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46260A - 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46260A
CN117746260A CN202410186403.3A CN202410186403A CN117746260A CN 117746260 A CN117746260 A CN 117746260A CN 202410186403 A CN202410186403 A CN 202410186403A CN 117746260 A CN117746260 A CN 117746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remote sensing
sensing data
change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864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46260B (zh
Inventor
明阳
宋红丽
崔红霞
曾雯雯
陈宝行
杨金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iority to CN20241018640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462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46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6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46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6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式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原始遥感数据,采用直方图均衡化算法改善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接着通过节点相似度创建图结构,将像素点转换成图的节点,并根据相似度建立节点间的连接,生成图结构化遥感数据。本发明中,通过直方图均衡化算法改善图像对比度和亮度,图结构化处理增强数据表达能力,提高信息提取精确度,模块度优化方法在聚类分析中识别自然聚类,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与生成对抗网络在模式识别和自动图像标注方面提升准确性和质量,遗传算法与特征选择技术相结合的优化特征集,提升数据分析效率,深度信念网络在变化检测方面实现深层特征学习,提升识别准确度。

Description

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式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模式识别技术领域,这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识别物理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的方法。模式识别在遥感数据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技术领域中,主要任务是从遥感图像或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这些数据通常来源于卫星或航空摄影,包含地表、气象、海洋等多种环境信息。通过模式识别,可以将这些复杂的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形式,用于环境监测、资源管理、灾害预防等多种应用。
其中,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自动化地识别和处理遥感图像中的特定特征和对象。例如,它可以用于识别地表覆盖类型、监测环境变化、评估自然灾害的影响等。这种方法的目标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减少对人工分析的依赖。
传统遥感数据解析方法在多个方面表现不足。图像处理方面,常见的方法无法充分提升图像质量,导致细节信息丢失,影响后续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在数据结构化方面,缺乏高效的结构化表示,限制了数据处理的深度和广度。聚类分析和模式识别由于缺乏高效算法支持,容易造成分类精度不足,影响整体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此外,特征选择和变化检测方面效率和准确性不足,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需求,限制了遥感数据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原始遥感数据,采用直方图均衡化算法改善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接着通过节点相似度创建图结构,将像素点转换成图的节点,并根据相似度建立节点间的连接,生成图结构化遥感数据;
S2:基于所述图结构化遥感数据,使用模块度优化方法,识别数据中的自然聚类,对节点进行分组,以挖掘同类模式的集合,进而生成遥感数据聚类图;
S3:基于所述遥感数据聚类图,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每个聚类进行模式识别,分类并标注差异化的遥感数据类别,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生成分类标注遥感图像;
S4:基于所述分类标注遥感图像,利用生成对抗网络模型自动进行图像标注,通过生成器产生标注图像,判别器区分真实和生成图像,生成自动标注增强图像;
S5:基于所述自动标注增强图像,结合遗传算法和特征选择技术,基于效能自动选择特征组合,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生成优化特征集;
S6:基于所述优化特征集,运用深度信念网络对土地覆盖的变化进行深层特征学习和变化检测,识别包括植被变化或城市扩张特征,生成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
S7:基于所述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跟踪长期变化趋势,进行环境变化的综合评估,生成长期环境变化结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图结构化遥感数据包括节点的像素值、边的连接模式和图的拓扑结构,所述遥感数据聚类图包括多个社区的节点集合、社区间的关系和聚类的图形结构,所述分类标注遥感图像包括标注的地表类型、分类的准确度和图像的标注层级,所述自动标注增强图像包括标注的图像细节、边界的清晰度和类别的标识信息,所述优化特征集包括选定的特征变量、特征的权重和特征组合的优化策略,所述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包括变化区域的识别、变化模式的分析和变化趋势的映射,所述长期环境变化结果包括时间序列的变化分析、趋势的预测模型和环境变化的评估结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原始遥感数据,采用直方图均衡化算法改善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接着通过节点相似度创建图结构,将像素点转换成图的节点,并根据相似度建立节点间的连接,生成图结构化遥感数据的步骤具体为:
S101:基于原始遥感数据,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使用OpenCV库中的cv2.equalizeHist函数,对每个像素的灰度值进行调整,通过计算累积分布函数重新分配像素的灰度值,进行图像对比度的均衡化,生成亮度增强遥感图像;
S102:基于所述亮度增强遥感图像,进行像素点特征提取,使用局部二值模式算法,通过比较每个像素点与其邻域内8个像素的大小关系,将比较结果转换为二进制数,获取每个像素的纹理特征,生成像素特征数据;
S103:基于所述像素特征数据,采用相似度计算方法,通过欧氏距离计算每个像素点与其周围像素点的距离,使用numpy.linalg.norm函数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得出每个像素点与其邻域像素点之间的相似度,生成像素相似度矩阵;
S104:基于所述像素相似度矩阵,通过图结构构建技术,使用NetworkX库构建图结构,将每个像素点作为图中的节点,根据像素相似度矩阵中的数据建立节点间的边连接,形成图结构化遥感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图结构化遥感数据,使用模块度优化方法,识别数据中的自然聚类,对节点进行分组,以挖掘同类模式的集合,进而生成遥感数据聚类图的步骤具体为:
S201:基于所述图结构化遥感数据,采用K-means算法进行节点特征提取,使用Python的Scikit-learn库,设置聚类数为10,初始化方法选择k-means++,最大迭代次数设定为300,使用fit方法对每个节点的亮度、颜色和纹理信息进行聚类处理,生成节点特征数据集;
S202:基于所述节点特征数据集,应用余弦相似度计算方法,使用NumPy库进行计算,设置阈值为0.5,通过计算节点间向量的余弦值确定相似度,根据设定阈值建立或拒绝节点间的连接,生成节点相似度矩阵;
S203:基于所述节点相似度矩阵,采用Louvain算法进行社区挖掘,使用Python的community库,设置模块度优化参数以提高聚类效果,使用best_partition方法对图进行社区分割,将同类节点聚集在同一社区内,生成聚类群组映射图;
S204:基于所述聚类群组映射图,进行聚类结果的整合和优化,使用自定义的聚类结果整合函数,调整聚类参数包括社区大小和边的密度,对同类的聚类群组进行合并,生成遥感数据聚类图。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遥感数据聚类图,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每个聚类进行模式识别,分类并标注差异化的遥感数据类别,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生成分类标注遥感图像的步骤具体为:
S301:基于所述遥感数据聚类图,构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使用TensorFlow和Keras库,定义模型结构,包括添加多个Conv2D层,每层设定64个3x3大小的过滤器,步长设置为1,边界填充方式采用same,限定输出和输入尺寸一致,使用ReLU激活函数增强非线性表达能力,生成初步神经网络模型;
S302:基于所述初步神经网络模型,添加MaxPooling2D层,池化窗口设置为2x2,步长为2,边界填充方式仍为same,降低特征维度,减少模型计算量,同时保留关键信息,生成降维后的神经网络模型;
S303:基于所述降维后的神经网络模型,添加Dropout层,设置丢弃率为0.5,随机断开神经网络中部分连接,规避模型过拟合,生成正则化后的神经网络模型;
S304:基于所述正则化后的神经网络模型,添加全连接层Dense,设定1024个神经元,激活函数使用Softmax,对聚类图中的特征进行分类,使用Adam优化器,学习率设置为0.0001,损失函数选用categorical_crossentropy,使用fit方法对模型进行训练,对遥感数据聚类图中的差异化类别进行识别和标注,生成分类标注遥感图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分类标注遥感图像,利用生成对抗网络模型自动进行图像标注,通过生成器产生标注图像,判别器区分真实和生成图像,生成自动标注增强图像的步骤具体为:
S401:基于所述分类标注遥感图像,构建生成对抗网络的生成器部分,使用TensorFlow和Keras库,定义生成器的输入层为128维的随机噪声,通过Dense层将其映射至匹配维度,接着添加四个卷积逆层,每层过滤器数量分别为512、256、128和64,步长为2,每层后接BatchNormalization和ReLU激活函数,最后一层使用tanh激活函数输出生成图像,进行生成器的初步训练,生成初步生成图像;
S402:基于所述初步生成图像,构建生成对抗网络的判别器部分,继续使用TensorFlow和Keras库,定义判别器的输入层为生成图像,添加四个卷积层,每层过滤器数量分别为64、128、256和512,步长为2,每层后接LeakyReLU激活函数和BatchNormalization,最后通过一个Dense层输出真伪概率,进行判别器的训练,生成判别器训练模型;
S403:基于所述判别器训练模型,调整生成对抗网络的整体权重,交替训练生成器和判别器,设置训练批次为1000次,每批次处理64张图像,使用生成器产生标注图像,使用判别器进行真伪判定,优化模型,生成优化后的GAN模型;
S404:基于所述优化后的GAN模型,进行图像生成,使用生成器产生自动标注图像,经过判别器的验证,生成自动标注增强图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自动标注增强图像,结合遗传算法和特征选择技术,基于效能自动选择特征组合,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生成优化特征集的步骤具体为:
S501:基于所述自动标注增强图像,采用遗传算法初始化特征组合种群,通过随机生成长度等同于特征数量的二进制字符串来表示每个特征是否被选中,在有10个特征的情况下,若字符串为1010101010,则1代表对应特征被选中,0代表未被选中,生成初始特征组合种群;
S502:基于所述初始特征组合种群,采用支持向量机作为适应度函数进行评估,通过计算每个特征组合在SVM分类器上的分类准确率评估其适应度,利用交叉验证法对每个特征组合进行评估,生成适应度评估结果;
S503:基于所述适应度评估结果,遗传算法执行选择、交叉和变异三个关键操作,选择操作采用轮盘赌选择法基于适应度选择个体,交叉操作以0.8的概率在两个个体间随机选择交叉点进行基因交换,变异操作以0.1的概率在个体的基因串上随机选择位置进行基因反转,生成新一代特征组合种群;
S504:基于所述新一代特征组合种群,重复执行适应度评估和遗传操作,直到达到设定的迭代次数50次或适应度收敛,从中基于适应度选择最优特征集,生成优化特征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优化特征集,运用深度信念网络对土地覆盖的变化进行深层特征学习和变化检测,识别包括植被变化或城市扩张特征,生成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的步骤具体为:
S601:基于所述优化特征集,使用TensorFlow和Keras库构建深度信念网络的第一层,该层为受限玻尔兹曼机,节点数设为256,对每个节点的亮度、颜色和纹理信息进行特征提取,使用对比散度算法,学习率设置为0.01,批次大小为50,进行特征提取和非监督学习,生成第一层网络权重;
S602:基于所述第一层网络权重,增加深度信念网络的第二层,该层节点数为128,继续使用对比散度算法进行非监督学习,批次大小和学习率保持不变,再次对第一层输出的特征进行抽取,生成第二层网络权重;
S603:基于所述第二层网络权重,对整个深度信念网络进行微调,采用反向传播算法优化网络,设置学习率为0.01,批次大小为100,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通过调整权重和偏置,提升对土地覆盖变化特征的识别能力,针对植被变化和城市扩张特征,生成微调后的DBN模型;
S604:基于所述微调后的DBN模型,输入待分析的遥感数据,通过模型识别土地覆盖的变化特征,对植被变化和城市扩张,进行变化检测,生成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跟踪长期变化趋势,进行环境变化的综合评估,生成长期环境变化结果的步骤具体为:
S701:基于所述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使用Python中的Statsmodels库执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选择匹配p、d、q参数以最小化AIC值,通过模型拟合历史数据,识别和预测土地覆盖的趋势变化,通过plot_predict方法可视化未来预测,生成变化趋势预测结果;
S702:基于所述变化趋势预测结果,应用聚类分析,利用Python的Scikit-learn库中的KMeans算法,设定聚类数为k,根据轮廓系数选择最优k值,使用fit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聚类,通过inertia_属性评估聚类效果,聚类后对每个类别的特征进行分析,生成聚类分析结果;
S703:利用所述聚类分析结果,执行影响因素分析,运用线性回归模型,使用Python的SciPy库中的linregress函数,输入变量为聚类结果的特征值,输出变量为环境变化指标,计算回归系数、p值和标准误差,通过回归模型的统计显著性影响确定关键影响因素,生成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S704:结合所述变化趋势预测结果、聚类分析结果、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采用决策树算法,使用Python的Scikit-learn库中的DecisionTreeClassifier,设定决策树的最大深度和最小样本切分,利用fit方法基于影响因素分析报告构建模型,通过predict方法对未来环境变化进行分类预测,生成长期环境变化结果。
遥感数据智能解析系统,所述遥感数据智能解析系统用于执行上述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图像增强模块、图结构化处理模块、聚类识别模块、深度分类模块、标注优化模块、变化检测与分析模块;
所述图像增强模块基于原始遥感数据,采用直方图均衡化算法改善图像对比度,随后使用局部二值模式特征提取算法提取像素点的纹理信息,通过结合对比度改善和纹理信息增强,生成亮度纹理增强图像;
所述图结构化处理模块基于亮度纹理增强图像,采用欧氏距离计算确定像素点之间的相似度,进而利用图结构构建技术,将每个像素点视为节点,根据相似度建立节点间的连接,形成结构化像素图;
所述聚类识别模块基于结构化像素图,运用K-means聚类算法提取节点特征,再利用Louvain社区发现算法对节点进行分组,分析数据中的自然聚类,从而生成聚类群组图;
所述深度分类模块基于聚类群组图,构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识别,对差异化聚类进行分类和标注,对遥感数据进行土地覆盖类型识别,生成深度分类图像;
所述标注优化模块基于深度分类图像,应用生成对抗网络进行图像标注优化,通过生成器产生细化标注,判别器验证标注质量,进而生成优化标注图像;
所述变化检测与分析模块基于优化标注图像,利用深度信念网络对土地覆盖的变化进行深层特征学习,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跟踪长期变化趋势,生成环境变化分析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中,通过直方图均衡化算法有效改善图像对比度和亮度,明显提升细节可见性。图结构化处理增强数据表达能力,提高信息提取精确度。模块度优化方法在聚类分析中有效识别自然聚类,提高分类准确性和效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与生成对抗网络在模式识别和自动图像标注方面大幅提升准确性和质量。遗传算法与特征选择技术相结合的优化特征集,提升数据分析效率和准确性。深度信念网络在变化检测方面实现深层特征学习,提升变化识别准确度。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有效跟踪和预测环境变化趋势,为综合评估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S1细化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S2细化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S3细化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S4细化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S5细化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S6细化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S7细化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的系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原始遥感数据,采用直方图均衡化算法改善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接着通过节点相似度创建图结构,将像素点转换成图的节点,并根据相似度建立节点间的连接,生成图结构化遥感数据;
S2:基于图结构化遥感数据,使用模块度优化方法,识别数据中的自然聚类,对节点进行分组,以挖掘同类模式的集合,进而生成遥感数据聚类图;
S3:基于遥感数据聚类图,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每个聚类进行模式识别,分类并标注差异化的遥感数据类别,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生成分类标注遥感图像;
S4:基于分类标注遥感图像,利用生成对抗网络模型自动进行图像标注,通过生成器产生标注图像,判别器区分真实和生成图像,生成自动标注增强图像;
S5:基于自动标注增强图像,结合遗传算法和特征选择技术,基于效能自动选择特征组合,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生成优化特征集;
S6:基于优化特征集,运用深度信念网络对土地覆盖的变化进行深层特征学习和变化检测,识别包括植被变化或城市扩张特征,生成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
S7:基于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跟踪长期变化趋势,进行环境变化的综合评估,生成长期环境变化结果。
图结构化遥感数据包括节点的像素值、边的连接模式和图的拓扑结构,遥感数据聚类图包括多个社区的节点集合、社区间的关系和聚类的图形结构,分类标注遥感图像包括标注的地表类型、分类的准确度和图像的标注层级,自动标注增强图像包括标注的图像细节、边界的清晰度和类别的标识信息,优化特征集包括选定的特征变量、特征的权重和特征组合的优化策略,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包括变化区域的识别、变化模式的分析和变化趋势的映射,长期环境变化结果包括时间序列的变化分析、趋势的预测模型和环境变化的评估结果。
在S1步骤中,通过直方图均衡化算法和图结构构建技术,处理原始遥感数据并生成图结构化遥感数据。原始遥感数据以二维数组的形式存储,每个数组元素代表一个像素的灰度值或颜色值。首先应用直方图均衡化算法,该算法通过调整图像直方图使得像素分布更均匀,从而改善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具体操作中,计算原始图像的直方图,然后根据累积分布函数重新分配灰度值,使得图像的直方图在整个灰度范围内均匀分布。接着,使用图结构构建技术将处理后的遥感图像转换成图结构。在这个图结构中,每个像素点被视为一个节点,节点间的连接根据像素点之间的相似度建立。相似度的计算可以基于像素值的相似程度,比如颜色或灰度值的接近程度,或者根据空间位置的邻近程度。通过这种方法,原始的遥感图像被转化为一种新的数据结构,即图结构化遥感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在S2步骤中,使用模块度优化方法对图结构化遥感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模块度优化是一种网络分析方法,用于识别网络中的自然聚类或社区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图中的节点被分组,使得组内节点的连接密度高于组间的连接密度。具体实现时,采用如Louvain方法等算法来优化图的模块度,从而识别和划分聚类。这个过程可以揭示遥感数据中的自然模式,如地形特征或植被分布等。每个聚类代表了图像中一个相似特征的区域,聚类的结果可以用来生成遥感数据聚类图。这种聚类图不仅揭示了遥感数据的内在结构,还为进一步的模式识别和分类提供了便利。
在S3步骤中,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对遥感数据聚类图中的每个聚类进行模式识别和分类。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强大的图像处理工具,适合于处理具有强空间关系的数据。在这一步骤中,CNN被训练用以识别和分类遥感数据中的不同模式,如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网络的训练过程包括使用大量带标签的训练数据来调整网络权重,使得网络能够准确识别和分类新的数据样本。通过这种方式,CNN能够对每个聚类进行有效的模式识别,进而为遥感图像中的每个区域分配一个类别标签,生成分类标注遥感图像。这一过程大大提高了对遥感数据的理解和利用效率。
在S4步骤中,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自动进行遥感图像的标注。生成对抗网络由两部分组成:生成器和判别器。生成器负责产生图像,判别器则判断图像是真实的还是由生成器产生的。在标注遥感图像的过程中,生成器尝试产生带有标注的图像,而判别器则尝试识别这些图像是否为真实标注。通过这种对抗过程,生成器学会生成越来越逼真的标注图像。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标注的效率,还能生成高质量的自动标注增强图像,这对于大规模遥感图像的分析和应用非常重要。
在S5步骤中,结合遗传算法和特征选择技术,从自动标注增强图像中自动选择最优特征组合。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学原理的优化算法,特别适合于处理复杂的优化问题。特征选择技术则用于从大量的特征中挑选出最有信息量的特征。结合这两种方法,可以自动识别和选择对遥感数据分析最有用的特征,从而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最终生成的优化特征集是对遥感数据最有价值特征的集合,这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S6步骤中,运用深度信念网络(DBN)对优化特征集中的土地覆盖变化进行深层特征学习和变化检测。深度信念网络是一种多层的神经网络,能够捕捉数据中的复杂结构和模式。在这一步骤中,DBN被用于学习遥感数据的深层特征,尤其是与土地覆盖变化相关的特征,如植被变化或城市扩张。通过深度学习,DBN能够识别这些变化的模式,并生成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这种分析图不仅能显示土地覆盖的变化,还能揭示变化的原因和趋势,对环境监测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S7步骤中,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进行长期变化趋势的跟踪和评估。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分析时间依赖数据的方法,适用于研究和预测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土地覆盖变化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评估环境变化的趋势和影响。这种分析可以揭示长期的环境变化模式,如气候变化对土地覆盖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通过这种方法,最终生成的是一份长期环境变化的综合评估结果,这对于理解和应对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请参阅图2,基于原始遥感数据,采用直方图均衡化算法改善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接着通过节点相似度创建图结构,将像素点转换成图的节点,并根据相似度建立节点间的连接,生成图结构化遥感数据的步骤具体为:
S101:基于原始遥感数据,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使用OpenCV库中的cv2.equalizeHist函数,对每个像素的灰度值进行调整,通过计算累积分布函数重新分配像素的灰度值,进行图像对比度的均衡化,生成亮度增强遥感图像;
S102:基于亮度增强遥感图像,进行像素点特征提取,使用局部二值模式算法,通过比较每个像素点与其邻域内8个像素的大小关系,将比较结果转换为二进制数,获取每个像素的纹理特征,生成像素特征数据;
S103:基于像素特征数据,采用相似度计算方法,通过欧氏距离计算每个像素点与其周围像素点的距离,使用numpy.linalg.norm函数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得出每个像素点与其邻域像素点之间的相似度,生成像素相似度矩阵;
S104:基于像素相似度矩阵,通过图结构构建技术,使用NetworkX库构建图结构,将每个像素点作为图中的节点,根据像素相似度矩阵中的数据建立节点间的边连接,形成图结构化遥感数据。
在S101子步骤中,通过OpenCV库中的cv2.equalizeHist函数,实现遥感数据的直方图均衡化处理。首先,原始遥感图像数据以灰度图的形式进行载入,此数据通常以二维矩阵的形式表示,每个矩阵元素代表对应像素的灰度值。接着,使用cv2.equalizeHist函数对该灰度图进行处理。这个函数的核心在于计算图像的累积分布函数(CDF),并基于此函数重新分配每个像素的灰度值,以此实现图像对比度的均衡化。具体来说,累积分布函数描述了灰度级分布的累积概率,通过该函数的线性映射,可以将原始的灰度值重新分布到一个更广阔的范围,从而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此过程通过计算每个灰度级出现的概率,然后累加前面所有灰度级的概率来构建CDF,最终根据CDF对每个像素的灰度值进行调整,使得图像的直方图分布更加均匀。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增强了图像的视觉效果,提高了细节的可辨识度,而且为后续的图像处理提供了更为均衡和清晰的数据基础。操作完成后,生成的结果是一个亮度增强的遥感图像,其中每个像素的灰度值都已经经过均衡化处理,这个处理后的图像将作为后续步骤的输入数据。
在S102子步骤中,通过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s, LBP)算法进行像素点特征提取。基于S101步骤处理后的亮度增强遥感图像,每个像素点将与其周围的八个像素点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纹理特征。LBP算法的核心思想是考虑像素与其邻域的相对强度差异。具体操作中,首先选定中心像素点,然后比较其与周围八个邻域像素的灰度值。如果邻域像素的灰度值大于中心像素的灰度值,则该邻域像素点被标记为1,否则标记为0。这样,对于每个中心像素点,都能得到一个由8位二进制数构成的序列,这个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后,就是该中心像素点的LBP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捕捉到图像的局部纹理信息。LBP特征对光照变化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因此非常适合应用于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经过LBP处理后,每个像素点都会被赋予一个代表其纹理特征的数值,从而得到一组详细的像素特征数据,这些数据为图像分析和后续处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在S103子步骤中,采用欧氏距离计算方法,通过numpy.linalg.norm函数实现像素相似度的计算。此步骤是在S102步骤中生成的像素特征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来说,对于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都需要计算其与周围像素点的相似度。这一过程通过计算两个像素点的LBP特征之间的欧氏距离来完成。欧氏距离是最常用的距离度量方式之一,它能够反映两个点在多维空间中的实际距离。在这里,每个像素点的LBP特征值可以视为在一个高维空间中的一个点,通过计算两点间的欧氏距离,可以量化它们特征上的差异,即相似度。numpy.linalg.norm函数用于计算这一距离,输入为两个像素点的LBP特征值。通过对所有像素点的这种相似度计算,可以构建出一个像素相似度矩阵,这个矩阵包含了图像中每个像素点与其邻域像素点之间的相似度信息。这个矩阵对于理解图像内部的结构和模式非常有帮助,为图像的进一步分析和处理提供了基础。
在S104子步骤中,通过图结构构建技术,使用NetworkX库构建图结构化遥感数据。这一步骤是在S103步骤生成的像素相似度矩阵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里,每个像素点都被视为图中的一个节点,而像素点之间的相似度则用来确定节点间的边的连接。具体来说,首先利用NetworkX库创建一个空图,然后遍历像素相似度矩阵,将每个像素点添加为图的节点。接着,根据相似度矩阵中的数据,为每对相似度高的像素点之间建立边,边的权重可以由相似度的大小决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反映遥感图像内在结构的图结构化数据。这种图结构在处理遥感数据时非常有用,因为它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像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行更深入的图像分析,如图像分割、目标检测等。通过构建这样的图结构,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分析遥感数据中的空间关系和模式。
假设有一幅具体的遥感图像。这幅图像由一个大小为256x256的像素矩阵组成,每个像素的灰度值在0到255之间。首先对这幅图像应用S101步骤中的直方图均衡化处理。假设原始图像中有一定程度的亮度不均和对比度不足的问题,通过cv2.equalizeHist函数处理后,图像的亮度分布变得更加均匀,对比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例如,图像中原本灰度值为低的区域(比如灰度值为30的区域)在处理后灰度值提升到了60,而原本灰度值较高的区域(如灰度值为200的区域)的灰度值则相对减少,这样使得整个图像的动态范围得到了优化。
接着,在S102步骤中,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局部二值模式(LBP)特征提取。假设图像中一个特定像素点的灰度值为120,其周围八个像素的灰度值分别为110, 115, 119,121, 125, 130, 135, 140。根据LBP算法,将这八个值与中心值比较,得到一个二进制序列,例如01101111。这个二进制序列转换为十进制就是111,作为这个像素点的LBP特征值。对整个图像进行这样的处理,就能获取到一组详细的像素特征数据。
在S103步骤中,利用这些像素特征数据来计算相似度矩阵。例如,如果相邻的两个像素点的LBP特征值分别为111和115,使用numpy.linalg.norm函数计算这两个值的欧氏距离,得到它们的相似度。这个过程在整个图像范围内重复进行,最终生成一个包含整幅图像所有像素点相似度信息的矩阵。
最后,在S104步骤中,利用相似度矩阵和NetworkX库构建图结构化遥感数据。每个像素点都作为图的一个节点,相似度高的像素点之间通过边连接。例如,如果两个像素点的相似度超过某个阈值(比如0.8),则在这两个点之间建立一条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图形表示中捕捉到图像内部的结构和模式,这对于后续的图像分析和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请参阅图3,基于图结构化遥感数据,使用模块度优化方法,识别数据中的自然聚类,对节点进行分组,以挖掘同类模式的集合,进而生成遥感数据聚类图的步骤具体为:
S201:基于图结构化遥感数据,采用K-means算法进行节点特征提取,使用Python的Scikit-learn库,设置聚类数为10,初始化方法选择k-means++,最大迭代次数设定为300,使用fit方法对每个节点的亮度、颜色和纹理信息进行聚类处理,生成节点特征数据集;
S202:基于节点特征数据集,应用余弦相似度计算方法,使用NumPy库进行计算,设置阈值为0.5,通过计算节点间向量的余弦值确定相似度,根据设定阈值建立或拒绝节点间的连接,生成节点相似度矩阵;
S203:基于节点相似度矩阵,采用Louvain算法进行社区挖掘,使用Python的community库,设置模块度优化参数以提高聚类效果,使用best_partition方法对图进行社区分割,将同类节点聚集在同一社区内,生成聚类群组映射图;
S204:基于聚类群组映射图,进行聚类结果的整合和优化,使用自定义的聚类结果整合函数,调整聚类参数包括社区大小和边的密度,对同类的聚类群组进行合并,生成遥感数据聚类图。
在S201子步骤中,通过K-means算法和Scikit-learn库对图结构化遥感数据进行节点特征提取。图结构化遥感数据以图的形式存在,其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像素点,包含像素点的亮度、颜色和纹理等信息。首先,使用Scikit-learn库中的KMeans类来实现K-means算法。在初始化KMeans类时,设置聚类数目为10,表示将数据分为10个聚类中心。选择k-means++作为初始化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更有效地选择初始聚类中心,从而提高聚类的质量和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大迭代次数设置为300,确保算法有足够的迭代次数来收敛到最优解。在这个过程中,算法通过计算每个节点与聚类中心之间的欧氏距离,将节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中心。每次迭代后,更新聚类中心的位置,即重新计算所属该聚类中所有节点的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心。这个过程一直重复,直到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聚类中心稳定下来。K-means算法的结果是将图结构化数据中的节点分为10个群组,每个群组包含具有相似特征的节点,比如相似的亮度、颜色或纹理。生成的节点特征数据集是对原始遥感数据进行特征抽取和聚类后的结果,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在S202子步骤中,通过余弦相似度计算方法和NumPy库对节点特征数据集中的节点间相似度进行计算。在这一步骤中,首先导入NumPy库,使用其中的函数来计算余弦相似度。余弦相似度是通过计算两个向量的余弦值来衡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它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两个节点特征向量的方向相似度,而不受向量长度的影响。在计算过程中,首先提取每个节点的特征向量,这些向量由S201步骤中的K-means聚类结果得到。然后,计算任意两个节点特征向量之间的余弦相似度,即计算它们的点积除以它们的模长乘积。设置阈值为0.5,意味着当两个节点的余弦相似度大于或等于0.5时,认为这两个节点足够相似,应当在图中建立连接。反之,如果余弦相似度小于0.5,则不建立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根据特征的相似度来确定图中节点间是否存在边。最终生成的节点相似度矩阵为一个大小为节点数乘以节点数的矩阵,矩阵中的每个元素代表对应节点对之间的相似度,为后续的图分析提供了基础。
在S203子步骤中,采用Louvain算法进行社区挖掘,处理节点相似度矩阵以生成聚类群组映射图。Louvain算法是一种高效的社区发现算法,用于发现大规模网络中的模块结构。在这个步骤中,首先使用Python的community库来实现Louvain算法。算法的核心是优化模块度,模块度是衡量网络中聚类质量的一个指标,高模块度意味着网络中存在明显的社区结构。通过应用Louvain算法,可以将具有相似特征的节点聚集在一起,形成社区。具体操作时,首先基于节点相似度矩阵构建一个网络图,然后应用Louvain算法进行社区检测。算法从将每个节点作为一个独立社区开始,逐渐合并社区,直到无法通过合并来进一步提高模块度。在这个过程中,设置模块度优化参数,以确保聚类效果最优。使用best_partition方法,可以得到网络图的最佳社区划分。最终,生成的聚类群组映射图展示了遥感数据中不同节点(像素点)如何根据它们的特征被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明显的社区结构,为理解遥感图像的内在模式提供了直观的视图。
在S204子步骤中,进行聚类群组映射图的整合和优化。这一过程主要通过自定义的聚类结果整合函数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由S203步骤生成的聚类群组映射图,根据特定的标准对社区进行进一步的合并和优化。这些标准包括社区的大小和边的密度等。聚类结果整合函数的目的是识别并合并那些具有高度相似性或空间接近性的社区,以提高聚类的整体质量。例如,如果两个社区虽然根据Louvain算法被分在不同的社区,但它们在特征上非常接近,或者在空间上相邻,则可以将它们合并为一个更大的社区。此外,还可以调整社区内部的边的密度,确保社区内部节点间的连接足够紧密。通过这些操作,可以优化聚类的结果,使其更加符合实际的遥感数据特征和空间分布。最终生成的遥感数据聚类图提供了一个更加精细和优化的视图,展示了遥感数据中的不同区域如何根据它们的特征和相似性被聚集在一起,这对于进一步的遥感数据分析和应用极为重要。
假设有一组遥感图像数据,这些数据以三通道(RGB)格式存储,每个通道的分辨率为256x256像素。目标是使用这些图像数据来训练一个深度学习模型,以识别和分类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
首先,导入TensorFlow和Keras库,并定义CNN模型的结构。模型结构包括多个卷积层(Conv2D)和池化层(MaxPooling2D),用于提取图像的特征。例如,可以定义一个包含两个卷积层的网络,每个卷积层后跟随一个池化层。第一个卷积层使用32个3x3的滤波器,第二个卷积层使用64个3x3的滤波器。每个卷积层后使用2x2的池化层来减少特征图的尺寸。这些层通过提取和压缩图像特征,帮助网络学习图像中的模式。
接着,添加一个扁平化层(Flatten)将二维特征图转换为一维特征向量,以便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个具有128个单元的密集层(Dense layer),并使用ReLU激活函数。最后,添加一个输出层,单元数等于分类的数量,使用softmax激活函数进行多类别分类。
在模型配置方面,设置优化器为Adam,它是一种有效的随机梯度下降算法,适用于大量数据和参数的场景。损失函数选择categorical_crossentropy,这是多类别分类问题中常用的损失函数。使用fit方法对模型进行训练,输入训练数据和标签,设置适当的批次大小和迭代次数。例如,可以设置批次大小为32,迭代次数为10。
在模型训练过程中,TensorFlow和Keras库提供了实时的训练过程反馈,包括每个批次的损失和准确率。完成训练后,使用evaluate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输入测试数据和标签。这一过程将输出模型在测试数据上的最终准确率和损失,为模型性能提供了量化指标。
最后生成的深度分析模型是一个训练好的CNN,它能够准确识别和分类遥感图像中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例如,模型可以区分城市、农田、森林等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这个模型不仅提高了对遥感数据的分析效率,而且由于其高准确率,对于土地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请参阅图4,基于遥感数据聚类图,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每个聚类进行模式识别,分类并标注差异化的遥感数据类别,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生成分类标注遥感图像的步骤具体为:
S301:基于遥感数据聚类图,构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使用TensorFlow和Keras库,定义模型结构,包括添加多个Conv2D层,每层设定64个3x3大小的过滤器,步长设置为1,边界填充方式采用same,限定输出和输入尺寸一致,使用ReLU激活函数增强非线性表达能力,生成初步神经网络模型;
S302:基于初步神经网络模型,添加MaxPooling2D层,池化窗口设置为2x2,步长为2,边界填充方式仍为same,降低特征维度,减少模型计算量,同时保留关键信息,生成降维后的神经网络模型;
S303:基于降维后的神经网络模型,添加Dropout层,设置丢弃率为0.5,随机断开神经网络中部分连接,规避模型过拟合,生成正则化后的神经网络模型;
S304:基于正则化后的神经网络模型,添加全连接层Dense,设定1024个神经元,激活函数使用Softmax,对聚类图中的特征进行分类,使用Adam优化器,学习率设置为0.0001,损失函数选用categorical_crossentropy,使用fit方法对模型进行训练,对遥感数据聚类图中的差异化类别进行识别和标注,生成分类标注遥感图像。
在S301子步骤中,通过构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处理遥感数据聚类图,采用TensorFlow和Keras库实现具体操作。首先,导入必要的TensorFlow和Keras模块,创建一个序贯模型(Sequential model),这是一个线性堆叠的层次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添加多个二维卷积层(Conv2D)。每个Conv2D层设置了64个大小为3x3的过滤器,这些过滤器在遥感数据的聚类图像上滑动,提取特征。步长(stride)设置为1,确保过滤器在每次移动时沿每个维度移动一个像素。边界填充(padding)方式采用same,意味着输出的高度和宽度与输入相同,即在输入数据的边缘添加零以保持维度。在每个卷积层后,使用ReLU(RectifiedLinear Unit)激活函数,这是一种非线性激活函数,能够增强模型的非线性表达能力。ReLU函数有助于缓解梯度消失问题,提高训练速度。
在S302子步骤中,通过对初步神经网络模型添加MaxPooling2D层实现降维。MaxPooling2D是一种下采样技术,通过选择池化窗口内的最大值来减小特征图的尺寸,池化窗口设置为2x2,步长为2。与卷积层的same填充方式一致,MaxPooling2D层同样采用此方式,以保持特征图的尺寸。通过这种方式,模型在减少计算量的同时,能够保留重要的特征信息,有助于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并减少过拟合的风险。
在S303子步骤中,通过添加Dropout层来增强模型的正则化。Dropout是一种有效的正则化技术,通过在训练过程中随机丢弃(断开)网络中的一部分连接,减少对特定神经元的依赖,防止模型过拟合。在这个步骤中,设置丢弃率为0.5,意味着在训练过程中随机丢弃神经网络中50%的连接。这样可以使得模型更加健壮,提高其泛化能力。
在S304子步骤中,通过添加全连接层(Dense)来实现遥感数据的分类。全连接层包含1024个神经元,激活函数采用Softmax,这是多类分类常用的激活函数,它能够将输入映射为概率分布。这一步骤的重点是对遥感数据聚类图中的不同特征进行有效分类。优化器选择Adam,这是一种自适应学习率优化算法,非常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参数的深度学习模型。学习率设置为0.0001,以确保在训练过程中稳定地调整权重。损失函数使用categorical_crossentropy,这是多类分类问题中常用的损失函数。最后,使用fit方法对模型进行训练,通过不断迭代优化模型参数,实现对遥感数据聚类图中差异化类别的识别和标注。这一步骤生成的深度分析模型能够对遥感图像进行有效的分类标注。
假设有一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以多维数组的形式存在,其中每个像素点包含不同的光谱值。例如,一个简化的数据集包含100x100像素的图像,每个像素具有3个光谱值(RGB)。首先,这些数据被标准化并输入到构建的卷积神经网络中。在经过多个卷积层和池化层后,数据的维度和复杂性逐渐降低,同时保留关键特征。在Dropout层中,一部分连接被随机丢弃,增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最后,在全连接层中,这些特征被用于分类,输出每个像素点所属的类别。通过训练,模型学习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地表特征,如水体、森林、城市地区等。最终生成的深度分析模型能够对新的遥感数据进行有效的分类和标注。
请参阅图5,基于分类标注遥感图像,利用生成对抗网络模型自动进行图像标注,通过生成器产生标注图像,判别器区分真实和生成图像,生成自动标注增强图像的步骤具体为:
S401:基于分类标注遥感图像,构建生成对抗网络的生成器部分,使用TensorFlow和Keras库,定义生成器的输入层为128维的随机噪声,通过Dense层将其映射至匹配维度,接着添加四个卷积逆层,每层过滤器数量分别为512、256、128和64,步长为2,每层后接BatchNormalization和ReLU激活函数,最后一层使用tanh激活函数输出生成图像,进行生成器的初步训练,生成初步生成图像;
S402:基于初步生成图像,构建生成对抗网络的判别器部分,继续使用TensorFlow和Keras库,定义判别器的输入层为生成图像,添加四个卷积层,每层过滤器数量分别为64、128、256和512,步长为2,每层后接LeakyReLU激活函数和BatchNormalization,最后通过一个Dense层输出真伪概率,进行判别器的训练,生成判别器训练模型;
S403:基于判别器训练模型,调整生成对抗网络的整体权重,交替训练生成器和判别器,设置训练批次为1000次,每批次处理64张图像,使用生成器产生标注图像,使用判别器进行真伪判定,优化模型,生成优化后的GAN模型;
S404:基于优化后的GAN模型,进行图像生成,使用生成器产生自动标注图像,经过判别器的验证,生成自动标注增强图像。
在S401子步骤中,通过定义和训练一个生成对抗网络(GAN)的生成器部分,深度学习技术被用于从随机噪声生成类似于真实遥感图像的合成图像。首先,使用TensorFlow和Keras库,生成器的输入层被设置为128维的随机噪声,这代表着每一次生成图像的起点都是一个128维的随机向量。这个随机向量通过一个全连接层(Dense层)被映射至一个更高维度的表示空间,为后续的卷积逆层(Conv2DTranspose)提供了必要的输入格式。
接着,添加了四个卷积逆层,每一层的目的是逐步增加图像的空间维度(即宽度和高度),同时减少其深度(即通道数或特征图的数量)。第一个卷积逆层将映射后的随机向量转换为一个具有512个过滤器的特征图,每个过滤器捕捉输入数据的不同特征。随后的三个卷积逆层分别使用256、128和64个过滤器,每一层的步长均设为2,这使得特征图的尺寸在每一层都翻倍,从而逐步形成越来越详细的图像。在每个卷积逆层之后,通过BatchNormalization层来稳定训练过程,防止训练初期的梯度爆炸问题。ReLU激活函数则被用于引入非线性,增强模型的表达能力。
在通过四个卷积逆层逐步构建图像的细节后,最终一层使用tanh激活函数输出生成图像。tanh函数的输出范围为[-1, 1],这对于归一化处理的图像数据是理想的,因为它确保了最终生成的图像像素值分布在一个标准的区间内。
进行生成器的初步训练时,目标是调整生成器网络的权重,以使得生成的图像尽可能地接近真实遥感图像的分布。在这个阶段,生成器单独进行训练,不涉及到GAN的判别器部分。通过这样的训练,生成器学习到了如何从初始的随机噪声中生成具有遥感图像特征的图像,尽管这些图像在初始训练阶段还不够真实或详细。这个初步训练过程的成功为后续在GAN框架中进一步优化生成器提供了基础。
在S402子步骤中,构建生成对抗网络(GAN)的判别器部分,进一步使用TensorFlow和Keras库。判别器的主要任务是区分输入图像是来自于生成器产生的还是真实遥感数据集的。其输入层接收的是生成图像或真实图像,这些图像通过四个卷积层进行处理,每个卷积层通过增加过滤器的数量(分别为64、128、256、512)和使用步长为2的方式逐渐降低图像的空间尺寸,同时增加图像的深度。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判别器捕捉图像中的高级特征,从而做出更准确的真伪判断。在每个卷积层后,LeakyReLU激活函数被用于引入非线性,同时允许小量的梯度流逆向传播,以避免激活函数的死区。BatchNormalization层同样用于稳定训练过程。最终,一个Dense层被用于将高级特征映射到一个单一的真伪概率输出上,输出值接近1代表判别器认为输入图像是真实的,接近0则认为是假的。
通过训练判别器,模型学习区分生成的图像与真实遥感图像之间的差异。这个过程涉及到调整判别器网络的权重,使其在面对生成器产生的越来越逼真的图像时,能够准确判断其真伪。判别器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其判断能力,也为生成器提供了更强的对手,推动生成器生成更高质量的图像。
在S403子步骤中,通过调整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整体权重,执行了交替训练策略,其中生成器和判别器的训练是交替进行的。设置训练批次为1000次,每批次处理64张图像,这样的设置旨在通过大量迭代优化模型性能。在每次迭代中,生成器首先使用随机噪声生成标注图像,然后判别器对这些图像进行真伪判定。这种交替训练的过程使得生成器和判别器在不断的对抗中逐步优化:生成器学习如何生成越来越难以被判别器识别的图像,而判别器则学习如何更准确地区分真实图像和生成图像。通过这个过程,GAN模型的整体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生成的图像质量也逐渐接近于真实遥感图像。
在S404子步骤中,利用优化后的GAN模型进行图像生成。这个步骤的核心是使用经过反复训练和优化的生成器产生自动标注图像。这些图像不仅在视觉上与真实遥感图像相似,而且由于经过了判别器的验证,其真实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证。生成的自动标注增强图像可以用于多种应用,如提高遥感数据的可用性,增强遥感图像分析模型的训练效果,或用于研究遥感图像的分布和特性。通过这一系列步骤,GAN不仅展示了其在图像生成领域的强大能力,也为遥感图像分析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在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中,通过构建一个深度学习模型,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CNN),以TensorFlow和Keras库为基础,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数据集包含四类地表覆盖:水体、森林、城市区域和农田,每类1000张图像。模型结构包括卷积层、最大池化层、全连接层和输出层,使用Adam优化器,损失函数为categorical_crossentropy。模型通过fit方法在训练集上进行训练,设置epoch为20,batch大小为32,最后在测试集上通过evaluate方法评估,达到了90%的准确率,有效地证明了深度学习技术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应用价值。
请参阅图6,基于自动标注增强图像,结合遗传算法和特征选择技术,基于效能自动选择特征组合,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生成优化特征集的步骤具体为:
S501:基于自动标注增强图像,采用遗传算法初始化特征组合种群,通过随机生成长度等同于特征数量的二进制字符串来表示每个特征是否被选中,在有10个特征的情况下,若字符串为1010101010,则1代表对应特征被选中,0代表未被选中,生成初始特征组合种群;
S502:基于初始特征组合种群,采用支持向量机作为适应度函数进行评估,通过计算每个特征组合在SVM分类器上的分类准确率评估其适应度,利用交叉验证法对每个特征组合进行评估,生成适应度评估结果;
S503:基于适应度评估结果,遗传算法执行选择、交叉和变异三个关键操作,选择操作采用轮盘赌选择法基于适应度选择个体,交叉操作以0.8的概率在两个个体间随机选择交叉点进行基因交换,变异操作以0.1的概率在个体的基因串上随机选择位置进行基因反转,生成新一代特征组合种群;
S504:基于新一代特征组合种群,重复执行适应度评估和遗传操作,直到达到设定的迭代次数50次或适应度收敛,从中基于适应度选择最优特征集,生成优化特征集。
在S501子步骤中,通过自动标注增强图像的方式,采用遗传算法初始化特征组合种群。具体实施中,首先对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标准化和归一化,以保证数据在相同的尺度上进行比较。然后,生成一个由二进制字符串表示的特征组合种群。在本例中,考虑到有10个不同的特征,每个特征组合可由一个长度为10的二进制字符串表示。每个字符串的位表示一个特征是否被选中:1表示对应特征被选中,而0表示未被选中。例如,字符串1010101010表示选中第1、3、5、7、9号特征。此过程通过编程语言(如Python)实现,利用随机数生成器创建初始种群。这一步骤的效果是形成一个多样化的特征组合种群,为后续的遗传算法优化过程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搜索空间。
在S502子步骤中,通过支持向量机(SVM)作为适应度函数对初始特征组合种群进行评估。这里,每个特征组合的适应度是基于其在SVM分类器上的分类准确率来评估的。具体实施包括使用SVM对每个特征组合进行分类,然后计算分类准确率。使用交叉验证方法(如k-fold交叉验证)来评估每个特征组合的性能,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这个过程中,适应度函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直接影响遗传算法的选择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识别出那些在分类任务中表现良好的特征组合。这一步骤的结果是生成了一个包含每个特征组合适应度评分的列表,这些评分将用于指导遗传算法的后续操作。
在S503子步骤中,基于适应度评估结果,执行遗传算法的关键操作:选择、交叉和变异。选择操作采用轮盘赌选择法,根据适应度评分选择个体,更高适应度的特征组合有更高的被选中概率。交叉操作以0.8的概率在两个选中的个体间随机选择交叉点进行基因交换,这有助于创建新的特征组合。变异操作以0.1的概率在个体的基因串上随机选择位置进行基因反转,增加种群的多样性。这三个操作的共同目的是在保持种群多样性的同时,引导种群向更高适应度方向进化。通过这一步骤,生成了新一代的特征组合种群,为找到最优特征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S504子步骤中,基于新一代特征组合种群,重复执行适应度评估和遗传操作,直到达到设定的迭代次数(如50次)或适应度收敛。在每一代中,都会评估特征组合的适应度,并根据这些评估结果进行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以生成下一代特征组合种群。这个过程中,算法不断优化特征组合,以期望找到在给定任务(如分类)上表现最优的特征集。最终,从中选择适应度最高的特征组合作为最优特征集,这个特征集可用于提高模型的性能和准确度。通过这个步骤,完成了特征选择的过程,并生成了一个优化的特征集,这个特征集可用于构建更有效的机器学习模型。
假设有一组遥感图像数据,每个图像具有10个不同的特征,例如颜色强度、纹理信息、边缘信息等。每个特征可以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例如颜色强度为0.8,纹理信息为0.5等。在应用上述算法时,首先通过自动标注增强图像,然后使用遗传算法初始化特征组合种群,例如生成100个特征组合。在S502中,使用SVM对这些特征组合进行分类准确率评估,假设某个特征组合的分类准确率为85%。在S503中,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生成新一代的特征组合种群。在S504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满足迭代次数或适应度收敛,最终选择最优特征集,比如,选出的最优特征集包括颜色强度、纹理信息和边缘信息等特征。这个最优特征集可以用于构建更准确的遥感图像分类模型。
请参阅图7,基于优化特征集,运用深度信念网络对土地覆盖的变化进行深层特征学习和变化检测,识别包括植被变化或城市扩张特征,生成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的步骤具体为:
S601:基于优化特征集,使用TensorFlow和Keras库构建深度信念网络的第一层,该层为受限玻尔兹曼机,节点数设为256,对每个节点的亮度、颜色和纹理信息进行特征提取,使用对比散度算法,学习率设置为0.01,批次大小为50,进行特征提取和非监督学习,生成第一层网络权重;
S602:基于第一层网络权重,增加深度信念网络的第二层,该层节点数为128,继续使用对比散度算法进行非监督学习,批次大小和学习率保持不变,再次对第一层输出的特征进行抽取,生成第二层网络权重;
S603:基于第二层网络权重,对整个深度信念网络进行微调,采用反向传播算法优化网络,设置学习率为0.01,批次大小为100,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通过调整权重和偏置,提升对土地覆盖变化特征的识别能力,针对植被变化和城市扩张特征,生成微调后的DBN模型;
S604:基于微调后的DBN模型,输入待分析的遥感数据,通过模型识别土地覆盖的变化特征,对植被变化和城市扩张,进行变化检测,生成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
在S601子步骤中,通过使用TensorFlow和Keras库构建深度信念网络(DBN)的第一层,实现特征提取和非监督学习的目标。这一层是一个受限玻尔兹曼机(RBM),节点数设定为256。在这个阶段,输入数据为优化后的特征集,包含了图像的亮度、颜色和纹理信息等多种特征,这些特征通常以浮点数的形式表示,例如亮度可以是0到1之间的值,颜色和纹理信息可以是更复杂的多维数据。通过TensorFlow和Keras框架,构建一个256节点的RBM网络层,每个节点代表一种特征的提取方式。在特征提取过程中,采用对比散度(ContrastiveDivergence,CD)算法进行非监督学习。设置学习率为0.01,批次大小为50,这意味着每次迭代会从数据集中随机抽取50个样本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CD算法通过调整网络权重,使得网络能够更好地重构输入数据,从而学习到数据的特征表示。经过一定次数的迭代,网络学习到的权重能够有效地反映输入数据的特征。这一步骤的结果是生成了第一层网络的权重,这些权重包含了对输入特征的有效提取和表示。
在S602子步骤中,基于第一层网络权重,增加深度信念网络的第二层。该层的节点数减少到128,目的是进一步提炼和压缩特征,使模型能够捕捉到更高级别的数据表示。在这一层中,同样使用对比散度算法进行非监督学习,批次大小和学习率保持不变。这一层的训练过程与第一层相似,但它是基于第一层提取的特征输出进行训练的。通过这种逐层训练的方式,DBN能够逐步构建出一个深层次的特征表示,每一层都在前一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特征。这一步骤完成后,生成了第二层网络的权重,这些权重代表了对第一层输出特征的进一步抽取和学习。
在S603子步骤中,基于第二层网络权重,对整个深度信念网络进行微调。这一步骤的核心是使用反向传播算法优化整个网络,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特定的任务,例如识别土地覆盖变化特征。设置学习率为0.01,批次大小为100,这些参数确保了学习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作为优化的目标,这是因为交叉熵损失函数在分类任务中能够提供良好的性能。通过调整网络中的权重和偏置,网络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特别针对植被变化和城市扩张这类土地覆盖变化特征进行优化,使得网络能够更准确地识别这些特征。微调后的DBN模型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土地覆盖变化,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准确度。
在S604子步骤中,基于微调后的DBN模型,输入待分析的遥感数据,进行土地覆盖变化特征的识别。这些遥感数据包括卫星图像或航拍图像,包含了丰富的土地覆盖信息,如植被、水体、城市建筑等。模型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识别出土地覆盖的变化特征,尤其是植被变化和城市扩张这两类重要特征。通过模型的识别和分析,可以生成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这些分析图为理解和监测土地覆盖变化提供了重要的视觉证据,可用于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多种应用场景。这一步骤的结果是将复杂的遥感数据转化为直观、易于理解的土地覆盖变化信息,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和价值。
假设有一组遥感图像数据,每个图像包含了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如森林、城市、农田等。这些图像的特征包括不同的颜色强度、纹理模式等,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示,如森林区域的绿色强度为0.7,城市区域的灰度纹理为0.5等。通过应用上述算法,首先在S601中构建第一层RBM,学习这些特征的表示;然后在S602中添加第二层RBM,进一步提炼特征;接着在S603中进行网络的微调,优化模型的性能;最后在S604中输入这些图像数据,模型能够识别出例如城市扩张区域、森林减少区域等土地覆盖变化特征,并生成相应的变化分析图。这些分析图展示了不同时间点的土地覆盖变化情况,为环境监测和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信息。
请参阅图8,基于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跟踪长期变化趋势,进行环境变化的综合评估,生成长期环境变化结果的步骤具体为:
S701:基于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使用Python中的Statsmodels库执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选择匹配p、d、q参数以最小化AIC值,通过模型拟合历史数据,识别和预测土地覆盖的趋势变化,通过plot_predict方法可视化未来预测,生成变化趋势预测结果;
S702:基于变化趋势预测结果,应用聚类分析,利用Python的Scikit-learn库中的KMeans算法,设定聚类数为k,根据轮廓系数选择最优k值,使用fit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聚类,通过inertia_属性评估聚类效果,聚类后对每个类别的特征进行分析,生成聚类分析结果;
S703:利用聚类分析结果,执行影响因素分析,运用线性回归模型,使用Python的SciPy库中的linregress函数,输入变量为聚类结果的特征值,输出变量为环境变化指标,计算回归系数、p值和标准误差,通过回归模型的统计显著性影响确定关键影响因素,生成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S704:结合变化趋势预测结果、聚类分析结果、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采用决策树算法,使用Python的Scikit-learn库中的DecisionTreeClassifier,设定决策树的最大深度和最小样本切分,利用fit方法基于影响因素分析报告构建模型,通过predict方法对未来环境变化进行分类预测,生成长期环境变化结果。
在S701子步骤中,通过使用Python中的Statsmodels库执行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输入数据是基于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的时间序列数据,这些数据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字序列,表示不同时间点的土地覆盖特征,例如一系列年份的森林覆盖率或城市扩张面积。在使用ARMA模型之前,首先确定模型的参数p(自回归项的数量)、d(差分次数)、q(移动平均项的数量)。参数的选择依赖于数据本身的特性,为了找到最合适的参数组合,采用遍历不同参数组合,选择使赤池信息准则(AIC)值最小化的参数组合。一旦确定了参数,使用Statsmodels库中的相关函数构建ARMA模型,并对历史数据进行拟合,从而识别出土地覆盖的趋势变化。此过程不仅涉及模型的构建,还包括数据的差分、模型的训练和参数的优化。通过plot_predict方法,可以可视化模型对未来土地覆盖变化的预测,这不仅帮助理解现有趋势,还预测了未来的变化方向。生成的变化趋势预测结果是对未来土地覆盖变化的量化估计,这对于环境规划和保护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
在S702子步骤中,基于变化趋势预测结果,应用聚类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和分类不同的土地覆盖变化模式。在这一步骤中,利用Python的Scikit-learn库中的KMeans算法执行聚类。输入数据是变化趋势预测的结果,这些数据是多维的,每一维代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或土地覆盖特征。首先确定聚类的数量k,这是聚类分析中的关键参数。为了选择最优的k值,采用轮廓系数方法评估不同k值下的聚类效果,选择使轮廓系数最大化的k值。确定k值后,使用Scikit-learn库的KMeans算法对数据进行聚类,聚类过程中通过fit方法将数据划分为k个类别。通过观察每个类别的特征和聚类的inertia_属性(衡量聚类效果的指标),可以对不同土地覆盖变化模式有更深入的理解。生成的聚类分析结果为不同类型的土地覆盖变化提供了清晰的分类,有助于识别出哪些区域或时间点的变化最为显著,对环境监测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S703子步骤中,利用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影响因素分析。这一过程使用Python的SciPy库中的linregress函数,执行线性回归分析。输入变量是聚类分析的结果,即不同类别的土地覆盖变化特征,输出变量是环境变化指标,如温度变化、人口增长等。线性回归模型通过计算回归系数、p值和标准误差来分析不同特征与环境变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回归系数表示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和方向,p值用于测试这种关系的统计显著性,标准误差则提供了回归系数估计的精确度。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识别出哪些特征是影响土地覆盖变化的关键因素。生成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揭示了土地覆盖变化的潜在驱动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在S704子步骤中,结合变化趋势预测结果、聚类分析结果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使用决策树算法构建长期环境变化的决策模型。这一步骤中使用的是Python的Scikit-learn库中的DecisionTreeClassifier。输入数据是从影响因素分析报告中得到的关键影响因素,目标是对未来环境变化进行分类预测。在构建决策树模型时,需要设定决策树的最大深度和最小样本切分参数,这些参数决定了模型的复杂度和预测的精度。使用fit方法训练模型,然后通过predict方法对未来的环境变化进行分类预测。生成的长期环境变化决策模型能够基于当前和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考虑一组包含多年土地覆盖数据的遥感图像集。这些数据以时间序列的形式呈现,例如,每年的森林覆盖率、城市建筑面积和农田面积等。通过上述算法,首先在S701中使用ARMA模型分析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土地覆盖趋势;然后在S702中通过KMeans聚类分析识别不同的变化模式;接着在S703中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土地覆盖变化的关键因素;最后在S704中构建决策树模型,预测未来环境变化的预估情况。这些步骤的综合结果是一个能够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并识别关键影响因素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对于环境监测和规划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请参阅图9,遥感数据智能解析系统,遥感数据智能解析系统用于执行上述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系统包括图像增强模块、图结构化处理模块、聚类识别模块、深度分类模块、标注优化模块、变化检测与分析模块;
图像增强模块基于原始遥感数据,采用直方图均衡化算法改善图像对比度,随后使用局部二值模式特征提取算法提取像素点的纹理信息,通过结合对比度改善和纹理信息增强,生成亮度纹理增强图像;
图结构化处理模块基于亮度纹理增强图像,采用欧氏距离计算确定像素点之间的相似度,进而利用图结构构建技术,将每个像素点视为节点,根据相似度建立节点间的连接,形成结构化像素图;
聚类识别模块基于结构化像素图,运用K-means聚类算法提取节点特征,再利用Louvain社区发现算法对节点进行分组,分析数据中的自然聚类,从而生成聚类群组图;
深度分类模块基于聚类群组图,构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识别,对差异化聚类进行分类和标注,对遥感数据进行土地覆盖类型识别,生成深度分类图像;
标注优化模块基于深度分类图像,应用生成对抗网络进行图像标注优化,通过生成器产生细化标注,判别器验证标注质量,进而生成优化标注图像;
变化检测与分析模块基于优化标注图像,利用深度信念网络对土地覆盖的变化进行深层特征学习,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跟踪长期变化趋势,生成环境变化分析图。
图像增强模块通过直方图均衡化和局部二值模式特征提取算法,显著提升图像对比度和纹理信息,为后续处理奠定了高质量的基础。图结构化处理模块通过欧氏距离和图结构构建技术,有效地表达了图像信息的组织和连接性,提高了信息的可解释性和利用效率。聚类识别模块利用K-means和Louvain算法揭示了数据中的自然聚类,为复杂空间关系的理解提供了工具。深度分类模块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高精度的土地覆盖类型识别,显著提高了分类效率和准确性。标注优化模块通过生成对抗网络优化了图像标注过程,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标注质量。变化检测与分析模块结合深度信念网络和时间序列分析,准确跟踪分析土地覆盖变化,提供了深层次的环境变化理解。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他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原始遥感数据,采用直方图均衡化算法改善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接着通过节点相似度创建图结构,将像素点转换成图的节点,并根据相似度建立节点间的连接,生成图结构化遥感数据;
基于所述图结构化遥感数据,使用模块度优化方法,识别数据中的自然聚类,对节点进行分组,以挖掘同类模式的集合,进而生成遥感数据聚类图;
基于所述遥感数据聚类图,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每个聚类进行模式识别,分类并标注差异化的遥感数据类别,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生成分类标注遥感图像;
基于所述分类标注遥感图像,利用生成对抗网络模型自动进行图像标注,通过生成器产生标注图像,判别器区分真实和生成图像,生成自动标注增强图像;
基于所述自动标注增强图像,结合遗传算法和特征选择技术,基于效能自动选择特征组合,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生成优化特征集;
基于所述优化特征集,运用深度信念网络对土地覆盖的变化进行深层特征学习和变化检测,识别包括植被变化或城市扩张特征,生成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
基于所述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跟踪长期变化趋势,进行环境变化的综合评估,生成长期环境变化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结构化遥感数据包括节点的像素值、边的连接模式和图的拓扑结构,所述遥感数据聚类图包括多个社区的节点集合、社区间的关系和聚类的图形结构,所述分类标注遥感图像包括标注的地表类型、分类的准确度和图像的标注层级,所述自动标注增强图像包括标注的图像细节、边界的清晰度和类别的标识信息,所述优化特征集包括选定的特征变量、特征的权重和特征组合的优化策略,所述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包括变化区域的识别、变化模式的分析和变化趋势的映射,所述长期环境变化结果包括时间序列的变化分析、趋势的预测模型和环境变化的评估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原始遥感数据,采用直方图均衡化算法改善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接着通过节点相似度创建图结构,将像素点转换成图的节点,并根据相似度建立节点间的连接,生成图结构化遥感数据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原始遥感数据,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使用OpenCV库中的cv2.equalizeHist函数,对每个像素的灰度值进行调整,通过计算累积分布函数重新分配像素的灰度值,进行图像对比度的均衡化,生成亮度增强遥感图像;
基于所述亮度增强遥感图像,进行像素点特征提取,使用局部二值模式算法,通过比较每个像素点与其邻域内8个像素的大小关系,将比较结果转换为二进制数,获取每个像素的纹理特征,生成像素特征数据;
基于所述像素特征数据,采用相似度计算方法,通过欧氏距离计算每个像素点与其周围像素点的距离,使用numpy.linalg.norm函数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得出每个像素点与其邻域像素点之间的相似度,生成像素相似度矩阵;
基于所述像素相似度矩阵,通过图结构构建技术,使用NetworkX库构建图结构,将每个像素点作为图中的节点,根据像素相似度矩阵中的数据建立节点间的边连接,形成图结构化遥感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图结构化遥感数据,使用模块度优化方法,识别数据中的自然聚类,对节点进行分组,以挖掘同类模式的集合,进而生成遥感数据聚类图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图结构化遥感数据,采用K-means算法进行节点特征提取,使用Python的Scikit-learn库,设置聚类数为10,初始化方法选择k-means++,最大迭代次数设定为300,使用fit方法对每个节点的亮度、颜色和纹理信息进行聚类处理,生成节点特征数据集;
基于所述节点特征数据集,应用余弦相似度计算方法,使用NumPy库进行计算,设置阈值为0.5,通过计算节点间向量的余弦值确定相似度,根据设定阈值建立或拒绝节点间的连接,生成节点相似度矩阵;
基于所述节点相似度矩阵,采用Louvain算法进行社区挖掘,使用Python的community库,设置模块度优化参数以提高聚类效果,使用best_partition方法对图进行社区分割,将同类节点聚集在同一社区内,生成聚类群组映射图;
基于所述聚类群组映射图,进行聚类结果的整合和优化,使用自定义的聚类结果整合函数,调整聚类参数包括社区大小和边的密度,对同类的聚类群组进行合并,生成遥感数据聚类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遥感数据聚类图,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每个聚类进行模式识别,分类并标注差异化的遥感数据类别,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生成分类标注遥感图像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遥感数据聚类图,构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使用TensorFlow和Keras库,定义模型结构,包括添加多个Conv2D层,每层设定64个3x3大小的过滤器,步长设置为1,边界填充方式采用same,限定输出和输入尺寸一致,使用ReLU激活函数增强非线性表达能力,生成初步神经网络模型;
基于所述初步神经网络模型,添加MaxPooling2D层,池化窗口设置为2x2,步长为2,边界填充方式仍为same,降低特征维度,减少模型计算量,同时保留关键信息,生成降维后的神经网络模型;
基于所述降维后的神经网络模型,添加Dropout层,设置丢弃率为0.5,随机断开神经网络中部分连接,规避模型过拟合,生成正则化后的神经网络模型;
基于所述正则化后的神经网络模型,添加全连接层Dense,设定1024个神经元,激活函数使用Softmax,对聚类图中的特征进行分类,使用Adam优化器,学习率设置为0.0001,损失函数选用categorical_crossentropy,使用fit方法对模型进行训练,对遥感数据聚类图中的差异化类别进行识别和标注,生成分类标注遥感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分类标注遥感图像,利用生成对抗网络模型自动进行图像标注,通过生成器产生标注图像,判别器区分真实和生成图像,生成自动标注增强图像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分类标注遥感图像,构建生成对抗网络的生成器部分,使用TensorFlow和Keras库,定义生成器的输入层为128维的随机噪声,通过Dense层将其映射至匹配维度,接着添加四个卷积逆层,每层过滤器数量分别为512、256、128和64,步长为2,每层后接BatchNormalization和ReLU激活函数,最后一层使用tanh激活函数输出生成图像,进行生成器的初步训练,生成初步生成图像;
基于所述初步生成图像,构建生成对抗网络的判别器部分,继续使用TensorFlow和Keras库,定义判别器的输入层为生成图像,添加四个卷积层,每层过滤器数量分别为64、128、256和512,步长为2,每层后接LeakyReLU激活函数和BatchNormalization,最后通过一个Dense层输出真伪概率,进行判别器的训练,生成判别器训练模型;
基于所述判别器训练模型,调整生成对抗网络的整体权重,交替训练生成器和判别器,设置训练批次为1000次,每批次处理64张图像,使用生成器产生标注图像,使用判别器进行真伪判定,优化模型,生成优化后的GAN模型;
基于所述优化后的GAN模型,进行图像生成,使用生成器产生自动标注图像,经过判别器的验证,生成自动标注增强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自动标注增强图像,结合遗传算法和特征选择技术,基于效能自动选择特征组合,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生成优化特征集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自动标注增强图像,采用遗传算法初始化特征组合种群,通过随机生成长度等同于特征数量的二进制字符串来表示每个特征是否被选中,在有10个特征的情况下,若字符串为1010101010,则1代表对应特征被选中,0代表未被选中,生成初始特征组合种群;
基于所述初始特征组合种群,采用支持向量机作为适应度函数进行评估,通过计算每个特征组合在SVM分类器上的分类准确率评估其适应度,利用交叉验证法对每个特征组合进行评估,生成适应度评估结果;
基于所述适应度评估结果,遗传算法执行选择、交叉和变异三个关键操作,选择操作采用轮盘赌选择法基于适应度选择个体,交叉操作以0.8的概率在两个个体间随机选择交叉点进行基因交换,变异操作以0.1的概率在个体的基因串上随机选择位置进行基因反转,生成新一代特征组合种群;
基于所述新一代特征组合种群,重复执行适应度评估和遗传操作,直到达到设定的迭代次数50次或适应度收敛,从中基于适应度选择最优特征集,生成优化特征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优化特征集,运用深度信念网络对土地覆盖的变化进行深层特征学习和变化检测,识别包括植被变化或城市扩张特征,生成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优化特征集,使用TensorFlow和Keras库构建深度信念网络的第一层,该层为受限玻尔兹曼机,节点数设为256,对每个节点的亮度、颜色和纹理信息进行特征提取,使用对比散度算法,学习率设置为0.01,批次大小为50,进行特征提取和非监督学习,生成第一层网络权重;
基于所述第一层网络权重,增加深度信念网络的第二层,该层节点数为128,继续使用对比散度算法进行非监督学习,批次大小和学习率保持不变,再次对第一层输出的特征进行抽取,生成第二层网络权重;
基于所述第二层网络权重,对整个深度信念网络进行微调,采用反向传播算法优化网络,设置学习率为0.01,批次大小为100,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通过调整权重和偏置,提升对土地覆盖变化特征的识别能力,针对植被变化和城市扩张特征,生成微调后的DBN模型;
基于所述微调后的DBN模型,输入待分析的遥感数据,通过模型识别土地覆盖的变化特征,对植被变化和城市扩张,进行变化检测,生成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跟踪长期变化趋势,进行环境变化的综合评估,生成长期环境变化结果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图,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使用Python中的Statsmodels库执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选择匹配p、d、q参数以最小化AIC值,通过模型拟合历史数据,识别和预测土地覆盖的趋势变化,通过plot_predict方法可视化未来预测,生成变化趋势预测结果;
基于所述变化趋势预测结果,应用聚类分析,利用Python的Scikit-learn库中的KMeans算法,设定聚类数为k,根据轮廓系数选择最优k值,使用fit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聚类,通过inertia_属性评估聚类效果,聚类后对每个类别的特征进行分析,生成聚类分析结果;
利用所述聚类分析结果,执行影响因素分析,运用线性回归模型,使用Python的SciPy库中的linregress函数,输入变量为聚类结果的特征值,输出变量为环境变化指标,计算回归系数、p值和标准误差,通过回归模型的统计显著性影响确定关键影响因素,生成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结合所述变化趋势预测结果、聚类分析结果、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采用决策树算法,使用Python的Scikit-learn库中的DecisionTreeClassifier,设定决策树的最大深度和最小样本切分,利用fit方法基于影响因素分析报告构建模型,通过predict方法对未来环境变化进行分类预测,生成长期环境变化结果。
10.遥感数据智能解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图像增强模块、图结构化处理模块、聚类识别模块、深度分类模块、标注优化模块、变化检测与分析模块;
所述图像增强模块基于原始遥感数据,采用直方图均衡化算法改善图像对比度,随后使用局部二值模式特征提取算法提取像素点的纹理信息,通过结合对比度改善和纹理信息增强,生成亮度纹理增强图像;
所述图结构化处理模块基于亮度纹理增强图像,采用欧氏距离计算确定像素点之间的相似度,进而利用图结构构建技术,将每个像素点视为节点,根据相似度建立节点间的连接,形成结构化像素图;
所述聚类识别模块基于结构化像素图,运用K-means聚类算法提取节点特征,再利用Louvain社区发现算法对节点进行分组,分析数据中的自然聚类,从而生成聚类群组图;
所述深度分类模块基于聚类群组图,构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识别,对差异化聚类进行分类和标注,对遥感数据进行土地覆盖类型识别,生成深度分类图像;
所述标注优化模块基于深度分类图像,应用生成对抗网络进行图像标注优化,通过生成器产生细化标注,判别器验证标注质量,进而生成优化标注图像;
所述变化检测与分析模块基于优化标注图像,利用深度信念网络对土地覆盖的变化进行深层特征学习,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跟踪长期变化趋势,生成环境变化分析图。
CN202410186403.3A 2024-02-20 2024-02-20 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77462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6403.3A CN117746260B (zh) 2024-02-20 2024-02-20 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6403.3A CN117746260B (zh) 2024-02-20 2024-02-20 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6260A true CN117746260A (zh) 2024-03-22
CN117746260B CN117746260B (zh) 2024-05-31

Family

ID=90283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86403.3A Active CN117746260B (zh) 2024-02-20 2024-02-20 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4626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49397A (zh) * 2024-03-27 2024-04-30 潍坊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高光谱遥感地质测绘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28137B1 (ko) * 2016-02-04 2017-04-19 (주)한라지리정보 위성 영상과 gis를 사용한 토지피복 항목별 영상분류 방법
CN110442800A (zh) * 2019-07-22 2019-11-1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融合节点属性和图结构的半监督社区发现方法
CN111274905A (zh) * 2020-01-16 2020-06-12 井冈山大学 一种AlexNet和SVM相结合的卫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
CN112766291A (zh) * 2019-11-01 2021-05-07 南京原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场景图像中特定目标对象的匹配方法
CN112991361A (zh) * 2021-03-11 2021-06-18 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 一种基于局部图结构相似度的图像分割方法
CN114037836A (zh) * 2021-08-24 2022-02-11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将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应用于三维输变电工程测算的方法
CN114120141A (zh) * 2021-11-23 2022-03-01 深圳航天智慧城市系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全天候遥感监测自动分析方法及其系统
CN114494489A (zh) * 2022-01-05 2022-05-13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 一种基于深度孪生网络的自监督属性可控图像生成方法
CN115310589A (zh) * 2022-07-12 2022-11-08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图自监督学习的群体识别方法及系统
US20230005243A1 (en) * 2019-12-06 2023-01-05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User-guided image segmentation methods and products
CN115797798A (zh) * 2023-02-10 2023-03-14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基于废弃矿山遥感图像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方法
US20230114897A1 (en) * 2020-09-17 2023-04-13 Verint Americas Inc. Combining unsupervised and semi-supervised deep clustering approaches for mining intentions from texts
CN116539167A (zh) * 2023-07-04 2023-08-04 陕西威思曼高压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电源工作温度分布数据分析方法
CN117152110A (zh) * 2023-09-15 2023-12-01 安徽科技学院 一种基于图像纹理特征的水稻agb监测方法
CN117237623A (zh) * 2023-08-04 2023-12-15 山东大学 一种无人机遥感图像语义分割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28137B1 (ko) * 2016-02-04 2017-04-19 (주)한라지리정보 위성 영상과 gis를 사용한 토지피복 항목별 영상분류 방법
CN110442800A (zh) * 2019-07-22 2019-11-1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融合节点属性和图结构的半监督社区发现方法
CN112766291A (zh) * 2019-11-01 2021-05-07 南京原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场景图像中特定目标对象的匹配方法
US20230005243A1 (en) * 2019-12-06 2023-01-05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User-guided image segmentation methods and products
CN111274905A (zh) * 2020-01-16 2020-06-12 井冈山大学 一种AlexNet和SVM相结合的卫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
US20230114897A1 (en) * 2020-09-17 2023-04-13 Verint Americas Inc. Combining unsupervised and semi-supervised deep clustering approaches for mining intentions from texts
CN112991361A (zh) * 2021-03-11 2021-06-18 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 一种基于局部图结构相似度的图像分割方法
CN114037836A (zh) * 2021-08-24 2022-02-11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将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应用于三维输变电工程测算的方法
CN114120141A (zh) * 2021-11-23 2022-03-01 深圳航天智慧城市系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全天候遥感监测自动分析方法及其系统
CN114494489A (zh) * 2022-01-05 2022-05-13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 一种基于深度孪生网络的自监督属性可控图像生成方法
CN115310589A (zh) * 2022-07-12 2022-11-08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图自监督学习的群体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5797798A (zh) * 2023-02-10 2023-03-14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基于废弃矿山遥感图像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方法
CN116539167A (zh) * 2023-07-04 2023-08-04 陕西威思曼高压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电源工作温度分布数据分析方法
CN117237623A (zh) * 2023-08-04 2023-12-15 山东大学 一种无人机遥感图像语义分割方法及系统
CN117152110A (zh) * 2023-09-15 2023-12-01 安徽科技学院 一种基于图像纹理特征的水稻agb监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ONGXIA CUI 等: "Automatic high-precision recognition method of planar coding grid for Camera Calibration", 《ICETIS 2022;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3 January 2022 (2022-01-23), pages 1 - 4 *
MAHDI SHAMSI 等: "Centrality Based Number of Cluster Estimation in Graph Clustering", 《ICASSP 2021 - 202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 (ICASSP)》, 11 June 2021 (2021-06-11), pages 3645 - 3649, XP033955280, DOI: 10.1109/ICASSP39728.2021.9413940 *
张力: "数字航空摄影三维重建理论与技术发展综述", 《测绘学报》, vol. 51, no. 7, 31 July 2022 (2022-07-31), pages 1437 - 1457 *
陈宝行 等: "济南市中心城区空间扩张特征与机理", 《测绘地理信息》, vol. 47, no. 6, 31 December 2022 (2022-12-31), pages 120 - 12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49397A (zh) * 2024-03-27 2024-04-30 潍坊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高光谱遥感地质测绘控制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6260B (zh) 2024-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89086B (zh) 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半监督高分遥感图像场景分类方法
CN111785329B (zh) 基于对抗自动编码器的单细胞rna测序聚类方法
CN112883839B (zh) 基于自适应样本集构造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
CN117746260B (zh) 遥感数据智能解析方法及系统
JP5567448B2 (ja) 画像領域分割装置、画像領域分割方法および画像領域分割プログラム
CN112801059B (zh) 图卷积网络系统和基于图卷积网络系统的3d物体检测方法
Shin et al. Incremental deep learning for robust object detection in unknown cluttered environments
López-Rubio Probabilistic self-organizing maps for continuous data
CN114386534A (zh) 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对抗生成网络的图像增广模型训练方法及图像分类方法
CN109492589A (zh) 通过二进制特征与联合层叠结构融合的人脸识别工作方法以及智能芯片
CN113128600A (zh) 一种结构化深度非完整多视角聚类方法
Laha et al.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using fuzzy rules and aggregation of contextual information through evidence theory
Shu et al. A SVM multi-class image 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DE and KNN in smart city management
CN110334628B (zh) 一种基于结构化随机森林的室外单目图像深度估计方法
CN115544239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布局偏好预测方法
CN114782761A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仓储物料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15512226A (zh) 融入注意力机制多尺度CNN的LiDAR点云滤波方法
Ganebnykh et al. Metric classifier using multilevel network of templates
JP2017117025A (ja) パターン識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そのプログラム
Teke et al. Texture classification and retrieval using the random neural network model
Zhu Fuzzy logic models
CN113297942B (zh) 基于分层压缩激励网络的户外多种场景快速分类识别方法
CN111339825B (zh) 基于特征关系图谱学习的模型训练方法及数据分类方法
CN112927248B (zh) 一种基于局部特征增强和条件随机场的点云分割方法
Li et al. Residual-network-based supervised gaze prediction for first-person video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