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63686A -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763686A CN117763686A CN202311826987.8A CN202311826987A CN117763686A CN 117763686 A CN117763686 A CN 117763686A CN 202311826987 A CN202311826987 A CN 202311826987A CN 117763686 A CN117763686 A CN 1177636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layer
- digital
- management platform
- digital tw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079 data visuali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800 visua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92 cae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TVFDJXOCXUVLDH-UHFFFAOYSA-N caes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Cs] TVFDJXOCXUVLDH-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175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876 top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23 real-time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39 pl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24 Flood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46 dynamic interp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0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4 osm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88 persiste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47 structure data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包括:物理层、数据层、业务逻辑层、数字孪生体和用户交互层其中,所述物理层用于全要素建模和数据采集与传输;所述数据层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物理层的堤防数据;所述业务逻辑层用于进行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所述数字孪生体用于数据的智慧应用;所述用户交互层用于用户通过多端形式进行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登录访问。本发明支持三维物体加载和展示,使数字孪生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环境中得以呈现,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和交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孪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
背景技术
数字孪生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实现映射,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实时双向同步映射和虚实交互,成为智慧水利体系构建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在信息空间中对物理实体进行忠实的刻画,构建相应的水利工程数字孪生体,孪生体与物理实体在几何、物理、行为、规则等方面有着精确的映射关系,并且处于实时的交互之中,可以实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的模拟仿真、评估、优化、预测和决策。针对水利工程运行过程,在信息空间中模拟各项任务的执行,采用多种模拟参数,尽可能掌握任务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同时动态监测水利工程的运行,根据实际的运行情况以及环境变化情况对运行管理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有效地协调和优化系统内所有水利业务活动,实现水利工程的智能运行。针对水利设施设备维修养护,通过实时监测的数据、历史数据、孪生数据以及相关物理参数,借助知识库、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智能分析技术对水利设施设备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对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及时的预警,对已经出现的故障制定出合理的维修方案,实现水利工程的可靠运维。针对防汛调度决策,通过智能服务平台,对水利工程的联合调度进行有效的协同,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制定出最优的决策,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进行预测,对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进行及规避或者制定解决措施,实现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的精准管控。改进和完善数字孪生仿真引擎,打造专用的水利数字孪生三维模拟仿真技术体系,对于进一步驱动各类水利模型的协同高效运算,推进对流域和水利工程治理管理活动的智慧化模拟,以及智慧水利体系的构建都至关重要。
现需要开发一个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是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业务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数字孪生的堤防管理平台,集成多学科、多尺度、超高保真的典型堤段数字孪生模型,能反映物理设备的几何特征、物理性质、动态相互作用和演化机制,能提高全因素预测维护决策的实时感知能力。结合数字孪生技术进行堤防智慧管理具有现实意义,符合当前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包括:物理层、数据层、业务逻辑层、数字孪生体和用户交互层;
其中,所述物理层用于全要素建模和堤防数据采集与传输;
所述数据层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物理层的数据;
所述业务逻辑层用于进行数据分析及可视化;
所述数字孪生体用于数据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的模拟仿真、评估、优化、预测和决策;
所述用户交互层用于用户通过多端形式进行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登录访问。
可选地,所述物理层包括感知设备和实体模型;
其中,所述感知设备包括若干传感器、RFID和摄像头,所述感知设备用于采集、传输堤防IP数据;
所述实体模型包括堤防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所涉及的实体对象,所述实体模型用于基于所述实体对象进行实体建模。
可选地,所述感知设备用于采集堤防IP数据,其中,所述感知设备采集堤防IP数据的过程包括:
所述感知设备采集原始数据信息,并将所述原始数据信息转换为电信号;
基于Data Transfer Unit将所述电信号转为堤防IP数据;
基于GPRS网络将所述IP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层的数据库。
可选地,所述数据层包括数据库,所述数据库中的数据包括:BIM数据,GIS数据和IoT数据;所述数据库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
其中,所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结构化项目信息数据;
所述非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历史回放文件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
可选地,所述业务逻辑层包括数据融合单元和可视化单元;
其中,所述数据融合单元用于将所述BIM数据和GIS数据进行数据融合;
所述可视化单元用于将融合的数据输入Cesium平台进行可视化显示。
可选地,所述数据融合单元用于基于数据格式转换进行数据融合,其中所述数据融合的过程包括:
采用Revit建立BIM三维模型,得出fbx格式文件;
对所述fbx格式文件进行轻量化处理、调整模型坐标系位置得到dae格式文件;
采用collada2gltf.exe插件将所述dae格式转文件换成gltf格式文件。
可选地,所述业务逻辑层采用WebSocket协议与所述数据层进行双向通信。
可选地,所述用户交互层包括Web门户终端、移动端、VR/AR/MR端。
可选地,所述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为B/S架构。
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平台架构具有开放性和可移植性:平台不限于堤防工程,也可进一步应用到其他工程上去。
本发明基于业务逻辑层可以实现实时集成及交互,渲染速度快,适合可视化环境实时加载渲染,实现BIM模型在3D WebGIS可视化交互环境中的深度应用;并且本发明利用通信技术将堤防数据实时映射到堤防模型中,实现基于数字孪生的堤防态监控。
本发明基于数字孪生体高性能并行计算方法和模型库保证了数字孪生的高效运行,实现实时分析和模拟;
本发明支持三维物体加载和展示,使数字孪生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环境中得以呈现,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和交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堤防数字孪生流程;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安全管理智慧决策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如图1所示,为堤防数字孪生流程。堤防工程数字孪生集成先进的物联感知、大数据、云计算、无线通信和自动控制技术,通过在信息空间内对物理实体从位置、几何、行为、规则等方面进行多维度描述与建模,建立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的动态链接和实时交互,实现基于数据流动的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准执行的闭环过程。
BIM数据和GIS数据之间几何差异和语义信息差异,由于二者数据结构(IFC、CityGML)之间的差异,由BIM模型转换成GIS模型需首先提取几何信息,再根据语义约束条件来过滤,以实现BIM技术与三维GIS网络服务的融合。因为在IFC模型中包含了大量存储不同信息的类型,比如几何表达、属性、关联关系等,而在转换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类型的信息都是必须的,所以模型转换的第一个步骤是进行几何信息的提取。在IFC中用来存储属性、关联关系等类型中没有包含几何信息,可直接剔除出去。其次,在转换的过程中要考虑到CityGML具有多细节层次的表达方法,每个层次所需的几何信息也不同,要根据语义约束条件进行过滤,比如在LOD1层级中就不需要提取BIM模型中建筑物的表面细节。
针对BIM与GIS的融合问题,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数据格式的转换与标准扩展。本发明采用数据格式转换的方式,将BIM模型的标准格式IFC文件转换成Cesium平台支持的gltf格式,其数据量小、渲染速度快,适合可视化环境实时加载渲染,实现BIM模型在3D WebGIS可视化交互环境中的深度应用。其具体步骤如下:
(1)使用Revit建立BIM三维模型,得出fbx格式的文件。
(2)将fbx格式的文件导入3ds max软件,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调整模型坐标系位置,并导出dae格式的文件。
(3)使用collada2gltf.exe插件将dae格式转换成gltf格式的文件。
(4)坐标转换后,在Cesium平台中导入gltf文件,完成BIM信息模型到Cesium平台的集成操作
关于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该平台基于B/S架构进行总体架构设计,该平台的整个架构从底层到上层依次包含物理层、数据层、业务逻辑层、数字孪生体和用户交互层五部分,通过相关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平台的规范、安全和高效运行,总体架构图如图2所示。
平台总体思路为物理层提供数据,数据层进行数据汇聚,业务逻辑层进行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数字孪生体进行数据的智慧应用,最后通过用户交互层进行终端访问。
纵观目前的三维可视化平台,可发现相对于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架构的成熟应用,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可视化方面,C/S(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架构,存在跨平台兼容性问题,并需要安装专门插件。
B/S架构采用Three.js,是基于原生WebGL封装运行的三维引擎,其程序结构包含模型几何体信息、材质、光照的颜色和分类(环境光、点光源、平行光),观察视角的位置、视线方向、投影方式(透射投影、正射投影)及渲染。
各层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都采用标准化的接口和协议进行交互,通过本管理平台构建一个数字堤防。
物理层是整个数字孪生体系的基础支撑,包含各类感知设备和实体模型,负责信息高效采集与安全传输。感知设备包括水位、流量、降雨、流速、渗流渗压、应力应变、水文气象、地下水、物探传感器、RFID、摄像头等各类终端;物理实体包括研究堤防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所涉及的堤防、河流、湖泊、地形、水库、水文站、雨量站、水位站、泵站、闸门、险工段、地质体等实体对象;二者共同支撑在信息空间中各类实体、环境、信息等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描述和建模。感知设备获取数据的过程首先通过采集设备将采集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DTU(Data Transfer Unit)将串口数据转换为IP(Internet Protocol)数据,最后利用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网络传至固定IP下的数据库中,从而实现数据的实时获取。除自动化获取的信息以外,数据采集层还包括手动采集的质检试验信息和安全巡检信息。
数据层主要实现数据交换、融合、存储、处理、共享等功能,同时集成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为整个孪生平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包括物理世界相关实体的GIS、BIM、IoT等镜像模型数据、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孪生数据,具备大吞吐量和高可用性等处理性能。按实现方式划分,主要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其中关系型数据库采用PostgreSQL数据库,主要存储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和监测信息等结构化项目信息数据;非关系型数据库采用MongoDB数据库,采用分片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用于水平扩展整个分片集群的存储量和吞吐量,主要用于存储图像、视频文件、地形文件、模型文件、生成的历史回放文件以及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文档、图纸文件等非结构化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后,服务器接收来自业务逻辑层的接口方法,会执行与数据库相关的操作,如添加、删除、查找等,并将查找的数据返回给服务器。服务器返回接口数据到逻辑层进行数据格式处理。
业务逻辑层借助GIS、BIM、IoT数据融合与集成、人工智能、仿真模拟、决策控制、数字孪生可视化,通过孪生体与物理实体在位置、几何、行为、规则等方面精确的映射关系,构建信息空间中各类实体、环境、参数的模拟仿真和决策支持模型,实现堤防工程在不同工况、环境下的险情识别、安全评估和预报预警。本发明利用WebSocket协议双向通信的特性,将其作为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数据交互的方式,允许服务器主动将数据推送到浏览器,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实时性。利用WebSocket通信技术向服务器请求数据,并调用相关业务的数据接口。接收返回的接口数据,更改堤防模型属性和状态,驱动堤防模型和物理堤防进行同步,并将更新后的驱动模型展现在交互层上。数据交互服务以数据服务总线为核心,借助Mule 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开源消息框架,通过一系列接口服务,对信息数据进行整合与交互。
数字孪生体与物理实体对象一一对应,包括在各类工况下与堤防工程安全管理平台互为镜像的三维一张图、KPI综合展示、综合查询、险情识别、安全预警,实现虚实之间的信息实时互动、孪生体更新、安全仿真决策。该层级通过业务逻辑层的数据底板以及平台内置的模型库、知识库,实现上面一系列的子模块功能。模型库包括水利专业模型、智能识别模型、可视化模型等。知识库包括工程安全知识库、预报调度知识库、智能算法库等。
用户交互层以Web门户终端、移动端、VR/AR/MR端等多端形式提供业务管理和交互界面。基于本平台采用B/S架构的优秀特点,平台可以通过多端形式进行登录访问,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浏览器进入平台终端进行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
以上各层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都采用标准化的接口和协议进行交互,以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
BIM数据(建筑信息模型):通过三维数字技术建立三维模型,集成建筑物及内部建筑组件、设计分析、工程建设、运维管理、CAD二维图纸等信息。在项目的不同管理阶段,项目组织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用途输出各种子模型,同时BIM数据库也在整个项目使用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更新、完善与丰富,并且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和共同协作进行项目管理。BIM数据包括了以下数据:
3D模型:BIM提供了一个三维的虚拟模型,展示堤防工程的整体结构,包括堤身、防护结构、水文设施等。这有助于可视化设计,检查空间冲突和优化结构。
几何信息:3D模型中包含的几何信息能够准确描述堤防的形状、尺寸和体积。这对于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重要。
结构组件:BIM允许将堤防划分为不同的结构组件,如防护墙、堤身、泄洪道等。这使得每个组件的设计和施工可以独立管理。
材料信息:BIM中可以包含堤防使用的各种材料的详细信息,包括强度、密度、耐久性等。这有助于优化材料的选择和管理。
施工顺序:BIM可以模拟堤防的施工顺序,包括不同结构的建造顺序、设备的调度等。这有助于规划施工进度和资源分配。
工程数据:BIM中可以集成工程数据,包括设计参数、标准、规范等。这有助于确保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减少错误和纠正成本。
操作和维护信息:BIM不仅限于建设阶段,还可以包含运营和维护阶段的信息。这包括设备维护手册、维护计划等。
可视化分析:利用BIM,可以进行各种分析,如可视化水文模拟、洪水影响分析、结构稳定性分析等,以优化设计和预测潜在问题。
GIS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用来支持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结合GIS信息数据后可进行宏观层面的数据分析及展示。GIS数据包括了以下数据:
地理位置信息:包括堤防的准确位置坐标,使用经度和纬度等方式表示。这可以帮助在地图上准确定位堤防工程。
地形和地貌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周围地区的地形和地貌信息,例如高程模型、地形图、坡度分析等。这些数据对于评估水文条件和洪水风险至关重要。
水文数据:包括流域的降水、径流、河流水位等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分析水文条件,评估堤防的设计和稳定性。
土壤数据:包括土壤类型、质地、渗透性等信息。这些数据对于设计和评估堤防的稳定性和抗渗性能非常重要。
遥感影像:利用卫星或航空拍摄的图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地理信息,包括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等。
工程结构数据:包括堤防工程的设计参数、建设年限、维护记录等。这些数据对于维护和管理堤防至关重要。
环境敏感性数据: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影响,包括野生动植物分布、生态系统服务等信息,有助于科学规划和管理堤防工程。
灾害风险数据:包括历史洪水、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的数据。这有助于评估堤防工程的抗灾能力和应急响应计划。
堤防工程信息的存储形式分为3类:
结构化项目信息数据:包含各种采集信息的结构化数据,存储于数据库PostgreSQL中。
结构化信息模型数据:通过采用BIM Server等服务器,对BIM模型数据进行解释管理。
非结构化数据:采用MongoDB数据库存储工程管理中生成的非结构化数据,如文件、计划表、图片等。
通过可交互控制的三维仿真环境,结合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基于“四预”给出防汛、渗漏、滑坡、崩岸、管涌等预报预警预演和预案生成方法和三维可视化解决方法,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GIS+BIM+IoT数字孪生的堤防工程管理平台基于三维GIS平台框架,集成空间地理数据(影像、地形、矢量、专题数据、三维实景模型等)、BIM模型数据、物联网监测数据,采用先进、主流的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进行总体构建。前端选用Angular平台框架进行用户交互展现、后台选用Java WEB体系架构进行业务逻辑开发、数据库则采用PostgreSQL、MongoDB实现空间数据、BIM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以此构建堤防工程安全管理数字孪生平台,并基于HTTP协议的REST Web服务架构实现各类专业模型的数据交换和模型集成。总体实现方式确保整个数字孪生平台具备扩展性、兼容性和先进性。
Angular框架可以提供良好的组件化结构和单页面应用的支持。利用Angular的组件化特性,设计用户友好的交互界面,支持用户在用户交互层对工程进行查看、编辑、分析等操作。
平台选用Java WEB体系架构进行业务逻辑开发,并基于HTTP协议的REST Web服务架构实现各类专业模型的数据交换和模型集成。其中选用了SpringBoot框架进行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的实现,并向前端提供数据接口。SpringBoot框架主要包含model层(数据实体层)、dao层(数据持久层)、service层(业务层)、controller层(控制层)和view层(视图层)。其主要流程如下:
(1)创建Spring Boot项目;
(2)定义专业模型,创建Java实体类,表示专业模型的数据结构;
(3)创建RESTful Controller,实现系统数据的请求和响应,主要负责前端和后端之间的数据交互,接受前端请求,调用service层,接收service层返回的数据,最后将特定的页面和数据返回到view层;
(4)创建Service层,处理业务逻辑,可以将不同层级进行整合,提高层与层间的耦合性;
(5)创建Repository层,使用Spring Data JPA创建Repository接口,处理数据库的访问和查询,配置PostgreSQL、MongoDB数据库的连接;
(6)实现数据交换和模型集成,通过定义的RESTful API端点,使用HTTP协议进行数据交换。
本发明利用WebSocket协议双向通信的特性实现前后端之间数据到实时交互,WebSocket协议负责浏览器和服务器端进行数据互传,服务器主要负责在多个浏览器间建立关系和中转消息进行。当浏览器成功连接到服务器后,通过创建的高速通道向服务器发送消息,服务器接收到浏览器发送的消息后,将消息发送给所有浏览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包括:
BIM与GIS数据集成:在数字孪生的整个过程中,BIM与GIS数据可以实现实时集成及交互,渲染速度快,适合可视化环境实时加载渲染,实现BIM模型在3D WebGIS可视化交互环境中的深度应用;
实时交互:利用WebSocket实时通信技术将堤防数据实时映射到堤防模型中,实现基于数字孪生的堤防态监控。
轻量化:平台对BIM、GIS、IoT等数据实现了轻量化处理,在占用空间、渲染速度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效率:高性能并行计算方法和模型库保证了数字孪生的高效运行,实现实时分析和模拟;
三维展示:支持gltf规范的三维物体加载和展示,使数字孪生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环境中得以呈现,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和交互;
GIS平台:Cesium是一套基于WebGL技术结合JavaScript库的跨平台、轻量级、免插件、可渲染多种地图要素的浏览器端地球引擎。其相比其余三维引擎Three.js、OpenWebGLobe、WebGLEarth的优势为开源性、易用性、GIS专业性等。Cesium不仅具备三维地形数据与模型数据的展示能力,还支持各类GIS数据及常用地理信息服务的加载接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物理层、数据层、业务逻辑层、数字孪生体和用户交互层;
其中,所述物理层用于全要素建模和堤防数据采集与传输;
所述数据层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物理层的数据;
所述业务逻辑层用于进行数据分析及可视化;
所述数字孪生体用于数据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的模拟仿真、评估、优化、预测和决策;
所述用户交互层用于用户通过多端形式进行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登录访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包括感知设备和实体模型;
其中,所述感知设备包括若干传感器、RFID和摄像头,所述感知设备用于采集、传输堤防IP数据;
所述实体模型包括堤防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所涉及的实体对象,所述实体模型用于基于所述实体对象进行实体建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设备用于采集堤防IP数据,其中,所述感知设备采集堤防IP数据的过程包括:
所述感知设备采集原始数据信息,并将所述原始数据信息转换为电信号;
基于Data Transfer Unit将所述电信号转为堤防IP数据;
基于GPRS网络将所述IP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层的数据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层包括数据库,所述数据库中的数据包括:BIM数据,GIS数据和IoT数据;所述数据库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
其中,所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结构化项目信息数据;
所述非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历史回放文件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逻辑层包括数据融合单元和可视化单元;
其中,所述数据融合单元用于将所述BIM数据和GIS数据进行数据融合;
所述可视化单元用于将融合的数据输入Cesium平台进行可视化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融合单元用于基于数据格式转换进行数据融合,其中所述数据融合的过程包括:
采用Revit建立BIM三维模型,得出fbx格式文件;
对所述fbx格式文件进行轻量化处理、调整模型坐标系位置得到dae格式文件;
采用collada2gltf.exe插件将所述dae格式转文件换成gltf格式文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逻辑层采用WebSocket协议与所述数据层进行双向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交互层包括Web门户终端、移动端、VR/AR/MR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为B/S架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826987.8A CN117763686A (zh) | 2023-12-27 | 2023-12-27 |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826987.8A CN117763686A (zh) | 2023-12-27 | 2023-12-27 |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763686A true CN117763686A (zh) | 2024-03-26 |
Family
ID=90316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826987.8A Pending CN117763686A (zh) | 2023-12-27 | 2023-12-27 |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763686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567242A (zh) * | 2024-07-25 | 2024-08-30 | 四川观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图形引擎的BIM模型与Iot设备自动映射方法 |
-
2023
- 2023-12-27 CN CN202311826987.8A patent/CN11776368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567242A (zh) * | 2024-07-25 | 2024-08-30 | 四川观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图形引擎的BIM模型与Iot设备自动映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Zhang et al. | Integrating and managing BIM in 3D web-based GIS for hydraulic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projects | |
US20200134915A1 (en) | System for constructing urban design digital sand table | |
LU501999A1 (en) |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ethod, platform and system, device and medium | |
CN115688491B (zh)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水利数字孪生仿真模拟方法 | |
CN115563680A (zh) | 数字孪生对象处理方法以及系统 | |
CN106846478A (zh) | 水电水利工程地质三维实景野外编录填图系统 | |
Jeddoub et al. | Digital Twins for cities: Analyzing the gap between concepts and current implementations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data integration | |
Stuart et al. | Hydrological modelling within GI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 |
CN111340394B (zh) | 流域梯级电站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 |
CN116486025A (zh) | 一种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城市地质数据处理平台 | |
CN113570275A (zh) | 基于bim和数字高程模型的水资源实时监测系统 | |
Elberink et al. | Gener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a national virtual 3D city and landscape model for the Netherlands | |
CN117763686A (zh) |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堤防数字孪生管理平台 | |
Ferreira et al. | Arc StormSurge: Integrating hurricane storm surge modeling and GIS | |
Zhang et al. | WebGIS-based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of RCC gravity dam using sensing devices | |
CN117351162A (zh) |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实景三维规划设计方法 | |
Li | Pipeline Spatial Data Modeling and Pipeline WebGIS | |
CN116883616A (zh) | 一种关于数字孪生孪生体管理平台 | |
CN115168670A (zh) | 3d水环境治理一体化数字平台及其应用方法 | |
CN114492093A (zh) | 一种城市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 |
Graciano et al. | A formal framework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stack-based terrains | |
Lam et al. | Semantic 3D city model data visualization for smar t city digital twin | |
CN112650792A (zh) | 城市水流模拟中要素水流流量自动识别与存储方法及系统 | |
Zhang et al. |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analysis of geo-environmental data for urban geohazards | |
Ma et al. |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Digital Twin Data Baseboar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