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19375A -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19375A
CN117719375A CN202410133129.3A CN202410133129A CN117719375A CN 117719375 A CN117719375 A CN 117719375A CN 202410133129 A CN202410133129 A CN 202410133129A CN 117719375 A CN117719375 A CN 1177193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nduction
main body
shell
heat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331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绪国
蒋红星
张国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jingchua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jingchua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jingchua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jingchua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331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193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19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193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包括充电主体、用于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连接的插头主体、用于使冷却液进行循环流动的循环泵主体、用于散热的散热装置、用于对循环泵主体和散热装置进行连接的水循环主体和用于将热量从插头主体内导出的导热主体,所述充电主体上方固定连接有把手,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导流管、安装管、通槽、滑槽、密封圈、收纳壳、限位槽、定位杆、定位主体、螺栓和固定盖,可以在此冷却装置在使用时,直接将导流管插入到安装管内,快速对循环泵主体和散热排主体进行组装,之后通过密封圈对导流管和安装管之间进行密封,防止冷却液泄漏,方便导流管的安装和拆卸。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目前,受制于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通常指的是以电力为驱动能源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时需要通过充电枪进行充电,充电枪在使用时会有大量的电流经过,此时充电枪的电气安全成为充电枪在使用过程中最重要的指标。
传统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在使用时,通常直接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的一端与充电桩相连接,而另一端则直接插入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上,此控制主体内有大量电流通过,从而产生大量的热,影响充电效率的同时,会导致控制主体老化损坏,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以解决充电枪控制器发热影响充电效率和控制器本体老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包括充电主体、用于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连接的插头主体、用于使冷却液进行循环流动的循环泵主体、用于散热的散热装置、用于对循环泵主体和散热装置进行连接的水循环主体和用于将热量从插头主体内导出的导热主体,所述充电主体上方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插头主体固定连接在充电主体的左端,所述充电主体右端固定连接有电线主体,所述插头主体包括供电接头、控制主体、固定块和下壳,所述固定块顶部通过螺钉与充电主体固定连接,所述供电接头固定连接在固定块左侧,所述控制主体固定连接在固定块右侧,所述控制主体通过固定块与供电接头电性连接,所述固定块底部通过螺钉与下壳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与充电主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控制主体右侧内设置有插座主体,所述插座主体远离控制主体的一侧与充电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循环泵主体包括泵体、导热铜板、导热杆、第一螺丝和第一导热鳍片,所述泵体顶部与导热铜板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杆的个数共有三个,且三个所述导热杆在导热铜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热铜板底部开设有第一导热鳍片,所述第一导热鳍片设置在泵体内上方;
所述水循环主体包括导流管、安装主体、收纳壳、定位杆、定位主体、螺栓和固定盖,所述导流管顶端与泵体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另一端外侧设有呈上下分布的密封圈,所述导流管设置有密封圈的一端设置在安装主体内,所述两个所述定位杆固定连接在导流管设置在安装主体内的一端两侧,且两个所述定位杆关于对导流管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定位杆设置在密封圈上方,所述定位杆设置在安装主体内,所述定位主体两个为一组设置在导流管的两侧,所述定位主体一侧设置在收纳壳内,所述定位主体另一侧设置在安装主体内,所述收纳壳与定位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盖设置在收纳壳远离安装主体的一端外侧,所述固定盖内贯穿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螺栓,所述螺栓远离固定盖的一端与收纳壳螺旋连接,所述导流管贯穿下壳体;
所述安装主体包括安装管,所述安装管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安装管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槽,所述安装管所开设滑槽与安装管所开设通槽相互接通,所述定位主体包括第一橡胶块、橡胶板、第二橡胶块、连接板、定位块、限位块和限位杆,第一橡胶块、橡胶板和第二橡胶块均设置在收纳壳内,所述连接板远离导流管的一侧设置在第一橡胶块内,所述限位杆外侧与第一橡胶块紧密贴合,且限位杆四个为一组均匀的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上下两侧,所述连接板靠近导流管的一端与定位块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一侧固定连接有呈上下分布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远离定位块的一侧呈弧形设置,所述限位块弧形设置的一侧与定位杆紧密贴合,所述螺栓贯穿第二橡胶块。
优选的,所述橡胶板内开设有呈均匀分布的形变槽,所述橡胶板左右两侧呈波浪形设置,所述橡胶板所开设形变槽与橡胶板波浪形设置的弧形位置处呈相互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收纳壳靠近安装管的一侧开设有呈上下分布的限位槽,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收纳壳所开设限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定位杆设置在安装管所开设通槽内,所述定位块设置在安装管所开设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外壳、弧形板、第二螺丝、密封框、固定架、电扇、散热排主体、防尘网和出气槽,所述密封框安装在外壳顶部,所述密封框顶部与下壳体紧密贴合,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在外壳内底部,所述固定架顶部安装有电扇,所述散热排主体外侧安装在外壳内,所述散热排主体设置在电扇上方,所述外壳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上方与下壳紧密贴合,所述第二螺丝两个为一组设置在弧形板内两侧,所述第二螺丝顶部与下壳螺旋连接;
所述散热排主体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导热方管、散热鳍片、注液阀和排气阀,所述第一水箱内设置有两个腔体,所述第一水箱所设置的两个腔体与两个安装管呈相互对应设置,所述安装管与第一水箱相互接通,所述导热方管的个数共有八个,且八个所述导热方管两端分别与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鳍片与导热方管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方管接通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所述注液阀固定连接在第一水箱正前方右侧,所述排气阀固定连接在第一水箱正前方左侧。
优选的,所述防尘网的个数共有三个,且三个所述防尘网分别固定连接在外壳内的底部和前后两侧,前后两侧所述防尘网与外壳所开设出气槽呈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导热方管和散热鳍片均在电扇正上方呈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水箱远离散热鳍片的一侧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箱远离散热鳍片的一侧与外壳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热主体包括固定壳、导热柱、第二导热鳍片、限位板、限位主体、连接块、第一导热硅胶板、第二导热硅胶板和分隔主体,所述固定壳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分隔主体均匀的固定连接在固定壳内侧上方,所述限位主体均匀的固定连接在固定壳内前后两侧,所述第二导热鳍片两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分隔主体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二导热鳍片与导热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热鳍片顶部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两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分隔主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导热柱设置在控制主体外侧,所述导热柱首尾相接呈矩形框设置,所述导热杆顶部开设有呈均匀分布的导热槽,所述导热柱设置在导热杆所开设导热槽内,所述连接块三个为一组固定连接在导热柱一侧,所述第一导热硅胶板两个为一组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导热硅胶板三个为一组均匀的固定连接在导热柱底部,所述导热铜板前后两侧开设有呈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第一螺丝设置在导热铜板所开设通孔内,且第一螺丝顶端与固定壳螺旋连接,所述限位主体包括固定板、簧片和第三橡胶块,所述固定板远离第二导热鳍片的一侧与固定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内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簧片设置在固定板所开设定位槽内,所述第三橡胶块固定连接在固定板所开设定位槽内壁,所述第三橡胶块两个为一组贯穿簧片,且第三橡胶块外侧与簧片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分隔主体的纵向剖面呈凸字形设置,所述分隔主体包括矩形杆和分隔板,所述矩形杆与分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两个为一组设置在矩形杆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二导热鳍片两个为一组设置在分隔板前后两侧,所述分隔板设置在导热柱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热硅胶板远离连接块的一侧与导热杆所开设导热槽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导热硅胶板呈圆弧形设置,所述第二导热硅胶板远离导热柱的一侧与导热杆所开设导热槽内壁紧密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导流管、安装管、通槽、滑槽、密封圈、收纳壳、限位槽、定位杆、定位主体、螺栓和固定盖,可以在此冷却装置在使用时,直接将导流管插入到安装管内,快速对循环泵主体和散热排主体进行组装,之后通过密封圈对导流管和安装管之间进行密封,防止冷却液泄漏,同时通过设置的第一橡胶块、橡胶板、形变槽、第二橡胶块、连接板、定位块、限位块和限位杆,可以通过导流管带动定位杆插入到安装管所开设通槽内,之后定位杆推动限位块移动,限位块推动定位块移动,同时定位块带动连接板和第一橡胶块移动,此时通过橡胶板和形变槽的形变,提供弹力,可以快速推动定位块复位,方便在定位块和限位块的作用下,通过定位杆对导流管进行定位,方便导流管的安装和拆卸,在需要维护时,将螺栓取下,之后将固定盖取下,此时可以将第一橡胶块、橡胶板和第二橡胶块取出,之后将新的第一橡胶块、橡胶板和第二橡胶块放入到收纳壳内,此时连接板带动限位杆插入到第一橡胶块内,方便弹性结构的组装,在对固定盖进行固定时,螺栓贯穿固定盖与第二橡胶块,此时可以对第二橡胶块进行限位,方便对弹性件进行更换;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外壳、弧形板、第二螺丝、密封框、固定架、电扇、散热排主体、防尘网和出气槽,可以在循环泵主体将加热后的冷却液送入到散热排主体内时,通过电扇将散热排主体散发的热量吹走,此时热量在圆弧形下壳体的作用下,使热量向外壳所开设出气槽方向移动,从而将热量排出,实现散热,同时防尘网可以减少进入外壳的灰尘,保证散热排主体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的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导热方管、散热鳍片、注液阀和排气阀,可以通过循环泵主体通过冷却液将热量送入到第一水箱,之后冷却液进入到导热方管内,此时冷却液中的热量通过导热方管与散热鳍片将热量扩散到空气中,之后电扇将热量吹走,实现散热,在对冷却液进行更换时,同时打开注液阀和排气阀,此时可以将冷却液倒出,而注液阀和排气阀均设置在下方,在进行散热和冷却液更换时,可以防止液体滴落到电子元件内,防止电子元件损坏;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泵体、导热铜板、导热杆、第一螺丝、通孔、导热槽和第一导热鳍片,可以方便的将导热铜板安装在固定壳底部,此时导热铜板通过导热杆可以将热量送入到冷却液中,便于将上方设置的控制主体中的热量导出,因为水冷装置设置在控制主体下方,在水冷装置漏液时不会影响控制主体的使用;
4、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固定壳、导热柱、第二导热鳍片、限位板、限位主体、连接块、第一导热硅胶板和第二导热硅胶板,可以通过导热柱和第二导热鳍片对热量进行吸收,之后热量通过第一导热硅胶板和第二导热硅胶板进入导热杆中,由此可以方便的对控制主体周围的热量进行吸收,通过设置在下方的散热装置可以更好的对上方的控制主体进行散热,通过设置的固定板、定位槽、簧片、第三橡胶块、矩形杆和分隔板,可以在导热柱和第二导热鳍片安装时,通过分隔板对第二导热鳍片进行限位,使第二导热鳍片可以精准的插入到固定壳内,在第二导热鳍片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板推动簧片形变,在限位板移动到合适位置后,簧片复位,通过簧片的自身的弹性可以对限位板进行定位,防止限位板、第二导热鳍片和导热柱移动,同时在矩形杆和分隔板的作用下可以对限位板进行支撑,以此使第二导热鳍片挂放在固定壳内上方不会掉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充电主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水循环主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密封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导热鳍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导热方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泵体的安装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导流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定位主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安装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定位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定位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橡胶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导热主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控制主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导热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图18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图18的B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限位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分隔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电主体;2、把手;3、电线主体;4、插头主体;41、供电接头;42、控制主体;43、固定块;44、下壳;5、插座主体;6、循环泵主体;61、泵体;62、导热铜板;63、导热杆;64、第一螺丝;65、通孔;66、导热槽;67、第一导热鳍片;7、散热装置;71、外壳;72、弧形板;73、第二螺丝;74、密封框;75、固定架;76、电扇;77、散热排主体;771、第一水箱;772、第二水箱;773、导热方管;774、散热鳍片;775、注液阀;776、排气阀;78、防尘网;79、出气槽;8、水循环主体;81、导流管;82、安装主体;821、安装管;822、通槽;823、滑槽;83、密封圈;84、收纳壳;85、限位槽;86、定位杆;87、定位主体;871、第一橡胶块;872、橡胶板;873、形变槽;874、第二橡胶块;875、连接板;876、定位块;877、限位块;878、限位杆;88、螺栓;89、固定盖;9、导热主体;91、固定壳;92、导热柱;93、第二导热鳍片;94、限位板;95、限位主体;951、固定板;952、定位槽;953、簧片;954、第三橡胶块;96、连接块;97、第一导热硅胶板;98、第二导热硅胶板;99、分隔主体;991、矩形杆;992、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包括充电主体1、用于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连接的插头主体4、用于使冷却液进行循环流动的循环泵主体6、用于散热的散热装置7、用于对循环泵主体6和散热装置7进行连接的水循环主体8和用于将热量从插头主体4内导出的导热主体9,充电主体1上方固定连接有把手2,插头主体4固定连接在充电主体1的左端,充电主体1右端固定连接有电线主体3,插头主体4包括供电接头41、控制主体42、固定块43和下壳44,固定块43顶部通过螺钉与充电主体1固定连接,供电接头41固定连接在固定块43左侧,控制主体42固定连接在固定块43右侧,控制主体42通过固定块43与供电接头41电性连接,固定块43底部通过螺钉与下壳44固定连接,下壳44与充电主体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控制主体42右侧内设置有插座主体5,插座主体5远离控制主体42的一侧与充电主体1固定连接,通过此设置,可以在控制主体42的作用下,将电流送入到供电接头41内,之后电流进入到新能源汽车内,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循环泵主体6包括泵体61、导热铜板62、导热杆63、第一螺丝64和第一导热鳍片67,泵体61顶部与导热铜板62固定连接,导热杆63的个数共有三个,且三个导热杆63在导热铜板62顶部固定连接,导热铜板62底部开设有第一导热鳍片67,第一导热鳍片67设置在泵体61内上方,通过此设置可以通过导热杆63、导热铜板62和第一导热鳍片67将控制主体42内的热量导出,实现对控制主体42的散热;
如图4、10、11、12、13、14和15所示,水循环主体8包括导流管81、安装主体82、收纳壳84、定位杆86、定位主体87、螺栓88和固定盖89,导流管81顶端与泵体61固定连接,导流管81另一端外侧设有呈上下分布的密封圈83,导流管81设置有密封圈83的一端设置在安装主体82内,两个定位杆86固定连接在导流管81设置在安装主体82内的一端两侧,且两个定位杆86关于对导流管81呈中心对称设置,定位杆86设置在密封圈83上方,定位杆86设置在安装主体82内,定位主体87两个为一组设置在导流管81的两侧,定位主体87一侧设置在收纳壳84内,定位主体87另一侧设置在安装主体82内,收纳壳84与定位主体87固定连接,固定盖89设置在收纳壳84远离安装主体82的一端外侧,固定盖89内贯穿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螺栓88,螺栓88远离固定盖89的一端与收纳壳84螺旋连接,导流管81贯穿下壳体44,通过此设置可以在此冷却装置在使用时,直接将导流管81插入到安装管821内,快速对循环泵主体6和散热排主体77进行组装,之后通过密封圈83对导流管81和安装管821之间进行密封,防止冷却液泄漏,安装主体82包括安装管821,安装管821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823,安装管821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槽822,安装管821所开设滑槽823与安装管821所开设通槽822相互接通,定位主体87包括第一橡胶块871、橡胶板872、第二橡胶块874、连接板875、定位块876、限位块877和限位杆878,第一橡胶块871、橡胶板872和第二橡胶块874均设置在收纳壳84内,连接板875远离导流管81的一侧设置在第一橡胶块871内,所述限位杆878外侧与第一橡胶块871紧密贴合,且限位杆878四个为一组均匀的固定连接在连接板875上下两侧,连接板875靠近导流管81的一端与定位块876固定连接,定位块876一侧固定连接有呈上下分布的限位块877,限位块877远离定位块876的一侧呈弧形设置,限位块877弧形设置的一侧与定位杆86紧密贴合,螺栓88贯穿第二橡胶块874,定位杆86设置在安装管821所开设通槽822内,定位块876设置在安装管821所开设滑槽823内,通过此设置可以通过导流管81带动定位杆86插入到安装管821所开设通槽822内,之后定位杆86推动限位块877移动,限位块877推动定位块876移动,同时定位块876带动连接板875和第一橡胶块871移动,此时通过橡胶板872和形变槽873的形变,提供弹力,可以快速推动定位块876复位,方便在定位块876和限位块877的作用下,通过定位杆86对导流管81进行定位,方便导流管81的安装和拆卸,在需要维护时,将螺栓88取下,之后将固定盖89取下,此时可以将第一橡胶块871、橡胶板872和第二橡胶块874取出,之后将新的第一橡胶块871、橡胶板872和第二橡胶块874放入到收纳壳84内,此时连接板875带动限位杆878插入到第一橡胶块871内,方便弹性结构的组装,在对固定盖89进行固定时,螺栓88贯穿固定盖89与第二橡胶块874,此时可以对第二橡胶块874进行限位,方便对弹性件进行更换。
如图10-15所示,橡胶板872内开设有呈均匀分布的形变槽873,橡胶板872左右两侧呈波浪形设置,橡胶板872所开设形变槽873与橡胶板872波浪形设置的弧形位置处呈相互对应设置,收纳壳84靠近安装管821的一侧开设有呈上下分布的限位槽85,连接板875设置在收纳壳84所开设限位槽85内,通过此设置可以方便橡胶板872的形变,便于连接板875移动。
如图1-9所示,散热装置7包括外壳71、弧形板72、第二螺丝73、密封框74、固定架75、电扇76、散热排主体77、防尘网78和出气槽79,密封框74安装在外壳71顶部,密封框74顶部与下壳体44紧密贴合,固定架75固定连接在外壳71内底部,固定架75顶部安装有电扇76,散热排主体77外侧安装在外壳71内,散热排主体77设置在电扇76上方,外壳71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板72,弧形板72上方与下壳44紧密贴合,第二螺丝73两个为一组设置在弧形板72内两侧,第二螺丝73顶部与下壳44螺旋连接,通过此设置可以在循环泵主体6将加热后的冷却液送入到散热排主体77内时,通过电扇76将散热排主体77散发的热量吹走,此时热量在圆弧形下壳体44的作用下,使热量向外壳71所开设出气槽79方向移动,从而将热量排出,实现散热,同时防尘网78可以减少进入外壳71的灰尘,保证散热排主体77的散热效果;
如图7、8和9所示,散热排主体77包括第一水箱771、第二水箱772、导热方管773、散热鳍片774、注液阀775和排气阀776,第一水箱771内设置有两个腔体,第一水箱771所设置的两个腔体与两个安装管821呈相互对应设置,安装管821与第一水箱771相互接通,导热方管773的个数共有八个,且八个导热方管773两端分别与第一水箱771和第二水箱772固定连接,散热鳍片774与导热方管773固定连接,导热方管773接通第一水箱771和第二水箱772,注液阀775固定连接在第一水箱771正前方右侧,排气阀776固定连接在第一水箱771正前方左侧,导热方管773和散热鳍片774均在电扇76正上方呈均匀分布,第一水箱771远离散热鳍片774的一侧与外壳71固定连接,第二水箱772远离散热鳍片774的一侧与外壳71固定连接,通过此设置可以通过循环泵主体6通过冷却液将热量送入到第一水箱771,之后冷却液进入到导热方管773内,此时冷却液中的热量通过导热方管773与散热鳍片774将热量扩散到空气中,之后电扇76将热量吹走,实现散热,在对冷却液进行更换时,同时打开注液阀775和排气阀776,此时可以将冷却液倒出,而注液阀775和排气阀776均设置在下方,在进行散热和冷却液更换时,可以防止液体滴落到电子元件内,防止电子元件损坏。
如图1-5所示,防尘网78的个数共有三个,且三个防尘网78分别固定连接在外壳71内的底部和前后两侧,前后两侧防尘网78与外壳71所开设出气槽79呈一一对应设置,通过此设置可以减少进入固定壳91的灰尘,减少散热排主体77表面的灰尘,使散热更加稳定。
如图16-22所示,导热主体9包括固定壳91、导热柱92、第二导热鳍片93、限位板94、限位主体95、连接块96、第一导热硅胶板97、第二导热硅胶板98和分隔主体99,固定壳91与固定块43固定连接,分隔主体99均匀的固定连接在固定壳91内侧上方,限位主体95均匀的固定连接在固定壳91内前后两侧,第二导热鳍片93两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分隔主体99的前后两侧,第二导热鳍片93与导热柱92固定连接,第二导热鳍片93顶部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94,限位板94两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分隔主体99的左右两侧,导热柱92设置在控制主体42外侧,导热柱92首尾相接呈矩形框设置,导热杆63顶部开设有呈均匀分布的导热槽66,导热柱92设置在导热杆63所开设导热槽66内,连接块96三个为一组固定连接在导热柱92一侧,第一导热硅胶板97两个为一组固定连接在连接块96的左右两侧,第二导热硅胶板98三个为一组均匀的固定连接在导热柱92底部,导热铜板62前后两侧开设有呈均匀分布的通孔65,第一螺丝64设置在导热铜板62所开设通孔65内,且第一螺丝64顶端与固定壳91螺旋连接,通过此设置可以通过导热柱92和第二导热鳍片93对热量进行吸收,之后热量通过第一导热硅胶板97和第二导热硅胶板98进入导热杆63中,由此可以方便的对控制主体42周围的热量进行吸收,通过设置在下方的散热装置7可以更好的对上方的控制主体42进行散热,限位主体95包括固定板951、簧片953和第三橡胶块954,固定板951远离第二导热鳍片93的一侧与固定壳91固定连接,固定板951内开设有定位槽952,簧片953设置在固定板951所开设定位槽952内,第三橡胶块954固定连接在固定板951所开设定位槽952内壁,第三橡胶块954两个为一组贯穿簧片953,且第三橡胶块954外侧与簧片953紧密贴合,第一导热硅胶板97远离连接块96的一侧与导热杆63所开设导热槽66内壁紧密贴合,第二导热硅胶板98呈圆弧形设置,第二导热硅胶板98远离导热柱92的一侧与导热杆63所开设导热槽66内壁紧密贴合,通过此设置可以在导热柱92和第二导热鳍片93安装时,通过分隔板992对第二导热鳍片93进行限位,使第二导热鳍片93可以精准的插入到固定壳91内,在第二导热鳍片93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板94推动簧片953形变,在限位板94移动到合适位置后,簧片953复位,通过簧片953的自身的弹性可以对限位板94进行定位,防止限位板94、第二导热鳍片93和导热柱92移动。
如图17、18、19和22所示,分隔主体99的纵向剖面呈凸字形设置,分隔主体99包括矩形杆991和分隔板992,矩形杆991与分隔板992固定连接,限位板94两个为一组设置在矩形杆991的前后两侧,第二导热鳍片93两个为一组设置在分隔板992前后两侧,分隔板992设置在导热柱92上方,通过此设置可以在矩形杆991和分隔板992的作用下可以对限位板94进行支撑,以此使第二导热鳍片93挂放在固定壳91内上方不会掉落。
工作流程:此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在使用时,首先请参考图1、2、3、4、8、9、10、11、12、13、14和15,通过导线对控制主体42和电扇76进行电性连接,之后将导流管81底部对准安装管821,然后向上移动外壳71,使外壳71顶部与下壳44相互贴合,此时导流管81带动密封圈83进入到安装管821,同时导流管81带动定位杆86向下移动,定位杆86与上方所设的限位块877相接触,此时圆柱形的定位杆86与限位块877弧形一侧相接触,随着导流管81和定位杆86向下移动,逐渐推动限位块877、定位块876和连接板875移动,此时连接板875推动第一橡胶块871移动,第一橡胶块871对橡胶板872施力,橡胶板872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此时橡胶板872的形变槽873发生形变,在定位杆86移动到上下两个限位块877之间时,橡胶板872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推动第一橡胶块871复位,此时第一橡胶块871通过连接板875带动定位块876和限位块877复位,进而使上下两个限位块877均与定位杆86紧密贴合,对导流管81进行定位,同时密封圈83外侧与安装管821紧密贴合,实现对导流管81和安装管821之间缝隙的密封,之后将第二螺丝73贯穿弧形板72,之后转动第二螺丝73,使第二螺丝73与下壳44螺旋连接,将外壳71固定在下壳44下方,同时密封框74与下壳44和外壳71紧密贴合,实现对外壳71和下壳44之间的密封,然后请参考图1-9,将充电主体1倒置,通过注液阀775注入冷却液,随着冷却液的注入,打开排气阀776进行排气,方便冷却液的注入,在此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在使用时,直接将供电接头41插入新能源汽车内,之后电流通过充电桩和电线主体3进入到插座主体5,之后插座主体5将电流送入到控制主体42内,在控制主体42的作用下将电流通过供电接头41送入到新能源汽车内,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此时控制主体42因为有大量的电流通过,会产生大量的热,之后请参考图17-22,控制主体42内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鳍片93进入到导热杆63内,第二导热鳍片93和导热柱92将热量送入到连接块96、第一导热硅胶板97和第二导热硅胶板98内,第一导热硅胶板97和第二导热硅胶板98将热量送入到导热杆63内,导热杆63将热量送入到导热铜板62内,同时启动泵体61和电扇76,导热铜板62将热量送入到第一导热鳍片67内,导热铜板62与第一导热鳍片67将热量送入到冷却液中,之后泵体61带动吸收热量之后的冷却液进入到导流管81中,之后冷却液进入到第一水箱771一边,通过导热方管773和第二水箱772回到第一水箱771的另一边,在此过程中,热量通过导热方管773进入到散热鳍片774中,此时请参考图1-5,电扇76将热量向上吹送,在呈圆弧形设置的下壳44的作用下热量向两侧扩散,之后热量穿过防尘网78,通过外壳71所开设出气槽79排出,在冷却液内大量热被排出后,冷却液通过另一侧导流管81回到泵体61内,重新对导热铜板62和第一导热鳍片67上的热量进行吸收,在此液体冷却装置进行维护时,请参考图4、8和9,同时打开注液阀775和排气阀776,将冷却液排出,之后拆下第二螺丝73,将外壳71取下,此时定位杆86通过限位块877推动定位块876移动,将定位杆86从安装管821内取出,之后拆下固定下壳44和充电主体1的螺钉,以及固定固定块43和充电主体1的螺钉,向左侧将插头主体4取下,此时插座主体5从控制主体42内取出,之后取下固定下壳44与固定块43的螺钉,将下壳44取下,此时将第一螺丝64取下,然后向下将导热铜板62取下,此时导热铜板62带动导热杆63离开固定壳91,之后向右拽动导热柱92和第二导热鳍片93,第二导热鳍片93带动限位板94向右移动,此时限位板94推动簧片953形变,直到限位板94离开簧片953上方,此时簧片953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复位,然后可以对导热柱92、第二导热鳍片93、第一导热硅胶板97和第二导热硅胶板98进行清理或者更换,之后将导热柱92和第二导热鳍片93放回固定壳91,此时分隔板992与第二导热鳍片93相互贴合,通过分隔板992对第二导热鳍片93进行限位,使第二导热鳍片93移动更加稳定,同时限位板94与簧片953相互贴合,簧片953受力压缩,此时第三橡胶块954可以对簧片953进行定位,防止簧片953压缩过程中位移,在限位板94离开簧片953后,簧片953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复位,之后簧片953通过两端弧形凸起对限位板94进行夹持限位,防止限位板94脱落,进而对第二导热鳍片93和导热柱92进行定位,之后将导热铜板62通过第一螺丝64安装在固定壳91底部,此时导热杆63插入到固定壳91内,而第一导热硅胶板97和第二导热硅胶板98均进入导热杆63所开设导热槽66内,同时第一导热硅胶板97和第二导热硅胶板98均与导热杆63紧密贴合,最后按照上述方法对各构件复位,将此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组合完毕。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包括充电主体(1)、用于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连接的插头主体(4)、用于使冷却液进行循环流动的循环泵主体(6)、用于散热的散热装置(7)、用于对循环泵主体(6)和散热装置(7)进行连接的水循环主体(8)和用于将热量从插头主体(4)内导出的导热主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主体(1)上方固定连接有把手(2),所述插头主体(4)固定连接在充电主体(1)的左端,所述充电主体(1)右端固定连接有电线主体(3),所述插头主体(4)包括供电接头(41)、控制主体(42)、固定块(43)和下壳(44),所述固定块(43)顶部通过螺钉与充电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供电接头(41)固定连接在固定块(43)左侧,所述控制主体(42)固定连接在固定块(43)右侧,所述控制主体(42)通过固定块(43)与供电接头(41)电性连接,所述固定块(43)底部通过螺钉与下壳(44)固定连接,所述下壳(44)与充电主体(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控制主体(42)右侧内设置有插座主体(5),所述插座主体(5)远离控制主体(42)的一侧与充电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循环泵主体(6)包括泵体(61)、导热铜板(62)、导热杆(63)、第一螺丝(64)和第一导热鳍片(67),所述泵体(61)顶部与导热铜板(62)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杆(63)的个数共有三个,且三个所述导热杆(63)在导热铜板(6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热铜板(62)底部开设有第一导热鳍片(67),所述第一导热鳍片(67)设置在泵体(61)内上方;
所述水循环主体(8)包括导流管(81)、安装主体(82)、收纳壳(84)、定位杆(86)、定位主体(87)、螺栓(88)和固定盖(89),所述导流管(81)顶端与泵体(61)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81)另一端外侧设有呈上下分布的密封圈(83),所述导流管(81)设置有密封圈(83)的一端设置在安装主体(82)内,两个所述定位杆(86)固定连接在导流管(81)设置在安装主体(82)内的一端两侧,且两个所述定位杆(86)关于对导流管81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定位杆(86)设置在密封圈(83)上方,所述定位杆(86)设置在安装主体(82)内,所述定位主体(87)两个为一组设置在导流管(81)的两侧,所述定位主体(87)一侧设置在收纳壳(84)内,所述定位主体(87)另一侧设置在安装主体(82)内,所述收纳壳(84)与定位主体(87)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盖(89)设置在收纳壳(84)远离安装主体(82)的一端外侧,所述固定盖(89)内贯穿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螺栓(88),所述螺栓(88)远离固定盖(89)的一端与收纳壳(84)螺旋连接,所述导流管(81)贯穿下壳体(44);
所述安装主体(82)包括安装管(821),所述安装管(821)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823),所述安装管(821)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槽(822),所述安装管(821)所开设滑槽(823)与安装管(821)所开设通槽(822)相互接通,所述定位主体(87)包括第一橡胶块(871)、橡胶板(872)、第二橡胶块(874)、连接板(875)、定位块(876)、限位块(877)和限位杆(878),第一橡胶块(871)、橡胶板(872)和第二橡胶块(874)均设置在收纳壳(84)内,所述连接板(875)远离导流管(81)的一侧设置在第一橡胶块(871)内,所述限位杆(878)外侧与第一橡胶块(871)紧密贴合,且限位杆(878)四个为一组均匀的固定连接在连接板(875)上下两侧,所述连接板(875)靠近导流管(81)的一端与定位块(876)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876)一侧固定连接有呈上下分布的限位块(877),所述限位块(877)远离定位块(876)的一侧呈弧形设置,所述限位块(877)弧形设置的一侧与定位杆(86)紧密贴合,所述螺栓(88)贯穿第二橡胶块(87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板(872)内开设有呈均匀分布的形变槽(873),所述橡胶板(872)左右两侧呈波浪形设置,所述橡胶板(872)所开设形变槽(873)与橡胶板(872)波浪形设置的弧形位置处呈相互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壳(84)靠近安装管(821)的一侧开设有呈上下分布的限位槽(85),所述连接板(875)设置在收纳壳(84)所开设限位槽(85)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86)设置在安装管(821)所开设通槽(822)内,所述定位块(876)设置在安装管(821)所开设滑槽(823)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7)包括外壳(71)、弧形板(72)、第二螺丝(73)、密封框(74)、固定架(75)、电扇(76)、散热排主体(77)、防尘网(78)和出气槽(79),所述密封框(74)安装在外壳(71)顶部,所述密封框(74)顶部与下壳体(44)紧密贴合,所述固定架(75)固定连接在外壳(71)内底部,所述固定架(75)顶部安装有电扇(76),所述散热排主体(77)外侧安装在外壳(71)内,所述散热排主体(77)设置在电扇(76)上方,所述外壳(71)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板(72),所述弧形板(72)上方与下壳(44)紧密贴合,所述第二螺丝(73)两个为一组设置在弧形板(72)内两侧,所述第二螺丝(73)顶部与下壳(44)螺旋连接;
所述散热排主体(77)包括第一水箱(771)、第二水箱(772)、导热方管(773)、散热鳍片(774)、注液阀(775)和排气阀(776),所述第一水箱(771)内设置有两个腔体,所述第一水箱(771)所设置的两个腔体与两个安装管(821)呈相互对应设置,所述安装管(821)与第一水箱(771)相互接通,所述导热方管(773)的个数共有八个,且八个所述导热方管(773)两端分别与第一水箱(771)和第二水箱(772)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鳍片(774)与导热方管(773)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方管(773)接通第一水箱(771)和第二水箱(772),所述注液阀(775)固定连接在第一水箱(771)正前方右侧,所述排气阀(776)固定连接在第一水箱(771)正前方左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网(78)的个数共有三个,且三个所述防尘网(78)分别固定连接在外壳(71)内的底部和前后两侧,前后两侧所述防尘网(78)与外壳(71)所开设出气槽(79)呈一一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方管(773)和散热鳍片(774)均在电扇(76)正上方呈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水箱(771)远离散热鳍片(774)的一侧与外壳(7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箱(772)远离散热鳍片(774)的一侧与外壳(7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主体(9)包括固定壳(91)、导热柱(92)、第二导热鳍片(93)、限位板(94)、限位主体(95)、连接块(96)、第一导热硅胶板(97)、第二导热硅胶板(98)和分隔主体(99),所述固定壳(91)与固定块(43)固定连接,所述分隔主体(99)均匀的固定连接在固定壳(91)内侧上方,所述限位主体(95)均匀的固定连接在固定壳(91)内前后两侧,所述第二导热鳍片(93)两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分隔主体(99)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二导热鳍片(93)与导热柱(9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热鳍片(93)顶部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94),所述限位板(94)两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分隔主体(99)的左右两侧,所述导热柱(92)设置在控制主体(42)外侧,所述导热柱(92)首尾相接呈矩形框设置,所述导热杆(63)顶部开设有呈均匀分布的导热槽(66),所述导热柱(92)设置在导热杆(63)所开设导热槽(66)内,所述连接块(96)三个为一组固定连接在导热柱(92)一侧,所述第一导热硅胶板(97)两个为一组固定连接在连接块(96)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导热硅胶板(98)三个为一组均匀的固定连接在导热柱(92)底部,所述导热铜板(62)前后两侧开设有呈均匀分布的通孔(65),所述第一螺丝(64)设置在导热铜板(62)所开设通孔(65)内,且第一螺丝(64)顶端与固定壳(91)螺旋连接,所述限位主体(95)包括固定板(951)、簧片(953)和第三橡胶块(954),所述固定板(951)远离第二导热鳍片(93)的一侧与固定壳(9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951)内开设有定位槽(952),所述簧片(953)设置在固定板(951)所开设定位槽(952)内,所述第三橡胶块(954)固定连接在固定板(951)所开设定位槽(952)内壁,所述第三橡胶块(954)两个为一组贯穿簧片(953),且第三橡胶块(954)外侧与簧片(953)紧密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主体(99)的纵向剖面呈凸字形设置,所述分隔主体(99)包括矩形杆(991)和分隔板(992),所述矩形杆(991)与分隔板(99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94)两个为一组设置在矩形杆(991)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二导热鳍片(93)两个为一组设置在分隔板(992)前后两侧,所述分隔板(992)设置在导热柱(92)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硅胶板(97)远离连接块(96)的一侧与导热杆(63)所开设导热槽(66)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导热硅胶板(98)呈圆弧形设置,所述第二导热硅胶板(98)远离导热柱(92)的一侧与导热杆(63)所开设导热槽(66)内壁紧密贴合。
CN202410133129.3A 2024-01-31 2024-01-31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 Pending CN1177193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33129.3A CN117719375A (zh) 2024-01-31 2024-01-31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33129.3A CN117719375A (zh) 2024-01-31 2024-01-31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19375A true CN117719375A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10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33129.3A Pending CN117719375A (zh) 2024-01-31 2024-01-31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1937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22339A (zh) * 2024-03-22 2024-04-26 南京瑞凡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式控温的充电桩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22339A (zh) * 2024-03-22 2024-04-26 南京瑞凡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式控温的充电桩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48572U (zh) 动力电池包
CN11771937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液体冷却装置
CN105914311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
CN112242586B (zh) 一种电动新能源环卫车稳定、易散热的电池组安装结构
CN108650864A (zh) 一种电源散热装置
CN209267461U (zh) 一种拆装方便的光伏设备逆变器散热装置
CN215377595U (zh) 一种具有散热机构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固定壳
CN218769621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电堆壳体
CN215121691U (zh) 一种防水散热的高压变频器柜
CN210980947U (zh) 集热器以及温差发电机
CN109066007B (zh) 一种基于热管的大规模电池模组集成箱冷却系统
CN209017391U (zh) 一种新型大数据设备
CN109673131B (zh) 一种新能源充电装置主板水冷板翅控温装置
CN116054733B (zh) 一种悬空式光伏接线装置
CN219812390U (zh) 一种具有温控保护的电力调整器
CN21982115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高压盒外壳结构
CN214481970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电动执行器
CN215771281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石墨烯电池
CN218336994U (zh) 一种放电加工中心控制系统的散热结构
CN216451019U (zh) 一种散热隔尘电力柜
CN220068129U (zh) 一种电源ic散热结构
CN219592966U (zh) 一种散热外壳
CN216952936U (zh) 一种led模组固定结构
CN219019406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用于输电系统的并网控制器
CN216557051U (zh) 一种led灯具的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