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62004A - 电子设备及电子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电子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62004A
CN117762004A CN202311237132.1A CN202311237132A CN117762004A CN 117762004 A CN117762004 A CN 117762004A CN 202311237132 A CN202311237132 A CN 202311237132A CN 117762004 A CN117762004 A CN 117762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urface portion
bezel
case
top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371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江刚志
佐野贵司
黑川智康
佐藤隆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62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620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RRADIO-CONTROLLED TIME-PIECES
    • G04R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4R60/06Antenna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clock or watch bodies
    • G04R60/10Antenna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clock or watch bodies inside cas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2Component assemblies
    • G04G17/04Mounting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21/00Input or output devices integrated in time-pieces
    • G04G21/04Input or output devices integrated in time-pieces using radio wav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和电子表,能够抑制伴随小型化的天线的辐射效果的降低。作为电子设备的表(100)具备:天线(6),其具有顶面部(61)和侧面部(62),所述顶面部(61)为在从第一方向(I)俯视时至少具有外周边(60a)和内周边(60b)的环状,所述侧面部(62)与所述顶面部(61)的至少一部分连结并沿所述第一方向(I)延伸;以及设备壳体(1),其含有电介质,并且至少收纳所述天线(6)的所述侧面部(62)。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电子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和电子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GPS接收用的天线的电子表等电子设备。
构成天线的部件(天线组件)一般为金属制的部件,在天线暴露于外部空气的情况下,存在氧化和腐蚀的担忧。
因此,优选以尽可能容纳在电子设备的内部的状态设置天线,例如在日本特开2015-175673号公报中记载了天线容纳在表(电子表)的壳体内的结构。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例如由于设想电子表等电子设备佩戴在人的手臂等身上使用,因此为了提高可用性等,通常有要求小型化的倾向。
因此,在将天线收纳在表(电子表)内的情况下,要求天线(天线组件)也小型化。
但是,当天线元件小型化时,天线的电长度变小,由此天线的放射效果变弱,存在天线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问题。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伴随小型化的天线的放射效果的降低的电子设备及电子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
天线,其具有顶面部和侧面部,所述顶面部为在从第一方向俯视时至少具有外周边和内周边的环状,所述侧面部与所述顶面部的至少一部分连结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设备壳体,其含有电介质,并且至少收纳所述天线的所述侧面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伴随小型化的天线的放射效果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表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表的主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表的沿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3中的IV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表的沿B-B线的剖面图。
图6是图5中VI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7a是图2中的VII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7b是沿着图7a中的C-C线的示意剖面图。
图8是从实施方式的表上取下表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板与电路基板的连接部分的结构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11a是本实施方式的天线的俯视图,图11b是图11a所示的天线的立体图,图11c是图11a所示的天线的侧视图。
图12a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表内部的天线的固定结构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12b是图12a中的B部分的放大图,图12c是图12a中的C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说明天线的波长缩短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天线与电路基板的连接部分的结构的图,且是将一部分剖面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15a是本实施方式的天线的立体图,图15b是比较例1的天线的立体图,图15c是比较例2的天线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表的内部结构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6,对本公开的电子设备(及电子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说明电子设备是具有天线的电子表的情况。
此外,在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施本公开,赋予了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本公开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及图示例。
[结构]
图1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电子表(以下简称为“表”)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表的主视图。图3是沿图2的A-A线的示意性主要部分剖面图,图4是图3中用虚线包围的IV部分的放大图。此外,图5是沿着图2的B-B线的示意性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6是图5中用虚线包围的VI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表100具有设备壳体1。
本实施方式的设备壳体1形成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短柱形状,内部的中空部分构成收纳各种部件的收纳空间。
设备壳体1由例如生物质塑料、工程塑料、超级工程塑料等比较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此外,形成设备壳体1的材料并不限定于此处例示的材料,但如后所述,更优选介电常数高的各种树脂材料等。
在设备壳体1的外侧面、即图2中的上下位置(指针式表中的12点位置和6点位置)设置有安装有未图示的表带的一对表带安装部11(参照图1)。
此外,在设备壳体1的图2中的左右侧部等设置有用户进行各种输入操作的各种操作按钮12(按钮、表冠等)。
此外,如图3及图5所示,设备壳体1的背面侧(表中的非目视侧)的开口部分被后盖部件13封闭。此外,后盖部件13也可以与设备壳体1一体形成。
在设备壳体1的表面侧(表的目视侧),以包围开口部分的方式设置有作为外装部件的表圈2。表圈2例如通过螺钉8固定在设备壳体1上。
表圈2是从目视侧的方向(以下称为“第一方向I”)观察表100时,形成为大致环状的部件。表圈2具有至少在表面具有相对于含有树脂材料的基材不连续蒸镀金属的面的第一区域α和含有树脂材料而形成(金属未不连续蒸镀)的第二区域β。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圈2包括例如由聚氨酯等树脂材料形成第一表圈21和至少在表面具有相对于含有聚氨酯等树脂材料的基材不连续蒸镀金属的面的第二表圈22,第二表圈22在表面(目视侧的面)露出的部分为第一区域α,第二表圈22被第一表圈21覆盖而不出现在表面(目视侧的面)的部分为第二区域β。
具体而言,如图1等所示,第一表圈21沿着表圈2的周向,在指针式表的3点位置、6点位置、9点位置、12点位置分别具有比其他部分(第一表圈21的主体部212)突出的突出形成部211。突出形成部211至少向表100的厚度方向(在图3等中为上方向)及表圈2的径向外侧比主体部212突出。
突出形成部211的全部或一部分能够从第一表圈21的主体部212装卸。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将突出形成部211的全部或一部分从主体部212卸下的状态下,在主体部212上配置第二表圈22。之后,通过将被卸下的突出形成部211安装在主体部212上,构成第二表圈22被夹在第一表圈21的主体部212和突出形成部211之间而一体化的表圈2。
通过用聚氨酯等树脂材料形成表圈2,能够实现表圈2的轻量化,此外,与金属加工相比,形状的自由度提高。此外,通过将树脂材料的表圈2设置为表100的外装部件,与用金属材料形成表圈2的情况相比,表100的耐冲击性也会提高。
在第二表圈22的表面上不连续蒸镀例如In(铟)等金属。通过不连续蒸镀铟等(薄膜蒸镀),实现金属风格的外观,并且在金属粒子间产生空间,例如即使在天线6(参照图1等)等上配置包含第二表圈22的表圈2,也能够不遮蔽电波。也可以在不连续蒸镀的金属层上进一步形成树脂等透明表膜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得到光泽感,并且也可以实现不易受伤。此外,In(铟)合金在与物体碰撞或摩擦时有时会剥离。在这一点上,如果在表面形成树脂等透明表膜等,则即使在使用等中第二表圈22多少与周围的物体碰撞,也能够防止不连续蒸镀的In(铟)合金等金属层的剥离。由此,金属风格的美丽外观可被维持很长时间。
此外,不连续蒸镀的金属不限于In(铟),例如可以适用Sn(锡)等各种合金。
形成有金属的不连续蒸镀层可以是第二表圈22的整个表面,也可以仅仅是可能露出到外侧的部分。
可能露出到外侧的部分是第二表圈22的上表面221、侧表面222。此外,金属的不连续蒸镀也可以在上表面221和侧面222整体进行,但即使是第二表圈22的上表面221和侧面222,夹在第一表圈21的主体部212和突出形成部211之间的部分也不会在组装状态下露出到外部。因此,也可以不对这些部位实施金属的不连续蒸镀。
例如图3所示的沿着图2的A-A线的剖面部分是将第一表圈21的突出形成部211覆盖在第二表圈22上形成第二区域β的位置。如图3及图4所示,在第二区域β中,第一表圈21的突出形成部211配置在外侧,如上所述,第二表圈22被夹在第一表圈21的主体部212和突出形成部211之间而成为不向外部露出的状态。因此,在该部分中,不仅第二表圈22的背面223,也可以不对上表面221(表面)、侧面222实施金属的不连续蒸镀。
这样,通过在非目视的部分不进行不连续蒸镀,可以节约蒸镀的金属材料。此外,在未被识别的部分(背面223等)不进行不连续蒸镀的情况下,能够在将背面223等朝下而将第二表圈22配置在台上等的状态下进行蒸镀作业,作业工序变得简单。
与此相对,图5所示的沿着图2的B-B线的截面部分是形成第二表圈22的上表面221(表面)、侧面222向目视侧露出的第一区域α的位置。
第一区域α和第二区域β沿表圈2的周向交替配置。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二区域β的突出形成部211沿表圈2的周向大致等间隔地配置,第一区域α配置在构成第二区域β的突出形成部211之间。而且构成第二区域β的突出形成部211形成为至少其上表面高度在比作为第一区域α的第二表圈22露出的部分的上表面的高度还高的位置。因此,能够保护露出的第二表圈22不受外部的冲击等,并能够防止具有金属风格的外观的部分受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表圈22中有可能露出到外部的上表面221、侧面222上,实施例如V槽加工(拉痕加工(痕迹)、精细加工等),以同心圆状形成槽部22a。由此,在不连续蒸镀金属的情况下,能够表现出更金属风格的质感。
图7a是在图2中由虚线包围的部位VII的放大图,是图7a的C-C线处的剖面图。此外,图7b是示意性地说明C-C线处的剖面状态的示意图,对于槽部22a的形状、槽的数量、深度等未确地表现。
如果对表圈2(第二表圈22)实施V槽加工,则表圈2的径向剖面变得凹凸,外观、触感降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a及图7b所示,以不使实施了V槽加工的部分(形成有槽部22a的侧面222等)的截面露出到外部的方式,设置使截面周边隆起的缘部225,防止截面出现凹凸。形成槽部22a的V槽加工、形成缘部225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考虑采用与槽部22a、缘部225对应的形状的模具进行成型。
此外,在图7b中,例示了设置隆起至隐藏槽部22a的V槽的一半左右的高度的缘部225的情况,但是缘部225的高度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隆起到V槽的截面全部隐藏的程度的高度的缘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二表圈22被分割成两个部件,但第二表圈22只要能够夹在第一表圈21的主体部212与突出形成部211之间即可,也可以设置成从第一方向I(参照图1、图3等)观察时大致呈环状、C字状、U字状等的一体的部件。此外,第二表圈22也可以被更细地分割成4分割等。
此外,设置突出形成部211的位置并不限定于这里例示的位置,但是为了能够可靠地保护具有金属风格的外观的第二表圈22露出的部分(第一区域α),优选沿周向大致等间隔地配置。突出形成部211只要沿着表圈2的周向分散配置在多个部位即可,例如也可以是3个部位。进而,突出形成部211能够从主体部212装卸不是必须的。此外,突出形成部211也可以不是能够单独装卸的,而是被连结而相对于主体部212一体装卸。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圈2除了具有金属风格的外观的第二表圈22之外,还具有金属不连续蒸镀的第一表圈21,设置成具有金属风格的外观的部位露出的部分(第一区域α)通过第一表圈21进行保护的结构,但只要设置成能够改善不连续蒸镀的In(铟)合金等金属层的密合性且不易产生剥离等的结构,则也可以设置成表圈2不具备第一表圈21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以包围设备壳体1表面侧的开口部分的方式设置的表圈2由聚氨酯等树脂材料2形成,因此即使在从外部受到冲击的情况下,表圈2吸收冲击,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收纳在设备壳体1、其内部的表机芯(例如后述的电路基板5、液晶面板单元7、未图示的各种电机类等)等的破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构成第二区域β的部件(具有突出形成部211的第一表圈21)和构成第一区域α的部件(至少在露出的部分实施了金属风格的加工的第二表圈22)由其他部件构成的情况为例,但具有第二区域β和第一区域α的表圈也可以一体形成,并通过对金属风格的部分等实施部分加工来对应。
此外,设备壳体1的表面侧(表的目视侧)的开口部分被防风部件3封闭。防风部件3例如是由玻璃材料、透明的树脂材料等形成的透明部件。防风部件3优选经由树脂制的防水环等安装在设备壳体1上。由此,能够确保设备壳体1内的防水性(气密性)。
图8是去除了表圈2的状态下的表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防风部件3的背面侧(即配置在设备壳体1的内侧的一侧)粘贴有太阳能面板4。
太阳能面板4是通过接收光而发电的太阳能电池,通过太阳能面板4的光发电而得到的发电电力储存在收纳在设备壳体1中的二次电池中,成为表100各部的动力源。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第一方向I(与电路基板5的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太阳能面板4、后述的天线6、电路基板5在表100的厚度方向(第一方向I)上依次配置,太阳能面板4在从第一方向I俯视时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位于与天线6重叠的位置。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面板的俯视图。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面板4是在从第一方向I俯视时形成为至少具有外周边40a和内周边40b的中空环状(环状)的面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沿着环状的太阳能面板4的径向的方式大致等间隔地配置分割线44,太阳能面板4通过该分割线44被分割成大致扇形的多个单元43。此外,在图示例中,太阳能面板4被分割成8个单元43,但对将太阳能面板4分割成几个单元43没有特别限定。此外,构成太阳能面板4的多个单元43串联连接,如后所述,在接触部45与电路基板5(参照图8、图10等)连接。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太阳能电池板与电路基板的连接部分的说明图。
如图10所示,太阳能面板4与电路基板5的连接通过在太阳能面板4的接触部45与电路基板5的未图示的太阳能面板用连接端子(垫片)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面板接触部件)来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设有两个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
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例如是螺旋弹簧,两端部分别与太阳能面板4和电路基板5电接触。
如图8等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面板4与电路基板5之间配置有天线6,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以在从第一方向I俯视时与太阳能面板4、天线6、电路基板5重叠的方式配置。
具体地,如图10示意性所示,与配置有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的部位对应,在设备壳体1上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孔部15。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通过插通该孔部15而被定位,还以各端部与太阳能面板4和电路基板5接触的方式保持姿势。此外,如后所述,在天线6上形成有切口部67,以避开配置有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的部位。
本实施方式中的天线6例如是能够接收从GPS等(除了GPS以外,还包括GLONASS等多种,但以下仅为“GPS”)卫星发送的GNSS(GPS/GLONASS/QZSS/SBAS)信号的GPS天线。GPS卫星搭载有原子钟,发送包含该原子钟的时间信息的数据。通过由天线6接收从GPS卫星发送的GNSS(GPS)信号,能够在地面的任意接收地点获得极高精度的时刻信息。
此外,作为接收GNSS(GPS)信号的GPS天线的天线6需要对应于圆极化波中的右旋极化波。
此外,GPS卫星以L1频带(1.6GHz附近)、L5频带(1.2GHz附近)等频率发送GNSS(GPS)信号。因此,在接收GNSS(GPS)信号的GPS天线中,期望的频带是L1频带、L5频带等,希望天线6中,这些频带的天线性能(特别是与右旋极化波对应的天线增益)高。
图11a是从第一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天线的俯视图,图11b是天线的立体图,图11c是从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观察天线时的天线的侧视图。
如图11a等所示,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形成为在从第一方向I俯视时至少具有外周边60a和内周边60b的环状。天线6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作为用于形成高频天线元件的金属材料,电体积电阻率越低越好。此外,当考虑到在表100等电子设备(电子表等)上搭载有地磁传感器,并考虑到对地磁测量的影响时,更优选非磁性的材料。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作为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材料,例如优选使用磷青铜。通过高频电流流过该环状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和电路基板5(GND板)来实现天线功能。
如图11a至图11c所示,本实施方式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具有在从第一方向I俯视时能够观察主面的顶面部61和与顶面部61的至少一部分连结并沿第一方向I延伸的侧面部62。侧面部62至少一部分从顶面部61的外周缘沿大致第一方向I延伸,能够从与第一方向I不同的第二方向II(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II为从与第一方向I大致正交的表100的侧部的方向)观察主面。具体而言,天线6包括环状的顶面部61和从顶面部61的外周缘垂设并从与第一方向I不同的第二方向II(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II为从与第一方向I大致正交的表100的侧部的方向)观察的侧面部62。
从电波辐射的观点来看,天线6的表面积(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表面积)越大越有利。
在这一点上,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通过天线6包括顶面部61和侧面部62,与仅包括顶面的平板部分(仅包括顶面部61)的情况、仅包括环的情况(仅包括侧面部62的情况)相比,能够不增大天线6整体的直径而确保表面积,从电波辐射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
此外,如后所述,在天线6的下方配置有电路基板5,当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与电路基板5平行配置时,容易电容耦合,对电波辐射产生不良影响。在这一点上,侧面部62以与电路基板5大致正交的状态配置,因此难以产生电容耦合。因此,能够尽可能避免电容耦合的发生,并且增大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表面积。
但是,另一方面,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内径侧的长度(一周的长度),与仅有侧面部62的情况下相比,有顶面部61的情况更短(即,内径变窄)。因此,成为电距离(电长度)变短的方向。
天线6的共振频率具有与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尺寸、长度(内径侧的长度、一周的长度)成反比的性质,如果电长度变短,则天线6容易接受的频率、容易辐射的频率倾向于比本实施方式的天线6想要接收的期望的频带(即,如上所述发送GNSS(GPS)信号的L1频带(1.6GHz附近)、L5频带(1.2GHz附近)等频带)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天线6的内径侧的元件形状为异形而不是正圆,从而增大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内径侧的长度,成为延长电长度的结构。具体而言,内周边60b根据周向的位置,从第一方向I俯视时距环状的大致中心(称为“环状中心cp”)的距离变得不均匀。
具体而言,如图11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6具有设置在内周边60b的至少一个卡止部63和比该卡止部63向内周边60b的内侧突出的突出边部65。
如图8等所示,在表100的设备壳体1内收纳有构成表的显示部的液晶面板单元7,天线6的内径侧的形状以沿着液晶面板单元7的玻璃形状的形状为基础(此外,将该基础形状的内径侧的边的位置定义为“规定的基准位置”)。
这样,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内径侧的基本形状与该液晶面板单元7的玻璃的形状一致,并且成为向内侧(图11a中的环状中心cp侧)最大限度增大面积的形状。
在天线6的内周边60b设置有朝向比“基准位置”远离环状中心cp的方向被切开的“第一切口部64”,卡止部63设置在该“第一切口部64”内(例如“第一切口部64”的里侧的边)。突出边部65是通过将卡止部63设置在“第一切口部64”内而相对地向内侧(图11a中的环状中心cp侧)突出的部分。
突出边部65可以停留在与沿着液晶面板单元7的玻璃形状的“基准位置”相同的位置,也可以向内侧突出到比“基准位置”更接近环状中心cp的方向。
图11a所示的从环状中心cp到突出边部65的距离d1(例如,距环状中心cp最短的距离)比从环状中心cp到第一切口部64的里侧的边的距离d2短。
这样,通过在内周边60b设置第一切口部64和突出边部65而形成距环状中心cp的距离不同的凹凸形状,能够增大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内径侧的长度,并延长电长度。由此,即使在减小作为天线6整体的直径而谋求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构成容易接受期望的频带的电波的天线6。
设置在天线6的内周边60b上的卡止部63使天线6卡止在设备壳体1上。
如图11a至图11c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卡止部63沿着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内周边60b在周向隔开间隔配置在3处。
如图11b等所示,卡止部63是从形成于顶面部61的第一切口部64的端面向第一方向I的下方折弯的舌片,并形成有卡止孔63a。该卡止部63、卡止孔63a的大小也能够增大天线6的内径侧的长度,并且期待延长电长度。
图12a是从第一方向观察将本实施方式的天线组装到设备壳体内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2b是在图12a中放大了由单点划线包围的B部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12c是在图12a中放大了由单点划线包围的C部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如图12a及图12b所示,设备壳体1在向设备壳体1的内侧伸出的位置且与天线6的卡止部63对应的位置具有被卡止部。通过这样将被卡止部设置在向设备壳体1的内侧伸出的位置,至少在该部分能够增大设备壳体1的壁厚,并保持设备壳体1的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备壳体1的被卡止部包括:凹部16,其接受舌片状的卡止部63;卡止爪17,其从凹部16内突出,当卡止部63插入凹部16内时,卡止于卡止部63的卡止孔63a。卡止爪17具有若干的弹性,从设备壳体1的上方(第一方向I的上侧)配置天线6,在卡止部63插入凹部16内时挠曲一些而避开插入的卡止部63,并且成为嵌入卡止孔63a时不容易脱落的结构。
这样,通过使设备壳体1侧的被卡止部与天线6的卡止部63嵌合,天线6被固定在设备壳体1上。此外,天线6的卡止部63及设备壳体1侧的被卡止部的结构不限于这里所示的结构。
进而,如前所述,如图10、图12a及图12c所示,在设备壳体1内且配置有使太阳能面板4与电路基板5连接的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的部位,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孔部15。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两个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设备壳体1侧的孔部15也相应地设有两个。
而且,在形成有该孔部15的部分,天线6的内周边60b的一部分被切除,以避开配置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的部位的方式形成有切口部67。该切口部67也在天线6的内周边60b形成凹凸,并具有增大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内径侧的长度、延长电长度的功能。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天线6收纳在设备壳体1内而使天线6小型化。但是,如果天线6和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由于小型化而成为容易接近配置,则各部件容易进行电耦合,存在因各电阻成分而产生损失(天线增益降低)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避开配置有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的部位的方式在天线6上形成切口部67,在设置有切口部67的部位配置作为螺旋弹簧的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将太阳能面板4与电路基板5连接。由此,各部件电耦合,能够抑制由各电阻成分产生损耗(天线增益降低)。
此外,即使从太阳能面板4经由一个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向电路基板5(电路基板5的太阳能面板用连接端子)、从电路基板5经由另外一个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向太阳能面板4进行循环,也容易产生电耦合,但通过以避开配置有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的部位的方式在天线6上形成切口部67,并在该部分配置作为螺旋弹簧的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来连接太阳能面板4和电路基板5,也能够抑制这种循环的耦合。
此外,如图12a等所示,在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配置在设备壳体1内时,在设备壳体1上与侧面部62对应的位置,至少形成有容纳(收纳)侧面部62的槽部14。由此,侧面部62的至少一部分(即侧面部62的内侧的面、外侧的面、侧面部62的底面中的至少一部分)成为与设备壳体1接触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14形成为大致沿着天线6的侧面部62的形状,当将天线6的侧面部62嵌入槽部14内时,设备壳体1的槽部14与天线6的侧面部62密接(紧贴)。
如果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小型化,则电距离(电长度)变短(小),由此天线6的辐射效果减弱,存在天线6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的问题。在这一点上,通过在设备壳体1的槽部14嵌入天线6的侧面部62,使天线6与作为电介质的树脂制的设备壳体1密接(紧贴),能够抑制天线6的辐射效果的降低。
此外,通常,天线越是与电波的频率、波长一致的长度、大小,则效率越好(天线性能提高)。
但是,如上所述,为了容纳在设备壳体1内而减小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尺寸、长度,则电距离(电长度)变短,天线6容易接收的频率、容易辐射的频率比期望的频带(即,如上所述发送GNSS(GPS)信号的L1频带(1.6GHz附近)、L5频带(1.2GHz附近)等频带)高。
在这一点上,确认了在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位于空气中的情况和被树脂材料等电介质包围的情况下,被电介质包围的情况下取决于其相对介电常数而电波的波长变短的现象。
即,如图13所示的说明图那样,观察到在电介质中,波长自身的原本的一个周期的长度(1个波长的长度)变短的“电波的波长缩短”效果。
实施方式的设备壳体1是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壳体。更具体而言,优选使用在材料的一部分中配合了用于提高相对介电常数的物质的树脂壳体。
因此,当尽可能使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紧贴在设备壳体1上时,则能够有效地获得“电波的波长缩短”效果,即使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小型化,也能够在低频带(上述L1频带、L5频带等期望的频带)共振。
因此,优选设备壳体1的槽部14的形状(宽度、深度等)尽量与天线6的侧面部62的形状一致,并且通过将侧面部62嵌入槽部14,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和设备壳体1成为密接(紧贴)的状态。即,在将侧面部62嵌入槽部14的状态下,优选侧面部62的内侧面及外侧面、下侧的端面等与槽部14的内侧面紧密相接。
此外,当在设备壳体1内配置天线6时,则顶面部61的下表面也成为其至少一部分与设备壳体1接触的状态。这里,如果也是通过使槽部14的深度与侧面部62的高度一致,将侧面部62嵌入槽部14,则顶面部61也不会浮起,而以与设备壳体1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配置,同样能够得到“电波的波长缩短”效果。
进而,出于同样的理由,优选在上述卡止部63与设备壳体1的被卡止部的卡止部分,也使两者尽可能无间隙地密接(紧贴)。
此外,如果这些采用使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与设备壳体1密接(紧贴)的结构,则也同样能够期待通过天线6与作为电介质的设备壳体1的协同效果来抑制天线6的辐射效果降低的效果。
此外,从用电介质(树脂材料)来填补天线6的周围使天线6(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小型化也能够使天线6在低频带上共振的观点出发,例如,优选在防风部件3的下表面侧(背面侧、朝向设备壳体1的内侧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粘贴有太阳能面板4的面侧),也以填补与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之间的间隙的方式配置树脂材料等电介质。
通过在天线6的周围填充电介质(树脂材料)来填补间隙,能够期待进一步的波长缩短效果,并能够期待实现在采用了小型天线6的情况下的低频带(L1带、L5带等期望的频带)的天线性能的提高。
此外,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经由基板-天线接触部件56(天线接触部件)与电路基板5连接。
图14是表示天线与电路基板的连接部分的示意性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基板-天线接触部件56例如是螺旋弹簧、在内部具有弹簧的弹簧针等。基板-天线接触部件56的一端侧与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顶面部61压接,另一端侧与电路基板5的未图示的GPS电路接触。
通过用天线6的顶面部61接收用于与电路基板5连接的基板-天线接触部件56,能够将天线6与电路基板5的连接作为向表100的厚度方向(垂直方向)的接触,并能够充分确保天线6及电路基板5的接点部分的接触压力。
此外,连接天线6和电路基板5的基板-天线接触部件56只要为1个以上即可,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图14等的图示例例示了在两处设置基板-天线接触部件56的情况。
此外,在包含弹簧的基板-天线接触部件56抵接的部位,天线6的顶面部61有可能被基板-天线接触部件56推起。因此,如图12a等所示,配置基板-天线接触部件56的位置优选在设置有用于卡止天线6和设备壳体1的卡止部63的卡止位置附近。
此外,还确认了当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形状变化时,天线6的增益(增益的特性)变化。
当图15a至15c的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3时-9时方向为x轴、6时-12时方向为y轴时,如9时位置与12时位置之间附近的位置(即图11a等所示,在x轴和y轴之间的45度位置附近)假设馈电点的情况下,例如在削减了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y轴侧的情况下,天线6的增益(增益的特性)根据该削减情况而变化。
例如,在图15a中,将天线6的y轴的12点侧的侧面部62的一部分削去而形成切口部601,将6点侧的侧面部62的一部分削去而形成切口部602。此外,将这样形成在侧面部62上的切口部601、602作为“第三切口部”。
与此相对,在图15b中,仅将天线6的y轴的12点侧的侧面部62的一部分削去而形成切口部601,在6点侧的侧面部62上未形成切口部。将图15b所示形状的天线(天线组件)作为“比较例1”。
此外,例如在图15c中,将天线6的y轴的6点侧的侧面部62的一部分削去而形成切口部602(第三切口部),并且在12点侧削去顶面部61的一部分而形成切口部603。此外,将这样形成在顶面部61上的切口部603作为“第二切口部”。将图15c所示形状的天线(天线组件)作为“比较例2”。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天线6的y轴的12点侧的侧面部62和6点侧的侧面部62形成有作为“第三切口部”的切口部601、602的图15a所示形状的天线6。
在仅对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y轴方向的6点位置的侧面部62进行一部分切口而形成了切口部601的情况下(图15b所示的天线形状的情况下),与将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y轴方向的6点位置和12点位置的侧面部62进行一部分切口而形成了切口部601、602的情况(图15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天线形状的情况)相比,L5频带、L1频带(平均值)天线增益都降低。
此外,在将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y轴方向的6点位置的侧面部62进行一部分切口而形成切口部601,且将y轴方向的12点位置的顶面部61进行一部分切口而形成切口部603的情况下(图15c所示的天线形状的情况),与图15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天线形状的情况相比,在L5频带中几乎看不到差异,但是在L1频带(平均值)中,与图15b的情况相比,天线增益降低。
这样,通过将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形状不设置成正圆而是稍微削去x轴侧的端部而变短、或者增大y轴侧的端部,相对于馈电点(馈电位置)改变±45度位置的金属量(金属体积),能够调整以获得对于所需频带的电波的恰好的增益。
此外,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哪个部分能够对期望频带的电波实现更好的增益,能够通过在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周围配置什么样的金属部件等周围的各种条件进行调整。
此外,天线6的金属量(金属体积)的调整除了在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切口部之外,也可以通过设置孔部来进行。
此外,像这样天线6的增益被配置在天线6的周围的金属部件等各种条件所左右时,如前所述,在与形成在天线6的内周边60b的切口部67对应的部分配置有连接太阳能面板4和电路基板5的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螺旋弹簧(弹簧))。
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的形状等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但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的结构也会对天线6的增益产生影响。具体而言,天线6的增益是根据螺旋弹簧(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的线径、有效圈数、伸缩部长度中的任一个来设定的。
即,确认了当增大作为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的螺旋弹簧(弹簧)的电感(计算上的电感)时,天线6的增益提高的现象。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螺旋弹簧(弹簧)的规格(形状等)的设计中,尽量增大作为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的螺旋弹簧(弹簧)的电感。
通常,在螺旋弹簧的有效圈数[N]、伸缩长度[mm]相同的情况下,弹簧的线径[mm]越小,电感的计算值(L计算值)越小。利用该特性可知,当电感的计算值(L计算值)降低时,作为GPS天线求出的L5频带的右旋极化波的天线增益降低,作为GPS天线求出的L1频带(平均值)的右旋极化波的天线增益也降低。
由此可以确认作为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的螺旋弹簧(弹簧)的电感的计算值(L计算值)越大,L5频带、L1频带的天线6的增益都得到改善(提高)。这被认为是因为作为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的螺旋弹簧(弹簧)的电感越大,高频电流的流动被阻止,天线6的增益的降低得到改善。
此外,太阳能面板4的发电电流是低频(规定以下频率的交流)或直流。因此,即使作为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的螺旋弹簧(弹簧)的电感大,太阳能面板4的发电电流也不会被阻止而被供给到电路基板5,不会阻碍太阳能面板4的充电功能。
此外,在设计作为实际的基板-面板接触部件46的螺旋弹簧(弹簧)时,优选考虑实际接触太阳能面板4和电路基板5时的弹簧的应力、张力等的兼顾,以满足各种条件的形式进行设计。
此外,如图8等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5上设置有作为防护部件的防护罩部件51。防护罩部件51作为覆盖电路基板5上的至少一部分电路元件(电子部件、未图示)的防护部件而被载置。防护罩部件51例如由金属板形成为箱状,并且侧面固定在电路基板5上。
将防护罩部件51固定在电路基板5上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直接焊接,也可以经由其他金属部件等固定在电路基板5上。在任何情况下,防护罩部件51在侧面(直接或间接)与成为接地(GND)的电路基板5接触,成为与接地相同的电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具有顶面部61和侧面部62,但从电波辐射的观点来看,增加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表面积更有利。因此,特别是在从第一方向I俯视时,环状的顶面部61尽可能地向环状中心cp扩展地形成。因此,特别是如果顶面部61与电路基板5大致平行地相对、接近,则如“平行平板电容器”那样容易电容耦合。
在这一点上,防护罩部件51以包围电路元件的方式覆盖,因此其表面(上表面)配置在比电路基板5的表面(上表面)高的位置,比电路基板5自身的表面(上表面)更接近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
当与接地相同电位的防护罩部件51以与天线6(特别是顶面部61)大致平行的位置关系接近时,如“平行平板电容器”那样容易电容耦合,若电容耦合变大,则天线6的性能(天线效率)大幅劣化,因此不优选。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与电路基板5的面正交的第一方向I俯视时,天线6和防护罩部件51配置在相互不重叠的位置。由此,能够避免天线6和防护罩部件51成为大致平行的位置关系。
图16是表示从第一方向俯视时的表内部的结构例(防护罩部件等的配置例)的俯视图。此外,在图16中,表示取下表圈2、风挡部件3等而在电路基板5上的配置状态。
如图16中虚线所示,设置在电路基板5上的防护罩部件51均配置成在从第一方向I俯视时不与天线6重叠。
更具体地,如上所述,天线6在从第一方向I俯视时至少具有外周边60a和内周边60b,但防护罩部件51在从第一方向I俯视时配置在内周边60b的内侧。
确认了通过这样配置防护罩部件51,即使在电路基板5上搭载防护罩部件51,与不搭载防护罩部件51的状态相比,天线效率也几乎不会劣化。
此外,通过将防护罩部件51配置在图16所示的位置,防护罩部件51在从第一方向I俯视时与设备壳体1也不重叠。
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天线6和防护罩部件51电容耦合。
此外,作为防护部件的防护罩部件51的上表面也可以是相对于电路基板5至少一部分倾斜的形状。
例如,在从第一方向I俯视的情况下,构成为越远离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的中心(环状中心cp),防护罩部件51的上表面的高度越低,从而天线6和防护罩部件51难以引起电容耦合。
因此,在电路基板5上设置防护罩部件51时,优选在设计阶段进行调整,使防护罩部件51形状不与天线6接触、或者无论如何都需要保护的电路元件等原因,在必须配置防护罩部件51的部位,进行以避开防护罩部件51的配置位置的形状切下天线6(例如在从第一方向I的俯视图中切下与防护罩部件51重叠的部分)等。
[作用]
如上所述,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表100具备电介质,并具有至少容纳天线6的侧面部62的设备壳体1。
在将天线6组装到表100等电子设备中的情况下,从耐冲击、耐腐蚀等观点出发,优选将天线6收纳在设备壳体1内。但是,如果为了将天线6收纳在设备壳体1内而小型化,则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中的电距离(电长度)变短(小),由此天线6的辐射效果减弱。
在这一点上,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通过将天线6的侧面部62嵌入含有电介质的设备壳体1的槽部14中,能够通过天线6与作为电介质的设备壳体1的协同效果来抑制天线6的辐射效果的降低。
天线6在组装在设备壳体1内的状态下与设备壳体1接触。此外,顶面部61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也与设备壳体1接触。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将天线6设置在设备壳体1上,就能够简单且有效地得到天线6与作为电介质的设备壳体1的协同效果,由此,能够抑制伴随天线6的小型化的辐射效果的降低。
此外,天线6组装到设备壳体1内后,通过基板-天线接触部件56与电路基板5连接,作为天线6发挥功能。
基板-天线接触部件56是螺旋弹簧等,通过夹设在电路基板5和天线6之间,有可能推高天线6。在这一点上,在顶面部61的内周边60b设置有与设备壳体1卡止的至少一个卡止部6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电路基板5与天线6接触的位置附近配置卡止部63。因此,以使顶面部61不从设备壳体1浮起的方式固定天线6。
[效果]
如上所述,作为本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表100具备:天线6,其在从第一方向I俯视时具有环状的顶面部61和侧面部62,环状的顶面部61至少具有外周边60a和内周边60b,侧面部62与顶面部61的至少一部分连结并沿第一方向I延伸;以及设备壳体1,其含有电介质,并至少收纳天线6的侧面部62。
如果天线6(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小型化,则电距离(电长度)变短(小),由此天线6的辐射效果减弱,会产生天线6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当将天线6的侧面部62嵌入到含有电介质的设备壳体1的槽部14中时,通过天线6和作为电介质的设备壳体1的协同效果,能够抑制天线6的辐射效果的降低。
因此,即使在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天线6正常地发挥功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设备的表100具有电路基板5和配置在电路基板5与天线6之间的基板-天线接触部件56。
由此,能够可靠地使天线6与电路基板5连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顶面部61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设备壳体1接触。
通过使天线6不仅在侧面部62而且在顶面部61也与作为电介质的设备壳体1接触,能够更期待通过与设备壳体1的协同效果来抑制天线6的辐射效果的降低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面部62的至少一部分不仅收纳在设备壳体1中,而且与设备壳体1接触。
由此,能够更期待抑制天线6的辐射效果降低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顶面部61的内周边60b设置有与设备壳体1卡止的至少一个卡止部6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处)。
由此,能够以使顶面部61不从设备壳体1浮起的方式将天线6固定在设备壳体1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比卡止部63更向内周边60b的内侧(即靠近环状中心cp)突出的突出边部65,顶面部61的内周边60b根据周向的位置,从第一方向I俯视时距环状中心cp的距离不均匀。
当天线6小型化时,成为电长度变短的方向,倾向于容易接收的频带比发送想要接收的期望频带(例如发送GNSS(GPS)信号的L1频带(1.6GHz附近)、L5频带(1.2GHz附近)等频带)高。
在这一点上,如果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顶面部61的内周边60b形成凹凸,则能够增大其电长度。由此,能够实现作为天线6整体的小型化,并且构成容易接收期望频带的电波的天线6。
此外,设备壳体1可以包含生物质材料。
含有生物质材料的塑料例如是利用玉米、甘蔗等植物来源的原料制成的,是可再生的有机资源。生物质材料在废弃时通过燃烧来排出二氧化碳,但作为生物质材料原料的植物生长时,由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不会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减。因此,通过含有生物质材料形成设备壳体1,有助于所谓的“碳中和”。
而且,在组装有天线6的电子设备为表100的情况下,与将外装部件作为天线6使用的情况等相比,能够使设备整体小型化,并且能够保护天线6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腐蚀等。
此外,即使在天线6的天线元件(天线组件)部分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天线6与作为电介质的设备壳体1的协同效果来抑制天线6的辐射效果的降低。由此,能够使天线6正常地发挥功能,从而能够进行正确的时刻校正等。
此外,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当然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本实施方式例示了电子设备是表100的情况,但电子设备不限于此。
只要是组装天线6而使用的设备,则可以广泛适用,例如除了各种智能手表、运动手表之外,还可以用于心率计、血压计等与时刻一起存储各种数据的电子设备。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包括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公开的范围及其均等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天线,其具有顶面部和侧面部,所述顶面部为在从第一方向俯视时至少具有外周边和内周边的环状,所述侧面部与所述顶面部的至少一部分连结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设备壳体,其含有电介质,并且至少收纳所述天线的所述侧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路基板;以及
接触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与所述天线的所述顶面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面部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设备壳体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设备壳体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面部的所述内周边设置有与所述设备壳体卡止的至少一个卡止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壳体包含生物质材料。
7.一种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具备:
天线,其具有顶面部和侧面部,所述顶面部为在从第一方向俯视时至少具有外周边和内周边的环状,所述侧面部与所述顶面部的至少一部分连结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设备壳体,其含有电介质,并且至少收纳所述天线的所述侧面部。
CN202311237132.1A 2022-09-26 2023-09-21 电子设备及电子表 Pending CN1177620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52057A JP2024046780A (ja) 2022-09-26 2022-09-26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時計
JP2022-152057 2022-09-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62004A true CN117762004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11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37132.1A Pending CN117762004A (zh) 2022-09-26 2023-09-21 电子设备及电子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3454A1 (zh)
JP (1) JP2024046780A (zh)
CN (1) CN117762004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46780A (ja) 2024-04-05
US20240103454A1 (en) 2024-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55872B (zh) 具备无线功能的钟表
EP2749969B1 (en) Timeepiece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unction
EP1407510B1 (en) Wristwatch with antenna
CN105676630B (zh) 电子钟表
US1076149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9752946B (zh) 电子表
JP5741734B2 (ja) 無線機能付き時計
JP7107089B2 (ja) 電子時計
CN111443591B (zh) 钟表
CN117762004A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表
JP7160066B2 (ja) アンテナ受信装置及び電子時計
US11231688B2 (en) Electronic timepiece having an antenna holding a timepiece part
CN117761995A (zh) 电子表
CN117766978A (zh) 天线、电子设备以及电子钟表
WO2024070253A1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時計
CN117766979A (zh) 电子设备和电子钟表
US11994832B2 (en) Electronic watch
JP7127708B2 (ja) ウェアラブル機器
JP2022190931A (ja) 時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