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9726B - 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39726B
CN117739726B CN202410181992.6A CN202410181992A CN117739726B CN 117739726 B CN117739726 B CN 117739726B CN 202410181992 A CN202410181992 A CN 202410181992A CN 117739726 B CN117739726 B CN 1177397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steam
filter
pip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819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39726A (zh
Inventor
赵小峰
毛华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uhu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uhu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uhu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uhu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8199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397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39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9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39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97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具体涉及熔盐蓄热技术领域。本发明所提供的的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方设置有至少两个模块,模块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接,基座侧面设置有泵箱,泵箱上端连接有泵体,泵体输出端连接有熔盐管道,熔盐管道一端连接有加热器筒体,加热器筒体端部连接有电加热器。本发明所涉及的大容量蓄热装置能够稳定输出对应压力与温度的蒸汽,形成的高温、高压蒸汽能够用于汽轮机发电或供热,具有调峰、调频灵活,占地面积小等特点。本发明采用液固两相容积式换热,该换热方式有巨大的换热面积,可将换热端差降至0.5℃以下,实现高效蓄热换热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熔盐蓄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
背景技术
高温熔盐蓄热系统主要有单罐和双罐系统。双罐熔盐蓄热系统由于运行稳定、技术成熟,被广泛用于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站等系统。双罐蓄热系统按蓄热方式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直接式蓄热系统内的蓄热介质直接吸收外来热量,主要用于塔式太阳能热电站;而间接式蓄热系统内的蓄热介质则吸收换热器内传热介质的热量,主要用于槽式太阳能热电站。斜温层单罐蓄热系统是目前最具经济性的研发对象,相比双罐系统可以降低35%的成本。单罐和双罐系统普遍只具备蓄放热功能,需要通过外置热利用系统进行放热,热利用效率较低且熔盐使用量较大。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例如专利DE102015111235A1,该专利提供了第一蓄热装置,其能够将热量蓄积在第一温度水平上;第二蓄热装置,其能够将热量蓄积在比第一温度水平低的第二温度水平上;加热装置,其与第一蓄热装置相关联; 热传递区域,配置在第一蓄热装置与第二蓄热装置间,在该热传递区域上能够将热量从第一蓄热装置传递到第二蓄热装置,及调节单元, 与从第一蓄热装置传热区域传来的热量相关联,并且可调节至第二蓄热装置。
该专利实现了多种蓄热模式的功能,并且提高了热利用效率减少了蓄热成本,但是该专利仍只具备普通的蓄放热功能,在此,发明人认为还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热利用效率较低减少熔盐使用量,并且要实现蓄热装置能够反馈外界的电机提高能源使用率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该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方设置有至少两个模块,模块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接,基座侧面设置有泵箱,泵箱上端连接有泵体,泵体输出端连接有熔盐管道,熔盐管道一端连接有加热器筒体,加热器筒体端部连接有电加热器。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该装置涉及有多个模块,模块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接即模块内部的熔盐通过第一管道向各个模块传输,更进一步地,模块为本蓄热装置的储热单位 ,并且在电加热器侧方设置有管道,该管道与最上方的模块连接,以达成将熔融盐输入至模块内的目的。
本发明中,电加热器侧面设置有电加热器电缆仓,电加热器电缆仓包括有电缆,电加热器与电缆连接,电加热器电缆仓下方设置有维护步道,维护步道环绕布设于模块的外侧。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涉及的大容量蓄热装置具有两种模式:蓄热以及放热。在蓄热模式下分为电加热器储热以及蒸汽储热两种模式,在电加热器储热模式下,该蓄热装置使用机组发电接变压器后通过电加热器电缆仓与电加热器连接,经过电加热器充分蓄热升温后的高温熔盐自顶端进入模块内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高温熔盐的输送路径为:泵体将底部模块内部的熔盐抽送到泵箱内,泵箱内的熔盐进一步被输送至熔盐管道,熔盐管道呈树状分布,熔盐管道内的熔盐被进一步输送至加热器筒体内加热,加热完成后的熔盐再进一步通过管道输入至顶端的模块,由于模块之间采用第一管道连接,使得上方的熔盐能够通过第一管道不断向下方的模块流动,实现逐层向下放热,通过逐层向下放热使模块内温度升高以此达成蓄热的目的,同时位于顶端的模块内部仍不断注入被加热的熔盐,以此模块整体温度梯度上升直至完成蓄热这一操作。
本发明中,维护步道外侧设置有第一蒸汽管,第一蒸汽管侧方连接有模块顶层管路,模块顶层管路与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当蓄热模式采用蒸汽蓄热的方式进行时,本大容量蓄热装置将使用机组蒸汽作为能量输入来源,将模块加热进行热量储存。具体为,蒸汽通过第一蒸汽管,第一蒸汽管通过模块顶层管路与模块连接,内部的热蒸汽通过第一蒸汽管进入各个模块并自上而下逐层放热,最终从底部的模块侧面的排气管中排出,当各个模块内熔盐温度接近至蒸汽温度或内部熔盐温度趋于稳定不再发生较大变化时即为储热完成。
本发明中,泵箱外侧设置有给水管道,给水管道侧方连接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伸入模块内,模块内设置有换热管,第二管道与换热管连接,换热管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蒸汽管,第二蒸汽管设置于第一蒸汽管下方。
进一步地,当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需要进行放热时,泵箱侧面设置的给水管道通入高压水流,换热管一端与第二管道连接,换热管大部分管体设于模块内部,换热管输出端连接的第二蒸汽管能将水流受热形成的水蒸气排出,具体为,换热管的外壁与模块内的高温熔盐充分接触,当高压水流流经换热管时,换热管外壁向换热管内部传导热量,水流与换热管内壁充分接触换热,水流向上流动模块逐级换热,以此使得换热管内部的水流汽化同时模块内的温度下降实现了放热。
更进一步地是,换热管内部的水流流速可调,可根据参数设定给水的需求流速,利用给水泵提高给水的流速,以实现最高效率的换热。以上措施强化和提升了系统的换热能力,实现了高效换热。当换热管内部的蒸汽达到需求温度后可从第二蒸汽管中排出,以此完成整个放热操作并能够稳定输出对应压力与温度的蒸汽,形成的高温、高压蒸汽能够用于汽轮机发电或供热,具有调峰、调频灵活,占地面积小等特点。本发明采用液固两相容积式换热,该换热方式有巨大的换热面积,可将换热端差降至0.5℃以下,实现高效蓄热换热。此外,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能够将各个模块内的换热管换热形成的蒸汽汇集至第二蒸汽管,以此形成多单元并联实现规模化、大容量储热。
本发明中,换热管内设置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设置于靠近第二蒸汽管出口处,过滤组件包括有第一滤套,第一滤套外侧套设有第二滤套,第一滤套表面开设有过滤通道。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蒸汽管输出的蒸汽后续需要与汽轮机发点或供热使用,若存在杂质情况下可能影响汽轮机的长久使用因此在靠近第二蒸汽管的出口处设置有过滤组件。
本发明中,第一滤套仅一端开设孔体,第一滤套内通向第二蒸汽管的出口处设置有过滤基体,第二滤套内同样设置有过滤基体,过滤基体呈网状
进一步地,过滤基体内呈网状,主要用于筛除蒸汽中可能含有的细小颗粒杂质,同时第一滤套以及第二滤套内的过滤基体的大小不一致,但是其网孔的半径一致,过滤基体进一步减缓了气流的流动速度,促使其可能含带的水汽进一步汇集滴落至换热管内。
本发明中,第一滤套一端设置有导流柱,导流柱远离第一滤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铰接件,铰接件外侧转动连接有摆动板,摆动板一端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另一端与导流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形成的蒸汽在流经过滤组件时,蒸汽率先与导流柱侧面设置的导流板接触,摆动板受蒸汽的力的作用进而推动摆动板转动,而摆动板与导流柱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由于水流由下方的管道逆向流入换热管内,逐级换热管内的水流流速必定不一致,因此流入换热管内的蒸汽的流速也不是总是保持匀速的这就导致了摆动板表面受到的力不一致,因此摆动板受蒸汽与第一弹簧弹性力的作用形成了摆动板摆动的现象,由于摆动板摆动对蒸汽流向具有一定的干扰性,以此使得蒸汽能够以不同的角度通过第二滤套,同时过滤通道也能够接收部分流向改变的蒸汽,并将其导向第一滤套内部,以此实现了蒸汽同时分布在第一滤套内以及第二滤套内,避免气流在第二滤套内过于集中,过滤通道的设置也避免了第二滤套接受大量气体而导致局部形变的问题产生。同时摆动板减缓了蒸汽的流速,促使蒸汽内可能夹带有的水珠滴落,同时水珠受换热管内的高温影响进而汽化形成蒸汽从第二蒸汽管中排出,避免蒸汽中带有水珠进而影响汽轮机工作。
本发明中,模块内的换热管中设置有缓流组件,缓流组件包括有至少两个半球状的缓流基体,缓流基体表面环绕布设有第四通孔,缓流基体底部连接有第一盘体,第一盘体表面环绕开设有第二通孔,并第一盘体表面还开设有第三通孔,同时第一盘体中心处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三通孔设置于第一通孔外侧,第二通孔设置于第三通孔的外侧,第一盘体侧面连接有第一管柱,第一管柱中心开设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均与第一管柱内部连通,第二通孔不与第一管柱连通,并且第一管柱侧面连接有第二弹簧。
进一步地,由于通入高速高压的水流很可能导致水流未换热充分就流入下一处,就有可能导致汽化的蒸汽中夹带有大量的水珠,因此设置有缓流组件用于减缓水体在换热管中的流速,以此实现换热管内的水流能够充分与模块内的熔盐进行换热,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由于水体总是要通过缓流组件,水流通过缓流基体表面的第四通孔流入缓流基体内部,第一盘体表面开设的孔体限制了水流的流速,且水流流经各个孔体后其内部的水压也得到了提升,而水压上升且又是处在外部熔盐高温的状态下,水流就更容易汽化吸热,提高换热效率。
更进一步地,第一管柱之间设置的第二弹簧能够进一步提升水体在两个第一盘体之间的停留时间,水体在通过第一通孔进入第一管柱排出后与第二弹簧形成接触,而第二弹簧受水流的作用产生伸缩的现象,进而扰乱了水流原本的流动轨迹,进一步延长水流在缓流组件上的停留时间,此外,由于换热管内设置有用于限置缓流组件位置的圆盘,当水流压力过大时一侧的缓流基体受水流压力影响与圆盘顶牢,第二弹簧受压促使第一管柱与第二弹簧形成一体结构,进而水流流通的直线距离缩小促使水流快速通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特点在于:相对比传统双罐熔盐蓄热,通过模块化分布,分散在各个模块中,即使万一出现事故,总体溢盐量任然可控,从根本上杜绝了出现重大事故的可能。如单一模块出现故障,可以短接绕过,配合装置合理调控,对装置整体性能影响不大;相对比传统双罐熔盐蓄热,本装置无任何熔盐阀等管道元件,从根本上杜绝了熔盐阀伴热布置的难题,极大减少了管道中的易固点。模块化设计将大型熔盐泵替换为分布式小泵,规避了大型长杆泵由于不良安装、流体密度不均匀带来的震动问题。也避免了由于流体杂质、气泡等因素造成的流量不均。在同等条件下设备更不易损坏,设备小型化在维保和更换也具有很大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内部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过滤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过滤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缓冲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缓冲组件去除缓冲基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缓冲组件处于换热管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基座;12-模块;14-模块顶层管路;15-换热管;21-给水管道;221-泵箱;222-泵体;223-熔盐管道;23-第一管道;24-第二蒸汽管;25-加热器筒体;26-第一蒸汽管;27-维护步道;28-电加热器电缆仓;29-电加热器;3-过滤组件;31-第一滤套;32-第二滤套;321-过滤通道;33-导流柱;34-铰接件;35-摆动板;36-第一弹簧;37-过滤基体;4-缓流组件;41-缓流基体;411-第四通孔;42-第一盘体;421-第二通孔;422-第三通孔;423-第一通孔;43-第一管柱;44-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考附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该装置包括,基座11,基座11上方设置有至少两个模块12,模块12之间通过第一管道23连接,基座11侧面设置有泵箱221,泵箱221上端连接有泵体222,泵体222输出端连接有熔盐管道223,熔盐管道223一端连接有加热器筒体25,加热器筒体25端部连接有电加热器29。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该装置涉及有多个模块12,模块12之间通过第一管道23连接即模块12内部的熔盐通过第一管道23向各个模块12传输,更进一步地,模块12为本蓄热装置的储热单位 ,并且在电加热器29侧方设置有管道,该管道与最上方的模块12连接,以达成将熔融盐输入至模块12内的目的。
本发明中,电加热器29侧面设置有电加热器电缆仓28,电加热器电缆仓28包括有电缆,电加热器29与电缆连接,电加热器电缆仓28下方设置有维护步道27,维护步道27环绕布设于模块12的外侧。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涉及的大容量蓄热装置具有两种模式:蓄热以及放热。在蓄热模式下分为电加热器29储热以及蒸汽储热两种模式,在电加热器29储热模式下,该蓄热装置使用机组发电接变压器后通过电加热器电缆仓28与电加热器29连接,经过电加热器29充分蓄热升温后的高温熔盐自顶端进入模块12内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高温熔盐的输送路径为:泵体222将底部模块12内部的熔盐抽送到泵箱221内,泵箱221内的熔盐进一步被输送至熔盐管道223,熔盐管道223呈树状分布,熔盐管道223内的熔盐被进一步输送至加热器筒体25内加热,加热完成后的熔盐再进一步通过管道输入至顶端的模块12,由于模块12之间采用第一管道23连接,使得上方的熔盐能够通过第一管道23不断向下方的模块12流动,实现逐层向下放热,通过逐层向下放热使模块12内温度升高以此达成蓄热的目的,同时位于顶端的模块12内部仍不断注入被加热的熔盐,以此模块12整体温度梯度上升直至完成蓄热这一操作。
本发明中,维护步道27外侧设置有第一蒸汽管26,第一蒸汽管26侧方连接有模块顶层管路14,模块顶层管路14与模块12连接。
进一步地,当蓄热模式采用蒸汽蓄热的方式进行时,本大容量蓄热装置将使用机组蒸汽作为能量输入来源,将模块12加热进行热量储存。具体为,蒸汽通过第一蒸汽管26,第一蒸汽管26通过模块顶层管路14与模块12连接,内部的热蒸汽通过第一蒸汽管26进入各个模块12并自上而下逐层放热,最终从底部的模块12侧面的排气管中排出,当各个模块12内熔盐温度接近至蒸汽温度或内部熔盐温度趋于稳定不再发生较大变化时即为储热完成。
本发明中,泵箱221外侧设置有给水管道21,给水管道21侧方连接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伸入模块12内,模块12内设置有换热管15,第二管道与换热管15连接,换热管15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蒸汽管24,第二蒸汽管24设置于第一蒸汽管26下方。
进一步地,当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需要进行放热时,泵箱221侧面设置的给水管道21通入高压水流,换热管15一端与第二管道连接,换热管15大部分管体设于模块12内部,换热管15输出端连接的第二蒸汽管24能将水流受热形成的水蒸气排出,具体为,换热管15的外壁与模块12内的高温熔盐充分接触,当高压水流流经换热管15时,换热管15外壁向换热管15内部传导热量,水流与换热管15内壁充分接触换热,水流向上流动模块12逐级换热,以此使得换热管15内部的水流汽化同时模块12内的温度下降实现了放热。
更进一步地是,换热管15内部的水流流速可调,可根据参数设定给水的需求流速,利用给水泵提高给水的流速,以实现最高效率的换热。以上措施强化和提升了系统的换热能力,实现了高效换热。当换热管15内部的蒸汽达到需求温度后可从第二蒸汽管24中排出,以此完成整个放热操作并能够稳定输出对应压力与温度的蒸汽,形成的高温、高压蒸汽能够用于汽轮机发电或供热,具有调峰、调频灵活,占地面积小等特点。本发明采用液固两相容积式换热,该换热方式有巨大的换热面积,可将换热端差降至0.5℃以下,实现高效蓄热换热。此外,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能够将各个模块12内的换热管15换热形成的蒸汽汇集至第二蒸汽管24,以此形成多单元并联实现规模化、大容量储热。
实施例2:
参考附图2,图3,图4所示,本发明中,换热管15内设置有过滤组件3,过滤组件3设置于靠近第二蒸汽管24出口处,过滤组件3包括有第一滤套31,第一滤套31外侧套设有第二滤套32,第一滤套31表面开设有过滤通道321。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蒸汽管24输出的蒸汽后续需要与汽轮机发点或供热使用,若存在杂质情况下可能影响汽轮机的长久使用因此在靠近第二蒸汽管24的出口处设置有过滤组件3。
本发明中,第一滤套31内通向第二蒸汽管24的出口处设置有过滤基体37,过滤基体37呈网状。
进一步地,过滤基体37内呈网状,主要用于筛除蒸汽中可能含有的细小颗粒杂质,同时第一滤套31以及第二滤套32内的过滤基体37的大小不一致,但是其网孔的半径一致,过滤基体37进一步减缓了气流的流动速度,促使其可能含带的水汽进一步汇集滴落至换热管15内。
本发明中,第一滤套31一端设置有导流柱33,导流柱33远离第一滤套3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铰接件34,铰接件34外侧转动连接有摆动板35,摆动板35一端连接有第一弹簧36,第一弹簧36另一端与导流柱33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形成的蒸汽在流经过滤组件3时,蒸汽率先与导流柱33侧面设置的摆动板35接触,摆动板35受蒸汽的力的作用进而推动摆动板35转动,而摆动板35与导流柱33之间通过第一弹簧36连接,由于水流由下方的管道逆向流入换热管15内,逐级换热管15内的水流流速必定不一致,因此流入换热管15内的蒸汽的流速也不是总是保持匀速的这就导致了摆动板35表面受到的力不一致,因此摆动板35受蒸汽与第一弹簧36弹性力的作用形成了摆动板35摆动的现象,由于摆动板35摆动对蒸汽流向具有一定的干扰性,以此使得蒸汽能够以不同的角度通过第二滤套32,同时过滤通道321也能够接收部分流向改变的蒸汽,并将其导向第一滤套31内部,以此实现了蒸汽同时分布在第一滤套31内以及第二滤套32内,避免气流在第二滤套32内过于集中,过滤通道321的设置也避免了第二滤套32接受大量气体而导致局部形变的问题产生。同时摆动板35减缓了蒸汽的流速,促使蒸汽内可能夹带有的水珠滴落,同时水珠受换热管15内的高温影响进而汽化形成蒸汽从第二蒸汽管24中排出,避免蒸汽中带有水珠进而影响汽轮机工作。
实施例3:
参考附图2,图5,图6所示,本发明中,模块12内的换热管15中设置有缓流组件4,缓流组件4包括有至少两个半球状的缓流基体41,缓流基体41表面环绕布设有第四通孔411,缓流基体41底部连接有第一盘体42,第一盘体42表面环绕开设有第二通孔421,并第一盘体42表面还开设有第三通孔422,同时第一盘体42中心处开设有第一通孔423,第三通孔422设置于第一通孔423外侧,第二通孔421设置于第三通孔422的外侧,第一盘体42侧面连接有第一管柱43,第一管柱43中心开设通孔,第三通孔422与第一通孔423均与第一管柱43内部连通,第二通孔421不与第一管柱43连通,并且第一管柱43侧面连接有第二弹簧44。
进一步地,由于通入高速高压的水流很可能导致水流未换热充分就流入下一处,就有可能导致汽化的蒸汽中夹带有大量的水珠,因此设置有缓流组件4用于减缓水体在换热管15中的流速,以此实现换热管15内的水流能够充分与模块12内的熔盐进行换热,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由于水体总是要通过缓流组件4,水流通过缓流基体41表面的第四通孔411流入缓流基体41内部,第一盘体42表面开设的孔体限制了水流的流速,且水流流经各个孔体后其内部的水压也得到了提升,而水压上升且又是处在外部熔盐高温的状态下,水流就更容易汽化吸热,提高换热效率。
更进一步地,第一管柱43之间设置的第二弹簧44能够进一步提升水体在两个第一盘体42之间的停留时间,水体在通过第一通孔423进入第一管柱43排出后与第二弹簧44形成接触,而第二弹簧44受水流的作用产生伸缩的现象,进而扰乱了水流原本的流动轨迹,进一步延长水流在缓流组件4上的停留时间,此外,由于换热管15内设置有用于限置缓流组件4位置的圆盘,当水流压力过大时一侧的缓流基体41受水流压力影响与圆盘顶牢,第二弹簧44受压促使第一管柱43与第二弹簧44形成一体结构,进而水流流通的直线距离缩小促使水流快速通过。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包括,基座(11),所述基座(11)上方设置有至少两个模块(12),所述模块(12)之间通过第一管道(2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侧面设置有泵箱(221),所述泵箱(221)上端连接有泵体(222),所述泵体(222)输出端连接有熔盐管道(223),所述熔盐管道(223)一端连接有加热器筒体(25),所述加热器筒体(25)端部连接有电加热器(29),所述模块(12)内设置有换热管(15),
所述换热管(15)内设置有过滤组件(3),所述过滤组件(3)设置于靠近第二蒸汽管(24)出口处,所述过滤组件(3)包括有第一滤套(31),所述第一滤套(31)外侧套设有第二滤套(32),所述第一滤套(31)表面开设有过滤通道(321),
所述第一滤套(31)仅一端开设孔体,所述第一滤套(31)内通向第二蒸汽管(24)的出口的孔体处设置有过滤基体(37),所述第二滤套(32)的入口与通向第二蒸汽管(24)的出口处分别设置有过滤基体(37),所述过滤基体(37)呈网状,
所述第一滤套(31)一端设置有导流柱(33),所述导流柱(33)远离所述第一滤套(3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铰接件(34),所述铰接件(34)外侧转动连接有摆动板(35),所述摆动板(35)一端连接有第一弹簧(36),所述第一弹簧(36)另一端与所述导流柱(3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29)侧面设置有电加热器电缆仓(28),所述电加热器电缆仓(28)包括有电缆,所述电加热器(29)与所述电缆连接,所述电加热器电缆仓(28)下方设置有维护步道(27),所述维护步道(27)环绕布设于所述模块(12)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护步道(27)外侧设置有第一蒸汽管(26),所述第一蒸汽管(26)侧方连接有模块顶层管路(14),所述模块顶层管路(14)与所述模块(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箱(221)外侧设置有给水管道(21),所述给水管道(21)侧方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伸入模块(12)内,所述模块(12)内设置有换热管(15),所述第二管道与换热管(15)连接,所述换热管(15)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蒸汽管(24),所述第二蒸汽管(24)设置于所述第一蒸汽管(26)下方。
CN202410181992.6A 2024-02-19 2024-02-19 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 Active CN1177397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1992.6A CN117739726B (zh) 2024-02-19 2024-02-19 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1992.6A CN117739726B (zh) 2024-02-19 2024-02-19 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9726A CN117739726A (zh) 2024-03-22
CN117739726B true CN117739726B (zh) 2024-04-30

Family

ID=90254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81992.6A Active CN117739726B (zh) 2024-02-19 2024-02-19 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3972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83997A (ja) * 2005-03-31 2006-10-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03557732A (zh) * 2013-11-13 2014-02-05 吉林大学 相变蓄能增效控制方法
CN106767083A (zh) * 2017-02-04 2017-05-31 中山大学 车载型储热供热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3847109A (zh) * 2021-09-26 2021-12-2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煤电机组电热综合储能调峰系统与工作方法
CN114322046A (zh) * 2021-12-10 2022-04-12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梯级蓄热电锅炉供热装置及蓄热方法
WO2023193487A1 (zh) * 2022-04-08 2023-10-12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熔盐储热装置和熔盐储热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8958B1 (en) * 2000-01-19 2002-11-12 Baldwin Filters, Inc. Apparatus for filtering impurities out of flui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83997A (ja) * 2005-03-31 2006-10-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03557732A (zh) * 2013-11-13 2014-02-05 吉林大学 相变蓄能增效控制方法
CN106767083A (zh) * 2017-02-04 2017-05-31 中山大学 车载型储热供热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3847109A (zh) * 2021-09-26 2021-12-2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煤电机组电热综合储能调峰系统与工作方法
CN114322046A (zh) * 2021-12-10 2022-04-12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梯级蓄热电锅炉供热装置及蓄热方法
WO2023193487A1 (zh) * 2022-04-08 2023-10-12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熔盐储热装置和熔盐储热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9726A (zh) 2024-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92419B (zh) 一种太阳能热发电用延缓下落式固体颗粒吸热器
CN100445686C (zh) 熔融盐中高温斜温层混合蓄热方法及装置
CN107388598A (zh) 传热储热分离式太阳能光热利用方法和系统
CN117739726B (zh) 一种大容量蓄热装置
CN107191341A (zh) 基于气体强化传热的全天候太阳能发电方法和系统
CN101135537B (zh) 整体阵列集热式太阳能干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7351121U (zh) 一种太阳能热电联产式多能源干燥系统
WO2019011309A1 (zh) 传热储热分离式太阳能光热利用方法和系统
CN103259461A (zh) 一种太阳能光热温差发电装置和方法
CN114484275A (zh) 一种具有高效换热功能的储氢瓶集成架
CN211316300U (zh) 一种利用空气源热泵的固体蓄热供暖装置
CN210486142U (zh) 腔体式气液两相吸热器
CN209726548U (zh) 一种聚光式太阳能热能集热器
CN210440172U (zh) 一种能实现全天发电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CN113108489A (zh) 一种颗粒吸热器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CN114294845B (zh) 一种阶梯式固体颗粒吸热器
CN217356846U (zh) 移动供汽系统
CN214949869U (zh) 一种颗粒吸热器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CN201093856Y (zh) 整体阵列集热式太阳能干燥装置
CN201066212Y (zh) 光漏斗导光聚能分级加热直流式太阳能开水装置
CN105180475B (zh) 一种塔式太阳能闭式带压吸热系统及方法
CN215113303U (zh) 一种太阳能聚能塔能源热交换系统
CN114046606B (zh) 移动式小型热管反应堆与太阳能耦合发电系统
CN114941958B (zh) 一种基于流化床和相变材料的换热设备
CN217483028U (zh) 一种基于中深层地热的热电联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