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1351A - 一种血管吻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管吻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31351A
CN117731351A CN202311772912.6A CN202311772912A CN117731351A CN 117731351 A CN117731351 A CN 117731351A CN 202311772912 A CN202311772912 A CN 202311772912A CN 117731351 A CN117731351 A CN 117731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astomat
ring
positioning pin
semi
tubula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729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加根
郑宪友
殷文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1177291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313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31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13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管吻合器系统,包括:两个相互正对地布置的吻合器环,每一吻合器环均包括两个吻合器半环,两个吻合器半环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一吻合器半环的另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一定位插针,另一吻合器半环的另一端的端面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定位插针、且允许第一定位插针于其内偏转的第一定位插槽;每一吻合器环的侧面交替地布置有第二定位插针和第二定位插槽;导丝;包覆于导丝的外部的柔性管;柔性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与导丝固定连接,第二部分与导丝之间、第三部分与导丝之间均具有用于充入气体的间隙。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实现血管外翻的装置,且能够配合血管吻合器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血管吻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吻合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吻合系统。
背景技术
血管吻合技术开始于一百多年前Carrel,A、(1908)及Hopfnet,E、(1903)等应用手工缝合法来进行血管移植及断肢再植,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中。目前,血管吻合已经发展了五大类的吻合技术,包括血管缝线吻合技术、血管机械性吻合技术、血管粘结吻合技术、血管激光吻合技术、血管高频电凝吻合技术。
其中,血管机械性吻合技术是以特制的血管吻合装置替代或部分替代缝线的一种血管吻合方法,根据原理可分为套管法、针环法等。机械性血管吻合技术的应用明显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组织损伤及手术感染机会。但也有明显缺点:1)因为要使用套或环来连接血管,所以吻合处血管僵硬,影响了血管正常收缩和舒张的生理功能,并限制了血管的生长,因此不适宜未成年患者;2)吻合时需较大距离的拉扯血管,容易引起血管的撕裂;3)不能吻合管径有差异的血管。4)易在血管外膜形成异物肉芽肿。
目前,机械血管吻合手术在临床中使用最多的是针环法。采用2只塑料小环,每只小环上6根小针及6个小孔均匀相间,吻合时一侧血管断端穿过小孔,外翻90度并固定在6根小针上;另一端血管同样操作,再将两针环的针、孔相互嵌入对合。
现在的针环法中,血管的外翻需要人工外翻,由于血管直径极小,因此血管的外翻在术中极耗费时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吻合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血管吻合系统,其中,包括
两个相互正对地布置的吻合器环,其中,每一所述吻合器环均包括两个吻合器半环,两个所述吻合器半环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其中一所述吻合器半环的另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一定位插针,另一所述吻合器半环的另一端的端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定位插针、且允许所述第一定位插针于其内偏转的第一定位插槽;其中,每一所述吻合器环的侧面交替地布置有第二定位插针和第二定位插槽;
导丝;
包覆于所述导丝的外部的柔性管;
其中,所述柔性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导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导丝之间、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导丝之间均具有用于充入气体的间隙。
上述的血管吻合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分自所述第一部分至所述第三部分的方向呈直径逐渐扩大的弧形结构。
上述的血管吻合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自所述第一部分至所述第三部分的方向逐渐减小。
上述的血管吻合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第一部分处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于所述第二部分上形成易于翻着的细部。
上述的血管吻合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设于管状结构内;
向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充入气体,以使所述第二部分膨胀,从而使所述管状结构的端部外翻。
上述的血管吻合系统,其中,所述吻合器环的内径与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径相匹配;
所述第二部分膨胀,从而使所述管状结构的端部外翻至所述吻合器环的侧面,且使所述吻合器环的所述第二定位插针刺破所述管状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部分。
上述的血管吻合系统,其中,监测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内部的气体压力,当所述气体压力急剧减小时,判断所述吻合器环的所述第二定位插针已刺破所述管状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部分。
上述的血管吻合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均采用弹性材质。
一种血管吻合系统,其中,包括
两个相互正对地布置的吻合器环,其中,每一所述吻合器环均包括两个吻合器半环,两个所述吻合器半环相匹配,其中一所述吻合器半环的端面设有第一定位插针,另一所述吻合器半环的端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定位插针、且允许所述第一定位插针于其内偏转的第一定位插槽;其中,每一所述吻合器环的侧面交替地布置有第二定位插针和第二定位插槽;
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其中,所述第四部分、所述第五部分和所述第六部分的内部均中空设置,所述第五部分上开设有孔,所述第五部分的外部包覆有膜,所述第五部分和所述膜之间具有用于充入气体的间隙。
上述的血管吻合系统,其中,所述第四部分的外径小于所述第六部分的外径,所述第五部分呈圆锥形;
或,所述第四部分、所述第五部分的外径相等,所述第六部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四部分、所述第五部分的外径。
上述的血管吻合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插针、所述第二定位插针的末端均具有膨大部。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实现血管外翻的装置,且能够配合血管吻合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至图2是本发明的血管吻合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血管吻合系统图3至图4是本发明的血管吻合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导丝和柔性管的剖视示意图。
图5至图7是本发明的血管吻合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至图9是本发明的血管吻合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管状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中:1、吻合器环;2、吻合器半环;3、第一定位插针;4、第一定位插槽;5、第二定位插针;6、第二定位插槽;7、导丝;8、柔性管;81、第一部分;82、第二部分;83、第三部分;84、间隙;85、环形槽;91、管状结构;92、第四部分;93、第五部分;94、第六部分;95、膜;A、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包括”或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前面的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后面列举的物件或其等同的物件,并不排除其他物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左”、“右”、“内”、“外”、“前”、“后”、“横向”、“竖向”等术语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水平”、“垂直”均用于说明大致位置关系,而并非严格的“水平面”或“竖直面”。
第一实施例:
请参见图1至图4所示,示出了第一种较佳实施例的血管吻合系统,包括:两个相互正对地布置的吻合器环1,其中,每一吻合器环1均包括两个吻合器半环2,两个吻合器半环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其中一吻合器半环2的另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一定位插针3,另一吻合器半环2的另一端的端面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定位插针3、且允许第一定位插针3于其内偏转的第一定位插槽4;其中,每一吻合器环1的侧面交替地布置有第二定位插针5和第二定位插槽6。
具体地,通过转动使两个吻合器半环2合围形成环状。
更具体的,当两个吻合器半环2合围形成环状时,第一定位插针3插入第一定位槽4的内部。
由于两个吻合器半环2通过旋转实施插接,因此,第一定位槽4被配置为沿图5中的左上至右下方向上延伸的长槽,即于端面上沿径向方向延伸的长槽,以确保第一定位插针3能够恰当地插入第一定位槽4。
具体的,第一定位插针3在插入第一定位槽4的过程中既具备平移也具备旋转。
另一方面,管状结构、尤其是血管等柔性管状结构可被布置于吻合器环1的内部,当管状结构的端部收到外力向外延展时,其能够被第二定位插针5刺穿,并挂设于一个吻合器环1上。
具体的,两个挂设有例如血管等管状结构的吻合器环1相互合拢,以使两个例如血管等管状结构的端部对齐并相接触,以便于该两个例如血管等管状结构的缝合。
由于该两个例如血管等管状结构向外翻出后进行缝合,因此其具有光洁的内表面。
本发明主要通过上述机构,提供两个管状结构的对接、以便于两者缝合的装置,且该装置能够确保缝合后的管状结构具有光洁的内表面。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方案中,两个吻合器半环2也可通过直接插接的形式,而并非仅采用旋转插接的形式,即,每个吻合器半环2的两个端面上均具备一个第一定位插针3和一个第一定位插槽4,一个吻合器半环2的第一定位插针3插入另一个吻合器半环2的第一定位插槽4内,两个吻合器半环相互插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导丝7、以及包覆于导丝7的外部的柔性管8;其中,柔性管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81、第二部分82和第三部分83,其中,第一部分81与导丝7固定连接,第二部分82与导丝7之间、第三部分83与导丝7之间均具有用于充入气体的间隙84。
具体的,通过将气体充入间隙83,以迫使柔性管8膨胀。
更具体的,柔性管8被布置于例如血管等管状结构的内部,其中,第一部分81插入例如血管等管状结构,第二部分82位于例如血管等管状结构的开口处,第三部分83位于例如血管等管状结构的外部。
当柔性管8被充入气体时,第二部分82膨胀,以迫使例如血管等管状结构的开口处的口沿向外扩张,从而被推至吻合器环1上。由于其被吻合器环1上的第二定位插针5刺破,在放气后,例如血管等管状结构的开口处的口沿仍然被挂在吻合器环1上,此时两个吻合器环1即可对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部分82自第一部分81至第三部分83的方向呈直径逐渐扩大的弧形结构。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部分82的厚度自第一部分81至第三部分83的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部分82靠近第一部分81处开设有环形槽85,环形槽85于第二部分82上形成易于翻着的细部。
具体的,该细部易于使第二部分82翻着,从而便于例如血管等管状结构挂至吻合器环1上。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部分81设于管状结构内。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向第二部分82、第三部分83充入气体,以使第二部分82膨胀,从而使管状结构的端部外翻。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吻合器环1的内径与管状结构的外径相匹配。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部分82膨胀,从而使管状结构的端部外翻至吻合器环1的侧面,且使吻合器环1的第二定位插针5刺破管状结构和/或第二部分82。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监测第二部分82、第三部分83的内部的气体压力,当气体压力急剧减小时,判断吻合器环的第二定位插针5已刺破管状结构和/或第二部分82。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部分82、第三部分83均采用弹性材质。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插针3、第二定位插针5的末端均具有膨大部。
第二实施例:
请参见图5至图9所示,示出了第二种较佳实施例的血管吻合系统,其吻合器包括两个相互正对地布置的吻合器环1,其吻合器环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即采用旋转插接的形式。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方案中,两个吻合器半环2也可通过直接插接的形式,而并非仅采用旋转插接的形式,即,每个吻合器半环2的两个端面上均具备一个第一定位插针3和一个第一定位插槽4,一个吻合器半环2的第一定位插针3插入另一个吻合器半环2的第一定位插槽4内,两个吻合器半环相互插接。
本实施例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包括:管状结构91,管状结构9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部分92、第五部分93和第六部分94,其中,第四部分92、第五部分93和第六部分94的内部均中空设置,第五部分93上开设有孔,第五部分93的外部包覆有膜95,第五部分93和膜95之间具有用于充入气体的间隙。
具体的,通过向管状结构91内充气,使气体通过第五部分93的孔进入膜95,使膜95鼓胀。
更具体的,膜95被布置于例如血管等管状结构的内部,其中,第四部分92插入例如血管等管状结构,第五部分93位于例如血管等管状结构的开口处,第六部分94位于例如血管等管状结构的外部。
当膜95的内部被充入气体时,膜95膨胀,以迫使例如血管等管状结构的开口处的口沿向外扩张,从而被推至吻合器环1上。
更具体的,在可能的实施例中,膜95可以被配置为被吻合器环1上的第二定位插针5刺破,在放气后,例如血管等管状结构的开口处的口沿仍然被挂在吻合器环1上,此时两个吻合器环1即可对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第四部分92的外径小于第六部分94的外径,第五部分93呈圆锥形。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情况,第四部分92、第五部分93的外径相等,第六部分94的外径大于第四部分92、第五部分93的外径。
在该可能的情况中,由于第五部分93平直地布置,其不容易由于充气而相对于例如血管等管状结构倒退,即不容易脱离例如血管等管状结构。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插针3、第二定位插针5的末端均具有膨大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血管吻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相互正对地布置的吻合器环,其中,每一所述吻合器环均包括两个吻合器半环,两个所述吻合器半环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其中一所述吻合器半环的另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一定位插针,另一所述吻合器半环的另一端的端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定位插针、且允许所述第一定位插针于其内偏转的第一定位插槽;其中,每一所述吻合器环的侧面交替地布置有第二定位插针和第二定位插槽;
导丝;
包覆于所述导丝的外部的柔性管;
其中,所述柔性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导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导丝之间、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导丝之间均具有用于充入气体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吻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自所述第一部分至所述第三部分的方向呈直径逐渐扩大的弧形结构;
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自所述第一部分至所述第三部分的方向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吻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第一部分处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于所述第二部分上形成易于翻着的细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吻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设于管状结构内;
向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充入气体,以使所述第二部分膨胀,从而使所述管状结构的端部外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吻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器环的内径与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径相匹配;
所述第二部分膨胀,从而使所述管状结构的端部外翻至所述吻合器环的侧面,且使所述吻合器环的所述第二定位插针刺破所述管状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吻合系统,其特征在于,监测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内部的气体压力,当所述气体压力急剧减小时,判断所述吻合器环的所述第二定位插针已刺破所述管状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吻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均采用弹性材质。
8.一种血管吻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相互正对地布置的吻合器环,其中,每一所述吻合器环均包括两个吻合器半环,两个所述吻合器半环相匹配,其中一所述吻合器半环的端面设有第一定位插针,另一所述吻合器半环的端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定位插针、且允许所述第一定位插针于其内偏转的第一定位插槽;其中,每一所述吻合器环的侧面交替地布置有第二定位插针和第二定位插槽;
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其中,所述第四部分、所述第五部分和所述第六部分的内部均中空设置,所述第五部分上开设有孔,所述第五部分的外部包覆有膜,所述第五部分和所述膜之间具有用于充入气体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管吻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部分的外径小于所述第六部分的外径,所述第五部分呈圆锥形;
或,所述第四部分、所述第五部分的外径相等,所述第六部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四部分、所述第五部分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血管吻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插针、所述第二定位插针的末端均具有膨大部。
CN202311772912.6A 2023-12-21 2023-12-21 一种血管吻合系统 Pending CN1177313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72912.6A CN117731351A (zh) 2023-12-21 2023-12-21 一种血管吻合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72912.6A CN117731351A (zh) 2023-12-21 2023-12-21 一种血管吻合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1351A true CN117731351A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81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72912.6A Pending CN117731351A (zh) 2023-12-21 2023-12-21 一种血管吻合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3135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4851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astomosis including an expandable anchor
US7351247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body conduits
CN101410063B (zh) 伤口闭合装置
US5769870A (en) Perfusion device for maintaining blood flow in a vessel while isolating an anastomosis
AU726136B2 (en) A perfusion device for maintaining blood flow in a vessel while isolating an anastomosis
US6533812B2 (en) Medical anastomosis apparatus
US20030195535A1 (en) Medical grafting methods & apparatus
JP2015093198A (ja) スリーブ状胃切除術手順を容易にする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US20210030418A1 (en) Device to aid in arterial microvascular anastomosis
CN107802308B (zh) 一种血管吻合器及其使用方法
WO2005102219A2 (en) Intravascular medical device
JP2018526133A5 (zh)
CN117731351A (zh) 一种血管吻合系统
CN111714261A (zh) 管腔吻合支撑扩张器
US20230009775A1 (en) Anastomotic coupler
US20230285024A1 (en) Anastomotic coupler
JP2020151463A (ja) バルーン切開器具
JP2017023220A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