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50433A - 一种上行发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发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50433A
CN117750433A CN202410188770.7A CN202410188770A CN117750433A CN 117750433 A CN117750433 A CN 117750433A CN 202410188770 A CN202410188770 A CN 202410188770A CN 117750433 A CN117750433 A CN 117750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priority
downlink control
control signaling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887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8877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504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50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504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发送方法及装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优先级将上行链路数据进行分流,将高优先级数据和低优先级数据通过不同通道进行传输。如此确保核心网优先获取高优先级数据,例如I帧数据和动作数据,保证XR场景和云游戏不卡顿,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由于P帧和B帧等低优先级数据对时效性要求不高,通过辅通道发送,可以更好的平衡网络负载,确保高优先级数据即使在网络拥堵时仍能得到快速处理。由此实现了最大化利用多通路传输,提高了通信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满足XR场景或者云游戏场景等数据流量比较大的场景的通信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上行发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发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系统的功能正在不断增加。具体地,通信系统可以提供超高可靠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从而在网络应用需要不间断和稳定数据链接的关键任务场景时,满足场景对于无线通信网络的超高可靠性和低延迟的要求。
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基站等网络设备,每个基站可以支持与多个终端设备的通信。终端设备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目前,为提高数据传输的吞吐量,在通信系统中引入了多空口双连接(multi-radio dual connectivity,MR-DC)。MR-DC是指UE处于连接态时,可以同时与两个基站进行通信连接的技术。其中,两个基站包括主基站和辅基站。主基站又称为主节点(master node,MN),辅基站又称为辅节点(secondary node,SN)。UE与MN进行主要通信连接,SN辅助MN与UE进行通信连接。在MN控制下的服务小区集合定义为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MCG)。在SN控制下的服务小区集合定义为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
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规范,支持MR-DC的UE通常由网络设备配置。该网络设备具有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主通道和辅通道。其中,主通道配置为MCG和SCG中的一个,另一个配置为辅通道。主通道为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主要传输通道。另外,网络还指示上行链路分割阈值,以控制UE在主通道和辅通道之间分配上行链路数据。然而,目前在主通道和/或辅通道上发送上行链路数据,通信系统的上行覆盖较弱,且传输容量受限,影响了通信系统的性能,使得通信系统不适用扩展显示(Extended Reality,XR)和云游戏等传输数据量较大的场景中。如何增强通信系统的上行覆盖以及传输容量成为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上行发送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通信系统的上行覆盖较弱且传输容量受限,影响通信系统性能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发送的方法,应用于多空口双连接MR-DC中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通过不同通道与网络设备通信,不同通道包括主通道和辅通道,接收下行控制信令,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确定不同通道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的指示信息;将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第一优先级通道发送至网络设备,且将第二优先级数据通过第二优先级通道发送至网络设备。示例性地,第一优先级数据的传输时效大于第二优先数数据的传输时效。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将上行链路数据进行分流,将高优先级数据和低优先级的数据通过不同通道进行传输。如此可以确保核心网络优先获取高优先级数据,例如I帧数据和动作数据,保证XR场景和云游戏不卡顿,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由于P帧和B帧等低优先级数据对时效性要求不高,通过辅通道发送,可以更好的平衡网络负载,确保高优先级数据即使在网络拥堵时仍得到快速处理。由此实现了最大化利用多通路传输,提高通信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满足XR场景或者云游戏场景等数据流量比较大的场景的通信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令,确定主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辅通道为第二优先级通道;第一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指示主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的第一通道指示信息;第一下行控制信令为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和/或媒体接入访问控制元素MAC CE信令;将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主通道发送至网络设备,以及将第二优先级数据通过辅通道发送至网络设备。由于主通道比辅通道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和更加可靠,因此将高优先级数据通过主通道传输,低优先级数据通过辅通道传输。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令,确定主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辅通道为第二优先级通道;第一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指示主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以及指示辅通道为第二优先级通道的第一通道指示信息;第一下行控制信令为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和/或媒体接入访问控制元素MAC CE信令;将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主通道发送至网络设备,以及将第二优先级数据通过辅通道发送至网络设备。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下行控制信令,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第二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通道的第二通道指示信息;第二下行控制信令为按照预设周期根据主通道的信道质量和辅通道的信道质量确定。信道质量,也即传输数据的能力。传输数据的能力具体为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和传输的效率。当基站确定主通道传输数据的能力低于辅通道传输数据的能力时,可以调整辅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主通道为第二优先级通道。由此确保传输第一优先级数据的通道为高可靠性、高效的传输通道。
在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上报信息,上报信息表示终端设备支持通过主通道和辅通道分别发送不同优先级的数据,然后再接收下行控制信令。终端能支持双通道不同优先级发送方式,并按照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要求发送不同优先级的数据,如此保证网络设备与终端进行正确交互。如此通过增加预设上报项,可以更高的约束终端设备的行为,提高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优先级通道采用第一链路自适应算法,第二优先级通道采用第二链路自适应算法,第二链路自适应算法的块错误率BLER高于第一链路自适应算法的BLER,和/或第二链路自适应算法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次数小于第一链路自适应算法的HARQ次数。通过采用放松的链路自适应算法,低优先级的通路可以在不显著影响系统性能的情况下,更好地适应信道条件的波动和变化。这种策略可以平衡不同通路的优先级和传输需求,提高整个系统的灵活性和效率。
可选地,第一优先级数据包括视频帧中的帧内编码图像I帧和动作数据;第二优先级数据包括视频帧中预测编码图像P帧和双向预测编码图像B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发送的方法,应用于多空口双连接MR-DC中的网络设备,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不同通道,不同通道包括主通道和辅通道,网络设备从主通道和辅通道中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令,所述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确定所述不同通道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的指示信息。接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优先级数据;将接收到的第一优先级数据和第二优先级数据发送至核心网络。示例性地,第一优先级数据的传输时效大于第二优先数数据的传输时效。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优先级将上行链路数据进行分流,将高优先级数据和低优先级的数据通过不同通道进行传输。如此可以确保核心网络优先获取高优先级数据,例如I帧数据和动作数据,如此保证XR场景和云游戏不卡顿,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由于P帧和B帧等低优先级数据由于对时效性要求不高,通过辅通道发送,可以更好的平衡网络负载,确保高优先级数据即使在网络拥堵时仍得到快速处理。由此实现了最大化利用多通路传输,提高通信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满足XR场景或者云游戏场景等数据流量比较大的场景的通信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令,第一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第一通道指示信息,第一通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主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第一下行控制信令为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和/或媒体接入访问控制元素MAC CE信令;通过主通道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辅通道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优先级数据。由于主通道比辅通道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和更加可靠,因此将高优先级数据通过主通道传输,低优先级数据通过辅通道传输。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令,第一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第一通道指示信息,第一通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主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以及指示辅通道为第二优先级通道;第一下行控制信令为RRC信令,和/或MAC CE信令;通过主通道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辅通道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优先级数据。
在又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按照预设周期根据主通道的信道质量和辅通道的信道质量,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下行控制信令,第二下行控制信令种携带有第二通道指示信息,第二通道指示信息用于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第二下行控制信令为RRC信令,或MAC CE信令中的一种。信道质量,也即传输数据的能力。传输数据的能力具体为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和传输的效率。当基站确定主通道传输数据的能力低于辅通道传输数据的能力时,可以调整辅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主通道为第二优先级通道。由此确保传输第一优先级数据的通道为高可靠性、高效的传输通道。
在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检测到主通道的信道质量和辅通道的信道质量的质量关系改变,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下行控制信令,第二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第二通道指示信息,第二通道指示信息用于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当网络设备检测到质量关系改变时,就下发第二下行控制信令,可以避免数据传输通道修改不及时造成的卡顿等技术问题。
可选地,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报信息,上报信息表示终端设备支持通过主通道和辅通道分别发送不同优先级的数据。终端能支持双通道不同优先级发送方式,并按照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要求发送不同优先级的数据,如此保证网络设备与终端进行正确交互。如此通过增加预设上报项,可以更高的约束终端的行为,提高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优先级通道采用第一链路自适应算法,第二优先级通道采用第二链路自适应算法,第二链路自适应算法的块错误率BLER高于第一链路自适应算法的BLER,和/或第二链路自适应算法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次数小于第一链路自适应算法的HARQ次数。通过采用放松的链路自适应算法,低优先级的通路可以在不显著影响系统性能的情况下,更好地适应信道条件的波动和变化。这种策略可以平衡不同通路的优先级和传输需求,提高整个系统的灵活性和效率。
可选地,第一优先级数据包括视频帧中的帧内编码图像I帧和动作数据;第二优先级数据包括视频帧中预测编码图像P帧和双向预测编码图像B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MR-DC中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配置的不同通道,不同通道包括主通道和辅通道,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令,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确定不同通道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的指示信息;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第一优先级通道发送至网络设备,且将第二优先级数据通过第二优先级通道发送至网络设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MR-DC中的网络设备,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不同通道,不同通道包括主通道和辅通道,通信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从主通道和辅通道中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令,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确定不同通道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的指示信息;第二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优先级数据;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一优先级数据和第二优先级数据发送至核心网络。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任一项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任一项的通信方法。
上述提供的任一种上行发送通信装置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计算机程序产品等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MR-DC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基于MR-DC下的网络设备的协议架构示意图;
图3为视频帧数据的传输编码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发送的实现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上行发送的实现方式交互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等于两个。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通信系统,可以是第二代(2G)通信系统、第三代(3G)通信系统,可以是LTE系统,也可以是第五代(5G)通信系统,还可以是LTE与5G混合架构、也可以是5G新无线(5G New Radio,5G NR)系统,以及未来通信发展中出现的新通信系统等。
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其中网络设备是用于提供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有些情况下也称作网元,网络设备通常可以是基站,基站的功能单元等地面网络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提高数据传输的吞吐量,通信系统引入了MR-DC。基于MR-DC的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图1包括第一基站1、第二基站2、核心网络3和终端设备4。终端设备可以同时与第一基站1和第二基站2进行通信。第一基站1和第二基站2可以相连,第一基站1和第二基站2采用的接入技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一基站1和第二基站2均可以与核心网络3相连。第一基站1和第二基站2中1个用作MN,另一个用作SN。
MR-DC具体包括如下场景:
演进的通用陆基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及新空口(new radio,NR)的双连接(E-UTRA-NR dual connectivity,EN-DC),下一代(next generation,NG)无线接入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RAN)E-UTRA及NR的双连接(NG-RANE-UTRA-NR dual connectivity,NGEN-DC)、NR及E-UTRA的双连接(NR-E-UTRADualConnectivity,NE-DC)、NR与NR的双连接(NR-NR dual connectivity,NR-DC)。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是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任意一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新无线(new radio,NR)中的基站(gNodeB或gNB)或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ing point/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3GPP后续演进的基站,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等。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小站,中继站,或气球站等。基站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共站或非共站的传输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基站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基站可以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站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与不同技术的多个基站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与支持LTE网络的基站通信,也可以与支持5G网络的基站通信,还可以与支持LTE网络的基站以及5G网络的基站进行双连接。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4可以是各种提供XR技术或者云游戏的形式,例如,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可穿戴终端设备等等。终端设备有时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工业控制终端设备、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固定终端设备或者移动终端设备。
图2公开了一种基于MR-DC下的网络设备的协议架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协议架构包括主通道和辅通道。主通道配置为MCG和SCG中的一个,辅通道配置为MCG和SCG中的另一个。需要说明,主通道是指通信系统中主要的数据传输通道,主通道相对于辅通道,具有更高的带宽和低延时,能够高效可靠传输数据。在主通道上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具有低延时、高可靠性特点。
图2将主通道配置为第一CG,将辅通道配置为第二CG,第一CG经第一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第一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发送至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由PDCP层将接收到的数据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protocol,SDAP)层发送至核心网络3。第二CG经第二MAC层、第二RLC层,发送至PDCP层,由PDCP层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例如重拍、解密和完整性校验等,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SDAP层发送至核心网络3。
在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时,当上行链路数据的流量小于或者等于门限值时,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始终在主通道上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如果上行链路数据的流量大于门限值时,超过门限值部分的上行链路数据由辅通道传输。示例性说明:设门限值为8M,若上行链路数据4M时,小于8M,则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在主通道上发送上行链路数据。若上行链路数据12M时,8M的上行链路数据通过主通道发送,另外4M的上行链路数据通过辅通道发送。
然而,上述根据上行链路数据大于门限值分流传输的方式,不能最大化利用多通路传输,导致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和覆盖范围受限,影响通信系统的通信性能。例如,在XR或者云游戏等上行链路数据量比较庞大的场景中,部分上行链路数据通过主通道传输,另一部分上行链路数据通过辅通道传输,会导致视频帧数据中I帧数据和动作数据等不能有效传输至核心网络,造成XR或者云游戏界面卡顿。因此,如何增强通信系统上行覆盖及传输容量成为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发送方法,通过优先级进行分流,即不同优先级的数据走不同通道,从而最大化利用多通路传输,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和覆盖范围,满足XR场景或者云游戏场景等数据流量比较大的场景的通信需求。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发送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XR场景或者云游戏场景的重要数据进行分析。
XR场景或者云游戏场景中的数据包括动作数据和视频帧数据。视频帧数据包括帧内编码图像(intra-coded picture,I)帧、前向参考(predictive-coded picture,P)帧和双向参考(bi-directionally predicted picture,B)帧。参见图3,该图为视频帧数据的传输编码示意图。
I帧也称为关键帧或独立帧,在编码时只考虑自身数据,不依赖于其他帧的信息。I帧存储的完整图像数据,是编码序列的参考点。在编码过程中每个I帧作为一关键点,用来恢复图像的完整数据。
P帧是预测编码帧,依赖于前面的I帧进行编码。其中,P帧只存储与前面I帧的差异部分,因此,通常比I帧小。P帧需要完整的I帧才能正确解码。
B帧是双向预测编码帧,依赖于前面的I帧或P帧,以及后面的I帧或P帧。图3中显示的B帧与前面的P帧和后面的I帧的差异部分。B帧在解码时需要同时参考前面的参考帧和后面的参考帧。对于图3来讲,B帧在解码时需要同时考虑前面的P帧和后面的I帧。
综上所述,相对于P帧和B帧,I帧的重要程度更高,需要优先处理。具体地,P帧和B帧误码不会视频显示界面卡顿,但I帧误码会导致视频显示界面卡顿。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I帧为第一优先级数据,P帧和B帧为第二优先级数据,第一优先级数据的优先级高于第二优先级数据。
此外,在XR场景或者云游戏场景中,动作数据也极其重要。动作数据,例如肢体语言、手势和身体姿势等是提高用户体验,确保交互自然和直观,以及实现高质量沉浸式体验的重要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动作数据等数据也可以设定为第一优先级数据。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将一些其他数据确定为第一优先级数据和第二优先级数据。本申请不具体限定第一优先级数据和第二优先级数据的具体内容。
下面结合不同实施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道优先级配置方式。
实施例一
下面介绍一种对通道优先级进行配置的实现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将主通道配置为第一优先级通道,将辅通道配置为第二优先级通道,第一优先级通道发送第一优先级数据,第二优先级通道发送第二优先级数据。由此,通过主通道发送高优先级数据,辅通道发送低优先级数据,当上行链路数据量较大时,可以在确保高优先级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的基础上,在剩余带宽传输低优先级数据,从而实现最大化利用多通路资源,提高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和覆盖范围,满足XR场景或者云游戏场景等数据流量比较大的场景的通信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通过下发第一下行控制信令的方式对主通道和辅通道进行配置。第一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第一通道指示信息,第一通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主通道为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或者第一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的第一通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主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以及指示辅通道为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
在一种示例中,基站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配置主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具体地,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相关通道的优先级。例如,在配置多个RLC字段时,通过以下方式配置主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
moreThanOneRLC SEQUENCE {
primaryPath SEQUENCE {
cellGroup CellGroupId
logicalChannel LogicalChannelID
},
ul-DataSplitThreshold UL-DataSplitThreshold
pdcp-Duplication BOOLEAN
ul-DataSplitPriority BOOLEAN
}
ul-DataSplitPriority为RRC信令中携带的第一通道指示信息。当BOOLEAN赋值为1时,表示主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若BOOLEAN赋值为0时,表示激活主通道时,此时主通道不依照优先级发送第一优先级数据。或者当BOOLEAN赋值为0时,表示主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若BOOLEAN赋值为1时,表示激活主通道,此时主通道不依照优先级发送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赋值ul-DataSplitPriority的BOOLEAN,在配置RLC时就可以实现对主通道的配置,操作简单,且容易实现。
在另一种示例中,基站在RRC配置主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时,可以直接激活主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也可以是主通道可以为具有第一优先级通道的功能,但该功能还未被激活。在这种情况可以通过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激活主通道发送高优先级数据的功能。
具体地,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MAC CE是复用已知MAC CE。其中,已知MAC CE是指调度激活/去激活(又称为Duplication Activation/Deactivation) MAC CE,其对应的LCID值为56。MAC CE的结构包括N1字段和N2字段,其中N1字段为主通道字段,N2为辅通道字段,当N1字段填充1时,表示主通道激活发送第一优先级数据。当N1字段填充0时,表示主通道去激活,不再依照优先级发送第一优先级数据。当N2字段填充1时,表示辅通道激活发送第二优先级数据。当N2字段填充0时,表示辅通道去激活,不再发送第二优先级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MAC CE是新定义的MAC CE。其中新定义的MAC CE包括N1字段为主通道字段,N2为辅通道字段,当N1字段填充1时,表示主通道激活发送第一优先级数据。当N1字段填充0时,表示主通道去激活,不再依照优先级发送第一优先级数据。当N2字段填充1时,表示辅通道激活发送第二优先级数据。当N2字段填充0时,表示辅通道去激活,不再发送第二优先级数据。
基于上述主通道配置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发送的实现方式。参见图4,该图,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发送的实现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1: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令,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
S42:终端设备将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主通道发送至网络设备。
终端设备将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主通道发送至网络设备侧的核心网络,具体为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第一CG经第一MAC层、第一RLC层,发送至PDCP层,由PDCP层将接收到的数据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SDAP层发送至核心网络。
S43:终端设备将第二优先级数据通过辅通道发送至网络设备。
终端设备将第二优先级数据通过第二CG经第二MAC层、第二RLC层,发送至PDCP层,由PDCP层将接收到的数据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SDAP层发送至网络设备侧的核心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首先激活主通道,使主通道为已配置主通道,将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已配置通道发送至核心网络。激活主通道预设时间段后,激活辅通道,通过辅通道发送第二优先级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同时激活主通道和辅通道,终端设备同时将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已配置主通道发送至核心网络,将第二优先级数据通过辅通道发送至核心网络。
需要说明,步骤S42与步骤43并不限定执行顺序,例如可以先执行S43,再执行S42,或者同时执行S43和S42。具体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自行调整。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高优先级数据通过主通道传输,低优先级数据通过辅通道传输。如此可以确保核心网优先获取高优先级数据,例如I帧数据和动作数据,如此保证XR场景和云游戏不卡顿,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由于P帧和B帧等低优先级数据由于对时效性要求不高,通过辅通道发送,可以更好的平衡网络负载,确保高优先级数据即使在网络拥堵时仍得到快速处理。由此实现了最大化利用多通路传输,提高通信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满足XR场景或者云游戏场景等数据流量比较大的场景的通信需求。
实施例二
下面介绍另一种对通道优先级进行配置的实现方式。
基站根据不同上行通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或者添加了补充上行链路(supplementary uplink,SUL)等通道状态信息,动态调整主通道和辅通道的优先级。
通道状态信息用于描述主通道和辅通道的信道质量,通道状态信息可以为CSI或者为是否添加了SUL等。通过通道状态信息,基站可以确定主通道和辅通道的信道质量,也即传输数据的能力。传输数据的能力具体为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和传输的效率。当基站确定主通道传输数据的能力低于辅通道传输数据的能力时,可以将辅通道配置第一优先级通道,主通道配置为第二优先级通道。由此确保传输第一优先级数据的通道为高可靠性、高效的传输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基站可以通过下发第二控制信令,动态调整主通道和辅通道的优先级。第二下行控制信令种携带有第二通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通道指示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和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
在一种示例中,基站通过RRC信令通知终端设备新的优先级设置。其中RRC信令包括主通道和辅通道优先级参数等。终端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RRC信令后,根据基站指示,动态调整上行数据的发送方式和优先级,以匹配基站的配置。
在另一种示例中,基站通过MAC CE信令切换主通道和辅通道的优先级。基站通过MAC CE信令通知终端设备新的优先级设置。其中MAC CE信令包括主通道和辅通道优先级参数等。终端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MAC CE信令后,根据基站指示,动态调整上行数据的发送方式和优先级,以匹配基站的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MAC CE是复用已知MAC CE。其中,已知MAC CE是指调度激活/去激活(又称为Duplication Activation/Deactivation) MAC CE,其对应的LCID值为56。对于MAC CE结构,当N1字段填充1时,表示主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当N1字段填充0时,主通道为第二优先级通道。当N2字段填充1时,表示辅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当N2字段填充0时,辅通道为第二优先级通道。
在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MAC CE是新定义的MAC CE。其中新定义的MAC CE包括N1字段和N2字段。其中N1字段为主通道字段,N2为辅通道字段,当N1字段填充1时,表示主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当N1字段填充0时,主通道为第二优先级通道。当N2字段填充1时,表示辅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当N2字段填充0时,辅通道为第二优先级通道。
基于动态调整主通道和辅通道的优先级通道,本申请实施例也提供了另一种上行发送的实现方式。参见图5,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上行发送的实现方式交互图。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1:基站监控主通道的信道质量和辅通道的信道质量。
基站实时监控主通道和辅通道的CSI和/或是否添加了SUL。根据CSI和/或是否添加了SUL,确定主通道的信道质量和辅通道的信道质量。
S52:基站根据主通道的信道质量和辅通道的信道质量,确定主通道和辅通道的优先级通道。
若基站确定主通道的信道质量不小于辅通道的信道质量,将主通道调整为第一优先级通道,将辅通道调整为第二优先级通道。若基站确定主通道的信道质量小于辅通道的信道质量,将主通道调整为第二优先级通道,将辅通道调整为第一优先级通道。
S53:基站将主通道和辅通道的优先级通道通过第二下行控制信令下发至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基于预设周期,例如1ms、5ms等将主通道和辅通道的优先级通道通过第二下行控制信令下发至终端设备。或者基站检测到所述主通道的信道质量和所述辅通道的信道质量的质量关系改变,直接下发第二下行控制信令。
第二下行控制信令可以为RRC信令或者MAC CE信令。
示例性地,若第一优先级通道为辅通道,第二优先级通道为主通道,可以基于以下信令下发至终端设备:ul-HighPriority ENUMERATED { secondary,primary}。其中,secondary为辅通道,primary为主通道。
S54: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
具体实现与步骤S41相同,这里不再论述。
S55: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主通道和辅通道的优先级通道,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网络设备。
示例性地,若终端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主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辅通道为第二优先级通道,将第一优先级数据发送通过主通道发送至核心网络,将第二优先级数据通过辅通道发送至核心网络。若终端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主通道为第二优先级通道,辅通道为第一优先级通道,将第二优先级数据发送通过主通道发送至核心网络,将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辅通道发送至核心网络。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动态调整主通道和辅通道的优先级通道,确保传输第一优先级数据的通道为高可靠性、高效的传输通道。
实施例三
下面介绍又一种对通道优先级进行配置的实现方式。
终端设备具有UE上报能力,例如为splitDRB-withUL-different-priority。
具体地,在基站配置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之前,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报信息,上报信息用于表示终端设备能支持双通道不同优先级发送方式。
基站接收到上报信息后,确定终端设备具有支持双通道不同优先级发送方式的能力,给终端设备配置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的双通道发送方式。
在一种示例中,当终端设备不具有支持双通道不同优先级发送方式的能力时,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不支持信息,网络设备接收到不支持信息后,不再执行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的操作。
在另一种示例中,当终端设备不具有支持双通道不同优先级发送方式的能力时,终端设备不向网络设备发送上报信息,网络设备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上报信息后,不再执行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的操作。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配置前增加预设上报项,可以更高的约束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行为,避免网络设备执行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等后续操作,提高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
实施例四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再一种对通道优先级进行配置的实现方式。
基站在配置主通道和辅通道的优先级时,不同通道配置不同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其中,第一优先级通道采用第一链路自适应算法,第二优先级通道采用第二链路自适应算法,第一链路自适应算法处理传输错误的错误率高于第二链路自适应算法。即,低优先级的通道采用放松的链路自适应算法,用于实现不同信道条件和传输需求。
如图2所示,主通道和辅通道都有各自的MAC实体,主通道对应第一MAC,辅通道对应第二MAC。
在一种示例中,若主通道为高优先级通道,传输高优先级数据,辅通道为低优先级通道,传输低优先级数据。此时,主通道需要采用更严格的链路自适应算法。示例地,可以将块错误率(BLock Error Rate,BLER)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如10%,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次数设置为最多重传3次。辅通道需要采用放松的链路自适应算法,示例性地,可以将BLER控制在15%,将HARQ设置为最多重传2次。
在另一种示例中,若主通道为低优先级通道,传输低优先级数据,辅通道为高优先级通道,传输高优先级数据。此时,辅通道需要采用更严格的链路自适应算法。示例地,可以将块错误率(BLock Error Rate,BLER)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如10%,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次数设置为最多重传3次。主通道需要采用放松的链路自适应算法,示例性地,可以将BLER控制在15%,将HARQ设置为最多重传2次。
由此,网络设备将低优先级通道的BLER控制在较高的水平,可以降低对传输质量的要求,允许在信道条件较差时仍然保持数据传输。
HARQ是一种用于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机制。网络设备将低优先级通道减少HARQ次数,可以降低对重传的需求,从而减少传输时延和提升系统容量。如此,通过采用放松的链路自适应算法,低优先级的通路可以在不显著影响系统性能的情况下,更好地适应信道条件的波动和变化。这种策略可以平衡不同通路的优先级和传输需求,提高整个系统的灵活性和效率。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MR-DC中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配置的不同通道,不同通道包括主通道和辅通道。该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令,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确定不同通道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的指示信息;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第一优先级通道发送至网络设备,且将第二优先级数据通过第二优先级通道发送至网络设备。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MR-DC中的网络设备,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不同通道,不同通道包括主通道和辅通道,通信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从主通道和辅通道中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令,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确定不同通道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的指示信息;第二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优先级数据;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一优先级数据和第二优先级数据发送至核心网络。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例。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下面以手机为例,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310,外部存储器接口320,内部存储器321,显示屏330,摄像头340,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350,以及无线通信模块360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通信装置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3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外部存储器接口3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320与处理器3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3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3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3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3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3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3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3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350,无线通信模块3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3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3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3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3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3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3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3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3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过移动通信模块350和天线1发起或接收的呼叫请求。
另外,在上述部件之上,运行有操作系统。例如iOS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等。在操作系统上可以安装运行应用程序。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例。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为基站。图7示出了一种简化的基站结构示意图。基站包括910部分、920部分以及930部分。910部分主要用于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910部分通常是基站的控制中心,通常可以称为处理器,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处理操作。920部分主要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和数据。93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930部分通常可以称为收发模块、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930部分的收发模块,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或收发器等,其包括天线933和射频电路(图中未示出),其中射频电路主要用于进行射频处理。可选地,可以将930部分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机,将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射机,即930部分包括接收机932和发射机931。接收机也可以称为接收模块、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机可以称为发射模块、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910部分与920部分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单板,每个单板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和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以及对基站的控制。若存在多个单板,各个单板之间可以互联以增强处理能力。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者是多个单板共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或者是多个单板同时共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930部分的收发模块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由基站执行的收发相关的过程。910部分的处理器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由基站执行的处理相关的过程。
应理解,图7仅为示例而非限定,上述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收发器的网络设备可以不依赖于图7所示的结构。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方便和简洁,上述提供的任一种通信装置中相关内容的解释及有益效果均可参考上文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终端设备设备或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其中,硬件层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模块(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操作系统层的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应用层可以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过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范围。

Claims (23)

1.一种上行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空口双连接MR-DC中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通过不同通道与网络设备通信,所述不同通道包括主通道和辅通道,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下行控制信令,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所述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确定所述不同通道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的指示信息;
将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且将第二优先级数据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下行控制信令,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令,确定所述主通道为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所述辅通道为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指示所述主通道为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的第一通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令为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和/或媒体接入访问控制元素MAC CE信令;
所述将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且将第二优先级数据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将所述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所述主通道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以及将所述第二优先级数据通过所述辅通道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下行控制信令,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令,确定所述主通道为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所述辅通道为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指示所述主通道为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以及指示所述辅通道为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的第一通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令为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和/或媒体接入访问控制元素MAC CE信令;
所述将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且将第二优先级数据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所述主通道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以及将所述第二优先级数据通过所述辅通道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下行控制信令,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下行控制信令,确定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和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确定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和所述第二优先通道的第二通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令为按照预设周期根据主通道的信道质量和辅通道的信道质量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下行控制信令,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下行控制信令,确定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和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确定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和所述第二优先通道的第二通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令为所述主通道的信道质量和所述辅通道的信道质量的质量关系改变是生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下行控制信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上报信息,所述上报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通过所述主通道和所述辅通道分别发送不同优先级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采用第一链路自适应算法,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采用第二链路自适应算法,所述第二链路自适应算法的块错误率BLER高于所述第一链路自适应算法的BLER,和/或第二链路自适应算法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次数小于所述第一链路自适应算法的HARQ次数。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优先级数据的传输时效大于所述第二优先数数据的传输时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优先级数据包括视频帧中的帧内编码图像I帧和动作数据;所述第二优先级数据包括所述视频帧中预测编码图像P帧和双向预测编码图像B帧。
10.一种上行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MR-DC中的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不同通道,所述不同通道包括主通道和辅通道,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主通道和所述辅通道中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令,所述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确定所述不同通道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的指示信息;
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优先级数据;
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优先级数据和所述第二优先级数据发送至核心网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令,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令,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第一通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一通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主通道为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令为RRC信令,和/或MAC CE信令;
所述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优先级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主通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所述辅通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优先级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令,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令,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第一通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一通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主通道为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以及指示所述辅通道为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令为RRC信令,和/或MAC CE信令;
所述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优先级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主通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所述辅通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优先级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周期根据主通道的信道质量和辅通道的信道质量,确定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和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
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令,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下行控制信令,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令种携带有第二通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通道指示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和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令为RRC信令,或MAC CE信令中的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令,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主通道的信道质量和所述辅通道的信道质量的质量关系改变,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下行控制信令,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第二通道指示信息,所述第二通道指示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和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令为RRC信令,或MAC CE信令中的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报信息,所述上报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通过所述主通道和所述辅通道分别发送不同优先级的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采用第一链路自适应算法,第二优先级通道采用第二链路自适应算法,所述第二链路自适应算法的BLER高于所述第一链路自适应算法的BLER,和/或第二链路自适应算法的HARQ次数小于所述第一链路自适应算法的HARQ次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0-16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优先级数据的传输时效大于所述第二优先数数据的传输时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优先级数据包括视频帧中的I帧和动作数据;所述第二优先级数据包括所述视频帧中P帧和B帧。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MR-DC中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配置的不同通道,所述不同通道包括主通道和辅通道,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令,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所述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确定所述不同通道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的指示信息;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且将第二优先级数据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MR-DC中的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不同通道,所述不同通道包括主通道和辅通道,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主通道和所述辅通道中确定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令,所述下行控制信令中携带有确定所述不同通道的第一优先级通道和第二优先级通道的指示信息;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优先级数据,通过所述第二优先级通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优先级数据;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优先级数据和所述第二优先级数据发送至核心网络。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0至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9或者10至18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2410188770.7A 2024-02-20 2024-02-20 一种上行发送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77504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8770.7A CN117750433A (zh) 2024-02-20 2024-02-20 一种上行发送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8770.7A CN117750433A (zh) 2024-02-20 2024-02-20 一种上行发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0433A true CN117750433A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61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88770.7A Pending CN117750433A (zh) 2024-02-20 2024-02-20 一种上行发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5043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8603A1 (zh) * 2020-08-06 2022-02-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217606A1 (en) * 2021-04-16 2022-10-20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s,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WO2023131331A1 (zh) * 2022-01-10 2023-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通信系统
US20230276353A1 (en) * 2020-09-18 2023-08-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st slicing switching via scg suspension or activation
WO2024031486A1 (zh) * 2022-08-10 2024-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多下行控制信息m-dci的功率余量phr上报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8603A1 (zh) * 2020-08-06 2022-02-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30276353A1 (en) * 2020-09-18 2023-08-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st slicing switching via scg suspension or activation
WO2022217606A1 (en) * 2021-04-16 2022-10-20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s,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WO2023131331A1 (zh) * 2022-01-10 2023-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通信系统
WO2024031486A1 (zh) * 2022-08-10 2024-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多下行控制信息m-dci的功率余量phr上报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81694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RU2407239C2 (ru) Система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мобильная станция,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ередачей данных
US9059771B2 (en) Wireless relay device and wireless relay method
AU201731107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data scheduling for grant free transmission
CN114389651B (zh) 调度数据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824661B2 (en) HARQ-ack handling with multiple PUCCH in multi-TRP transmission in NR
EP403547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N114556832A (zh) 基于服务的上行链路重传
WO2023000275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CN111769916B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17750433A (zh) 一种上行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100014488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US20230308225A1 (e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WO2023216986A1 (zh) 缓存状态报告bsr指示方法和装置
WO2022257832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KR102064899B1 (ko) 상향링크-하향링크 간섭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22170516A1 (zh)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KR101718603B1 (ko) 초저지연을 위한 데이터 전송 및 수신방법과 그 장치
CN11701495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7641527A (zh) 上行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6097589A (zh) 一种上行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7099447A (zh) 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JP2023535798A (ja) ユーザ機器、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ノード、ユーザ機器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ノードのための方法
JP2024064705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コア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WO2023282888A1 (en) Latency-driven data activity scheme for layer 2 power optim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