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59951A - 一种混合制冷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制冷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59951A
CN117659951A CN202311712317.3A CN202311712317A CN117659951A CN 117659951 A CN117659951 A CN 117659951A CN 202311712317 A CN202311712317 A CN 202311712317A CN 117659951 A CN117659951 A CN 117659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mixed refrigerant
tetrafluoropropene
cis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123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皇甫启捷
秦艳玲
任宇鑫
吕如兵
梁祥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171231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599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59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599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制冷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二组分为二氟甲烷、1,1,2三氟乙烯、丙烷、丙烯、氟乙烷以及二甲基乙醚中的一种。本申请利用混合制冷剂可以均衡各组分制冷剂性质的特点,以及非共沸制冷剂的温度滑移可以使系统循环接近Lorenz循环的特点,提供了一种混合制冷剂,该混合制冷剂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性,GWP小于或等于150,能够减小换热温差,减少换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使系统循环接近Lorenz循环,提高系统能效。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制冷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剂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制冷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加速淘汰HCFCs制冷剂并逐步削减HFCs的使用量,以限制高GWP制冷剂的使用。下一代制冷剂应该具有零ODP、低GWP的特点。
目前出水温度为55℃左右的常温热泵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可利用上述工业余热产生80℃以上热水或蒸汽的高温热泵技术有仍有待突破,市场上常用的中高温热泵制冷剂主要是R134a、R245fa,尽管其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ODP为0,不可燃,但其变暖潜能值(GWP>750)均很高,因此急需寻找环保性能优良的替代制冷剂。
卤代烯烃是一类环境友好的化学物质,其通常具有很低的GWP,被视为未来制冷剂的研究目标之一。现有研究中,卤代烯烃R1234yf、R1234ze(Z)、R1234ze(E)、R1233zd(E)等HFO类制冷剂虽然能够显著减少系统GWP,但它们都存在包括单位容积制热量低、低温下压比大、系统密封要求高等缺陷(低温下其饱和蒸汽压为负压),无法满足系统要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混合制冷剂及制备方法,能够提高系统能效,GWP小于或等于150,减小换热温差,减少换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使系统循环接近Lorenz循环,提高系统能效。
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二组分为二氟甲烷、1,1,2三氟乙烯、丙烷、丙烯、氟乙烷以及二甲基乙醚中的一种。
本申请利用混合制冷剂可以均衡各组分制冷剂性质的特点,以及非共沸制冷剂的温度滑移可以使系统循环接近Lorenz循环的特点,提供了一种混合制冷剂,该混合制冷剂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性,GWP小于或等于150,能够减小换热温差,减少换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使系统循环接近Lorenz循环,提高系统能效。
进一步的,由80-90份的顺式1,3,3,3-四氟丙烯和10-20份的二氟甲烷组成。
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R1234ze(Z)是一种非常低GWP的制冷剂。由于临界温度高,不适合用于空调或冰箱,但可用于高温热泵。
二氟甲烷(R32)是一种拥有零臭氧损耗潜势的冷却剂,在常温下为气体,在自身压力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油,难溶于水。
进一步的,由40-90份的顺式1,3,3,3-四氟丙烯和10-60份的1,1,2三氟乙烯组成。
1,1,2三氟乙烯(R1123)的等张比容(90.2K)为123.643;极化率(10-24cm³)为4.641,表面张力(dyne/cm)为9.039。
进一步的,由70-90份的顺式1,3,3,3-四氟丙烯和10-30份的丙烷组成。
丙烷(R290)为无色无臭易燃易爆气体。在室温下加压易液化。沸点约-42℃。溶解度(均为V/V):17.8℃,100水:6.5;16.6℃,100无水乙醇:790,100乙醚:926;21.6℃,100氯仿:1299。21℃时的蒸气压约1.37MPa。
进一步的,由50-95份的顺式1,3,3,3-四氟丙烯和5-50%的丙烯组成。
丙烯(R1270)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可燃性气体。略有烃类特有的气味。 可溶于乙醇和乙醚,微溶于水。
进一步的,由55-85份的顺式1,3,3,3-四氟丙烯和15-45份的氟乙烷组成。
氟乙烷(R161)为无色、无臭、无味、不可燃的惰性气体。微溶于水,熔点-100.6℃,沸点-78℃,液体密度1.60g/ml。
进一步的,由55-60份的顺式1,3,3,3-四氟丙烯和40-45份的二甲基乙醚组成。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应用,包括:所述混合制冷剂应用在制冷装置中,所示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和热交换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制冷剂;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二组分为三氟碘甲烷、正丁烷,1,1,1,3,3-五氟丙烷、二氯三氟乙烷、反式-1-氯-3,3,3-三氟丙烯、六氟丁烯、异戊烷、戊烷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二组分为二氟甲烷、1,1,2三氟乙烯、丙烷、丙烯、氟乙烷以及二甲基乙醚中的一种。本申请利用混合制冷剂可以均衡各组分制冷剂性质的特点,以及非共沸制冷剂的温度滑移可以使系统循环接近Lorenz循环的特点,提供了一种混合制冷剂,该混合制冷剂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性,GWP小于或等于150,能够减小换热温差,减少换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使系统循环接近Lorenz循环,提高系统能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简单便捷,所制备的混合制冷剂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性,GWP小于或等于150,能够减小换热温差,减少换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使系统循环接近Lorenz循环,提高系统能效。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应用,可显著降低压缩机的压缩比;采用本申请混合制冷剂并配合相应的流路配置,可使混合制冷剂系统的能效相比R245fa提升5.0%-1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实施例中显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二组分为二氟甲烷、1,1,2三氟乙烯、丙烷、丙烯、氟乙烷以及二甲基乙醚中的一种。
本申请中制冷剂为二组分混合制冷剂,目的在于寻找环保性能突出,综合性能优良的高温热泵制冷剂替代现有广泛应用的R245fa制冷剂,为替代高GWP值的R245fa高温制冷剂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R1234ze(Z)是一种非常低GWP的制冷剂。由于临界温度高,不适合用于空调或冰箱,但可用于高温热泵。
二氟甲烷(R32)是一种拥有零臭氧损耗潜势的冷却剂,在常温下为气体,在自身压力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油,难溶于水。
1,1,2三氟乙烯(R1123)的等张比容(90.2K)为123.643;极化率(10-24cm³)为4.641,表面张力(dyne/cm)为9.039。
丙烷(R290)为无色无臭易燃易爆气体。在室温下加压易液化。沸点约-42℃。溶解度(均为V/V):17.8℃,100水:6.5;16.6℃,100无水乙醇:790,100乙醚:926;21.6℃,100氯仿:1299。21℃时的蒸气压约1.37MPa。
丙烯(R1270)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可燃性气体。略有烃类特有的气味。 可溶于乙醇和乙醚,微溶于水。
氟乙烷(R161)为无色、无臭、无味、不可燃的惰性气体。微溶于水,熔点-100.6℃,沸点-78℃,液体密度1.60g/ml。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混合制冷剂由80-90份的顺式1,3,3,3-四氟丙烯和10-20份的二氟甲烷组成。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混合制冷剂由40-90份的顺式1,3,3,3-四氟丙烯和10-60份的1,1,2三氟乙烯组成。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混合制冷剂由70-90份的顺式1,3,3,3-四氟丙烯和10-30份的丙烷组成。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混合制冷剂由50-95份的顺式1,3,3,3-四氟丙烯和5-50%的丙烯组成。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混合制冷剂由55-85份的顺式1,3,3,3-四氟丙烯和15-45份的氟乙烷组成。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混合制冷剂由55-60份的顺式1,3,3,3-四氟丙烯和40-45份的二甲基乙醚组成。
本申请中上述组分的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
表1组元制冷剂的基本参数
本发明提供的本申请利用混合制冷剂可以均衡各组分制冷剂性质的特点,以及非共沸制冷剂的温度滑移可以使系统循环接近Lorenz循环的特点,提供了一种混合制冷剂,该混合制冷剂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性,GWP小于或等于150,能够减小换热温差,减少换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使系统循环接近Lorenz循环,提高系统能效。
本申请提供的混合制冷剂应用在制冷装置中,所示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及节流装置,系统中的热传递流体为本实施例或对比例中含的冷媒。蒸发器和冷凝器是热交换器,在本发明中可使用任何类型的热交换器,且尤其是逆流式热交换器,或者优选有逆流趋势的热交换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应用,可显著降低压缩机的压缩比;采用本申请混合制冷剂并配合相应的流路配置,可使混合制冷剂系统的能效相比R245fa提升5.0%-13.5%。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制冷剂;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二组分为二氟甲烷、1,1,2三氟乙烯、丙烷、丙烯、氟乙烷以及二甲基乙醚中的一种。
本申请制备方法简单便捷,所制备的混合制冷剂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性,GWP小于或等于150,能够减小换热温差,减少换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使系统循环接近Lorenz循环,提高系统能效。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二组分为二氟甲烷(R3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二氟甲烷(R32)两种组分按80:20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二组分为二氟甲烷(R3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二氟甲烷(R32)两种组分按90:10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二组分为1,1,2-三氟乙烯(R112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1,1,2-三氟乙烯(R1123)两种组分按40:60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二组分为1,1,2-三氟乙烯(R112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1,1,2-三氟乙烯(R1123)两种组分按90:10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二组分为丙烷(R29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丙烷(R290)两种组分按70:30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二组分为丙烷(R29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丙烷(R290)两种组分按90:10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二组分为丙烯(R127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丙烯(R1270)两种组分按50:50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二组分为丙烯(R127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丙烯(R1270)两种组分按95:5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二组分为氟乙烷(R16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氟乙烷(R161)两种组分按55:45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二组分为氟乙烷(R16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氟乙烷(R161)两种组分按85:15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二组分为二甲基乙醚(DME)。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二甲基乙醚(DME)两种组分按55:45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二组分为二甲基乙醚(DME)。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二甲基乙醚(DME)两种组分按60:40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对比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所述第二组分为二氟甲烷(R3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二氟甲烷(R32)两种组分按65:35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对比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所述第二组分为1,1,2-三氟乙烯(R112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1,1,2-三氟乙烯(R1123)两种组分按30:70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对比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所述第二组分为丙烷(R29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丙烷(R290)两种组分按10:90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对比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所述第二组分为丙烯(R127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丙烯(R1270)两种组分按10:90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对比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所述第二组分为氟乙烷(R16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氟乙烷(R161)两种组分按95:5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对比例6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所述第二组分为二甲基乙醚(DME)。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二甲基乙醚(DME)两种组分按85:15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对比例7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所述第二组分为五氟乙烷(R125)。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顺式1,3,3,3-四氟丙烯(R1234ze(Z))、五氟乙烷(R125)两种组分按55:45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对比例8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一氯二氟甲烷(R22),所述第二组分为二氟甲烷(R3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一氯二氟甲烷(R22)、二氟甲烷(R32)两种组分按80:20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对比例9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一氯二氟甲烷(R22),所述第二组分为1,1,2-三氟乙烯(R112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一氯二氟甲烷(R22)、1,1,2-三氟乙烯(R1123)两种组分按90:10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对比例1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丙烯(R1270),所述第二组分为丙烷(R29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丙烯(R1270)、丙烷(R290)两种组分按80:20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对比例1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二氟甲烷(R32),所述第二组分为丙烯(R127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二氟甲烷(R32)、丙烯(R1270)两种组分按80:20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对比例1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丙烷(R290),所述第二组分为氟乙烷(R16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丙烷(R290)、氟乙烷(R161)两种组分按70:30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对比例1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二氟甲烷 (R32),所述第二组分为二甲基乙醚(DME)。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将二氟甲烷 (R32)、二甲基乙醚(DME)两种组分按50:50的质量百分比,在常温液相下进行物理均匀混合,得到一种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实验例1
本申请上述混合制冷剂应用在制冷装置,制冷装置主要部件为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及节流装置,系统中的热传递流体为本实施例或对比例中包含的冷媒。蒸发器和冷凝器是热交换器,在本发明中可使用任何类型的热交换器。
将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混合制冷剂应用于上述制冷系统,并与现有使用的R245fa制冷剂进行对比。
表2比较了上述实施例、对比例与R245fa的分子量、标准沸点及环境性能等基本参数。
表2混合制冷剂及R245fa的基本参数
制冷剂的滑移温度应和与之换热的流体温变相匹配,比如:如果水侧的进出水温差在10℃,那么制冷剂的滑移温度最好也在5-10℃左右。由于在高温热泵场合,水侧的温度变化较大,所以采用大滑移温度的非共沸制冷剂具有一定的提效效果。但是滑移温度越大,其传热的阻力也会相应增加,传热系数会降低,其有一个平衡的过程。
由表2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制冷剂的环境性能优于R245fa,所有实施例的GWP均小于150;混合制冷剂的滑移温度在6.3-32.84℃之间,利用滑移温度和换热介质进出口温差的匹配可以实现换热器各处的小温差换热,减少换热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达到提高能效的目的。
对比例1-7中各组分质量占比不在发明提供的范围,得到的制冷剂的温度滑移偏小,或GWP大于150。
对比例6-13中更换两种组元中的一种,而保持其他两种组元的组分不变,系统的能效提升幅度较本提案的提升幅度降低,且部分配比不能满足GWP的要求。
实验例2
通过模拟计算比较了R245fa及上述实施例与对比例中的混合制冷剂,制冷装置的设计工况为:蒸发器侧换热流体的进口和出口温度分别为313.15K和300.15K,冷凝器侧换热流体的进口和出口温度分别为343.15K和353.15K,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为过热状态,过热度为5K,冷凝器出口的制冷剂为过冷状态,出口温度为353.15K,压缩机的绝热效率为0.7。
在上述除湿机名义工况下,进行系统模拟计算,实施例及对比例与R245fa的系统参数及能效的对比结果见表3。
表3混合制冷剂及R245fa的系统性能对比结果
由表3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制冷剂的热力性能优于R245fa,大部分制冷剂的容积制冷量远高于R245fa,可减小系统体积,且该制冷剂可显著降低压缩机的压缩比。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混合制冷剂并配合相应的流路配置,可使混合制冷剂系统的能效相比R245fa提升5.0%-13.5%。对比例1-13的COP提升幅度均不及实施例,只有在本发明中物质的质量占比和物质组成时,各物质之间的特性及换热器内外侧流体的传热情况得到很好地均衡,既可以保证制冷剂具有良好的环境特性,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能效。因此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制冷剂能够兼顾GWP和系统能效,成为制冷剂向着零ODP、低GWP的方向加快发展的这一趋势下,高GWP制冷剂的良好替代方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混合制冷剂,其特征在于,由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为顺式1,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二组分为二氟甲烷、1,1,2三氟乙烯、丙烷、丙烯、氟乙烷以及二甲基乙醚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制冷剂,其特征在于,由80-90份的顺式1,3,3,3-四氟丙烯和10-20份的二氟甲烷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制冷剂,其特征在于,由40-90份的顺式1,3,3,3-四氟丙烯和10-60份的1,1,2三氟乙烯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制冷剂,其特征在于,由70-90份的顺式1,3,3,3-四氟丙烯和10-30份的丙烷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制冷剂,其特征在于,由50-95份的顺式1,3,3,3-四氟丙烯和5-50%的丙烯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制冷剂,其特征在于,由55-85份的顺式1,3,3,3-四氟丙烯和15-45份的氟乙烷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制冷剂,其特征在于,由55-60份的顺式1,3,3,3-四氟丙烯和40-45份的二甲基乙醚组成。
8.一种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制冷剂,其特征在于,应用在制冷装置中,所示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和热交换器。
9.一种混合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制冷剂;所述第一组分为二氟甲烷、1,1,2三氟乙烯、丙烷、丙烯、氟乙烷以及二甲基乙醚中的一种。
CN202311712317.3A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混合制冷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76599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12317.3A CN117659951A (zh)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混合制冷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12317.3A CN117659951A (zh)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混合制冷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59951A true CN117659951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80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12317.3A Pending CN117659951A (zh)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混合制冷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5995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1603B (zh) 含二氟甲烷、五氟乙烷、四氟乙烷及四氟丙烯的組合物及其應用
US6113803A (en) Non-azeotropic refrigerant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difluoromethane or 1,1,1-trifluoroethane
JP2576161B2 (ja) 作動媒体混合物
CA2820077C (en) Combinations of e-1,3,3,3-tetrafluoropropene and at least one tetrafluoroethane and their use for heating
KR20170069303A (ko) 열 펌프 온수기용 하이드로플루오로카본 냉매 조성물
JP2004514047A (ja) 1,1,1,3,3−ペンタフルオロブタンを含有する混合物の冷却剤または熱媒体としての使用
WO2014076475A2 (en) Refrigerant additive
Shaik et al. Thermo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co friendly refrigerant mixtures to replace R22 used in air conditioning applications
CN110845997B (zh) 一种热传递介质及适用于冷却器的组合物
Zhao et al. Temperature matching method of selecting working fluids for geothermal heat pumps
JPH07503741A (ja) 冷媒として有用な組成物
JPH01139678A (ja) 作動媒体混合物
CN110878194B (zh) 一种含r13i1的环保混合制冷剂及换热系统
JP5008235B2 (ja)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器
CN115537183A (zh) 环保型混合制冷剂、其制备方法、应用及制冷系统
US20090049856A1 (en) Working fluid of a blend of 1,1,1,3,3-pentafluoropane, 1,1,1,2,3,3-hexafluoropropane, and 1,1,1,2-tetrafluoroethan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CN117659951A (zh) 一种混合制冷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179161A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混合制冷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H01153786A (ja) 作動媒体混合物
US20020000534A1 (en) Non-azeotropic refrigerant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difluoromethane or 1,1,1,-trifluorethane
Mishra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R-134a With Eco Friendly Refrigerant In Vapou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Cycle
CN117431037A (zh) 环保型混合制冷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H01139677A (ja) 作動媒体混合物
CN117511509A (zh) 一种混合制冷剂及制备方法
Ramu et al. Theoretical Assessment of R32/R125/R600a as a Potential Replacement for R-22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