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79235B - 一种防过激反应的上臂约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过激反应的上臂约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79235B
CN117679235B CN202410053596.5A CN202410053596A CN117679235B CN 117679235 B CN117679235 B CN 117679235B CN 202410053596 A CN202410053596 A CN 202410053596A CN 117679235 B CN117679235 B CN 1176792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fixedly connected
restraint
frame
piston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535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79235A (zh
Inventor
郭秋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ing City Rongjun Special Care Hospital Jining City Glory Hospital Jining City Mental Health Welfare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Jining City Rongjun Special Care Hospital Jining City Glory Hospital Jining City Mental Health Welfare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ing City Rongjun Special Care Hospital Jining City Glory Hospital Jining City Mental Health Welfare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Jining City Rongjun Special Care Hospital Jining City Glory Hospital Jining City Mental Health Welfare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4100535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792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679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9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79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9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约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过激反应的上臂约束装置包括:上约束架与下约束架,所述上约束架与下约束架之间形成有用于约束上臂的约束空间,所述上约束架的内部开设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均匀分布有多个伸缩槽组,每个所述伸缩槽组均具有两个横伸缩槽与两个竖伸缩槽。本发明在对患者约束时通过设置的调节组件,可以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压力固定,并且还会在患者过激反应时,通过患者的上臂的移动可以挤压出部分空间,且此空间所需挤压的力度较小,因此可以防止患者在过激反应时对自己造成伤害,使患者在被约束时能够获得更好的舒适性和自由度,减少对固定的抵制反应。

Description

一种防过激反应的上臂约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约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过激反应的上臂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过激反应是指对某种刺激或情况产生过度或不合理的反应,这种反应可能以情绪失控、激烈的言语或行为表现出来,过激反应可能是由于个体的情绪或心理状态不稳定,或者由于对某种触发因素过度敏感或过度关注所导致,然而当一个人处于过激反应状态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冲动的言语或行为,可能对自己或周围的人造成伤害,对上臂进行约束可以有效地限制他们的肢体活动范围,减少意外伤害的可能性,保障安全。
现有的上臂约束装置通常是将患者进行强制性固定,当患者受到刺激产生过激反应时,由于对患者是强制性对上臂进行约束,一方面会限制患者的自由度和舒适度,另一方面当患者尝试挣脱约束时,现有的上臂约束装置会给他们带来身体的不适和疼痛,最终可能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过激反应和情绪失控。因此现有的上臂约束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在对患者固定的情况下,还不能防止患者在过激反应下对自己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过激反应的上臂约束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上臂约束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在对患者固定的情况下,还防止患者在过激反应下对自己造成伤害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过激反应的上臂约束装置,包括:
上约束架与下约束架,所述上约束架与下约束架之间形成有用于约束上臂的约束空间,所述上约束架的内部开设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均匀分布有多个伸缩槽组,每个所述伸缩槽组均具有两个横伸缩槽与两个竖伸缩槽;
调节组件,具有多个且一一分别设置于横伸缩槽的内壁与竖伸缩槽的内壁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所述横伸缩槽与竖伸缩槽内均气密滑动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在约束空间径向线上滑动,且活塞筒靠近约束空间轴线的一端为开放端、另一端为封闭端;
设置于约束空间内的约束柱,所述约束柱跟随活塞筒在约束空间径向线上滑动,且每个伸缩槽组中的两个相互靠近的约束柱为垂直关系但并不接触;
防扭动结构,与约束柱相连;
低气压泵气组件与高气压泵气组件,所述低气压泵气组件用于向调节腔泵入空气、推动活塞筒以及约束柱朝向约束空间轴线方向运动至约束柱与上臂压力接触;所述高气压泵气组件用于对活塞筒施加气压以固定;其中,在使用低压气泵气组件对上臂压力接触后高气压泵气组件启动。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活塞筒的内壁、两个对称设置的挡块,所述挡块的顶端接触或分离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外壁与活塞筒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永磁板,所述活塞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块,且电磁块与永磁板相斥设置,所述活塞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与横伸缩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横支撑杆与竖支撑杆,一组连接板中,其中两个对称分布的连接板的下端固定有横支撑杆,另两个对称分布的连接板的下端固定有竖支撑杆,所述上约束架的底端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壁分别与横支撑杆、竖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约束柱设置于横支撑杆、竖支撑杆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横伸缩槽的内壁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阻板,所述电阻板的外壁电性滑动连接有导电板,所述导电板的外壁与活塞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电阻板、导电板、电磁块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并形成闭合电路,导电板在电阻板自上至下滑动的过程中,导电板与电阻板组成的电阻在闭合电路中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调节腔的内壁开设有与分别横伸缩槽、竖伸缩槽相连通的固定腔,所述固定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活塞筒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的底端分别与横伸缩槽、竖伸缩槽固定连接,所述气囊的外壁均与伸缩板的外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扭动结构包括与约束柱内壁固定连接的圆杆,所述横支撑杆、竖支撑杆的内壁均与圆杆固定连接,所述约束柱的内壁开设有固定空腔,所述约束柱的内壁与圆杆的外壁共同固定连接有扭簧,且一组中位置对称分布的一对约束柱中的扭簧的可扭转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低气压泵气组件包括与调节腔内壁固定连接的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抽气端固定连通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末端贯穿上约束架并延伸至上约束架的外部,所述抽气泵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末端处于调节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高气压泵气组件包括调节腔内壁固定连接的抽风泵,所述抽风泵的抽风端固定连通有抽风管,所述抽风管的末端贯穿上约束架并延伸至上约束架的外部,所述抽风泵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的末端固定连通有分风管,所述分风管的外壁固定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末端均穿过固定腔的内壁与气囊固定连通。
优选的,所述上约束架与下约束架相互铰接,所述上约束架的外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壁与滑槽的内壁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滑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下约束架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卡块的外壁开设有与固定块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卡槽与固定块滑动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对患者约束时通过设置的调节组件,可以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压力固定,并且还会在患者过激反应时,通过患者的上臂的移动可以挤压出部分空间,且此空间所需挤压的力度较小,因此可以防止患者在过激反应时对自己造成伤害,使患者在被约束时能够获得更好的舒适性和自由度,减少对固定的抵制反应,同时通过设置的防扭动结构,可以使患者在过激反应时使上臂扭动或者来回抽动时通过扭簧的扭力限制,可以减少患者的上臂运动范围,从而有效地降低自我伤害的风险,并可以辅助上臂复位,同时可以降低患者的身体不适和疼痛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调节组件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部分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B部分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角度调节组件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防扭动结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上约束架;2、下约束架;3、调节腔;4、伸缩槽组;41、横伸缩槽;42、竖伸缩槽;5、调节组件;51、活塞筒;52、约束柱;53、挡块;54、连接板;55、永磁板;56、电磁块;57、复位弹簧;58、固定槽;59、电阻板;510、导电板;511、横支撑杆;512、竖支撑杆;513、滑动槽;6、固定腔;7、气囊;8、伸缩板;9、防扭动结构;91、圆杆;92、扭簧;10、低气压泵气组件;101、抽气泵;102、抽气管;103、排气管;11、高气压泵气组件;111、抽风泵;112、抽风管;113、排风管;114、分风管;115、连接管;12、滑槽;13、滑块;14、连接弹簧;15、卡块;16、固定块;1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8,一种防过激反应的上臂约束装置,该装置包括:上约束架1、下约束架2、调节腔3、调节组件5、防扭动结构9、低气压泵气组件10、高气压泵气组件11,通过上述组件的相互配合,综述,可以对患者的上臂进行初步的约束,并且当约束柱52与患者的上臂压力接触后,然后通过气囊7将约束柱52固定,并且还会给患者的上臂留有一定的阻抗力空间。
其中,参照图1,上约束架1与下约束架2,上约束架1与下约束架2之间形成有用于约束上臂的约束空间,约束空间形状特征采用人体工学设计而符合人体上臂横截面的形状,进一步地,可在下约束架2的内壁固定使人更加放松、更加舒适的皮垫以提高约束效果。
参照图1与图2,上约束架1的内部开设有调节腔3,调节腔3内均匀分布有多个伸缩槽组4,每个伸缩槽组4均具有两个横伸缩槽41与两个竖伸缩槽42,横伸缩槽41、竖伸缩槽42分别与上约束架1长度、宽度方向,相一一对应,约束柱52与横伸缩槽41、竖伸缩槽42位置相对应,采用该方式设置,可以对患者的上臂进行前后左右的约束,并且还可以给患者留有一定的扭簧转空间;
参照图3与图7,调节组件5具有多个且一一分别设置于横伸缩槽41的内壁与竖伸缩槽42的内壁中,通过设置的调节组件5可以对患者的上壁进行约束。
具体的,调节组件5包括:
1、横伸缩槽41与竖伸缩槽42内均气密滑动有活塞筒51,活塞筒51在约束空间径向线上滑动,且活塞筒51靠近约束空间轴线的一端为开放端、另一端为封闭端,且横伸缩槽41与竖伸缩槽42内的活塞筒51结构相同,但是大小不一;2、设置于约束空间内的约束柱52,约束柱52跟随活塞筒51在约束空间径向线上滑动,且每个伸缩槽组4中的两个相互靠近的约束柱52为垂直关系但并不接触;3、防扭动结构9,与约束柱52相连。
调节组件5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活塞筒51的内壁、两个对称设置的挡块53,挡块53的顶端接触或分离连接有连接板54,且连接板54的外壁与活塞筒51的外壁滑动连接,连接板5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永磁板55,活塞筒5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块56,且电磁块56与永磁板55相斥设置,活塞筒5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复位弹簧57,复位弹簧57的底端与横伸缩槽41的底端固定连接,连接板54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横支撑杆511与竖支撑杆512,一组连接板54中,其中两个对称分布的连接板54的下端固定有横支撑杆511,另两个对称分布的连接板54的下端固定有竖支撑杆512,上约束架1的底端开设有滑动槽513,滑动槽513的内壁分别与横支撑杆511、竖支撑杆512滑动连接,约束柱52设置于横支撑杆511、竖支撑杆512的下端。
横伸缩槽41的内壁开设有固定槽58,固定槽5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阻板59,电阻板59的外壁电性滑动连接有导电板510,导电板510的外壁与活塞筒51的外壁固定连接,电阻板59、导电板510、电磁块56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并形成闭合电路,导电板510在电阻板59自上至下滑动的过程种,导电板510与电阻板59组成的电阻在闭合电路中逐渐增大。
防扭动结构9包括与约束柱52内壁固定连接的圆杆91,横支撑杆511、竖支撑杆512的内壁均与圆杆91固定连接,约束柱52的内壁开设有固定空腔,约束柱52的内壁与圆杆91的外壁共同固定连接有扭簧92,且一组中位置对称分布的一对约束柱52中的扭簧92的可扭转方向相反。
参照图2,低气压泵气组件10与高气压泵气组件11,低气压泵气组件10用于向调节腔3泵入空气、推动活塞筒51以及约束柱52朝向约束空间轴线方向运动至约束柱52与上臂压力接触;高气压泵气组件11用于对活塞筒51施加气压以固定;
其中,在使用低气压泵气组件10对上臂压力接触完成后,启动高气压泵气组件11,并将低气压泵气组件10关闭。
低气压泵气组件10包括与调节腔3内壁固定连接的抽气泵101,抽气泵101的抽气端固定连通有抽气管102,抽气管102的末端贯穿上约束架1并延伸至上约束架1的外部,抽气泵101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排气管103,排气管103的末端处于调节腔3的内部。
高气压泵气组件11包括调节腔3内壁固定连接的抽风泵111,抽风泵111的抽风端固定连通有抽风管112,抽风管112的末端贯穿上约束架1并延伸至上约束架1的外部,抽风泵111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排风管113,排风管113的末端固定连通有分风管114,分风管114的外壁固定连通有连接管115,连接管115的末端均穿过固定腔6的内壁与气囊7固定连通。
调节腔3的内壁开设有与分别横伸缩槽41、竖伸缩槽42相连通的固定腔6,固定腔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囊7,活塞筒51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板8,伸缩板8的底端分别与横伸缩槽41、竖伸缩槽42固定连接,气囊7的外壁均与伸缩板8的外壁固定连接。
上约束架1与下约束架2相铰接,上约束架1的外壁开设有滑槽12,滑槽1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的外壁与滑槽12的内壁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14,滑块1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15,下约束架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6,卡块15的外壁开设有与固定块16相对应的卡槽17,卡槽17与固定块16滑动连接。
拉出卡块15使卡槽17与固定块16分离,然后打开上约束架1,然后通过将患者的上臂放入其中,然后将上约束架1闭合,然后松开卡块15通过连接弹簧14的弹性使卡块15复位并与固定块卡合。
本装置的操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本装置接入外接电源,然后启动抽气泵101,通过抽气泵101的抽气管102可以将外界的空气通过排气管103传输进调节腔3内,进而气压推动活塞筒51下移,同时带动连接板54下移,然后通过连接板54将带动横支撑杆511与竖支撑杆512在滑动槽513的内壁向下滑动,然后通过横支撑杆511与竖支撑杆512将带动约束柱52向下移动直至移动到与患者上臂压力接触以对患者的上臂进行固定。
然后启动抽风泵111同时关闭抽气泵101,然后通过抽气泵101的抽风管112可以将外界的空气通过排风管113传输进分风管114的内部,然后通过分风管114将空气分别传输进连接管115,然后通过连接管115将空气注入气囊7内,然后通过气囊7的膨胀可以通过气囊7将伸缩板8固定,防止伸缩板8发生伸缩,由于伸缩板8与活塞筒51固定连接因此通过对伸缩板8固定可以使活塞筒51同样固定,以防止由于患者在过激反应时的晃动使活塞筒51上移。
通过活塞筒51的移动带动导电板510同步移动,在导电板510在电阻板59自上至下滑动,导电板510与电阻板59组成的电阻在闭合电路中逐渐增大,电磁块56对永磁板55的斥力较小,通过活塞筒51带动导电板510在电阻板59的表面向下移动时,当患者的手臂越细活塞筒51移动的距离越大,因此电磁块56对永磁板55的斥力越小,因此患者移动所需的力较小,可以适用于各种年龄的人群,不会存在年龄较小的人与年龄较大的人使用同一种力度,并且在对患者固定时,不仅可以对患者固定,同时还可以给患者留有一定的运动空间,防止患者在处于过激反应时强行移动,导致患者受伤。
当患者过激反应强行扭动手臂或者抽送手臂时,会通过手臂带动约束柱52小范围的扭动,由于约束柱5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扭簧92,而扭簧92的一端与圆杆91固定连接,因此通过扭簧92的扭力,可以防止患者强行扭动或者抽送手臂,并且在患者强行扭动或者抽送手臂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患者受伤。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防过激反应的上臂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约束架(1)与下约束架(2),所述上约束架(1)与下约束架(2)之间形成有用于约束上臂的约束空间,所述上约束架(1)的内部开设有调节腔(3),所述调节腔(3)内均匀分布有多个伸缩槽组(4),每个所述伸缩槽组(4)均具有两个横伸缩槽(41)与两个竖伸缩槽(42);
调节组件(5),具有多个,且一一分别设置于横伸缩槽(41)的内壁与竖伸缩槽(42)的内壁中,所述调节组件(5)包括:
所述横伸缩槽(41)与竖伸缩槽(42)内均气密滑动有活塞筒(51),所述活塞筒(51)在约束空间径向线上滑动,且活塞筒(51)靠近约束空间轴线的一端为开放端、另一端为封闭端;
设置于约束空间内的约束柱(52),所述约束柱(52)跟随活塞筒(51)在约束空间径向线上滑动,且每个伸缩槽组(4)中的两个相互靠近的约束柱(52)为垂直关系但并不接触;
防扭动结构(9),与约束柱(52)相连;
低气压泵气组件(10)与高气压泵气组件(11),所述低气压泵气组件(10)用于向调节腔(3)泵入空气、推动活塞筒(51)以及约束柱(52)朝向约束空间轴线方向运动至约束柱(52)与上臂压力接触;所述高气压泵气组件(11)用于对活塞筒(51)施加气压以固定;其中,在使用低气压泵气组件(10)对上臂压力接触后高气压泵气组件(11)启动;
所述调节组件(5)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活塞筒(51)的内壁、两个对称设置的挡块(53),所述挡块(53)的顶端接触或分离连接有连接板(54),且连接板(54)的外壁与活塞筒(51)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5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永磁板(55),所述活塞筒(5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块(56),且电磁块(56)与永磁板(55)相斥设置,所述活塞筒(5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复位弹簧(57),所述复位弹簧(57)的底端与横伸缩槽(4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4)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横支撑杆(511)与竖支撑杆(512),一组连接板(54)中,其中两个对称分布的连接板(54)的下端固定有横支撑杆(511),另两个对称分布的连接板(54)的下端固定有竖支撑杆(512),所述上约束架(1)的底端开设有滑动槽(513),所述滑动槽(513)的内壁分别与横支撑杆(511)、竖支撑杆(512)滑动连接,所述约束柱(52)设置于横支撑杆(511)、竖支撑杆(512)的下端;
所述横伸缩槽(41)的内壁开设有固定槽(58),所述固定槽(5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阻板(59),所述电阻板(59)的外壁电性滑动连接有导电板(510),所述导电板(510)的外壁与活塞筒(5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电阻板(59)、导电板(510)、电磁块(56)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并形成闭合电路,所述导电板(510)在电阻板(59)自上至下滑动的过程中,导电板(510)与电阻板(59)组成的电阻在闭合电路中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过激反应的上臂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腔(3)的内壁开设有与分别横伸缩槽(41)、竖伸缩槽(42)相连通的固定腔(6),所述固定腔(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囊(7),所述活塞筒(51)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板(8),所述伸缩板(8)的底端分别与横伸缩槽(41)、竖伸缩槽(42)固定连接,所述气囊(7)的外壁均与伸缩板(8)的外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过激反应的上臂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扭动结构(9)包括与约束柱(52)内壁固定连接的圆杆(91),所述横支撑杆(511)、竖支撑杆(512)的内壁均与圆杆(91)固定连接,所述约束柱(52)的内壁开设有固定空腔,所述约束柱(52)的内壁与圆杆(91)的外壁共同固定连接有扭簧(92),且一组中位置对称分布的一对约束柱(52)中的扭簧(92)的可扭转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过激反应的上臂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气压泵气组件(10)包括与调节腔(3)内壁固定连接的抽气泵(101),所述抽气泵(101)的抽气端固定连通有抽气管(102),所述抽气管(102)的末端贯穿上约束架(1)并延伸至上约束架(1)的外部,所述抽气泵(101)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排气管(103),所述排气管(103)的末端处于调节腔(3)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过激反应的上臂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气压泵气组件(11)包括调节腔(3)内壁固定连接的抽风泵(111),所述抽风泵(111)的抽风端固定连通有抽风管(112),所述抽风管(112)的末端贯穿上约束架(1)并延伸至上约束架(1)的外部,所述抽风泵(111)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排风管(113),所述排风管(113)的末端固定连通有分风管(114),所述分风管(114)的外壁固定连通有连接管(115),所述连接管(115)的末端均穿过固定腔(6)的内壁与气囊(7)固定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过激反应的上臂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约束架(1)与下约束架(2)相互铰接,所述上约束架(1)的外壁开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的外壁与滑槽(12)的内壁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14),所述滑块(1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15),所述下约束架(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6),所述卡块(15)的外壁开设有与固定块(16)相对应的卡槽(17),所述卡槽(17)与固定块(16)滑动连接。
CN202410053596.5A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防过激反应的上臂约束装置 Active CN1176792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53596.5A CN117679235B (zh)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防过激反应的上臂约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53596.5A CN117679235B (zh)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防过激反应的上臂约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9235A CN117679235A (zh) 2024-03-12
CN117679235B true CN117679235B (zh) 2024-05-10

Family

ID=90133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53596.5A Active CN117679235B (zh)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防过激反应的上臂约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7923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884456U (zh) * 2019-04-24 2020-01-03 陈普庆 一种中医骨伤治疗用的腰椎牵引器
CN112155832A (zh) * 2020-11-02 2021-01-01 津市市人民医院 一种医院小儿外科治疗约束带
CN215192753U (zh) * 2021-01-30 2021-12-17 胡琴 一种多功能神经外科护理用约束带
CN114767361A (zh) * 2022-04-21 2022-07-22 南通华恩医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用骨科锁定装置
CN117323095A (zh) * 2023-11-21 2024-01-02 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一种用于精神病患者的可充气式磁扣约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884456U (zh) * 2019-04-24 2020-01-03 陈普庆 一种中医骨伤治疗用的腰椎牵引器
CN112155832A (zh) * 2020-11-02 2021-01-01 津市市人民医院 一种医院小儿外科治疗约束带
CN215192753U (zh) * 2021-01-30 2021-12-17 胡琴 一种多功能神经外科护理用约束带
CN114767361A (zh) * 2022-04-21 2022-07-22 南通华恩医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用骨科锁定装置
CN117323095A (zh) * 2023-11-21 2024-01-02 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一种用于精神病患者的可充气式磁扣约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9235A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679235B (zh) 一种防过激反应的上臂约束装置
CN210159171U (zh) 一种神经外科病人用肢体训练装置
CN109288618A (zh) 一种颈椎康复训练装置
CN216319449U (zh) 一种妇科手术宫颈扩撑器
CN109717936A (zh) 扩吸一体式扩宫棒
CN209951675U (zh) 一种骨科用腿部支撑架
CN206979727U (zh) 一种物理治疗腱鞘囊肿的辅助医疗器械
CN219480524U (zh) 一种骨伤科用充气夹板
CN103948465B (zh) 男性功能勃起器
CN209865197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盆底肌训练装置
CN203988874U (zh) 一种血液透析专用椅
CN106137703A (zh) 一种腿部按摩装置
CN209885167U (zh) 一种产妇分娩训练架
CN217091042U (zh) 一种阴茎牵引治疗装置
CN219109894U (zh) 一种急救牵引装置
CN213250199U (zh) 一种多功能神经外科护理用约束带
CN220089876U (zh) 一种理疗用的颈部固定支撑装置
CN204840632U (zh) 球囊式子宫颈扩张装置
CN214910195U (zh) 中风病人用手部锻炼装置
CN220632442U (zh) 一种腿部护理支架
CN211131628U (zh) 勃起复健器
CN220175495U (zh) 一种产床床体升降机构
CN112754751B (zh) 一种多功能神经创伤外科护理用约束带
CN215652986U (zh) 自助式灌肠辅助装置
CN203710534U (zh) 一种电动气囊式扩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