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39164A - 供电电路、供电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供电电路、供电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39164A
CN117639164A CN202311600235.XA CN202311600235A CN117639164A CN 117639164 A CN117639164 A CN 117639164A CN 202311600235 A CN202311600235 A CN 202311600235A CN 117639164 A CN117639164 A CN 117639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odule
power supply
module
supply circuit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002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0023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391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39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391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供电电路、供电方法及终端设备。该供电电路包括:第一电池模组;第二电池模组,所述第二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串联连接;第一输出端,用于与第一部分负载连接,所述第一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形成第一放电通路,所述第一电池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放电通路为所述第一部分负载提供电能;第二输出端,用于与第二部分负载连接,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第二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形成第二放电通路,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及所述第二电池模组通过所述第二放电通路为所述第二部分负载提供电能。上述的供电电路、供电方法及终端设备,能够减少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供电电路的续航能力。

Description

供电电路、供电方法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电电路、供电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终端设备的充电效率以及满足终端设备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中使用的电源采用多个电池共同进行充放电。在利用多个电池进行放电的方案中,电池输出的电流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损耗较大,导致终端设备的续航能力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供电电路、供电方法及终端设备,能够减少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供电电路的续航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
第一电池模组;
第二电池模组,所述第二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串联连接;
第一输出端,用于与第一部分负载连接,所述第一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形成第一放电通路,所述第一电池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放电通路为所述第一部分负载提供电能;
第二输出端,用于与第二部分负载连接,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第二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形成第二放电通路,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及所述第二电池模组通过所述第二放电通路为所述第二部分负载提供电能。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供电电路,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及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折叠部中设置有第一部分负载以及所述供电电路中的第一电池模组,所述第二折叠部中设置有第二部分负载以及所述供电电路中的第二电池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供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放电通路,通过第一电池模组为第一部分负载提供电能;
基于第二放电通路,通过第一电池模组及第二电池模组为第二部分负载提供电能;所述第一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串联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供电电路、供电方法及终端设备,供电电路包括第一电池模组、第二电池模组、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第一电池模组与第二电池模组串联连接,第一电池模组与第一输出端形成第一放电通路,第一电池模组通过第一放电通路为第一部分负载提供电能,第一电池模组、第二电池模组及第二输出端形成第二放电通路,第一电池模组及第二电池模组通过第二放电通路为第二部分负载提供电能,第一电池模组通过第一放电通路单独为第一部分负载提供电能,第一部分负载与第二部分负载不共用同一放电通路,优化了放电过程中的电能传输线路,可以有效降低放电过程中电池模组输出的电能在线路传输中的损耗,提高了供电电路的续航能力,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的续航能力。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适用于容量不同的第一电池模组及第二电池模组,减少了对终端设备的结构限制,提高了终端设备的结构设计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不等容电池并联放电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的放电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均衡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1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供电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电池模组称为第二电池模组,且类似地,可将第二电池模组称为第一电池模组。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两者都是电池模组,但其不是同一电池模组。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终端设备中使用的电源通常采用双电池串联或者双电池并联的方案,对于双电池串联的方案,通常要求两个电池的尺寸、容量等参数相同,从而保证两个电池在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均可实现电压均衡,因此,两个电池在终端设备中基本上是中心对称进行设置,限制了终端设备的结构设计。特别是对于具有折叠形态的终端设备,如折叠手机、折叠手表等,由于折叠的两个折叠部的体积通常存在差异,目前的两个电池串联的方案无法有效利用终端设备的结构空间,增加了终端设备的堆叠难度。对于双电池并联的方案,主要利用阻抗匹配或者限流开关来保证电池充电均衡,并通过并联方式实现放电的自动均衡,虽然双电池并联的方案不要求电池的尺寸、容量等相同,但是在放电过程中,增加了额外的放电损耗,导致终端设备的续航能力降低。
示例性地,图1为相关技术中不等容电池并联放电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可包括第一折叠部110及第二折叠部120,第一折叠部110与第二折叠部120通过转轴130转动连接,电池BAT1与电池BAT2并联连接,电池BAT1与电池BAT2可通过充放电路径管理模块(如Charger模块等)向输出端Vsys1及输出端Vsys2供电,其中,输出端Vsys1可与第一折叠部110中的负载连接,输出端Vsys2与第二折叠部120中的负载连接,从而实现分别为第一折叠部110及第二折叠部120中的负载供电。在放电过程中,电池输出的电能需要穿越两次转轴130,一次为电池BAT2输出的电能穿越转轴,经过连接点Vbat向充放电路径管理模块传输,另一次为充放电路径管理模块输出的电能穿越转轴到达输出端Vsys2,为第二折叠部120中的负载供电。设置在转轴130上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可用于传输第一折叠部110与第二折叠部120之间的电信号,比如设置在第二折叠部120的电池BAT2输出的电能经过转轴130上的FPC,向设置在第一折叠部110的充放电路径管理模块传输,以及该充放电路径管理模块输出的电能经过转轴130上的FPC向第二折叠部120的输出端Vsys2传输等,由于转轴结构空间限制,会导致FPC的线路阻抗较大,因此,电池输出的电能经过转轴130上的FPC会增加额外的放电损耗。
以总的系统放电电流3A(安培),电池BAT2的容量与电池BAT1的容量的比值为2:1,电池BAT2和电池BAT1按照容量的比值进行放电为例,电池BAT2输出电流2A,电池BAT1输出电流1A,流经连接点Vbat的电流为3A,则电池BAT2输出的电流2A需经过转轴130上的FPC,电池BAT2输出的电流在穿越转轴130上的FPC时产生了损耗,且充放电路径管理模块向输出端Vsys2输出的电流因经过转轴130上的FPC也会持续产生较大损耗。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供电电路、供电方法及终端设备,能够减少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供电电路的续航能力,进而提高了终端设备的续航能力。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供电电路200,供电电路200可包括第一电池模组210、第二电池模组220、第一输出端230及第二输出端240。
其中,第一电池模组210与第二电池模组220串联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电池模组210的负极端接地,第一电池模组210的正极端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负极端连接。
第一电池模组210可与第一输出端230连接,第一电池模组210与第一输出端230可形成第一放电通路250。进一步地,第一输出端230可与第一电池模组210的正极端连接。
第二电池模组220可与第二输出端240连接,第一电池模组210、第二电池模组220与第二输出端240可形成第二放电通路260。进一步地,第二输出端240可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正极端连接。
第一电池模组210可包括单电芯或者由多个电芯组成的第一电池包,该第一电池包中的多个电芯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第二电池模组220可包括单电芯或者由多个电芯组成的第二电池包,第二电池包中的多个电芯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电池模组210在满充状态下的电压与第二电池模组220在满充状态下的电压相同,该满充状态指的是充满电的状态,从而可以保证第一电池模组210与第二电池模组220在放电过程和充电过程中能够实现电压均衡。
第一输出端230,用于与第一部分负载连接,第一电池模组210通过第一放电通路250为第一部分负载提供电能。
第二输出端240,用于与第二部分负载连接,第一电池模组210及第二电池模组220通过第二放电通路260为第二部分负载提供电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负载与第二部分负载可分别设置于终端设备的主体的不同区域,可选地,第一部分负载与第二部分负载可独立进行工作,也可共同配合进行工作。第一电池模组210和第二电池模组220也可分别设置于终端设备的主体的不同区域,第一电池模组210相对于第二电池模组220可更靠近第一部分负载或第一部分负载的电能输入接口,第二电池模组220相对于第一电池模组210更靠近第二部分负载或第二部分负载的电能输入接口。第一电池模组210可设置于与第一部分负载相同的主体区域,第二池模组220可设置于与第二部分负载相同的主体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部分负载对应第一放电通路250,第二部分负载对应第二放电通路260,第一部分负载与第二部分负载不共用同一放电通路。第一电池模组210通过第一放电通路250单独为第一部分负载提供电能,第一电池模组210与第二电池模组220共同通过第二放电通路260为第二部分负载提供电能。第一电池模组210输出的电流一部分直接通过第一放电通路250为第一部分负载供电,另一部分电流与第二电池模组220输出的电流共同为第二部分负载供电,缩短了第一电池模组210到第一部分负载的传输线路长度,通过串联放电也减小了第一电池模组210到第二部分负载的传输电流,优化了放电过程中的电能传输线路,减少了电能在线路传输中的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放电通路260的线路阻抗可大于第一放电通路250的线路阻抗。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池模组210只有一部分电流与第二电池模组220输出的电流共同为第二部分负载供电,减少了第一电池模组210在线路阻抗较大的第二放电通路260上传输的电流,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电池并联放电的方案,能够有效减少第一电池模组210输出的电能在传输线路上的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供电电路200可设置于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包括第一折叠部310、第二折叠部320及连接组件330,第一折叠部310与第二折叠部320通过连接组件330转动连接,可选地,该连接组件可包括转轴等,第一折叠部310与第二折叠部320可通过连接组件330进行转动,从而呈现展开状态或者折叠状态。第一折叠部310与第二折叠部320可以是相对于用户呈现左右折叠状态(用户通过将第一折叠部310或第二折叠部320向左或向右转动实现折叠),也可以是相对于用户呈现上下折叠状态(用户通过将第一折叠部310或第二折叠部320向上或向下转动实现折叠)。第一折叠部310与第二折叠部320可以是完全对称的两个主体,也可以是非对称的两个主体,第一折叠部310与第二折叠部320的形状和尺寸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第一电池模组210及第一部分负载可设置于第一折叠部310,第二电池模组220及第二部分负载设置于第二折叠部320,第一放电通路250不经过连接组件330,第二放电通路260经过连接组件330。通过串联放电减小了第一电池模组210到第二部分负载的传输电流,因此降低了第一电池模组210经过连接组件330上的FPC的电流,从而降低了电流在穿越连接组件330上的FPC时所产生的损耗。而且向第一输出端230输出的电流也不需要经过连接组件330,进一步减少了放电过程中电能在传输线路上的损耗,有效提高了终端设备的整体续航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210通过第一放电通路250单独为第一部分负载提供电能,第一部分负载与第二部分负载不共用同一放电通路,优化了放电过程中的电能传输线路,可以有效降低放电过程中电池模组输出的电能在线路传输中的损耗,提高了供电电路的续航能力,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的续航能力。
如图4所示,供电电路200还包括电压变换模块270,电压变换模块270可设置于第二放电通路260中,电压变换模块270可分别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正极端及第二输出端240连接。
电压变换模块270,用于对第二电池模组220和第一电池模组210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使得降压处理后的电压处于第二部分负载的工作电压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压变换模块270可包括但不限于降压变换器、变压器、电荷泵(charge pump,CP)等。由于第二电池模组220和第一电池模组210串联连接,第一电池模组210的负极端接地,电压变换模块270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正极端连接,第二电池模组220的正极端为高压端,第二电池模组220的正极端的电压为第一电池模组210的电压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之和,大于第二部分负载所需的工作电压。因此,为了满足第二部分负载的工作电压范围,且为了保证第一输出端230和第二输出端240输出的电压相同或接近,电压变换模块270可对第二电池模组220和第一电池模组210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处理。
例如,第一电池模组210和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均为4V(伏特),第一输出端230输出的电压为4V,则第二电池模组220的正极端的电压(第二电池模组220和第一电池模组210输出的电压)为8V,电压变换模块270可对第二电池模组220和第一电池模组210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将电压从8V降低至4V,使得第二输出端240输出的电压与第一输出端230输出的电压相同;假设第二电池模组220输出的电流为1A,电压变换模块270将电压从8V降低至4V时,电流从1A增大至2A。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电压变换模块270可包括2:1电荷泵,该2:1电荷泵对第二电池模组220和第一电池模组210输出的电压进行1/2降压处理,电压变换模块270输出的电压为第二电池模组220和第二电池模组210输出的电压的1/2。通过电压变换模块270对串联连接的第二电池模组220和第一电池模组210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可以保证第一放电通路250与第二放电通路260输出的电压相同或接近,可满足负载所需的工作电压范围。需要说明的是,电压变换模块270的降压比例,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调整,并不仅限于2:1的降压比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210的容量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容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电池模组210的容量可大于或等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容量。可将容量较大的第一电池模组210的负极端接地,容量较小的第二电池模组220的正极端与电压变换模块270连接,使得容量较大的第一电池模组210通过第一放电通路250单独为第一部分负载供电,同时与第二电池模组220通过第二放电通路260共同为第二部分负载供电,既可以使第一电池模组210和第二电池模组220在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容易实现均衡(比较不会出现二者电压差异过大导致无法实现放电均衡的情况),又可以减少线路上传输的电流,从而进一步减少传输线路上的电能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端230输出的电流值与第二输出端240输出的电流值,主要取决于第一部分负载及第二部分负载的供电需求。假设第二部分负载需求的电流值为2A,第一部分负载需求的电流值为1A,电压变换模块270为2:1电荷泵,则第一电池模组210输出的总电流为1+2/2=2A,其中,第一电池模组210输出的2A电流中的1A通过第一放电通路250输出给第一部分负载,为第一部分负载供电;第一电池模组210输出的2A电流中的1A和第二电池模组220输出的电流1A,通过第二放电通路260共同输出给第二部分负载,为第二部分负载供电。不需要将第一电池模组210输出的总电流都通过线路传输给2:1电荷泵,再给到负载,减少了放电过程中在传输线路上的电能损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电池模组210输出的电流值与第二电池模组220输出的电流值之间的比值,等于第一电池模组210的容量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容量之间的比值。
第一电池模组210与第二电池模组220可按照二者的容量比值进行放电,示例性地,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的放电示意图。如图5所示,假设电池模组BAT1(即第一电池模组210)的容量与电池模组BAT2(即第二电池模组220)的容量之间的比值为2:1,则电池模组BAT1输出的电流值与电池模组BAT2输出的电流值之间的比值也为2:1,比如电池模组BAT1输出2A电流,电池模组BAT2输出1A电流,电池模组BAT1输出的电流可分为两部分,其中1A电流通过第一放电通路250输出到第一部分负载,剩下的1A电流通过第二放电通路260输出到第二部分负载,电池模组BAT1输出的1A电流和电池模组BAT2输出的1A电流经2:1电荷泵后,变为2A电流输出到第二部分负载。相较于图1所示的不等容电池并联放电的方案,电池模组BAT1输出的、需要经过连接组件330的电流为1A,小于2A,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放电过程中电能在线路传输中的损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210与第二电池模组220按照二者的容量比值进行放电,可以保证第一电池模组210与第二电池模组220同时完成放电,无需加入均衡模块即可实现第一电池模组210与第二电池模组220在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均衡。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供电电路200,还可包括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282及第二充放电管理模块284。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282设置于第一放电通路250中,第二充放电管理模块284设置于第二放电通路260中。进一步地,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282可分别与第一电池模组210的正极端及第一输出端230连接,第二充放电管理模块284可分别与电压变换模块270及第二输出端240连接。
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282,用于在第一部分负载不需要电能的情况下,断开第一放电通路250。
第二充放电管理模块284,用于在第二部分负载不需要电能的情况下,断开第二放电通路260。
针对第一放电通路250及第二放电通路260,可分别设置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282及第二充放电管理模块284,用于对放电通路进行路径管理控制。当第一部分负载不需要电能的情况下,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282可处于断开状态,使得第一放电通路250断开,可以防止第一电池模组210持续向第一输出端230漏电,影响续航。当第二部分负载不需要电能的情况下,第二充放电管理模块284可处于断开状态,使得第二放电通路260断开,可以防止电池模组持续向第二输出端240漏电,影响续航。而且,针对两个放电通路分别设置相应的充放电管理模块,可实现对两个放电通路的独立控制,适用于第一部分负载或者第二部分负载单独使用/不使用的场景,提高了供电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282及第二充放电管理模块284,可包括但不限于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氧半场效晶体管)开关管、Charger(Charge and discharge path management,充放电路径管理)电路等。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供电电路200,还可包括均衡模块290。均衡模块290分别与第一电池模组210及第二电池模组220连接,进一步地,均衡模块290可分别与第一电池模组210的正极端、负极端,以及与第二电池模组210的正极端、负极端连接。
均衡模块290,用于均衡第一电池模组210的电压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电池模组210的电压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之间的电压差值绝对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时,可控制均衡模块290进行工作。若第一电池模组210的电压大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则均衡模块290可工作在升压模式,提高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若第一电池模组210的电压小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则均衡模块290可工作在降压模式,降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以使得第一电池模组210的电压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之间的电压差值绝对值逐渐缩小直至达到电压均衡状态,该电压均衡状态可指的是第一电池模组210的电压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相等或者极为接近。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均衡模块的电路结构图。如图8所示,均衡模块290可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及电容C1,其中,第一电感L1的一端与第一电池模组BAT1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及第一开关S1连接,第二电感L2的一端与第二电池模组BAT2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及第二开关S2连接。均衡模块290可通过控制第一开关S1与第二开关S2的通断,来均衡第一电池模组BAT1与第二电池模组BAT2之间的电压差值。
在第一开关S1断开,第二开关S2闭合时,均衡模块290处于电感充电阶段,第二电池模组BAT2、第二电感L2及第二开关S2形成第一回路,第二电池模组BAT2向第二电感L2提供能量,为第二电感L2充电;电容C1、第一电感L1、第二开关S2及第一电池模组BAT1形成第二回路,电容C1向第一电感L1释放能量,为第一电感L1充电。
在第一开关S1闭合,第二开关S2断开时,均衡模块290处于电感放电阶段,第二电池模组BAT2、第二电感L2、电容C1及第一开关S1形成第三回路,第二电感L2向电容C1释放能量,为电容C1充电;第一电感L1、第一开关S1及第一电池模组BAT1形成第四回路,第一电感L1释放电能。
均衡模块290可通过控制第一开关S1或者第二开关S2的通断时长比例(即开关的占空比),工作在降压模式或者升压模式。可选地,供电电路200还可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获取第一电池模组210的电压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之间的电压差值绝对值,当检测到第一电池模组210的电压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之间的电压差值绝对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且第一电池模组210的电压大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时,处理器可控制均衡模块290工作在升压模式;当检测到第一电池模组210的电压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之间的电压差值绝对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且第一电池模组210的电压小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时,处理器可控制均衡模块290工作在降压模式。进一步地,处理器还可在检测到第一电池模组210的电压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相等时,控制均衡模块290停止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均衡模块290,可包括但不限于cuk电路,Buck-Boost电路(降压-升压电路)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供电电路200中设置有均衡模块290,通过均衡模块290可均衡第一电池模组210的电压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保证了供电电路200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供电电路200中的第一输出端230与第二输出端240可连接,供电电路200还可包括充电接口902,充电接口902可用于接入电源提供装置,充电接口902可包括但不限于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无线充电接口等;电源提供装置可包括但不限于适配器、移动电源等。
充电接口902,用于接收输入的充电信号,并根据充电信号向第一电池模组210及第二电池模组220进行充电。该充电信号可包括充电电流和/或充电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压变换模块270还可用于对充电接口902输出的充电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并将升压后的充电电压传输给第一电池模组210及第二电池模组220,以对第一电池模组210及第二电池模组220进行充电,从而可以提高第一电池模组210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充电效率,满足第一电池模组210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充电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接口902,还用于接收输入的充电信号,根据充电信号通过第一充电通路向第一电池模组210及第二电池模组220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供电电路200还可包括快充模块904,快充模块904可分别与充电接口902及第二电池模组220连接,充电接口902、快充模块904、第一电池模组210及第二电池模组220可形成第一充电通路。供电电路200可对应第一充电模式及第二充电模式,其中,第一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大于第二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第一充电模式可理解为快充充电模式,第二充电模式可理解为普通充电模式。可选地,第一充电通路可以是第一充电模式对应的直充充电通道,快充模块904可包括MOS开关等,在第一充电模式下,快充模块904可导通第一充电通路,充电接口902输入的充电信号通过第一充电通路直接对第一电池模组210及第二电池模组220进行充电,提高了充电速度。需要说明的是,快充模块904还可以是除MOS开关以外的其它电路,例如Charger电路、Charger pump电路等。
进一步地,充电接口902、第二充放电管理模块284、电压变换模块270、第二电池模组220及第一电池模组210可形成第三充电通路,第三充电通路可对应第二充电模式。在第二充电模式下,充电接口902可将输入的充电电压传输给电压变换模块270,通过电压变换模块270对充电电压进行升压,并将升压后的充电电压通过第三充电通路向第一电池模组210及第二电池模组220进行充电。可选地,第二充放电管理模块284还可用于控制第三充电通路的断开及导通。例如,当第一电池模组210与第二电池模组220均处于满充状态时,第二充放电管理模块284可断开第三充电通路,同时第二放电通路260也处于断开状态,可以直接利用充电接口902接收的充电信号为第二部分负载及第一部分负载进行供电,从而避免第一电池模组210及第二电池模组220一直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进行切换,影响了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充电接口902可同时根据充电信号,通过第一充电通路及第三充电通路为第一电池模组210及第二电池模组220进行充电,也可选择第一充电通路及第三充电通路中的一个通路,为第一电池模组210及第二电池模组220进行充电。
均衡模块290,还用于当供电电路200处于充电状态时,均衡第一电池模组的电压与第二电池模组的电压;以及用于当供电电路200处于放电状态时,不处于工作状态。
充电接口902可与均衡模块290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均衡模块290可仅在供电电路200处于充电状态时进行工作,供电电路200处于充电状态可指的是充电接口902接入电源提供装置,并根据电源提供装置输入的充电信号向第一电池模组210及第二电池模组220进行充电的状态。通过均衡模块290可实现第一电池模组210与第二电池模组220在充电过程中的电压均衡。
在供电电路200处于放电状态时,即第一电池模组210及第二电池模组220处于释放电能的状态时,由于第一输出端230与第二输出端240之间建立直连通路,第一输出端230与第二输出端240之间可实现自动均衡,第一输出端230的电压与第二输出端240的电压保持均衡状态,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电池模组210的电压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也处于均衡状态,实现了放电过程中第一电池模组210与第二电池模组220之间的自动均衡,不需要依靠均衡模块290,因此,在供电电路200处于放电状态时,均衡模块290可不进行工作。
示例性地,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如图10所示,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282可包括MOS开关,第一电池模组BAT1与第一输出端Vout1形成的第一放电通路250上可设置有MOS开关,用于控制第一放电通路250的通断。MOS开关可以在第一折叠部310中的第一部分负载需要电能的情况下导通,并在第一折叠部310中的第一部分负载不需要电能的情况下断开。第二充放电管理模块284包括Charger电路,电压变换模块270包括升/降压CP,第一电池模组BAT1、第二电池模组BAT2与第二输出端Vout2形成的第二放电通路260上可设置有Charger电路及升/降压CP,Charger电路可用于控制第二放电通路260的通断,以及用于控制第三充电通路的通断;升/降压CP可用于对第一电池模组BAT1及第二电池模组BAT2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处理,还可用于对USB接口输入的充电电压进行升压处理。第一输出端Vout1与第二输出端Vout2之间建立连接,在第一电池模组BAT1与第二电池模组BAT2进行放电的过程中,由于第一输出端Vout1与第二输出端Vout2连接,可以自动均衡第一电池模组BAT1与第二电池模组BAT2之间的电压差,均衡模块290不需要进行工作;在第一电池模组BAT1与第二电池模组BAT2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均衡模块290可均衡第一电池模组BAT1与第二电池模组BAT2之间的电压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输出端230与第二输出端240直连,可以实现放电过程中第一电池模组210与第二电池模组220之间的自动均衡,克服了双电池串联对于电池容量、尺寸等的限制,从而提高对于终端设备的结构空间的利用率,提高了终端设备的结构设计的灵活性。
由于将第一输出端230与第二输出端240进行直连的情况下,在第一电池模组210与第二电池模组220实现自动均衡时,均衡过程中传输的电流依然会经过连接组件330,产生不必要的电能损耗。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可以取消第一输出端Vout1与第二输出端Vout2之间的连接,均衡模块290,还用于当供电电路200处于充电状态或者放电状态时,均衡第一电池模组210的电压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不论供电电路200处于充电状态还是放电状态,均衡模块290都可进行工作,利用均衡模块290实现第一电池模组210与第二电池模组220的充放电均衡。在该方案中,去掉了两个输出端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减少了经过连接组件330中的FPC的电流,从而减少了线路中的电能损耗,且减小了供电电路200所占用的FPC宽度,降低了对连接组件330中的FPC的宽度限制,解决了目前转轴上FPC及转轴堆叠的设计瓶颈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282还可与充电接口902连接,充电接口902、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282及第一电池模组210可形成第二充电通路。
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282,还用于在第二电池模组220与第一电池模组210之间的电压差值大于第一差值阈值时,导通第二充电通路,以使充电接口902根据充电信号通过第二充电通路向第一电池模组210进行充电。
在第二电池模组220与第一电池模组210之间的容量差别较大的情况下,在供电电路200处于充电状态时,均衡模块290的均衡能力可能会出现不足,导致第二电池模组220与第一电池模组210之间无法实现电压均衡。在供电电路200处于充电状态时,充电接口902可通过第一充电通路和/或第三充电通路向第二电池模组220及第一电池模组210提供电能,为第二电池模组220与第一电池模组210进行充电。若是第二电池模组220的容量与第一电池模组210的容量不同,且第二电池模组220的容量小于第一电池模组210的容量,则在充电过程中,第二电池模组220的电压会逐渐大于第一电池模组210的电压,此时,均衡模块290可工作在降压模式,以均衡第二电池模组220与第一电池模组210之间的电压差。若是第二电池模组220与第一电池模组210之间的容量差别过大,均衡模块290的均衡能力可能不够,导致第二电池模组220与第一电池模组210无法实现充电均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供电电路200处于充电状态时,当第二电池模组220与第一电池模组210之间的电压差值大于第一差值阈值时,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282可导通第二充电通路,使得充电接口902可通过第二充电通路向第一电池模组210传输充电信号(充电电流和/或充电电压),为第一电池模块210进行充电。通过建立第二充电通路,并在第二电池模组220与第一电池模组210之间的电压差过大时,通过第二充电通路为第一电池模组210进行补电,实现了第二电池模组220与第一电池模组210的充电均衡。
示例性地,图1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如图12所示,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282可包括Charger电路A,Charger电路A可设置于第一放电通路250中,同时起到控制第一放电通路250通断,以及为第一电池模组BAT1进行充电的作用。第二充放电管理模块284可包括Charger电路B,Charger电路B可设置于第二放电通路260中,同时起到控制第二放电通路260通断以及为第一电池模组BAT1及第二电池模组BAT2进行充电的作用。其中,USB接口、MOS开关、第一电池模组BAT1及第二电池模组BAT2可形成第一充电通路,USB接口、Charger电路B、升/降压CP、第一电池模组BAT1及第二电池模组BAT2可形成第三充电通路,USB接口、Charger电路A及第一电池模组BAT1可形成第二充电通路。
在第一电池模组BAT1处于充电状态时,均衡模块290可根据USB接口通过MOS开关输入的充电信号,均衡第二电池模组BAT2与第一电池模组BAT1的电压差。设置于第一放电通路250中的Charger电路A可在第二电池模组BAT2与第一电池模组BAT1的电压差值大于第一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导通第二充电通路,使得USB接口输入的充电信号,可通过Charger电路A向第一电池模组BAT1充电,加快第一电池模组BAT1的充电速率,从而提高第一电池模组BAT1的电压,使得第二电池模组BAT2与第一电池模组BAT1能够达到充电均衡。在供电电路200处于放电状态时,均衡模块290可用于均衡第一电池模组BAT1和第二电池模组BAT2之间的电压差。
可选地,供电电路200还可包括处理器,在第一电池模组BAT1和第二电池模组BAT2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处理器可获取第一电池模组BAT1的电压与第二电池模组BAT2的电压,并将第二电池模组BAT2的电压减去第一电池模组BAT2的电压,得到电压差值,可判断该电压差值是否大于第一差值阈值,若是,则可控制Charger电路A导通第二充电通路,为第一电池模组BAT1进行补电。可选地,Charger电路A也可直接获取第一电池模组BAT1的电压与第二电池模组BAT2的电压,并将第二电池模组BAT2的电压减去第一电池模组BAT2的电压,得到电压差值,并在该电压差值大于第一差值阈值时,导通第二充电通路,为第一电池模组BAT1进行补电。
上述的Charger电路,可包括但不限于PMIC(Power Management IC,集成电源管理电路)型的BUCK Charger电路(降压式Charger电路),也可以是独立在PMIC外部独立搭建的BUCK Charger电路,也可以是BUCK-BOOST Charger电路(降-升压式Charger电路)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不同容量的两个电池模组的串联方案,通过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282及均衡模块290可以实现两个电池模组的充放电均衡,且第一输出端口230及第二输出端口240不直接进行连接,进一步减少了放电过程中电能在线路传输中的损耗,保证了两个电池模组的充放电均衡,提高了供电电路200的稳定性,且不限制两个电池模组的放电电流,两个电池模组可根据负载需求输出电流,且不要求两个电池模组的尺寸、容量等要相同,减少了对终端设备的结构限制,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具有折叠形态或者异型电池仓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空间,增大了终端设备的电池容量,提高了终端设备的结构设计灵活性及续航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的供电电路200,终端设备还可包括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及连接组件,第一折叠部中设置有第一部分负载以及供电电路200中的第一电池模组210,第二折叠部中设置有第二部分负载以及供电电路200中的第二电池模组220。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限于具有折叠形态的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等。
如图1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供电方法,可应用于上述的供电电路200,或者可应用于上述的终端设备。该供电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310,基于第一放电通路,通过第一电池模组为第一部分负载提供电能。
步骤1320,基于第二放电通路,通过第一电池模组及第二电池模组为第二部分负载提供电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320包括:通过电压变换模块对第二电池模组和第一电池模组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使得降压处理后的电压处于第二部分负载的工作电压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均衡模块均衡第一电池模组的电压与第二电池模组的电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连接;步骤通过均衡模块均衡第一电池模组的电压与第二电池模组的电压,包括:当供电电路处于充电状态时,通过均衡模块均衡第一电池模组的电压与第二电池模组的电压。
该方法还包括:当供电电路处于放电状态时,控制均衡模块不处于工作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一部分负载不需要电能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断开第一放电通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充电接口接收输入的充电信号,并根据充电信号通过第一充电通路向第一电池模组及第二电池模组进行充电;在第二电池模组与第一电池模组之间的电压差值大于第一差值阈值时,控制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导通第二充电通路,以使充电接口根据该充电信号通过第二充电通路向第一电池模组进行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部分负载不需要电能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充放电管理模块断开第二放电通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方法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各实施例中提供的供电电路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通过第一放电通路单独为第一部分负载提供电能,第一部分负载与第二部分负载不共用同一放电通路,优化了放电过程中的电能传输线路,可以有效降低放电过程中电池模组输出的电能在线路传输中的损耗,提高了供电电路的续航能力,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的续航能力。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ROM等。
如此处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合适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OM、可编程ROM(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PROM(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为多种形式,诸如静态RAM(Static RAM,SRAM)、动态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同步DRAM(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率SDRAM(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RAM,ESDRAM)、同步链路DRAM(Synchlink 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直接RAM(Rambus DRAM,RDRAM)及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irectRambus DRAM,DRDRAM)。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供电电路、供电方法及终端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包括:
第一电池模组;
第二电池模组,所述第二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串联连接;
第一输出端,用于与第一部分负载连接,所述第一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形成第一放电通路,所述第一电池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放电通路为所述第一部分负载提供电能;
第二输出端,用于与第二部分负载连接,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第二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形成第二放电通路,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及所述第二电池模组通过所述第二放电通路为所述第二部分负载提供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容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容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输出的电流值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输出的电流值之间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容量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容量之间的比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负极端接地,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电压变换模块,所述电压变换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放电通路中;所述电压变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正极端及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
所述电压变换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和所述第一电池模组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使得降压处理后的电压处于所述第二部分负载的工作电压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均衡模块,所述均衡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及所述第二电池模组连接;
所述均衡模块,用于均衡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电压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
所述均衡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供电电路处于充电状态时,均衡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电压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电压;以及用于当所述供电电路处于放电状态时,不处于工作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所述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电通路中;
所述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部分负载不需要电能的情况下,断开所述第一放电通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及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充电接口、第一电池模组及第二电池模组形成第一充电通路;所述充电接口、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及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形成第二充电通路;
所述充电接口,用于接收输入的充电信号,根据所述充电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充电通路向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及所述第二电池模组进行充电;
第一充放电管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之间的电压差值大于第一差值阈值时,导通所述第二充电通路,以使所述充电接口根据所述充电信号通过所述第二充电通路向所述第一电池模组进行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二充放电管理模块,所述第二充放电管理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放电通路中;
所述第二充放电管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部分负载不需要电能的情况下,断开所述第二放电通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包括单电芯或者由多个电芯组成的第一电池包,所述第一电池包中的多个电芯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
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包括单电芯或者由多个电芯组成的第二电池包,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的多个电芯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电通路的线路阻抗大于所述第一放电通路的线路阻抗。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设置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及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转动连接;第一电池模组及所述第一部分负载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叠部;所述第二电池模组及所述第二部分负载设置于所述第二折叠部。
14.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及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折叠部中设置有第一部分负载以及所述供电电路中的第一电池模组,所述第二折叠部中设置有第二部分负载以及所述供电电路中的第二电池模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的第一放电通路不经过所述连接组件,所述供电电路的第二放电通路经过所述连接组件。
16.一种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放电通路,通过第一电池模组为第一部分负载提供电能;
基于第二放电通路,通过第一电池模组及第二电池模组为第二部分负载提供电能;所述第一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串联连接。
CN202311600235.XA 2023-11-27 2023-11-27 供电电路、供电方法及终端设备 Pending CN1176391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00235.XA CN117639164A (zh) 2023-11-27 2023-11-27 供电电路、供电方法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00235.XA CN117639164A (zh) 2023-11-27 2023-11-27 供电电路、供电方法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39164A true CN117639164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24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00235.XA Pending CN117639164A (zh) 2023-11-27 2023-11-27 供电电路、供电方法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3916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94756B2 (en) Power distribution circuit for use in a portable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EP3691100B1 (en) Switched capacitor conversion circuit, and charging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US7969121B2 (en) Power supply that uses a supercapacitive device
JP2021153384A (ja) バッテリ管理回路と方法、バランス回路と方法及び被充電機器
EP3905477A1 (en) Discharg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221969A (zh) 在一系统中的多充电器组态
US20150069956A1 (en) Universal power adapter
CN110741528B (zh) 电池供电电路、待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
US7557641B2 (en) Fractional charge pump for step-down DC-DC converter
CN101120618A (zh) 电源
CN113013956B (zh) 充放电电路和电子设备
US20210249870A1 (en) Battery control circuit, battery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201266996Y (zh) 一种手机电池及具有该手机电池的手机
CN116707051B (zh) 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及双电池充放电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7639164A (zh) 供电电路、供电方法及终端设备
EP4187748A1 (en)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cell,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4068555A1 (en) Multiple-battery switching control circuit,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18232466A (zh) 供电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电压变换方法
CN110932348A (zh) 电子装置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KR102528454B1 (ko) 배터리 셀 밸런싱 기능을 포함하는 전력 변환 회로
CN221049510U (zh) 一种双向充电电路及可充电车辆
WO2024139447A1 (zh) 充放电的均衡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US20230006450A1 (en) Power System Configurations for Wireless Charging
CN117955187A (zh) 充放电电路、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KR100990671B1 (ko) Tta 표준 충전기용 승압 젠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