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42111A - 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显影装置和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显影装置和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42111A
CN117742111A CN202410030795.4A CN202410030795A CN117742111A CN 117742111 A CN117742111 A CN 117742111A CN 202410030795 A CN202410030795 A CN 202410030795A CN 117742111 A CN117742111 A CN 1177421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toner
toner bottle
cover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307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any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any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any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any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3079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421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42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21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显影装置和打印设备。其中,墨粉瓶连接结构中,墨粉瓶适于沿其转动轴线方向插入显影装置的本体,使本体的开口较小,异物不易进入引起故障。另外,墨粉瓶包括用于输出墨粉的盖体和用于容置墨粉的瓶部,本体包括用于容置墨粉瓶的壳体和用于驱动瓶部转动的瓶部驱动组件,盖体和瓶部驱动组件分别位于墨粉瓶沿其转动轴线的两端,使墨粉从墨粉瓶输出至本体时因振动导致密封不严的情况能够得到改善。显影装置和打印设置具有上述墨粉瓶连接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显影装置和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激光打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显影装置和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激光打印机和复印机一般包括显影装置和定影装置。显影装置用于将图像转印至打印介质,定影装置用于使图像固著于打印介质。显影装置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壳体和被容置于壳体内的感光鼓、清扫辊、充电模块、显影辊和搅拌件。其中,清扫辊用于清扫残留在感光鼓上的墨粉;充电模块用于对感光鼓均匀充电;壳体上设有通光口,通光口用于引入选择性光以使感光鼓通过光电效应形成潜像;显影辊用于将墨粉根据潜像铺设至感光鼓以形成图像;感光鼓用于将墨粉形成的图像转印至打印介质;搅拌件用于搅拌壳体内的墨粉并将墨粉转移至显影辊。现有技术中,显影装置向本体供给墨粉的方案包括通过更换墨粉瓶并使墨粉瓶转动以向本体供给墨粉的方案。现有技术中,墨粉瓶沿垂直于转动轴线的方向连接至本体,因此本体上需要具有沿墨粉瓶延伸方向延伸的开口,因此开口较大,异物容易进入本体造成本体故障。在一些方案中,墨粉瓶中与本体固接的部分和本体驱动墨粉瓶转动的部分位于墨粉瓶的沿转动轴线方向的同一端,因转动导致的振动使墨粉瓶与本体之间的墨粉输送通道密封不严,对本体形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显影装置和打印设备,其用于供墨粉瓶插入的开口较小,异物不易进入本体造成本体故障;进一步地,墨粉从墨粉瓶输出至本体时因振动导致密封不严能够改善。
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所述墨粉瓶适于可拆卸地连接至显影装置的本体并用于为所述本体供给墨粉;所述墨粉瓶包括瓶部和盖体,所述盖体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瓶部的前方并用于向本体输出墨粉,所述瓶部转动连接至所述盖体,其转动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本体包括壳体和瓶部驱动组件,所述壳体适于供所述墨粉瓶沿背离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插入以容置所述墨粉瓶,所述壳体适于在所述墨粉瓶插入到位后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所述瓶部驱动组件位于所述瓶部的后方并相对所述壳体绕转动轴线转动,所述瓶部驱动组件适于在所述墨粉瓶插入到位后与所述瓶部止转配合。
第二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瓶部沿第一方向的后端设有向后开口的瓶底凹槽,所述瓶部驱动组件包括:第二转动件,其相对所述壳体绕转动轴线转动;滑动连接件,其沿第一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二转动件并始终与所述第二转动件止转配合;和储能件,其在所述滑动连接件沿第二方向滑动时储能,并通过释能驱动所述滑动连接件沿第一方向滑动以进入瓶底凹槽,使所述滑动连接件与所述瓶底凹槽止转配合。
第三技术方案基于第二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瓶部驱动组件还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与所述滑动连接件固接并适于伸入所述瓶底凹槽,所述止挡件位于所述滑动连接件的前方以限制所述滑动连接件沿第一方向滑动的行程。
第四技术方案基于第二技术方案,其中,所述壳体设有彼此沿第一方向间隔的后盖和基板,所述第二转动件设有转动部和转轴部,所述转动部位于所述后盖和所述基板之间,所述转轴部与所述转动部固接并被所述后盖和所述基板支承,所述转轴部的前部伸出所述基板与所述滑动连接件通过非回转面配合实现止转配合。
第五技术方案基于第二技术方案,其中,所述储能件为弹性件,其一端顶抵所述滑动连接件,另一端顶抵所述壳体或所述第二转动件。
第六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其中,所述壳体设有用于容置墨粉瓶的容瓶腔,所述容瓶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盖体的外缘面上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适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部沿第一方向限位配合且止转配合。
第七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其中,所述壳体设有导向通道和用于容置墨粉瓶的容瓶腔,所述导向通道位于所述壳体的前端与且与所述容瓶腔连通,所述容瓶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盖体的外缘面上设有导向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导向部适于沿第二方向插入所述导向通道并在墨粉瓶插入到位后与所述导向通道止转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适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部沿第一方向限位配合。
第八技术方案基于第六或第七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孔或槽,所述导向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凸出于所述盖体的外缘面上的凸起,所述第二配合部适于沿径向向内运动以避让所述容瓶腔的腔壁,还适于沿径向向外运动以插入所述第一配合部。
第九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本体和墨粉瓶,所述本体和所述墨粉瓶设有如第一至第八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墨粉瓶连接结构。
第十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打印设备,其包括如第九技术方案所述的显影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技术方案中,墨粉瓶插入本体的方向与其转动轴线方向一致,因此,本体开口较小,异物不易进入本体造成本体故障。
第一技术方案中,用于驱动瓶部转动的瓶部驱动组件与用于输出墨粉的盖体分别位于瓶部沿第一方向的两端,显著改善了因瓶部驱动组件与瓶部止转配合共同转动引起的振动对盖体输出墨粉的影响,使墨粉从墨粉瓶输出至本体时因振动导致密封不严能够改善。
第二技术方案中,适于与瓶底凹槽止转配合的滑动连接件可以相对第二转动件滑动,这就使得不必在墨粉瓶插入本体到位时就与瓶部驱动组件建立止转配合关系。这是因为,如果墨粉瓶在插入到位时就必须与瓶部驱动组件建立止转配合关系,墨粉瓶的后端就需要设置精细的斜面导向结构,使瓶部无论相对本体处于何种转动相位,均能与瓶部驱动组件止转配合。而第二技术方案中,如果墨粉瓶插入到位后,瓶部所处转动相位与滑动连接件的所处的转动相位不同,瓶部的后表面将压抵滑动连接件使其沿第二方向运动使储能件储能,直到第二连接件驱动滑动连接件转动至与瓶部的转动相位相同或相近的转动相位时,储能件释能驱动滑动连接件沿第一方向运动并插入瓶底凹槽与瓶底凹槽止转配合。因此,本技术方案的墨粉瓶连接结构能够使瓶部的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更加容易,适合以吹塑工艺制造。
第三技术方案中,止挡件用于防止滑动连接件沿第一方向运动时脱离第二连接件,保证滑动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始终止转配合。
第四技术方案中,通过基板支承转轴部,并能够为储能件提供顶抵基准面。
第五技术方案是第二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将储能件设置为弹簧,成本更低廉,结构更简单。
第六技术方案和第七技术方案是第一技术方案中盖体在墨粉瓶插入到位后与壳体固定连接的两个优选实施例。
第七技术方案中,通过导向通道与导向部的配合能够为墨粉瓶装入本体的过程提供引导,使用者更换墨粉瓶更简利,使墨粉瓶得以顺利地沿第二方向装入本体或沿第一方向从本体中取出。
第八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配合部相对盖体沿径向运动,实现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建立卡接或脱离卡接。
第九技术方案具有其所引用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
第十技术方案具有第九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简要介绍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中显影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本体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壳体和遮盖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壳体和遮盖的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壳体和遮盖的前视图;
图7为图6的D-D向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7的E部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2的B-B向剖视图;
图10为图2的C-C向剖视图;
图11为实施例一中壳体和瓶部驱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2为实施例一中壳体和瓶部驱动组件的前视图;
图13为图12的F-F向剖视图;
图14为图13的G部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实施例一中墨粉瓶和集成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16为实施例一中瓶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17为实施例一中瓶体的前视图;
图18为图17的H-H向剖视图;
图19为实施例一中输送件的立体图;
图20为实施例一中输送件的前视图;
图21为实施例一中瓶部的前视图;
图22为图21的I-I向局部剖视图;
图23为图21的J-J向局部剖视图;
图24为图21的K-K向局部剖视图;
图25为实施例一中盖部和集成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26为实施例一中盖体在第一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27为实施例一中盖体在第二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28为实施例一中盖体和集成电路板的前视图;
图29为图28的L-L向剖视图;
图30为图28的M-M向剖视图;
图31为实施例一中墨粉瓶和集成电路板的前视图;
图32为图31的N-N向局部剖视图;
图33为图32的O-O向剖视图;
图34为实施例一中墨粉瓶与集成电路板在装入本体前处于初始状态的立体图;
图35为实施例一中墨粉瓶与集成电路板在装入本体过程中处于第二状态的立体图;
图36为实施例一中显影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37为实施例一中处于工作状态时墨粉瓶、集成电路板、遮盖、驱动机构和下壳体的立体图;
图38为实施例一中处于工作状态时墨粉瓶、集成电路板、遮盖、驱动机构和下壳体的前视图;
图39为图38的P-P向局部剖视图;
图40为图39的R部局部放大图;
图41为图39的S部局部放大图;
图42为图38的Q-Q向局部剖视图;
图43为图42的T部局部放大图;
图44为实施例二中壳体和遮盖的立体图;
图45为实施例二中盖部和集成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46为图45的U部局部放大图;
图47为实施例二中显影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48为实施例二中显影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的前视图;
图49为图48的V-V向局部剖视图;
图50为图49的W部局部放大图;
图51为图49的X部局部放大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显影装置;2、本体;3、墨粉瓶;4、集成电路板;4’、待回收板;5、壳体;6、遮盖;7、感光鼓;8、清扫件;9、充电模块;10、显像辊;11、中间辊;12、搅拌件;13、驱动机构;14、信息提取件;15、上壳体;16、下壳体;17、容瓶腔;18、容粉腔;19、功能腔;20、导向通道;21、插瓶口;22、进粉口;23、挡块;24、通光口;25、下壳主体;26、前盖;27、后盖;28、基板;29、第一配合部;30、导轨;31、阻挡部;32、止退部;33、容板架;34、止挡部;35、让位空间;36、第一弹性卡爪;37、容板腔;38、回收腔;39、第一转动件;40、瓶部驱动组件;41、传动组件;42、第二转动件;43、滑动连接件;44、储能件;45、止挡件;46、紧固件;47、转动部;48、转轴部;49、瓶部;50、盖部;51、瓶体;52、输送件;53、密封件;54、瓶口部;55、瓶身部;56、瓶口环壁;57、瓶口凸缘;58、瓶口端壁;59、止挡凸起;60、螺旋凸起;61、螺旋凹槽;62、瓶底凹槽;63、环壁;64、抵接凸缘;65、第一挡片;66、第二挡片;67、抵接凸起;68、卡凸;69、螺旋凸出部;70、盖体;71、弹性密封件;72、滑盖;73、隔壁;74、前壁;75、后壁;76、操作单元;77、操作部;78、第二配合部;79、连接部;80、拉动空间;81、密封止挡面;82、送粉腔;83、送粉口;84、搅拌片;85、第二弹性卡爪;86、拉动部;87、导向部;88、滑轨;89、限位凸起;90、保持架;91、限位块;92、第三弹性卡爪;93、推动部;94、通孔;95、板体;96、止退配合部;97、阻挡配合部;98、第四弹性卡爪;99、第五弹性卡爪;Y、第二方向;Z、第一方向;ωω、第一转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图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案、表格、符号等内容。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打印设备”是指具有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功能的任何装置或机器,包括打印机、复印机。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墨粉”是指用于形成图像的细小粉末颗粒的集合,其颜色不限于黑色,也可以是其他颜色。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为“包含但不限于”,术语“设有”意指位于其后的技术特征是位于其前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第二方向”是指墨粉瓶插入本体的方向,术语“第一方向”是指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术语“第一转动方向”是指瓶部相对盖部转动的方向。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固定”、“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即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露出”是指某物体至少部分未被壳体遮蔽,而能够直接被肉眼观察到,并能够与其他物体接触或配合。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前”是指沿第一方向的前方,术语“后”是指沿第一方向的后方、术语“外”是指背离瓶部的转动轴线的朝向,术语“内”是指朝向瓶部的转动轴线的方向,术语“内部“是指一物体位于另一物体的内部,其与瓶部的转动轴线无关,“上”是指沿铅垂方向位于远离地心的方向,“下”是指沿铅垂方向位于靠近地心的方向。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止转配合”是指两者之间通过非回转面配合,在转动方向上无法相对运动的配合方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联动”是指两个物体通过机械或其他连接方式同时运动且同时停止,可以是同向运动,也可以是异向运动,可以是运动速度相同,也可以是运动速度不同。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操作部”是指与盖体上与手指直接接触的部分。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径向形变”、“径向向外形变”、“径向向内形变”是指该形变至少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分量;术语“径向运动”、“径向向外运动”、“径向向内运动”是指该运动至少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分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阻挡部”是指在壳体上用于阻止滑盖随盖体沿第二方向运动的部位,一般地其可以为向前的面或倾斜向前的面。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止退部”是指在壳体上用于阻止滑盖随盖体沿第一方向运动的部位,一般地其可以为向后的面或倾斜向后的面。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推动部”是指在盖体上用于推动遮盖沿第二方向运动的部位,一般地其可以为向后的面或者倾斜向后的面。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拉动部”是指在盖体上用于拉动遮盖沿第一方向运动的部位,一般地其可以为向前的面或者倾斜向前的面。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显影装置1用于接收选择性光信号,并将选择性光信号所表达的图像通过感光鼓选择性地施加墨粉并转移至打印介质上。一般地,显影装置1主要用于打印设备,这种打印设备可以是激光打印机,也可以是复印机,只要具备在打印介质上生成由墨粉形成图像的功能即可。
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1,如图1所示,显影装置1包括本体2、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本体2用于实现显影装置1的功能并用于容置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墨粉瓶3用于向本体2供给墨粉。本实施例中,墨粉瓶3可以更换,即墨粉瓶3可以方便地装入本体2,也可以方便地从本体2中取出。具体地,墨粉瓶3在装入本体2的过程中至少具有沿第二方向Y运动的步骤,墨粉瓶3在从本体2中取出的过程中至少具有沿第一方向Z运动的步骤。集成电路板4用于向本体2提供与墨粉瓶3有关的信息,该信息可以包括墨粉瓶3的防伪信息和/或墨粉容量信息。集成电路板4在墨粉瓶3未装入本体2时可拆卸地固接于墨粉瓶3。集成电路板4在墨粉瓶3装入本体2的过程中随墨粉瓶3运动并最终连接至本体2。集成电路板4在墨粉瓶3从本体2中取出的过程中被保留在本体2上形成待回收板4’。更换墨粉瓶3时,新的集成电路板4在墨粉瓶3装入本体2的过程中将推抵待回收板4’,使其移动并被容置于本体2的内部从而实现可被回收或者可被确定是否使用未经授权的墨粉瓶3的目的。显影装置1中,集成电路板4的结构和形状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且不涉及与本专利有关的改进,因此下文不再详细描述。
参见图2和图3,图2和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本体2。如图2和图3所示,本体2包括壳体5、遮盖6、感光鼓7、清扫件8、充电模块9、显像辊10、中间辊11、搅拌件12、驱动机构13和信息提取件14(由图43示出)。其中,壳体5用于容置和支撑本体2的其他部件。遮盖6的结构、连接关系和作用在下文中详细描述。感光鼓7相对壳体5转动,在被充电模块9均匀充电后接收由壳体5上的通光口24输入的选择性光信号并通过光电效应形成潜像,感光鼓7还根据潜像接收显像辊10敷设的墨粉,并将由墨粉形成的图像转印至打印介质。本实施例中,感光鼓7露出于壳体5的下方以接触打印介质并转印图像。本实施例中,“露出”是指某物体至少部分未被壳体5遮蔽,而能够直接被肉眼观察到,并能够与显影装置1外的部件接触或配合。清扫件8用于清扫感光鼓7上的残余墨粉。充电模块9用于对感光鼓7均匀充电。显像辊10相对壳体5转动并用于将墨粉敷设至感光鼓7上以根据潜像形成图像。中间辊11相对壳体5转动并用于配合显像辊10工作。搅拌件12用于搅拌和输送被容置于壳体5中的墨粉。驱动机构13装设于壳体5,用于驱动显影装置1的各运动部件相对壳体5转动。信息提取件14用于从集成电路板4提取信息,以使装设于壳体5内部的其他模块能够提取和利用集成电路板4所记载的信息。本实施例中,信息提取件14采用弹性电连接端子,在其他实施例中,信息提取件也可以采用非接触式信息提取方式,例如NFC等。本体2中,感光鼓7、清扫件8、充电模块9、显像辊10、中间辊11、搅拌件12和信息提取件14的结构和原理均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且不涉及与本专利有关的改进,因此下文不再详细描述。
参见图4至图9和图43,图4至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壳体5和遮盖6。图4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信息提取件14。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5包括上壳体15和下壳体16。上壳体15与下壳体16可拆卸地固接并形成容瓶腔17、容粉腔18、功能腔19和导向通道20。如图4所示,容瓶腔17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用于容置墨粉瓶3。容瓶腔17的前端设有插瓶口21,插瓶口21用于供墨粉瓶3沿第二方向Y插入容瓶腔17,本实施例中,“前”是指沿第一方向Z位于前方,“后”是指沿第一方向Z位于后方。容粉腔18用于容置墨粉、搅拌件12等部件。容粉腔18通过进粉口22连通容瓶腔17。进粉口22用于将墨粉从墨粉瓶3引入容粉腔18中。功能腔19邻接容粉腔18并用于容置感光鼓7和显像辊10等部件。如图5所示,导向通道20位于壳体5的前端并与容瓶腔17连通。导向通道20用于在将墨粉瓶3装入本体2的过程中以及将墨粉瓶3从本体2中取出的过程中为墨粉瓶3提供引导。本实施例中,导向通道20的结构呈Z字形,其由依序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构成。第一通道位于导向通道20的前部并沿第二方向Y延伸,其前端设有开口,其后端与第二通道衔接。第二通道位于导向通道20的中部并垂直于第二方向Y延伸,其第一端与第一通道衔接,其第二端与第三通道衔接。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三通道位于导向通道20的后部并沿第二方向Y延伸,其前端与第二通道衔接,其后端延伸至壳体5的内部并停止于挡块23。如图4所示,上壳体15设有通光口24。通光口24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用于供选择性光通过并照射至被均匀充电的感光鼓7。下壳体16包括彼此固接的下壳主体25、前盖26、后盖27和基板28。其中,下壳主体25设有第一配合部29、导轨30、阻挡部31、止退部32和容板架33。其中,第一配合部29位于容瓶腔17中并用于与墨粉瓶3配合,使墨粉瓶3相对壳体5沿第二方向Y和第一方向Z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29被设计为孔,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29也可以设置为槽或者向内凸起于容瓶腔17的腔壁。本实施例中,“内”是指朝向墨粉瓶3中瓶部49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外”是指背离瓶部49的转动轴线的朝向。导轨30的数量为两条,两条导轨30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沿圆周方向,进粉口22位于两条导轨30之间。两条导轨30用于与遮盖6配合,使遮盖6得以沿第二方向Y和第一方向Z相对壳体5滑动。阻挡部31位于进粉口22的前方并设有朝前的阻挡面。止退部32位于阻挡部31的前方并设有朝后的止退面。容板架33位于容瓶腔62的一侧的前端并用于容置连接至本体2的集成电路板4。如图6至图8所示,容板架33设有止挡部34、让位空间35、第一弹性卡爪36和容板腔37。其中,止挡部34位于容板架33的后部并沿第一方向Z延伸。让位空间35形成于止挡部34的内侧。第一弹性卡爪36位于止挡部34的外侧并用于在墨粉瓶3从本体2中取出时阻止集成电路板4离开本体2。第一弹性卡爪36的爪身沿第一方向Z延伸,其爪头设于爪身的前端并设有朝内且朝后的爪面,其爪头的前表面沿第一方向Z朝外倾斜。容板腔37形成于止挡部34和第一弹性卡爪36之间。容板腔37用于容置集成电路板4并为待回收板4’提供移动通道。容板腔37沿第一方向Z分为前部和后部。容板架33在容板腔37前部的下方设有支承壁,以支承进入容板腔37前部的集成电路板4。本实施例中,“上”是指沿铅垂方向位于远离地心的方向,“下”是指沿铅垂方向位于靠近地心的方向。如图43所示,信息提取件14伸入容板腔37的前部并具有弹性,其前端形成斜面,以便于在集成电路板4进入容板腔37的前部时弹性形变并紧抵集成电路板4上的输入输出端子从而使其他模块与集成电路板4建立电连接关系。容板腔37的后部用于为待回收板4’提供移动通道。如图4所示,前盖26位于下壳体16的前端并与下壳主体25固定连接。如图2、图4和图9所示,下壳主体25和前盖26之间设有回收腔38。沿第一方向Z,回收腔20位于容粉腔18的前方并与容粉腔18隔绝。沿上下方向,回收腔38位于容板腔37的后部的下方并与容板腔37的后部沿上下方向连通以供待回收板4’掉落至回收腔38。本实施例中,前盖26至少部分适于与下壳主体25可拆卸地固接,以使回收腔38容置的待回收板4’容易被回收。如图4所示,后盖27位于下壳体16的后端并与下壳主体25固定连接。基板28固接于后盖27的前方,并与后盖27存有间隔。
如图4和图5所示,遮盖6与两条导轨30扣合卡接,使遮盖6由两条导轨30引导相对壳体5沿第二方向Y滑动以打开进粉口22以及沿第一方向Z滑动以关闭进粉口22。遮盖6的外侧设有适于贴紧容瓶腔17的腔壁的弹性密封部,使遮盖6在关闭进粉口22时容粉腔18容纳的墨粉无法泄露至容瓶腔17。
参见图10至图14,图10至图1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13。如图2和图10所示,驱动机构13包括第一转动件39、瓶部驱动组件40和传动组件41。其中,第一转动件39用于驱动感光鼓7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39为齿轮,其下部露出于下壳主体25,以与外部齿轮啮合并从外部获得驱动力。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39是驱动机构13唯一的动力输入端。瓶部驱动组件40用于驱动墨粉瓶3的瓶部49转动。如图11所示,瓶部驱动组件40包括第二转动件42、滑动连接件43、储能件44、止挡件45和紧固件46。其中,如图12至图14所示,第二转动件42包括转动部47和转轴部48。本实施例中,转动部47为齿轮并被夹设于后盖27与基板28之间的间隔中。转轴部48与转动部47固接,并由后盖27和基板28支承。转轴部48的前部沿第一方向Z伸出基板28并沿径向设有径向凸块。滑动连接件43套设于转轴部48的前部并设有适于与径向凸块止转配合的径向凹槽,当然滑动连接件43与转轴部48还可以通过其他非回转面配合方式实现止转配合。本实施例中,“止转配合”是指两者之间通过非回转面配合,在转动方向上无法相对运动的配合方式。滑动连接件43适于相对第二转动件42沿第二方向Y和第一方向Z滑动,并在滑动中始终与第二转动件42止转配合。本实施例中,储能件44为弹性件,其沿第二方向Y置于滑动连接件43与基板28之间,其作用是在滑动连接件43沿第二方向Y运动时储能,并通过释能推动滑动连接件43沿第一方向Z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件44作为弹性件也可以置于滑动连接件43与第二转动件42之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储能件44还可以是磁性件,其与滑动连接件43之间具有磁性作用,同样可以实现在滑动连接件43沿第二方向Y运动时储能,并通过释能推动滑动连接件43沿第一方向Z运动的作用,当储能件44为磁性件时,储能件44一般固接于壳体4或者第二转动件42。止挡件45用于限制滑动连接件43沿第一方向Z滑动的行程,使其无法脱离转轴部48。止挡件45与转轴部48固接。本实施例中,止挡件45由紧固件46固接于转轴部48的前端,具体地,转轴部48的前端开设有螺纹孔,紧固件46为螺钉,紧固件46贯穿止挡件45与转轴部48的螺纹孔螺合,使止挡件45固接于转轴部的前端。传动组件41一方面用于将动力从第一转动件40传动至第二转动件42,另一方面还至少驱动搅拌件12在容粉腔18的内部转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41包括若干依序啮合的传动齿轮,其输入端与第一转动件40啮合,其输出端与转动部47啮合。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39、传动组件41和第二转动件42可以被设计为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传动机构,例如皮带轮传动机构等,只要实现第一转动件40和第二转动件42的联动即可。第一转动件40和第二转动件42的联动意味着感光鼓(7)与瓶部(49)之间彼此联动。本实施例中,“联动”是指两个物体通过机械或其他连接方式同时运动且同时停止,可以是同向运动,也可以是异向运动,可以是运动速度相同,也可以是运动速度不同。
参见图15,图15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墨粉瓶3用于容置、输送和向进粉口22供给墨粉,也用于承载集成电路板4。如图15所示,墨粉瓶3除瓶部49外还包括盖部50。瓶部49用于容置和输送墨粉。盖部50用于向进粉口22供给墨粉和承载集成电路板4。本实施例中,瓶部49与盖部50连接完成后,适于相对盖部50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
参见图16至图24,图16至图2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瓶部49。如图16所示,瓶部49包括瓶体51、输送件52和密封件53。瓶体51一般通过吹塑工艺制造并用于容置和沿第一方向Z输送墨粉。如图17和图18所示,瓶体51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依次包括连为一体的瓶口部54和瓶身部55。瓶口部54包括彼此连为一体的瓶口环壁56、瓶口凸缘57和瓶口端壁58。瓶口环壁56呈圆环形,其中心轴线与瓶部49的转动轴线一致且均沿第一方向Z延伸。瓶口凸缘57呈圆环形并向外凸出于瓶口环壁56的后端,瓶口端壁58呈圆环形并向内凸出于瓶口环壁56的前端,瓶口端壁58中空部形成瓶口。瓶身部55沿第二方向Y延伸,其靠近瓶口部54的前部沿第一方向Z渐缩以与瓶口环壁56的后端衔接。瓶身部55的前部的内表面设有向内凸出的止挡凸起59,止挡凸起59数量为两个并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均布。瓶身部55的内表面设有两条向内凸出的螺旋凸起60,两条螺旋凸起60的中心轴线均沿第一方向Z延伸且旋转方向相同。同一螺旋凸起60或相邻的两个螺旋凸起60之间的间隔形成螺旋凹槽61,螺旋凹槽61从瓶身部55的后部一直延伸至瓶身部55的前部接近瓶口部54的位置。螺旋凸起60被配置为在瓶部49沿第一转动方向ω转动时,墨粉在螺旋凹槽61中沿第一方向Z从后向前输送。瓶身部55的后端表面设有瓶底凹槽62,瓶底凹槽62径向延伸并向后开口。瓶底凹槽62被配置为适于供止挡件45从其开口沿第一方向Z伸入,在滑动连接件43与瓶底凹槽62转动相位相同或相近时,瓶底凹槽62还适于供滑动连接件43从其开口沿第一方向Z伸入以使滑动连接件43和瓶体51止转配合。输送件52适于连接至瓶体51。输送件51用于将瓶体51内的墨粉输送至盖部49。如图19和图20所示,输送件52包括环壁63、抵接凸缘64、第一挡片65、第二挡片66,抵接凸起67、卡凸68和螺旋凸出部69。环壁63呈圆环形,其中心轴线沿第一方向Z延伸,其适于从瓶口插入瓶体51。抵接凸缘64呈圆环形,其从环壁63的前端向外凸出形成,并适于沿第二方向Y抵接瓶口端壁58的前表面。第一挡片65用于在瓶部49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时将墨粉输出至盖部50。第一挡片65设置于输送件52的前部并沿第一方向Z延伸,第一挡片65的前端沿第一方向Z伸出抵接凸缘64,第一挡片65的后端伸入环壁63内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挡片65的后端也可以停止于抵接凸缘64的前表面。在垂直于第一方向Z的横截面上,第一挡片65的外缘衔接抵接凸缘64的外缘,第一挡片65的内缘向内伸入环壁63的内缘。本实施例中,第一挡片65数量为两个,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均布。第二挡片66用于辅助搅拌墨粉,使墨粉不易结块。第二挡片66设置于输送件52的前部并从抵接凸缘64的前表面沿第一方向Z延伸而成。在垂直于第一方向Z的横截面上,第二挡片66的外缘衔接抵接凸缘64的外缘,第二挡片66的内缘衔接环壁63的内缘。本实施例中,第二挡片66数量为四个,分为两组,每组两个,同一组的两个第二挡片66均位于两个第一挡片65的一侧且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均布于两个第一挡片65之间。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挡片65和每个第二挡片66在背离第一转动方向ωω的背面设有加强筋条。抵接凸起67从环壁63的后端沿第二方向Y向后凸起。抵接凸起67的数量为四个,分为两组,每组两个,同一组的两个抵接凸起67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均布,两组抵接凸起67之间形成相位角。相位角可以优选为90度,也可以是其他角度。每组两个抵接凸起67用于分别与两个止挡凸起59抵接配合,使瓶体51受瓶部驱动组件40驱动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时,能够推动输送件52一起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卡凸68从环壁63的外表面向外凸出并位于抵接凸缘64的后方。抵接凸缘64的后表面与卡凸68的前表面之间的间隔与瓶口端壁58的厚度适配,使输送件52连接至瓶体51时,瓶口端壁58被夹设于抵接凸缘64和卡凸68之间,使输送件52无法沿第一方向Z相对瓶体51运动。螺旋凸出部69用于将墨粉从螺旋凹槽61输送至第一挡片65。螺旋凸出部69从环壁63的内表面呈螺旋状向内凸出形成,其螺旋方向被配置为在瓶部49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时墨粉在螺旋凸出部69的推动下沿第一方向Z运动。本实施例中,螺旋凸出部69的数量与第一挡片65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螺旋凸出部69的前表面沿背离第一转动方向ωω的方向朝向第一挡片65,也即是在瓶部49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时,被螺旋凸出部69的前表面推动的墨粉在脱离螺旋凸起69的前端时受重力作用掉落在位于下方的第一挡片65上。如图16所示,密封件53形状呈具有厚度的圆环形,其至少在第一方向Z上具有弹性。密封件53的内缘适于抵靠瓶口环壁56的外表面,密封件53的后表面适于抵靠瓶口凸缘57的前表面。本实施例中,将密封件53连接至瓶体51的方式为,将密封件53套设于瓶口环壁56外,并使密封件53的后表面抵靠瓶口凸缘57的前表面。将输送件52连接至瓶体51的方式为,将输送件52以抵接凸起67朝向瓶口的姿态沿第二方向Y插入瓶体51中,直至瓶口端壁58被夹设于抵接凸缘64和卡凸68之间,再使瓶体51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相对输送件52转动,使止挡凸起59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顶抵抵接凸起67。本实施例设置两组抵接凸起67,是为了在装配瓶体51和输送件52时,相对瓶体51转动输送件52的角度可以变得更小,从而提高装配效率。如图21至图24所示,瓶部49连接完成后,密封件53后表面抵接瓶口凸缘57的前表面,密封件52的内缘抵靠瓶口环壁56的外表面,瓶口端壁58被夹设于抵接凸缘64和卡凸68之间,使输送件52沿第一方向Z相对瓶体51固定。同一组的两个抵接凸起67被对应的止挡凸起59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抵接,使瓶体51得以带动输送件52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在止挡凸起59抵接抵接凸起67时两个螺旋凸出部69分别与两个螺旋凸起60对应设置。具体地,螺旋凸出部69的前表面衔接对应的螺旋凹槽61的前端,使瓶部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时,通过螺旋凹槽61沿第一方向Z运动的墨粉得以顺利地转移至螺旋凸出部69的前表面,并被螺旋凸出部69推动继续沿第一方向Z运动,直至从螺旋凸出部69的前端掉落至对应的第一挡片65上。由此,瓶部49通过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实现了将墨粉从容置墨粉的瓶体51沿第一方向Z运动至第一挡片65的功能。尤其是对于瓶体51中墨粉较少的情况,墨粉将主要集中在螺旋凹槽61中,此时墨粉通过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运动至螺旋凸出部69的前表面,再脱离螺旋凸出部69的前端掉落至第一挡片65上。
参见图25至图30,图25至图30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盖部50和集成电路板4。如图25所示,盖部50包括盖体70、弹性密封件71和滑盖72。如图26和图27所示,盖体70设有彼此连为一体的隔壁73、前壁74、后壁75。隔壁73呈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圆盘形。前壁74从隔壁73的部分外缘沿第一方向Z延伸而成,后壁75从隔壁73的外缘沿第二方向Y延伸而成。盖体70在隔壁73的前方设有操作单元76。操作单元76设有至少两个操作部77,各操作部77适于被同一只手的不同手指操作,本实施例中,“操作部”意指与盖体70上与手指直接接触的部分。在操作部77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操作部77的朝向彼此背离以适于分别被拇指和食指操作;在操作部77数量为三个时,三个操作部77可以三角形布局以适于分别被拇指、食指和中指操作,但至少两个操作部77的朝向彼此背离。至少一个操作部77与隔壁73之间存有拉动空间80,拉动空间80用于供手指的指尖部分伸入,以方便使用者沿第一方向Z拉动墨粉瓶3,将墨粉瓶3从本体2中取出,操作单元76中,至少一个操作部77还带动第二配合部78沿径向运动,以使第二配合部78与第一配合部29卡接或脱离卡接。具体地,在两个手指对两个操作部77相向用力时,至少其中一个操作部77径向向内形变,带动相应的第二配合部78径向向内运动,第二配合部78与第一配合部29脱离卡接;在手指放松对两个操作部77相向用力时,至少其中一个操作部77径向向外恢复形变,带动相应的第二配合部28径向向外运动,第二配合部78与第一配合部29卡接。本实施例中,“径向形变”、“径向向外形变”、“径向向内形变”是指该形变至少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Z的分量;“径向运动”、“径向向外运动”、“径向向内运动”是指该运动至少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Z的分量。第二配合部78与第一配合部29卡接时,盖体70相对壳体5沿第二方向Y和第一方向Z固定;第二配合部28与第一配合部29脱离卡接时,盖体70得以相对壳体5沿第二方向Y或第一方向Z运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二配合部78与第一配合部29卡接时,盖体70不仅相对壳体5沿第二方向Y和第一方向Z固定,还相对壳体5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固定,从而使盖体70相对壳体5固定。在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二配合部78与第一配合部29卡接时,盖体70仅相对壳体5沿第二方向Y和第一方向Z固定,此时,盖体70还应设置其他结构与壳体5配合,以使盖体70与壳体5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固定。为了使操作部77的形变带动对应的第二配合部78沿径向运动,操作单元76还设置带动部79,带动部79用于将操作部77的径向形变传导至第二配合部78使第二配合部78径向运动,带动部79可以与操作部77连为一体,也可以不与操作部77连为一体,带动部79可以通过形变带动第二配合部78径向运动,也可以不通过形变带动第二配合部78径向运动。在手指对两个操作部77相向用力时,至少其中一个操作部77径向向内形变,通过相应的带动部79带动第二配合部78径向向内运动;在手指放松对两个操作部77相向用力时,至少其中一个操作部77径向向外恢复形变,通过相应的带动部29带动第二配合部78径向向外运动。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配合部78位于带动部79的外缘面上,带动部79与相应的操作部77连为一体,并随相应的操作部77的形变而形变。在优选实施例中,带动部79的外缘面被配置为在带动部79恢复形变时在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与后壁75的外缘面的投影部分重合。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带动部79与隔壁73之间存有间隔,以利于带动部79形变。本实施例中,操作单元76设有两个操作部77、一个第二配合部78和一个带动部79。操作单元76的两个操作部77彼此背离且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两个操作部77适于分别供拇指和食指操作。两个操作部77在手指用力时均适于径向向内形变,两个操作部77与隔壁73之间均存有拉动空间80。其中一个操作部77与带动部79连为一体,带动部79与前壁74连为一体,带动部79的外缘面被配置为带动部79恢复形变时在垂直于第一方向Z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与后壁75的外缘面的投影部分重合。带动部79至少部分与隔壁73之间存有间隔。第二配合部78设置为带动部79的外缘面上的凸起,当手指对两个操作部77相向用力时,至少其中一个操作部77径向向内形变带动相应的带动部29径向向内形变,使第二配合部78沿径向向内运动,第二配合部78与第一配合部29脱离卡接,或者墨粉瓶3得以沿第二方向Y运动。当手指放松对两个操作部77相向用力时,至少一个操作部77径向向外恢复形变带动相应的带动部79径向向外恢复形变,使第二配合部78能够伸入第一配合部29中与第一配合部29卡接,盖体50相对壳体5不仅被沿第二方向Y限位而且被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限位,即盖体50与壳体5固接。优选地,第二配合部78的后表面被设置为沿第二方向Y向内倾斜,此时,在墨粉瓶3沿第二方向Y装入本体2的过程中,第二配合部78被壳体5向内逐渐挤压,带动带动部79向内形变,同样可以使墨粉瓶3沿第二方向Y运动,直至第二配合部78与第一配合部29卡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配合部29被设计为凸起于容瓶腔17的腔壁时,第二配合部78则相应地被设计为孔或槽,以使第一配合部29适于伸入并卡接。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中,在隔壁73的后方,后壁75的内侧设有朝后的密封止挡面81。密封止挡面81为圆环形,并适于与密封件53的前表面抵接配合。在隔壁73的后表面所在平面与密封止挡面81所在平面之间,隔壁73与后壁75围合而成送粉腔82。送粉腔82具有朝后的开口。后壁75还设有侧向连通送粉腔82的送粉口83,本实施例中,送粉口83垂直于第二方向Y贯穿后壁75并邻接隔壁73。隔壁73的后表面还设有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搅拌片84,搅拌片84用于在墨粉瓶3连接完成后对由瓶部48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送来的墨粉进行辅助搅拌,使墨粉不致结块。本实施例中,后壁75还设有四个沿周向均布的第二弹性卡爪85,第二弹性卡爪85整体位于密封止挡面81的后方,第二弹性卡爪85的爪身沿第一方向Z延伸,其爪头设于爪身的前端并设有朝内且朝后的倾斜爪面,爪头还设有朝前的抵接面。本实施例中,后壁75的后端还设有拉动部86,拉动部86径向向外凸出于后壁75的外缘面,其在圆周方向上的位置与送粉口83在圆周方向上的位置对应。本实施例中,拉动部86被设计为弹性卡爪,其爪身沿第二方向Y延伸,其爪头设于爪身的后端并设有朝外且朝前的爪面。拉动部86用于在墨粉瓶3相对本体2沿第一方向Z运动时推动遮盖6使其相对壳体5沿第一方向Z运动直至关闭进粉口22。其他实施例中,拉动部86也可以设置为凸出于后壁75外表面的凸起。本实施例中,在前壁74上还设有导向部87,导向部87径向向外凸出于前壁74的外缘面,导向部87用于与导向通道20配合,以在将墨粉瓶3装入本体2的过程中以及将墨粉瓶3从本体2中取出的过程中由导向通道20实现引导。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部87也可以设置于后壁75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部87和导向通道20可以互换,即将导向部87设置于壳体5,将导向通道20设置于盖体70。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第二配合部78与第一配合部29卡接时,仅能实现盖体70相对壳体5沿第二方向Y和第一方向Z固定时,可以将导向通道20设计为在导向部87抵接挡块23时,导向部87与导向通道20止转配合,使盖体70相对壳体5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固定。如图26所示,盖体70还设有两条滑轨88,两条滑轨88均沿第二方向Y从前壁74延伸至后壁75,送粉口83沿圆周方向位于两条滑轨88之间,滑轨88径向凸设于前壁74与后壁75的外缘面并用于与滑盖72配合,使滑盖72得以沿第二方向Y和第一方向Z相对盖体70滑动。本实施例中,前壁74的外缘面上还向外凸设有限位凸起89,限位凸起89向外凸出前壁74的程度高于滑盖72向外凸出前壁74的程度。限位凸起89位于前壁74的前端,限位凸起89沿圆周方向位于两条滑轨88之间并用于限制滑盖72沿第一方向Z运动的行程。如图26、图28和图30所示,盖体70还设有保持架90,保持架90用于保持集成电路板4,使集成电路板4相对盖体70固定。保持架90设置于盖体70的前端并凸出于前壁74的外缘面。保持架90外侧设有彼此相对的限位块91和第三弹性卡爪92。限位块91具有朝后的限位面,限位面被配置为在集成电路板4进入容板腔37的前部后与第一弹性卡爪36的爪头的爪面沿上下方向排列,本实施例中,限位面位于两个爪面沿上下方向的中间;第三弹性卡爪92的爪身沿第二方向Y延伸,其爪头设置于爪身的后端并设有朝外且朝前的爪面。集成电路板4适于装设于限位块91的限位面与第三弹性卡爪92的爪面之间,使其沿第二方向Y相对盖体70限位。如图26所示,盖体70还设有推动部93,推动部93位于送粉口83后方和拉动部86的前方。推动部93径向凸出于后壁75的外缘面并用于在墨粉瓶3沿第二方向Y装入本体2中时推动遮盖6相对壳体5沿第二方向Y运动以打开进粉口22。本实施例中,推动部93被设计为滑轨88的后端。在其他实施例中,推动部93也可以单独设置。如图25所示,弹性密封件71为弹性泡棉,其固接于前壁74和后壁75的外缘面。弹性密封件71沿圆周方向位于两条滑轨88之间并沿第一方向Z位于限位凸起89的后方。弹性密封件71设有与送粉口83对应连通的通孔94。如图25、图28和图29所示,滑盖72设有板体95,板体95横截面呈弧形,板体75的后端的内表面具有沿相内的方向向后倾斜的倾斜面。并适于与两条滑轨88扣合卡接,使滑盖72由两条滑轨88引导相对盖体70沿第二方向Y滑动以关闭通孔94或相对盖体70沿第一方向Z滑动以打开通孔94。板体95的外表面凸设有止退配合部96和阻挡配合部97。止退配合部96位于阻挡配合部97的前方。止退配合部96适于与止退部32配合,以使止退部32得以阻止滑盖72在墨粉瓶3沿第一方向Z从本体2中取出时跟随盖体70沿第一方向Z运动,从而使滑盖72相对盖体70沿第二方向Y滑动以关闭通孔94。阻挡配合部97适于与阻挡部31配合,以使阻挡部31得以阻止滑盖72在墨粉瓶3沿第二方向Y装入本体2时跟随盖体70沿第二方向Y运动,从而使滑盖72相对盖体70沿第一方向Z滑动直至顶抵限位凸起89以打开通孔94。
参见图31至图33,图31至图3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连接完成的墨粉瓶3。墨粉瓶3的连接方式为将盖部50以搅拌片84朝向瓶口的姿态沿第二方向Y相对瓶部49运动。在此过程中,第二弹性卡爪85朝内且朝后的倾斜爪面抵接密封件51外缘的前端,使第二弹性卡爪85向外形变,直至瓶体51的瓶口凸缘57沿第一方向Z越过第二弹性卡爪85朝前的抵接面,墨粉瓶3即连接完成。如图31和图32所示,墨粉瓶3连接完成后,第二弹性卡爪85朝前的抵接面抵压瓶口凸缘57的后表面,使密封件53弹性抵接盖体70的密封止挡面81,从而实现瓶部49与盖部50的密封连接,同时使瓶部49相对于盖部50沿第二方向Y限位。瓶部49由于被四个沿圆周方向均布的第二弹性卡爪85卡接,因此瓶部49得以具有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的自由度,且无法沿径向脱离盖体70。使瓶部49得以相对盖部50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此时,搅拌件84从瓶口伸入瓶口部54以在瓶部49转动时搅拌墨粉,第一挡片65和第二挡片66伸入送粉腔82中。如图31和图33所示,本实施例中,墨粉瓶3连接完成后,第一挡片65和第二挡片66的外缘可转动地贴靠送粉腔82的侧壁面(也即后壁75的内壁面)。送粉口83位于瓶部49的转动轴线所在的铅垂面的一侧且送粉口83从内向外倾斜向下设置,同样,弹性密封件71的通孔94也相应地从内向外倾斜向下设置。由于本实施例中送粉口83侧向布置,因此可以使整个显影装置1沿上下方向的厚度减少。但同样由于送粉口83侧向布置,墨粉无法仅通过重力从瓶部49内面的底部输送至送粉口83,而需要由第一挡片65将墨粉提升至送粉口83的位置,再从送粉口83输出。从图33可知,在第一挡片65的外缘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至对接送粉口83的内侧下缘时,第一挡片65从内向外倾斜向下。使从对应的螺旋凸出部69前端掉落至第一挡片65上的墨粉得以输送至送粉口83。本实施例中,瓶部49只存有少量墨粉时,墨粉在墨粉瓶3中从瓶体51经通孔94输出的详细过程如下:瓶部49相对盖部50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墨粉在瓶体51的螺旋凹槽61中沿第一方向Z被输送至瓶身部55的前端。由于输送件52的螺旋凸出部69的前表面与螺旋凹槽61对接,因此墨粉被从螺旋凹槽61转移至螺旋凸出部69前表面。由于输送件52被瓶体51推动随瓶体51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因此,墨粉被螺旋凸出部69推动沿第一方向Z运动直至螺旋凸出部69的前端,墨粉在离开螺旋凸出部69的前端后掉落至第一挡片65的上表面,直至第一挡片65的外缘运动至送粉口83的内缘,由于第一挡片65的上表面此时处于由内向外倾斜向下的状态,墨粉从第一挡片65进入送粉口83,由于送粉口83和通孔94均被配置为由内向外倾斜向下,因此墨粉得以从通孔94输出。
参见图34至图43,图34至图36示出了将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装入本体2的过程。图37至图43示出了显影装置1处于工作状态时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与本体2的连接关系。本实施例中,将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装入本体2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步骤一中,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相对于本体2从初始状态沿第二方向Y运动至第一状态。如图34所示,初始状态下,集成电路板4被装设至保持架90的限位块91和第三弹性卡爪92之间。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沿第一方向Z远离本体2,并以瓶体51沿第二方向Y延伸、瓶底凹槽62朝向插瓶口21且导向部87对准导向通道20的姿态对准本体2。使用者手指推动两个操作部77的前端,从而推动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沿第二方向Y相对本体2运动,瓶体51通过插瓶口21进入容瓶腔17,导向部87由导向通道20的第一通道引导沿第二方向Y运动直至顶抵第一通道的后端,此时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处于第一状态。第一状态下,止退配合部96从止退部32的下方沿第二方向Y越过止退部32的后端,拉动部86从遮盖6的下方沿第二方向Y越过遮盖6的后端。步骤二中,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相对于本体2从第一状态运动至第二状态。使用者手指转动两个操作部77使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导向部87由导向通道20的第二通道引导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从第二通道的第一端转动至第二通道的第二端,此时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处于第二状态。如图35所示,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处于第二状态时,止退配合部96沿第一转动方向ω转动至止退部32的正后方,阻挡配合部97沿第二方向Y正对阻挡部31。拉动部86沿第一转动方向ω转动至遮盖6的正后方,推动部93沿第二方向Y正对遮盖6,使遮盖6处于拉动部86和推动部93之间,集成电路板4沿第二方向Y正对容板腔37并位于容板腔37的前方。第三弹性卡爪92沿第二方向Y面对止挡部34。步骤三中,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相对于本体2从第二状态运动至显影装置1进入工作状态。使用者两个手指推动两个操作部77前端,推动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沿第二方向Y相对本体2运动,此过程中,两个手指可以对两个操作部77相向用力使带动部79径向向内形变,两个手指也可以不对两个操作部77相向用力,通过第二配合部78后表面与壳体5的配合使带动部径向向内形变,第二配合部78得以进入容瓶腔17。此过程中,导向部87由导向通道20的第三通道引导沿第二方向Y从第三通道的前端运动至抵靠挡块23,此时第二配合部78正对第一配合部29,带动部79恢复形变,使第二配合部78伸入第一配合部29中,盖体70与壳体5固接,显影装置1进入工作状态。显影装置1进入工作状态时,如瓶底凹槽62的转动相位与滑动连接件43的转动相位相同,则止挡件45和滑动连接件43进入瓶底凹槽62中,瓶部49与滑动连接件43止转配合;如瓶底凹槽62的转动相位与滑动连接件43的转动相位不同,则止挡件45进入瓶底凹槽62中,瓶体51的后表面抵压滑动连接件43的前表面,使滑动连接件43沿第二方向Y滑动,储能件44储能,直到滑动连接件43由第二转动件42驱动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至相位与瓶底凹槽62相位相同或相近时,储能件44释能并推动滑动连接件43沿第一方向Z滑动,直至滑动连接件43进入瓶底凹槽62中,瓶部49与滑动连接件43止转配合。此时,瓶部49一端由盖部50支承并具有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的自由度,另一端由滑动连接件43支承并可由瓶部驱动组件40驱动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如图40所示,第三步骤中,推动部93推动遮盖6相对壳体5沿第二方向Y滑动从而打开进粉口22,如图41所示,阻挡部31抵接阻挡配合部97,使滑盖72相对盖体70沿第一方向Z滑动从而打开通孔94直至抵靠限位凸起89。滑盖72打开通孔94的过程中,弹性密封件71径向向外形变抵接容瓶腔17的腔壁,使送粉口83通过通孔94与进粉口22密封对接,墨粉得以从墨粉瓶3进入容粉腔18而不会泄漏至本体2的内部。如图43所示,第三弹性卡爪92被止挡部34阻挡,由于两者间斜面配合,使第三弹性卡爪92随着墨粉瓶3沿第二方向Y运动而弹性形变伸入让位空间35中。第三弹性卡爪92避让第一弹性卡爪36,集成电路板4受限位块91推动沿第二方向Y运动使第一弹性卡爪36向外形变,信息提取件14在此过程中与集成电路板4抵触也向外形变,直至集成电路板4进入容板腔37的前部,第一弹性卡爪36恢复形变,其爪头位于集成电路板4的正前方,信息提取件14紧抵集成电路板4上的输入输出端子从而合其他模块与集成电路板4建立电连接关系。如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不是第一次装入本体2,此时,在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本次装入本体2前,上一次将墨粉瓶3从本体2中取出时,待回收板4’受第一弹性卡爪36阻挡被容置于容板腔37的前部。在第三步骤中,集成电路板4沿第二方向Y推抵待回收板4’使待回收板4’从容板腔37的前部移动至容板腔37的后部,并通过容板腔37的后部连通回收腔38的通道掉落至回收腔38中等待回收。
将墨粉瓶3从本体2中取出的过程也包括三个步骤。步骤一中,使用者对两个操作部77相向用力,操作部77带动带动部79形变,第二配合部78与第一配合部29脱离卡接,与此同时,使用者的手指前端或其他部分伸入拉动空间80中,沿第一方向Z拉动墨粉瓶3,使墨粉瓶3得以相对于本体2从工作状态沿第一方向Z运动至第二状态。此过程中,导向部87由导向通道20的第三通道引导沿第一方向Z运动至第三通道的前端。拉动部86拉动遮盖6沿第一方向Z运动,直至遮盖6关闭进粉口22。止退部32与止退配合部96抵接,阻止滑盖72沿第一方向Z运动,使滑盖72相对于盖体70沿第二方向Y运动直至滑盖72关闭通孔94。此过程中,板体95后端内表面的倾斜面与弹性密封件71斜面配合,逐渐向内压缩弹性密封件71,直至滑盖72关闭通孔94。集成电路板4被第一弹性卡爪36的爪头阻挡,无法相对壳体5沿第一方向Z运动,与此同时第三弹性卡爪92沿第一方向Z退出让位空间35并抵靠于集成电路板4的内表面,无法带动集成电路板4沿第一方向Z运动,由此集成电路板4被留在容板腔37的前部形成待回收板4’。第二步骤中,使用者对两个操作部77转动力,驱动墨粉瓶3背离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使墨粉瓶3从第二状态运动至第一状态。此过程中,导向部87由导向通道20的第二通道引导背离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从第二通道的第二端运动至第二通道的第一端。此过程中,止退配合部96背离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至止退部32的后下方,拉动部86背离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至遮盖6的后下方。第三步骤中,使用者的手指伸入拉动空间80中,沿第一方向Z拉动墨粉瓶3,使墨粉瓶3得以相对本体2从第一状态沿第一方向Z运动至初始状态,此过程中,止退配合部96沿第一方向Z从止退部32的下方越过止退部32,拉动部86沿第一方向Z从遮盖6的下方越过遮盖6,直至墨粉瓶2与本体3脱离回到初始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打印设备使用了本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1。
本实施例中,送粉口83位于瓶部49的转动轴线所在的铅垂面的一侧,也即是,送粉口83侧向布置,墨粉不再通过重力从送粉口83送出,本体2容置墨粉的容粉腔18也不再需要置于墨粉瓶3的下方,从而使显影装置1沿垂直方向的厚度减小,有利于实现打印设备的小型化。
本实施例中,瓶部49和感光鼓7彼此联动,因此不再需要在容粉腔18中设计少粉传感器、相应的控制器和用于驱动瓶部49转动的独立的驱动机构。因此,简化了显影装置1的结构,提高了可靠性,降低了成本。不仅如此,由于感光鼓7的转动与打印介质被打印的数量直接相关,因此,通过感光鼓7与瓶部49彼此联动,还能够在墨粉的更换需要与打印介质被打印的数量之间建立直接关联,因此,墨粉瓶3的更换提醒变得非常方便,无需再检测墨粉瓶3内墨粉的余量,这将进一步使显影装置1的结构更加简化,可靠性更加提高,成本更为低廉,为激光打印机和复印机的普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39露出于壳体5,得以从外部接受动力,使第一转动件39成为传动机构13中唯一接受外部驱动的转动件,有利于降低结构复杂度,节省成本。位于容粉腔18中的搅拌件12由传动组件41驱动,因此整个传动机构13至少带动了感光鼓7、瓶部49和搅拌件12,进一步降低结构复杂度,节省成本。
本实施例中,瓶部驱动组件40与盖体70分别位于瓶部51沿第一方向Z的两端,显著改善了因瓶部驱动组件40与瓶部51止转配合共同转动引起的振动对盖体70输出墨粉的影响,使墨粉从墨粉瓶3输出至本体2时因振动导致的密封不严情况能够改善。
本实施例中,滑动连接件43可以相对第二转动件42滑动,这就使得不必在墨粉瓶3插入本体2到位时就与瓶部驱动组件40建立止转配合关系。这是因为,如果墨粉瓶3在插入到位时就必须与瓶部驱动组件40建立止转配合关系,瓶体51的后端就需要设置精细的斜面导向结构,使瓶部49无论相对本体2处于何种转动相位,均能与瓶部驱动组件40止转配合。而本实施例中,如果墨粉瓶3插入到位后,瓶部49所处转动相位与滑动连接件43的所处的转动相位不同,瓶体51的后表面将压抵滑动连接件43使其沿第二方向Y运动使储能件44储能,直到第二连接件42驱动滑动连接件43转动至与瓶部49的转动相位相同或相近的转动相位时,储能件44释能驱动滑动连接件43沿第一方向Z运动并插入瓶底凹槽62与瓶底凹槽62止转配合。因此,本实施例能够使瓶体51的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更加容易,适合以吹塑工艺制造。本实施例储能件44采用弹簧,成本更低廉,结构更简单。
本实施例中,送粉腔82与送粉口83侧向连通且第一挡片65外缘贴靠送粉腔82的侧腔壁,不仅能够搅拌墨粉,还有利于将墨粉提升至送粉口83。第一挡片65的外缘转动至对接送粉口83的下缘时第一挡片65沿由内向外的方向倾斜向下,有利于墨粉在被提升后通过重力作用转移至送粉口83。送粉口83沿由内向外的方向倾斜向下,同样有利于送粉口83向外输送墨粉。
本实施例中,瓶体51与输送件52分体制造,使瓶体51可以使用吹塑方式制造,有利于降低结构复杂度和制造难度。
本实施例中,瓶体51与输送件52通过瓶口端壁58与抵接凸缘64和卡凸68之间的间隔卡接实现沿第一方向Z固定。这有利于输送件52与瓶体51的连接,即输送件52沿第二方向Y的方向插入瓶体51时,即可使卡凸68因形变而向内运动,直至卡凸68越过瓶口端壁58后将瓶体51与输送件52卡接在一起。因此输送件52与瓶体51的连接更方便,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本实施例中,输送件52的螺旋凸出部69的前表面对接螺旋凹槽61,使沿第一方向Z运动的墨粉得以继续在输送件52上由螺旋凸出部69推动继续沿第一方向Z运动。螺旋凸出部69的前端背离第一转动方向ωω朝向第一挡片65,使第一挡片65得以接收从螺旋凸出部69的前端掉落的墨粉,有利于在瓶体51中墨粉量较少时残余墨粉能够有效地从瓶体51转移至第一挡片65,并通过第一挡片65输送至送粉口83,从而避免浪费。
本实施例中,瓶体51设有止挡凸起59,用于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抵接抵接凸起67,从而使瓶体51带动输送件52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这有利于输送件52在沿背离第二方向Y插入瓶体时,无需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对准,只需要插入后再旋转,即可实现随瓶体51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的效果。抵接凸起67分为两组,两组间形成相位角,有利于在装配瓶体51和输送件52时,减少转动角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卡爪85的前表面向前抵接瓶口凸缘57的后表面,并使密封件53向前弹性抵接密封止挡面81,使瓶部49相对盖体70沿第一方向Z限位。众所周知,弹性卡爪卡接虽然方便装配,但往往在卡接后存在间隙,但本专利中,瓶部49在第二弹性卡爪85的爪头与密封止挡面81之间,设置有沿第一方向Z具有弹性的密封件53,因此不仅能够实现轴向限位,还能够实现瓶部49与送粉腔82的密封连通。至少两个沿圆周方向均布的第二弹性卡爪85不仅能够限制瓶部49径向脱离盖体70,而且还能够给予瓶部49相对盖体70沿第一转动方向ωω转动的自由度。因此,不仅方便装配,而且能够在建立转动连接后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送粉口83邻接隔壁73,使墨粉不会残留在送粉腔82中的前端。
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卡爪85的爪头的后表面沿第一方向Z向内倾斜,能够让瓶部49在沿第一方向Z向盖体70运动时,爪头因与瓶部49斜面配合而使第二弹性卡爪85自动径向向外形变,从而使瓶部49的密封件53和瓶口凸缘57得以进入密封止挡面81与第二弹性卡爪85的前表面之间,第二弹性卡爪85恢复形变并抵接瓶口凸缘57的后表面,实现快速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
本实施例中,操作单元76具有至少两个适于被同一只手的不同手指直接接触的操作部77,至少两个操作部77的朝向彼此背离以方便拇指与任一其他手指操作,使同一只手的不同手指能够操作各操作部77,从而使操作单元76可以通过设置较小的操作空间,即能实现对墨粉瓶3装入和取出的操作。由于盖体70设置于墨粉瓶3沿第一方向Z的前端且操作单元76设置于盖体的前端,因此,通过手指的操作能够从墨粉瓶3的端部操作墨粉瓶3,从而能够实现将墨粉瓶3沿其延伸方向插入壳体5内,从而使壳体5的开口较小,易物不易进入本体造成本体2故障。至少一个操作部77的后方形成适于供相应的手指的指尖伸入的拉动空间80,方便手指伸入拉动空间80用力将墨粉瓶3沿其第一方向Z从壳体5中取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两个彼此朝向背离的操作部77相向用力,能够带动第二配合部78相对盖体70径向运动,能够实现第二配合部78与第一配合部29建立卡接或脱离卡接,使墨粉瓶3得以顺利地沿第二方向Y装入本体2或沿第一方向Z从本体2中取出。本实施例中,带动部79与操作部77连为一体,操作部77的径向形变能够使带动部79也径向形变。第二配合部78设置于带动部79的外缘面上,能够方便与第一配合部卡接或脱离卡接。带动部79至少部分与隔壁73间形变间隔,有利于带动部形变。带动部79的外缘面与后壁75的外缘面在恢复形变时部分重合,有利于第二配合部78只用很小的运动行程即可与第一配合部22卡接或脱离卡接,使手指对操作部77的力气无需太大。第二配合部78设置为凸起且后表面沿第一方向倾斜向外,能够在将墨粉瓶3沿第二方向Y装入本体2时,无需对两个朝向背离的操作部77相向用力,只需通过第二配合部78与容瓶腔17腔壁斜面配合,即可迫使带动部79形变使第二配合部78进入容瓶腔17中。
本实施例中,导向通道20与导向部87配合能够为墨粉瓶3装入本体2的过程提供引导,使用者更换墨粉瓶更简利。
本实施例中,弹性密封件71在滑盖72打开送粉口83时顶抵容瓶腔17的腔壁,能够更好地使送粉口83与进粉口22密封对接,避免漏粉。
本实施例中,滑盖72的后端内侧表面倾斜设置,能够在抵接弹性密封件71时逐渐压缩弹性密封件71,能够防止因滑盖72压抵导致弹性密封件71破坏,延长墨粉瓶3的寿命。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凸出于板体95外表面的阻挡配合部97和止退配合部96,能够缩小阻挡部31与止退部32之间的间隔,有利于显影装置1沿第一方向Z的长度进一步缩小。
本实施例中,由于墨粉瓶3插入本体2的方向与其转动轴线方向一致,因此,本体2开口较小,异物不易进入本体造成本体2故障。
本实施例中,在墨粉瓶3装入本体2的过程中,通过阻挡部31抵接阻挡配合部97使滑盖72打开通孔94,通过推动部93抵接遮盖6打开进粉口22,能够在装入过程中避免漏粉。在墨粉瓶3从本体2中取出的过程中,通过止退部32抵接止退配合部96使滑盖72关闭通孔94,通过拉动部86抵接遮盖6关闭进粉口22,能够在取出过程中避免漏粉。
本实施例中,在将墨粉瓶3装入本体2的过程中,止退配合部96从止退部32下方沿第二方向Y或第一方向Z越过止退部32,拉动部86从遮盖6下方沿第二方向Y或第一方向Z越过遮盖6,能够防止止退部32与止退配合部96干涉以及拉动部86与遮盖6干涉所造成的运动不确定性,动作及其效果的确定性增加,使用者更方便使用。
本实施例能够实现对集成电路板4的回收,不仅能够避免浪费,也有利于通过分析集成电路板4的型号和存储的信息,确定是否使用未经授权的墨粉瓶3以补充墨粉,并基于此确定维修打印设备的具体方案。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限位块91和第三弹性卡爪92使集成电路板4在墨粉瓶3未装入本体2时被保持在墨粉瓶3上,有利于实现集成电路板4与墨粉瓶3信息的对应性。通过设置止挡部34使第三弹性卡爪92弹性形变,以使集成电路板4得以顺利地进入容板腔37的前部。通过设置第三弹性卡爪92阻挡集成电路板4退出,以使集成电路板4被留置于容板腔37中。通过设置容板腔37的后部与回收腔38上下连通,使待回收板4’得以进入回收腔38等待回收。通过新的集成电路板4顶抵待回收板4’,使待回收板4’得以经容板腔37的后部运动至回收腔38中。
本实施例中,通过墨粉瓶3装入本体2的过程自动实现对集成电路板4的回收利用,不会造成使用者的麻烦。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二中的壳体5与实施例一中的壳体5不同,实施例二中的盖部50与实施例一中的盖部50不同,实施例二中将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装入本体2的方式与实施例一中将墨粉瓶3装入本体2的方式不同。具体如下:
参见图44,图4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壳体5。如图44所示,本实施例中导向通道20只沿第二方向Y延伸。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5上与下壳体16上均设有第一配合部29,且均为孔。本实施例中,阻挡部31的前方不再设置止退部32,而是在下壳主体25的前端设有第四弹性卡爪98,第四弹性卡爪98的爪身沿第一方向Z延伸,其爪头朝内且朝后设置,其爪头的前表面沿第二方向Y向内倾斜设置,第四弹性卡爪98被配置为适于与止退配合部96配合。本实施例中,壳体5在导轨30的前端还设有第一阻挡块,第一阻挡块用于阻止遮盖6在关闭进粉口22后沿第一方向Z继续运动。
参见图45和图46,图45和图46示出了实施例二中的盖部50。如图45和图46所示,本实施例中,盖体70的操作单元76中,两个操作部77均与对应的带动部79连为一体,两个带动部79上分别设有第二配合部78,且均径向凸起于带动部29的外缘面。两个第二配合部78彼此背离,分别适于与对应的第一配合部29卡接。本实施例中,在推动部93的后方设有第五弹性卡爪99,第五弹性卡爪99的爪身沿第二方向Y延伸,其爪头朝前且朝外设置,爪头的后表面沿第二方向Y向内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滑盖72的板体95即为阻挡配合部97,且板体95上的止退配合部96的前表面沿第二方向Y向外倾斜设置,其后表面沿第二方向Y向内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70在滑轨88的后端还设有第二阻挡块,第二阻挡块用于阻止滑盖72在关闭通孔94后相对盖体70沿第二方向Y继续运动。
参见图47至图51,图47至图5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显影装置1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如图47所示,本实施例中,将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装入本体2的过程只有一个步骤,即驱动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从初始状态沿第二方向Y运动,直至导向部87从导向通道20的前端运动至导向通道20的后端,显影装置1处于工作状态。此过程中,手指可以使两个操作部77形变彼此靠近从而让两个第二配合部78由对应的带动部79带动分别径向向内运动,也可以手指不对两个操作部77施力,通过第二配合部78与壳体5的斜面抵接使带动部79径向向内形变,从而使第二配合部78得以进入容瓶腔17。如图48至图50所示,此过程中,第五弹性卡爪99抵接遮盖6时,由于其后表面沿第二方向Y向内倾斜,因此第五弹性卡爪99向内形变并越过遮盖6,直至其爪头位于遮盖6的后方后第五弹性卡爪99恢复形变。如图51所示,此过程中,由于止退配合部96的后表面沿第二方向Y向内倾斜,且第四弹性卡爪98的爪头的前表面沿第二方向Y向内倾斜,因此在止退配合部96与第四弹性卡爪98抵触时,第四弹性卡爪98向外形变,直至止退配合部96越过第四弹性卡爪98的爪头后,第四弹性卡爪98恢复形变。此过程中,阻挡部31向前抵接阻挡配合部97,使滑盖72无法沿第二方向Y运动,并相对盖体70沿第一方向Z运动直到打开通孔94并抵靠限位凸起89。
本实施例中,将墨粉瓶3从本体2中取出的过程也只有一个步骤。此步骤中,两个手指分别对位于工作状态的墨粉瓶3的两个操作部77相向用力,使操作部77形变彼此靠近,从而通过带动部79让两个配合部78由对应的带动部79带动分别径向向内运动,使第二配合部78与第一配合部29脱离卡接。与此同时,两个手指部分伸入拉动空间80中,拉动墨粉瓶3从中间状态沿第一方向Z运动,导向部87从导向通道20的后端运动至导向通道20的前端,直至脱离导向通道,墨粉瓶3相对本体2回到初始状态。此过程中,第五弹性卡爪99拉动遮盖6沿第一方向Z滑动至关闭进粉口22并抵接第一阻挡块。由于第五弹性卡爪99的朝前且朝外的爪面沿第二方向Y向外倾斜,因此,遮盖6被第一阻挡块阻挡后,第五弹性卡爪99被迫向内形变,使其爪头越过遮盖6的后端,抵接遮盖6的表面,直至脱离遮盖6后,第五弹性卡爪99恢复形变。此过程中,第四弹性卡爪98阻挡止退配合部96,使滑盖72无法沿第一方向Z滑动,并相对盖体70沿第二方向Y滑动至关闭通孔94并抵接第二阻挡块。由于止退配合部96的前表面沿第二方向Y向外倾斜,因此,滑盖72被第二阻挡块阻挡后,第四弹性卡爪98被迫向外形变,使止退配合部96得以沿第一方向Z越过第四弹性卡爪98的爪头后,第四弹性卡爪98恢复形变。
本实施例中的打印设备使用了本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1。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阻挡块使与遮盖6配合的第五弹性卡爪99在遮盖6关闭进粉口22后得以越过遮盖6;通过设置第二阻挡块使与滑盖72配合的第四弹性卡爪98在滑盖72关闭送粉口83后得以越过第四弹性卡爪98。
本实施例中,显影装置1中将墨粉瓶3和集成电路板4装入本体2的步骤以及将墨粉瓶3从本体2中取出的步骤均只要一步且均沿第二方向Y或第一方向Z运动,因此拆装方便,使用者的学习成本低。且在此过程中,墨粉瓶3和壳体5均不会漏粉。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所述墨粉瓶(3)适于可拆卸地连接至显影装置(1)的本体(2)并用于为所述本体(2)供给墨粉;所述墨粉瓶连接结构用于将所述墨粉瓶(3)连接至本体(2),其特征是:
所述墨粉瓶(3)包括瓶部(49)和盖体(70),所述盖体(70)沿第一方向(Z)位于所述瓶部(49)的前方并用于向本体(2)输出墨粉,所述瓶部(49)转动连接至所述盖体(70),其转动轴线沿第一方向(Z)延伸;
所述本体(2)包括壳体(5)和瓶部驱动组件(40),所述壳体(5)适于供所述墨粉瓶(3)沿背离第一方向(Z)的第二方向(Y)插入以容置所述墨粉瓶(3),所述壳体(5)适于在所述墨粉瓶(3)插入到位后与所述盖体(70)固定连接;所述瓶部驱动组件(40)位于所述瓶部(49)的后方并相对所述壳体(5)绕转动轴线转动,所述瓶部驱动组件(40)适于在所述墨粉瓶(3)插入到位后与所述瓶部(49)止转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瓶部(49)沿第一方向(Z)的后端设有向后开口的瓶底凹槽(62),所述瓶部驱动组件(40)包括:
第二转动件(42),其相对所述壳体(5)绕转动轴线转动;
滑动连接件(43),其沿第一方向(Z)滑设于所述第二转动件(42)并始终与所述第二转动件(42)止转配合;和
储能件(44),其在所述滑动连接件(43)沿第二方向(Y)滑动时储能,并通过释能驱动所述滑动连接件(43)沿第一方向(Z)滑动以进入瓶底凹槽(62),使所述滑动连接件(43)与所述瓶底凹槽(62)止转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瓶部驱动组件(40)还包括止挡件(45),所述止挡件(45)与所述滑动连接件(43)固接并适于伸入所述瓶底凹槽(62),所述止挡件(45)位于所述滑动连接件(43)的前方以限制所述滑动连接件(43)沿第一方向(Z)滑动的行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壳体(5)设有彼此沿第一方向(Z)间隔的后盖(27)和基板(28),所述第二转动件(42)设有转动部(47)和转轴部(48),所述转动部(47)位于所述后盖(27)和所述基板(28)之间,所述转轴部(48)与所述转动部(47)固接并被所述后盖(27)和所述基板(28)支承,所述转轴部(48)的前部伸出所述基板(28)与所述滑动连接件(43)通过非回转面配合实现止转配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储能件(44)为弹性件,其一端顶抵所述滑动连接件(43),另一端顶抵所述壳体(5)或所述第二转动件(4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壳体(5)设有用于容置墨粉瓶(3)的容瓶腔(17),所述容瓶腔(17)的腔壁上设有第一配合部(29),所述盖体(70)的外缘面上设有第二配合部(78),所述第二配合部(78)适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部(29)沿第一方向(Z)限位配合且止转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壳体(5)设有导向通道(20)和用于容置墨粉瓶(3)的容瓶腔(17),所述导向通道(20)位于所述壳体(5)的前端与且与所述容瓶腔(17)连通,所述容瓶腔(17)的腔壁上设有第一配合部(29),所述盖体(70)的外缘面上设有导向部(87)和第二配合部(78),所述导向部(87)适于沿第二方向(Y)插入所述导向通道(20)并在墨粉瓶(3)插入到位后与所述导向通道(20)止转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78)适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部(29)沿第一方向(Z)限位配合。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配合部(29)为孔或槽,所述导向部(87)和所述第二配合部(78)为凸出于所述盖体(70)的外缘面上的凸起,所述第二配合部(78)适于沿径向向内运动以避让所述容瓶腔(17)的腔壁,还适于沿径向向外运动以插入所述第一配合部(29)。
9.一种显影装置(1),其特征是,包括本体(2)和墨粉瓶(3),所述本体(2)和所述墨粉瓶(3)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墨粉瓶连接结构。
10.一种打印设备,其特征是,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装置(1)。
CN202410030795.4A 2024-01-09 2024-01-09 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显影装置和打印设备 Pending CN1177421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30795.4A CN117742111A (zh) 2024-01-09 2024-01-09 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显影装置和打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30795.4A CN117742111A (zh) 2024-01-09 2024-01-09 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显影装置和打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42111A true CN117742111A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57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30795.4A Pending CN117742111A (zh) 2024-01-09 2024-01-09 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显影装置和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4211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7745B (zh) 碳粉容器、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JP3347201B2 (ja)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37365C (zh) 运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P1921512B1 (en)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6896675B (zh) 粉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A2402573C (en) Ink container for ink jet printer, holder for the container carriage for the holder and ink jet printer
WO2004027522A1 (ja) 画像形成装置、粉体補給装置、トナー収納容器、粉体収納容器およびその再生産方法
EP2378374B1 (en) Powder container, powder supply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22956B2 (ja) 現像剤補給機構
EP2237112B1 (en) Developer storing body, image form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060954A1 (en) Developer contai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to/from which developer containing device is installed and removed
US5381217A (en) Detachably mounted toner unit having a toner supply unit and a toner recovery housing unit
KR20070121066A (ko) 화상 형성 장치용 현상제 용기
US8594539B2 (en) Outlet recess for a powder container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20050048530A (ko) 현상제 공급 용기
US2012009988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4077175B (zh) 一种显影盒、鼓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KR100547128B1 (ko) 전자사진방식 인쇄기
US8761637B2 (en) Attaching and detaching bod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744000A (ja) トナー収納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CN221827193U (zh) 一种墨粉瓶、显影装置和打印设备
US20060204249A1 (en) Ton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7742111A (zh) 一种墨粉瓶连接结构、显影装置和打印设备
CN117742109A (zh) 一种输送件、瓶部、墨粉瓶、显影装置和打印设备
CN117742108A (zh) 一种显影装置和打印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