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68064A - 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68064A
CN117768064A CN202311839785.7A CN202311839785A CN117768064A CN 117768064 A CN117768064 A CN 117768064A CN 202311839785 A CN202311839785 A CN 202311839785A CN 117768064 A CN117768064 A CN 1177680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request message
retransmission request
packet retransmission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397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华
刘鑫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397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680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68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680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应用于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从第二设备到第一设备的通信链路上的数据包丢失;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如果需要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以及在确定当前时刻与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刻之间的差值满足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

Description

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设备互联场景中,网页视频语音实时通讯技术(WebRTC)被广泛应用。丢包重传(NACK)是抵抗网络错误的重要手段。在WebRTC-NACK机制中,丢包重传(NACK)是用来确认丢包的发送协议,当检测到有丢包时,它会发送NACK类型的RTCP包给发送方,发送方会重发这些数据。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经常由于NACK包的发送策略影响用户体验。例如,如果NACK包没有及时发出,则会导致时延增加;如果NACK包频繁发出,则会增加带宽压力。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包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确定从第二设备到第一设备的通信链路上的数据包丢失;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如果需要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以及在确定当前时刻与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刻之间的差值满足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包括:确定表征网络状态的网络负荷值;确定表征在网络状态下数据包从第二设备发出到第二设备接收到确认应答的往返时延差值;以及根据网络负荷值和往返时延差值,确定时间间隔。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确定表征网络状态的网络负荷值,包括:根据针对通信链路的带宽检测结果,确定网络带宽的值;根据通信链路上的实际传输数据量检测结果,确定网络吞吐量的值;以及根据网络带宽的值和网络吞吐量的值,确定表征网络状态的网络负荷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网络带宽的值和网络吞吐量的值,确定表征网络状态的网络负荷值,包括:确定网络吞吐量的值与网络带宽的值之间的比值结果;以及将与比值结果匹配的预设值,作为表征网络状态的网络负荷值;其中,预设值包括正值、负值和零。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确定表征在网络状态下数据包从第二设备发出到第二设备接收到确认应答的往返时延差值,包括: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确定往返时延差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确定往返时延差值,包括:将接收到的往返时延差值,作为第一往返时延差值;将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前的网络状态所计算得到的往返时延差值,作为第二往返时延差值;以及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根据第一往返时延差值和第二往返时延差值,确定往返时延差值。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包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从第二设备到第一设备的通信链路上的数据包丢失;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如果需要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以及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当前时刻与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刻之间的差值满足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包处理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用于:确定从第二设备到第一设备的通信链路上的数据包丢失;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如果需要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在确定当前时刻与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刻之间的差值满足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第二设备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包。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可以应用数据包处理方法和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包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的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包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适于实现数据包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可以应用数据包处理方法和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图1所示仅为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架构的示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公开的技术内容,但并不意味着本公开实施例不可以用于其他设备、系统、环境或场景。
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第一设备110、第二设备120和网络130。网络130用以在第一设备110和第二设备120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30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和/或无线通信链路等等。
例如,该实施例的系统架构100可以是数据包处理系统。该数据包处理系统,包括:第一设备110和第二设备120;第一设备110用于:确定从第二设备120到第一设备110的通信链路上的数据包丢失;向第二设备120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如果需要第一设备110向第二设备120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确定第一设备110向第二设备120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在确定当前时刻与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刻之间的差值满足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120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第二设备120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110的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向第一设备110发送数据包。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包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数据包处理方法200包括操作S210~操作S230。
在操作S210,确定从第二设备到第一设备的通信链路上的数据包丢失。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上述二者之间的通信链路可以构建为设备互联场景,设备互联场景可以包括接收方和发送方。
例如,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均可以为设备互联场景中的接收方或发送方,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公开实施例,例如,可以将第一设备作为数据包的接收方,将第二设备作为数据包的发送方。
例如,接收方(第一设备)可以检测是否有数据包丢失,本公开实施例对接收方如何判断数据包是否丢失不进行限定。例如,每一个数据包都有一个序列号,接收方(第一设备)发现序列号跳变/丢失,则可以判断数据包丢失了。
在操作S220,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如果需要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接收方(第一设备)可以把所有未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序号或部分未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序号通过反馈报文(如NACK包)通知到发送方(第二设备)进行数据包重传。
可以理解,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和/或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均可以为NACK报文,包括丢失的数据包的包序号。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针对数据包重传请求的发送策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可以为第N次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N为正整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的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可以为第N+1次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
可以理解,针对现实中网络的复杂程度,需要考虑如何选择数据包重传请求的发送时机,例如考虑如何选择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机,以应对随时会发生变化的网络情况。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果需要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则采用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的方式,来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
可以理解,由于通信链路的网络状态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所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也是动态变化的。由于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能够反映当前真实的网络状态,从而可以根据当前真实的网络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以控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机。
例如,在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后,网络状态发生变化,变化后的当前网络状态可能出现相对之前的网络状态较好的情况,也可能出现相对之前的网络状态较差的情况。因此,可以在当前网络状态较好的情况下,使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较小,从而可以使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较快速的发出。可以在当前网络状态较差的情况下,使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较大,从而可以使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较缓慢的发出。
在操作S230,在确定当前时刻与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刻之间的差值满足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操作S220根据当前网络状态确定的时间间隔,控制第一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机,从而改善网络压力,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在网络宽裕的时候,通过快速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增大数据包发送数据量,来降低往返时延;在网络紧张的时候,通过减缓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来减少网络压力。
下面参考图3~图4,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图2所示的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的操作S220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可以包括:操作S310~操作S330。
在操作S310,确定表征网络状态的网络负荷值。
在操作S320,确定表征在网络状态下数据包从第二设备发出到第二设备接收到确认应答的往返时延差值。
在操作S330,根据网络负荷值和往返时延差值,确定时间间隔。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网络负荷值P可以表征网络状态,当前的网络负荷值P可以表征当前的网络状态。
可以理解,往返时延差值可以指往返时延(RTT),即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接收到来自发送方的确认消息所经过的时间。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该网络状态能够反映当前真实的网络状态,因此该网络状态下数据包从第二设备发出到第二设备接收到确认应答的往返时延差值St,能够反映当前网络状态下真实的往返时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网络负荷值所表征的当前真实网络状态和往返时延差值所表征的当前真实的往返时延,来确定时间间隔,从而实现兼顾当前真实网络状态和当前真实的往返时延来控制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表征网络状态的网络负荷值,可以包括:根据针对通信链路的带宽检测结果,确定网络带宽的值;根据通信链路上的实际传输数据量检测结果,确定网络吞吐量的值;以及根据网络带宽的值和网络吞吐量的值,确定表征网络状态的网络负荷值。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网络带宽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传输的数据量。带宽描述的是理论数据量,而网络吞吐量描述的是实际数据量。
例如,可以通过检测确定网络带宽的值和网络吞吐量的值,再根据网络带宽的值和网络吞吐量的值计算表征网络状态的网络负荷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网络带宽的值和网络吞吐量的值,确定表征网络状态的网络负荷值,可以包括:确定网络吞吐量的值与网络带宽的值之间的比值结果;以及将与比值结果匹配的预设值,作为表征网络状态的网络负荷值;其中,预设值包括正值、负值和零。
例如,如果该比值结果在0~10%之间,则可以认为网络状态好,网络压力小,因此可以将与比值结果匹配的预设值配置为负值。
例如,如果该比值结果在50~100%之间,则可以认为网络状态差,网络压力大,因此可以将与比值结果匹配的预设值配置为正值。
例如,如果该比值结果在10.01~49.99%之间,可以将与比值结果匹配的预设值配置为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比值结果和与比值结果匹配的预设值的设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例如,还可以配置为将与比值结果(0~8%)匹配的预设值配置为负值,还可以配置为将与比值结果(大于36%)匹配的预设值配置为正值等等。例如,还可以配置的更细,将与比值结果(0~2%)匹配的预设值配置为负3、将与比值结果(2.01~5%)匹配的预设值配置为负2、将与比值结果(5.01~8%)匹配的预设值配置为负1、将与比值结果(45~55%)匹配的预设值配置为正1、将与比值结果(55.01~75%)匹配的预设值配置为正2、将与比值结果(大于55%)匹配的预设值配置为正3等等。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网络负荷值和往返时延差值,来确定时间间隔。例如,网络负荷值+往返时延差值=时间间隔。由于表征网络状态的网络负荷值包括正值、负值和零,因此可以参考该往返时延差值,在网络负荷值为负值的情况下,使时间间隔相对小于该往返时延差值;在网络负荷值为正值的情况下,使时间间隔相对大于该往返时延差值,从而根据网络负荷值动态调整时间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表征在网络状态下数据包从第二设备发出到第二设备接收到确认应答的往返时延差值,可以包括: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确定往返时延差值。
例如,卡尔曼滤波方法可以为一阶卡尔曼滤波方法。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可以得到最优的往返时延差值,即表征在网络状态下数据包从第二设备发出到第二设备接收到确认应答的往返时延差值为最优的往返时延差值,从而可以根据该最优的往返时延差值动态调整时间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确定往返时延差值,可以包括:将接收到的往返时延差值,作为第一往返时延差值;将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前的网络状态所计算得到的往返时延差值,作为第二往返时延差值;以及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根据第一往返时延差值和第二往返时延差值,确定往返时延差值。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例如,第一设备接收到的往返时延差值Mt,可以为第二设备(发送方)同步给第一设备的值,该值可以利用第二设备发送的用于计算该值的控制包,通过发送时刻和接收到确认应答时刻的差值来计算得到。将该往返时延差值Mt,作为第一往返时延差值Mt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前的网络状态计算得到的往返时延差值,即上一次第一数据包重传(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时所计算出的往返时延差值St-1。将该往返时延差值St-1,作为第二往返时延差值St-1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往返时延差值和第二往返时延差值,计算往返时延差值,从而确定该往返时延差值。
例如,采用下述公式一来计算该往返时延差值。
St=aMt+(1-a)St-1 (公式一)
其中,St表征在网络状态下数据包从第二设备发出到第二设备接收到确认应答的往返时延差值;a表征平滑因子,可以为工程实践的固定值;Mt表征第一往返时延差值,St-1表征第二往返时延差值。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网络负荷值和在网络状态下数据包从第二设备发出到第二设备接收到确认应答的往返时延差值,来确定时间间隔。例如,网络负荷值P+往返时延差值St=时间间隔Rt。即根据网络负荷值校正往返时延差值St得到时间间隔Rt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网络负荷值P和往返时延差值St,确定时间间隔Rt。可以实现如果网络压力小(网络负荷值P为负值),使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相对小于该往返时延差值St,可以在确定当前时刻与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刻之间的差值满足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设备更快地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从而有利于增大数据包发送数据量,来降低往返时延。还可以实现如果网络压力大(网络负荷值P为正值),使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相对大于该往返时延差值St,可以在确定当前时刻与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刻之间的差值满足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设备更缓慢地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从而有利于减少网络压力。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的操作S220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可以包括:操作S410~操作S480。
在操作S410,根据针对通信链路的带宽检测结果,确定网络带宽的值。
在操作S420,根据通信链路上的实际传输数据量检测结果,确定网络吞吐量的值。
在操作S430,确定网络吞吐量的值与网络带宽的值之间的比值结果。
在操作S440,将与比值结果匹配的预设值,作为表征网络状态的网络负荷值。
在操作S450,将接收到的往返时延差值,作为第一往返时延差值。
在操作S460,将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前的网络状态所计算得到的往返时延差值,作为第二往返时延差值。
在操作S470,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根据第一往返时延差值和第二往返时延差值,确定往返时延差值。
在操作S480,根据网络负荷值和往返时延差值,确定时间间隔。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数据包处理方法根据当前网络状态所确定的时间间隔,相对于参考固定值来控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发送时机的方案,更加灵活;且一般来说固定值会设置的较大,会导致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没有及时发出。同时,相对于参考无法真实反映当前往返时间的值来控制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发送时机的方案,在网络状态下数据包从第二设备发出到第二设备接收到确认应答的往返时延差值更能够真实反映当前往返时间。该网络状态下数据包从第二设备发出到第二设备接收到确认应答的往返时延差值,还可以是根据卡尔曼滤波方法计算得到的最优的往返时延差值。因此,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以根据该时间间隔控制第一设备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具有明显优势。
基于上述数据包处理方法,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包处理装置。以下将结合图5对该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包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数据包处理装置500包括第一确定模块510、第二确定模块520和第三确定模块530。
第一确定模块510,用于确定从第二设备到第一设备的通信链路上的数据包丢失。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51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10,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确定模块520,用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如果需要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根据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52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20,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确定模块530,用于在确定当前时刻与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刻之间的差值满足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控制第一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确定模块53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30,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确定模块510、第二确定模块520和第三确定模块530中的任意多个模块可以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或者,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确定模块510、第二确定模块520和第三确定模块53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通过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或以其中任意几种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第一确定模块510、第二确定模块520和第三确定模块53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计算机程序模块被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适于实现数据包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处理器601例如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例如CPU)、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组和/或专用微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处理器601还可以包括用于缓存用途的板载存储器。处理器601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不同动作的单一处理单元或者是多个处理单元。
在RAM 603中,存储有电子设备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601、ROM602以及RAM 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处理器601通过执行ROM 602和/或RAM 603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需要注意,所述程序也可以存储在除ROM 602和RAM 6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处理器601也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605,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连接至I/O接口605的以下部件中的一项或多项: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6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6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6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609。通信部分6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6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605。可拆卸介质6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6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608。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装置/系统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装置/系统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上文描述的ROM 602和/或RAM 603和/或ROM 602和RAM 6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时,该程序代码用于使计算机系统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物品推荐方法。
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装置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在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依托于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等有形存储介质。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也可以在网络介质上以信号的形式进行传输、分发,并通过通信部分609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611被安装。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网络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6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6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设备、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具体地,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程序。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诸如Java,C++,python,“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包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确定从第二设备到所述第一设备的通信链路上的数据包丢失;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
如果需要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根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以及
在确定当前时刻与所述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刻之间的差值满足所述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包括:
确定表征所述网络状态的网络负荷值;
确定表征在所述网络状态下数据包从第二设备发出到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确认应答的往返时延差值;以及
根据所述网络负荷值和所述往返时延差值,确定所述时间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表征所述网络状态的网络负荷值,包括:
根据针对所述通信链路的带宽检测结果,确定网络带宽的值;
根据所述通信链路上的实际传输数据量检测结果,确定网络吞吐量的值;以及
根据所述网络带宽的值和所述网络吞吐量的值,确定所述表征所述网络状态的网络负荷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网络带宽的值和所述网络吞吐量的值,确定所述表征所述网络状态的网络负荷值,包括:
确定所述网络吞吐量的值与所述网络带宽的值之间的比值结果;以及
将与所述比值结果匹配的预设值,作为所述表征所述网络状态的网络负荷值;
其中,预设值包括正值、负值和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表征在所述网络状态下数据包从第二设备发出到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确认应答的往返时延差值,包括:
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确定所述往返时延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确定所述往返时延差值,包括:
将接收到的往返时延差值,作为第一往返时延差值;
将根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前的网络状态所计算得到的往返时延差值,作为第二往返时延差值;以及
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根据所述第一往返时延差值和所述第二往返时延差值,确定所述往返时延差值。
7.一种数据包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从第二设备到所述第一设备的通信链路上的数据包丢失;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
如果需要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根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以及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当前时刻与所述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刻之间的差值满足所述时间间隔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
8.一种数据包处理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确定从所述第二设备到所述第一设备的通信链路上的数据包丢失;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如果需要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根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之后的网络状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间间隔;在确定当前时刻与所述发送第一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的时刻之间的差值满足所述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设备再次发送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数据包重传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数据包。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839785.7A 2023-12-28 2023-12-28 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7680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39785.7A CN117768064A (zh) 2023-12-28 2023-12-28 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39785.7A CN117768064A (zh) 2023-12-28 2023-12-28 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68064A true CN117768064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22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39785.7A Pending CN117768064A (zh) 2023-12-28 2023-12-28 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6806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41387B2 (en) Timely delivery of real-time media problem when TCP must be used
US10430374B2 (en) Selective acknowledgement of RDMA packets
US9178665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bsent packet detecting method and absent packet detecting program
US9185045B1 (en) Transport protocol for interactive real-time media
US7596091B2 (en) Unified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mechanism for reliable and unreliable protocols by augmenting ECN
CN109981385B (zh) 一种实现丢包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694631B (zh) 一种用于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7764616B2 (en) Transmitter device for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
US8607114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3093879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9130740B2 (en) Variable acknowledge rate to reduce bus contention in presence of communication errors
US1146333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acknowledgment in network transport protocols
CN117768064A (zh) 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32748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10243217A1 (en) Moving pictur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moving picture transmission system, moving pictur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11962517B2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recovering lost packets
JP2009081567A (ja) 再送制御システム、再送制御方法、送信機及び受信機
EP1427127A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hat can improve throughput
CN115812284A (zh) 用于在网络传输协议中传送确认的设备和方法
EP4096174B1 (en) Delivery of transport layer packets
CN117978750B (zh) 面向弱连接链路的状态感知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30327812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 retransmission of lost packets
EP3389206B1 (en) Multipath error correction
CN117834094A (zh) 一种网络数据重传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18569A (zh) 数据重传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