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44598A - 创作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和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创作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和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44598A
CN117744598A CN202211142553.1A CN202211142553A CN117744598A CN 117744598 A CN117744598 A CN 117744598A CN 202211142553 A CN202211142553 A CN 202211142553A CN 117744598 A CN117744598 A CN 117744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content
authoring
creator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425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志宙
董凯
夏丁胤
唐舸宇
李景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al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al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al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al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4255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4459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8096 priority patent/WO202406104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744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45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3Interaction with page-structured environments, e.g. book metaph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66Editing, e.g. inserting or dele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信息技术领域的内容创作方法和相关装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多角度、有策略地、启发式、引导式的询问,并基于创作者回答的内容来进行内容创作。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使得创作者不断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即可以按照专业创作者的撰写思路得到能够表达自己真实意思的高质量创作内容。

Description

创作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和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创作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和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创作者进行创作时,受限于表达能力、艺术功底等因素,往往不能将脑海中的内容呈现出来。
目前一种利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辅助创作者进行创作的方法如下:创作者提供思路、方向、和初始内容之后,由AI模型进行素材推荐和内容续写,素材推荐和内容续写;每次素材推荐和内容续写后,都需要创作者反复调整、修改和润色。
这种创作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内容的创作效率和质量,但其生成的作品往往无法达到创作者心中预期,不能表达创作者真实想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智能创作方法生成的作品无法达到创作者心中预期、不能表达创作者真实想法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新的创作方法和相关装置,以提高创作者的创作效率和提高创作内容的质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创作方法,该包括:输出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创作者从第一创作角度创作目标场景类型的内容;接收所述创造者输入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创作角度内的第一创作内容;根据所述第二信息输出第二创作内容,所述第二创作内容中包含所述第一创作内容。
本申请中提示创造者其目标创作需要输入什么样(即创作角度)的内容并基于创作者输入的角度内容生成创作内容,相比于创作者不知道从什么角度进行创作而随意进行创作相比,可以创作得到更高质量的作品;并且,本申请通过指示创造者从哪个创作角度来进行创作,由创作者自己输入该创作角度的内容,从而可以使得生成的创作内容可以贴近创作者的真实想法。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出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输出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创作者输入场景类型;接收所述创造者输入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创作者的目标场景类型。
也就是说,先让创造者输入目标创作的场景类型,然后才精准地知道该场景类型的创作内容的创作角度,继而才能准确指示创作者从哪些创作角度输入信息。基于更准确的角度内容生成的创作内容才能更高质量地符合创作者的预期。
可选地,所述第三信息中可以包含M个备选场景类型,M为正整数,以便于创作者选择场景类型。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出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创作者输入的初始创作内容;根据所述初始创作内容所属的场景类型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创作角度内的N个角度内容,N为正整数。也就是说,输出供选择的角度内容,便于创作者输入角度内容。
可选地,所述输出第一信息,包括:通过图像的形式输出所述N个角度内容。通过图像输出供选择的角度内容,更便于创作者精准地输入预期角度内容。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出第二创作内容,包括:通过图像的形式输出所述第二创作内容。通过图像输出创作内容,以便于创造者可以更直观地确认该创作内容是否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思想。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输出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创作内容的第二创作角度;接收所述创造者输入的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创作角度内的第三创作内容;根据所述第六信息输出第四创作内容,所述第四创作内容中包含所述第三创作内容。该实现方式中,通过多轮提示,以不断提高创作内容的质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创作者输入的第七信息,所述第七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创作者对所述第二创作内容中的第一子内容的修改意见;根据所述第七信息对所述第二创作内容中的第一子内容进行修改,得到第五创作内容。
该实现方式中,可以接收创作者的修改意见,提高创作内容的质量。
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或云端服务器中。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其中的接收操作可以理解为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来接收用户的输入信息,基于相应信息执行输出操作可以理解为:将该相应信息发送给云端服务器,然后接收云端服务器基于该相应信息发送的信息,并通过电子设备的人机交互界面来为用户输出信息。
该方法应用于云端服务器时,其中的接收操作可以理解为从电子设备接收相应信息,发送操作可以理解为向电子设备发送相应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创作装置,该设备可以包括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个模块。其中,每个模块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
作为一种示例,该装置可以为服务器或电子设备,或者可以是应用于电子设备或服务器中的芯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指令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中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电子设备或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或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创作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和云端服务器,该创作系统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创作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知识图谱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知识图谱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创作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创作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创作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用户界面的示意性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用户界面的示意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些概念进行介绍。
本实施例中,场景类型可以理解为创作者所要创作的作品的类型。例如,若创作者想要创作人物类的作品,则场景类型为人物;若创作者想要创作情节类的作品,则场景类型为情节,若创作者想要创作环境描写的作品,则场景类型为环境;若创作者想要创作心理描写的作品,则场景类型为心里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场景类型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场景类型为哪些类型,场景类型的划分可以基于创作领域类的专业知识或者惯用准则进行。本实施例中的场景类型也可以替换为写作类型或写作体裁。
本实施例中,创作角度是指从哪个方面或者哪个特征来描述或者表达创作者想要创作的内容。
例如,创作者想要创作一个关于人物的文字作品时,创作者可以从外表、行为、品质、性格等一个或多个方面来描述该人物。其中,外表、行为、品质、性格等可以称为人物的创作角度。
再如,创作者想要创作一个关于人物的外表的创作时,创作者可以从面容、衣着、表情等一个或多个方面来描述人的外表。其中,面容、衣着、表情等即可以称为人物外表的创作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创作角度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创作角度的具体内容,创作角度的划分可以基于创作领域类的专业知识或者惯用准则进行。本实施例中的创作角度也可以替换为要素或者写作角度或者撰写角度等。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创作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1中,箭头表示信息走向。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创作方法中涉及策略提问模块和内容生成模块。
其中,策略提问模块可以基于场景类型、历史对话内容和历史创作内容中至少一个信息,多角度、有策略、启发式、引导式地向创作者输入提示信息,通过该提示信息询问创作者相关创作问题,以使得创作者可以从合理的创作角度输入创作内容,从而可以全面地还原创作者的原始思路,弥补创作者自身创作能力的不足。
下面介绍策略提问模块的一种示例性实现方式。作为示例,可以基于“知识图谱+随机游走+问句生成模型+深度优先遍历(DFS)”的思想来实现策略提问模块。
1)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是从海量文本中提取构建的,是为了能提出具有启发、引导和发散性的问题而准备的,后续生成创作内容也可以使用。
以图2所示的脸的知识图谱为例,与脸这个实体具有关系的实体包含倒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美貌女子,其中,倒三角形、方形、椭圆形与脸之间为形状关系,美貌女子与脸之间为所属关系。
电子设备可以基于知识点图谱、依据上下文中的语义来确定未知实体,并基于未知实体确定第一创作角度以生成第一信息。其中,与上下文中实体相关联的实体可以认为是未知实体,上下文可以包括场景类型和/或已有创作内容。
例如,之前的创作内容中提到“这个美貌女子有一张好看的脸”,包括美貌女子、脸这两个已知实体,其中脸这个实体在图谱中涉及到所属、形状两种关系,这两种关系即为创作角度。上下文中美貌女子和脸已经构成所属关系,则电子设备可以基于脸的形状这个创作角度生成第一信息。
2)随机游走模型
由前述内容可知,基于上下文内容中的某个实体,在知识图谱中可以确定其关系信息。当只有一种关系信息时,可快速确定第一创作角度输出第一信息;但是当实体涉及多种关系信息时,则需要随机游走模型来确定以哪种关系来作为创作角度。
随机游走模型的输入为场景类型、上下文内容以及某个已知实体,输出是该已知实体在知识图谱中涉及到的每种关系信息被确定为创作角度的概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场景类型下,相同已知实体的多种关系信息,被确定为创作角度的概率通常是不同的。假设脸这个实体在图谱中的关系为形状和颜色两种,当场景类型为外貌描写时,则以形状关系为创作角度的概率更高;而当场景类型为心理描写时,以颜色关系为创作角度的概率更高。
随机游走模型可以基于大量历史内容统计和神经网络训练,学习到各个场景类型下实体涉及到的多种关系信息分别被确定为创作角度的概率。
随机游走模型针对具体场景类型和实体,输出涉及关系信息被确定为创作角度的概率后,可以基于该概率选择某个关系信息作为第一创作角度。通常来说,选择概率较大的关系信息作为当前创作角度。
确定当前用作创作角度的关系信息之后,可以基于当前已知实体和选定关系信息构造出一种示例性第一信息“脸的形状是什么”。
可选地,电子设备中还可以配置有第一信息模板,以便于基于这个模板来生成第一信息。例如,该信息模板可以包括“这个X的Y是什么样的?”,“这个X的Y有什么特点?”等。其中,X可以是上下文中的已知实体,Y是关系信息。
3)问句生成模型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为了提高第一信息的艺术性,需要问句生成模型。
问句生成模型是通过大量标注好的语料和知识图谱,通过神经网络训练得到。这些标注好的语料形式为“上下文内容,已知实体,创作角度/关系信息,对应问句”四元组信息。例如,“女孩有一张好看的脸,脸,形状,女孩的脸长什么样子?”表示基于上下文内容、已知实体和创作角度,如何进行提问。
训练好的模型可以基于上下文、已知实体和创作角度,生成对应的问句候选集。问句生成模型用于配合随机游走模型,生成与创作角度相关的提示性问题。
例如,之前创作内容提到“这个美貌女子有一张好看的脸”,针对脸这个实体,随机游走模型选定形状这个关系作为第一创作角度后,问句生成模型可以生成对应创作角度的提问问句。
在实现过程中,上下文中可能存在多个已知实体,针对每个实体,随机游走模型都可以确定出一个创作角度,因此可能会同时存在多个第一创作角度。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深度优先遍历机制确定这多个第一创作角度的提问顺序。
基于深度优先遍历机制确定的提问属性,相比于电子设备一次性对这多个第一创作角度生成相应问题而言,更合理;相比于依次这多个第一创作角度顺序提出问题而言,也更合理。这是因为如果按照上一个第一创作角度提出问题后,可能基于用户的回答延伸出新的实体,新的创作角度,新的问题,此时若紧接着按照下一个第一创作角度提出问题,会很突兀。
4)深度优先遍历
深度优先遍历包含如下含义:针对一个问题,不断深入问,无法再深入问时,再问旁边的问题。对于无法再深入问的定义为:如果基于上次交互上下文内容,没有新的实体出现,或者在知识图谱中、该实体涉及的关系信息上下文中都已存在,又或者随机游走模型针对实体的关系信息得出的概率都小于某个阈值,则可以认为无法再深入问。
如图3所示,第二创作内容包含“这个美貌女子脸好看,体型好,性格也好。”其中,美貌女子的第一个实体为脸,第二个实体为体型,第三个实体为性格,脸在图谱中的有关系信息可以作为创作角度,体型和性格这两个实体同样如此。
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优先将脸作为实体,以形状这一关系为创作角度,生成提示信息“美貌女子的脸长什么样子?”;等到创作者回答前述问题,即输入相应创作内容之后,比如输入“她的脸很圆”,由此又延伸出“圆”这个已知实体;此时电子设备再以“圆”作为实体,以“比喻/或形容”这一关系为创作角度,再次生成提示信息“她脸是哪种圆形的脸?”;等到创作者再次回答,即输入相应创作内容后,比如输入“椭圆形的脸”,此时又延伸出“椭圆形”这个已知实体,但此时随机游走模型基于上下文内容,输出“椭圆形”在图谱中的关系信息作为下一创作角度的概率,都低于一定阈值,所以不再基于这个实体进一步提问,改从之前的“体型”实体,进一步提问与创作。
可以理解的是,遵从深度优先,使问题循序渐进,有谈话聊天感,不至于太突兀;每个实体都可能动态拓展出多个实体,丰富创作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场景类型可以对应不同的策略提问模块,或者说,不同的场景类型的创作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策略提问模块获得。其中,不同的策略提问模块可以是基于不同场景类型的历史创作内容获得。
图1所示实施例中,策略提问模块输出问题之后,创作者可以基于该问题输入答案。内容生成模块接收到创作者输入的答案之后,可以基于该答案生成创作内容。下面介绍内容生成模块生成创作内容的方法。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容生成模块可以将之前的创作内容和创作者基于创作角度输入的第一创作内容组合在一起得到第二创作内容。
例如,第一信息包含“这双手有什么特点?”,第一创作内容包含“有很多老茧”时,第二创作内容可以包含“一双布满老茧的手”。
图1所示实施例中,内容生成模块生成创作内容之后,可以输出创作内容。作为一种示例,可以通过文字形式输出创作内容;作为另一种示例,可以通过图像形式输出创作内容;作为又一种示例,可以通过语音方式输出创作内容。
下面介绍通过图像形式输出创作内容的示例性实现方式。
通过训练过的编码器将创作内容转为特征向量,实现文本到向量表征空间的映射;通过先验模型将表征向量映射到图像的表征向量,这些图像的表征向量捕获了文本中包含的语义信息;通过图像解码模型根据映射的图像表征向量生成多幅表现该语义信息的图像,并按照文本内容与图像向量匹配分数排序返回。
内容生成模块生成创作内容之后,在输出创作内容的同时,策略提问模块还可以基于该创作内容向创作者进行提问,待创作者输入答案之后,内容生成模块在基于该答案生成新的创作内容。通过持续的多轮问答交互获得更具体、更准确的创作者的意图,生成更符合创作者预期的作品。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创作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4所示,该创作系统包括电子设备100和云端服务器200。电子设备100与云端服务器200之间可以通过网络通信。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例性结构图。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压力传感器130A,触摸传感器130K,显示屏140、音频模块150,扬声器150A,受话器150B,麦克风150C,通信模块160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显示处理单元(displayprocess unit,DPU),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
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其中,处理器是电子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处理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存储器120可以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该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处理器110可以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上述指令,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0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等。存储器1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该存储程序区还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等。
此外,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来使得电子设备100执行各种功能应用及数据处理。
压力传感器13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3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40。
触摸传感器130K,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13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40,由触摸传感器130K与显示屏140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3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40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30K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40所处的位置不同。
显示屏14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40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显示屏140。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50,扬声器150A,受话器150B,麦克风150C,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声音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5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5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5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5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扬声器15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扬声器150A收听音乐,或输出免提通话的音频信号。
受话器15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电子设备100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5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
麦克风15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15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150C。电子设备1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150C。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150C,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150C,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蓝牙,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手机、可折叠电子设备、平板电脑、桌面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设备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电子设备100的具体类型不作特殊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6介绍图4所示创作系统所实现的创作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创作方法可以包括S610、S620、S630、S640、S650、S660、S670、S680、S690、S691、S692和S693。
S610,云端服务器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三信息,第三信息用于提示创作者输入场景类型。
相应地,电子设备接收第三信息。例如,电子设备100通过通信模块160接收第三信息。
S620,电子设备呈现第三信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显示屏输出文字,该文字用于提示创作者输入其创作所属的场景类型,即目标场景类型。
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和喇叭(或听筒)输出声音,该声音用于提示输入其创作所属的场景类型,即目标场景类型。
可选地,第三信息中可以包含M个备选的场景类型供创作者选择,M为正整数。例如,电子设备可以输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或“心里描写”场景类型供创作者选择。
图7中的(a)为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第三信息的一种用户界面示意图。其中,创作者可以从“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或“心里描写”等备选场景类型中选择目标场景类型,例如,创作者点击哪个备选场景类型记为选择该备选场景类型作为目标场景类型。
S630,电子设备接收输入的第四信息,第四信息用于指示创作者的目标场景类型。
相应地,电子设备接收创造者输入的第四信息。例如,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触控传感器或者压力传感器或者麦克风或者话筒接收创作者输入的第五信息。
第四信息可以是创作者自己输入的目标场景类型,也可以是创作者基于电子设备提供的备选场景类型选择的目标场景类型。
例如,电子设备呈现“人物”、“环境”或“心里描写”场景类型供创作者选择时,创作者点击哪个场景类型,则第四信息指示该场景类型。
S640,电子设备向云端服务器发送第四信息。相应地,云端服务器接收第四信息。
例如,电子设备通过通信模块向云端服务器发送第四信息。
S650,云端服务器基于第四信息确定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创作者从第一创作角度创作目标场景类型的内容。
例如,云端服务器可以通过前述内容中提到的策略提问模块基于第四信息确定第一信息。
S660,云端服务器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相应地,电子设备接收该第一信息。例如,电子设备100通过通信模块160接收第一信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提示提示创作角度,可以通过直接输出第一创作角度的名称信息来提示创作角度。
例如,创造者想要创作一个关于人物的创作时,第一创作角度可以是性别。该示例下,通过询问的方式提示第一创作角度时,第一信息可以包含包括如下文字信息或声音信息“这个人的性别是什么?”。通过直接提示方式提示第一创作角度时,第一信息可以包含包括如下文字信息或声音信息“请输入这个人的性别:”。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电子设备可以输出N个备选创作角度,以供创造者选择,N为正整数。
作为一个示例,可以通过文字输出这N个备选创作角度中全部或部分。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通过图像输出这N个备选创作角度中全部或部分。
S670,电子设备呈现第一信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显示屏输出文字信息,该文字信息包含第一信息。
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和喇叭(或听筒)输出声音,该声音中的内容包含第一信息。
S680,电子设备接收输入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创作角度内的第一创作内容。相应地,电子设备接收该第二信息。
可选地,电子设备可以接收文字形式、图像形式或声音形式的第二信息。
创作角度内的创作内容可以理解为:创作者从该创作角度进行创作时所使用的描述内容。例如,创作角度为性别时,创作内容可以是男性或者女性;又如创作角度为发型时,创作内容可以是直发、短发、光头、卷发、长发等;再如,创作角度为外貌特征时,创作内容可以是肤色很白和脸上有疤痕;又如,创作角度为疤痕位置时,创作内容可以是额头、下巴、眉毛、鼻梁等。
以第一创作角度为性别,第一创作内容包含男性为例,第二信息可以包含如下信息“男性”。以第一创作角度为外貌特征,第一创作内容包含肤色很白和脸上有疤痕为例,第二信息可以包含如下信息“皮肤很白,且脸上有疤痕”;以第一创作角度为疤痕位置,第一创作内容包含额头为例,第二信息可以包含如下内容“在额头”。
S690,电子设备向云端服务器发送第二信息。相应地,云端服务器接收来自电子设备的第二信息。
例如,电子设备通过通信模块向云端服务器发送第二信息。
S691,云端服务器基于第二信息确定第二创作内容,第二创作内容中包含第一创作内容。
作为一个示例,云端服务器可以通过前述内容中介绍的内容生成模块来基于第二信息确定第二创作内容。
S692,云端服务器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创作内容。相应地,电子设备接收第二创作内容。例如,电子设备通过通信模块接收第二创作内容。
S693,电子设备呈现第二创作内容。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显示屏输出文字,该文字包含第二创作内容。
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和喇叭(或听筒)输出声音,该声音中包含第二创作内容。
在又一些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显示屏输出图像,该图像用于呈现第二创作内容。例如,第二创作内容为人物时,该图像为该人物的图像。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前述内容中介绍的方式通过文字形式的第二创作内容获取图像形式的第二创作内容。
本实施例中,提示创造者其目标场景类型的创作需要输入什么样(即创作角度)的内容并基于创作者输入的角度内容生成创作内容,相比于创作者不知道从什么角度进行创作而随意进行创作相比,可以创作得到更高质量的作品;并且,本申请通过指示创造者从哪个创作角度来进行创作,由创作者自己输入该创作角度的内容,从而可以使得生成的创作内容可以贴近创作者的真实想法。
图7中的(b)为电子设备呈现第一信息、创作者向电子设备输入第二信息和电子设备呈现第二创作内容的一个用户界面示意图。图7所示的示例中,假设目标场景类型为人物描写。其中,“AI:”之后紧跟的第一信息的内容为“这个人是男人还是女人?”,其中,第一创作角度为性别;“创作者:”后紧跟的第二信息的内容为“男人”,即第一创作内容为“男人”;基于第二信息生成的第二创作内容为“一个男人”。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创作者输入目标场景类型仅是确定目标场景类型的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并不限制仅能通过创作者输入目标场景类型。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云端服务器可以基于创作者输入的初始创作内容确定目标场景类型。
该实现方式中,创作者向电子设备输入初始创作内容,电子设备接收创作者输入的初始创作内容。作为示例,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触控传感器或者压力传感器或者麦克风或者话筒接收创作者输入的初始创作内容。例如,初始创作内容可以是创作者自己创作的一段或几段内容。
电子设备向云端服务器发送初始创作内容。云端服务器根据初始创作内容所属的场景类型确定目标场景类型。
云端服务器确定目标场景类型之后,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向创作者输出该场景类型。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可以让创作者确认其目标场景类型是否为该场景类型。是的情况下,才将该场景类型确定为目标场景类型;否的情况下,作为一个示例,可以执行S630和S640。
本实施例的创作方法中,电子设备呈现第二创作内容之后,创作系统还可以继续重复执行S660至S693,以不断基于创作者基于创作角度的提示输入的创作内容来更新输出的创作内容。
为了便于区分和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将上一次创作系统输出的创作角度称为第一创作角度,将携带第一创作角度的信息称为第一信息,将创作者基于该第一创作角度输入的创作内容称为第一创作内容,将创作系统基于第一创作内容生成的创作内容称为第二创作内容,将创作系统基于上一次生成的第二创作内容和提示的第一创作角度输出的新创作角度称为第二创作角度,将携带第二创作角度的信息称为第五信息,将创作者基于该第二创作角度输入的创作内容称为第三创作内容,将创作系统基于第三创作内容生成的创作内容称为第四创作内容。
在一些示例中,电子设备重新提示的第二创作角度可以是目标场景类型的创作中还未提示过的创作角度。例如,“人物”场景类型对应的创作角度包含“性别”角度和“面貌”角度时,第一次输出的第一创作角度可以是“性别”角度,等待创作者输入“性别”角度内的第一创作内容“男性”之后,可以生成第二创作内容“一个男人”;然后电子设备可以继续输出第一创作角度“外貌”,创作者输入创作内容“脸上有道疤”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基于之前生成的创作内容和创作者新输入的创作内容生成新的创作内容“一个脸上有道疤的男人”。
在另一些示例中,电子设备重新提示的创作角度可以是创作者输入的创作内容的创作角度。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多轮询问的创作方法的一种用户界面示意图。例如,创作者在图7的(b)中输入“男人”,且电子设备呈现第二创作内容“一个男人”之后,电子设备可以继续呈现图8的(a)中的内容“他的外貌有很明显的特征吗?”,其中,创作角度为外貌特征。创作者基于该提问进行回答,输入“皮肤很白,脸上有道疤”之后,电子设备可以输出创作内容“一个皮肤白皙,脸上有疤的男人”。然后电子设备可以继续输出图8的(b)中的内容“疤痕的位置在哪里”,其中,创作角度为疤痕位置。创作者基于该提问进行回答,输入“在额头上”之后,电子设备可以输出创作内容“一名皮肤白皙,额头有疤的男子”。
也就是说,创作系统会与创作者进行多轮交互问答,不断丰富创作内容的细节,完善创作者思路。系统会不断基于创作者回答,进行发散、引导式的提问,充分地还原创作者思路。
并且,每次交互式对话后,创作系统都可以调用内容生成模块,实时生成作品供创作者预览。
针对一些场景中,例如创作者在半成品(或者可以称为初始创作内容)前提下,想对作品进行优化和修改的场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创作者对已有作品提出质疑或修改的建议,创作系统调用相应的策略提问模块,理解语义,并抛出问题给创作者,然后获取创作者的回答。
进一步,可选地,创作系统可以基于创作者提出的修改意见,理解分析后,抛出新的问题,再次进入交互式问答环节。这样,通过多轮交互,可以明确创作者的具体修改思路。
每次交互式对话后,创作系统都可以调用相应的内容生成模块,实时修改作品供创作者预览。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基于修改意见的创作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S910,电子设备接收输入的第七信息,第七信息用于指示创作者对待修改内容中的第一子内容的修改意见。相应地,电子设备接收第七信息。
作为示例,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触控传感器或者压力传感器或者麦克风或者话筒接收创作者输入的第七信息。
作为一个示例,该待修改创作内容可以是创作者输入的创作内容。
作为另一个示例,该待修改创作内容为电子设备创作且输出的创作内容。例如,该待修改内容可以是前述第二创作内容或第四创作内容。
作为有一个示例,该待修改创作内容是电子设备上一次修改所得且输出的创作内容。
例如,如图10中的(a)所示,待修改创作内容可以包含“一个肤色白皙,额头有疤的男子。”时,修改意见可以是“肤色红润,疤痕是圆形”。
S920,电子设备向云端服务器发送第七信息。相应地,云端服务器接收第七信息。
作为示例,电子设备通过通信模块向云端服务器发送第七信息。
S930,云端服务器基于第七信息对待修改创作内容中的第一子内容进行修改,得到第五创作内容。
作为示例,云端服务器确定待修改创作内容的目标场景类型,并使用该目标场景类型对应的内容生成模块基于第七信息对第一子内容进行修改,以得到第五创作内容。
S940,云端服务器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五创作内容。相应地,电子设备接收第五创作内容。
例如,电子设备通过通信模块接收第五创作内容。
S950,电子设备呈现第五创作内容。
电子设备呈现第五创作内容的方式可以参考前述电子设备呈现第二创作内容的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如图10中的(b)所示,电子设备呈现第五创作内容“一名面色红润,额头有圆疤的男子。”
如前述内容所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创作系统输出的创作内容可以是图像形式的。图11中的(a)为“一名皮肤白皙,额头有疤的男子。”的创作内容的示例性图像;图11中的(b)为创作内容“一名面色红润,额头有圆疤的男子。”的示例性图像。图11的(b)中,通过在圆圈中填充点来表示面色红润。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创作方法,该创作方法由电子设备独立实现。该创作方法与前述由电子设备和云端服务器配合实现的创作方法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由云端服务器实现的全部或部分操作在电子设备中实现。这种情况下,虽然电子设备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开销变大,但是可以节省电子设备和云端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时间开销。
例如,S610,S650和S691中全部或部分步骤由电子设备实现。又如,S930可以在电子设备上实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创作应用,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可以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由电子设备或云端服务器实现的方法。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含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可以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由电子设备或云端服务器实现的方法。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创作装置,该创作装置包含用于实现图6或图9所述实施例中的创作方法由电子设备实现的各个模块。
例如,该创作装置可以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通信模块,其中,输入模块用于实现图6或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接收创作者输入的信息的操作,输出模块用于实现图6或图9所示实施例中向创作者输出信息的操作,通信模块用于实现与云端服务器的通信操作(例如接收操作和发送操作)。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创作装置,该创作装置包含用于实现图6或图9所述实施例中的创作方法由电子设备和云端服务器实现的各个模块。
例如,该创作装置可以输入模块、输出模块、策略提问模块和内容生成模块,其中,输入模块用于实现图6或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接收创作者输入的信息的操作,输出模块用于实现图6或图9所示实施例中向创作者输出信息的操作,策略提问模块用于实现图6或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确定问题的操作,内容生成模块用于实现图6或图9所示实施例中生成创作内容的操作,通信模块用于实现与电子的通信操作(例如接收操作和发送操作)。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创作装置,该创作装置包含用于实现图6或图9所述实施例中的创作方法由云端服务器实现的各个模块。
例如,该创作装置可以通信模块、策略提问模块和内容生成模块,其中,策略提问模块用于实现图6或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确定问题的操作,内容生成模块用于实现图6或图9所示实施例中生成创作内容的操作,通信模块用于实现与电子的通信操作(例如接收操作和发送操作)。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由电子设备实现的方法。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云端服务器,该云端服务器可以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由云端服务器实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模块或部件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如控制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软件模块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13)

1.一种创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创作者从第一创作角度创作目标场景类型的内容;
接收所述创造者输入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创作角度内的第一创作内容;
根据所述第二信息输出第二创作内容,所述第二创作内容中包含所述第一创作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创作者输入场景类型;
接收所述创造者输入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创作者的目标场景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M个备选场景类型,M为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创作者输入的初始创作内容;
根据所述初始创作内容所属的场景类型确定所述目标场景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创作角度内的N个角度内容,N为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通过图像形式包含所述N个角度内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创作内容为图像形式的创作内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创作内容的第二创作角度;
接收所述创造者输入的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创作角度内的第三创作内容;
根据所述第六信息输出第四创作内容,所述第四创作内容中包含所述第三创作内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创作者输入的第七信息,所述第七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创作者对所述第二创作内容中的第一子内容的修改意见;
根据所述第七信息对所述第二创作内容中的第一子内容进行修改,得到第五创作内容。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142553.1A 2022-09-20 2022-09-20 创作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和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77445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42553.1A CN117744598A (zh) 2022-09-20 2022-09-20 创作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和相关装置
PCT/CN2023/118096 WO2024061044A1 (zh) 2022-09-20 2023-09-11 创作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和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42553.1A CN117744598A (zh) 2022-09-20 2022-09-20 创作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和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4598A true CN117744598A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59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42553.1A Pending CN117744598A (zh) 2022-09-20 2022-09-20 创作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和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44598A (zh)
WO (1) WO202406104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67775B2 (en) * 2015-02-19 2018-09-04 Disney Enterprises, Inc. Guided authoring of interactive content
CN109408786B (zh) * 2018-09-27 2023-04-07 武汉旖旎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小说辅助创作系统
CN109829105A (zh) * 2019-01-18 2019-05-31 王惟惟 一种可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人工智能创作辅助系统
CN111832275B (zh) * 2020-09-21 2022-02-25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文本的创作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590972A (zh) * 2021-08-16 2021-11-0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展示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61044A1 (zh) 2024-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88911B (zh)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39246B (zh) 查询语句模板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20012656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oice interaction
CN110490213A (zh) 图像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877336A (zh)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学方法、云服务平台和教学系统
CN107294837A (zh) 采用虚拟机器人进行对话交互的方法和系统
CN109086860B (zh) 一种基于虚拟人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WO2021083125A1 (zh) 通话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410297A (zh) 一种用于生成虚拟化身形象的方法与装置
CN105723360A (zh) 利用情感调节改进自然语言交互
US20230206912A1 (en) Digital assistant control of applications
CN110598576A (zh) 一种手语交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介质
CN107480766B (zh) 多模态虚拟机器人的内容生成的方法和系统
CN111414506B (zh) 基于人工智能情绪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70848A1 (zh) 人机交互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介质
KR20200059054A (ko) 사용자 발화를 처리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전자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US20190371319A1 (en) Method for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9948151A (zh) 构建语音助手的方法
EP407541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teractive audience simulation
KR20220129989A (ko) 아바타에 기초한 인터랙션 서비스 방법 및 장치
KR20200059112A (ko) 로봇 상호작용 시스템 및 그를 위한 프로그램
CN108564833A (zh) 智能交互对话控制方法及装置
KR20180105501A (ko) 언어 정보를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13205569A (zh) 图像绘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US20200257954A1 (en)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digital persona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