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43446A - 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43446A
CN117743446A CN202410182387.0A CN202410182387A CN117743446A CN 117743446 A CN117743446 A CN 117743446A CN 202410182387 A CN202410182387 A CN 202410182387A CN 117743446 A CN117743446 A CN 117743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 format
format
type
format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823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43446B (zh
Inventor
高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Priority to CN20241018238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43446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41018238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77434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43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3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43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3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和系统。所述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包括:区块链主节点根据与其对应的所有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接收到的数据格式的数据参数确定所述区块链主节点的目标数据格式;将所述区块链主节点的目标数据格式发送至与所述区块链主节点进行数据传输链路通信的对应区块链子节点,并按照所述目标数据格式控制所述区块链子节点在数据传输之前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形成符合目标数据格式的待传输数据;根据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的数据格式情况对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进行数量和参数调整。所述系统包括与所述方法步骤对应的模块。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和系统,属于数据转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区块链平台中每个区块链主节点均对应不同的多种数据交互区块链子节点,区块链子节点之间往往存在密集的数据往来,但是,由于区块链主节点接收的信息种类不同导致其产生的数据的格式多种多样,通常情况下,需要将区块链子节点所产生的多种格式的数据在输入到区块链主节点中进行格式转化,形成统一的数据文格式,然而,所述区块链主节点往往是针对对应数据连接的数据需求格式进行随机转换成符合区块链主节点的格式,且不能改变,因此,常常导致数据转化延时较长,效率较低的问题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和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每个区块链主节点对应的需要接收的数据格式需要再区块链主节点内部进行转换,导致区块链主节点的运行负荷较大的问题发生,同时,统一的数据格式往往是针对对应数据连接的数据需求格式进行随机转换导致转换目标数据格式与数据初始格式之间不匹配而造成转化延时较长,效率较低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所述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包括:
区块链主节点根据与其对应的所有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接收到的数据格式的数据参数确定所述区块链主节点的目标数据格式;
将所述区块链主节点的目标数据格式发送至与所述区块链主节点进行数据传输链路通信的对应区块链子节点,并按照所述目标数据格式控制所述区块链子节点在数据传输之前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形成符合目标数据格式的待传输数据;
根据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的数据格式情况对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进行数量和参数调整。
进一步地,区块链主节点根据与其对应的所有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接收到的数据格式的数据参数确定所述区块链主节点的目标数据格式,包括:
区块链主节点实时监测与其相连的所有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接收到的数据格式,将每个数据传输链路发送的数据所包含的数据类型,作为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括一种或多种数据格式;
区块链主节点调取其节点需求中所包含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括一种或多种数据格式;
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是否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
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时,则将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目标数据格式;
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不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时,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的具体信息确定目标数据格式。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不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时,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的具体信息确定目标数据格式,包括:
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一个数据格式类型,但,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时,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每个第二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将数值最小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所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目标数据格式;
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且,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时,则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的每个数据格式类型依次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的每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将数值最高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所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其中一种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格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其中,E i 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E 0表示预设的基准因子数值;T i 表示数据量为基准单位数据量的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数据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用时长,所述基准单位数据量为1M;T表示所述数据交互终端与其对应的通信目标终端之间的数据数据转换的最大允许转换时长;m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单位数据量的设置数量,且,m=3,即为第一单位数据量、第二单位数据量和第三单位数据量,且,所述第一单位数据量、第二单位数据量和第三单位数据量分别为3M、8M和12M;T 0j 表示第j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实际转换时长;ΔT表示每增加一个基准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理论时间增量;N表示第j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与第j-1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之间相差的基准单位数据量的个数;
同时,所述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其中,E ik 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k个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T ik 表示数据量为基准单位数据量的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的第k个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数据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用时长;T 0kj 表示第j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k个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数据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实际转换时长;sqrt表示根号运算。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的数据格式情况对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进行数量和参数调整,包括:
提取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确定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其中,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与所述目标数据格式的数相同,且,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与所述目标数据格式的数据格式类型一一对应;
提取每个所述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设置所述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数据传输链路的单位时间的最大允许数据传输的数据量;
按照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单位时间的最大允许数据传输的数据量创建各个数据传输链路。
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系统,所述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系统包括:
格式设置模块,用于区块链主节点根据与其对应的所有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接收到的数据格式的数据参数确定所述区块链主节点的目标数据格式;
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区块链主节点的目标数据格式发送至与所述区块链主节点进行数据传输链路通信的对应区块链子节点,并按照所述目标数据格式控制所述区块链子节点在数据传输之前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形成符合目标数据格式的待传输数据;
信息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的数据格式情况对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进行数量和参数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格式设置模块包括:
第一数据类型确定模块,用于区块链主节点实时监测与其相连的所有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接收到的数据格式,将每个数据传输链路发送的数据所包含的数据类型,作为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括一种或多种数据格式;
第二数据类型确定模块,用于区块链主节点调取其节点需求中所包含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括一种或多种数据格式;
相同格式类型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是否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
第一目标数据格式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时,则将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目标数据格式;
第二目标数据格式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不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时,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的具体信息确定目标数据格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目标数据格式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格式确定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一个数据格式类型,但,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时,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每个第二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将数值最小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所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目标数据格式;
第二格式确定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且,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时,则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的每个数据格式类型依次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的每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将数值最高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所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其中一种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格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其中,E i 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E 0表示预设的基准因子数值;T i 表示数据量为基准单位数据量的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数据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用时长,所述基准单位数据量为1M;T表示所述数据交互终端与其对应的通信目标终端之间的数据数据转换的最大允许转换时长;m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单位数据量的设置数量,且,m=3,即为第一单位数据量、第二单位数据量和第三单位数据量,且,所述第一单位数据量、第二单位数据量和第三单位数据量分别为3M、8M和12M;T 0j 表示第j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实际转换时长;ΔT表示每增加一个基准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理论时间增量;N表示第j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与第j-1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之间相差的基准单位数据量的个数;
同时,所述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其中,E ik 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k个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T ik 表示数据量为基准单位数据量的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的第k个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数据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用时长;T 0kj 表示第j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k个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数据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实际转换时长;sqrt表示根号运算。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调整模块包括:
链路数量确定模块,用于提取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确定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其中,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与所述目标数据格式的数相同,且,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与所述目标数据格式的数据格式类型一一对应;
数据量确定模块,用于提取每个所述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设置所述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数据传输链路的单位时间的最大允许数据传输的数据量;
链路创建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单位时间的最大允许数据传输的数据量创建各个数据传输链路。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和系统能够在目标的数据交互终端所允许接收的数据格式中进行格式选定,使数据源的数据交互终端的数据数据按照指定格式进行转换,能够有效提高源数据的数据格式与目标数据交互终端的数据格式之间的匹配性,进而提高数据格式转化效率,减少数据格式转换延时。同时,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多种数据格式智能转换方法和系统够根据数据交互终端的实际数据数据量的实时变化进行目标数据格式的自适应调整,有效提高了目标数据格式确定和自适应调整的灵活性和自适应性能,保证数据交互终端实施具备高效的数据转化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各种目标数据格式的实际转换情况进行通信线程的最大数据量的设置,能够提高通信线程与实际数据数据转换情况之间的匹配性,进而通信线程的创建参数的合理性,防止通信线程的最大数据量设置过大导致运力资源分配不合理,进而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发生,又能够防止通信线程的最大数据量设置过小导致数据传输效率降低的问题发生。同时,针对不同目标数据格式设置单独的数据传输线程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降低不同格式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系统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包括:
S1、区块链主节点根据与其对应的所有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接收到的数据格式的数据参数确定所述区块链主节点的目标数据格式;
S2、将所述区块链主节点的目标数据格式发送至与所述区块链主节点进行数据传输链路通信的对应区块链子节点,并按照所述目标数据格式控制所述区块链子节点在数据传输之前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形成符合目标数据格式的待传输数据;
S3、根据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的数据格式情况对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进行数量和参数调整。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区块链主节点首先根据接收到的数据的参数信息,确定所期望的目标数据格式。这个目标数据格式可以包括数据的结构、字段、编码方式等等。主节点将确定的目标数据格式发送给与其通信的区块链子节点。这告诉子节点应该将待传输的数据转换成什么样的格式以适应主节点的需求。区块链子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目标数据格式,将待传输的数据进行数据转换,使其符合目标数据格式。这个转换可能包括字段映射、数据编码或解码等操作。在数据传输之前,主节点和子节点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数据格式情况进行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和参数调整。这确保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以高效、准确地从子节点传输到主节点。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能够在目标的数据交互终端所允许接收的数据格式中进行格式选定,使数据源的数据交互终端的数据数据按照指定格式进行转换,能够有效提高源数据的数据格式与目标数据交互终端的数据格式之间的匹配性,进而提高数据格式转化效率,减少数据格式转换延时。同时,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多种数据格式智能转换方法和系统够根据数据交互终端的实际数据数据量的实时变化进行目标数据格式的自适应调整,有效提高了目标数据格式确定和自适应调整的灵活性和自适应性能,保证数据交互终端实施具备高效的数据转化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各种目标数据格式的实际转换情况进行通信线程的最大数据量的设置,能够提高通信线程与实际数据数据转换情况之间的匹配性,进而通信线程的创建参数的合理性,防止通信线程的最大数据量设置过大导致运力资源分配不合理,进而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发生,又能够防止通信线程的最大数据量设置过小导致数据传输效率降低的问题发生。同时,针对不同目标数据格式设置单独的数据传输线程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降低不同格式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性。
同时,能够动态识别数据格式类型,并将数据转换为目标格式。这有助于确保数据以适当的格式传输给不同的终端,提高数据的互操作性。 该方案可以自动化地处理数据格式转换,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目标格式。这有助于标准化数据传输流程,减少了手动干预的需求。通过构建专门的数据传输线程,可以确保数据按照目标格式正确传输,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该方案允许区块链主节点适应多种不同的数据交互区块链子节点,并为每个终端提供适当的数据格式。这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区块链主节点根据与其对应的所有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接收到的数据格式的数据参数确定所述区块链主节点的目标数据格式,包括:
S101、区块链主节点实时监测与其相连的所有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接收到的数据格式,将每个数据传输链路发送的数据所包含的数据类型,作为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括一种或多种数据格式;
S102、区块链主节点调取其节点需求中所包含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括一种或多种数据格式;
S103、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是否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
S104、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时,则将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目标数据格式;
S105、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不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时,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的具体信息确定目标数据格式。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实时监测数据格式(S101):区块链主节点实时监测与其相连的所有数据传输链路上接收到的数据。主节点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每个数据传输链路发送的数据包含的数据类型,这些数据类型被称为第一数据格式类型。每个链路可能包含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数据格式类型。
获取节点需求(S102):主节点获取自身节点需求中包含的数据格式类型,这些需求定义了主节点所期望接收的数据格式类型,被称为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与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类似,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也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数据格式类型。
比较数据格式类型(S103):主节点比较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以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
确定目标数据格式(S104和S105):
如果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S104),那么主节点将这些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目标数据格式。这表示主节点已经满足了节点需求中定义的数据格式要求。
如果不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S105),那么主节点将根据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的具体信息来确定目标数据格式。这可以包括根据数据结构、字段映射等信息进行自定义的数据格式定义。
例如,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A、B和C三个数据格式类型;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D、E和F三个数据格式类型;则分别针对A、B和C三个数据格式类型获取A转换为D、E和F三个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B转换为D、E和F三个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C转换为D、E和F三个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当A转换为D、E和F三个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中的A转换为D对应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为最大值,则将D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A类型数据格式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的目标格式;当B转换为D、E和F三个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中的B转换为F对应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为最大值,则将F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B类型数据格式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的目标格式;当C转换为D、E和F三个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中的C转换为E对应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为最大值,则将E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C类型数据格式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的目标格式。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数据格式兼容性:该技术方案确保了主节点与数据传输链路上的子节点之间的数据格式兼容性。这有助于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因格式不匹配而导致错误或丢失。
自定义数据格式:如果主节点的需求与链路上传输的数据格式不匹配,主节点可以根据具体信息自定义目标数据格式,从而适应不同的数据需求。
节省带宽:通过只传输所需的数据格式类型,主节点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数据传输,从而节省带宽和资源。
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主节点根据目标数据格式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和一致性。
总的来说,本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优化区块链网络中数据格式的管理和控制,确保数据格式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并提供了自定义数据格式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节点的需求。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不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时,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的具体信息确定目标数据格式,包括:
S1051、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一个数据格式类型,但,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时,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每个第二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将数值最小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所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目标数据格式;
S1052、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且,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时,则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的每个数据格式类型依次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的每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将数值最高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所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其中一种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格式。
其中,所述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其中,E i 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E 0表示预设的基准因子数值;T i 表示数据量为基准单位数据量的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数据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用时长,所述基准单位数据量为1M;T表示所述数据交互终端与其对应的通信目标终端之间的数据数据转换的最大允许转换时长;m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单位数据量的设置数量,且,m=3,即为第一单位数据量、第二单位数据量和第三单位数据量,且,所述第一单位数据量、第二单位数据量和第三单位数据量分别为3M、8M和12M;T 0j 表示第j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实际转换时长;ΔT表示每增加一个基准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理论时间增量;N表示第j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与第j-1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之间相差的基准单位数据量的个数;
同时,所述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其中,E ik 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k个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T ik 表示数据量为基准单位数据量的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的第k个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数据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用时长;T 0kj 表示第j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k个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数据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实际转换时长;sqrt表示根号运算。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当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一个数据格式类型,但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时(S1051):
针对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计算每个数据格式类型向每个第二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这些评估因子反映了每种数据格式类型与每种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的兼容性和转换难度。
接下来,将选择具有数值最小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的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目标数据格式。这意味着选择最接近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二数据格式,以尽量减少数据格式转换的难度和信息丢失。
当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且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也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时(S1052):
在这种情况下,系对每个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与每个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之间的格式转换进行评估。
对于每个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计算它们向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每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
接下来,将选择具有数值最高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所对应的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这表示选择能够最好地适应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二数据格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信息丢失和转换难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最小信息损失:通过选择具有最小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的第二数据格式类型,系统可以最小化数据格式转换过程中的信息损失,从而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最佳格式选择:根据具体的数据格式类型和转换评估因子,系统能够选择最合适的第二数据格式,以满足第一数据格式的需求。
兼容性和数据一致性:通过考虑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兼容性和转换评估因子,系统有助于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减少数据格式之间的不兼容性。
同时,通过上述公式获取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和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能够有效提高因子对于格式匹配性的评价准确性。本实施例中通过针对每个数据交互终端获取的实时数据数据的数据格式对应的格式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并获得每个数据交互终端的格式转换评估因子;通过格式转换评估因子能够综合筛选出所述数据交互终端中的数据格式对应的具体综合转换性能指标,有效提高数据格式在所述数据交互终端中的综合指标评价的准确性和评价效率。同时,当数据交互终端的数据格式对应的数据数据发生变化时,所述格式转换评估因子能够根据数据交互终端的数据数据的实时变化而进行自适应参数调整,进而有效提高每个单位时间对应的数据格式的格式转换评估因子的评价准确性和评价参数调整及时性,防止格式转换评估因子调整及时性较差,针对具体数据格式的评价针对性较差而导致后续数据交互终端的候选数据格式选择准确性降低以及候选数据格式的自适应改变及时性较低的问题发生。同时,通过利用不同单位数据量情况下的子格式转换评估因子,综合获取格式转换评估因子能够结合不同单位数据量的数据数据格式的实际格式转化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提高目标格式获取的准确性。上述方式有助于确定在没有相同数据格式的情况下如何选择目标格式,以便在数据交互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持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总之,这个技术方案旨在确保在数据格式转换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信息损失,同时提供最佳的数据格式选择,以满足不同数据需求的兼容性和一致性要求。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的数据格式情况对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进行数量和参数调整,包括:
S301、提取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确定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其中,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与所述目标数据格式的数相同,且,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与所述目标数据格式的数据格式类型一一对应;
S302、提取每个所述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设置所述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数据传输链路的单位时间的最大允许数据传输的数据量;其中,所述格式数据传输线程的单位时间的最大允许数据传输的数据量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其中,C i 表示第i个目标格式对应的格式数据传输线程的单位时间的最大允许数据传输的数据量;H i 表示第i个目标格式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H表示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C 0表示预设的基准数据量;u表示目标格式的数量;C ei 表示数据交互终端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第i个目标格式的数据数据的数据量;C z 表示数据交互终端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总数据量;
S303、按照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单位时间的最大允许数据传输的数据量创建各个数据传输链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提取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S301):提取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这些目标数据格式可能是由区块链主节点确定的,用于满足特定需求的数据格式。
确定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S301):根据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来确定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每个数据传输链路将与一个特定的目标数据格式相关联,并且数量应该与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相同。这意味着每个数据传输链路将负责传输一个目标数据格式的数据。
提取每个目标数据格式的数据格式类型数量(S302):提取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这些数量表示了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与目标数据格式之间的关联。不同的目标数据格式可能需要不同数量的数据传输链路。
设置数据传输链路的参数(S302):根据每个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系统将设置每个数据传输链路的单位时间内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量。这个参数控制着每个数据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创建数据传输链路(S303):将根据每个数据传输链路的单位时间内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量创建各个数据传输链路。这些链路将用于在区块链主节点和子节点之间传输数据,确保数据能够按照所需的速率传送。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根据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和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来调整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和参数,系统能够更有效地管理数据传输,确保数据能够按照所需的方式传送。允许不同的目标数据格式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的灵活关联,以满足不同数据需求的变化,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根据具体需求设置数据传输链路的参数,系统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传输。
同时,上述公式用于计算每个目标格式对应的格式数据传输线程在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允许数据传输量。这个技术效果可以帮助优化数据传输线程的性能,确保在不超过系统资源限制的情况下,能够满足数据传输的需求。通过计算每个目标格式对应的格式数据传输线程在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允许数据传输量,系统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数据传输,确保数据以适当的速率传输。这有助于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拥塞或资源浪费。公式中的参数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格式和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进行调整,因此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数据传输需求和场景。这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通过考虑预设的基准数据量(C0)和已经产生的目标格式数据的数据量(Cei),可以有效地管理资源,以确保数据传输在资源范围内进行。
总之,这个技术效果有助于优化数据传输线程的性能,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并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这对于数据传输要求高效和稳定的应用场景,如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尤其有益。
同时,本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旨在优化数据传输,以满足不同数据格式需求,同时有效管理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和参数,以提高区块链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系统包括:
格式设置模块,用于区块链主节点根据与其对应的所有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接收到的数据格式的数据参数确定所述区块链主节点的目标数据格式;
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区块链主节点的目标数据格式发送至与所述区块链主节点进行数据传输链路通信的对应区块链子节点,并按照所述目标数据格式控制所述区块链子节点在数据传输之前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形成符合目标数据格式的待传输数据;
信息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的数据格式情况对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进行数量和参数调整。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区块链主节点首先根据接收到的数据的参数信息,确定所期望的目标数据格式。这个目标数据格式可以包括数据的结构、字段、编码方式等等。主节点将确定的目标数据格式发送给与其通信的区块链子节点。这告诉子节点应该将待传输的数据转换成什么样的格式以适应主节点的需求。区块链子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目标数据格式,将待传输的数据进行数据转换,使其符合目标数据格式。这个转换可能包括字段映射、数据编码或解码等操作。在数据传输之前,主节点和子节点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数据格式情况进行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和参数调整。这确保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以高效、准确地从子节点传输到主节点。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能够在目标的数据交互终端所允许接收的数据格式中进行格式选定,使数据源的数据交互终端的数据数据按照指定格式进行转换,能够有效提高源数据的数据格式与目标数据交互终端的数据格式之间的匹配性,进而提高数据格式转化效率,减少数据格式转换延时。同时,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多种数据格式智能转换方法和系统够根据数据交互终端的实际数据数据量的实时变化进行目标数据格式的自适应调整,有效提高了目标数据格式确定和自适应调整的灵活性和自适应性能,保证数据交互终端实施具备高效的数据转化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各种目标数据格式的实际转换情况进行通信线程的最大数据量的设置,能够提高通信线程与实际数据数据转换情况之间的匹配性,进而通信线程的创建参数的合理性,防止通信线程的最大数据量设置过大导致运力资源分配不合理,进而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发生,又能够防止通信线程的最大数据量设置过小导致数据传输效率降低的问题发生。同时,针对不同目标数据格式设置单独的数据传输线程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降低不同格式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性。
同时,能够动态识别数据格式类型,并将数据转换为目标格式。这有助于确保数据以适当的格式传输给不同的终端,提高数据的互操作性。 该方案可以自动化地处理数据格式转换,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目标格式。这有助于标准化数据传输流程,减少了手动干预的需求。通过构建专门的数据传输线程,可以确保数据按照目标格式正确传输,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该方案允许区块链主节点适应多种不同的数据交互区块链子节点,并为每个终端提供适当的数据格式。这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格式设置模块包括:
第一数据类型确定模块,用于区块链主节点实时监测与其相连的所有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接收到的数据格式,将每个数据传输链路发送的数据所包含的数据类型,作为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括一种或多种数据格式;
第二数据类型确定模块,用于区块链主节点调取其节点需求中所包含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括一种或多种数据格式;
相同格式类型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是否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
第一目标数据格式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时,则将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目标数据格式;
第二目标数据格式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不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时,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的具体信息确定目标数据格式。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区块链主节点实时监测与其相连的所有数据传输链路上接收到的数据。主节点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每个数据传输链路发送的数据包含的数据类型,这些数据类型被称为第一数据格式类型。每个链路可能包含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数据格式类型。
主节点获取自身节点需求中包含的数据格式类型,这些需求定义了主节点所期望接收的数据格式类型,被称为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与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类似,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也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数据格式类型。
主节点比较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以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
如果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那么主节点将这些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目标数据格式。这表示主节点已经满足了节点需求中定义的数据格式要求。
如果不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那么主节点将根据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的具体信息来确定目标数据格式。这可以包括根据数据结构、字段映射等信息进行自定义的数据格式定义。
例如,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A、B和C三个数据格式类型;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D、E和F三个数据格式类型;则分别针对A、B和C三个数据格式类型获取A转换为D、E和F三个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B转换为D、E和F三个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C转换为D、E和F三个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当A转换为D、E和F三个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中的A转换为D对应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为最大值,则将D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A类型数据格式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的目标格式;当B转换为D、E和F三个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中的B转换为F对应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为最大值,则将F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B类型数据格式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的目标格式;当C转换为D、E和F三个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中的C转换为E对应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为最大值,则将E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C类型数据格式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的目标格式。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数据格式兼容性:该技术方案确保了主节点与数据传输链路上的子节点之间的数据格式兼容性。这有助于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因格式不匹配而导致错误或丢失。
自定义数据格式:如果主节点的需求与链路上传输的数据格式不匹配,主节点可以根据具体信息自定义目标数据格式,从而适应不同的数据需求。
节省带宽:通过只传输所需的数据格式类型,主节点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数据传输,从而节省带宽和资源。
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主节点根据目标数据格式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和一致性。
总的来说,本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优化区块链网络中数据格式的管理和控制,确保数据格式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并提供了自定义数据格式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节点的需求。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目标数据格式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格式确定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一个数据格式类型,但,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时,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每个第二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将数值最小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所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目标数据格式;
第二格式确定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且,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时,则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的每个数据格式类型依次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的每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将数值最高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所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其中一种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格式。
其中,所述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其中,E i 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E 0表示预设的基准因子数值;T i 表示数据量为基准单位数据量的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数据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用时长,所述基准单位数据量为1M;T表示所述数据交互终端与其对应的通信目标终端之间的数据数据转换的最大允许转换时长;m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单位数据量的设置数量,且,m=3,即为第一单位数据量、第二单位数据量和第三单位数据量,且,所述第一单位数据量、第二单位数据量和第三单位数据量分别为3M、8M和12M;T 0j 表示第j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实际转换时长;ΔT表示每增加一个基准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理论时间增量;N表示第j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与第j-1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之间相差的基准单位数据量的个数;
同时,所述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其中,E ik 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k个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T ik 表示数据量为基准单位数据量的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的第k个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数据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用时长;T 0kj 表示第j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k个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数据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实际转换时长;sqrt表示根号运算。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当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一个数据格式类型,但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时:
针对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计算每个数据格式类型向每个第二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这些评估因子反映了每种数据格式类型与每种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的兼容性和转换难度。
接下来,将选择具有数值最小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的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目标数据格式。这意味着选择最接近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二数据格式,以尽量减少数据格式转换的难度和信息丢失。
当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且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也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时:
在这种情况下,系对每个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与每个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之间的格式转换进行评估。
对于每个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计算它们向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每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
接下来,将选择具有数值最高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所对应的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这表示选择能够最好地适应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二数据格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信息丢失和转换难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最小信息损失:通过选择具有最小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的第二数据格式类型,系统可以最小化数据格式转换过程中的信息损失,从而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最佳格式选择:根据具体的数据格式类型和转换评估因子,系统能够选择最合适的第二数据格式,以满足第一数据格式的需求。
兼容性和数据一致性:通过考虑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兼容性和转换评估因子,系统有助于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减少数据格式之间的不兼容性。
同时,通过上述公式获取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和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能够有效提高因子对于格式匹配性的评价准确性。本实施例中通过针对每个数据交互终端获取的实时数据数据的数据格式对应的格式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并获得每个数据交互终端的格式转换评估因子;通过格式转换评估因子能够综合筛选出所述数据交互终端中的数据格式对应的具体综合转换性能指标,有效提高数据格式在所述数据交互终端中的综合指标评价的准确性和评价效率。同时,当数据交互终端的数据格式对应的数据数据发生变化时,所述格式转换评估因子能够根据数据交互终端的数据数据的实时变化而进行自适应参数调整,进而有效提高每个单位时间对应的数据格式的格式转换评估因子的评价准确性和评价参数调整及时性,防止格式转换评估因子调整及时性较差,针对具体数据格式的评价针对性较差而导致后续数据交互终端的候选数据格式选择准确性降低以及候选数据格式的自适应改变及时性较低的问题发生。同时,通过利用不同单位数据量情况下的子格式转换评估因子,综合获取格式转换评估因子能够结合不同单位数据量的数据数据格式的实际格式转化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提高目标格式获取的准确性。上述方式有助于确定在没有相同数据格式的情况下如何选择目标格式,以便在数据交互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持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总之,这个技术方案旨在确保在数据格式转换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信息损失,同时提供最佳的数据格式选择,以满足不同数据需求的兼容性和一致性要求。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信息调整模块包括:
链路数量确定模块,用于提取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确定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其中,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与所述目标数据格式的数相同,且,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与所述目标数据格式的数据格式类型一一对应;
数据量确定模块,用于提取每个所述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设置所述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数据传输链路的单位时间的最大允许数据传输的数据量;
链路创建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单位时间的最大允许数据传输的数据量创建各个数据传输链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提取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这些目标数据格式可能是由区块链主节点确定的,用于满足特定需求的数据格式。
根据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来确定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每个数据传输链路将与一个特定的目标数据格式相关联,并且数量应该与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相同。这意味着每个数据传输链路将负责传输一个目标数据格式的数据。
提取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这些数量表示了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与目标数据格式之间的关联。不同的目标数据格式可能需要不同数量的数据传输链路。
根据每个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系统将设置每个数据传输链路的单位时间内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量。这个参数控制着每个数据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
将根据每个数据传输链路的单位时间内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量创建各个数据传输链路。这些链路将用于在区块链主节点和子节点之间传输数据,确保数据能够按照所需的速率传送。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根据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和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来调整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和参数,系统能够更有效地管理数据传输,确保数据能够按照所需的方式传送。允许不同的目标数据格式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的灵活关联,以满足不同数据需求的变化,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根据具体需求设置数据传输链路的参数,系统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传输。
同时,上述公式用于计算每个目标格式对应的格式数据传输线程在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允许数据传输量。这个技术效果可以帮助优化数据传输线程的性能,确保在不超过系统资源限制的情况下,能够满足数据传输的需求。通过计算每个目标格式对应的格式数据传输线程在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允许数据传输量,系统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数据传输,确保数据以适当的速率传输。这有助于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拥塞或资源浪费。公式中的参数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格式和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进行调整,因此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数据传输需求和场景。这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通过考虑预设的基准数据量(C0)和已经产生的目标格式数据的数据量(Cei),可以有效地管理资源,以确保数据传输在资源范围内进行。
总之,这个技术效果有助于优化数据传输线程的性能,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并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这对于数据传输要求高效和稳定的应用场景,如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尤其有益。
同时,本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旨在优化数据传输,以满足不同数据格式需求,同时有效管理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和参数,以提高区块链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包括:
区块链主节点根据与其对应的所有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接收到的数据格式的数据参数确定所述区块链主节点的目标数据格式;
将所述区块链主节点的目标数据格式发送至与所述区块链主节点进行数据传输链路通信的对应区块链子节点,并按照所述目标数据格式控制所述区块链子节点在数据传输之前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形成符合目标数据格式的待传输数据;
根据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的数据格式情况对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进行数量和参数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区块链主节点根据与其对应的所有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接收到的数据格式的数据参数确定所述区块链主节点的目标数据格式,包括:
区块链主节点实时监测与其相连的所有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接收到的数据格式,将每个数据传输链路发送的数据所包含的数据类型,作为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括一种或多种数据格式;
区块链主节点调取其节点需求中所包含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括一种或多种数据格式;
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是否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
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时,则将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目标数据格式;
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不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时,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的具体信息确定目标数据格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不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时,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的具体信息确定目标数据格式,包括:
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一个数据格式类型,但,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时,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每个第二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将数值最小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所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目标数据格式;
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且,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时,则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的每个数据格式类型依次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的每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将数值最高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所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其中一种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格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其中,E i 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E 0表示预设的基准因子数值;T i 表示数据量为基准单位数据量的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用时长,所述基准单位数据量为1M;T表示数据交互终端与其对应的通信目标终端之间的数据转换的最大允许转换时长;m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单位数据量的设置数量,且,m=3,即为第一单位数据量、第二单位数据量和第三单位数据量,且,所述第一单位数据量、第二单位数据量和第三单位数据量分别为3M、8M和12M;T 0j 表示第j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实际转换时长;ΔT表示每增加一个基准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理论时间增量;N表示第j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与第j-1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之间相差的基准单位数据量的个数;
同时,所述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其中,E ik 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k个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T ik 表示数据量为基准单位数据量的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的第k个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用时长;T 0kj 表示第j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k个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实际转换时长;sqrt表示根号运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的数据格式情况对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进行数量和参数调整,包括:
提取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确定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其中,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与所述目标数据格式的数相同,且,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与所述目标数据格式的数据格式类型一一对应;
提取每个所述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设置所述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数据传输链路的单位时间的最大允许数据传输的数据量;
按照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单位时间的最大允许数据传输的数据量创建各个数据传输链路。
6.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系统包括:
格式设置模块,用于区块链主节点根据与其对应的所有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接收到的数据格式的数据参数确定所述区块链主节点的目标数据格式;
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区块链主节点的目标数据格式发送至与所述区块链主节点进行数据传输链路通信的对应区块链子节点,并按照所述目标数据格式控制所述区块链子节点在数据传输之前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形成符合目标数据格式的待传输数据;
信息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的数据格式情况对所述区块链主节点与区块链子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进行数量和参数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式设置模块包括:
第一数据类型确定模块,用于区块链主节点实时监测与其相连的所有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接收到的数据格式,将每个数据传输链路发送的数据所包含的数据类型,作为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括一种或多种数据格式;
第二数据类型确定模块,用于区块链主节点调取其节点需求中所包含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括一种或多种数据格式;
相同格式类型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是否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
第一目标数据格式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时,则将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目标数据格式;
第二目标数据格式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不存在相同的数据格式类型时,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和第二数据格式类型的具体信息确定目标数据格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目标数据格式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格式确定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一个数据格式类型,但,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时,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每个第二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将数值最小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所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目标数据格式;
第二格式确定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且,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多个数据格式类型时,则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包含的每个数据格式类型依次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包含的每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将数值最高的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所对应的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数据格式类型作为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其中一种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格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其中,E i 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E 0表示预设的基准因子数值;T i 表示数据量为基准单位数据量的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用时长,所述基准单位数据量为1M;T表示数据交互终端与其对应的通信目标终端之间的数据转换的最大允许转换时长;m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单位数据量的设置数量,且,m=3,即为第一单位数据量、第二单位数据量和第三单位数据量,且,所述第一单位数据量、第二单位数据量和第三单位数据量分别为3M、8M和12M;T 0j 表示第j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实际转换时长;ΔT表示每增加一个基准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理论时间增量;N表示第j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与第j-1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之间相差的基准单位数据量的个数;
同时,所述第二格式转换评估因子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其中,E ik 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k个数据格式类型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第一格式转换评估因子;T ik 表示数据量为基准单位数据量的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的第k个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用时长;T 0kj 表示第j单位数据量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k个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向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类型中的第i个数据格式类型进行格式转换所对应的实际转换时长;sqrt表示根号运算。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调整模块包括:
链路数量确定模块,用于提取第一数据格式类型对应的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格式的数量确定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其中,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数量与所述目标数据格式的数相同,且,所述数据传输链路与所述目标数据格式的数据格式类型一一对应;
数据量确定模块,用于提取每个所述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类型的数据格式类型的数量设置所述目标数据格式对应的数据传输链路的单位时间的最大允许数据传输的数据量;
链路创建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数据传输链路的单位时间的最大允许数据传输的数据量创建各个数据传输链路。
CN202410182387.0A 2024-02-19 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77434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2387.0A CN117743446B (zh) 2024-02-19 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2387.0A CN117743446B (zh) 2024-02-19 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3446A true CN117743446A (zh) 2024-03-22
CN117743446B CN117743446B (zh) 2024-06-07

Family

I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2474A (zh) * 2018-01-02 2018-05-18 上海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格式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00005255A1 (en) * 2017-05-23 2020-01-02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Blockchain-base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1669442A (zh) * 2019-11-27 2020-09-15 朱培培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112557A (zh) * 2023-04-12 2023-05-12 万联易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确定数据的多种报文格式适配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005255A1 (en) * 2017-05-23 2020-01-02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Blockchain-base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8052474A (zh) * 2018-01-02 2018-05-18 上海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格式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69442A (zh) * 2019-11-27 2020-09-15 朱培培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112557A (zh) * 2023-04-12 2023-05-12 万联易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确定数据的多种报文格式适配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89203B1 (ko) 사물 인터넷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게이트웨이 디바이스와 이의 저장 매체
CN101296232B (zh) 一种多级网管多北向接口的适配装置及方法
CN117743446B (zh) 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和系统
CN100490414C (zh) 以太网电报周期性发送的方法、装置及网络
CN114584429A (zh) 工业智能物联网网关
US803716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arrangement for managing a user application/device management server/client device environment
CN117743446A (zh) 一种基于多数据传输链路聚合的数据转换方法和系统
CN1202054A (zh) 无线本地环路的固定用户单元内处理、转换并分配信息的系统
CN115021399A (zh) 一种适配园区多能源供电网络的拓扑辨识方法及装置
CN114385541A (zh) 一种面向智能制造的opc ua聚合服务器及其设计方法
KR101209005B1 (ko) 지능형 데이터 통신 게이트웨이 장치를 포함하는 통신 시스템
CN107248944B (zh)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控制总线的性能优化系统
CN115190128B (zh) 基于嵌入式边缘网关的算力感知与计算任务分配系统
CN110266818B (zh) 基于物联网终端组的管理方法
CN116782392B (zh) 一种基于时分多址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13890780B (zh) 一种电力通信网络调度方法
WO2023088017A1 (zh) 确定网络切片可用资源的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442096B (zh) 一种数据采集控制工作站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17478351B (zh) 一种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的智能优化方法及系统
US11671500B2 (en)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CN103457865A (zh) 一种通信装置和多协议多信道分层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2428673A (zh) 用于分配正交序列的控制电路和方法
CN117857423A (zh) 一种基于电力的低时延通信路由方法和系统
CN100464521C (zh) 电力系统所见即所传、所需即所传动态数据传输方法
CN100490406C (zh) 以太网络的非对称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