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69180A - 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69180A
CN117669180A CN202311615542.5A CN202311615542A CN117669180A CN 117669180 A CN117669180 A CN 117669180A CN 202311615542 A CN202311615542 A CN 202311615542A CN 117669180 A CN117669180 A CN 117669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field
electromagnetic
wave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155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金勇
郭国君
郭海亮
张维
杜明
马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TC 54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ETC 5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54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TC 5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31161554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691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69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691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属于电磁干扰分析领域。本发明针对用频设备干扰分析需求,考虑设备模型近场区域和远场区域,建立基于UE4平台的发射机模型和接收机模型,同时,考虑山坡,树木等静态因素,以及天气、时间等动态因素建立三维地理环境模型;本发明的电磁干扰分析方法包括时域有限差分法、一致性绕射理论、几何绕射理论、射线跟踪模型,考虑基波干扰、谐波干扰、交调干扰、乱真信号干扰等干扰类型,进行场区内设备相互作用和干扰分析。本发明能够综合考虑电子试验场同时试验各个因素,定义一套频率使用评估指标,建立管理评估模型,实现对场内目前设备布局、排班情况准确建模和评估。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磁干扰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电磁干扰是指电磁波与电子元件作用后而产生的干扰现象,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辐射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把其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在高速PCB及系统设计中,高频信号线、集成电路的引脚、各类接插件等都可能成为具有天线特性的辐射干扰源,能发射电磁波并影响其他系统或本系统内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机在发射有用信号的同时会产生邻道、杂散等带外电磁辐射;而接收机在接收有用信号的同时,不仅可能会受到落入接收机带宽内的干扰信号的阻塞干扰,而且由于接收机所存在的非线性还可能导致干扰信号对其产生带外阻塞。因此,无线技术所固有的频率干扰将导致不可忽视的电磁兼容问题。
电磁干扰分析通过分析通信设备间的相互干扰,针对电子试验场内需要进行通信、对抗等多专业多型设备试验,存在试验频次较高、频率冲突严重、空间布局有限等问题,采用计算电磁学方法、远场分析技术等多种干扰分析手段,可以为试验场调整设备时间、空间、频率布局提供基础支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本发明针对场内试验频次较高、频率冲突严重、空间布局有限等问题,采用计算电磁学方法、远场分析技术等多种干扰分析手段,通过相应算法优化调整场内设备空、时、频参数,并进行相应评估展示,完成大型综合电子试验场优化设计与资源调度仿真分析。同时,本发明基于UE4进行场区内环境与设备的三维建模,解决电子试验场装备间相互作用可视化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基于实际生产环境的待试设备模型,通过UE4平台,设计发射机模型和接收机模型;
步骤2:在待试设备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UE4平台的三维地理环境模型;
步骤3:对三维地理环境模型进行无线通信环境和电磁辐射区域的远近场划分,构建电磁信号传播机制,确定环境变化参数,并建立电磁传输损耗模型;
步骤4:对电磁传输损耗模型进行电磁干扰原理分析;
步骤5:对待试设备模型进行远近场分析,若为近场,则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进行近场干扰分析;若为远场,则采用几何绕射理论、一致性绕射理论、射线跟踪法进行远场干扰分析。
进一步地,步骤1中,设计发射机模型和接收机模型,包括:建立发射机基波信号模型、发射机谐波信号模型、发射机非谐波信号模型,建立接收机敏感度模型、接收机交调信号模型、接收机乱真信号模型,并设置不同模型的响应参数。
进一步地,步骤2中,建立基于UE4平台的三维地理环境模型,包括:建立山坡、平原的地形环境,建立树木、草丛的物理实体,设计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气变换规则,设置昼夜更替、时间加速功能。
进一步地,步骤3具体为:根据不同设备的辐射源天线尺寸和发射波长,将电磁辐射区域划分为远场区域和近场区域,针对不同地形、不同天气,设置不同的介电常数和导电率;此外,将电磁干扰传播过程分为自由空间传播、天波传播、地波传播和绕射传播;
其中,电磁辐射区域的远近场划分阈值R为:
式中,D为天线尺寸,λ为波长;
当发射机与接收机的距离d大于R时,电磁辐射区域被划分为远场,此时根据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分析干扰传播路径,计算干扰功率;当距离d小于R时,电磁辐射区域被划分为近场,此时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网格化离散处理电场、磁场区域,计算接收机电磁场值。
进一步地,步骤4具体为:将电磁干扰源和敏感设备分别统称为发射机和接收机,将干扰源耦合到敏感设备上的干扰功率大小统称为干扰量;通过比较发射机作用于接收机的有效干扰功率和接收机的敏感度门限,确定系统是否存在潜在的电磁干扰环境;接收机的受扰程度用干扰余量来描述,干扰余量的计算式为:
IM(fE,t)=PE-S(fE)
式中,IM(fE,t)为接收机的干扰余量,单位为dB;PE为发射机耦合到接收机天线端口的有效干扰功率,单位为dBm;S(fE)为接收机的灵敏度,单位为dBm;
通信系统电磁干扰环境划分为三个等级:IM>0表示系统受到干扰,存在潜在的电磁干扰环境;IM=0表示系统处于临界干扰,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电磁干扰环境;IM<0表示系统处于兼容状态,不存在电磁干扰环境。
进一步地,步骤5具体为:
计算设备远近场范围,若为近场干扰,则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将电场、磁场进行网格化离散处理,设置计算边界和参数,计算电磁场系数,通过中心差分离散方程计算电磁场值,应用吸收边界条件,不断迭代,最后输出电磁场值;其中,时域有限差分法包括一组时域推进公式,该公式是对微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进行差分离散操作得到的:
f(x,y,z,t)=f(iΔx,jΔy,kΔz,nΔt)=fn(i,j,k)
式中,Δx,Δy,Δz分别为矩形网格沿x,y,z方向的空间间隔;Δt是时间间隔;i,j,k和n是整数;
若为远场干扰,则根据干扰设备和受扰设备空间位置,分析干扰传播路径:
若为直射干扰路径,则根据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计算直射干扰功率:
式中,PE为接收设备前端干扰功率,PT(fE)为fE频率下的发射干扰功率,为发射天线在接收方向的增益,/>为接收天线在发射方向的增益,其中θT、θR代表天线水平方向角,/>代表天线俯仰角;L(fE,t,d,p)为传播路径损耗,其中p是空间障碍物、介质特性等参数。
若为反射干扰路径,则根据反射点位置,计算反射系数,最后计算反射电磁场强度;反射系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R和R//分别为垂直极化波和平行极化波的反射系数;θ1为入射角,媒质的复电容率j代表复函数虚部,其中/>为入射媒介的相对介电常数,/>为出射媒介的相对介电常数;e是介电常数,σ是反射面的电导率,w是角频率;假设S为反射射线上与反射点Q距离s的场点,则场点S处的反射波末场为:
式中,为扩散因子,s'是指源点与反射点Q之间的距离,s是指反射点Q与场点之间的距离;/>表示反射点Q处的入射末波场,/>表示接收点S处的末波场;/>代表反射系数,分为垂直极化波反射系数R和平行极化波反射系数R//两部分,j代表复函数虚部,k是波数,/>
若为绕射干扰路径,则根据绕射点位置,计算绕射系数,最后计算绕射电磁场强度;绕射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Ds为垂直极化波绕射系数,Dh为水平极化波绕射系数;j代表复函数虚部;n是楔因子,在90度拐角处n为3/2:k是波数;β0是入射射线与楔的夹角;其中,
式中Li、Ld为距离参数,F(X)为过渡函数,其表示为:
其中,a±(β)为绕射系数相关函数,β=β±=φ±φ',φ是绕射点入射波与物体边缘夹角,φ'是绕射点绕射波与物体边缘夹角,j代表复函数虚部;N±是最能接近满足下列方程的整数:
2nπN+±≈π
2nπN-±≈-π
α为曲率半径,对于直角楔,绕射物体边缘的曲率半径α→∞,则
假设P为绕射射线上任意场点,距绕射点M的距离为s,则绕射点场强为:
其中,为绕射波末场,/>为绕射点处入射波末场,/>为并矢绕射系数,分为Ds和Dh两部分;
若为透射干扰路径,则根据透射点位置,计算透射系数,最后计算透射电磁场强度;垂直极化透射系数T和水平极化透射系数T//计算公式为:
式中,θi为入射角,θt为透射角,当介质有损耗时折射角为复数,γ1 sinθi=γ2sinθt,γ1为入射介质折射率,γ2为透射介质折射率,其中γ是传播常数,γ=α+jβ,实部α是衰减常数,虚部β是相位常数;η是波阻抗, 为复介电常数;η1为入射介质波阻抗,η2为透射介质波阻抗;
假设射线在Q点穿透前路径总距离为s,则反射波场点Q处的透射波末场与反射点Q处入射波末场/>的关系为:
其中,为入射波透射系数,/>为出射波透射系数,d'为射线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j代表复函数虚部;
最终,根据电磁场强度,计算有效干扰功率,根据干扰余量分析干扰强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综合考虑电磁干扰分析方法,建立基于UE4的三维的设备和环境模型,可全面、准确反应干扰分析所需参数,设备模型可分为近场和远场区域。
2、本发明综合考虑设备远场和近场区域,基于各种频率使用规定、周边电磁环境数据以及实际经验数据等信息,结合各参试设备模型、场地环境模型、设备具体布设位置、设备架设高度等信息,运用各种干扰仿真分析方法,进行场区内设备相互作用和干扰分析,能够精确模拟电子试验场中各设备模型间干扰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时域有限差分法网格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通过计算电磁学方法、远场分析技术干扰分析手段,分析场区内设备间的相互干扰作用,针对每台设备可进行近场区域电磁场强计算分析,以及远场区域的干扰类型分析。根据设备通信状况,分析可能受到的干扰,可为后续场区频率评估优化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基于实际生产环境的待试设备模型,设计基波信号模型、谐波信号模型、交调信号模型和乱真信号模型;
步骤2:在步骤1的基础上建立三维地理环境模型,将设备模型部署至环境模型中,构建环境基础分析模型;
步骤3:对步骤2中的环境基础分析模型进行环境、设备参数构建,建立电磁传输损耗模型;
步骤4:对步骤3基于实际生产环境的分析模型进行原理分析,计算场区待试设备远近场范围;
步骤5:对步骤4中的待试设备进行远近场分析,若为近场,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进行近场干扰分析;若为远场,采用几何绕射理论、一致性绕射理论、射线跟踪法进行远场干扰分析,计算直射、反射、绕射、透射电磁场。
实施例2
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从图1可以看出,本方法首先针对环境静态模型,分析试验环境中存在的无线电波频段、波长、传播方式等属性,根据地形因素分析可能存在的传播路径,并结合通信环境确定传播模型。针对场区内具体的实验类型和待试设备空间状态,考虑基波干扰、谐波干扰、交调干扰、乱真信号干扰等因素。然后,结合实际生产环境的环境静态模型和待试设备模型,进行电磁干扰原理分析。根据待试设备远近场范围,选择相应的干扰分析方法。其次,进行电磁干扰计算分析,计算干扰设备路径损耗,根据环境、设备参数分析干扰类型,计算可能存在的直射、反射、绕射、透射等干扰方式。最后,根据待试设备灵敏度计算干扰余量,分析干扰类型,为频率管理优化调整提供基础支撑,这与本方法的目标一致。
第一步,划分电磁辐射区
一般电磁辐射源电磁辐射区场的划分可以分为远区场和近区场。
其中,R为远近场场区边界。
第二步,计算干扰传播路径损耗
根据待试设备空间位置和干扰设备空间位置,首先计算两者之间的欧式距离,判断电磁干扰为远场干扰还是近场干扰,其次分析干扰传播方式,是否存在直射、反射、绕射、透射等干扰路径,并根据干扰路径计算路径损耗,若存在反射路径或绕射路径,则需计算反射系数、绕射系数。路径损耗模型采用Okumura-Hata模型,具体为:
PL=69.5+29.16log(fE)-13.8logHb-a(Hm)+[44.9-6.5logHb]logd-K
其中,PL为路径损耗,Hb为发射机有效高度,a(Hm)为接收天线高度修正因子,Hm为接收天线高度,K为城市修正因子。
第三步,计算干扰功率
利用第一步分析的干扰传播方式,计算干扰设备的干扰功率。
若为近场干扰,则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待试设备场强,根据场强计算干扰功率。
首先将电磁空间进行差分离散化处理,从图2可以看出,通过网格化将电场和磁场节点进行空间化布局,根据麦克斯韦方程,中心差分后每个网格点的x、y和z轴方向的电场离散方程分别为:
式中,
式中,标号/>
式中,标号
中心差分后的磁场离散方程为:
式中,标号
式中,
式中,标号CA(m)、CB(m)、CP(m)、CQ(m)分别为:
其中,ε(m)、σ(m)、μ(m)、σm(m)是对空间的媒质特性进行描述,Δt表示时间步长。
得出电场、磁场后,计算干扰功率密度:
其中,E为总电场强度,Z0=377Ω。
若为远场干扰,则根据路径损耗,计算待试设备收到的干扰功率。若为直射干扰路径,则根据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计算直射干扰功率:
式中,PE为接收设备前端干扰功率,PT(fE)为发射干扰功率,为发射天线在接收方向的增益,/>为接收天线在发射方向的增益,L(fE,t,d,p)为传播路径损耗。
若为反射干扰路径,则根据反射点位置,计算反射系数,最后计算反射电磁场强度;反射系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R和R//分别为垂直极化波和平行极化波的反射系数。θ1为入射角,媒质的复电容率e是介电常数,σ是反射面的电导率,ω是角频率。假设S为反射射线上与反射点Q距离s的场点,则场点S处的反射波末场为:
式中,s'是指源点与反射点Q之间的距离,s是指反射点Q与场点之间的距离。
若为绕射干扰路径,则根据绕射点位置,计算绕射系数,最后计算绕射电磁场强度;绕射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n是楔因子,在90度拐角处n为3/2:k是波数,β0是入射射线与楔的夹角。其中,
式中Li、Ld为距离参数,F(X)为过渡函数,其表示为:
其中,2nπN+±≈π,2nπN-±≈-π,β+=φ+φ′,β-=φ-φ′。
假设P为绕射射线上任意场点,距绕射点M的距离为S,则绕射点场强为:
若为透射干扰路径,则根据透射点位置,计算透射系数,最后计算透射电磁场强度。透射系数计算公式为:
/>
式中,θi为入射角,θt为透射角,当介质有损耗时折射角为复数,γ1 sinθi=γ2sinθi,其中γ是传播常数,γ=α+jβ,实部a是衰减常数,虚部β是相位常数。η是波阻抗,层。/>为复介电常数。
假设射线在Q点穿透前路径总距离为S,则反射波场点Q处的透射波末场与反射点Q处入射波末场/>的关系为
第四步,计算干扰余量
通过比较发射机作用于接收机的有效干扰功率和接收机的敏感度门限,确定系统是否存在潜在的电磁干扰环境。接收机的受扰程度用干扰余量(Interference Margin,IM)来描述,干扰余量的计算式为:
IM(fE,t)=PE-S(fE)
根据实际干扰类型,可计算基波干扰余量、发射机干扰余量、接收机干扰余量和乱真干扰余量:
基波干扰余量:
发射机干扰余量:
接收机干扰余量:
乱真干扰余量:
其中,为发射机发射功率,GT为发射天线增益,Lbf(fOT,d)为路径损耗,GR为接收天线增益,PR(fOR)为接收机灵敏度。A、B是和特定发射机相关的常数,I、J为接收机基本常数。
根据干扰发射机辐射的电磁波频率和发射机到接收机的距离计算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对每个发射响应对的电磁干扰余量进行计算。
本发明针对用频设备干扰分析需求,考虑设备模型近场区域和远场区域,建立基于UE4平台的发射机模型和接收机模型,同时,考虑山坡,树木等静态因素,以及天气、时间等动态因素建立三维地理环境模型。本发明采用的电磁干扰分析方法包括时域有限差分法、一致性绕射理论、几何绕射理论、射线跟踪模型等,建立了电磁干扰分析模型,考虑基波干扰、谐波干扰、交调干扰、乱真信号干扰等干扰类型,进行场区内设备相互作用和干扰分析。本发明能够综合考虑电子试验场同时试验各个因素,定义一套频率使用评估指标,建立管理评估模型,实现对场内目前设备布局、排班情况准确建模和评估。

Claims (6)

1.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基于实际生产环境的待试设备模型,通过UE4平台,设计发射机模型和接收机模型;
步骤2:在待试设备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UE4平台的三维地理环境模型;
步骤3:对三维地理环境模型进行无线通信环境和电磁辐射区域的远近场划分,构建电磁信号传播机制,确定环境变化参数,并建立电磁传输损耗模型;
步骤4:对电磁传输损耗模型进行电磁干扰原理分析;
步骤5:对待试设备模型进行远近场分析,若为近场,则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进行近场干扰分析;若为远场,则采用几何绕射理论、一致性绕射理论、射线跟踪法进行远场干扰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设计发射机模型和接收机模型,包括:建立发射机基波信号模型、发射机谐波信号模型、发射机非谐波信号模型,建立接收机敏感度模型、接收机交调信号模型、接收机乱真信号模型,并设置不同模型的响应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建立基于UE4平台的三维地理环境模型,包括:建立山坡、平原的地形环境,建立树木、草丛的物理实体,设计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气变换规则,设置昼夜更替、时间加速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为:根据不同设备的辐射源天线尺寸和发射波长,将电磁辐射区域划分为远场区域和近场区域,针对不同地形、不同天气,设置不同的介电常数和导电率;此外,将电磁干扰传播过程分为自由空间传播、天波传播、地波传播和绕射传播;
其中,电磁辐射区域的远近场划分阈值R为:
式中,D为天线尺寸,λ为波长;
当发射机与接收机的距离d大于R时,电磁辐射区域被划分为远场,此时根据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分析干扰传播路径,计算干扰功率;当距离d小于R时,电磁辐射区域被划分为近场,此时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网格化离散处理电场、磁场区域,计算接收机电磁场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具体为:将电磁干扰源和敏感设备分别统称为发射机和接收机,将干扰源耦合到敏感设备上的干扰功率大小统称为干扰量;通过比较发射机作用于接收机的有效干扰功率和接收机的敏感度门限,确定系统是否存在潜在的电磁干扰环境;接收机的受扰程度用干扰余量来描述,干扰余量的计算式为:
IM(fE,t)=PE-S(fE)
式中,IM(fE,t)为接收机的干扰余量,单位为dB;PE为发射机耦合到接收机天线端口的有效干扰功率,单位为dBm;S(fE)为接收机的灵敏度,单位为dBm;
通信系统电磁干扰环境划分为三个等级:IM>0表示系统受到干扰,存在潜在的电磁干扰环境;IM=0表示系统处于临界干扰,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电磁干扰环境;IM<0表示系统处于兼容状态,不存在电磁干扰环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具体为:
计算设备远近场范围,若为近场干扰,则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将电场、磁场进行网格化离散处理,设置计算边界和参数,计算电磁场系数,通过中心差分离散方程计算电磁场值,应用吸收边界条件,不断迭代,最后输出电磁场值;其中,时域有限差分法包括一组时域推进公式,该公式是对微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进行差分离散操作得到的:
f(x,y,z,t)=f(iΔx,jΔy,kΔz,nΔt)=fn(i,j,k)
式中,Δx,Δy,Δz分别为矩形网格沿x,y,z方向的空间间隔;Δt是时间间隔;i,j,k和n是整数;
若为远场干扰,则根据干扰设备和受扰设备空间位置,分析干扰传播路径:
若为直射干扰路径,则根据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计算直射干扰功率:
式中,PE为接收设备前端干扰功率,PT(fE)为fE频率下的发射干扰功率,为发射天线在接收方向的增益,/>为接收天线在发射方向的增益,其中θT、θR代表天线水平方向角,/>代表天线俯仰角;L(fE,t,d,p)为传播路径损耗,其中p是空间障碍物、介质特性等参数。
若为反射干扰路径,则根据反射点位置,计算反射系数,最后计算反射电磁场强度;反射系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R和R//分别为垂直极化波和平行极化波的反射系数;θ1为入射角,媒质的复电容率j代表复函数虚部,其中/>为入射媒介的相对介电常数,/>为出射媒介的相对介电常数;ε是介电常数,σ是反射面的电导率,w是角频率;假设S为反射射线上与反射点Q距离s的场点,则场点S处的反射波末场为:
式中,为扩散因子,s'是指源点与反射点Q之间的距离,s是指反射点Q与场点之间的距离;/>表示反射点Q处的入射末波场,/>表示接收点S处的末波场;/>代表反射系数,分为垂直极化波反射系数/>和平行极化波反射系数R//两部分,j代表复函数虚部,k是波数,/>
若为绕射干扰路径,则根据绕射点位置,计算绕射系数,最后计算绕射电磁场强度;绕射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Ds为垂直极化波绕射系数,Dh为水平极化波绕射系数;j代表复函数虚部;n是楔因子,在90度拐角处n为3/2:k是波数;β0是入射射线与楔的夹角;其中,
式中Li、Ld为距离参数,F(X)为过渡函数,其表示为:
其中,a±(β)为绕射系数相关函数,β=β±=φ±φ',φ是绕射点入射波与物体边缘夹角,φ'是绕射点绕射波与物体边缘夹角,j代表复函数虚部;N±是最能接近满足下列方程的整数:
2nπN+±≈π
2nπN-±≈-π
α为曲率半径,对于直角楔,绕射物体边缘的曲率半径α→∞,则
假设P为绕射射线上任意场点,距绕射点M的距离为s,则绕射点场强为:
其中,为绕射波末场,/>为绕射点处入射波末场,/>为并矢绕射系数,分为Ds和Dh两部分;
若为透射干扰路径,则根据透射点位置,计算透射系数,最后计算透射电磁场强度;垂直极化透射系数T和水平极化透射系数T//计算公式为:
式中,θi为入射角,θt为透射角,当介质有损耗时折射角为复数,γ1sinθi=γ2sinθt,γ1为入射介质折射率,γ2为透射介质折射率,其中γ是传播常数,γ=α+jβ,实部a是衰减常数,虚部β是相位常数;η是波阻抗, 为复介电常数;η1为入射介质波阻抗,η2为透射介质波阻抗;
假设射线在Q点穿透前路径总距离为s,则反射波场点Q处的透射波末场与反射点Q处入射波末场/>的关系为:
其中,为入射波透射系数,/>为出射波透射系数,d'为射线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j代表复函数虚部;
最终,根据电磁场强度,计算有效干扰功率,根据干扰余量分析干扰强度。
CN202311615542.5A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 Pending CN1176691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15542.5A CN117669180A (zh)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15542.5A CN117669180A (zh)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69180A true CN117669180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67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15542.5A Pending CN117669180A (zh)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6918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paydin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f and path loss predictions for surface wave propagation over sea paths including hilly island transitions
Barrios A terrain parabolic equation model for propagation in the troposphere
RU2170492C2 (ru) Способ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я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ия радиоволн в городской обстановке
Iqbal et al. A novel wavelet-Galerkin method for modeling radio wave propagation in tropospheric ducts
Silva et 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irregular terrain on radio wave propagation based on a three-dimensional parabolic equation
Abdulrasool et al. Calculation algorithm for diffraction losses of multiple obstacles based on Epstein–Peterson approach
Samad et al. Wave propagation modeling techniques in tunnel environments: A survey
Lytaev et al. Split-step Padé approximations of the Helmholtz equation for radio coverage prediction over irregular terrain
Alozie et al. A review of dust-induced electromagnetic waves scattering theories and models for 5G and beyo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ang et al. Hybrid FDTD–PE method for Loran‐C ASF prediction with near‐source complex topography
Ozdemir et al. The prediction of propagation loss of FM radio station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CN117669180A (zh) 一种基于ue4引擎的综合电子试验场电磁干扰仿真分析方法
Iqbal et al. A split step wavelet method for radiowave propagation modelling in tropospheric ducts
Lytaev et al. On application of parabolic equation method to propagation modeling in millimeter-wave bands
Grabner et al. Clear-air propagation modeling using parabolic equation method
Yuan et al. Troposcatter transmission loss prediction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sation
Chung et al. Modeling of anechoic chamber using a beam-tracing technique
Karkkainen et al.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odeling of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s using impedance sheet conditions
Fockens et al. Propagation measurements and analysis on MF and HF bands in urban areas in The Netherlands
Manage et 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for mimo antennas: a systematic review
Márton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Microstrip Antenna for 2.46 GHz in Program Suite FEKO.
Phiri Characterising th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of MeerKAT
Batista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Finite-Difference Frequency-Domain (FDFD) method on radiowave propagation in urban environments
Phiri et al. A Deterministic Propagation Model for Multipath Analysis at SKA Precursor Telescopes—A Case Study on MeerKAT
Hwang et al. Consistent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measurements for small enclosures in reverberation and semianechoic chamb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