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22249A - 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22249A
CN117722249A CN202311321649.9A CN202311321649A CN117722249A CN 117722249 A CN117722249 A CN 117722249A CN 202311321649 A CN202311321649 A CN 202311321649A CN 117722249 A CN117722249 A CN 117722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ed
expander
heat exchanger
channel
out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216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华玉
李鸿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7722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222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6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CCPP], or combined cycle gas turbine [CCG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属于热力学与热动技术领域。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连通燃烧室,外部有高品位燃料通道连通加热炉,外部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连通燃烧室,燃烧室有初段燃气通道连通加热炉,加热炉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连通外部,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连通压缩机,压缩机有第一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膨胀机和中间热交换器连通外部,压缩机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第二膨胀机、回热器和中间热交换器连通外部;冷凝器经升压泵和中间热交换器连通汽轮机,汽轮机连通冷凝器;冷凝器有冷却介质通道连通外部,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Description

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力学与热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动力与电力,是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的两种基本和重要需求;采用简单且高效的技术举措将源头能源形成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是最基本的要求——为此,技术人员不懈努力。
采用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利用燃料燃烧形成的高温热负荷获得动力的重要手段。为提高燃料的动力应用价值,应尽可能提高工作介质吸热终了的温度,并降低高温膨胀机排放热负荷的温度和数量。然而,工作介质的温度越高,高温膨胀机排放热负荷的温度也随之升高,气体-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中上下循环之间的传热温差损失将随之增大;因此,需要研究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减少燃料动力应用中的温差不可逆损失。
燃料有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燃料燃烧所形成燃气的温度高低直接决定着热变功效率。受工作原理、工作介质性质、材料性质、设备及其它部件制造水平等某一或多个因素所限制,采用高品位燃料的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燃烧过程存在较大温差不可逆损失;深入之后分析发现,这给低品位燃料的高价值动力利用提供了机会。
本着简单、主动、安全、高效地利用能源来获得动力的基本原则,本发明给出了将高品位燃料携同低品位燃料/高温余热搭配使用,流程合理,结构简单,大幅度提高低品位燃料/高温余热热变功效率,并有效降低装置制造成本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回热器、中间热交换器、汽轮机、升压泵和冷却器所组成;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有初段燃气通道与加热炉连通,加热炉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第一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压缩机还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和中间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中间热交换器连通之后中间热交换器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回热器、中间热交换器、汽轮机、升压泵和冷却器所组成;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有初段燃气通道与加热炉连通,加热炉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第一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压缩机还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与自身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中间热交换器连通之后中间热交换器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3.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回热器、中间热交换器、汽轮机、升压泵、冷却器和第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有初段燃气通道与加热炉连通,加热炉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第一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压缩机还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和加热炉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回热器和中间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中间热交换器连通之后中间热交换器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4.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回热器、中间热交换器、汽轮机、升压泵、冷却器和第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有初段燃气通道与加热炉连通,加热炉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第一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压缩机还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和加热炉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和回热器与自身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中间热交换器连通之后中间热交换器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5.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回热器、中间热交换器、汽轮机、升压泵、冷却器和第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有初段燃气通道与加热炉连通,加热炉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第一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压缩机还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与自身连通,压缩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回热器和中间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中间热交换器连通之后中间热交换器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6.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回热器、中间热交换器、汽轮机、升压泵、冷却器和第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有初段燃气通道与加热炉连通,加热炉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第一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压缩机还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与自身连通,压缩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与自身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和中间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中间热交换器连通之后中间热交换器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7.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7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扩压管和第二中间热交换器,将中间热交换器两路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中间热交换器有两路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中间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将升压泵有冷凝液管路与中间热交换器连通调整为升压泵有冷凝液管路与第二中间热交换器连通之后第二中间热交换器再有湿蒸汽通道经扩压管与中间热交换器连通,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8.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2、5、6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将压缩机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与第二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燃烧室和加热炉与第二膨胀机连通,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9.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3或第4项所述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将压缩机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和加热炉与第二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燃烧室和加热炉与第二膨胀机连通,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0.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3、5、6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取消外部与压缩机连通的工作介质通道,将膨胀机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膨胀机有工作介质通道与中间热交换器连通,将回热器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回热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中间热交换器连通,中间热交换器设置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1.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2或第4项所述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取消外部与压缩机连通的工作介质通道,将膨胀机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膨胀机有工作介质通道与中间热交换器连通,将第二膨胀机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二膨胀机有工作介质通道与中间热交换器连通,中间热交换器设置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2.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0-11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扩压管和第二中间热交换器,将中间热交换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中间热交换器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中间热交换器与压缩机连通,将升压泵有冷凝液管路与中间热交换器连通调整为升压泵有冷凝液管路与第二中间热交换器连通之后第二中间热交换器再有湿蒸汽通道经扩压管与中间热交换器连通,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3.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0-12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膨胀增速机并取代膨胀机,增加第二膨胀增速机并取代第二膨胀机,增加双能压缩机并取代压缩机,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4.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0-12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喷管并取代膨胀机,增加第二膨胀增速机并取代第二膨胀机,增加双能压缩机并取代压缩机,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5.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14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第二升压泵和低温回热器,将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与升压泵连通调整为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升压泵与低温回热器连通,汽轮机增设抽汽通道与低温回热器连通,低温回热器再有冷凝液管路与升压泵连通,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6.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7、12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增速机并取代汽轮机,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7.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15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增速机并取代汽轮机,增加新增扩压管并取代升压泵,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8.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或第2项所述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热源热交换器,将压缩机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与第二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和加热炉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热源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9.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或第2项所述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热源热交换器,将压缩机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与第二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燃烧室和加热炉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热源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4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5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6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7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8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9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0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4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5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6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中,1-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压缩机,4-燃烧室,5-加热炉,6-热源回热器,7-回热器,8-中间热交换器,9-汽轮机,10-升压泵,11-冷却器,12-第二回热器,13-扩压管,14-第二中间热交换器,15-第二升压泵,16-低温回热器,17-热源热交换器,A-膨胀增速机,B-第二膨胀增速机,C-双能压缩机,D-喷管,E-新增膨胀增速机,F-新增扩压管。
关于低品位燃料、高品位燃料和附图绘制,这里给出简要说明:
(1)低品位燃料:指的是燃烧产物难以形成较高温度的高温热源的燃料。
(2)高品位燃料:指的是燃烧产物能够形成较高温度的高温热源的燃料。
(3)对固体燃料来说,燃烧产物的气态物质是构成热源的核心,是热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燃烧产物中的固态物质,如废渣,在其含有热能得到利用(利用流程及设备包含在燃烧室内或在燃烧室本体之外预热空气)之后被排出,不单独列出,其作用不单独表述。
(4)受限于现行技术条件或材料性能等原因,尤其对于需要通过间接手段向循环工质提供驱动高温热负荷的燃料来说,采取以现行技术条件下能够使循环工质(工作介质)所能达到的温度高低来划分燃料品位的高低——使循环工质(工作介质)能够达到的温度更高者为高品位燃料,使循环工质(工作介质)能够达到的温度较低者为低品位燃料。
(5)关于附图绘制:以附图1为例,为简化附图绘制,“膨胀机1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和“第二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7和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在图1中采用将两路工作介质通道共用一条线表示。另外要说的是,两路工作介质在进入中间热交换器8之前并为一路,也是可选择方案之一。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回热器、中间热交换器、汽轮机、升压泵和冷却器所组成;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4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燃烧室4连通,燃烧室4有初段燃气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加热炉5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3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一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7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7和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冷凝器11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10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之后中间热交换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9连通,汽轮机9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1连通;冷凝器11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外部空气流经热源回热器6吸热升温之后进入燃烧室4,外部低品位燃料进入燃烧室4,燃料和空气在燃烧室4内混合并燃烧生成温度较高且富含氧气的初段燃气,初段燃气进入加热炉5参与燃烧;外部高品位燃料进入加热炉5,燃料和初段燃气在加热炉5内混合并燃烧生成更高温度的燃气,燃气放热于流经加热炉5的工作介质之后流经热源回热器6继续放热降温,再之后对外排放;外部工作介质进入压缩机3升压升温,至一定程度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流经回热器7吸热升温、流经膨胀机1降压作功和流经中间热交换器8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第二路继续升压升温之后进入加热炉5吸热升温;加热炉5排放的工作介质流经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回热器7和中间热交换器8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冷凝器11排放的冷凝液流经升压泵10升压,流经中间热交换器8吸热升温和汽化,流经汽轮机9降压作功,之后进入冷凝器11放热冷凝;低品位燃料通过燃烧室4提供驱动热负荷,高品位燃料通过加热炉5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11带走低温热负荷,工作介质通过进出流程带走低温热负荷,空气和燃气通过进出流程带走排放热负荷;膨胀机1、第二膨胀机2和汽轮机9输出的功提供给压缩机3和外部作动力,或膨胀机1、第二膨胀机2和汽轮机9输出的功提供给压缩机3、升压泵10和外部作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2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回热器、中间热交换器、汽轮机、升压泵和冷却器所组成;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4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燃烧室4连通,燃烧室4有初段燃气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加热炉5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3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一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7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7与自身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冷凝器11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10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之后中间热交换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9连通,汽轮机9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1连通;冷凝器11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加热炉5排放的工作介质进入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回热器7放热降温,然后进入第二膨胀机2继续降压作功,再之后流经中间热交换器8放热降温和对外排放,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3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回热器、中间热交换器、汽轮机、升压泵、冷却器和第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4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燃烧室4连通,燃烧室4有初段燃气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加热炉5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3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一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7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12和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12、回热器7和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冷凝器11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10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之后中间热交换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9连通,汽轮机9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1连通;冷凝器11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机3排放的第二路工作介质流经第二回热器12吸热升温,之后进入加热炉5吸热升温;第二膨胀机2排放的工作介质流经第二回热器12、回热器7和中间热交换器8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4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回热器、中间热交换器、汽轮机、升压泵、冷却器和第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4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燃烧室4连通,燃烧室4有初段燃气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加热炉5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3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一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7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12和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12和回热器7与自身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冷凝器11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10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之后中间热交换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9连通,汽轮机9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1连通;冷凝器11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机3排放的第二路工作介质流经第二回热器12吸热升温,之后进入加热炉5吸热升温;加热炉5排放的工作介质进入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第二回热器12和回热器7逐步放热降温,然后进入第二膨胀机2继续降压作功,再之后流经中间热交换器8并对外排放,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5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回热器、中间热交换器、汽轮机、升压泵、冷却器和第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4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燃烧室4连通,燃烧室4有初段燃气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加热炉5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3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一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7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12与自身连通,压缩机3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12、回热器7和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冷凝器11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10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之后中间热交换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9连通,汽轮机9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1连通;冷凝器11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外部工作介质进入压缩机3升压升温,至一定程度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流经回热器7吸热升温之后进入膨胀机1降压作功,第二路继续升压升温至一定程度之后进入第二回热器12吸热升温;第二回热器12排放的工作介质进入压缩机3继续升压升温,之后进入加热炉5吸热升温;加热炉5排放的工作介质流经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第二回热器12、回热器7和中间热交换器8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6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回热器、中间热交换器、汽轮机、升压泵、冷却器和第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4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燃烧室4连通,燃烧室4有初段燃气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加热炉5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3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一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7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12与自身连通,压缩机3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12与自身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7和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冷凝器11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10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之后中间热交换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9连通,汽轮机9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1连通;冷凝器11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外部工作介质进入压缩机3升压升温,至一定程度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流经回热器7吸热升温之后进入膨胀机1降压作功,第二路继续升压升温至一定程度之后进入第二回热器12吸热升温;第二回热器12排放的工作介质进入压缩机3继续升压升温,之后进入加热炉5吸热升温;加热炉5排放的工作介质进入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第二回热器12放热降温,然后进入第二膨胀机2继续降压作功,再之后流经回热器7和中间热交换器8逐步放热降温并对外排放,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7所示的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扩压管和第二中间热交换器,将中间热交换器8两路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中间热交换器8有两路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中间热交换器14与外部连通,将升压泵10有冷凝液管路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调整为升压泵10有冷凝液管路与第二中间热交换器14连通之后第二中间热交换器14再有湿蒸汽通道经扩压管13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膨胀机1和回热器7排放的两路工作介质,流经中间热交换器8和第二中间热交换器14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冷凝器11的排放冷凝液流经升压泵10升压,流经第二中间热交换器14吸热升温、部分汽化和增速,流经扩压管13降速升压,流经中间热交换器8吸热汽化,之后进入汽轮机9降压作功,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8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将压缩机3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调整为压缩机3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燃烧室4和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机3排放的第二路工作介质流经加燃烧室4和加热炉5逐步吸热升温,之后提供给第二膨胀机2,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9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取消外部与压缩机3连通的工作介质通道,将膨胀机1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调整为膨胀机1有工作介质通道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将回热器7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回热器7有工作介质通道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中间热交换器8设置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3连通。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膨胀机1和回热器7排放的两路工作介质,流经中间热交换器8放热降温,之后进入压缩机3升压升温,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0所示的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9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扩压管和第二中间热交换器,将中间热交换器8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3连通调整为中间热交换器8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中间热交换器14与压缩机3连通,将升压泵10有冷凝液管路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调整为升压泵10有冷凝液管路与第二中间热交换器14连通之后第二中间热交换器14再有湿蒸汽通道经扩压管13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
(2)流程上,与图9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膨胀机1和回热器7排放的两路工作介质,流经中间热交换器8第二中间热交换器14逐步放热降温,之后进入压缩机3升压升温;冷凝器11的排放冷凝液,流经升压泵10升压,流经第二中间热交换器14吸热升温、部分汽化和增速,流经扩压管13降速升压,流经中间热交换器8吸热汽化,之后进入汽轮机9降压作功,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9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膨胀增速机A并取代膨胀机1,增加第二膨胀增速机B并取代第二膨胀机2,增加双能压缩机C并取代压缩机3。
(2)流程上,与图9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中间热交换器8排放的工作介质,流经双能压缩机C升压升温并降速,至一定程度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流经回热器7吸热升温、流经膨胀增速机A降压作功并增速和进入中间热交换器8放热降温,第二路继续升压升温之后进入加热炉5吸热升温;加热炉5排放的工作介质流经第二膨胀增速机B降压作功并增速,流经回热器7放热降温,之后进入中间热交换器8放热降温;膨胀增速机A、第二膨胀增速机B和汽轮机9输出的功提供给双能压缩机C和外部作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2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9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喷管D并取代膨胀机1,增加第二膨胀增速机B并取代第二膨胀机2,增加双能压缩机C并取代压缩机3。
(2)流程上,与图9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中间热交换器8排放的工作介质,流经双能压缩机C升压升温并降速,至一定程度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流经回热器7吸热升温、流经喷管D降压增速和进入中间热交换器8放热降温,第二路继续升压升温之后进入加热炉5吸热升温;加热炉5排放的工作介质流经第二膨胀增速机B降压作功并增速,流经回热器7放热降温,之后进入中间热交换器8放热降温;第二膨胀增速机B和汽轮机9输出的功提供给双能压缩机C和外部作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3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第二升压泵和低温回热器,将冷凝器11有冷凝液管路与升压泵10连通调整为冷凝器11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升压泵15与低温回热器16连通,汽轮机9增设抽汽通道与低温回热器16连通,低温回热器16再有冷凝液管路与升压泵10连通。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冷凝器11排放的冷凝液,流经第二升压泵15升压之后进入低温回热器16,与来自汽轮机9的抽汽混合、吸热和升温,抽汽放热成冷凝液;低温回热器16的冷凝液流经升压泵10升压,流经中间热交换器8吸热升温和汽化,之后进入汽轮机9降压作功;进入汽轮机9的蒸汽降压作功,至一定程度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提供给低温回热器16,第二路继续降压作功之后进入冷凝器11放热并冷凝,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4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增速机E并取代汽轮机9,增加新增扩压管F并取代升压泵10。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冷凝器11排放的冷凝液,流经新增扩压管F降速升压,流经中间热交换器8吸热升温和汽化,流经新增膨胀增速机E降压作功并增速,之后进入冷凝器11放热并冷凝;膨胀机1、第二膨胀机2和新增膨胀增速机E输出的功提供给压缩机3和外部作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5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热源热交换器,将压缩机3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调整为压缩机3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17和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热源热交换器17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机3排放的第二路工作介质,流经热源热交换器17和加热炉5逐步吸热升温,之后提供给第二膨胀机2,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6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热源热交换器,将压缩机3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调整为压缩机3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17、燃烧室4和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热源热交换器17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机3排放的第二路工作介质,流经热源热交换器17、燃烧室4和加热炉5逐步吸热升温,之后提供给第二膨胀机2,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和优势:
(1)高温膨胀机排放工作介质热负荷的动力应用过程中,回热器获取热负荷过程温差损失小;与传统技术相比,显著减少上下循环子系统之间传热过程中的温差不可逆损失。
(2)分段提供驱动热负荷,初段燃气流量可调节,灵活并有效降低高温热源形成过程中的温差不可逆损失。
(3)工作介质获取高温热负荷的吸热环节,温差不可逆损失小,有利于提升热效率;高温热负荷分级利用,实现高效热变功。
(4)高品位燃料携同低品位燃料共同实现高效率热变功,大幅度提升低品位燃料转换为机械能的经济价值,显著降低燃料成本。
(5)利用工质特性,采用简单技术手段显著提升传热过程温差利用水平,提高热效率。
(6)提供多种回热技术手段,有效提升装置在功率、热效率、升压比等多方面的协调性。
(7)流程合理,结构简单,有效适应多种燃料;显著降低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的制造成本,提高系统经济性。
(8)提供多种具体技术方案,适用范围广泛;有利于提升能源合理利用水平,有利于大幅扩展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的应用范围和价值。

Claims (19)

1.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回热器、中间热交换器、汽轮机、升压泵和冷却器所组成;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4)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燃烧室(4)连通,燃烧室(4)有初段燃气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加热炉(5)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3)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一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7)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7)和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冷凝器(11)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10)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之后中间热交换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9)连通,汽轮机(9)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1)连通;冷凝器(11)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2.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回热器、中间热交换器、汽轮机、升压泵和冷却器所组成;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4)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燃烧室(4)连通,燃烧室(4)有初段燃气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加热炉(5)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3)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一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7)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7)与自身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冷凝器(11)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10)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之后中间热交换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9)连通,汽轮机(9)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1)连通;冷凝器(11)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3.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回热器、中间热交换器、汽轮机、升压泵、冷却器和第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4)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燃烧室(4)连通,燃烧室(4)有初段燃气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加热炉(5)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3)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一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7)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12)和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12)、回热器(7)和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冷凝器(11)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10)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之后中间热交换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9)连通,汽轮机(9)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1)连通;冷凝器(11)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4.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回热器、中间热交换器、汽轮机、升压泵、冷却器和第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4)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燃烧室(4)连通,燃烧室(4)有初段燃气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加热炉(5)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3)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一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7)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12)和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12)和回热器(7)与自身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冷凝器(11)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10)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之后中间热交换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9)连通,汽轮机(9)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1)连通;冷凝器(11)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5.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回热器、中间热交换器、汽轮机、升压泵、冷却器和第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4)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燃烧室(4)连通,燃烧室(4)有初段燃气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加热炉(5)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3)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一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7)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12)与自身连通,压缩机(3)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12)、回热器(7)和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冷凝器(11)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10)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之后中间热交换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9)连通,汽轮机(9)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1)连通;冷凝器(11)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6.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燃烧室、加热炉、热源回热器、回热器、中间热交换器、汽轮机、升压泵、冷却器和第二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低品位燃料通道与燃烧室(4)连通,外部还有高品位燃料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外部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燃烧室(4)连通,燃烧室(4)有初段燃气通道与加热炉(5)连通,加热炉(5)还有燃气通道经热源回热器(6)与外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3)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一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7)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压缩机(3)还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12)与自身连通,压缩机(3)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12)与自身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回热器(7)和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冷凝器(11)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10)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之后中间热交换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9)连通,汽轮机(9)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11)连通;冷凝器(11)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7.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7所述的任一一款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扩压管和第二中间热交换器,将中间热交换器(8)两路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调整为中间热交换器(8)有两路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中间热交换器(14)与外部连通,将升压泵(10)有冷凝液管路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调整为升压泵(10)有冷凝液管路与第二中间热交换器(14)连通之后第二中间热交换器(14)再有湿蒸汽通道经扩压管(13)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8.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2、5、6所述的任一一款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将压缩机(3)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调整为压缩机(3)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燃烧室(4)和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9.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将压缩机(3)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12)和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调整为压缩机(3)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回热器(12)、燃烧室(4)和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0.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3、5、6所述的任一一款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取消外部与压缩机(3)连通的工作介质通道,将膨胀机(1)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调整为膨胀机(1)有工作介质通道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将回热器(7)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回热器(7)有工作介质通道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中间热交换器(8)设置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3)连通,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1.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取消外部与压缩机(3)连通的工作介质通道,将膨胀机(1)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调整为膨胀机(1)有工作介质通道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将第二膨胀机(2)有工作介质通道经中间热交换器(8)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二膨胀机(2)有工作介质通道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中间热交换器(8)设置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3)连通,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2.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0-11所述的任一一款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扩压管和第二中间热交换器,将中间热交换器(8)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3)连通调整为中间热交换器(8)有工作介质通道经第二中间热交换器(14)与压缩机(3)连通,将升压泵(10)有冷凝液管路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调整为升压泵(10)有冷凝液管路与第二中间热交换器(14)连通之后第二中间热交换器(14)再有湿蒸汽通道经扩压管(13)与中间热交换器(8)连通,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3.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0-12所述的任一一款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膨胀增速机(A)并取代膨胀机(1),增加第二膨胀增速机(B)并取代第二膨胀机(2),增加双能压缩机(C)并取代压缩机(3),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4.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0-12所述的任一一款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喷管(D)并取代膨胀机(1),增加第二膨胀增速机(B)并取代第二膨胀机(2),增加双能压缩机(C)并取代压缩机(3),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5.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14所述的任一一款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第二升压泵和低温回热器,将冷凝器(11)有冷凝液管路与升压泵(10)连通调整为冷凝器(11)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升压泵(15)与低温回热器(16)连通,汽轮机(9)增设抽汽通道与低温回热器(16)连通,低温回热器(16)再有冷凝液管路与升压泵(10)连通,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6.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7、12所述的任一一款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增速机(E)并取代汽轮机(9),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7.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15所述的任一一款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增速机(E)并取代汽轮机(9),增加新增扩压管(F)并取代升压泵(10),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8.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热源热交换器,将压缩机(3)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调整为压缩机(3)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17)和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热源热交换器(17)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9.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热源热交换器,将压缩机(3)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调整为压缩机(3)有第二工作介质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17)、燃烧室(4)和加热炉(5)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热源热交换器(17)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202311321649.9A 2022-10-03 2023-09-26 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Pending CN1177222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56315 2022-10-03
CN2022112563153 2022-10-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22249A true CN117722249A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04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21649.9A Pending CN117722249A (zh) 2022-10-03 2023-09-26 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2224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722249A (zh) 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722250A (zh) 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514391A (zh) 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449929A (zh) 能源携同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722257A (zh) 燃料携同核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514396A (zh) 燃料携同核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489431A (zh) 能源携同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780467A (zh) 燃料携同核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905543A (zh) 燃料携同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759378A (zh) 能源携同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722256A (zh) 燃料携同光热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514398A (zh) 燃料携同光热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514672A (zh) 燃料携同光热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8008572A (zh) 多能携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927374A (zh) 多能携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927373A (zh) 多能携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514397A (zh) 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189292A (zh) 双燃料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823241A (zh) 多能携同联合循环蒸汽动力装置
CN117662267A (zh)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759385A (zh) 气体-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927383A (zh) 多能携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759358A (zh) 双热源驱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189355A (zh) 高品位燃料携同光热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CN117759431A (zh) 高品位燃料携同核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