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24221A - 驱动组件、光学变焦系统、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驱动组件、光学变焦系统、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24221A
CN117724221A CN202410177569.9A CN202410177569A CN117724221A CN 117724221 A CN117724221 A CN 117724221A CN 202410177569 A CN202410177569 A CN 202410177569A CN 117724221 A CN117724221 A CN 1177242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lens
lens group
portions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775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鑫
屈艳军
王磊
王新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775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242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24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242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驱动组件、光学变焦系统、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光学变焦系统包括两个第一光学镜片和两个第二光学镜片,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连接有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连接件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其中一个第一光学镜片和其中一个第二光学镜片均与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光学变焦系统、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改善相关技术中光学变焦系统的驱动组件在垂直光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大,从而导致光学变焦系统沿垂直光轴的方向的尺寸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驱动组件、光学变焦系统、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组件、光学变焦系统、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的功能也不断集成于电子设备中,其中就包括图像采集功能,为此需要在电子设备中设置图像采集装置。为了满足图像采集装置的不同需求,一般需要通过光学变焦系统来实现变焦。
传统的光学变焦系统一般需要将透镜分为多个群组并沿光轴方向移动来实现变焦,但是这样的设计需要沿光轴方向布置较长的长度,导致光学变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尺寸较大。
随着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阿尔瓦雷斯光学变焦系统,它能够通过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使得透镜间发生相对位移来实现光学变焦,这样的系统更加适合使用在小型化电子设备中,阿尔瓦雷斯光学变焦系统一般设置驱动组件带动透镜移动。由于驱动组件在垂直光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大,从而导致光学变焦系统沿垂直光轴的方向的尺寸较大,进而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微型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组件、光学变焦系统、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改善相关技术中光学变焦系统的驱动组件在垂直光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大,从而导致光学变焦系统沿垂直光轴的方向的尺寸较大,进而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微型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组件,用于光学变焦系统,所述光学变焦系统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光学变焦系统的光轴,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两个第一光学镜片,两个所述第一光学镜片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两个所述第一光学镜片能够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以改变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两个第二光学镜片,两个所述第二光学镜片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两个所述第二光学镜片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以改变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光焦度,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光学镜片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光学镜片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且第一连接件连接有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连接件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其中一个第一光学镜片和其中一个第二光学镜片均与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所以可以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连接件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便可以同时带动其中一个第一光学镜片与其中一个第二光学镜片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从而能够减少驱动件的数量,简化驱动组件的结构,使得驱动组件在垂直光轴的第二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小,进而使得光学变焦系统沿垂直光轴的第二方向的尺寸较小,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微型化。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部和两个第二部,两个所述第二部均与所述第一部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光学镜片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部相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光学镜片与另外一个所述第二部相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设置有第一嵌入部,所述第一光学镜片嵌设于所述第一嵌入部内;和/或,所述第二部设置有第二嵌入部,所述第二光学镜片嵌设于所述第二嵌入部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其中,
远离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所述第一光学镜片和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第二光学镜片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靠近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所述第一光学镜片和靠近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第二光学镜片均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部和两个第四部,两个所述第四部均与所述第三部相连接,两个所述第四部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部和所述第四部合围成一容纳空间,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光学镜片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光学镜片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另外一个所述第一光学镜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一端,另外一个所述第二光学镜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另一端。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重合部分。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壳体可沿所述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可沿所述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为第一限位槽,且所述第一限位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滑动部设置为第一滑动槽,且所述第一滑动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的第一滚动件,部分所述第一滚动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部分所述第一滚动件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可通过所述第一滚动件滚动以实现沿所述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一滑动部均设置至少两个,且所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一滑动部一一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第一止位部,所述第一止位部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朝向第二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后,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相抵持。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位部具有弹性;或者,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弹性缓冲件,所述弹性缓冲件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朝向第二方向移动所述预设距离后,所述弹性缓冲件相对的两端分别抵持容置腔的内壁和所述第一连接件。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位部至少设置两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止位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合围成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安装孔和两个避位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可经所述安装孔移动至所述容置腔内,两个避位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所述避位孔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主体部和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两端的分体部,所述第一壳体位于两个所述分体部之间的空间内,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分体部盖设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口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为音圈马达、形状记忆合金、电磁电机、压电马达、滚珠马达中的一种。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变焦系统,包括:
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光学变焦系统的光轴方向,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两个第一光学镜片,两个所述第一光学镜片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两个所述第一光学镜片能够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以改变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两个第二光学镜片,两个所述第二光学镜片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两个所述第二光学镜片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以改变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光焦度;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驱动组件。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镜片为阿尔瓦雷斯透镜;和/或,所述第二光学镜片为阿尔瓦雷斯透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包括:
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光学变焦系统;
感光元件,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感光元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遮光片、像差校正组件和滤光片,所述遮光片、所述像差校正组件和所述滤光片均印设于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角度偏转件,所述角度偏转件、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三方面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变焦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变焦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均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在阿尔瓦雷斯透镜的模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沿M-M方向的剖面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分解图;
图7为图5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5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5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6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D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6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E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2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沿N-N方向的剖面图;
图14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图像采集装置的内部结构剖面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1、第一透镜;02、第二透镜;
1000、图像采集装置;
100、光学变焦系统;
10、第一透镜组;
11、第一光学镜片;
20、第二透镜组;
21、第二光学镜片;
30、第一连接件;
301、第一驱动件;302、第一滑动部;303、第一止位部;
31、第一部;32、第二部;33、第一嵌入部;34、第二嵌入部;
40、第二连接件;
401、第二驱动件;402、第二滑动部;403、第二止位部;404、容纳空间;
41、第三部;42、第四部;
50、壳体;
501、容置腔;502、第一限位部;503、第二限位部;
51、第一壳体;511、安装孔;512、避位孔;513、卡槽;
52、第二壳体;521、主体部;522、分体部;
60、第一滚动件;
70、第二滚动件;
80、位置传感器;
90、弹性缓冲件;
200、感光元件;
300、遮光片;
400、像差校正组件;
500、滤光片;
600、角度偏转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顶”、“底”、“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例如,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推动部,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第一推动部也可以被命名为第二推动部,第二推动部也可以命名为第一推动部,而不背离各种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并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术语也并不限定所指示的特征一定不同。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示例性地”、“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在一个实施例中”、“示例性地”、“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在一个实施例中”、“示例性地”、“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传统的光学变焦系统一般需要将透镜分为多个群组并沿光轴方向移动来实现变焦,但是这样的设计需要沿光轴方向布置较长的长度,导致光学变焦系统沿光轴方向的尺寸较大。
随着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阿尔瓦雷斯光学变焦系统,它能够通过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使得透镜间发生相对位移来实现光学变焦,这样的系统更加适合使用在小型化电子设备中。
请参考图1,图1为相关技术在阿尔瓦雷斯透镜的模型图。图1中的(a)为中间位置的组合透镜。阿尔瓦雷斯光学变焦系统中,两个透镜分别为第一透镜01和第二透镜02,第一透镜01和第二透镜02均具有自由曲面,自由曲面的坐标方程符合阿尔瓦雷斯透镜的特点。或者,第一透镜01和第二透镜02通过菲涅尔透镜、变化折射率分布达到类似效果。
自由曲面的坐标方程用笛卡尔坐标系可以描述为:
其中,x为沿X向的坐标,y为沿Y向的坐标。
示例地,对于第一透镜01和第二透镜02,在不改变透镜光学性质的情况下,为了得到更薄的透镜元件,在原本的描述方程中减去一个楔形量,从而得到第一透镜01和第二透镜02的厚度方程:
其中A、D、E均为常数,D为减去的楔形量的因子,E可以确保透镜元件最薄的部分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当第一透镜01和第二透镜02分别往相反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d时,t1和t2会发生变化,可以用下面两式来表达:
第一透镜01和第二透镜02的组合透镜的厚度为:
其中,-2Ad(x2+y2)可以表示为一个正光焦度的球面,其光焦度与Ad成正比,其他的各项都与XY无关。所以明显看出,在薄透镜理论中,组合透镜是一个完美的球面镜。
上述位移方式所形成的球面镜为正光焦度,如图1中的(b)所示,图1中的(b)为正光焦度时的组合透镜,如果位移方向相反,则会形成负光焦度透镜,如图1中的(c)所示,图1中的(c)为负光焦度时的组合透镜。
需要说明的是,光焦度是用于衡量光学系统对光线偏折能力的物理量。具体来说,光焦度定义为像方光束会聚度与物方光束会聚度之差。当光焦度为正时,即物体在像方位置会比在物方位置更亮,这种情况称为会聚性屈折或放大;如果光焦度为负,即物体在物方位置会比在像方位置更亮,这被称为发散性屈折或缩小。当光焦度为零时,对应的是一种理想的平面折射状态,即平行光束通过折射后仍然保持直线传播,不会发生屈折。
阿尔瓦雷斯光学变焦系统一般设置驱动组件带动透镜移动。由于驱动组件在垂直光轴的方向上存在多个牵引机构与多个导轨,导致其结构复杂,在垂直光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大,从而导致光学变焦系统沿垂直光轴的方向的尺寸较大,进而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微型化。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组件、光学变焦系统、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改善相关技术中光学变焦系统的驱动组件在垂直光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大,从而导致光学变焦系统沿垂直光轴的方向的尺寸较大,进而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微型化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例如手表、眼镜)、车载设备等,但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为其他需要进行光学变焦的电子设备。
请参考图2、图3和图4,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1000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1000的主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1000沿M-M方向的剖面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1000包括光学变焦系统100和感光元件200。
光学变焦系统100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组10和第二透镜组20,第一方向平行于光学变焦系统100的光轴,第一方向可沿图中的Z向。
第一透镜组10包括两个第一光学镜片11,两个第一光学镜片11沿第一方向排布,两个第一光学镜片11能够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以改变第一透镜组10的光焦度,第二方向可为图中的X向,第二透镜组20包括两个第二光学镜片21,两个第二光学镜片21沿第一方向排布,两个第二光学镜片21能够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以改变第二透镜组20的光焦度。
第一透镜组10、第二透镜组20和感光元件200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光线沿第一方向依次经过第一透镜组10、第二透镜组20后到达感光元件200。第二方向垂直于光轴。
其中,第一光学镜片11和第二光学镜片21均可以为阿尔瓦雷斯透镜。
请一并参考图5和图6,图5为图2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1000的结构分解图,图6为图2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1000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分解图。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组件,用于光学变焦系统100。
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30,第一连接件30连接有第一驱动件301,第一驱动件301用于驱动第一连接件30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其中一个第一光学镜片11和其中一个第二光学镜片21均与第一连接件30相连接。
可以理解地,第一驱动件301可以驱动第一连接件30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同时带动其中一个第一光学镜片11和其中一个第二光学镜片21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其中一个第一光学镜片11和其中一个第二光学镜片21可同向移动。相较于传统的驱动组件中,每个光学镜片均连接有连接件和驱动件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可以减少驱动件的数量,简化驱动组件的结构,使得驱动组件在垂直光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小,垂直光轴的方向即平行于第二方向的方向。
其中,第一驱动件301可设置为音圈马达、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SMA)、电磁电机、压电马达、滚珠马达中的一种。例如,第一驱动件301包括线圈和与第一连接件30相连的动子,或者,将线圈驱动动子的方式改为在第一连接件30一侧安装压电马达,或者,使用形状记忆合金悬丝牵引第一连接件30。
由以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由于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30,第一连接件30连接有第一驱动件301,第一驱动件301用于驱动第一连接件30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其中一个第一光学镜片11和其中一个第二光学镜片21均与第一连接件30相连接,所以可以通过第一驱动件301驱动第一连接件30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便可以同时带动其中一个第一光学镜片11与其中一个第二光学镜片21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从而能够减少驱动件的数量,简化驱动组件的结构,使得驱动组件在垂直光轴的第二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小,进而使得光学变焦系统100沿垂直光轴的第二方向的尺寸较小,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微型化。
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40,第二连接件40连接有第二驱动件401,第二驱动件401用于驱动第二连接件40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靠近第二透镜组20的第一光学镜片11与靠近第一透镜组10的第二光学镜片21均与第二连接件40相连接。远离第二透镜组20的第一光学镜片11与远离第一透镜组10的第二光学镜片21均与第一连接件30相连接。
可以理解地,第二驱动件401可以驱动第二连接件40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同时带动靠近第二透镜组20的第一光学镜片11与靠近第一透镜组10的第二光学镜片21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靠近第二透镜组20的第一光学镜片11与靠近第一透镜组10的第二光学镜片21可同向移动。相较于传统的驱动组件中,每个光学镜片均连接有连接件和驱动件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可以减少驱动件的数量,简化驱动组件的结构,使得驱动组件在垂直光轴的第二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小。
其中,第二驱动件401可设置为音圈马达、形状记忆合金、电磁电机、压电马达、滚珠马达中的一种。例如,第二驱动件401包括线圈和与第二连接件40相连的动子,或者,将线圈驱动动子的方式改为在第二连接件40一侧安装压电马达,或者,使用形状记忆合金悬丝牵引第二连接件40,第二驱动件401的结构可与第一驱动件301的结构类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可以用作变焦眼镜的制作,以缩小变焦眼镜设备的尺寸。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第一驱动件301可驱动第一连接件30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且第二驱动件401可驱动第二连接件40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从而便于校正光学变焦系统100的光轴,且不必调整与光学变焦系统100相配合的其他光学元件的位置。
具体地,对于第一透镜组10而言,若只在第二方向上调整其中一个第一光学镜片11的位置,则会使得第一透镜组10的几何中心发生偏移。
例如,若只在第二方向上沿第二方向调整其中一个第一光学镜片11的位置,则会使得第一透镜组10的几何中心往第二方向发生偏移,此时不仅需要调整第二透镜组20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还需要调整光学变焦系统100相配合的遮光片300、像差校正组件400、滤光片500和角度偏转件600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对于第一透镜组10而言,若在第二方向上同时调整两个第一光学镜片11的位置,则可使得第一透镜组10的几何中心不发生偏移。
例如,在第二方向上沿第二方向调整其中一个第一光学镜片11的位置,并沿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调整另外一个第一光学镜片11的位置,则可使得第一透镜组10的几何中心不发生偏移,此时不需要调整第二透镜组20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也不需要调整光学变焦系统100相配合的遮光片300、像差校正组件400、滤光片500和角度偏转件600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可以理解地,对于第一透镜组10而言,若只在第二方向上调整其中一个第二光学镜片21的位置,则会使得第二透镜组20的几何中心发生偏移。若在第二方向上同时调整两个第二光学镜片21的位置,则可使得第二透镜组20的几何中心不发生偏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0包括第一部31和两个第二部32,两个第二部32均与第一部31相连接,两个第二部3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其中一个第一光学镜片11与其中一个第二部32相连接,其中一个第二光学镜片21与另外一个第二部32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方便将第一光学镜片11与第一连接件30、第二光学镜片21与第一连接件30连接在一起。
可以理解地,第一部31和第二部32可以一体成型,如一体铸造成型、机加工成型或一体注塑成型等。第一部31和第二部32亦可以均设置为单独的零件,二者通过卡接、粘结、螺钉连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相连接。第一部31可与第一驱动件301相连接。
还可以理解地,第一部31和两个第二部32可呈“一”字形或“U”字形设置。
示例地,第一部31和两个第二部32可呈“U”字形设置。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第二部32在第二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分布面积,从而能够提高第二部32与第一光学镜片11的连接面积以及第二部32与第二光学镜片21的连接面积,进而能够使得第一光学镜片11和第二光学镜片21均与第二部32连接紧密。
可选地,第二部32设置有第一嵌入部33,第一光学镜片11嵌设于第一嵌入部33内;和/或,第二部32设置有第二嵌入部34,第二光学镜片21嵌设于第二嵌入部34内。如此设置,便于将第一光学镜片11和第二部32连接在一起,且方便将第二光学镜片21和第二部32连接在一起。
具体地,第一嵌入部33和第二嵌入部34均可以设置为孔,且第一嵌入部33的其中一侧壁可去除,第一嵌入部33的其他侧壁卡紧第一光学镜片11,第二嵌入部34的其中一侧壁可去除,第二嵌入部34的其他侧壁卡紧第二光学镜片21。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40包括第三部41和两个第四部42,两个第四部42均与第三部41相连接,两个第四部42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三部41和第四部42合围成一容纳空间404,其中一个第一光学镜片11与其中一个第二光学镜片21均与第一连接件30连接,另外一个第一光学镜片11位于容纳空间404的一端,另外一个第二光学镜片21位于容纳空间404的另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方便将第一光学镜片11与第二连接件40、第二光学镜片21与第二连接件40连接在一起。
可以理解地,第三部41和第四部42可以一体成型,如一体铸造成型、机加工成型或一体注塑成型等。第三部41和第四部42亦可以均设置为单独的零件,二者通过卡接、粘结、螺钉连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相连接。
还可以理解地,第三部41和两个第四部42可呈“一”字形或“U”字形设置。
示例地,第三部41和两个第四部42可呈“U”字形设置。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第四部42在第二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分布面积,从而能够提高第四部42与第一光学镜片11的连接面积以及第四部42与第二光学镜片21的连接面积,进而能够使得第一光学镜片11和第二光学镜片21均与第四部42连接紧密。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40在第二方向上具有重合部分,即至少部分第一连接件30与至少部分第二连接件40在第二方向上重合,亦即以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为基准面,第一连接件30在基准面上的投影与第一连接件30在基准面上的投影具有重合部分。
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第一连接件30在垂直于光轴的第二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和第二连接件40在垂直于光轴的第二方向上占用的空间之和较小,从而能够进一步地使得驱动组件在垂直光轴的第二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小。
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二连接件40位于两个第二部32之间。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第二部32在垂直于光轴的第二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和第二连接件40在垂直于光轴的第二方向上占用的空间之和较小,从而能够进一步地使得驱动组件在垂直光轴的第二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40可组成双层“U”形的结构,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更加适用于便携与微型电子设备使用。
请参考图5至图11,图7为图5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1000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5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1000的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5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1000的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图6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1000的D部位的局部放大图,10为图6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1000的E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壳体50,壳体50具有容置腔501,第一连接件30设于容置腔501内,且第一连接件30与壳体50可沿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用壳体50对第一连接件30进行保护,避免第一连接件30受到外界干扰,且可通过壳体50对第一连接件30进行导向。
可以理解地,第一驱动件301与壳体50相连接,第一驱动件301可驱动第一连接件30,以使得第一连接件30与壳体50沿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第一连接件30与壳体50之间可设置导轨等。
可选地,容置腔50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部502,第一连接件30设置有第一滑动部302,第一滑动部302与第一限位部502可沿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第一连接件30与壳体50仅可沿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而不会沿其他方向发生随意相对移动,第一滑动部302与第一限位部502可提供导向作用。
示例地,第一限位部502可为凹陷,如孔或者槽,第一滑动部302可为凸起,如块或者柱等。或者,第一滑动部302可为凹陷,如孔或者槽,第一限位部502可为凸起,如块或者柱等。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502和第一滑动部302均设置至少两个,且所有的第一限位部50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限位部502和第一滑动部302一一对应设置。如此设置,能够在第一连接件30与壳体50沿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时,更好地避免第一连接件30与壳体50沿不同于第二方向的其他方向发生随意相对移动。
为了使得第一限位部502与第一滑动部302之间的摩擦力更小,可选地,第一限位部502设置为第一限位槽,且第一限位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一滑动部302设置为第一滑动槽,且第一滑动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驱动组件包括位于容置腔501的内壁与第一连接件30之间的第一滚动件60,部分第一滚动件60位于第一限位槽内,部分第一滚动件60位于第一滑动槽内,第一滑动部302与第一限位部502可通过第一滚动件60滚动以实现沿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得第一限位部502与第一滑动部302之间的摩擦力更小,从而使得第一连接件30与壳体50沿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所需要的第一驱动件301的驱动力较小。
可以理解地,第一滚动件60可为滚珠或者滚柱。第一滚动件60可设置一个、两个或多个。
为了避免驱动组件受到外力(如驱动组件从高处跌落)后,第一连接件30与容置腔501的内壁发生大面积碰撞,导致第一连接件30、与第一连接件30相连接的第一光学镜片11及与第一连接件30相连接的第二光学镜片21发生损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0设置有第一止位部303,第一止位部303用于在第一连接件30相对于壳体50朝向第二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后,与容置腔501的内壁相抵持。如此设置,能够在驱动组件受到外力,第一连接件30相对于壳体50朝向第二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后,避免第一连接件30与容置腔501的内壁发生大面积碰撞,导致第一连接件30、与第一连接件30相连接的第一光学镜片11及与第一连接件30相连接的第二光学镜片21发生损坏。
具体地,第一止位部303与第二部32相连接,第一止位部303位于容置腔501的内壁与第二部32之间。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避免第一连接件30与容置腔501的内壁发生碰撞,导致第一连接件30、与第一连接件30相连接的第一光学镜片11及与第一连接件30相连接的第二光学镜片21发生损坏,第一止位部303具有弹性。如此设置,能够通过第一止位部303提供缓冲力,避免第一连接件30、与第一连接件30相连接的第一光学镜片11及与第一连接件30相连接的第二光学镜片21发生损坏。
可选地,第一止位部303至少设置两个,其中两个第一止位部303分别位于第一连接件30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如此设置,能够避免第一连接件30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与容置腔501的内壁发生大面积碰撞。
可以理解地,第一连接件30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均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多个第一止位部303。
可选地,第二连接件40设于容置腔501内,且第二连接件40与壳体50可沿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用壳体50对第二连接件40进行保护,避免第二连接件40受到外界干扰,且可通过壳体50对第二连接件40进行导向。
其中,容置腔501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部503,第二连接件40设置有第二滑动部402,第二滑动部402与第二限位部503可沿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第二连接件40与壳体50仅可沿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而不会沿不同于第二方向的其他方向发生随意相对移动,第二滑动部402与第二限位部503可提供导向作用。
示例地,第二限位部503可为凹陷,如孔或者槽,第二滑动部402可为凸起,如块或者柱等。或者,第二滑动部402可为凹陷,如孔或者槽,第二限位部503可为凸起,如块或者柱等。
可以理解地,第一限位部502和第二限位部503分别设于容置腔501相对的两个内壁。第二滑动部402与第三部41相连接,第二连接件40位于两个第二部32之间,两个第四部42均抵持于第一部31。如此设置,能够使得驱动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且可通过第一限位部502、第二限位部503、第一滑动部302、第二滑动部402同时对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40提供导向作用。
可选地,第二限位部503和第二滑动部402均设置至少两个,且所有的第二限位部50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二限位部503和第二滑动部402一一对应设置。如此设置,能够在第二连接件40与壳体50沿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时,更好地避免第二连接件40与壳体50沿其他方向发生随意相对移动。
为了使得第二限位部503与第二滑动部402之间的摩擦力更小,可选地,第二限位部503设置为第二限位槽,且第二限位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二滑动部402设置为第二滑动槽,且第二滑动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驱动组件包括位于容置腔501的内壁与第二连接件40之间的第二滚动件70,部分第二滚动件70位于第二限位槽内,部分第二滚动件70位于第二滑动槽内,第二滑动部402与第二限位部503可通过第二滚动件70滚动以实现沿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使得第二限位部503与第二滑动部402之间的摩擦力更小,从而使得第二连接件40与壳体50沿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所需要的第二驱动件401的驱动力较小。
可以理解地,第二滚动件70可为滚珠或者滚柱。第二滚动件70可设置一个、两个或多个。
为了避免驱动组件受到外力(如驱动组件从高处跌落)后,第二连接件40与容置腔501的内壁发生大面积碰撞,导致第二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40相连接的第一光学镜片11及与第二连接件40相连接的第二光学镜片21发生损坏,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40设置有第二止位部403,第二止位部403用于在第二连接件40相对于壳体50朝向第二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后,与容置腔501的内壁相抵持。如此设置,能够在驱动组件受到外力后,避免第二连接件40与容置腔501的内壁发生大面积碰撞,导致第二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40相连接的第一光学镜片11及与第二连接件40相连接的第二光学镜片21发生损坏。
具体地,第二止位部403与第四部42相连接,第二止位部403位于容置腔501的内壁与第四部42之间。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避免第二连接件40与容置腔501的内壁发生碰撞,导致第二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40相连接的第一光学镜片11及与第二连接件40相连接的第二光学镜片21发生损坏,第二止位部403具有弹性。如此设置,能够通过第二止位部403提供缓冲力,避免第二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40相连接的第一光学镜片11及与第二连接件40相连接的第二光学镜片21发生损坏。
可选地,第二止位部403至少设置两个,其中两个第二止位部403分别位于第二连接件40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如此设置,能够避免第二连接件40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与容置腔501的内壁发生大面积碰撞。
可以理解地,第二连接件40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均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多个第二止位部403,即两个第四部42均可以连接一个、两个或多个第二止位部403。
请参考图2、图5、图6、图12和图13,图12为图2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1000的俯视图,图13为图12所示的图像采集装置1000沿N-N方向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50包括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合围成容置腔501,第一壳体51设置有安装孔511和两个避位孔512,第一连接件30可经安装孔511移动至容置腔501内,两个避位孔512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避位孔512与容置腔501相连通,第二壳体52包括主体部521和分别设置在主体部521两端的分体部522,第一壳体51位于两个分体部522之间的空间内,主体部521与第一壳体51可拆卸地连接,分体部522盖设于安装孔511的孔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便于将第一连接件30和/或第二连接件40设置于容置腔501内,从而便于驱动组件的组装。
可以理解地,光线可经其中一个避位孔512进入容置腔501,并依次经过第一透镜组10和第二透镜组20后经另外一个避位孔512到达感光元件200。
其中,安装孔511可设置两个,第一连接件30经其中一个安装孔511进入容置腔501内,第二连接件40经另外一个安装孔511进入容置腔501内。两个分体部522分别盖设于两个安装孔511的孔口处,以将第一连接件30第二连接件40限制在容置腔501内。分体部522可限定出容置腔501的部分内壁,第一止位部303和第二止位部403均可以与分体部522相抵持。主体部521与第一壳体51可通过卡接、卡扣连接、螺钉连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地连接。
作为一种实现主体部521与第一壳体51可拆卸地连接的方式,第一壳体51设置有卡槽513,卡槽513与安装孔511相连通,主体部521卡设于卡槽513内。如此设置,便于实现主体部521与第一壳体51可拆卸地连接,且主体部521与第一壳体51之间的拆卸和组装过程均较为方便。
可选地,第一驱动件301与第一壳体51相连接,第二驱动件401与第二壳体52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位置传感器80,位置传感器80用于检测第一连接件30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如此设置,能够根据位置传感器80检测到的一连接件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动态调整第一驱动件301驱动第一连接件30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量。
可选地,位置传感器80可以为霍尔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或电磁传感器等。位置传感器80可至少设置两个,其中一个位置传感器80用于检测第一连接件30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另外一个位置传感器80用于检测第二连接件40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请参考图14,图14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图像采集装置1000的内部结构剖面图。
与本实施例不同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弹性缓冲件90,弹性缓冲件90设于容置腔501的内壁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在第一连接件30相对于壳体50朝向第二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后,弹性缓冲件90相对的两端分别抵持容置腔501的内壁和第一连接件30。
如此设置,能够通过弹性缓冲件90提供缓冲力,避免第一连接件30、与第一连接件30相连接的第一光学镜片11及与第一连接件30相连接的第二光学镜片21发生损坏。
其中,弹性缓冲件90可以为弹簧或具有弹性的橡胶等。
可选地,弹性缓冲件90可设置多个,部分弹性缓冲件90设于容置腔501的内壁和第一连接件30之间,部分弹性缓冲件90设于容置腔501的内壁和第二连接件40之间。
请参考图2至图6,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变焦系统100,包括第一透镜组10、第二透镜组20和如第一方面的驱动组件。
第一透镜组10和第二透镜组20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方向平行于光学变焦系统100的光轴方向,第一透镜组10包括两个第一光学镜片11,两个第一光学镜片11沿第一方向排布,两个第一光学镜片11能够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以改变第一透镜组10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20包括两个第二光学镜片21,两个第二光学镜片21沿第一方向排布,两个第二光学镜片21能够在第二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以改变第二透镜组20的光焦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变焦系统100,由于其中的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30,第一连接件30连接有第一驱动件301,第一驱动件301用于驱动第一连接件30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其中一个第一光学镜片11和其中一个第二光学镜片21均与第一连接件30相连接,所以可以通过第一驱动件301驱动第一连接件30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便可以同时带动其中一个第一光学镜片11与其中一个第二光学镜片21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从而能够减少驱动件的数量,简化驱动组件的结构,使得驱动组件在垂直光轴的第二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小,进而使得光学变焦系统100沿垂直光轴的第二方向的尺寸较小,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微型化。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1000,包括如第二方面的光学变焦系统100和感光元件200。第一透镜组10、第二透镜组20和感光元件200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1000,由于其中的光学变焦系统100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30,第一连接件30连接有第一驱动件301,第一驱动件301用于驱动第一连接件30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其中一个第一光学镜片11和其中一个第二光学镜片21均与第一连接件30相连接,所以可以通过第一驱动件301驱动第一连接件30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便可以同时带动其中一个第一光学镜片11与其中一个第二光学镜片21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从而能够减少驱动件的数量,简化驱动组件的结构,使得驱动组件在垂直光轴的第二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小,进而使得光学变焦系统100沿垂直光轴的第二方向的尺寸较小,有利于图像采集装置1000和电子设备的微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1000,针对一个1/3吋左右规格的感光元件200,取决于光设不同,达成3X变焦,第一透镜组10、第二透镜组20只需沿第二方向实现5mm以下位移,达成6X变焦,第一透镜组10、第二透镜组20只需沿第二方向实现10mm以下位移。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1000,除了光学变焦系统100,可兼容于其他任意类型的防抖、自动对焦等功能。
可选地,图像采集装置1000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遮光片300、像差校正组件400和滤光片500,遮光片300、像差校正组件400和滤光片500均印设于第二透镜组20和感光元件200之间。如此设置,能够提高感光元件200的成像品质。
示例地,遮光片300可设置两个,其中一个遮光片300位于第二透镜组20和像差校正组件400之间,第一透镜组10位于另外一个遮光片300和第二透镜组20之间。遮光片300可通过丝印工艺制造,遮光片300可改善杂光品质。像差校正组件400可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用于提高图像采集装置1000的解析力和像质,像差校正组件400可设置多个。滤光片500可包括蓝色滤光片500。
可选地,为了方便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从而便于光学变焦系统100的布置,图像采集装置1000包括角度偏转件600,角度偏转件600、第一透镜组10和第二透镜组20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如此设置,能够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从而便于光学变焦系统100的布置。
示例地,角度偏转件600可以为棱角、反射镜或其他可以改变光线角度的光学元件。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三方面的图像采集装置100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由于其中的光学变焦系统100包括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30,第一连接件30连接有第一驱动件301,第一驱动件301用于驱动第一连接件30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其中一个第一光学镜片11和其中一个第二光学镜片21均与第一连接件30相连接,所以可以通过第一驱动件301驱动第一连接件30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便可以同时带动其中一个第一光学镜片11与其中一个第二光学镜片21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从而能够减少驱动件的数量,简化驱动组件的结构,使得驱动组件在垂直光轴的第二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小,进而使得光学变焦系统100沿垂直光轴的第二方向的尺寸较小,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微型化。
可以理解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池、显示屏、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驱动组件,用于光学变焦系统,所述光学变焦系统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光学变焦系统的光轴,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两个第一光学镜片,两个所述第一光学镜片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两个所述第一光学镜片能够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以改变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两个第二光学镜片,两个所述第二光学镜片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两个所述第二光学镜片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以改变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光焦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光学镜片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光学镜片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部和两个第二部,两个所述第二部均与所述第一部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光学镜片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部相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光学镜片与另外一个所述第二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设置有第一嵌入部,所述第一光学镜片嵌设于所述第一嵌入部内;和/或,所述第二部设置有第二嵌入部,所述第二光学镜片嵌设于所述第二嵌入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移动;其中,
远离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所述第一光学镜片和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第二光学镜片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靠近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所述第一光学镜片和靠近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第二光学镜片均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部和两个第四部,两个所述第四部均与所述第三部相连接,两个所述第四部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部和所述第四部合围成一容纳空间,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光学镜片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光学镜片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另外一个所述第一光学镜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一端,另外一个所述第二光学镜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重合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壳体可沿所述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可沿所述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为第一限位槽,且所述第一限位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滑动部设置为第一滑动槽,且所述第一滑动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的第一滚动件,部分所述第一滚动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部分所述第一滚动件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可通过所述第一滚动件滚动以实现沿所述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一滑动部均设置至少两个,且所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一滑动部一一对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第一止位部,所述第一止位部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朝向第二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后,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相抵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位部具有弹性;或者,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弹性缓冲件,所述弹性缓冲件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朝向第二方向移动所述预设距离后,所述弹性缓冲件相对的两端分别抵持容置腔的内壁和所述第一连接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位部至少设置两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止位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合围成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安装孔和两个避位孔,所述第一连接件可经所述安装孔移动至所述容置腔内,两个避位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所述避位孔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主体部和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两端的分体部,所述第一壳体位于两个所述分体部之间的空间内,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分体部盖设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口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为音圈马达、形状记忆合金、电磁电机、压电马达、滚珠马达中的一种。
17.一种光学变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光学变焦系统的光轴方向,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两个第一光学镜片,两个所述第一光学镜片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两个所述第一光学镜片能够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以改变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两个第二光学镜片,两个所述第二光学镜片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两个所述第二光学镜片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以改变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光焦度;
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变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镜片为阿尔瓦雷斯透镜;和/或,所述第二光学镜片为阿尔瓦雷斯透镜。
19.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光学变焦系统;
感光元件,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感光元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遮光片、像差校正组件和滤光片,所述遮光片、所述像差校正组件和所述滤光片均印设于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角度偏转件,所述角度偏转件、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2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CN202410177569.9A 2024-02-08 2024-02-08 驱动组件、光学变焦系统、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7242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77569.9A CN117724221A (zh) 2024-02-08 2024-02-08 驱动组件、光学变焦系统、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77569.9A CN117724221A (zh) 2024-02-08 2024-02-08 驱动组件、光学变焦系统、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24221A true CN117724221A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11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77569.9A Pending CN117724221A (zh) 2024-02-08 2024-02-08 驱动组件、光学变焦系统、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2422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23316A1 (en) * 2004-07-30 2006-02-02 Hirohumi Yoshida Zoom lens system and image-tak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3988109A (zh) * 2011-10-07 2014-08-13 新加坡国立大学 基于mems的变焦镜头系统
US20150316748A1 (en) * 2012-11-08 2015-11-05 Dynaoptics Pte Ltd. A Singapore Private Limited Company Miniature optical zoom lens
US20190041601A1 (en) * 2017-08-07 2019-02-07 DynaOptics Ltd. Lens Assemblies and Actuators for Optical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for
WO2019197528A1 (de) * 2018-04-13 2019-10-17 Carl Zeiss Ag Kompaktes objektiv
CN113238372A (zh) * 2021-04-30 2021-08-1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Alvarez变焦透镜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23316A1 (en) * 2004-07-30 2006-02-02 Hirohumi Yoshida Zoom lens system and image-tak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3988109A (zh) * 2011-10-07 2014-08-13 新加坡国立大学 基于mems的变焦镜头系统
US20150316748A1 (en) * 2012-11-08 2015-11-05 Dynaoptics Pte Ltd. A Singapore Private Limited Company Miniature optical zoom lens
US20190041601A1 (en) * 2017-08-07 2019-02-07 DynaOptics Ltd. Lens Assemblies and Actuators for Optical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for
WO2019197528A1 (de) * 2018-04-13 2019-10-17 Carl Zeiss Ag Kompaktes objektiv
CN113238372A (zh) * 2021-04-30 2021-08-1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Alvarez变焦透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13532B1 (ko) 광학 이미징 렌즈 어셈블리, 이미지 캡쳐 유닛 및 전자 장치
CN113970868B (zh) 可达成影像稳定的反射模组、相机模组与电子装置
US8837929B2 (en) Imaging apparatus
CN111580239B (zh) 镜头驱动模块
JP5997992B2 (ja) 撮像装置
CN112534348B (zh) 透镜驱动装置和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
CN112740102B (zh) 透镜驱动装置和包括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
US11653077B2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4102281A1 (en) Zoom lens,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3243102B (zh) 相机模块
US20220103725A1 (en) Camera module
TWI778697B (zh) 成像鏡頭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JP5997993B2 (ja) 撮像装置
CN115605794A (zh) 潜望式光学变焦模组及其组装方法以及相应的可调光学组件
CN112612127B (zh) 变焦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7724221A (zh) 驱动组件、光学变焦系统、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TWI789778B (zh)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EP4102280A1 (en) Zoom lens,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TWI769465B (zh) 光學成像裝置
CN113740992B (zh) 潜望式光学变焦像模组及相应的可调光学组件
CN216561329U (zh) 相机模块、电子装置与车辆工具
US11609404B2 (en) Camera module
US20240053575A1 (en) Camera module with a lens driving apparatus
US20230400757A1 (en) Large aperture continuous zoom folded tele cameras
EP4270080A1 (en) Optical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