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92382A - 链路聚合方法、网卡、设备以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链路聚合方法、网卡、设备以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92382A
CN117692382A CN202410157247.8A CN202410157247A CN117692382A CN 117692382 A CN117692382 A CN 117692382A CN 202410157247 A CN202410157247 A CN 202410157247A CN 117692382 A CN117692382 A CN 117692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network
message
ethernet
forwa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572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92382B (zh
Inventor
陈森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Xingyun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Xingyun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Xingyun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Xingyun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5724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92382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41015724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76923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692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92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92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923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链路聚合方法、网卡、设备以及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网卡,网卡包括第一以太网口以及第二以太网口,第一以太网口对应于第一物理功能网口,第二以太网口对应于第二物理功能网口,第一物理功能网口对应于第一网络接口,第二物理功能网口对应于第二网络接口,第一以太网口以及第二以太网口组合成以太聚合口,第一网络接口和第二网络接口组成网络绑定聚合口,第一物理功能网口通过虚拟技术虚拟出第一虚拟功能网口,第一虚拟功能网口对应于第三网络接口,第一物理功能网口以及第一虚拟功能网口属于第一转发域,第二物理功能网口属于第二转发域。

Description

链路聚合方法、网卡、设备以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链路聚合方法、网卡、设备以及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带宽、提高可靠性,服务器的网卡在部署时,一般都会将两个网络接口组成网络绑定聚合口。但是,在组成网络绑定聚合口之后,两个网络接口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都会修改为同样MAC地址,此时,为了对两个网络接口进行区分,就必须设计转发域来支持网络绑定聚合口中的MAC地址一样,也就是说,两个网络接口的MAC地址相同,所属于的转发域不相同,就能够对两个物理功能网口进行区分。但是,这样会导致两个网络接口所属的转发域不同,即,转发域隔离,因此,组成了网络绑定聚合口之后,对应的物理功能网口就不能使用虚拟化技术虚拟出虚拟功能网口,导致网络资源被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链路聚合方法、网卡、设备以及介质,能够在实现网络接口的绑定的同时,依然能够使用进行了绑定的网络接口对应的物理功能网口虚拟出虚拟功能网口,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链路聚合方法,应用于网卡,所述网卡包括第一以太网口以及第二以太网口,所述第一以太网口对应于第一物理功能网口,所述第二以太网口对应于第二物理功能网口,所述第一物理功能网口对应于第一网络接口,所述第二物理功能网口对应于第二网络接口,所述第一以太网口以及所述第二以太网口组合成以太聚合口,所述第一网络接口和所述第二网络接口组成网络绑定聚合口,所述第一物理功能网口通过虚拟技术虚拟出第一虚拟功能网口,所述第一虚拟功能网口对应于第三网络接口,其中,所述第一物理功能网口以及所述第一虚拟功能网口属于第一转发域,所述第二物理功能网口属于第二转发域,
所述网卡接收第一报文,将所述第一报文进行转发,其中,
在所述第一报文分别和第一表项以及第二表项都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报文通过所述网络绑定聚合口进行转发,其中,所述第一表项包括第一匹配项以及第一转发项,所述第一匹配项包括方向为服务器下行方向,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为所述网络绑定聚合口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所述第一转发项为所述网络绑定聚合口,所述第二表项包括第二匹配项以及第二转发项,所述第二匹配项包括方向为服务器下行方向,所述第二转发项为所述以太聚合口;
在所述第一报文和第二表项匹配,并且,所述第一报文和所述第一表项不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报文通过所述以太聚合口进行转发。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卡接收第二报文,将所述第二报文进行转发,其中,
在所述第二报文和第三表项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报文通过所述第一网络接口进行转发,其中,所述第三表项包括第三匹配项以及第三转发项,所述第三匹配项包括方向为以太网口上行方向,转发域为第一转发域,以及,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为所述网络绑定聚合口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所述第三转发项为所述第一网络接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卡接收第三报文,将所述第三报文进行转发,其中,
在所述第三报文和第四表项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三报文通过所述第二网络接口进行转发,其中,所述第四表项包括第四匹配项以及第四转发项,所述第四匹配项包括方向为以太网口上行方向,转发域为第二转发域,以及,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为所述网络绑定聚合口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所述第四转发项为所述第二网络接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卡接收第四报文,将所述第四报文进行转发,其中,
在所述第四报文和第五表项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四报文通过所述第三网络接口进行转发,其中,所述第五表项包括第五匹配项以及第五转发项,所述第五匹配项包括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为所述第三网络接口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所述第五转发项为所述第三网络接口。其中,第四报文可以是第一以太网口、第二以太网口或者网络绑定聚合口向第三网络接口发送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报文和第二表项匹配,并且,所述第一报文和所述第一表项不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报文来源于所述网络绑定聚合口或者所述第三网络接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报文和第二表项匹配,并且,所述第一报文和所述第一表项不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报文是从所述网络绑定聚合口或者所述第三网络接口向所述以太聚合口发送。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报文和第一表项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报文通过所述网络绑定聚合口进行转发,包括:
在所述第一报文和第一表项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报文通过哈希计算得到第一哈希结果,并根据所述第一哈希结果从所述网络绑定聚合口中任意选择一个网口进行转发。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报文和第二表项匹配,并且,所述第一报文和所述第一表项不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报文通过所述以太聚合口进行转发,包括:
在所述第一报文和第二表项匹配,并且,所述第一报文和所述第一表项不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报文通过哈希计算得到第二哈希结果,并根据所述第二哈希结果从所述以太聚合口中任意选择一个网口进行转发。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网卡,所述网卡包括第一以太网口以及第二以太网口,所述第一以太网口对应于第一物理功能网口,所述第二以太网口对应于第二物理功能网口,所述第一物理功能网口对应于第一网络接口,所述第二物理功能网口对应于第二网络接口,所述第一以太网口以及所述第二以太网口组合成以太聚合口,所述第一网络接口和所述第二网络接口组成网络绑定聚合口,所述第一物理功能网口通过虚拟技术虚拟出第一虚拟功能网口,所述第一虚拟功能网口对应于第三网络接口,其中,所述第一物理功能网口以及所述第一虚拟功能网口属于第一转发域,所述第二物理功能网口属于第二转发域,所述方法还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网卡,所述网卡为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网卡。
第四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所述指令被计算设备执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转发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链路聚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链路聚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流表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转发网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转发网络包括网卡10以及软件自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控制器20。
网卡10(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也称为网络适配器或网络接口控制器,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硬件设备。它允许计算机通过网络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如连接到局域网(LAN)、广域网(WAN)或互联网。网卡10通常位于计算机的扩展槽上如,外部设备互联扩展(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PCIe)等,或者集成在主板上。它通过物理接口(如RJ-45、SFP、光纤等)与网络连接,接收和发送数据包。网卡10可以通过硬件虚拟化技术(Single Root I/O Virtualization,SR-IOV)将一个物理网卡虚拟成多个虚拟网卡,每个虚拟网卡都有自己的MAC地址和PCIe设备号。
SDN控制器20是SDN架构中的核心组件,用于负责实现对整个网络的集中管理和控制。SDN控制器将网络的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从而提供了更灵活、可编程和可扩展的网络管理方式。SDN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包括:管理整个网络的控制平面,包括拓扑发现、路由计算、流表下发等。具体地,SDN控制器20通过与网卡10进行通信,收集网络的拓扑信息,并根据应用需求计算路由,然后将流表下发给网卡10。其次,SDN控制器20可以根据流量的特征和需求,动态地调整网络的路由选择和流量分配,从而实现流量的负载均衡、拥塞控制和服务质量保障;可以实施访问控制、流量过滤和入侵检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响应网络安全事件,以保护网络免受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的威胁等等。SDN控制器20可以是实体设备,也可以是虚拟设备。当SDN控制器20的数量为多个时,还可以是实体设备和虚拟设备混合使用。SDN控制器20可以运行在物理服务器、虚拟机、容器、云平台以及裸金属服务器中。
可以理解,上述例子中是以两个网卡为例进行说明的,在实际应用中,网卡的数量可以是三个或者更多,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链路聚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链路聚合系统应用于网卡之上,包括:第一以太(Ethernet)网口110以及第二以太网口120。
第一以太网口110是指网卡上用于连接以太网网络的其中一个物理接口。第一以太网口110可以包括低速以太网口、千兆以太网口、万兆以太网口,光纤以太网口等等。低速以太网口以及千兆以太网口可以采用RJ-45连接器来实现物理连接,万兆以太网口可以采用RJ-45连接器或SFP+光纤模块来实现物理连接,光纤以太网口可以采用光纤来实现物理连接。除了上述的速率之外,第一以太网口110的速率还可以是其他更高的速率,此处不作具体限定。第一以太网口110对应于第一物理功能网口。其中,第一物理功能(PhysicalFunction,PF)网口111属于网卡的物理功能PF上的网口,PF可以是网卡的主要原始功能,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虚拟功能(Virtual Function,VF)的创建、分配和配置。第一物理功能网口111对应于第一网络接口112。在这个传输通路中,第一物理功能网口111比第一以太网口110接近上层应用,第一网络接口112比第一物理功能网口111接近上层应用。
第一物理功能网口111通过硬件虚拟化技术(Single Root I/O Virtualization,SR-IOV)虚拟出第一虚拟功能网口113。第一虚拟功能网口113对应设置第三网络接口114。在这个传输通路中,第一虚拟功能网口113比第一物理功能网口111接近上层应用,第三网络接口114比第一虚拟功能网口113接近上层应用。
第二以太网口120是指网卡上用于连接以太网网络的另外一个物理接口。第二以太网口120可以包括低速以太网口、千兆以太网口、万兆以太网口,光纤以太网口等等。低速以太网口以及千兆以太网口可以采用RJ-45连接器来实现物理连接,万兆以太网口可以采用RJ-45连接器或SFP+光纤模块来实现物理连接,光纤以太网口可以采用光纤来实现物理连接。除了上述的速率之外,第二以太网口120的速率还可以是其他更高的速率,此处不作具体限定。第二以太网口120对应于第二物理功能网口121。其中,第二物理功能网口121属于网卡的物理功能PF上的网口。第二物理功能网口121对应于第二网络接口122。在这个传输通路中,第二物理功能网口121比第二以太网口120接近上层应用,第二网络接口122比第二物理功能网口121接近上层应用。
第一网络接口112和第二网络接口122通过链路聚合技术进行绑定为网络绑定聚合口140,并为网络绑定聚合口设置MAC地址为网络绑定聚合口的MAC地址(bond-MAC)。也就是,第一网络接口112和第二网络接口122两者的MAC地址均为网络绑定聚合口的MAC地址。因此,为了进行区分,可以通过转发域进行隔离,即,令第一物理功能网口111属于第一转发域131,第二物理功能网口121属于第二转发域132。然后,因为第一虚拟功能网口113是第一物理功能网口111进行虚拟得到的,所以,第一虚拟功能网口113也属于第一转发域131。由于第一虚拟功能网口113和第一物理功能网口111之间是属于第一转发域131的,所以,第一虚拟功能网口113和第一物理功能网口111之间是可以进行通讯的,但是,第一虚拟功能网口113和第二物理功能网口121分别属于不同的转发域,所以,第一虚拟功能网口113和第二物理功能网口121之间是被转发域隔离的,是不能直接进行通讯的。
为了使得第一虚拟功能网口113可以和网络绑定聚合口140进行通讯,还可以将第一以太网口以及第二以太网口组合成以太聚合口150。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逻辑接口表
应理解,上述例子中是以第一物理功能网口虚拟出一个第一虚拟功能网口113为例进行说明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物理功能网口111可能虚拟出两个甚至更多的虚拟功能网口。
并且,如图3所示,除了第一物理功能网口可以用来虚拟出虚拟功能网口之外,第二物理功能网口同样可以用来虚拟出第二虚拟功能网口,第二虚拟功能网口可以对应设置第四网络接口。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物理功能网口还可以设置更多的虚拟功能网口,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流表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01:网卡将第一物理功能网口、第二物理功能网口、第一虚拟功能网口、以太聚合口以及网络绑定聚合口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给SDN控制器。相应地,SDN控制器接收网卡发送的第一物理功能网口、第二物理功能网口、第一虚拟功能网口、以太聚合口以及网络绑定聚合口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S102:SDN控制器根据第一物理功能网口、第二物理功能网口、第一虚拟功能网口、以太聚合口以及网络绑定聚合口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生成流表。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是如表2所示的流表,
表2 流表
上述流表中包括至少5条流表项:
(1)序号为1的第一流表项。第一流表项包括第一匹配项以及第一转发项。第一匹配项包括方向为服务器下行方向,目的MAC地址为网络绑定聚合口的MAC地址,第一转发项为网络绑定聚合口,第一流表项的优先级别为高;
(2)序号为2的第二流表项。第二流表项包括第二匹配项以及第二转发项。第二匹配项包括方向为服务器下行方向,第二转发项为所述以太聚合口,第二流表项的优先级别为低;
(3)序号为3的第三流表项。第三流表项包括第三匹配项以及第三转发项。第三匹配项包括方向为以太网口上行方向,转发域为第一转发域,以及,目的MAC地址为网络绑定聚合口的MAC地址,所述第三转发项为第一网络接口,第三流表项的优先级别为高。
(4)序号为4的第四流表项。第四流表项包括第四匹配项以及第四转发项。第四匹配项包括方向为以太网口上行方向,转发域为第二转发域,以及,目的MAC地址为网络绑定聚合口的MAC地址,第四转发项为第二网络接口,第四流表项的优先级别为高。
(5)序号为5的第五流表项。第五流表项包括第五匹配项以及第五转发项。第五匹配项包括目的MAC地址为第三网络接口的目的MAC地址,第五转发项为第三网络接口,第五流表项的优先级别为高。
其中,服务器下行方向包括从第三网络接口114至网络绑定聚合口140的方向,从第三网络接口114至以太聚合口150的方向,从网络绑定聚合口140至以太聚合口150的方向。以太网口上行方向包括从第一以太网口110至第一网络接口112的方向,以及,从第二以太网口至第二网络接口122的方向。
上述服务器下行方向和以太网口上行方向仅仅作为具体的示例,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器下行方向也可以是网络接口至以太网口的方向,以太网口上行方向为以太网口至网络接口的方向。
可以理解,上述流表仅仅作为一具体的示例,在实际应用中,流表还可以包括更多的流表项,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S103:SDN控制器将流表发送给网卡。相应地,网卡接收SDN控制器发送的流表。
下面将以六个报文为例,说明上述的五个转发流表项是如何使用,从而实现从第一网络接口至网络绑定聚合口的第一方向,从第三网络接口至以太聚合口的第二方向,从第一以太网口至第一网络接口的第三方向,从第二以太网口至第二网络接口的第四方向,从网络绑定聚合口至以太聚合口的第五方向,网络绑定聚合口至第三网络接口的第六方向,第一以太网口至第三网络接口的第七方向,第二以太网口至第三网络接口的第八方向的通信。
当网卡接收到第三网络接口发送的第一报文时,对第一报文进行报文解释,得到第一报文的目的MAC地址。由于第一报文是第三网络接口发送至网络绑定聚合口的,可以确定方向为服务器下行方向。如果对第一报文进行解释得到的目的MAC地址为网络绑定聚合口的MAC地址时,网卡将方向为服务器下行方向,目的MAC地址为网络绑定聚合口的MAC地址和流表中的各个流表项进行匹配,确定和第一流表项和第二流表项都匹配,但是,第一流表项的级别比第二流表项的级别高,应该优先选择第一流表项。于是,可以将第一报文通过网络绑定聚合口进行转发。由于网络绑定聚合口包括第一网络接口以及第二网络接口,所以,可以将第一报文通过哈希计算得到第一哈希结果,并根据第一哈希结果从网络绑定聚合口中任意选择一个接口进行转发,从而实现流量的均衡,或者,如果网络绑定聚合口中其中一个接口出现故障,就可以选择另一个接口进行转发。所以,通过第一流表项就能够实现第三网络接口到网络绑定聚合口(第一网络接口和第二网络接口)之间的第一方向的传输。
如果对第一报文进行解释得到的目的MAC地址为除了网络绑定聚合口的MAC地址之外的其他MAC地址时,确定和第二流表项匹配,于是,可以将第一报文通过以太聚合口进行转发。由于以太聚合口包括第一以太网口以及第二以太网口,可以将第一报文通过哈希计算得到第二哈希结果,并根据第二哈希结果从以太聚合口中任意选择一个接口进行转发,从而实现流量的均衡,或者,如果以太聚合口中其中一个接口出现故障,就可以选择另一个接口进行转发。所以,通过第二流表项就能够实现第三网络接口到以太聚合口(包括第一以太网口和第二以太网口)之间第二方向的传输。
当网卡接收到第一以太网口发送的第二报文时,对第二报文进行报文解释,得到第二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网络绑定聚合口的MAC地址。由于第二报文是第一以太网口发送的,可以确定方向为以太网口上行方向,转发域为第一转发域。因此,第二报文能够和序号为3的第三流表项匹配,于是,可以将第二报文通过第一网络接口进行转发。所以,通过第三流表项就能够实现第一以太网口至第一网络接口之间的第三方向的传输。
当网卡接收到第二以太网口发送的第三报文时,对第三报文进行报文解释,得到第三报文的目的MAC地址。由于第三报文是第二以太网口发送的,可以确定方向为以太网口上行方向,转发域为第二转发域,目的MAC地址为网络绑定聚合口的MAC地址。因此,第三报文能够和序号为4的第四流表项匹配,于是,可以将第三报文通过第二网络接口进行转发。所以,通过第四流表项就能够实现第二以太网口至第二网络接口之间的第四方面的传输。
当网卡接收到网络绑定聚合口发送的第四报文时,对第四报文进行报文解释,得到第四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如果第四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除了第三网络接口的MAC地址之外的MAC地址,第四报文能够和序号为2的第二流表项匹配,于是,可以将第五报文通过哈希计算得到第三哈希结果,并根据第三哈希结果从以太聚合口中任意选择一个接口进行转发,从而实现流量的均衡,或者,如果以太聚合口中其中一个接口出现故障,就可以选择另一个接口进行转发。所以,通过第二流表项就能够实现网络绑定聚合口至以太聚合口之间的第五方向的传输。
如果第四报文是目的MAC地址为第三网络接口的MAC地址,第四报文能够和序号为5的第五流表项匹配,于是,可以将第四报文通过第三网络接口进行转发。所以,通过第五流表项就能够实现网络绑定聚合口至第三网络接口之间的第六方向的传输。
当网卡接收到第一以太网口发送的第五报文,对第五报文进行报文解释,得到第五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第三网络接口的MAC地址。因此,第五报文能够和序号为5的第五流表项匹配,于是,可以将第五报文通过第三网络接口进行转发。所以,通过第五流表项就能够实现第一以太网口至第三网络接口之间的第七方向的传输。
当网卡接收到第二以太网口发送的第六报文,对第六报文进行报文解释,得到第六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第三网络接口的MAC地址。因此,第六报文能够和序号为5的第五流表项匹配,于是,可以将第六报文通过第三网络接口进行转发。所以,通过第五流表项就能够实现第二以太网口至第三网络接口之间的第八方向的传输。
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设备400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单元410、以太网卡420以及存储器430。
所述处理单元410、以太网卡420以及存储器430通过总线440相互连接。可选地,该计算设备4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450,输入/输出接口450连接有输入/输出设备,用于接收用户设置的参数等。该计算设备400能够用于实现上述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实施例或者系统实施例的部分或者全部功能;处理单元410还能够用于实现上述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的部分或者全部操作步骤。例如,该计算设备400执行各种操作的具体实现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具体细节,如处理单元41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部分或者全部步骤或者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操作。再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设备400可用于实现上述装置实施例中一个或者多个部件的部分或者全部功能,此外以太网卡420具体可用于为了实现这些装置、部件的功能所必须的通讯功能等,以及处理单元410具体可用于为了实现这些装置、部件的功能所必须的处理功能等。
应当理解的是,图5的计算设备40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单元410,并且多个处理单元410可以按照并行化连接方式、串行化连接方式、串并行连接方式或者任意连接方式来协同提供处理能力,或者多个处理单元410可以构成处理器序列或者处理器阵列,或者多个处理单元410之间可以分成主处理器和辅助处理器,或者多个处理单元410之间可以具有不同的架构如采用异构计算架构。另外,图5所示的计算设备400,相关的结构性描述及功能性描述是示例性且非限制性的。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计算设备400可以包括比图5所示的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处理单元410可以有多种具体实现形式,例如处理单元41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processing unit,NPU)、张量处理器(tensor processing unit,TPU)或数据处理器(data processing unit,DPU)等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处理单元410还可以是单核处理器或多核处理器。处理单元410可以由CPU和硬件芯片的组合。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处理单元410也可以单独采用内置处理逻辑的逻辑器件来实现,例如FPGA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等。
以太网卡420可以为上述图1至图3任一实施例中的网卡,具体请参见上文,此处不再展开赘述。
存储器430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存储器430也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存储器430也可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以便于处理单元410调用存储器4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操作步骤,或者执行上述设备实施例中的相应功能。此外,计算设备400可能包含相比于图5展示的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有不同的组件配置方式。
总线440可以是快捷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express,PCIe)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统一总线(unified bus,Ubus或UB)、计算机快速链接(compute express link,CXL)、缓存一致互联协议(cache coherentinterconnect for accelerators,CCIX)等。总线44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总线44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设备(如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时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处理器在执行上述方法步骤的具体实现可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具体操作和/或上述装置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具体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络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络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也可以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等)、光介质(例如DVD等)、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Claims (10)

1.一种链路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卡,所述网卡包括第一以太网口以及第二以太网口,所述第一以太网口对应于第一物理功能网口,所述第二以太网口对应于第二物理功能网口,所述第一物理功能网口对应于第一网络接口,所述第二物理功能网口对应于第二网络接口,所述第一以太网口以及所述第二以太网口组合成以太聚合口,所述第一网络接口和所述第二网络接口组成网络绑定聚合口,所述第一物理功能网口通过虚拟技术虚拟出第一虚拟功能网口,所述第一虚拟功能网口对应于第三网络接口,其中,所述第一物理功能网口以及所述第一虚拟功能网口属于第一转发域,所述第二物理功能网口属于第二转发域,
所述网卡接收第一报文,将所述第一报文进行转发,其中,
在所述第一报文分别和第一表项以及第二表项都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报文通过所述网络绑定聚合口进行转发,其中,所述第一表项包括第一匹配项以及第一转发项,所述第一匹配项包括方向为服务器下行方向,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为所述网络绑定聚合口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所述第一转发项为所述网络绑定聚合口,所述第二表项包括第二匹配项以及第二转发项,所述第二匹配项包括方向为服务器下行方向,所述第二转发项为所述以太聚合口;
在所述第一报文和第二表项匹配,并且,所述第一报文和所述第一表项不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报文通过所述以太聚合口进行转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卡接收第二报文,将所述第二报文进行转发,其中,
在所述第二报文和第三表项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报文通过所述第一网络接口进行转发,其中,所述第三表项包括第三匹配项以及第三转发项,所述第三匹配项包括方向为以太网口上行方向,转发域为第一转发域,以及,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为所述网络绑定聚合口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所述第三转发项为所述第一网络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卡接收第三报文,将所述第三报文进行转发,其中,
在所述第三报文和第四表项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三报文通过所述第二网络接口进行转发,其中,所述第四表项包括第四匹配项以及第四转发项,所述第四匹配项包括方向为以太网口上行方向,转发域为第二转发域,以及,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为所述网络绑定聚合口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所述第四转发项为所述第二网络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卡接收第四报文,将所述第四报文进行转发,其中,
在所述第四报文和第五表项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四报文通过所述第三网络接口进行转发,其中,所述第五表项包括第五匹配项以及第五转发项,所述第五匹配项包括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为所述第三网络接口的目的媒体接入控制地址,所述第五转发项为所述第三网络接口,其中,第四报文可以是第一以太网口、第二以太网口或者网络绑定聚合口向第三网络接口发送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报文和第二表项匹配,并且,所述第一报文和所述第一表项不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报文是从所述网络绑定聚合口或者所述第三网络接口向所述以太聚合口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报文和第一表项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报文通过所述网络绑定聚合口进行转发,包括:
在所述第一报文和第一表项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报文通过哈希计算得到第一哈希结果,并根据所述第一哈希结果从所述网络绑定聚合口中任意选择一个网口进行转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报文和第二表项匹配,并且,所述第一报文和所述第一表项不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报文通过所述以太聚合口进行转发,包括:
在所述第一报文和第二表项匹配,并且,所述第一报文和所述第一表项不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报文通过哈希计算得到第二哈希结果,并根据所述第二哈希结果从所述以太聚合口中任意选择一个网口进行转发。
8.一种网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卡包括第一以太网口以及第二以太网口,所述第一以太网口对应于第一物理功能网口,所述第二以太网口对应于第二物理功能网口,所述第一物理功能网口对应于第一网络接口,所述第二物理功能网口对应于第二网络接口,所述第一以太网口以及所述第二以太网口组合成以太聚合口,所述第一网络接口和所述第二网络接口组成网络绑定聚合口,所述第一物理功能网口通过虚拟技术虚拟出第一虚拟功能网口,所述第一虚拟功能网口对应于第三网络接口,其中,所述第一物理功能网口以及所述第一虚拟功能网口属于第一转发域,所述第二物理功能网口属于第二转发域,所述方法还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网卡,所述网卡为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卡。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所述指令被计算设备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410157247.8A 2024-02-04 链路聚合方法、网卡、设备以及介质 Active CN1176923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57247.8A CN117692382B (zh) 2024-02-04 链路聚合方法、网卡、设备以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57247.8A CN117692382B (zh) 2024-02-04 链路聚合方法、网卡、设备以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92382A true CN117692382A (zh) 2024-03-12
CN117692382B CN117692382B (zh) 2024-06-07

Family

ID=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1587A1 (zh) * 2014-12-24 2016-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化服务器的链路聚合方法、系统及其智能网络适配器
US9628374B1 (en) * 2016-01-19 2017-04-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thernet link aggregation with shared physical ports
CN107181679A (zh) * 2016-03-09 2017-09-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绑定实现方法及装置
US20190052480A1 (en) * 2018-06-29 2019-02-14 Intel Corp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hairpinning network traffic
CN109753346A (zh) * 2018-12-25 2019-05-14 新华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机热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10730126A (zh) * 2019-10-22 2020-01-2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汇聚系统、数据帧的发送或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12910802A (zh) * 2021-01-13 2021-06-04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077478A (zh) * 2020-08-11 2022-02-22 F5网络公司 管理虚拟化环境中的网络端口
CN114531405A (zh) * 2020-10-31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表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745255A (zh) * 2022-04-12 2022-07-12 深圳星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硬件芯片、dpu、服务器、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915592A (zh) * 2022-04-08 2022-08-16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聚合组的端口绑定的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5529270A (zh) * 2022-11-23 2022-12-27 广东睿江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和虚拟网络融合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55426A (zh) * 2023-03-06 2023-05-02 珠海星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多绑定模式下流量卸载转发的方法、设备及介质
WO2023121720A1 (en) * 2021-12-22 2023-06-29 Vmware, Inc. Teaming of smart nics
CN116614459A (zh) * 2023-07-18 2023-08-18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以太网rdma协议的链路聚合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6932431A (zh) * 2023-07-07 2023-10-24 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网卡绑定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354174A (zh) * 2023-11-03 2024-01-05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卡的云资源关联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1587A1 (zh) * 2014-12-24 2016-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化服务器的链路聚合方法、系统及其智能网络适配器
CN105790991A (zh) * 2014-12-24 2016-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化服务器的链路聚合方法、系统及其智能网络适配器
US9628374B1 (en) * 2016-01-19 2017-04-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thernet link aggregation with shared physical ports
CN107181679A (zh) * 2016-03-09 2017-09-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绑定实现方法及装置
US20190052480A1 (en) * 2018-06-29 2019-02-14 Intel Corp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hairpinning network traffic
CN109753346A (zh) * 2018-12-25 2019-05-14 新华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机热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10730126A (zh) * 2019-10-22 2020-01-2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汇聚系统、数据帧的发送或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14077478A (zh) * 2020-08-11 2022-02-22 F5网络公司 管理虚拟化环境中的网络端口
CN114531405A (zh) * 2020-10-31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表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866283A (zh) * 2020-10-31 2023-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表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910802A (zh) * 2021-01-13 2021-06-04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3121720A1 (en) * 2021-12-22 2023-06-29 Vmware, Inc. Teaming of smart nics
CN114915592A (zh) * 2022-04-08 2022-08-16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聚合组的端口绑定的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4745255A (zh) * 2022-04-12 2022-07-12 深圳星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硬件芯片、dpu、服务器、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529270A (zh) * 2022-11-23 2022-12-27 广东睿江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和虚拟网络融合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55426A (zh) * 2023-03-06 2023-05-02 珠海星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多绑定模式下流量卸载转发的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6932431A (zh) * 2023-07-07 2023-10-24 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网卡绑定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614459A (zh) * 2023-07-18 2023-08-18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以太网rdma协议的链路聚合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7354174A (zh) * 2023-11-03 2024-01-05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卡的云资源关联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0602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put/output virtualization
RU2584449C2 (ru)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коммутационный узел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US8789164B2 (en) Scalable virtual appliance cloud (SVAC) and devices usable in an SVAC
EP3629162B1 (en) Technologies for control plane separation at a 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
US915445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haring devices in a virtualization environment
US9678912B2 (en) Pass-through converged network adaptor (CNA) using existing ethernet switching device
US10872056B2 (en) Remote memory access using memory mapped addressing among multiple compute nodes
US11593140B2 (en) Smart network interface card for smart I/O
US11669468B2 (en) Interconnect module for smart I/O
Shu et al. Direct Universal Access: Making Data Center Resources Available to {FPGA}
CN112787913B (zh) 智能网卡组件、物理机、云服务系统以及报文发送方法
CN113326228A (zh) 基于远程直接数据存储的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设备
Eran et al. Flexdriver: A network driver for your accelerator
KR102020049B1 (ko) 멀티 테넌트 클라우드 서비스의 서비스 품질을 보장하기 위한 스위치, 방법 및 상기 스위치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US9344376B2 (en) Quality of service in multi-tenant network
CN117692382B (zh) 链路聚合方法、网卡、设备以及介质
CN117692382A (zh) 链路聚合方法、网卡、设备以及介质
CN115242597A (zh) 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00340B (zh) 数据包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14826898A (zh) 跨主机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KR20200046424A (ko) 가상머신들의 개선된 연결구조를 포함하는 호스트 장치
CN117527689B (zh) 流表卸载方法、系统、设备、集群以及介质
CN117687795B (zh) 用于远程直接内存访问的硬件卸载方法、设备及介质
US20240061796A1 (en) Multi-tenant aware data processing units
CN118132449A (zh) 自动化测试系统、平台、方法、设备、集群、介质及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