所述检测请求对所述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的;
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所述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所述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包括:
在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确定接替所述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配置数据库中配置的第一映射关系修改为第二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虚拟服务地址映射所述主节点的物理地址,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所述虚拟服务地址映射所述当前节点的物理地址,所述虚拟服务地址用于对外提供服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当前节点对外提供服务的服务状态;
在所述服务状态异常时,执行重启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服务器有至少两个,所述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所述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包括:
从至少两个所述探测服务器中确定出目标探测服务器;
向所述目标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接收所述目标探测服务器返回的参考检测结果;
在所述参考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返回执行所述从至少两个所述探测服务器中确定出目标探测服务器,直至接收到最后一个所述目标探测服务器返回的所述参考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确定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服务器有至少两个,所述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所述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包括:
向至少两个所述探测服务器同时发送所述检测请求;
接收至少两个所述探测服务器中的每个所述探测服务器返回的参考检测结果,当所有的所述探测服务器返回的参考检测结果均为连通异常时,确定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之前,还包括:
查询配置数据库以确定所述主节点及所述当前节点是否为所述主节点的从节点;
在所述当前节点是所述主节点的从节点时,触发执行所述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8.一种服务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当前节点,该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对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连通异常时,向探测服务器发送检测请求,并接收所述探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是所述探测服务器响应所述检测请求对所述主节点进行连通性检测得到的;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接替所述主节点对外提供服务。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服务提供方法。
10.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服务提供方法。
CN202311774870.XA 2023-12-21 2023-12-21 服务提供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7682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74870.XA CN117768291A (zh) 2023-12-21 2023-12-21 服务提供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74870.XA CN117768291A (zh) 2023-12-21 2023-12-21 服务提供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68291A true CN117768291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21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74870.XA Pending CN117768291A (zh) 2023-12-21 2023-12-21 服务提供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6829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18877B1 (en) Data writing and rea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loud storage system
CN106489251B (zh) 应用拓扑关系发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055933B2 (en) Dynamic updating of failover policies for increased application availability
JP5458308B2 (ja) 仮想計算機システム、仮想計算機システムの監視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CN109788068B (zh) 心跳状态信息上报方法、装置和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0826812B2 (en) Multiple quorum witness
US11397632B2 (en) Safely recovering workloads within a finite timeframe from unhealthy cluster nodes
US8990608B1 (en) Failover of applications between isolated user space instances on a single instance of an operating system
US8521861B2 (en) Migrating device management between object managers
US9329953B2 (en) Reducing application downtime during failover
CN115328662A (zh) 一种进程线程资源管理控制方法及系统
US8977595B1 (en) Message-recovery file log locating and monitoring
US9032014B2 (en) Diagnostics agents for managed computing solutions hosted in adaptive environments
CN111031126B (zh) 集群缓存共享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50220380A1 (en) Dynamically determining an external systems management application to report system errors
US20130007512A1 (en) Managing storage providers in a clustered appliance environment
CN117768291A (zh) 服务提供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90075036A1 (en) Protecting virtual computing instances from network failures
CN114816914A (zh) 基于Kubernetes的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3760447A (zh) 服务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US8799926B1 (en) Active node detection in a failover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11190394B2 (en) Soft-failure protection for multicast communications
CN116820686B (zh) 物理机的部署方法、虚拟机和容器统一监控的方法及装置
US11768704B2 (en) Increase assignment effectiveness of kubernetes pods by reducing repetitive pod mis-scheduling
US11461109B1 (en) Quick restart using virtualized resource mig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