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65621A - 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65621A
CN117765621A CN202311816760.5A CN202311816760A CN117765621A CN 117765621 A CN117765621 A CN 117765621A CN 202311816760 A CN202311816760 A CN 202311816760A CN 117765621 A CN117765621 A CN 1177656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ving body
point
body detection
gazing
target obj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167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华
杨卫明
王惠均
刘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aiyi Ligh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aiyi Ligh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aiyi Ligh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aiyi Ligh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1676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656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65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656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活体检测方法包括:在显示界面中显示至少一个提示点,提示用户依次注视各所述提示点;获取目标对象的瞳孔和眼角关键点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对象在各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根据目标对象在各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和各所述提示点的位置确定活体检测结果。本申请提供的活体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用户友好度。

Description

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生物识别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检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脸识别等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安全访问控制、支付认证和社交媒体识别等。然而,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相关安全和隐私问题日益凸显,例如,攻击者可能采用照片、视频等方式欺骗人脸识别系统从而获得相应权限。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威胁,活体检测技术作为人脸识别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活体检测技术通过验证用户的生物特征是否呈现出真实的生命迹象,如眨眼、张嘴等动作,以区分真实活体和静态图像,从而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其在应对人工攻击、欺诈行为方面的应用,成为确保人脸识别系统可信度的重要环节。然而,现有活体检测方法普遍存在用户友好度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于提升活体检测过程的用户友好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活体检测方法,所述活体检测方法包括:在显示界面中显示至少一个提示点,提示用户依次注视各所述提示点;获取目标对象的瞳孔和眼角关键点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对象在各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根据目标对象在各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和各所述提示点的位置确定活体检测结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目标对象在各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和各所述提示点的位置确定活体检测结果包括:根据目标对象在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和所述提示点的位置进行匹配;根据目标对象在各所述提示点的匹配结果确定所述活体检测结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目标对象在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和所述提示点的位置进行匹配包括:若目标对象在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注视所述提示点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判断目标对象在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与所述提示点的位置相匹配。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提示点的数量为多个,在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提示点包括:在每一注视时段内,所述显示界面中均显示一个提示点;或者在至少一个注视时段内,所述显示界面中显示多个所述提示点。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活体检测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显示界面中显示至少一个校准提示点,并提示用户依次注视所述校准提示点;在所述校准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利用摄像头拍摄用户的人脸图像;获取所述人脸图像中瞳孔相对于眼角的位置;根据所述瞳孔相对于眼角的位置校正摄像头相对于显示屏幕的位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提示点之前,所述活体检测方法还包括:采集目标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进行第一人脸识别;根据第一人脸识别的结果判断是否在所述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提示点。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活体检测方法还包括:在目标对象注视所述提示点的过程中,采集目标对象的第二人脸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第二人脸识别;若所述第一人脸识别的结果与所述第二人脸识别的结果不为同一人,则判断活体检测失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活体检测方法还包括:若目标对象在各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与对应的所述提示点的位置均匹配,且所述第一人脸识别的结果与所述第二人脸识别的结果为同一人,则判断活体检测成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活体检测装置,所述活体检测装置包括:用户交互模块,用于在显示界面中显示至少一个提示点,提示用户依次注视各所述提示点;眼部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瞳孔和眼角关键点的位置信息;注视方向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对象在各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检测结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对象在各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和各所述提示点的位置确定活体检测结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活体检测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体检测方法只需要用户注视提示点即可,无需用户配合进行摇头、张嘴等动作,因而能够避免公共场合下的尴尬,具有较高的用户友好度。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体检测方法中,只要用户未按照要求依次注视提示点即判定活体检测失败,因此,即便摄像头一致对准虚假对象的脸部也不会出现误识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再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体检测方法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用户需要注视的提示点数量和注视时长,从而调整活体识别的难度,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体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B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注视方向的瞳孔位置示意图。
图3A至3D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界面的示例图。
图4A至4D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界面的示例图。
图5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活体检测结果的流程图。
图6A至6C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位置示意图。
图6D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摄像头校正的流程图。
图7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体检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体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 电子设备
101 处理器
102 输出设备
103 输入设备
104 内存单元
105 通信接口
106 存储介质
107 处理器
800 活体检测装置
810 用户交互模块
820 眼部信息获取模块
830 注视方向获取模块
840 检测结果确定模块
850 控制模块
S21~S24 步骤
S51~S52 步骤
S61~S64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申请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申请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活体检测技术通过验证用户的生物特征是否呈现出真实的生命迹象,如眨眼、张嘴等动作,以区分真实活体和静态图像,从而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其在应对人工攻击、欺诈行为方面的应用,成为确保人脸识别系统可信度的重要环节。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采用纹理分析来实现活体检测。具体地,真实人脸具有细微的皱纹、斑点和皮肤纹理,这些细节在静态照片或者视频中通常缺失或者模糊。因此,通过分析真实人脸和照片之间的纹理差异可以进行活体检测。然而,光线和角度的变化可能影响纹理的可见性。此外,纹理分析方法很难区分高分辨率的照片和真实人脸的差异。因此,纹理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相对较低。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采用3D深度感知方法来进行活体检测。具体地,真实人脸中不同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深度差异,而静态图像则是平面的,其所有区域的深度基本相同。因此,通过深度感知可以有效地进行活体检测。其中,深度信息可以通过结构光或时间飞行摄影等技术得到。然而,采用3D深度感知方法进行活体检测需要额外的硬件,这增加了设备的成本。此外,3D感知技术在应对一些特殊攻击时很难得到准确地检测结果。例如,攻击者可以使用高质量3D打印的人脸模型来欺骗检测系统,从而导致活体检测出错。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采用用户配合类方法来进行活体检测。具体地,系统要求用户执行相应动作以证明他们是真实活体,这些配合包括面部表情、眨眼、点头、张嘴等动作。然而,此类方法可能会对用户造成一定不便。例如,要求用户进行摇头或者张嘴等配合时,如果用户处于公共场合很容易感到尴尬。此外,如果配合设定过于简单,例如只需要用户配合完成一次眨眼或者一次摇头动作,攻击者可以设法用视频模拟此类配合动作,或者采用视频编辑的方式制作相应的虚假配合视频,以达到欺骗活体检测系统的目的。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采用多模态检测方式来进行活体检测。具体地,通过综合多种活体检测技术来提高系统的抗攻击性性能。例如,可以通过结合纹理分析、3D深度感知、活体检测等方式来可靠地进行活体检测。然而,多模态检测方式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复杂度更高,因而会导致系统成本的增加。
至少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活体检测方法,该活体检测方法可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图1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与一个或多个数据存储单元连接的处理器101。数据存储单元可以包括存储介质106和内存单元104。存储介质106可以是只读的,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是可读写的,如硬盘或闪存。内存单元104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内存单元104可以与处理器101集成在一起也可为独立的元件。处理器101是电子设备100的控制中心,用于执行程序代码以实现与程序指令对应的功能。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01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例如,如图1所示的CPU0和CPU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包括一个以上的处理器,例如,如图1所示的处理器101和107。处理器101和107都可以是单核处理器或多核处理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处理器”指一个或多个用于处理计算机程序指令等数据的设备、电路和/或处理内核。
处理器101和/或107的CPU将执行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内存单元104或存储介质106中。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介质106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可以复制到内存单元104中以便处理器执行。处理器可通过内核控制其它程序的执行、控制与外围设备的通信以及控制电子设备100资源的使用来控制电子设备100的运行。
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05,电子设备100可通过该通信接口105直接或通过外部网络与另一设备或系统进行通信。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输出设备102和输入设备103。输出设备102与处理器101连接,并且能够以一种或多种方式显示输出信息。输出设备102的一个示例是视觉显示设备,例如,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显示器、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或投影仪。输入设备103与处理器101连接,并能够以一种或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输入设备103的示例包括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传感设备等等。
电子设备100的上述元件可通过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扩展总线和本地总线等总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来互相连接。
电子设备100可以是通用电子设备或应用特定电子设备。作为实用示例,上述电子设备100可为存储阵列、应用服务器、超级计算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无线终端设备、电信设备或具有如图1所示类似结构的任何其它设备。然而,本申请并不仅仅受限于任何特定类型的电子设备。在内存104中存储的具有不同功能的程序代码被处理器(处理器101或处理器107)运行之后形成进程,在进程运行时,处理器需要给每个进程分配一段内存空间,以存储进程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为了方便各个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通常处理器(处理器101或处理器107)会在内存中划分一段共享内存,并将共享内存分配给需要进行数据共享的多个进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进程可以是虚拟机、容器及其他任何具有数据共享需求的进程。
图2A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体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A所示,活体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1至S24。
S21,在显示界面中显示至少一个提示点,并提示用户依次注视各提示点。其中,需要用户注视的提示点的顺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提示点例如为显示界面中显示的闪烁的小球,但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
S22,获取目标对象的瞳孔和眼角关键点的位置信息。其中,目标对象可能为真实用户,也可能是攻击者提供的照片、视频、人脸模型等虚假对象。
示例性地,可以通过摄像头拍摄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并对人脸图像进行处理来获取目标对象的瞳孔和眼角关键点的位置信息。其中,瞳孔以及眼角轮廓等关键点的位置可以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例如阈值化或边缘检测技术等。一般来说,瞳孔颜色较深,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瞳孔颜色与周围白色具有较高的对比度确定瞳孔轮廓,进而确定瞳孔轮廓中心为瞳孔中心。对于眼角轮廓,可以基于人脸识别算法提取的人脸特征确定。
S23,根据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对象在各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其中,提示点的注视时段是指希望用户注视该提示点的一段时间,注视时段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对于提示点a,其注视时段可以是在屏幕显示该提示点a之后的一段时间。对于任一提示点的注视时段T,可以根据该时段T内目标对象的瞳孔和眼角关键点的位置信息获取瞳孔相对于眼角的位置关系,进而可以得到用户在时段T内的注视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注视方向可以定义为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注视方向还可以定义为更精确的方向。例如,可以在识别到目标对象的眼睛的两个眼角后,对两个眼角的连线,以眼角连线的中点确定眼睛中心。根据瞳孔与眼睛中心的连线确定注视方向连线,根据注视方向连线与眼角连线的夹角确定精确的注视方向。具体地,如图2B所示,当目标对象的眼睛注视不同方向时,其瞳孔处于不同的位置。因此,可以根据瞳孔中心跟眼角连线的中点距离来判断目标对象的注视方向。例如,当瞳孔中心跟眼角连线的中点距离很近时(例如距离小于特定的第一预设距离阈值),判定目标对象注视屏幕的中心而不是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当超过该第一预设距离阈值时,判定目标对象注视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此外,还可以设置一大于第一预设距离阈值的第二预设距离阈值,当瞳孔中心跟眼角连线的中点距离大于该第二预设距离阈值时,判定目标对象注视了屏幕边框外的一些物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结合以下摄像头校准的实施例,参考摄像头校准的因素进行阈值参数设置,即分别注视屏幕中心及四个边的时候连线中心跟瞳孔中心的位置、角度关系,然后设定一阈值,超过阈值即认为是注视了某提示点。
S24,根据目标对象在各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和提示点的位置确定活体检测结果。
在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真实用户会根据提示信息注视提示点,因而其视线方向和提示点的位置相一致。虚假对象无法根据提示信息做出相应的动作,因而其视线方向和提示点的位置很难保持一致。即便在某些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虚假对象的视线信息可能与这些提示点的位置保持一致,然而,当提示点的数量较多时,在所有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虚假对象的视线信息与提示点的位置均保持一致是基本不可能发生的情形。因此,根据目标对象在各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和提示点的位置是否一致即可得到活体检测结果。例如,可以通过检测目标对象是否在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注视了该提示点一定时间来判定目标对象是否注视了该提示点。如果目标对象连续成功完成一系列提示点的注视,则确定活体检测成功,表明目标对象是真实的活体。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显示界面中显示的提示点的位置通过系统随机生成。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提示点在显示界面边沿的中间位置显示。例如,在某一时刻系统可以随机选择一个边沿并在该边沿的中间位置显示提示点。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提示点的数量为多个。在每个注视时段内,显示界面中均显示一个提示点。系统可以通过语音或者文字等方式提示用户注视屏幕中显示的提示点。
示例性地,图3A至图3D分别显示为t_a、t_b、t_c和t_d时段内显示界面的示例图。其中,t_a为提示点a的注视时段,t_b为提示点b的注视时段,t_c为提示点c的注视时段,t_d为提示点d的注视时段。如图所示,各注视时段内显示界面始终显示1个提示点,用户需要依次注视提示点a、b、c和d。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提示点的数量为多个。在至少一个注视时段内,显示界面中显示多个提示点。例如,在一个或多个注视时段内,显示界面中可以显示所有的提示点。又例如,在一个或多个注视时段内,显示界面中可以显示所有提示点中的部分(两个或以上)提示点。
在显示界面中显示多个提示点后,系统可以采用与其他提示点不同的亮度或者颜色来突出显示需要注视的提示点,并通过语音或者文字等方式提示用户注视突出显示的提示点。
示例性地,图4A至图4D分别显示为t_a、t_b、t_c和t_d时段内显示界面的示例图。其中,t_a为提示点a的注视时段,t_b为提示点b的注视时段,t_c为提示点c的注视时段,t_d为提示点d的注视时段。如图所示,各注视时段内显示界面始终显示4个提示点,其中当前需要注视的提示点采用不同颜色予以区分,用户需要依次注视提示点a、b、c和d。
图5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目标对象在各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和提示点的位置确定活体检测结果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上述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51和S52。
S51,根据目标对象在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和提示点的位置进行匹配。其中,对于任一提示点而言,目标对象的注视方向和该提示点的位置相匹配,是指在该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目标对象的注视方向与目标对象的眼睛和该提示点的连线相重合。
示例性地,若目标对象在某一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注视该提示点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判断目标对象在该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与该提示点的位置相匹配。其中,预设时间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
S52,根据目标对象在各提示点的匹配结果确定活体检测结果。
示例性地,若目标对象在各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与其位置均匹配,则判断活体检测成功,否则判断活体检测失败,但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在显示界面中显示提示点之前,活体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采集目标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根据第一人脸图像进行第一人脸识别。在第一人脸识别成功后在显示界面中显示提示点并开始进行活体检测,在第一人脸识别失败后不进行活体检测。具体地,可以采用人脸识别模块来检测和识别目标对象的人脸。其中,人脸识别模块可以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等方式对目标对象进行人脸识别。在这些实现方式中,只有在人脸识别通过后系统才会进入活体检测阶段,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活体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目标对象注视提示点的过程中,采集目标对象的第二人脸图像并根据第二人脸图像进行第二人脸识别;若第一人脸识别的结果与第二人脸识别的结果不为同一人,则判断活体检测失败。
示例性地,在目标对象注视提示点的过程中,可以随机确定若干时刻来采集第二人脸图像并进行第二人脸识别,只要有一个时刻的第二人脸识别结果与第一人脸识别结果不为同一人,则可以判断活体检测失败。
示例性地,在目标对象注视提示点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固定的时间间隔来采集第二人脸图像并进行第二人脸识别,只要有一个时刻的第二人脸识别结果与第一人脸识别结果不为同一人,则可以判断活体检测失败。其中,该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预先配置,也可以随机生成。
示例性地,在目标对象注视提示点的过程中,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采集第二人脸图像并进行第二人脸识别,只要有一个第二人脸识别结果与第一人脸识别结果不为同一人,则可以判断活体检测失败。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在进行活体检测之前,活体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摄像头校准的过程,以便在录入人脸信息时校准摄像头相对于屏幕的位置。
图6A显示为手机等电子设备中摄像头位于设备的上方。图6B显示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摄像头位于设备的左侧。图6C显示为外接摄像头设备中,摄像头位于设备外部,其位置并不固定。如图6A至6C所示,对于不同设备而言,摄像头相对于屏幕中心的位置并不一定相同。为了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体检测方法能够应用于不同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体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摄像头校准的过程。在初次使用活体检测系统时对摄像头的位置进行校准,以便在录入人脸信息时校准摄像头相对于屏幕的位置。图6B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摄像头校准的流程图,如图6B所示,摄像头校准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61至S64。
S61,在显示界面中显示校准提示点,并提示用户注视校准提示点。其中,校准提示点是指用于摄像头校准的提示点,其数量可以为多个。
示例性地,可以在显示界面的中心、上方、下方、左方和右方依次显示校准提示点,并提示用户依次注视这些校准提示点。
S62,在校准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利用摄像头拍摄用户的人脸图像。
S63,获取人脸图像中瞳孔相对于眼角的位置。
S64,根据人脸图像中瞳孔相对于眼角的位置校正摄像头相对于显示屏幕的位置。
如上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校准过程中,可以依次在屏幕的中心、上方、下方、左方和右方显示校准提示点,并提示用户注视这些校准提示点。同时记录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并计算画面中瞳孔相对于眼角的位置,以矫正摄像头相对于屏幕的位置。这确保了后续眼球注视方向判定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上述摄像头校准过程能够确保后续进行活体检测时准确地判断用户的注视方向。
接下来将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体检测方法进行介绍。需要说明的是,该实例仅用于说明活体检测方法的流程,其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在该实例中,活体检测方法分为人脸录入和人脸识别两种应用场景。
在人脸录入场景中主要进行摄像头位置的校准。具体的,在人脸录入开始时,提示用户依次注视校准提示点。例如,可以先提示用户注视中心位置的校准提示点,待中心位置的信息采集完成后再提示用户注视上方校准提示点,以此类推,直到摄像头采集完5个位置的信息。根据该5个位置的信息可以对摄像头进行位置校准。
人脸识别场景主要进行活体检测。如图7所示,在通过人脸识别识别到目标对象后,开始进行活体检测过程。活体检测系统会随机生成一个提示点生成序列号。其中,序列号代表提示点的生成方位,例如可以是“上、左、右、上、下”,“下、上、左、上”,“右、左、右、上、左、下”,“上、左、右”等,不同序列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生成的序列号还可以带有时间信息,例如,可以生成“上1、左2、右2、上3、下1”形式的序列号。该序列号表示第1个提示点在上方产生,并会持续1秒以上,目标对象需要持续注视这个提示点1秒时间。第2个提示点在左方产生,并会持续2秒以上,目标对象需要持续注视这个提示点2秒时间,以此类推,直到完成最后1个提示点。在用户注视提示点的过程中,摄像头会随机采集人脸图像再进行人脸识别,如果识别到的结果跟最初识别到的不是同一人,则判断活体检测失败。此外,如果在任一提示点产生后,用户没有注视该提示点或者注视该提示点的时间不足,则活体检测失败。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活体检测方法,通过分析目标对象的瞳孔相对于眼角的位置来获取用户的注视方向。通过检查目标对象在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对提示点的注视时长来判断用户是否注释了提示点。并在用户连续成功完成一系列提示点的注视后判断活体检测成功,否则判断活体检测失败。
相较于一些技术方案中需要用户配合执行摇头、张嘴等动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体检测方法仅要求用户注视提示点即可,其他人几乎感知不到用户执行了注视动作。因此,即便在公共场合进行活体检测也不会导致用户尴尬,因而该活体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用户友好度和接受度。
此外,即便摄像头一直对准用户的面部,只要用户没有按照提示依次持续注视提示点,该活体检测方法就会判断活体检测失败,因而不存在误识别的情形。此外,可以通过设置用户需要依次注视的提示点数量和注视时长来调整活体检测的难度,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再者,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普通摄像头拍摄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并根据人脸图像来得到目标对象的视线方向。相较于使用红外摄像头、红外发光二极管和专用算法来实现高精度和实时性的眼球追踪方案而言,本申请实施例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撑,因而具有相对更低的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意图预测方法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本实施例列举的步骤执行顺序,凡是根据本申请的原理所做的现有技术的步骤增减、步骤替换所实现的方案都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意图预测装置,该意图预测装置可以实现本申请的意图预测方法,但本申请的意图预测方法的实现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列举的意图预测装置的结构,凡是根据本申请的原理所做的现有技术的结构变形和替换,都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图8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体检测装置8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活体检测装置800包括用户交互模块810、眼部信息获取模块820、注视方向获取模块830和检测结果确定模块840。其中,用户交互模块810用于在显示界面中显示至少一个提示点,并提示用户依次注视各提示点。眼部信息获取模块820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瞳孔和眼角关键点的位置信息。注视方向获取模块830用于根据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对象在各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检测结果确定模块840用于根据目标对象在各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和提示点的位置确定活体检测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活体检测装置800包含的上述各模块与图2A所示活体检测方法中的步骤S21至S24一一对应,此处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活体检测装置800还包括控制模块850。控制模块850与用户交互模块810、眼部信息获取模块820、注视方向获取模块830和检测结果确定模块840通信相连,用于控制上述各模块。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或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单元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例如,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单元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体检测方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处理器完成,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是非短暂性(non-transitory)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磁带(magnetic tape),软盘(floppy disk),光盘(optical disc)及其任意组合。上述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上述各个附图对应的流程或结构的描述各有侧重,某个流程或结构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流程或结构的相关描述。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活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体检测方法包括:
在显示界面中显示至少一个提示点,提示用户依次注视各所述提示点;
获取目标对象的瞳孔和眼角关键点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对象在各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
根据目标对象在各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和各所述提示点的位置确定活体检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对象在各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和各所述提示点的位置确定活体检测结果包括:
根据目标对象在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和所述提示点的位置进行匹配;
根据目标对象在各所述提示点的匹配结果确定所述活体检测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对象在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和所述提示点的位置进行匹配包括:
若目标对象在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注视所述提示点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判断目标对象在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与所述提示点的位置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点的数量为多个,在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提示点包括:
在每一注视时段内,所述显示界面中均显示一个提示点;或者
在至少一个注视时段内,所述显示界面中显示多个所述提示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体检测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显示界面中显示至少一个校准提示点,并提示用户依次注视所述校准提示点;
在所述校准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利用摄像头拍摄用户的人脸图像;
获取所述人脸图像中瞳孔相对于眼角的位置;
根据所述瞳孔相对于眼角的位置校正摄像头相对于显示屏幕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提示点之前,所述活体检测方法还包括:
采集目标对象的第一人脸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进行第一人脸识别;
根据第一人脸识别的结果判断是否在所述显示界面中显示所述提示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目标对象注视所述提示点的过程中,采集目标对象的第二人脸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第二人脸识别;
若所述第一人脸识别的结果与所述第二人脸识别的结果不为同一人,则判断活体检测失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目标对象在各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与对应的所述提示点的位置均匹配,且所述第一人脸识别的结果与所述第二人脸识别的结果为同一人,则判断活体检测成功。
9.一种活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体检测装置包括:
用户交互模块,用于在显示界面中显示至少一个提示点,提示用户依次注视各所述提示点;
眼部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瞳孔和眼角关键点的位置信息;
注视方向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对象在各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
检测结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对象在各所述提示点的注视时段内的注视方向和各所述提示点的位置确定活体检测结果。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活体检测方法。
CN202311816760.5A 2023-12-26 2023-12-26 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7656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16760.5A CN117765621A (zh) 2023-12-26 2023-12-26 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16760.5A CN117765621A (zh) 2023-12-26 2023-12-26 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65621A true CN117765621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10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16760.5A Pending CN117765621A (zh) 2023-12-26 2023-12-26 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6562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6183B2 (en) Liveness detection
US11551482B2 (en) Facial recognition-based authentication
EP3332403B1 (en) Liveness detection
CN109376592B (zh) 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330322B2 (en) Controlled access to functionality of a wireless device
US20150186708A1 (en)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US11756336B2 (en) Iris authentication device, iris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Farrukh et al. FaceRevelio: a face liveness detection system for smartphones with a single front camera
CN117765621A (zh) 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4021251A1 (zh) 身份校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677746A (zh) 活体人脸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661158A (zh) 一种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