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28532A -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充电器及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充电器及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28532A
CN117728532A CN202311506710.7A CN202311506710A CN117728532A CN 117728532 A CN117728532 A CN 117728532A CN 202311506710 A CN202311506710 A CN 202311506710A CN 117728532 A CN117728532 A CN 1177285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harger
battery
energy storage
control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067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红扬
袁振
李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0671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285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28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285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88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9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系统,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充电电路与充电器连接,充电器具有N个输出端。充电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和N个储能单元,N个储能单元和充电器和N输出端一一连接。控制芯片用于:若确定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则根据N个储能单元中的第i个储能单元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传输第一控制信号。第i个储能单元的电性参数包括第i个储能单元的电流大小和电压大小。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调节充电器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Description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充电器及充电系统
本申请是向中国专利局提交的申请号为202210748236.8,申请日为2022年6月29日,发明创造名称为“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充电器通常包括电源适配器和电源传输线。电源适配器用于将交流的市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对该直流电进行电压转换。电源传输线的第一端与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连接,电源传输线的第二端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储能单元连接,从而将电源适配器输出的直流电传输给电子设备的储能单元。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通常包括多个储能单元和控制芯片。电子设备充电时,多个储能单元均与充电器的输出端连接。电子设备中的控制芯片可以根据储能单元的电性参数调节充电器的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然而,由于每个储能单元的电性参数不同,因此多个储能单元均与充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时,电子设备中的控制芯片仅能根据一个储能单元的电性参数调节充电器的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无法使每个储能单元的充电策略都达到最优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系统,可以根据多个储能单元的电性参数调节充电器的多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从而调节每一储能单元的输入端输入电压的大小,进而使每个储能单元的充电策略都达到最优化。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充电电路应用于电子设备,充电路可以与充电器连接,以使充电器能够对充电电路进行充电。充电器具有N个输出端,这里的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充电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和N个储能单元。其中,N个储能单元中的第i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用于与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中的第i个输出端连接。控制芯片与第i个储能单元连接,以获取第i个储能单元的电性参数。第i个储能单元的电性参数包括第i个储能单元的电流大小和电压大小。这里的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i遍历1至N。
在充电电路与充电器连接时,控制芯片还用于与充电器连接,以与充电器之间进行通信。控制芯片用于:在N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与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时,若控制芯片确定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则控制芯片根据第i个储能单元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传输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调节充电器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在本申请中,充电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和N个储能单元。用于向充电电路供电的充电器具有N个输出端。在N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与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且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时,控制芯片可以根据每一储能单元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传输一个第一控制信号,从而对充电器的多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进行分别调节。如此,即可调节每一储能单元的输入端输入电压的大小,进而使每个储能单元的充电策略都达到最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芯片还用于在N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与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时,确定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是否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即,控制芯片用于:
在N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与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时,控制芯片向充电器传输查询信号。若控制芯片在预设时长(如1秒)内接收到充电器返回的查询反馈信号,则控制芯片确定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若控制芯片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充电器返回的查询反馈信号,则控制芯片确定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不能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其中,查询信号用于查询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是否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查询反馈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查询信号包括第一查询子信号和第二查询子信号,查询反馈信号包括第一反馈子信号和第二反馈子信号。
其中,控制芯片向充电器传输查询信号,包括:控制芯片向充电器的电源适配器传输第一查询子信号,以及,控制芯片向充电器的电源传输线传输第二查询子信号。第一查询子信号用于查询电源适配器的N个输出端是否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第二查询子信号用于查询电源传输线是否将电源适配器的N个输出端与N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一一连接。
若控制芯片在预设时长内接收到充电器返回的查询反馈信号,则控制芯片确定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包括:若在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电源适配器返回的第一反馈子信号且在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电源传输线返回的第二反馈子信号,则控制芯片确定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第一反馈子信号用于指示电源适配器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第二反馈子信号用于指示电源传输线将电源适配器的N个输出端与N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一一连接。
若控制芯片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充电器返回的查询反馈信号,则控制芯片确定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不能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包括: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电源适配器返回的第一反馈子信号,或/和,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电源传输线返回的第二反馈子信号,则控制芯片确定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不能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N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与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时,若控制芯片确定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不能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控制芯片还用于:控制芯片根据N个储能单元中的一个储能单元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传输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调节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中的每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也就是说,在N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与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且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不能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时,控制芯片可以根据其中一个储能单元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传输一个第二控制信号,从而对充电器的多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进行统一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i个储能单元包括M个电池,M为正整数。第一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子信号和第二控制子信号。
控制芯片根据第i个储能单元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传输第一控制信号,包括如下步骤:控制芯片获取第i个储能单元中的一个电池的电压大小,这里的一个电池可以是第i个储能单元中的任意一个电池。控制芯片根据一个电池的电压大小确定一个电池所处的充电阶段。若一个电池处于恒压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向充电器传输第一控制子信号。若一个电池处于恒压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向充电器传输第二控制子信号。其中,第一控制子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阶梯式增大充电器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第二控制子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阶梯式减小充电器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充电阶段中按照时间顺序存在至少一个充电子阶段,充电子阶段包括恒压充电阶段。
控制芯片还用于:控制芯片获取充电电路所处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根据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从温度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一电流阈值。控制芯片获取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控制芯片根据一个电池所处的恒压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压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压阈值作为第一电压阈值。控制芯片根据一个电池所处的恒压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二电流阈值。
其中,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包括一个电池的电压大小和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包括: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且一个电池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且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流阈值。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芯片还用于:控制芯片将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控制芯片将第二电流阈值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第三电流阈值。
其中,若一个电池处于恒压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向充电器传输第一控制子信号,包括:若一个电池处于恒压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且第i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三电流阈值,则控制芯片向充电器传输第一控制子信号。
若一个电池处于恒压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向充电器传输第二控制子信号,包括:若一个电池处于恒压充电阶段,则当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或/和,第i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大于第三电流阈值时,则控制芯片向充电器传输第二控制子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号包括第三控制子信号和第四控制子信号。
控制芯片根据第i个储能单元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传输第一控制信号,包括如下步骤:控制芯片获取第i个储能单元中的一个电池的电压大小。控制芯片根据一个电池的电压大小确定一个电池所处的充电阶段。若一个电池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向充电器输出第三控制子信号。若一个电池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向充电器输出第四控制子信号。其中,第三控制子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维持充电器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不变,第四控制子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阶梯式减小充电器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充电阶段中按照时间顺序存在至少一个充电子阶段,充电子阶段包括所述恒流充电阶段。
控制芯片还用于:控制芯片获取充电电路所处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根据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从温度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一电流阈值。控制芯片获取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控制芯片根据一个电池所处的恒流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压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压阈值作为第二电压阈值。控制芯片根据一个电池所处的恒流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四电流阈值。
其中,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包括一个电池的电压大小和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包括: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且一个电池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且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四电流阈值。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充电阶段中按照时间顺序存在至少一个充电子阶段,充电子阶段包括所述恒流充电阶段。
控制芯片还用于:控制芯片获取充电电路所处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根据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从温度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一电流阈值。控制芯片获取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控制芯片根据一个电池所处的恒流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压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压阈值作为第二电压阈值。控制芯片根据一个电池所处的恒流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四电流阈值。控制芯片获取一个电池的温度大小,根据一个电池的温度大小,从温度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五电流阈值。
其中,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包括一个电池的电压大小和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包括: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且一个电池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且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四电流阈值,且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五电流阈值。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芯片还用于:控制芯片将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控制芯片将第四电流阈值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第六电流阈值。
其中,若一个电池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向充电器输出第三控制子信号,包括:若一个电池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且第i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第六电流阈值,则控制芯片向充电器输出第三控制子信号。
若一个电池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向充电器输出第四控制子信号,包括:若一个电池处于恒流充电阶段,则当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或/和,第i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大于第六电流阈值时,则控制芯片向充电器输出第四控制子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i个储能单元包括M个电池和M个充电芯片。M为正整数。M个充电芯片中的每个充电芯片的输入端均用于与充电器的第i个输出端连接,M个充电芯片中的第p个充电芯片的输出端与M个电池中的第p个电池连接,p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控制芯片还用于:控制M个充电芯片工作。
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
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器和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其中,充电器具有N个输出端,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与N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一一连接。
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与上述第一方面中对应的技术手段获得的技术效果近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第一种电子设备与充电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第二种电子设备与充电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相关技术中的第一种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相关技术中的第二种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传输线的第二端的端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充电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充电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连接端的端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的关系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号所代表的含义分别为:
(相关技术)
10、电子设备;102、储能单元;12、电池;14、电池管理单元;142、充电芯片;144、控制芯片;146、电阻单元;148、电阻调节单元;20、充电器;22、电源适配器;24、电源传输线;
(本申请)
30、充电器;32、电源适配器;322、电源电路;324、控制单元;326、第一存储单元;34、电源传输线;342、传输导线;344、信号线;346、第二存储单元;40、充电电路;402、储能单元;42、电池;442、充电芯片;444、控制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比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比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应用场景予以说明。
图1和图2是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10与充电器20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10的充电器20通常包括电源适配器22和电源传输线24。电源适配器22用于将交流的市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对该直流电进行电压转换。电源传输线24的第一端与电源适配器22的输出端连接,电源传输线24的第二端用于与电子设备10的储能单元连接,从而将电源适配器22输出的直流电传输给电子设备10的储能单元。
图3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电子设备10的电路结构图。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10包括多个储能单元102和控制芯片144。其中,控制芯片144的检测端可以与多个储能单元102连接(图中未示出该连接关系),以获取多个储能单元102中的任意一个储能单元102的电性参数。电子设备10与充电器20连接时,控制芯片144的输出端还可以与充电器20连接,以使电子设备10中的控制芯片144可以根据所获取的任意一个储能单元102的电性参数调节充电器20的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其中,每个储能单元102包括一组串联的过压保护(overvoltage protection,OVP)器件、充电芯片142和电池12。图4是相关技术中的另一种电子设备10的电路结构图。如图3和图4所示,可以将OVP器件、充电芯片142和控制芯片144所组成的单元称为电池管理单元14。也就是说,电子设备10的多个电池12通过电池管理单元14并联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充电器20的输出端所输出的电压即可同时输出至每一储能单元102中的电池12。
然而,由于每个储能单元102的电性参数不同,因此多个储能单元102均与充电器20的输出端连接时,电子设备10中的控制芯片144仅能根据一个储能单元102的电性参数调节充电器20的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无法使每个储能单元102的充电策略都达到最优化。
同时,由于每个电池12的电压也不同,因此电池管理单元14中还需要设有电阻单元146和电阻调节单元148。电阻单元146连接在两个电池12的正极之间,电阻调节单元148与电阻单元146连接,以调节电阻单元146的电阻大小。在电子设备10开机时,电阻调节单元148可以通过调节电阻单元146的电阻值,从而使电阻单元146所连接的两个电池12输出的电压相同,这样可以避免由于两个电池12输出的电压不同而导致一个电池12通过电阻单元146向另一个电池12充电。然而,电阻单元146和电阻调节单元148的设置增加了电路和控制逻辑的复杂程度,不利于电子设备10的集成度和响应速度的提高。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应用于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多个储能单元的电性参数调节充电器的多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从而调节每一储能单元的输入端输入电压的大小,进而使每个储能单元的充电策略都达到最优化。同时,该充电电路还可以去除电阻单元和电阻调节单元,从而提升电子设备的集成度和响应速度。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之前,先对用于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连接的充电器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两个电子器件之间的连接均指电连接。这里的电连接是指两个电子器件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以使两个电子器件之间可以进行电信号的传输。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3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充电器30包括电源适配器32和与电源适配器32连接的电源传输线34。电源传输线34的第一端与电源适配器32的输出端连接,电源传输线34的第二端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储能单元402连接。其中,电源适配器32包括电源电路322,电源电路322用于将交流的市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对该直流电进行电压转换,从而输出直流电。电源电路322所输出的直流电的电压是可调节的。电源传输线34包括传输导线342,传输导线342的第一端与电源电路322的输出端连接,传输导线342的第二端即为充电器30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电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源适配器32可以包括N个电源电路322,电源传输线34也可以包括N个传输导线342。这里的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例如N可以是2、3、4或5。其中,每个电源电路322的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均可独立调节。N个传输导线342的第一端一一与N个电源电路322的输出端连接。这种情况下,充电器30具有N个输出端,即N个传输导线342的第二端。电源传输线34的第二端包括N个传输导线342的第二端。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传输线34的第二端的端口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端口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Type-C端口。如图6所示,电源传输线34的第二端的端口具有四个用于输出电压的Vbus引脚,即引脚A9、引脚A4、引脚B4和引脚B9。也就是说,当充电器30的输出端所采用的端口是Type-C端口时,上述的N的最大值为4。当N等于4时,电源适配器32包括四个电源电路322,电源传输线34包括四个传输导线342。这种情况下,图6所示的端口中引脚A9、引脚A4、引脚B4和引脚B9分别为四个传输导线342中的每个传输导线342的第二端。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当充电器30的输出端所采用的端口是Type-C端口时,N可以等于2。N等于2时,电源适配器32包括两个电源电路322,电源传输线34包括两个传输导线342。这种情况下,图6所示的端口中引脚A9和引脚B4可以连接在一起,并作为两个传输导线342中的一个传输导线342的第二端。图6所示的端口中引脚A4和引脚B9可以连接在一起,并作为两个传输导线342中的另一个传输导线342的第二端。
在其他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当充电器30的输出端所采用的端口是Type-C端口时,N可以等于3。N等于3时,电源适配器32包括三个电源电路322,电源传输线34包括三个传输导线342。这种情况下,图6所示的端口中引脚A9、引脚A4、引脚B4和引脚B9中的任意两个连接在一起,作为三个传输导线342中的一个传输导线342的第二端,剩余两个引脚分别为剩余两个传输导线342的第二端。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40的电路结构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图7和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40的电路结构图。如图7所示,充电电路40包括控制芯片444和N个储能单元402。这里的N依旧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每个储能单元402均具有一个输入端,用于与充电器30的一个输出端连接。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用于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控制芯片444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系统级芯片(systemon chip,SOC)。控制芯片444与N个储能单元402连接,以获取N个储能单元402中的每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以i代指1至N中的任意一个整数。也就是说,N个储能单元402中的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用于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中的第i个输出端连接;控制芯片444与第i个储能单元402连接,以获取第i个储能单元402电性参数。其中,i遍历1至N,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包括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流大小和电压大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依旧如图7和图8所示,第i个储能单元402包括M个电池42和M个充电芯片442。M为正整数。对于第i个储能单元402来说,M个充电芯片442中的每个充电芯片442的输入端均用于与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连接。也就是说,第i个储能单元402中的M个充电芯片442中的所有充电芯片442的输入端共同构成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M个充电芯片442的输出端与M个电池42的正极一一连接,M个电池42的负极均与地线GND连接。以p代指1至M中的任意一个整数。也就是说,M个充电芯片442中的第p个充电芯片442的输出端与M个电池42中的第p个电池42的正极连接,第p个电池42的负极与地线GND连接。其中,p遍历1至M。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所示出的N个储能单元402中的每个储能单元402中的M均等于1。也就是说,每个储能单元402均包括一个电池42和一个充电芯片442。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所示出的两个储能单元402中,一个储能单元402中的M等于1,另一个储能单元402中的M等于2。也就是说,其中一个储能单元402包括一个电池42和一个充电芯片442;另一个储能单元402包括两个电池42和两个充电芯片442,一个电池42和一个充电芯片442串联。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每个充电芯片442的输入端还连接有OVP器件。即第i个储能单元402中,每个充电芯片442的输入端均通过一个OVP器件与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连接。
如上描述已知,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包括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流大小和电压大小。当第i个储能单元402包括M个电池42和M个充电芯片442时,若M等于1,则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可以包括第i个储能单元402中的电池42的电流大小和电压大小。若M大于1,则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可以包括第i个储能单元402中的任意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和电压大小。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还进一步包括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连接端的端口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端口为用于电子设备的Type-C端口。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的连接端的端口也具有四个用于输入电压的Vbus引脚,即引脚A4、引脚A9、引脚B9和引脚B4。当N等于4时,充电电路40包括四个储能单元402。这种情况下,图9所示的端口中引脚A4、引脚A9、引脚B9和引脚B4可以分别为四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N等于2时,电子设备包括两个储能单元402。这种情况下,图9所示的端口中引脚A9和引脚B4可以连接在一起,并作为两个储能单元402中的一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图9所示的端口中引脚A4和引脚B9可以连接在一起,并作为两个储能单元402中的另一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
在其他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N等于3时,电子设备包括三个储能单元402。这种情况下,图9所示的端口中引脚A9、引脚A4、引脚B4和引脚B9中的任意两个连接在一起,作为三个储能单元402中的一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剩余两个引脚分别为剩余两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
充电器30与电子设备连接时,可以是图6所示的电源传输线34的第二端与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的连接端插接在一起。电源传输线34的第二端与电子设备的连接端连接时,图6中的引脚A1用于与图9中的引脚A1或引脚B1连接,图6中的引脚A2用于与图9中的引脚A2或引脚B2连接,图6中的引脚A3用于与图9中的引脚A3或引脚B3连接……图6中的引脚A12用于与图9中的引脚A12或引脚B12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电路40与充电器30连接时,控制芯片444还用于与充电器30连接,以与充电器30之间进行通信,从而控制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为此,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方法,该充电方法由充电电路40中的控制芯片444执行。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充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0至S130。
S110,在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时,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是否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
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即指的是电子设备的连接端与充电器30中的电源传输线34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这种情况下,控制芯片444需要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是否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具体来说,步骤S110中的“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是否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12至S116。
S112,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查询信号。
查询信号用于查询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是否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控制芯片444可以通过向充电器30传输查询信号,并对充电器30根据查询信号所返回的信号进行解码和读取来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是否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其中,查询信号可以是控制芯片444内预设的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查询信号包括第一查询子信号和第二查询子信号。步骤S112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122和S1124。
S1122,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的电源适配器32传输第一查询子信号。
第一查询子信号用于查询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是否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器3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电源适配器32内除电源电路322外,还可以设有控制单元324和与控制单元324连接的第一存储单元326。第一方面,控制单元324与N个电源电路322连接,以调节N个电源电路322输出电压的大小。第二方面,控制单元324还与第一存储单元326连接,以从第一存储单元326内获取预先存储的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存储单元326内预先存储的信息包括“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是否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的信息。第三方面,控制单元324还可以在充电器30与电子设备连接时通过电源传输线34中的信号线344与控制芯片444连接,从而与控制芯片444之间进行通信。如此,在步骤S1122中,控制芯片444可以通过信号线344向充电器30的电源适配器32中的控制单元324传输第一查询子信号,以查询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是否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
S1124,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的电源传输线34传输第二查询子信号。
第二查询子信号用于查询电源传输线34是否将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与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一一连接。依旧如图11所示,电源传输线34内除N个传输导线342外,还可以设有第二存储单元346。第二存储单元346可以是一个寄存器。第二存储单元346内也具有预先存储的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存储单元346内预先存储的信息包括“电源传输线34是否将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与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一一连接”的信息。如此,在步骤S1124中,控制芯片444可以通过信号线344向充电器30的电源传输线34中的第二存储单元346传输第二查询子信号,以查询电源传输线34是否将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与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一一连接。
S114,若控制芯片444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充电器30返回的查询反馈信号,则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
第一预设时长是一个预设的时间长度,例如,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是0.5秒、1秒或2秒。查询反馈信号是充电器30接收到控制芯片444传输的查询信号后,根据查询信号传输至控制芯片444的信号。查询反馈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控制芯片444可以对查询反馈信号进行解码和读取,以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一查询子信号,查询反馈信号包括第一反馈子信号;对应于第二查询子信号,查询反馈信号包括第二反馈子信号。也就是说,步骤S114具体为:
若控制芯片444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电源适配器32返回的第一反馈子信号,且控制芯片444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电源传输线34返回的第二反馈子信号,则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
其中,第一反馈子信号是电源适配器32接收到控制芯片444传输的第一查询子信号后,根据第一查询子信号传输至控制芯片444的信号。第一反馈子信号用于指示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第二反馈子信号是电源传输线34接收到控制芯片444传输的第二查询子信号后,根据第二查询子信号传输至控制芯片444的信号。第二反馈子信号用于指示电源传输线34将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与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一一连接。控制芯片444可以通过对第一反馈子信号和第二反馈子信号进行解码和读取来识别第一反馈子信号和第二反馈子信号所指示的内容。
S116,若控制芯片444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充电器30返回的查询反馈信号,则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不能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查询反馈信号是一个特定的用于指示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的信号。因此,当充电器30根据查询信号所反馈的是用于指示其他内容的其他反馈信号时,也属于步骤S116中控制芯片444未接收到充电器30返回的查询反馈信号的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一查询子信号,查询反馈信号包括第一反馈子信号;对应于第二查询子信号,查询反馈信号包括第二反馈子信号。也就是说,步骤S116具体为:
若控制芯片444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电源适配器32返回的第一反馈子信号,或/和,若控制芯片444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电源传输线34返回的第二反馈子信号,则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不能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
若控制芯片444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电源适配器32返回的第一反馈子信号,则说明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不能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若控制芯片444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电源传输线34返回的第二反馈子信号,则说明电源传输线34不能将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与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一一连接。这两种情况的任意一个存在,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都不能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充电器30的输出端和电子设备的连接端所采用的端口是Type-C端口,且N等于2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若图6所示的端口中引脚A9和引脚B4连接在一起作为一个传输导线342的第二端,引脚A4和引脚B9连接在一起作为另一个传输导线342的第二端。而图9所示的端口中引脚A4和引脚A9连接在一起作为一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引脚B4和引脚B9连接在一起作为另一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此时,若充电器30的输出端和电子设备的连接端连接,电子设备中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也不能输入不同大小的电压。基于这种情况,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S110中的“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是否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可以具体为: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是否能够向储能单元402的N个输入端一一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在这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输出查询信号时,查询信号可以是基于电子设备的连接端的引脚连接方式,并且用于查询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是否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的信号。
S120,在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时,若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则控制芯片444根据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控制信号。
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30调节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具体来说,在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且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能够向N个储能单元402分别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的情况下,控制芯片444用于:根据第一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控制信号,以调节充电器30的第一个输出端向第一个储能单元402输出电压的大小;根据第二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控制信号,以调节充电器30的第二个输出端向第二个储能单元402输出电压的大小……根据第N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控制信号,以调节充电器30的第N个输出端向第N个储能单元402输出电压的大小。
下面结合图7和图8所示的充电电路40的电路结构,以N个储能单元402中的第i个储能单元402为例,对步骤S120中的“控制芯片444根据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控制信号”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如图7和图8所示,第i个储能单元402包括M个电池42,M为正整数。第一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子信号和第二控制子信号。步骤S120中的“控制芯片444根据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控制信号”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2101至S12104。
S12101,控制芯片444获取第i个储能单元402中的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
当第i个储能单元402仅包括一个电池42时,控制芯片444获取第i个储能单元402中的电池42的电压大小。当第i个储能单元402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池42时,控制芯片444获取第i个储能单元402中的任意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为便于描述,将这一电池42称为第一指定电池42。也就是说,控制芯片444获取第i个储能单元402中的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
S12102,控制芯片444根据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确定一个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
控制芯片444根据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确定第一指定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42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的关系示意图。如图12所示,按照时间顺序,电池42的充电阶段可能包括多个充电子阶段,每个充电子阶段所对应的电池42的电压均不相同。例如,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42的充电阶段包括第一恒流充电阶段、第一恒压充电阶段、第二恒流充电阶段和第二恒压充电阶段。第一恒流充电阶段、第一恒压充电阶段、第二恒流充电阶段和第二恒压充电阶段均为充电子阶段。根据图12可知,当电池42的电压大小大于或等于V1且小于V2时,可以确定电池42处于第一恒流充电阶段。当电池42的电压大小等于V2时,可以确定电池42处于第一恒压充电阶段。当电池42的电压大小大于V2且小于V3时,可以确定电池42处于第二恒流充电阶段。当电池42的电压等于V3时,可以确定电池42处于第二恒压充电阶段。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还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包括第三恒流充电阶段和第三恒压充电阶段。
S12103,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控制子信号。
这里的恒压充电阶段既包括图12中所示的第一恒压充电阶段,也包括图12中所示的第二恒压充电阶段。在第一指定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时,若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控制子信号。第一控制子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30阶梯式增大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同时,控制芯片444可以通过控制与第一指定电池42相连的充电芯片442的占空比,来控制充电芯片442输出至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保持不变。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加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也就是说,在第一指定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时,若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增大,以增加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
S12104,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二控制子信号。
在第一指定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时,若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二控制子信号。第二控制子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30阶梯式减小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为实现上述步骤S12103和S12104,在步骤S12103和S12104之前,充电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S12105至S12108。
S12105,控制芯片444获取充电电路40所处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根据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从温度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一电流阈值。
控制芯片444可以通过温度检测电路实时获取充电电路40所处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或每间隔一定时长(如3秒或5秒)获取充电电路40所处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温度检测电路可以是由温敏电阻构成的电路。控制芯片444获取充电电路40所处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后,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从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一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1。第一对应关系为温度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对应关系可以是存储在控制芯片444中的如图13所示的曲线图。在其他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对应关系也可以呈表格形式存储在控制芯片444。
S12106,控制芯片444获取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
控制芯片444获取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
S12107,控制芯片444根据一个电池42所处的恒压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压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压阈值作为第一电压阈值。
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包括多个充电子阶段时,每个充电子阶段均具有对应的电压阈值。例如,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恒流充电阶段和第一恒压充电阶段的电压阈值均为V2;第二恒流充电阶段和第二恒压充电阶段的电压阈值均为V3。控制芯片444确定第一指定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后,可以根据第一指定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压阈值作为第一电压阈值Vbat_th1。第二对应关系为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压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对应于图12所示的电池42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的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可以如下表1所示:
表1
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 电压阈值
第一恒流充电阶段 V2
第一恒压充电阶段 V2
第二恒流充电阶段 V3
第二恒压充电阶段 V3
S12108,控制芯片444根据一个电池42所处的恒压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二电流阈值。
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包括多个充电子阶段时,每个充电子阶段均具有对应的电流阈值。控制芯片444确定第一指定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后,可以根据第一指定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第三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二电流阈值Ibat_th2_high。第三对应关系为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对应关系可以如下表2所示:
表2
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 电流阈值
第一恒流充电阶段 Ia
第一恒压充电阶段 Ib
第二恒流充电阶段 Ic
第二恒压充电阶段 Id
其中,Ia和Ib可以相等,Ic和Id可以相等。步骤S12105至步骤S12108不分先后顺序。
基于步骤S12105至步骤S12108,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包括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和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包括: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1,且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Vbat_th1,且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流阈值Ibat_th2_high。也就是说,在第一指定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时:
若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1,且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Vbat_th1,且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流阈值Ibat_th2_high,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的电源适配器32传输第一控制子信号,以控制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增大。
若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大于第一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1,或/和,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大于第一电压阈值Vbat_th1,或/和,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大于第二电流阈值Ibat_th2_high,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的电源适配器32传输第二控制子信号,以控制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S12109和步骤S12110。
S12109,控制芯片444将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
控制芯片444将步骤S12106中获取的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这里的预设系数例如可以是2、3或5。
S12110,控制芯片444将第二电流阈值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第三电流阈值。
控制芯片444将步骤S12108中获取的第二电流阈值Ibat_th2_high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第三电流阈值Iin_th3。步骤S12110中的预设系数与步骤S12109中的预设系数相同。
这种情况下,步骤S12103具体为: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且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三电流阈值Iin_th3,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控制子信号,以控制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增大。
步骤S12104具体为: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则当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或/和,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大于第三电流阈值Iin_th3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二控制子信号,以控制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减小。
第一控制信号还可以包括第三控制子信号和第四控制子信号。步骤S120中的“控制芯片444根据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控制信号”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2201至S12204。
S12201,控制芯片444获取第i个储能单元402中的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
步骤S12201与步骤S12101相同,不再赘述。
S12202,控制芯片444根据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确定一个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
步骤S12202与步骤S12102相同,不再赘述。
S12203,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输出第三控制子信号。
这里的恒流充电阶段既包括图12中所示的第一恒流充电阶段,也包括图12中所示的第二恒流充电阶段。在第一指定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时,若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三控制子信号。第三控制子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30维持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不变。
S12204,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输出第四控制子信号。
在第一指定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时,若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四控制子信号。第四控制子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30阶梯式减小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为实现上述步骤S12203和步骤S12204,在步骤S12203和步骤S12204之前,充电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S12205至步骤S12208。
S12205,控制芯片444获取充电电路40所处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根据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从温度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一电流阈值。
步骤S12205与步骤S12105相同,不再赘述。
S12206,控制芯片444获取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
控制芯片444获取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
S12207,控制芯片444根据一个电池42所处的恒流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压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压阈值作为第二电压阈值。
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包括多个充电子阶段时,每个充电子阶段均具有对应的电压阈值。例如,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恒流充电阶段和第一恒压充电阶段的电压阈值均为V2;第二恒流充电阶段和第二恒压充电阶段的电压阈值均为V3。控制芯片444确定第一指定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后,可以根据第一指定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压阈值作为第二电压阈值Vbat_th2。第二对应关系可以如上表1所示。
S12208,控制芯片444根据一个电池42所处的恒流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四电流阈值。
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包括多个充电子阶段时,每个充电子阶段均具有对应的电流阈值。控制芯片444确定第一指定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后,可以根据第一指定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第三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四电流阈值Ibat_th4_high。第三对应关系可以如上表2所示。
步骤S12205至步骤S12208不分先后顺序。
基于步骤S12205至步骤S12208,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包括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和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包括: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1,且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Vbat_th2,且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四电流阈值Ibat_th4_high。也就是说,在第一指定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时:
若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1,且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Vbat_th2,且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四电流阈值Ibat_th4_high,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的电源适配器32传输第三控制子信号,以维持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不变。
若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大于第一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1,或/和,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大于第二电压阈值Vbat_th2,或/和,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大于第四电流阈值Ibat_th4_high,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的电源适配器32传输第四控制子信号,以控制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减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实现上述步骤S12203和S12204,在步骤S12203和S12204之前,充电方法不仅包括如上步骤S12205至S12208,还包括如下步骤S12209。
S12209,控制芯片444获取一个电池42的温度大小,根据一个电池42的温度大小,从温度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五电流阈值。
控制芯片444可以通过温度检测电路实时获取第一指定电池42的温度大小,或每间隔一定时长(如3秒或5秒)获取第一指定电池42的温度大小。控制芯片444获取第一指定电池42的温度大小后,可以根据第一指定电池42的温度大小,从第四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五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5。第四对应关系为温度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四对应关系可以是存储在控制芯片444中的温度与电流阈值的曲线图。在其他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四对应关系也可以呈表格形式存储在控制芯片444。
基于步骤S12205至步骤S12209,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包括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和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包括: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1,且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Vbat_th2,且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四电流阈值Ibat_th4_high,且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五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5。
也就是说,在第一指定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时:
若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1,且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Vbat_th2,且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四电流阈值Ibat_th4_high,且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五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5,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的电源适配器32传输第三控制子信号,以维持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不变。
若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大于第一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1,或/和,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大于第二电压阈值Vbat_th2,或/和,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大于第四电流阈值Ibat_th4_high,或/和,第一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大于第五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5,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的电源适配器32传输第四控制子信号,以控制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S12210和步骤S12211。
S12210,控制芯片444将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
步骤S12210与步骤S12109相同,不再赘述。
S12211,控制芯片444将第四电流阈值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第六电流阈值。
控制芯片444将步骤S12208中获取的第四电流阈值Ibat_th4_high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第六电流阈值Iin_th6。步骤S12211中的预设系数与步骤S12210中的预设系数相同。
这种情况下,步骤S12203具体为: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且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第六电流阈值Iin_th6,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输出第三控制子信号,以维持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不变。
步骤S12204具体为: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则当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或/和,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大于第六电流阈值Iin_th6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输出第四控制子信号,以减小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S130,在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时,若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不能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则控制芯片444根据N个储能单元402中的一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二控制信号。
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30调节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中的每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具体来说,在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且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不能向N个储能单元402分别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的情况下,控制芯片444用于:根据N个储能单元402中的任意一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30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以调节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中的每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下面结合图7和图8所示的充电电路40的电路结构,对步骤S130中的“控制芯片444根据N个储能单元402中的一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二控制信号”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
如图7和图8所示,第i个储能单元402包括M个电池42,M为正整数。第二控制信号包括第五控制子信号、第六控制子信号、第七控制子信号和第八控制子信号。步骤S130中的“控制芯片444根据N个储能单元402中的一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二控制信号”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3101至S13106。
S13101,控制芯片444获取N个储能单元402中的任意一个储能单元402中的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
控制芯片444在N个储能单元402中选取一个储能单元402作为指定储能单元402,并在指定储能单元402中选取一个电池42作为第二指定电池42。控制芯片444获取第二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
S13102,控制芯片444根据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确定一个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
控制芯片444根据第二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确定第二指定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其中,具体的确定过程与步骤S12102相同。
S13103,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五控制子信号。
在第二指定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时,若第二指定电池42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五控制子信号。第五控制子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30的所有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统一阶梯式增大。同时,控制芯片444可以通过控制与每一电池42相连的充电芯片442的占空比,来控制每一充电芯片442输出至对应电池42的电压大小保持不变。
S13104,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六控制子信号。
在第二指定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时,若第二指定电池42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六控制子信号。第六控制子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30的所有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统一阶梯式减小。
其中,第二指定电池42的电性参数是否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的判断过程可以参见步骤S12105至步骤S12110,不再赘述。
S13105,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输出第七控制子信号。
在第二指定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第二指定电池42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七控制子信号。第七控制子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30维持充电器30的所有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保持不变。
S13106,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输出第八控制子信号。
在第二指定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第二指定电池42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八控制子信号。第八控制子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30阶梯式减小充电器30的所有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其中,第二指定电池42的电性参数是否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的判断过程可以参见步骤S12205至步骤S12211,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实现上述步骤S13103至步骤S13106,在步骤S13103之前,充电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S13107。
S13107,控制芯片444获取所有电池42的电流大小,并根据所有电池42的电流大小确定充电电路40的总输入电流大小。
控制芯片444获取每一电池42的电流大小,并将每一电池42的电流大小相加,从而得到充电电路40的总输入电流大小。
在这一实施例中,控制芯片444还用于判断充电电路40的总输入电流大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七电流阈值Ibat_multi_th7。若第二指定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且第二指定电池42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且充电电路40的总输入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七电流阈值Ibat_multi_th7,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五控制子信号。若第二指定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则第二指定电池42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或/和,充电电路40的总输入电流大小大于第七电流阈值Ibat_multi_th7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六控制子信号。若第二指定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第二指定电池42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且充电电路40的总输入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七电流阈值Ibat_multi_th7,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输出第七控制子信号。若第二指定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则第二指定电池42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或/和,充电电路40的总输入电流大小大于第七电流阈值Ibat_multi_th7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八控制子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电路40包括控制芯片444和N个储能单元402。用于向充电电路40供电的充电器30具有N个输出端。在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且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时,控制芯片444可以根据每一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30传输一个第一控制信号,从而对充电器30的多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进行分别调节。如此,即可调节每一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输入电压的大小,进而使每个储能单元402的充电策略都达到最优化。
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输出至N个储能单元402中的每一储能单元402的电压均可调节,因此,当每一储能单元402仅包括一个电池42时,每一电池42所对应的充电芯片442的输入电压均可调节。这种情况下,在对充电电路40进行充电时,控制芯片444可以通过控制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中的每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使充电电路40充电后每一电池42的正极的电压均相同。如此,就不需要再设置电阻单元和电阻调节单元,从而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的集成度和响应速度。另外,由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输出至N个储能单元402中的每一储能单元402的电压均可调节,因此可以针对任意一个储能单元402进行电压调控,充电电路40的充电策略更加灵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12之前,步骤S110还包括如下步骤S1102至步骤S1108。
S1102,在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时,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通信信号。
第一通信信号用于检测控制芯片444与充电器30之间是否能够进行通信。控制芯片444可以通过向充电器30的电源适配器32传输第一通信信号,并对充电器30根据第一通信信号所返回的信号进行解码和读取来确定控制芯片444与充电器30之间是否能够进行通信。其中,第一通信信号可以是控制芯片444内预设的电信号。
S1104,若控制芯片444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充电器30返回的第一通信反馈信号,则控制芯片444确定控制芯片444与充电器30之间能够进行通信。
第二预设时长是一个预设的时间长度,例如,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是0.5秒、1秒或2秒。第一通信反馈信号是充电器30接收到控制芯片444传输的第一通信信号后,根据第一通信信号传输至控制芯片444的信号。第一通信反馈信号用于指示控制芯片444与充电器30之间能够进行通信。控制芯片444可以对第一通信反馈信号进行解码和读取,以确定控制芯片444与充电器30之间能够进行通信。
S1106,若控制芯片444确定控制芯片444与充电器30之间能够进行通信,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二通信信号。
第二通信信号用于检测充电器30是否支持超级充电。
S1108,若控制芯片444在第三预设时长内接收到充电器30返回的第二通信反馈信号,则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支持超级充电。
第三预设时长是一个预设的时间长度,例如,第三预设时长可以是0.5秒、1秒或2秒。第二通信反馈信号是充电器30接收到控制芯片444传输的第二通信信号后,根据第二通信信号传输至控制芯片444的信号。第二通信反馈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30支持超级充电。控制芯片444可以对第二通信反馈信号进行解码和读取,以确定充电器30支持超级充电。这种情况下,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方法中的步骤S110至步骤S1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芯片444还与第i个储能单元402中的M个充电芯片442连接。在步骤S110之后,充电方法还包括:控制芯片444控制第i个储能单元402中的M个充电芯片442工作。i遍历1至N。如此,在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输出电压时,即可通过每一储能单元402中的M个充电芯片442对这一储能单元402中的M个电池42进行充电。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控制芯片所执行的充电方法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充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充电电路40与充电器30连接。
即充电电路40中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
S2,自适应充电器通信协议(adaptive charg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ACCP)通信成功。
控制芯片444可以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通信信号。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通信信号之后,若控制芯片444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充电器30返回的第一通信反馈信号,则表示控制芯片444与充电器30之间能够进行通信,即ACCP通信成功。
S3,超级充电协议(super charge protocol,SCP)通信成功。
控制芯片444可以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二通信信号。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二通信信号之后,若控制芯片444在第三预设时长内接收到充电器30返回的第二通信反馈信号,则表示充电器30支持超级充电,即SCP通信成功。
S4,超级充电安全检测成功。
控制芯片444对充电电路40进行安全检测,以确保充电电路40可以进行超级充电。
S5,确定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是否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
控制芯片444可以向电源适配器32传输第一查询子信号。控制芯片444向电源适配器32传输第一查询子信号之后,若控制芯片444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电源适配器32返回的第一反馈子信号,则表示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
S6,确定电源传输线34是否将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与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一一连接。
控制芯片444可以向电源传输线34传输第二查询子信号。控制芯片444向电源传输线34传输第二查询子信号之后,若控制芯片444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电源传输线34返回的第二反馈子信号,则表示电源传输线34将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与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一一连接。
若步骤S5和步骤S6的判断结果均为是,则执行如下步骤S7至S20:
S7,控制所有充电芯片442工作。
S8,令i=1。
S9,获取第i个储能单元402中的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Vbat和电流大小Ibat,并确定指定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
控制芯片444获取第i个储能单元402中的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Vbat和电流大小Ibat。且,控制芯片444根据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Vbat确定指定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指定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包括恒压充电阶段和恒流充电阶段。
若指定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则执行如下步骤S10至S14及S20:
S10,根据所处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获取第一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1;根据所处充电阶段,获取第一电压阈值Vbat_th1和第二电流阈值Ibat_th2_high。
控制芯片444根据充电电路40所处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从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一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1。控制芯片444根据指定电池42所处的恒压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压阈值作为第一电压阈值Vbat_th1,并从第三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二电流阈值Ibat_th2_high。
S11,根据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Ibat计算第i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电流大小Iin;根据第二电流阈值Ibat_th2_high计算第三电流阈值Iin_th3。
控制芯片444将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Ibat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电流大小Iin。控制芯片444将第二电流阈值Ibat_th2_high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第三电流阈值Iin_th3。
S12,确定Ibat≤Ibat_thermal_th1,且,Ibat≤Ibat_th2_high,且,Iin3≤Iin_th3,且,Vbat≤Vbat th1。
控制芯片444判断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Ibat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1,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电流阈值Ibat_th2_high,且控制芯片444判断第i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电流大小Iin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电流阈值Iin_th3,且控制芯片444判断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Vbat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Vbat_th1。
若步骤S12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如下步骤S13:
S13,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控制子信号。
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控制子信号,以指示充电器30阶梯式增大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若步骤S13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如下步骤S14:
S1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二控制子信号。
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二控制子信号,以指示充电器30阶梯式减小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若指定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则执行如下步骤S15至S20:
S15,根据所处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获取第一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1;根据所处充电阶段,获取第二电压阈值Vbat_th2和第四电流阈值Ibat_th4_high;根据指定电池42的温度大小,获取第五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5。
控制芯片444根据充电电路40所处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从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一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1。控制芯片444根据指定电池42所处的恒流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压阈值作为第二电压阈值Vbat_th2,并从第三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四电流阈值Ibat_th4_high。控制芯片444根据指定电池42的温度大小,从第四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五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5。
S16,根据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Ibat计算第i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电流大小Iin;根据第四电流阈值Ibat_th4_high计算第六电流阈值Iin_th6。
控制芯片444将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Ibat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电流大小Iin。控制芯片444将第四电流阈值Ibat_th4_high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第六电流阈值Iin_th6。
S17,确定Ibat≤Ibat_thermal_th1,且,Ibat≤Ibat_th4_high,且Ibat≤Ibat_thermal_th5,且,Iin≤Iin_th6,且,Vbat≤Vbat_th2。
控制芯片444判断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Ibat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1,且小于或等于第四电流阈值Ibat_th4_high,且小于或等于第五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5,且控制芯片444判断第i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电流大小Iin是否小于或等于第六电流阈值Iin_th6,且控制芯片444判断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Vbat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Vbat_th2。
若步骤S17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如下步骤S18:
S18,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三控制子信号。
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三控制子信号,以指示充电器30维持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不变。
若步骤S17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如下步骤S19:
S19,向充电器30传输第四控制子信号。
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四控制子信号,以指示充电器30阶梯式减小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S20,令i=i+1。
令i=i+1,直至i等于N。也就是说,使i遍历1至N。如此,即可在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且电源传输线34将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与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一一连接时,根据每一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调节充电器30的每一输出端输出至所连接的储能单元402的电压。
若步骤S5和步骤S6的判断结果有一个是否,则执行如下步骤S21至S29:
S21,控制所有充电芯片442工作。
S22,获取指定储能单元402中的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Vbat和电流大小Ibat,并确定指定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
控制芯片444将任意一个储能单元402作为指定储能单元402,并获取该指定储能单元402中的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Vbat和电流大小Ibat。且,控制芯片444根据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Vbat确定指定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指定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包括恒压充电阶段和恒流充电阶段。
S23,获取所有电池42的电流大小,并确定充电电路的总输入电流大小Ibat_multi。
控制芯片444获取所有电池42的电流大小,并将所有电池42的电流大小相加得到充电电路的总输入电流大小Ibat_multi。
控制芯片内可以存储有第七电流阈值Ibat_multi_th7。
若步骤S22中确定出指定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则执行如下步骤S24至S26。
S24,确定Ibat≤Ibat_thermal_th1,且,Ibat≤Ibat_th2_high,且,Iin3≤Iin_th3,且,Ibat_multi≤Ibat_multi_th7,且,Vbat≤Vbat_th1。
控制芯片444判断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Ibat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1,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电流阈值Ibat_th2_high,且控制芯片444判断第i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电流大小Iin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电流阈值Iin_th3,且控制芯片444判断充电电路的总输入电流大小Ibat_multi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七电流阈值Ibat_multi_th7,且控制芯片444判断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Vbat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Vbat_th1。
其中,第一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1、第二电流阈值Ibat_th2_high、第三电流阈值Iin_th3和第一电压阈值Vbat_th1的确定方式与步骤S10及步骤S11相同,不再赘述。
若步骤S24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如下步骤S25:
S25,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五控制子信号。
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五控制子信号,以指示充电器30的所有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统一阶梯式增大。
若步骤S24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如下步骤S26:
S26,向充电器30传输第六控制子信号。
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六控制子信号,以指示充电器30的所有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统一阶梯式减小。
若步骤S22中确定出指定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则执行如下步骤S27至S29。
S27,确定Ibat≤Ibat_thermal_th1,且,Ibat≤Ibat_th4_high,且Ibat≤Ibat_thermal_th5,且,Iin3≤Iin_th6,且,Ibat_multi≤Ibat_multi_th7,且,Vbat≤Vbat_th2。
控制芯片444判断指定电池42的电流大小Ibat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1,且小于或等于第四电流阈值Ibat_th4_high,且小于或等于第五电流阈值Ibat_thermal_th5,且控制芯片444判断第i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电流大小Iin是否小于或等于第六电流阈值Iin_th6,且控制芯片444判断充电电路的总输入电流大小Ibat_multi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七电流阈值Ibat_multi_th7,且控制芯片444判断指定电池42的电压大小Vbat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Vbat_th2。
若步骤S27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如下步骤S28:
S28,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七控制子信号。
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七控制子信号,以指示充电器30维持充电器30的所有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保持不变。
若步骤S27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如下步骤S29:
S29,向充电器30传输第八控制子信号。
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八控制子信号,以指示充电器30阶梯式减小充电器30的所有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如此,即可在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不能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或/和,电源传输线34不能将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与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一一连接时,根据一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调节充电器30的所有输出端输出至所有储能单元402的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充电电路40。充电路可以与充电器30连接,以使充电器30能够对充电电路40进行充电。充电器30具有N个输出端,这里的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充电电路40包括控制芯片444和N个储能单元402。其中,N个储能单元402中的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用于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中的第i个输出端连接。控制芯片444与第i个储能单元402连接,以获取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包括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流大小和电压大小。这里的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i遍历1至N。
在充电电路40与充电器30连接时,控制芯片444还用于与充电器30连接,以与充电器30之间进行通信。控制芯片444用于:在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时,若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则控制芯片444根据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30调节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芯片444还用于在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时,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是否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即,控制芯片444用于:
在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时,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查询信号。若控制芯片444在预设时长(如1秒)内接收到充电器30返回的查询反馈信号,则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若控制芯片444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充电器30返回的查询反馈信号,则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不能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其中,查询信号用于查询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是否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查询反馈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查询信号包括第一查询子信号和第二查询子信号,查询反馈信号包括第一反馈子信号和第二反馈子信号。
其中,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查询信号,包括: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的电源适配器32传输第一查询子信号,以及,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的电源传输线34传输第二查询子信号。第一查询子信号用于查询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是否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第二查询子信号用于查询电源传输线34是否将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与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一一连接。
若控制芯片444在预设时长内接收到充电器30返回的查询反馈信号,则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包括:若在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电源适配器32返回的第一反馈子信号且在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电源传输线34返回的第二反馈子信号,则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第一反馈子信号用于指示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第二反馈子信号用于指示电源传输线34将电源适配器32的N个输出端与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一一连接。
若控制芯片444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充电器30返回的查询反馈信号,则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不能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包括: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电源适配器32返回的第一反馈子信号,或/和,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电源传输线34返回的第二反馈子信号,则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不能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时,若控制芯片444确定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不能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控制芯片444还用于:控制芯片444根据N个储能单元402中的一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30调节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中的每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也就是说,在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且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不能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时,控制芯片444可以根据其中一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30传输一个第二控制信号,从而对充电器30的多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进行统一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i个储能单元402包括M个电池42,M为正整数。第一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子信号和第二控制子信号。
控制芯片444根据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控制信号,包括如下步骤:控制芯片444获取第i个储能单元402中的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这里的一个电池42可以是第i个储能单元402中的任意一个电池42。控制芯片444根据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确定一个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控制子信号。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二控制子信号。其中,第一控制子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30阶梯式增大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第二控制子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30阶梯式减小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充电阶段中按照时间顺序存在至少一个充电子阶段,充电子阶段包括恒压充电阶段。
控制芯片444还用于:控制芯片444获取充电电路40所处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根据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从温度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一电流阈值。控制芯片444获取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控制芯片444根据一个电池42所处的恒压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压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压阈值作为第一电压阈值。控制芯片444根据一个电池42所处的恒压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二电流阈值。
其中,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包括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和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包括: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且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且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流阈值。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芯片444还用于:控制芯片444将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控制芯片444将第二电流阈值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第三电流阈值。
其中,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控制子信号,包括: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且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三电流阈值,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控制子信号。
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二控制子信号,包括: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压充电阶段,则当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或/和,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大于第三电流阈值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传输第二控制子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号包括第三控制子信号和第四控制子信号。
控制芯片444根据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30传输第一控制信号,包括如下步骤:控制芯片444获取第i个储能单元402中的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控制芯片444根据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确定一个电池42所处的充电阶段。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输出第三控制子信号。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输出第四控制子信号。其中,第三控制子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30维持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不变,第四控制子信号用于指示充电器30阶梯式减小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充电阶段中按照时间顺序存在至少一个充电子阶段,充电子阶段包括所述恒流充电阶段。
控制芯片444还用于:控制芯片444获取充电电路40所处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根据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从温度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一电流阈值。控制芯片444获取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控制芯片444根据一个电池42所处的恒流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压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压阈值作为第二电压阈值。控制芯片444根据一个电池42所处的恒流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四电流阈值。
其中,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包括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和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包括: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且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且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四电流阈值。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充电阶段中按照时间顺序存在至少一个充电子阶段,充电子阶段包括所述恒流充电阶段。
控制芯片444还用于:控制芯片444获取充电电路40所处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根据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从温度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一电流阈值。控制芯片444获取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控制芯片444根据一个电池42所处的恒流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压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压阈值作为第二电压阈值。控制芯片444根据一个电池42所处的恒流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四电流阈值。控制芯片444获取一个电池42的温度大小,根据一个电池42的温度大小,从温度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电流阈值作为第五电流阈值。
其中,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包括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和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包括: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且一个电池42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且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四电流阈值,且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五电流阈值。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芯片444还用于:控制芯片444将一个电池42的电流大小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控制芯片444将第四电流阈值与预设系数相乘,得到第六电流阈值。
其中,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输出第三控制子信号,包括: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且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第六电流阈值,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输出第三控制子信号。
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输出第四控制子信号,包括:若一个电池42处于恒流充电阶段,则当一个电池42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或/和,第i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输入电流的大小大于第六电流阈值时,则控制芯片444向充电器30输出第四控制子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i个储能单元402包括M个电池42和M个充电芯片442。M为正整数。M个充电芯片442中的每个充电芯片442的输入端均用于与充电器30的第i个输出端连接,M个充电芯片442中的第p个充电芯片442的输出端与M个电池42中的第p个电池42连接,p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控制芯片444还用于:控制M个充电芯片442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器30和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充电电路40。其中,充电器30具有N个输出端,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与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一一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和充电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电路40,充电电路40包括控制芯片444和N个储能单元402。用于向充电电路40供电的充电器30具有N个输出端。在N个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且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时,控制芯片444可以根据每一储能单元402的电性参数向充电器30传输一个第一控制信号,从而对充电器30的多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进行分别调节。如此,即可调节每一储能单元402的输入端输入电压的大小,进而使每个储能单元402的充电策略都达到最优化。
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输出至N个储能单元402中的每一储能单元402的电压均可调节,因此,当每一储能单元402仅包括一个电池42时,每一电池42所对应的充电芯片442的输入电压均可调节。这种情况下,在对充电电路40进行充电时,控制芯片444可以通过控制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中的每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使充电电路40充电后每一电池42的正极的电压均相同。如此,就不需要再设置电阻单元和电阻调节单元,从而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的集成度和响应速度。另外,由于充电器30的N个输出端输出至N个储能单元402中的每一储能单元402的电压均可调节,因此可以针对任意一个储能单元402进行电压调控,充电电路40的充电策略更加灵活。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充电电路,用于与充电器连接,所述充电器具有N个输出端,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N个储能单元,所述N个储能单元中的第i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中的第i个输出端连接,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
在所述N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时,所述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一一为所述N个储能单元充电;
其中,所述第i个储能单元包括M个电池和M个充电芯片,M为正整数;所述M个充电芯片中的每个充电芯片的输入端均用于与所述充电器的所述第i个输出端连接,所述M个充电芯片中的第p个充电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M个电池中的第p个电池连接,p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储能单元和第二储能单元;
所述第一储能单元中电池和充电芯片的个数均为1,所述第一储能单元中的充电芯片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充电器的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储能单元中的充电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中的电池连接;
所述第二储能单元中电池和充电芯片的个数均为2,所述第二储能单元中的两个充电芯片的输入端均用于与所述充电器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储能单元中的两个充电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储能单元中的两个电池一一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控制芯片;
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N个储能单元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所述N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时,控制所述充电器调节所述充电器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具体用于:在所述N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时,若所述第i个储能单元中的一个电池处于恒压充电阶段,且所述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所述充电器阶梯式增大所述充电器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具体用于:在所述N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时,若所述第i个储能单元中的一个电池处于恒压充电阶段,且所述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所述充电器阶梯式减小所述充电器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包括所述一个电池的电压大小和所述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
所述第一安全充电条件包括:所述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且所述一个电池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且所述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流阈值;
其中,所述第一电流阈值为所述控制芯片根据所述充电电路所处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从温度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的对应的电流阈值;
所述充电阶段中按照时间顺序存在至少一个充电子阶段,所述充电子阶段包括所述恒压充电阶段,所述第一电压阈值为所述控制芯片根据所述一个电池所处的所述恒压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压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的对应的电压阈值;
所述第二电流阈值为所述控制芯片根据所述一个电池所处的所述恒压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的对应的电流阈值。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具体用于:在所述N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时,若所述第i个储能单元中的一个电池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所述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所述充电器维持所述充电器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不变。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具体用于:在所述N个储能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一一连接时,若所述第i个储能单元中的一个电池处于恒流充电阶段,且所述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不满足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则控制所述充电器阶梯式减小所述充电器的第i个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大小。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电池的电性参数包括所述一个电池的电压大小和所述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
所述第二安全充电条件包括:所述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且所述一个电池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且所述一个电池的电流大小小于或等于第四电流阈值;
其中,所述第一电流阈值为所述控制芯片根据所述充电电路所处电子设备的温度大小,从温度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的对应的电流阈值;
所述充电阶段中按照时间顺序存在至少一个充电子阶段,所述充电子阶段包括所述恒流充电阶段,所述第二电压阈值为所述控制芯片根据所述一个电池所处的所述恒流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压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的对应的电压阈值;
所述第四电流阈值为所述控制芯片根据所述一个电池所处的所述恒流充电阶段所在的充电子阶段的排序位置,从充电子阶段排序位置与电流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的对应的电流阈值。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
11.一种充电器,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以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
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包括N个电源电路和N个传输导线,所述N个电源电路能够输出不同大小的电压,所述N个电源电路中的第i个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N个传输导线中的第i个传输导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N个传输导线的第二端构成所述充电器的N个输出端。
12.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器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
CN202311506710.7A 2022-06-29 2022-06-29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充电器及充电系统 Pending CN1177285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06710.7A CN117728532A (zh) 2022-06-29 2022-06-29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充电器及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06710.7A CN117728532A (zh) 2022-06-29 2022-06-29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充电器及充电系统
CN202210748236.8A CN116054302B (zh) 2022-06-29 2022-06-29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8236.8A Division CN116054302B (zh) 2022-06-29 2022-06-29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28532A true CN117728532A (zh) 2024-03-19

Family

ID=8612785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06710.7A Pending CN117728532A (zh) 2022-06-29 2022-06-29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充电器及充电系统
CN202210748236.8A Active CN116054302B (zh) 2022-06-29 2022-06-29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8236.8A Active CN116054302B (zh) 2022-06-29 2022-06-29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7728532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1248B1 (en) * 2002-03-13 2003-09-16 Advanced-Connectek Inc. Charging device with selectable output voltage values
CN105978097A (zh) * 2016-06-28 2016-09-28 来安县新元机电设备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装置
US20190229548A1 (en) * 2016-12-12 2019-07-25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2838623A (zh) * 2019-11-22 2021-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充电方法及装置
WO2021217316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电路、充电箱及充电系统
CN113991762A (zh) * 2020-07-27 2022-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电子设备、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12542868B (zh) * 2020-11-27 2023-05-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电路、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
CN114498803B (zh) * 2021-07-21 2023-03-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15772618U (zh) * 2021-08-30 2022-02-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充电器、充电线、电子设备、充电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4302A (zh) 2023-05-02
CN116054302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34004B1 (en) Device to be charged and charging method
EP3309924B1 (en) A terminal with two charging circuits
EP230275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lancing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cells
CN101816110B (zh) 具有多个电池的电路布置
US8729867B2 (en) Sink current adaptation based on power supply detection
US20130187465A1 (en)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CN107209539A (zh) 供电装置及其控制电路、受电装置及其控制电路、使用它的电子设备及充电适配器、异常检测方法
CN103199597A (zh) 电池充电系统及方法
AU2015323230B2 (en) Electrical storage system,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N104253461A (zh) 一种充电设备和充电设备的供电方法
US20130169214A1 (en) Series-Type Charging Device and Charging Method Thereof
CN113098066A (zh) 一种功率调节方法、功率调节装置及终端设备
JPWO2020022344A1 (ja) 電源システム、及び管理装置
CN116054302B (zh)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系统
CN112993418B (zh) 储能系统
CN210120206U (zh) 电子电池装置
CN111937269A (zh) 蓄电系统以及充电控制方法
EP4047778A1 (en) Cc-cp-cv charging of lithium-based batteries
WO201903071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LANCING THE CHARGING STATE OF A BATTERY
CN114938049A (zh) 一种电池组的充放电平衡保护检测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N211296285U (zh) 一种多口pd输出充电器
KR101199934B1 (ko) 가변 출력 전원 공급 장치
CN101924378B (zh) 电池监控装置及其方法
CN110838746B (zh) 一种电池并联电路和电池并联器
US20230020390A1 (en) Switching conversion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