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8231B - 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38231B
CN117738231B CN202410180398.5A CN202410180398A CN117738231B CN 117738231 B CN117738231 B CN 117738231B CN 202410180398 A CN202410180398 A CN 202410180398A CN 117738231 B CN117738231 B CN 1177382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tower crane
steel pipe
water flow
bearing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803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38231A (zh
Inventor
吴伟豪
苏年就
申维刚
史志恺
余玮玮
刘水周
许佳师
付浩兵
赵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y Changda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ly Changda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 Changda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ly Changda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803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382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38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8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38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82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cing Or Removing Of Piles Or Sheet Piles, Or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若干钢管桩、承台和阻尼器,所述承台设置于钢管桩顶部,所述阻尼器设置于承台底部,所述阻尼器包括配重块、水流传感器、控制装置和移动组件,所述配重块与移动组件连接,所述水流传感器设置于配重块上,所述水流传感器和移动组件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水流传感器和移动组件的联动配合控制,所述配重块用于改变冲击钢管桩的水流的方向,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若干钢索、电机和滑轮,若干钢索与配重块连接,若干滑轮和电机均设置于承台底部,若干钢索滚动连接于滑轮上并与电机传动轴连接;其能提高塔吊基础平衡性和支撑性。

Description

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水中塔吊基础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地面上向下挖基坑的位置的地下水水位较高,导致在挖基坑过程中地下水不断涌出,导致整个基坑以及后续垫层和侧墙施工完毕前一直浸泡在水中,而在垫层、侧墙和防水都施工完毕后则基坑内不再有地下水;而另一种情况则是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塔吊需要设置于河流中,需要在河床上建设塔吊基础,首先在河床上安装钢管桩,在钢管桩上设置承台,钢管桩和承台共同构成塔吊基础,而且由于在建设桥梁的过程中塔吊一般位于桥梁的其中一侧,则塔吊承台下方处于靠近桥梁一侧的桩体长期抗压受力,而远离桥梁一侧的桩体则长期抗拔受力,可能会导致其中一侧出现小幅度的沉降,导致在塔吊长时间高承载力的工作状态下出现吊装精度下降的问题。
同时由于钢管桩插入河床中,而钢管桩在水下会持续受到水流的的冲击,水流在冲击到钢管桩后会迅速转向并环绕钢管桩,然后一部分在其后部重新汇聚,另一部分会向接触部位的各个方向扩散,水流在与钢管桩接触的一瞬间由于方向的改变其速度会加快,之后逐渐扩散并减速,导致水流在遇到钢管桩后会对钢管桩与河床接触位置上的泥沙产生冲刷效果,在一段时间后导致钢管桩周围的泥沙大量减少,进而使钢管桩在河床上的插入深度减小,而河床上的泥沙会对钢管桩提供反向的摩擦力,在泥沙大量流失之后会造成其支撑性的下降,塔吊基础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水中塔吊基础进行改进,以使其在长时间使用中减小水流对钢管桩周围泥沙的冲刷作用,避免钢管桩支撑性的下降,使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依然保持较高的承载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包括若干钢管桩、承台和阻尼器,所述承台设置于钢管桩顶部,所述阻尼器设置于承台底部,所述阻尼器包括配重块、控制装置和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承台底部连接,所述配重块与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移动组件对配重块位置的调节,所述配重块用于改变冲击钢管桩的水流的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若干钢索、电机和滑轮,若干所述钢索与配重块连接,若干所述滑轮和电机均设置于承台底部,若干所述钢索滚动连接于滑轮上并与电机传动轴连接,若干所述电机根据控制装置的指令运行。
还包括水流传感器,所述水流传感器设置于钢管桩上,水流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清理护筒,所述清理护筒转动套接于所述钢管桩上,所述清理护筒包括圆筒和沿圆筒径向设置于所述圆筒外壁上的若干护板,所述清理护筒根据受力面两侧上产生的受力差而转动,所述清理护筒转动用于清理钢管桩侧壁上的杂物。
进一步的,所述护板为弧形,若干所述护板在所述圆筒外壁上等距同向设置,所述护板为弧形用于清理护筒在水流作用下单向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清理护筒上还包括浮板,所述浮板设置于所述圆筒底部,所述浮板用于根据水位高低调节清理护筒高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水平仪传感器,所述水平仪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承台上,所述水平仪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水平仪传感器检测结果而调节配重块的移动方向,用于平衡塔吊基础。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钢索上还套设有所述清理护筒。
进一步的,所述承台上设置有基座和固定支脚,所述基座浇筑于承台内,所述固定支脚连接于基座上,用于与塔吊标准节连接。
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河床上插入钢套管;
S2:使用钻头往钢套管内的河床向下钻孔,并排出钢套管内的泥沙;
S3:将预先制作好的钢筋笼放入钢套管内,并在钢套管内浇筑混凝土,使钢筋笼和混凝土形成塔吊基础的基桩,并安装清理护筒和压力传感器;
S4:在基桩外部周围设置双钢壁围堰,并使双钢壁围堰插入河床,将双钢壁围堰内的水排出,清理底部的泥沙,并在双钢壁围堰底部的河床上浇筑混凝土;
S5:根据基桩位置搭建施工模板支架,并在基桩顶部搭建塔吊施工承台,并将基座浇筑在承台内,在基座上安装固定支脚;
S6:在承台底部安装阻尼器和水平仪传感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配重块放入水中并处于两根钢管桩的受力面前方,水流在遇到配重块后会流向配重块的周围方向,并对即将流向钢管桩的水流进行阻挡,并干扰该水流的流动方向,防止水流直接冲击到钢管桩并对钢管桩底部的泥沙造成冲刷,能够避免钢管桩底部泥沙的流失,能够提高钢管桩的支撑性和稳定性;
(2)当水中的杂物和杂草在水流的作用下依附在钢管桩上时,清理护筒垂直于水流方向的两侧的杂草和杂物的重量不一致,导致两侧的拉力不平衡,在水流的作用下重量小的一侧会被重量大的一侧拉动,并在拉动清理护筒旋转,直至杂草和杂物与清理护筒分离,使杂物无法在钢管桩侧壁上聚集和堆积,无法形成较大的受力面,能够减小塔吊基础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提高塔吊基础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塔吊基础的支撑性;
(3)当在长时间的风力作用下,塔吊一侧处于迎风面,同时塔吊基础的钢管桩上由于风速导致水流加速,杂物的聚集速度也会加快,则塔吊基础其中一侧钢管桩长时间处于抗压受力,相对一侧则长时间处于抗拔受力,在承台底部设置阻尼器后,可以控制阻尼器往受力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塔吊基础两侧的受力平衡;
(4)在受到的倾覆力矩较小时,则若干电机控制配重块处于水面之上并偏向于其中一侧,而当倾覆力矩逐渐增大至上述模式无法保持塔吊基础的平衡时,则通过电机转动延长配重块与承台的距离,使其沉入水中,通过配重块的对承台的向下的拉力和配重块在水中时水流对其移动的阻力,可以使配重块起到类似船锚的作用,可以提供更大的与水平方向的力相反的作用力,保证塔吊基础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配重块处于水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配重块处于水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配重块处于两根钢管桩前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清理护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配重块阻挡在钢管桩前方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河床;2、水中;3、清理护筒;31、圆筒;32、护板;4、钢管桩;5、承台;6、基座;7、固定支脚;8、配重块;9、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包括若干钢管桩4、承台5和阻尼器,承台5设置于钢管桩4顶部,阻尼器设置于承台5底部,阻尼器包括配重块8、控制装置和移动组件,移动组件与承台5底部连接,配重块8与移动组件连接,移动组件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移动组件对配重块8位置的调节,配重块8用于改变冲击钢管桩4的水流的方向;
由于钢管桩4插入河床1中,而钢管桩4在水下会持续受到水流的的冲击,水流在冲击到钢管桩4后会迅速转向并环绕钢管桩4后一部分在其后部重新汇聚,另一部分会向接触部位的各个方向扩散,水流在与钢管桩4接触的一瞬间由于方向的改变其速度会加快,当水流流经钢管桩4时,根据科恩达效应和离心力的作用,钢管桩4侧面的压力比来流的压力低很多,而由伯努利原理可知,压力越小流速越快,所以此时的流体会加速到比来流速度还大,之后逐渐扩散并减速,导致水流在遇到钢管桩4后会对钢管桩4与河床1接触位置上的泥沙产生冲刷效果,在一段时间后导致钢管桩4周围的泥沙大量减少,因此钢管桩4的水平方向稳定性会下降,而河床1上的泥沙会对钢管桩4提供反向的摩擦力,在泥沙大量流失之后会造成其支撑性的下降;
因此为了避免塔吊基础的钢管桩4与河床1连接部位的泥沙被冲刷,需要减缓水流的冲刷力度,将配重块8通过移动组件放入水中2,并使其处于两根钢管桩4之间受水流冲击面的前方,在水流与配重块8接触后会迅速改变方向,此时水流速度会瞬间加快,并向两侧以及其他方向快速移动,通过配重块阻挡后的水流则会横向阻挡于对后方两根钢管桩4进行冲击的水流前方,并对该方向和位置上的水流产生干扰并使其减速,则能极大程度降低冲击钢管桩4的水流的速度,降低钢管桩4底部泥沙的流失速度,提高钢管桩4的稳定性和支撑性;
同时不同季节的河流水位高度不同,水流速度也不同,当水流速度较快时,则需要使配重块8离钢管桩4的距离较远,才能通过配重块8提前对水流进行阻挡,如果在水流速度较快时还距离钢管桩4较近,则水流与配重块8接触后绕行的水流离钢管桩4较近,还是会对钢管桩4附近的泥沙有一定的冲刷,因此在水流速度较快时配重块8离钢管桩4较远,可以提前一段距离对即将与钢管桩4接触的水流进行干扰,在持续的干扰中使局部位置的水流速度减慢。而在水流流速较慢的时候,则需使配重块8离钢管桩4较近,因为水流速度较慢时配重块8对其干扰后的干扰流的扩散范围较小,如果此时配重块8离钢管桩4较远,则被干扰后的水流会在配重块8后方重新加速流动,导致对水流的干扰作用降低,因此通过控制装置联网获取天气信息,如果有大量降雨则说明水量增加,水流速度加快,反之亦然,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配重块8的位置。
塔吊基础的稳定性不仅受到塔吊基础本身影响,还受到塔吊基础上的塔吊的稳定性影响,由于当塔吊在建设桥梁时处于桥梁的其中一侧,而塔吊的吊臂侧和配重侧在工作时不是完全平衡,因此长时间使用后塔吊基础受力一侧会出现在设计标准内的沉降,该沉降不影响塔吊的施工安全,但是会影响塔吊的吊装精度,则在对桥梁吊装时会影响其精度,导致施工时需要更多时间的调整,影响施工效率,为了避免长时间使用后吊装精度的影响,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组件包括若干钢索、电机和滑轮,若干所述钢索与配重块8连接,若干滑轮和电机均设置于承台5底部,若干钢索滚动连接于滑轮上并与电机传动轴连接,若干电机根据控制装置的指令运行;
配重块8在若干钢索的作用下悬吊于承台5的下方,并且通过多个电机联动配合,多个电机根据塔吊的受力方向反向调节配重块8的位置,既当吊臂吊装时导致塔吊基础其中一侧的钢管桩4受力,则配重块8在不同的电机拉动下,移动至与塔吊基础受力的相反方向上,使塔吊基础两侧受力平衡,若干电机的配合使用还能形成不同的模式,即在受到的倾覆力矩较小时,则若干电机控制配重块8处于水面之上并偏向于其中一侧,而当倾覆力矩逐渐增大至上述模式无法保持塔吊基础的平衡时,则通过电机转动延长配重块8与承台5的距离,使其沉入水中2,此时通过承台5其中一根钢索为主要承重,而其他为辅助承重,辅助承重钢索用于控制配重块8的位置,通过配重块8对承台5向下的拉力和配重块8在水中2时水流对其移动的阻力,可以使配重块8起到类似船锚的作用,可以提供更大的与倾覆力矩相反的作用力,保证塔吊基础的稳定性;
在承台5底部设置阻尼器后,可以控制阻尼器往受力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塔吊基础两侧的受力平衡,阻尼器一般设置于超高层建筑的顶部,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顶部产生摇摆的幅度较大,阻尼器会往摆动的相反方向运动,可以消除一部分力,避免摆动幅度超出建筑的设计范围,而用于超高层建筑上的阻尼器的运动一般为被动式,即随着摆动的方向而摆动,而在本方案中的塔吊基础承台5,其处于相对较低的高度,其摆动浮动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其倾覆力一般短时间内只朝向一个方向,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阻尼器为手动或者人为控制其移动方向,并在外力持续作用下保持在该方向上,保证塔吊基础两侧力的平衡。
由于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控制装置联网获取天气信息,并根据天气信息间接判断水流流量和流速,其判断出的结果的精度和准确率存在一定的偏差,为了提高对水流流速检测精度,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水流传感器,所述水流传感器设置于钢管桩4上,水流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通过水流传感器判断水流流速进而通过控制装置间接控制配重块8离钢管桩4的距离,其检测精度相对更准,效果也更好,同时如果直接将配重块8放置于河床1上,则水流同样会对配重块8周围的泥沙造成侵蚀,则在一段时间后同样会导致泥沙流失逐渐向钢管桩4周围扩散,因此需要使配重块8与河床1底部保持一段距离,而保持一段距离则对处于其下层的水流的阻挡效果造成影响,因此通过改变配重块8的形状,即配重块8受水流冲击面为两斜面,两斜面向下倾斜的同时向两侧倾斜,该配重块8底部形成类似船首的形状,由于不同的深度的水流的流速也不同,处于底部的水流流速较慢,处于顶部的水流流速较快,则处于离河床1底部一段距离的配重块8,在受到水流的冲击后,被阻挡的水流会向其左右两侧转向的同时向下流动,形成斜向下的流向,则能将处于较高处流速快的水流引向较低处水流流速较慢的平面,一方面能够避免配重块8直接沉底,另一方面还能利用处于上层流速更快的水流形成更好的干扰效果,则对直接冲击钢管桩4的水流的阻挡干扰效果更强,而水流传感器则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深度的水流流速通过控制装置调节配重块8的深度。
由于搭建于水上的塔吊基础一般用于建设桥梁,塔吊设置于桥梁两侧的水面上,用于为桥梁吊装各种建筑材料,而塔吊基础一般为通过钢管桩4插入河床1中作为塔吊基础,当塔吊处于桥梁的上游一侧时,由于要将建筑材料吊装至桥面上,因此靠近桥梁一侧的钢管桩4则受到更大的承载力,而远离桥梁一侧的钢管桩4则受到较小的承载力,当在长时间的重载使用后,塔吊基础逐渐往靠近桥梁一侧倾斜,因此为了保证塔吊的安全使用,因此需要保证塔吊基础在安全使用的倾覆力矩内,而按正常设计标准的塔吊基础能够保证正常使用,然而本实施例中的塔吊基础为设置于水中2的塔吊基础,在河流或者湖泊中表面上时常漂浮着水生植物或者杂物,其在流经塔吊基础的钢管桩4时被阻挡,并在水流的作用力下抵压在钢管桩4上,而且杂草和杂物的聚集会越来越多,形成一个较大的受力面,会造成对塔吊基础的影响,导致其上方的塔吊的吊装精度下降;
为了减少水中2杂草和杂物对钢管桩4造成的影响,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清理护筒3,清理护筒3转动套接于钢管桩4上,清理护筒3包括圆筒31和沿圆筒31径向设置于圆筒31外壁上的若干护板32,清理护筒3根据受力面两侧上产生的受力差而转动,清理护筒3转动用于清理钢管桩4侧壁上的杂物;
当塔吊处于桥梁的上游一侧,则塔吊基础一方面在集中于一侧吊装导致靠近桥梁一侧受力,形成一定的倾覆力矩,另一方面塔吊基础的钢管桩4被杂草和杂物缠绕后形成较大的受力面,在水流流速较快的情况下导致对塔吊基础的冲击,在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会导致其基础稳定性下降,进而导致塔吊基础对塔吊的支撑性的下降;
因此为了减少塔吊基础的钢管桩4上杂草和杂物导致受力面积增大,需要避免水中2的杂物和杂草的缠绕,因此在每一钢管桩4上套接一个或者多个清理护筒3,该清理护筒3与钢管桩4转动连接,当水中2的杂物和杂草在水流的作用下依附在钢管桩4上时,清理护筒3垂直于水流方向的两侧的杂草和杂物的重量不一致,导致两侧的拉力不平衡,在水流的作用下重量小的一侧会被重量大的一侧拉动,并拉动清理护筒3旋转,直至杂草和杂物与清理护筒3分离,使杂物无法在钢管桩4侧壁上聚集和堆积,无法形成较大的受力面,能够减小塔吊基础受到的倾覆力矩,提高塔吊基础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塔吊基础的支撑性;
由于清理护筒3通过其面向水流冲击面的左右两侧堆积的杂草或者杂物的重量不一致,并且在水流的流动下使其失去平衡带动清理护筒3转动,虽然清理护筒3的左右两侧不是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有概率出现两侧堆积的杂物和杂草的重量平衡,在这种状态下则没有产生重力差,则清理护筒3无法转动,但是由于杂物和杂草是不断堆积,则其平衡状态为动态平衡,在杂物和杂草在不断堆积后直至打破该平衡状态,则清理护筒3在失去平衡后又能够进行转动,同时为了使清理护筒3与钢管桩4转动连接后转动更加顺滑,在钢管桩4和清理护筒3之间设置滚珠用于减少摩擦力。
由于在上述实施例中该清理护筒3无法自主转动,只能在堆积了杂草和杂物后在清理护筒3两侧的重力失去平衡后才能转动,导致杂物和杂草还是能形成一定的堆积,无法自主清理,并且还有概率形成缠绕难以脱离,因此在一实施例中,护板32为弧形,若干护板32在所述圆筒31外壁上等距同向设置,护板32为弧形用于清理护筒3在水流作用下单向转动;
清理护筒3上的护板32形成类似风速仪的结构,在水中2受到同一方向上的水流推动时,处于内凹面的一侧受力大,而处于外凸面的受力小,因此清理护筒3会往内凹面受力一侧转动,当杂草和杂物的量较少时,无法在清理护筒3两侧形成拉力并使两侧拉力失去平衡而带动清理护筒3转动,在这种情况下清理护筒3可以在水流作用力下往一个方向转动,可以在杂物和杂草较少时主动清理,避免杂物和杂草的聚集;同时,处于相邻的钢管桩4上的清理护筒3的护板32方向相反,使两个清理护筒3在水流作用下同时往两个钢管桩4中间转动,防止两侧作用力相反导致对杂物和杂草的清理效果不佳。
由于一般的杂物和杂草重量较轻,因此基本都悬浮于水面上,较重的杂物都沉积在水下,不会对钢管桩4造成影响,而较轻的杂物会产生浮动和聚集,因此为了减少清理护筒3的设置数量和尺寸,降低使用成本,因此在一实施例中,清理护筒3上还包括浮板9,浮板9设置于所述圆筒31底部,浮板9用于根据水位高低调节清理护筒3高度;
在清理护筒3上设置浮板9可以使清理护筒3漂浮在水面上,而且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不同,浮板9可以控制清理护筒3根据水位的高低而调节高度,为了使清理护筒3能够在浮板9的作用下浮起,并且在杂物的作用力下更容易转动,因此清理护筒3的材质为硬塑料材质,一方面可以减轻重量,另一方面还能降低使用成本,通过浮板9使清理护筒3一部分露出水面,一部分在水面下,则能对浮于水面的杂草和杂物形成较好的清理效果。
为了使阻尼器可以根据受到的倾覆力矩的大小而调节移动的距离,对阻尼器的移动距离进行精准的控制,因此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装置、水平仪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水平仪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承台5上,压力传感器设置于钢管桩4和清理护筒3之间,控制装置分别与水平仪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阻尼器电连接,控制装置根据水平仪传感器检测出的塔吊基础的倾斜度和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水平受力大小而调节阻尼器的移动方向,用于平衡塔吊基础;
控制装置收集水平仪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数据,水平仪传感器设置于承台5上用于检测承台5的平衡度,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清理护筒3和钢管桩4中间,当杂物和杂草在其中一个面上形成作用力后可以检测其力的大小,控制装置控制阻尼器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数据而调节位置,同时在通过阻尼器将重心调节至承台5平衡后水平仪传感器检测到平衡时停止于该位置上,保证塔吊基础两侧受力的平衡,塔吊基础受力平衡即可保证塔吊基础的支撑性和承载力,同时由于塔吊需要根据吊装的材料的重量调节配重箱内的重物,通过阻尼器还可在一定范围内辅助调节,减少配重箱在小范围重量时反复进行调节。
由于当通过钢索将配重块8放置于水中2之后钢索则会对水中2的杂草和杂物同样造成遮挡并且缠绕,为了避免长时间使用后钢索上缠绕杂草,导致对其使用性能造成影响,因此在若干钢索上还套设有所述清理护筒3和浮板9,其同样起到清理护筒3对钢管桩4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塔吊与承台5的连接,承台5上设置有基座6和固定支脚7,基座6浇筑于承台5内,固定支脚7连接于基座6上,用于与塔吊标准节连接,基座6浇筑与承台5内可以保证其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钢管桩4包括钢筋笼、钢套管和混凝土,钢筋笼设置于钢套管内并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管桩4,钢管桩4在施工时现将钢套管插入河床1中至设计高度上,然后在钢套管外围设置双钢壁围堰用于阻隔水流,抽出内部的水后在底部绑扎钢筋并浇筑形成底部垫层,钢套管内再设置钢筋笼并与底部的钢筋连接绑扎,然后在钢套管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管桩4,钢管桩4、垫层和承台5共同组成塔吊基础。
在一实施例中,适用于本方案中的高支撑性的水中2塔吊基础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河床1上插入钢套管;
S2:使用钻头往钢套管内的河床1向下钻孔,并排出钢套管内的泥沙;
S3:将预先制作好的钢筋笼放入钢套管内,并在钢套管内浇筑混凝土,使钢筋笼和混凝土形成塔吊基础的基桩,并安装清理护筒3和压力传感器;
S4:在基桩外部周围设置双钢壁围堰,并使双钢壁围堰插入河床1,将双钢壁围堰内的水排出,清理底部的泥沙,并在双钢壁围堰底部的河床1上浇筑混凝土;
S5:根据基桩位置搭建施工模板支架,并在基桩顶部搭建塔吊施工承台5,并将基座6浇筑在承台5内,在基座6上安装固定支脚7;
S6:在承台5底部安装阻尼器和水平仪传感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钢管桩、承台和阻尼器,所述承台设置于钢管桩顶部,所述阻尼器设置于承台底部,所述阻尼器包括配重块、控制装置和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承台底部连接,所述配重块与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移动组件对配重块位置的调节,所述配重块设置于水中且位于两根钢管桩之间受水流冲击方向的前方,所述配重块用于配重和改变冲击钢管桩的水流的方向;
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若干钢索、电机和滑轮,若干所述钢索与配重块连接,若干所述滑轮和电机均设置于承台底部,若干所述钢索滚动连接于滑轮上并与电机传动轴连接,若干所述电机根据控制装置的指令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流传感器,所述水流传感器设置于钢管桩上,水流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理护筒,所述清理护筒转动套接于所述钢管桩上,所述清理护筒包括圆筒和沿圆筒径向设置于所述圆筒外壁上的若干护板,所述清理护筒根据受力面两侧上产生的受力差而转动,所述清理护筒转动用于清理钢管桩侧壁上的杂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为弧形,若干所述护板在所述圆筒外壁上等距同向设置,所述护板为弧形用于清理护筒在水流作用下单向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护筒上还包括浮板,所述浮板设置于所述圆筒底部,所述浮板用于根据水位高低调节清理护筒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仪传感器,所述水平仪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承台上,所述水平仪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水平仪传感器检测结果而调节配重块的移动方向,用于平衡塔吊基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钢索上还套设有所述清理护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上设置有基座和固定支脚,所述基座浇筑于承台内,所述固定支脚连接于基座上,用于与塔吊标准节连接。
9.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施工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河床上插入钢套管;
S2:使用钻头往钢套管内的河床向下钻孔,并排出钢套管内的泥沙;
S3:将预先制作好的钢筋笼放入钢套管内,并在钢套管内浇筑混凝土,使钢筋笼和混凝土形成塔吊基础的基桩,并将清理护筒转动套接在钢管桩上,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清理护筒和钢管桩之间;
S4:在基桩外部周围设置双钢壁围堰,并使双钢壁围堰插入河床,将双钢壁围堰内的水排出,清理底部的泥沙,并在双钢壁围堰底部的河床上浇筑混凝土;
S5:根据基桩位置搭建施工模板支架,并在基桩顶部搭建塔吊施工承台,并将基座浇筑在承台内,在基座上安装固定支脚;
S6:在承台底部安装阻尼器和水平仪传感器。
CN202410180398.5A 2024-02-18 2024-02-18 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77382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0398.5A CN117738231B (zh) 2024-02-18 2024-02-18 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0398.5A CN117738231B (zh) 2024-02-18 2024-02-18 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8231A CN117738231A (zh) 2024-03-22
CN117738231B true CN117738231B (zh) 2024-05-17

Family

ID=90281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80398.5A Active CN117738231B (zh) 2024-02-18 2024-02-18 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3823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8436A (zh) * 2016-10-18 2017-02-22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近岸水上作业平台
CN109056781A (zh) * 2018-09-30 2018-12-21 中铁六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上塔吊基础和水中塔吊
AU2019100710A4 (en) * 2019-06-27 2019-08-01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 new method to reduce local scour around subsea pile
CN213867809U (zh) * 2020-10-22 2021-08-03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打桩平台转向装置
CN217227844U (zh) * 2022-04-29 2022-08-19 深圳市海斯比浮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途浮体锚泊装置
CN115387398A (zh) * 2022-08-26 2022-11-25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桩基础的保护装置和海上风电牧场
CN117071628A (zh) * 2023-08-21 2023-11-17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水中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220225215U (zh) * 2023-07-10 2023-12-22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桥墩上游漂浮物的自动清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8436A (zh) * 2016-10-18 2017-02-22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近岸水上作业平台
CN109056781A (zh) * 2018-09-30 2018-12-21 中铁六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水上塔吊基础和水中塔吊
AU2019100710A4 (en) * 2019-06-27 2019-08-01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 new method to reduce local scour around subsea pile
CN213867809U (zh) * 2020-10-22 2021-08-03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打桩平台转向装置
CN217227844U (zh) * 2022-04-29 2022-08-19 深圳市海斯比浮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途浮体锚泊装置
CN115387398A (zh) * 2022-08-26 2022-11-25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桩基础的保护装置和海上风电牧场
CN220225215U (zh) * 2023-07-10 2023-12-22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桥墩上游漂浮物的自动清理装置
CN117071628A (zh) * 2023-08-21 2023-11-17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水中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8231A (zh) 2024-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38351B (zh) 多风力发电机浮式自动对风水上风力发电设备
RU2366827C2 (ru) Шарнирное ложное морское дно
CN110382781B (zh) 用于在海洋环境中利用重力铺设建筑物、设备和风力涡轮机的基础的海事结构
Malhotra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onsiderations for offshore wind turbine foundations in North America
JP2007515588A5 (zh)
CN102079365A (zh) 一种打桩船
JP3230883U (ja) 洋上風力発電用組み合せ単杭基礎構造
CN112627225A (zh) 一种海上风电单桩、支撑盘和小型吸力桶的复合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622520B (zh) 一种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结构
CN117738231B (zh) 一种高支撑性的水中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116497818B (zh) 海上大直径钢管桩防溜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855707A (zh) 一种局部冲刷坑的促淤修复装置及方法
CN114687384A (zh) 一种伞形薄膜钢管桩防冲刷结构
CN105401564B (zh) 将潮流能发电装置固定于水底的施工方法和潮流发电装置
CN218148148U (zh) 一种可适应河道水位变化的拦船装置
CN200992699Y (zh) 转轴支撑浮箱防撞装置
CN114481961B (zh) 限制性水深条件下的锚泊式防撞设施缆绳调节平衡方法
JP6105044B2 (ja) 海上風力、橋および海上建造物用部分浮体式海上プラットホーム、および施工方法
CN109572950A (zh) 一种用于水面光伏电站的自动适应水位的防护装置
CN105443311A (zh) 固定于水底的潮流能发电装置
CN115281132A (zh) 用于适配固定式海上风机的防冲刷海洋养殖网箱结构
CN211223782U (zh) 一种步履式勘探装置
CN107724416A (zh) 一种用于建造水下基础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12252284A (zh) 一种水力自调节浮式拦漂设施及其工作方法
CN107285471B (zh) 一种山源型河流生态浮岛固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