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40800A - 显示屏组件及智能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组件及智能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40800A
CN117640800A CN202210968729.2A CN202210968729A CN117640800A CN 117640800 A CN117640800 A CN 117640800A CN 202210968729 A CN202210968729 A CN 202210968729A CN 117640800 A CN117640800 A CN 117640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rotating arm
arm
piec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687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斌
王越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687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408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40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08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屏组件及智能终端设备,包括柔性屏、折叠装置以及磁吸组件,柔性屏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非弯折部分、弯折部分以及第二非弯折部分,折叠装置连接于第一非弯折部分和第二非弯折部分,折叠装置用于带动第一非弯折部分和第二非弯折部分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使弯折部分发生形变以使柔性屏切换至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磁吸组件设于弯折部分和折叠装置之间,磁吸组件用于在柔性屏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提供相斥作用力或相吸作用力以使弯折部分发生弯折形变或展开形变。采用本发明的显示屏组件和智能终端设备,折叠装置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柔性屏受到的拉伸和挤压的作用力较小,避免柔性屏造成损坏。

Description

显示屏组件及智能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组件及智能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柔性屏广泛应用于智能终端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等),利用柔性屏可弯折的特点,结合铰链机构来实现柔性屏的折叠和展开,以使智能终端设备适用不同的使用场景。通常,柔性屏分为三部分,其中两部分与铰链机构连接,利用铰链机构带动两部分靠近或远离,从而第三部分发生形变而实现柔性屏的折叠和展开。这样,柔性屏的第三部分受到的拉伸和挤压的作用力较大,容易造成柔性屏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屏组件及智能终端设备,折叠装置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柔性屏受到的拉伸和挤压的作用力较小,避免柔性屏造成损坏。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屏组件,包括柔性屏、折叠装置以及磁吸组件,所述柔性屏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非弯折部分、弯折部分以及第二非弯折部分,所述折叠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非弯折部分和所述第二非弯折部分,所述折叠装置用于使所述弯折部分发生形变以使所述柔性屏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磁吸组件设于所述弯折部分和所述折叠装置之间,所述磁吸组件用于在所述柔性屏从所述展开状态切换至所述折叠状态时提供相斥作用力以使所述弯折部分发生弯折形变,以及,用于在所述柔性屏从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提供相吸作用力以使弯折部分发生展开形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磁吸组件包括第一磁吸件以及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设于所述弯折部分,所述第二磁吸件设于所述折叠装置;
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二者之一为电磁铁,二者另一为磁铁;或者,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均为电磁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组件还包括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电磁铁,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弯折部分的形变角度;
所述弯折部分发生弯折形变时,所述形变角度减小,所述电磁铁的磁性发生变化以使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相斥;
所述弯折部分发生展开形变时,所述形变角度增大,所述电磁铁的磁性发生变化以使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相吸。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装置包括底座、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非弯折部分以及所述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非弯折部分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弯折部分之间设有所述磁吸组件,所述第二转动臂和所述弯折部分之间设有所述磁吸组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臂以及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弯折部分之间设有所述磁吸组件,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臂和所述弯折部分之间设有所述磁吸组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底座转动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连接件随所述第一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转动臂向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所述第二连接件随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臂向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二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
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底座转动相互远离时,所述第一连接件随所述第一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转动臂向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所述第二连接件随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臂向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二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且不重合;
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且不重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有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设有弧形的第一折弯件,所述第一折弯件与所述第一弧形槽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可转动,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设有弧形的第二折弯件,所述第二折弯件与所述第二弧形槽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可转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盖合连接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设有所述第一弧形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槽;
或者,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二者之一设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二者另一设有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盖合连接时,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一凹陷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二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弧形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臂之间,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底座转动时,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臂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的角度,所述第二支撑板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所述第二连接臂相对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底座转动时,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臂活动以改变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角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支撑板具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且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限位面用于抵接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以限制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的角度,所述第二限位面抵接于所述第二倾斜面以限制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角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臂二者之一为转动连接,与二者另一为弧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二者之一为转动连接,与二者另一为弧形滑动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围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相互远离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三者的部分表面齐平以形成支撑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同步转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第一杆件以及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可转动且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间隔设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件,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于所述第二杆件,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二转动臂分别位于所述底座沿宽度方向的两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可转动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臂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主体部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滑动块之间,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滑动块位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一滑动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转动臂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二延伸部以及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主体部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和所述第二滑动块之间,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二滑动块位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滑动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以使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二转动臂同步转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至少两根第三杆件,至少两根所述第三杆件可转动设于所述底座,至少两根所述第三杆件间隔位于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之间,至少两根所述第三杆件均设有第三齿轮,且至少两根所述第三杆件的所述第三齿轮相互啮合,与所述第一杆件相邻的所述第三杆件的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与所述第二杆件相邻的所述第三杆件的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杆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杆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臂的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一转动臂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表面设有第一咬合部,所述第二转动臂的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于所述第二杆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转动臂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表面设有第二咬合部,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侧设有第三咬合部和第四咬合部,所述第三咬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咬合部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至预设角度时保持悬停,所述第四咬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咬合部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至预设角度时保持悬停;
所述第一杆件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臂朝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杆件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臂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咬合部和第三咬合部为相匹配的凸轮结构,所述第二咬合部和所述第四咬合部为相匹配的凸轮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设有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所述第一转动臂的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三固定件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转动臂的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于所述第二杆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三固定件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三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臂朝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臂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表面,所述第三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方面的显示屏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折叠装置连接柔性屏的第一非弯折部分和第二非弯折部分,折叠装置带动第一非弯折部分和第二非弯折部分相互靠近或远离时,连接于第一非弯折部分和第二非弯折部分之间的弯折部分能够发生形变,从而使柔性屏切换至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同时,利用磁吸组件设于弯折部分和折叠装置之间,柔性屏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磁吸组件能够提供相斥作用力引导柔性屏按既定的轨迹折叠,从而降低柔性屏受到的压力,当柔性屏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磁吸组件能够提供相吸作用力引导柔性屏按既定的轨迹展开,从而降低柔性屏受到的拉力。这样,能够避免柔性屏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柔性屏受到的拉伸和挤压的作用力较大而导致柔性屏造成损坏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显示屏组件(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显示屏组件(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折叠装置(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折叠装置(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相关技术中的铰链机构和柔性屏(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相关技术中的铰链机构和柔性屏(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与底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折叠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显示屏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折叠装置(展开状态)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具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折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折叠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折叠装置(省略部分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折叠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终端设备(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终端设备(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显示屏组件;100、折叠装置;100a、容纳空间;100b、支撑平面;10、底座;10a、第一弧形槽;10b、第二弧形槽;10c、容纳槽;101、第一固定件;101a、第三咬合部;101b、第四咬合部;102、第二固定件;103、第三固定件;104、第一壳体;104a、第一凸起部;104b、第二凸起部;105、第二壳体;105a、第一凹陷部;105b、第二凹陷部;11、第一转动臂;11a、第一连接孔;11b、第一主体部;11c、第一延伸部;11d、第一滑动块;111、第一齿轮;112、第一咬合部;12、第一连接件;12a、第一倾斜面;13、第一连接臂;131、第一折弯件;14、第二转动臂;14a、第二连接孔;14b、第二主体部;14c、第二延伸部;14d、第二滑动块;141、第二齿轮;142、第二咬合部;15、第二连接件;15a、第二倾斜面;16、第二连接臂;161、第二折弯件;171、第一杆件;172、第二杆件;173、第三杆件;173a、第三齿轮;181、第一弹性件;182、第二弹性件;191、第一支撑板;191a、第一限位面;192、第二支撑板;192a、第二限位面;20、柔性屏;30、磁吸组件;31、第一磁吸件;31、第二磁吸件;200、智能终端设备;x、宽度方向;y、长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屏组件及智能终端设备,折叠装置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柔性屏受到的拉伸和挤压的作用力较小,避免柔性屏造成损坏。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组件1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屏组件1包括折叠装置100、柔性屏20以及磁吸组件30,柔性屏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非弯折部分21、弯折部分23以及第二非弯折部分22,折叠装置100连接于第一非弯折部分21和第二非弯折部分22,折叠装置100用于使弯折部分23发生形变以使柔性屏20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磁吸组件30设于弯折部分23和折叠装置100之间,磁吸组件30用于在柔性屏20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提供相斥作用力以使弯折部分23发生弯折形变,以及,用于在柔性屏20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提供相吸作用力以弯折部分23发生展开形变。
其中,为便于示出磁吸组件30的设置位置,图2中的磁吸组件30采用剖面线填充,图1示出了柔性屏20处于展开状态,图2示出了柔性屏20处于折叠状态。
本实施例通过折叠装置100连接柔性屏20的第一非弯折部分21和第二非弯折部分22,通过折叠装置100带动第一非弯折部分21和第二非弯折部分22相互靠近能够实现柔性屏20的折叠,即,切换至折叠状态,而当折叠装置100带动第一非弯折部分21和第二非弯折部分22相互远离时能够实现柔性屏20的展开,即,切换至展开状态。考虑到第一非弯折部分21和第二非弯折部分22靠近以实现柔性屏20的折叠时,第一非弯折部分21和第二非弯折部分22带动弯折部分23发生弯折形变,弯折部分23受到的压力较大,而当第一非弯折部分21和第二非弯折部分22远离以实现柔性屏20的展开时,第一非弯折部分21和第二非弯折部分22带动弯折部分23发生展开形变,弯折部分23受到的拉力较大。因此,本实施例还通过在弯折部分23和折叠装置100之间设置磁吸组件30,柔性屏20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磁吸组件30能够提供相斥作用力引导柔性屏20按既定的轨迹折叠,从而降低柔性屏20受到的压力,当柔性屏20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磁吸组件30能够提供相吸作用力引导柔性屏20按既定的轨迹展开,从而降低柔性屏20受到的拉力。这样,能够避免柔性屏20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柔性屏20受到的拉伸和挤压的作用力较大而导致柔性屏20造成损坏的情况发生。
一些实施例中,磁吸组件30包括第一磁吸件31以及第二磁吸件32,第一磁吸件31设于弯折部分23,第二磁吸件32设于折叠装置100。这样,当第一磁吸件31与第二磁吸件32相斥,能够提供相斥作用力以引导柔性屏20按照既定的轨迹折叠,当第一磁吸件31与第二磁吸件32相吸,则能够提供相吸作用力以引导柔性屏20安装既定的轨迹展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32二者之一为电磁铁,二者另一为磁铁。这样,电磁铁能够根据情况改变磁性,使得电磁铁的磁性与磁铁相同或相反,从而使得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32能够提供相斥作用力或相吸作用力引导柔性屏20按照既定的轨迹折叠或展开。例如,当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32需要提供相斥作用力时,电磁铁能够改变磁性以与磁铁的磁性相反,而当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32需要提供相吸作用力时,电磁铁能够改变磁性以与磁铁的磁性相同。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32均为电磁铁。这样,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32均能够根据情况改变磁性,使得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32相同或相反,从而使得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32能够提供相斥作用力或相吸作用力引导柔性屏20按照既定的轨迹折叠或展开。例如,当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32需要提供相斥作用力时,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32能够改变磁性以使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32的磁性相反,而当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32需要提供相吸作用力时,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32能够改变磁性以使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32的磁性相同。
进一步地,显示屏组件1还包括角度传感器(未图示),角度传感器电连接于电磁铁,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弯折部分23的形变角度,弯折部分23发生弯折形变时,形变角度减小,电磁铁的磁性发生变化以使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32相斥,弯折部分23发生展开形变时,形变角度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发生变化以使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32相吸。这样,当折叠装置100带动第一非弯折部分21和第二非弯折部分22相互靠近以使柔性屏20折叠时,弯折部分23在第一非弯折部分21和第二非弯折部分22的作用下发生弯折形变,形变角度减小,此时,角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弯折部分23的形变角度减小,电磁铁的磁性随之发生变化以使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32相斥,而当折叠装置100带动第一非弯折部分21和第二非弯折部分22相互远离以使柔性屏20展开时,弯折部分23在第一非弯折部分21和第二非弯折部分22的作用下发生展开形变,形变角度增大,此时,角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弯折部分23的形变角度增大,电磁铁的磁性随之发生变化以使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32相吸。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折叠装置100包括底座10、第一转动臂11、第二转动臂14、第一连接件12以及第二连接件15,第一转动臂1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10,第一连接件12连接于第一非弯折部分21以及第一转动臂11的另一端,第二转动臂1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10,第二连接件15连接于第二非弯折部分22以及第二转动臂14的另一端,第一转动臂11和弯折部分23之间设有磁吸组件30,第二转动臂14和弯折部分23之间设有磁吸组件30。这样,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相互靠近时,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相对底座10转动,以带动第一非弯折部分21和第二非弯折部分22相互靠近,此时,弯折部分23发生折叠弯折形变,柔性屏20能够实现折叠,且第一转动臂11和弯折部分23之间的磁吸组件30以及第二转动臂14和弯折部分23之间的磁吸组件30均能够提供相斥作用力引导柔性屏20按照既定的轨迹折叠,从而降低柔性屏20受到的压力。而当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相互远离时,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相对底座10转动,以带动第一非弯折部分21和第二非弯折部分22相互远离,此时,弯折部分23发生折叠展开形变,柔性屏20能够实现折叠,且第一转动臂11和弯折部分23之间的磁吸组件30以及第二转动臂14和弯折部分23之间的磁吸组件30均能够提供相吸作用力引导柔性屏20按照既定的轨迹展开,从而降低柔性屏20受到的拉力。
相关技术中,通常利用铰链机构100’来实现柔性屏a的折叠和展开。具体地,如图5所示,铰链机构100’安装于柔性屏a的背面(非显示面),在柔性屏a处于展开状态时,铰链机构100’的长度与柔性屏a的长度相同,而当铰链机构100’带动柔性屏a转动折叠时,如图6所示,柔性屏a向内弯折(以显示面为内向),此时,柔性屏a位于内侧而铰链机构100’位于外侧,铰链机构100’会对柔性屏a施加压力。原理如下:柔性屏a与铰链机构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结构类似于类椭圆状的跑道,内侧跑道的弯折半径和长度应当都小于外侧跑道的弯折半径,而对于柔性屏a和铰链机构100’而言,柔性屏a弯折的部分的折弯半径小于铰链机构100’的弯折半径,而柔性屏a的长度等于铰链机构100’的长度,此时,铰链机构100’相对于柔性屏a来说趋向于增大长度来使柔性屏a的长度小于铰链机构100’的长度,但实际上铰链机构100’的长度无法改变,因而铰链机构100’会对柔性屏a产生压力。而当铰链结构带动柔性屏a转动展开时,柔性屏a向外弯折,此时,铰链机构100’会对柔性屏a施加拉力,其原理与上原理相反,不在此赘述。而柔性屏a作为一种较为脆弱显示屏,采用上述铰链机构100’实现柔性屏a的折叠和展开,柔性屏a在受到挤压、拉伸时容易损坏。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折叠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连接臂13以及第二连接臂16,第一连接臂1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10,第一连接臂1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2,第一连接臂13和弯折部分23之间设有磁吸组件30,第二连接臂16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10,第二连接臂1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件15,第二连接臂16和弯折部分23之间设有磁吸组件30,第一连接件12滑动连接于第一转动臂11的另一端,第二连接件15滑动连接于第二转动臂14的另一端。
其中,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相互靠近时,第一连接件12随第一转动臂11相对底座10转动,且第一连接件12相对第一转动臂11向远离底座10的方向滑动,第一连接臂13相对底座10和第一连接件12转动,第二连接件15随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且第二连接件15相对第二转动臂14向远离底座10的方向滑动,第二连接臂16相对底座10和第二连接件15转动;
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相互远离时,第一连接件12随第一转动臂11相对底座10转动,且第一连接件12相对第一转动臂11向靠近底座10的方向滑动,第一连接臂13相对底座10和第一连接件12转动,第二连接件15随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且第二连接件15相对第二转动臂14向靠近底座10的方向滑动,第二连接臂16相对底座10和第二连接件15转动。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相互靠近,使得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相对底座10转动,同时利用第一连接臂13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2和底座10,第二连接臂16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件15和底座10,这样,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相对底座10转动时,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分别相对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滑动,且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均向远离底座10的方向滑动,由此,利用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与柔性屏20连接,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能够带动柔性屏20以实现柔性屏20的折叠,且在折叠的过程中,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至底座10的距离增大,即,折叠装置100能够进行伸长,避免折叠装置100在带动柔性屏20实现柔性屏20的折叠时,折叠装置100对柔性屏20施加压力而导致柔性屏20损坏的情况发生,且第一连接臂13和弯折部分23之间的磁吸组件30以及第二连接臂16和弯折部分23之间的磁吸组件30均能够提供相斥作用力引导柔性屏20按照既定的轨迹折叠,从而降低柔性屏20受到的压力。而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相互远离时,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相对底座10转动,且在第一连接臂13和第二连接臂16的作用下,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分别相对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滑动,且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均向远离底座10的方向滑动,由此,利用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与柔性屏20连接,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能够带动柔性屏20以实现柔性屏20的展开,且在展开的过程中,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至底座10的距离减小,即,折叠装置100能够进行缩短,避免折叠装置100在带动柔性屏20实现柔性屏20的展开时,折叠装置100对柔性屏20施加拉力而导致柔性屏20损坏的情况发生,且第一连接臂13和弯折部分23之间的磁吸组件30以及第二连接臂16和弯折部分23之间的磁吸组件30均能够提供相吸作用力引导柔性屏20按照既定的轨迹展开,从而降低柔性屏20受到的压力。
示例性地,第一转动臂11相对底座10转动的转动轴线与第一连接臂13相对底座10转动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且不重合,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的转动轴线与第二连接臂16相对底座10转动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且不重合。这样,以第一转动臂11与第一连接臂13为例,第一转动臂11相对底座10转动时,第一连接件12相对底座10转动,则第一连接臂13同时相对底座10转动,此时,由于第一转动臂11相对底座10的转动轴线与第一连接臂13相对底座10转动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且不重合,即,转动中心不重合,则第一转动臂11与第一连接臂13在转动时形成位移差,第一连接件12与底座10之间的距离将发生改变,使得第一连接件12相对底座10转动的同时,第一连接件12相对第一转动臂11滑动。而第二转动臂14与第二转动臂14同样能够利用转动时形成的位移差,使得第二连接件15相对底座10转动的同时,第二连接件15相对第二转动臂14滑动,不再次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底座10设有第一弧形槽10a和第二弧形槽10b,第一连接臂13的一端设有弧形的第一折弯件131,第一折弯件131与第一弧形槽10a配合连接以使第一连接臂13相对底座10可转动,第二连接臂16的一端设有弧形的第二折弯件161,第二折弯件161与第二弧形槽10b配合连接以使第二连接臂16相对底座10可转动。考虑到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转动时,第一连接臂13的两端和第二连接臂16的两端均发生转动,通过两端转动较小的角度便可相对底座10发生较为灵活的运动,则第一连接臂13相对底座10的转动角度较小,第二连接臂16相对底座10的转动角度较小。因此,本实施例采用第一折弯件131与第一弧形槽10a配合连接实现第一连接臂13相对底座10转动的方式,在满足第一连接臂13相对底座10的较小转动角度的同时,能够减小实现第一连接臂13与底座10转动连接的连接结构占用的空间,采用第二折弯件161与第二弧形槽10b配合连接实现第二连接臂16相对底座10转动的方式,在满足第二连接臂16相对底座10的较小转动角度的同时,能够减小实现第二连接臂16与底座10转动连接的连接结构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折叠装置100的小型化设计。
示例性地,底座10包括第一壳体104以及与第一壳体104盖合连接的第二壳体105。采用第一壳体104和第二壳体105盖合连接的方式,有利于降低底座10的生产难度以及底座10与其他部件(例如第一连接臂13、第一转动臂11等)的组装难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壳体104设有第一弧形槽10a和第二弧形槽10b。这样,第一弧形槽10a和第二弧形槽10b形成于第一壳体104,只需对第一壳体104进行加工,能够减少加工工序,简化生产难度。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壳体105设有第二弧形槽10b和第二弧形槽10b。这样,第二弧形槽10b和第二弧形槽10b形成于第二壳体105,只需对第二壳体105进行加工,能够减少加工工序,简化生产难度。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第一壳体104和第二壳体105二者之一设有第一凸起部104a和第二凸起部104b,二者另一设有第一凹陷部105a和第二凹陷部105b,第一壳体104与第二壳体105盖合连接时,第一凸起部104a和第一凹陷部105a之间形成第一弧形槽10a,第二凸起部104b和第二凹陷部105b之间形成第二弧形槽10b。这样,在组装折叠装置100时,可通过将第一连接臂13的第一折弯件131放置于第一凸起部104a和第一凹陷部105a之间,第二连接臂16的第二折弯件161放置于第二凸起部104b和第二凹陷部105b之间,利用第一壳体104与第二壳体105盖合连接,使得第一折弯件131和第二折弯件161分别与第一弧形槽10a和第二弧形槽10b配合连接,组装难度较低。而在拆卸折叠装置100时,可通过拆离第一壳体104和第二壳体105,此时,第一折弯件131和第二折弯件161能够分别脱离第一弧形槽10a和第二弧形槽10b,拆卸难度较低。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相互靠近时,第一连接件12、底座10和第二连接件15之间围合形成容纳空间100a,如图11所示,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相互远离时,第一连接件12、底座10和第二连接件15三者的部分表面齐平以形成支撑平面100b。这样,当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相互靠近时,利用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连接柔性屏20,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能够带动柔性屏20以使柔性屏20进行折叠,此时,折叠状态的柔性屏20位于容纳空间100a内,能够对柔性屏20进行收容和保护。当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相互远离时,利用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连接柔性屏20,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能够带动柔性屏20以使柔性屏20进行展开,此时,展开状态的柔性屏20承载于支撑平面100b,能够保持柔性屏20的平整。具体地,容纳空间100a大致呈U字形状,能够与折叠状态的柔性屏20相适配。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2所示,折叠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支撑板191以及第二支撑板192,第一支撑板191可活动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2和第一连接臂13,第一支撑板191位于第一连接件12和第一连接臂13之间,第一非弯折部分21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91,第一连接臂13相对第一连接件12和底座10转动时,第一支撑板191相对第一连接件12和第一连接臂13活动以改变第一支撑板191与第一连接件12之间的角度,第一支撑板191和弯折部分23之间设有磁吸组件30,第二支撑板192可活动连接于第二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臂16,第二支撑板192位于第二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臂16之间,第二非弯折部分22连接于第二支撑板192,第二连接臂16相对第二连接件15和底座10转动时,第二支撑板192相对第二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臂16活动以改变第二支撑板192与第二连接件15之间的角度,第二支撑板192和弯折部分23之间设有磁吸组件30。这样,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相互靠近时,第一连接件12、底座10和第二连接件15之间形成大致呈U字形状的容纳空间100a,此时,第一支撑板191与第一连接件12之间形成角度,第二支撑板192与第二连接件15之间形成角度,这使得容纳空间100a的形状在第一支撑板191和第二支撑板192的作用下发生改变,U字形状的底部形成为水滴状,即,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大致平行,而第一支撑板191和第二支撑板192均向容纳空间100a内倾斜。利用第一支撑板191和第二支撑板192连接于柔性屏20,柔性屏20的弯折的部分呈水滴状,第一支撑板191和第二支撑板192能够对柔性屏20提供支撑,保持柔性屏20的弯折的部分的形状。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第一连接件12具有第一倾斜面12a,第一支撑板191具有第一限位面191a,第二连接件15具有第二倾斜面15a,第二支撑板192具有第二限位面192a,第一连接臂13和第二连接臂相对第一连接件12和底座10转动靠近时,第一限位面191a用于抵接于第一倾斜面12a以限制第一支撑板191与第一连接件12之间的角度,第二限位面192a用于抵接于第二倾斜面15a以限制第二支撑板192与第二连接件15之间的角度。这样,通过第一限位面191a与第一倾斜面12a抵接能够保持第一支撑板191与第一连接件12之间的角度,第二限位面192a与第二倾斜面15a抵接能够保持第二支撑板192与第二连接件15之间的角度,从而提高第一支撑板191和第二支撑板192对柔性屏的支撑的稳定性,保持柔性屏的弯折的部分的形状。
示例性地,第一支撑板191与第一连接件12和第一连接臂13二者之一为转动连接,与二者另一为弧形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192与第二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臂16二者之一为转动连接,与二者另一为弧形滑动连接。本实施例提供了多种连接方式,能够使得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相对底座10转动时,第一支撑板191与第一连接件12之间形成角度,第二支撑板192与第二连接件15之间形成角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同步转动。其中,同步转动是指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同时转动,且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的角度相同。这样,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同步转动时,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能够相对底座10同步转动,利用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5连接柔性屏20以带动柔性屏20实现柔性屏20的折叠和展开,柔性屏20的受力较为均匀。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至图16所示,折叠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杆件171以及第二杆件172,第一杆件171和第二杆件172可转动且沿底座10的宽度方向x间隔设于底座10,第一转动臂1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11a,第一连接孔11a连接于第一杆件171,第二转动臂14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14a,第二连接孔14a连接于第二杆件172,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分别位于底座10沿宽度方向x的两侧。这样,通过第一杆件171和第二杆件172相对底座10转动,能够分别带动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实现转动的结构较为简单、可靠,设计难度低。其中,第一杆件171与第二杆件172的转动方向相反,这样,第一杆件171和第二杆件172能够分别带动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相互靠近或远离。例如,如图13和图14所示,当第一杆件17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第二杆件17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且相互靠近,当第一杆件17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而第二杆件17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且相互远离。
可选地,底座10设有容纳槽10c,第一杆件171和第二杆件172可转动设于容纳槽10c内。这样,利用容纳槽10c容纳第一杆件171和第二杆件172,能够减少第一杆件171和第二杆件172占用的空间,减小底座10的厚度,从而减小折叠装置100的整体厚度,有利于应用于轻薄化的显示屏组件。
示例性地,如图14至图16所示,第一转动臂11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111,第二转动臂14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141,第二齿轮141与第一齿轮111啮合,以使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同步转动。这样,通过第二齿轮141与第一齿轮111啮合,第一转动臂11相对底座10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转动臂14同步转动,相反地,第二转动臂14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转动臂11同步转动,且第一齿轮111与第二齿轮141啮合,转动方向相反,则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同步转动时,第一转动臂11与第二转动臂14的转动方向也相反,能够实现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相互靠近或远离。
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11和第二齿轮141可分别设于第一杆件171和第二杆件172,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折叠装置100还包括至少两根第三杆件173,至少两根第三杆件173可转动设于底座10,至少两根第三杆件173间隔位于第一杆件171和第二杆件172之间,至少两根第三杆件173均设有第三齿轮173a,且至少两根第三杆件173的第三齿轮173a相互啮合,与第一杆件171相邻的第三杆件173的第三齿轮173a与第一齿轮111啮合,与第二杆件172相邻的第三杆件173的第三齿轮173a与第二齿轮141啮合。一方面,第一转动臂11相对底座10转动时,第一齿轮111转动且通过第三齿轮173a传动带动第二齿轮141转动,这样,第二转动臂14与第一转动臂11能够同步相对底座10转动。而当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时,第二齿轮141转动且通过第三齿轮173a传动带动第一齿轮111转动,这样,第一转动臂11与第二转动臂14能够同步相对底座10转动。另一方面,至少两根第三杆件173位于第一杆件171和第二杆件172之间,能够增大第一杆件171和第二杆件172之间的距离,即,第一转动臂11与第二转动臂14之间的距离增大,则与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分别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15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能够增大容纳空间100a。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底座10沿长度方向y间隔设有第一固定件101和第二固定件102,第一杆件17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件101和第二固定件102,第二杆件17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件101和第二固定件102。这样,通过第一固定件101和第二固定件102与第一杆件171、第二杆件172的两端连接的方式,第一杆件171、第二杆件172的连接可靠性较佳,且第一杆件171、第二杆件172相对底座10转动的稳定性较佳。
进一步地,如图15至图17所示,第一转动臂11的第一连接孔11a连接于第一杆件171位于第一固定件101和第二固定件102之间的部分,第一转动臂11朝向第一固定件101的表面设有第一咬合部112,第二转动臂14的第二连接孔14a连接于第二杆件172位于第二固定件102和第二固定件102之间的部分,第二转动臂14朝向第一固定件101的表面设有第二咬合部142,第一固定件101朝向第二固定件102的一侧设有第三咬合部101a和第四咬合部101b,第三咬合部101a用于与第一咬合部112配合连接,以使第一转动臂11相对底座10转动至预设角度时保持悬停,第四咬合部101b用于与第二咬合部142配合连接,以使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至预设角度时保持悬停,第一杆件171套设有第一弹性件181,第一弹性件18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转动臂11朝向第二固定件102的表面和第二固定件102朝向第一固定件101的一侧,第二杆件172套设有第二弹性件182,第二弹性件18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转动臂14朝向第一固定件101的表面和第二固定件102朝向第一固定件101的一侧。其中,上述咬合部均可为凸轮结构,第一咬合部112和第三咬合部101a为相匹配的凸轮结构,第二咬合部142和第四咬合部101b为相匹配的凸轮结构。这样,通过第一咬合部112与第三咬合部101a咬合,使得第一转动臂11相对底座10在预设角度保持悬停,第二咬合部142与第四咬合部101b咬合,使得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在预设角度保持悬停,能够提高折叠装置100形成的容纳空间100a和支撑平面100b的稳定性,避免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在受到碰撞时意外改变两者与底座10之间的角度的情况发生。并且,一方面,第一弹性件181能够提供弹性作用力使得第一咬合部112与第三咬合部101a紧密咬合,第二弹性件182能够提供弹性作用力使得第二咬合部142与第四咬合部101b紧密咬合,提高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在预设角度悬停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当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从预设角度转动至其他角度时,第一咬合部112与第三咬合部101a发生相对转动而形成错位(未咬合),第二咬合部142与第四咬合部101b发生相对转动而形成错位,第一弹性件181和第二弹性件182受到压缩,第一弹性件181能够提供弹性作用力使第一咬合部112与第三咬合部101a发生相对转动而进行咬合,第二弹性件182能够提供弹性作用力使第二咬合部142与第四咬合部101b发生相对转动而进行咬合。
示例性地,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一转动臂11包括第一主体部11b、第一延伸部11c以及第一滑动块11d,第一主体部11b设有第一连接孔11a,第一延伸部11c连接于第一主体部11b和第一滑动块11d之间,第一延伸部11c和第一滑动块11d位于底座10的一侧,第一滑动块11d滑动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2,第二转动臂14包括第二主体部14b、第二延伸部14c以及第二滑动块14d,第二主体部14b设有第二连接孔14a,第二延伸部14c连接于第二主体部14b和第二滑动块14d之间,第二延伸部14c和第二滑动块14d位于底座10的一侧,第二滑动块14d滑动连接于第二连接件15。这样,以第一转动臂11为例,通过第一延伸部11c和第一滑动块11d位于底座10的一侧,利用第一滑动块11d与第一连接件12滑动连接,能够降低第一连接件12沿底座10的厚度方向的高度,则当折叠装置100展开时,底座10与第一连接件12的表面齐平能够为柔性屏提供平坦的支撑,且折叠装置100的整体厚度较小。第二转动臂14的原理与第一转动臂11相同,不再次赘述。
可选地,如图15和图16所示,底座10还设有第三固定件103,第三固定件103位于第一固定件101和第二固定件102之间,第一转动臂11的第一连接孔11a连接于第一杆件171位于第一固定件101和第三固定件103之间的部分,第二转动臂14的第二连接孔14a连接于第二杆件172位于第一固定件101和第三固定件103之间的部分,第三固定件103朝向第一固定件101的一侧连接于第一转动臂11朝向第二固定件102的表面以及第二转动臂14朝向第一固定件101的表面,第三固定件103朝向第二固定件102的一侧连接于第一弹性件181和第二弹性件182。这样,第三固定件103能够避免第一弹性件181和第一转动臂11直接接触、第二弹性件182和第二转动臂14直接接触,从而避免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相对底座10转动时,与第一弹性件181和第二弹性件182产生干涉的情况发生,尤其当第一转动臂11和第二转动臂14分别设有第一齿轮111和第二齿轮141时,第一弹性件181和第二弹性件182容易卷入至第一齿轮111和第二齿轮141之间而导致折叠装置100损坏。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组件1,通过折叠装置100连接柔性屏20的第一非弯折部分21和第二非弯折部分22,折叠装置100带动第一非弯折部分21和第二非弯折部分22相互靠近或远离时,连接于第一非弯折部分21和第二非弯折部分22之间的弯折部分23能够发生形变,从而使柔性屏20切换至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同时,利用磁吸组件30设于弯折部分23和折叠装置100之间,柔性屏20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磁吸组件30能够提供相斥作用力引导柔性屏20按既定的轨迹折叠,从而降低柔性屏20受到的压力,当柔性屏20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磁吸组件30能够提供相吸作用力引导柔性屏20按既定的轨迹展开,从而降低柔性屏20受到的拉力。这样,能够避免柔性屏20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柔性屏20受到的拉伸和挤压的作用力较大而导致柔性屏20造成损坏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8和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设备20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实施例二的显示屏组件1。
其中,图18示出了显示屏组件1的折叠装置与柔性屏折叠的状态,图19示出了显示屏组件1的折叠装置和柔性屏展开的状态。
示例性地,智能终端设备200可为平板电脑、手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通过折叠装置实现柔性屏的折叠和展开,能够满足用户使用智能终端设备的不同需求。例如,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时,智能终端设备200占用的空间较小,便于智能终端设备200的携带、存放和运输等。而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时,能够提供较大的显示区域,便于用户操作柔性屏以及观看柔性屏显示的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设备200,折叠装置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柔性屏受到的拉伸和挤压的作用力较小,避免柔性屏造成损坏。
以上对本发明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屏组件及智能终端设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应用了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一种显示屏组件及智能终端设备与其核心思想;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3)

1.一种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屏,所述柔性屏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非弯折部分、弯折部分以及第二非弯折部分;
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非弯折部分和所述第二非弯折部分,所述折叠装置用于使所述弯折部分发生形变以使所述柔性屏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以及
磁吸组件,所述磁吸组件设于所述弯折部分和所述折叠装置之间,所述磁吸组件用于在所述柔性屏从所述展开状态切换至所述折叠状态时提供相斥作用力以使所述弯折部分发生弯折形变,以及,用于在所述柔性屏从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提供相吸作用力以使弯折部分发生展开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组件包括第一磁吸件以及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设于所述弯折部分,所述第二磁吸件设于所述折叠装置;
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二者之一为电磁铁,二者另一为磁铁;或者,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均为电磁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还包括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电磁铁,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弯折部分的形变角度;
所述弯折部分发生弯折形变时,所述形变角度减小,所述电磁铁的磁性发生变化以使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相斥;
所述弯折部分发生展开形变时,所述形变角度增大,所述电磁铁的磁性发生变化以使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相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包括底座、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非弯折部分以及所述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非弯折部分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弯折部分之间设有所述磁吸组件,所述第二转动臂和所述弯折部分之间设有所述磁吸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臂以及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弯折部分之间设有所述磁吸组件,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臂和所述弯折部分之间设有所述磁吸组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底座转动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连接件随所述第一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转动臂向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所述第二连接件随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臂向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二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
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底座转动相互远离时,所述第一连接件随所述第一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转动臂向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所述第二连接件随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臂向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二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且不重合;
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且不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设有弧形的第一折弯件,所述第一折弯件与所述第一弧形槽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可转动,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设有弧形的第二折弯件,所述第二折弯件与所述第二弧形槽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可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盖合连接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设有所述第一弧形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槽;
或者,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二者之一设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二者另一设有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盖合连接时,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一凹陷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二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弧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臂之间,所述第一非弯折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底座转动时,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臂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的角度,所述第二支撑板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所述第二非弯折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连接臂相对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底座转动时,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臂活动以改变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支撑板具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且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限位面用于抵接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以限制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的角度,所述第二限位面抵接于所述第二倾斜面以限制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臂二者之一为转动连接,与二者另一为弧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二者之一为转动连接,与二者另一为弧形滑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围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相互远离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三者的部分表面齐平以形成支撑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同步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第一杆件以及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可转动且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间隔设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件,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于所述第二杆件,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二转动臂分别位于所述底座沿宽度方向的两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可转动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臂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主体部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滑动块之间,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滑动块位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一滑动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二转动臂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二延伸部以及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主体部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和所述第二滑动块之间,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二滑动块位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滑动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以使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二转动臂同步转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至少两根第三杆件,至少两根所述第三杆件可转动设于所述底座,至少两根所述第三杆件间隔位于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之间,至少两根所述第三杆件均设有第三齿轮,且至少两根所述第三杆件的所述第三齿轮相互啮合,与所述第一杆件相邻的所述第三杆件的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与所述第二杆件相邻的所述第三杆件的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杆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杆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臂的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一转动臂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表面设有第一咬合部,所述第二转动臂的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于所述第二杆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转动臂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表面设有第二咬合部,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侧设有第三咬合部和第四咬合部,所述第三咬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咬合部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至预设角度时保持悬停,所述第四咬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咬合部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转动臂相对所述底座转动至预设角度时保持悬停;
所述第一杆件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臂朝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杆件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臂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部和第三咬合部为相匹配的凸轮结构,所述第二咬合部和所述第四咬合部为相匹配的凸轮结构。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设有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所述第一转动臂的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三固定件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转动臂的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于所述第二杆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三固定件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三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臂朝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转动臂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表面,所述第三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
23.一种智能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2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
CN202210968729.2A 2022-08-12 2022-08-12 显示屏组件及智能终端设备 Pending CN1176408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68729.2A CN117640800A (zh) 2022-08-12 2022-08-12 显示屏组件及智能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68729.2A CN117640800A (zh) 2022-08-12 2022-08-12 显示屏组件及智能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0800A true CN117640800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32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68729.2A Pending CN117640800A (zh) 2022-08-12 2022-08-12 显示屏组件及智能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4080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02857B (zh)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US1077222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343310A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US20230244274A1 (en) Foldable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209008A1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EP418428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hinge module
US20230007797A1 (en) Hinge,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076218B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装置
EP4134780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601484A (zh) 同步装置、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4170909A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6696929B (zh) 一种阻尼机构、折叠铰链及电子设备
KR102298726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폴더블 힌지모듈
CN117640800A (zh) 显示屏组件及智能终端设备
CN115614373B (zh) 铰链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5890763U (zh)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WO2023138313A1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终端设备
CN116658513B (zh)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US20230047119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306817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7628040A (zh) 折叠装置、显示屏组件及智能终端设备
WO2024001103A1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4040984A1 (zh) 转轴装置以及折叠屏设备
CN116696928B (zh) 一种阻尼机构、折叠铰链及电子设备
WO2024001136A1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