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39120A - 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639120A CN117639120A CN202311633440.6A CN202311633440A CN117639120A CN 117639120 A CN117639120 A CN 117639120A CN 202311633440 A CN202311633440 A CN 202311633440A CN 117639120 A CN117639120 A CN 1176391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id
- voltage
- inverter
- connected point
- reference va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8—Controlling the sharing of the in-phase componen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adjustment of reactive powe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50—Controlling the sharing of the out-of-phase compon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逆变器、变压器和控制器;所述逆变器的交流侧连接所述变压器的低压侧,所述变压器的高压侧用于连接电网;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超过预设电压区间时,根据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所述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使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所述预设电压区间。通过同时控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方式,避免弱电网下并网点电压发生波动而限制逆变器出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逐年提高,新能源装机规模越大,逆变器并网系统中使用的变压器以及较长的输电线路,均会导致短路比(Short Circuit Ratio,SCR)降低,当SCR下降至预设阈值时电网呈现为弱电网。然而,强电网下对并网点电压影响较小的因素均会导致弱电网下的并网点电压发生波动,逆变器注入的任何扰动都将被弱电网放大,进而导致逆变器频繁过电压保护或欠电压保护,限制逆变器的出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及控制方法,能够避免并网点电压发生波动,改善逆变器的出力。
本申请提供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包括:逆变器、变压器和控制器;
逆变器的交流侧连接变压器的低压侧,变压器的高压侧用于连接电网;
控制器,用于在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超过预设电压区间时,根据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控制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优选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根据无功参考值控制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判断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未回到预设电压区间时,则根据无功调节后并网点电压与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根据有功参考值控制逆变器的有功功率,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优选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根据有功参考值控制逆变器的有功功率,判断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未回到预设电压区间时,则根据有功调节后并网点电压与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根据无功参考值控制逆变器的无功功率,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优选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根据有功参考值和无功参考值分别控制逆变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优选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进行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或斜率控制中的至少一种控制,获得有功参考值或无功参考值。
优选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差值作为比较结果。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
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超过预设电压区间时,根据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控制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优选地,根据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控制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具体包括:
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根据无功参考值控制逆变器的无功功率;
判断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未回到预设电压区间时,则根据无功调节后并网点电压与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
根据有功参考值控制逆变器的有功功率,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优选地,根据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控制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具体包括:
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根据有功参考值控制逆变器的有功功率;
判断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未回到预设电压区间时,则根据有功调节后并网点电压与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
根据无功参考值控制逆变器的无功功率,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优选地,根据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控制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具体包括:
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
根据有功参考值和无功参考值分别控制逆变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优选地,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具体包括:
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进行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或斜率控制中的至少一种控制,获得有功参考值;
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具体包括:
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进行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或斜率控制中的至少一种控制,获得无功参考值。
优选地,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具体包括:
将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差值作为比较结果。
由此可见,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中包括逆变器、变压器和控制器;其中,逆变器的交流侧连接变压器的低压侧,变压器的高压侧用于电网;控制器,用于在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超过预设电压区间时,根据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所述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弱电网条件下,同时对逆变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进行控制,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减小并网点电压的波动,避免逆变器因频繁过电压保护状态或欠电压保护状态,提高逆变器的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电网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弱电网的等效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弱电网的阻抗表现为感抗特性时感抗电压和并网点电压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弱电网的阻抗表现为纯阻抗特性时并网电流与并网点电压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并网点电压与弱电网的阻抗特性比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又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再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弱电网为一种非理想情况下的电网,即在非线性负载以及线路阻抗的共同作用下,实际应用中的电网不能被忽略,呈现出感性,并且当新能源发电设备接入电网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公共点的电网感抗也会随之浮动,弱电网被用来定义这种非理想情况下的电网。
常规的强电网情况下,有功对电网电压影响较小,而弱网情况下,有功会对PCC点电压产生强烈影响,导致逆变器频繁过欠压保护,限制其出力。参见图1,该图为一种强电网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新能源发电的类型,例如可以为光伏,或风电或储能电池。逆变器的交流侧为并网点PCC点。一般逆变器的交流侧还包括变压器,通过变压器了解电网。图1是以三相交流电网为例,即ua、ub和uc分别表示三相交流电压。一般强电网的特征表现为逆变器并网点(PCC)电压几乎等于电网电压,PCC与电网之间阻抗很小,可以忽略。但是对于弱电网,阻抗不可以忽略。
应当理解,强电网不容易崩溃,电压波动小;弱电网是出现故障后容易崩溃,相同的扰动下电压波动比较大。
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弱电网的判断方式,多个参数均可以判断电网是否为弱电网,例如直流侧连接新能源,包括变压器和较长的输电线路。例如,在一种判断电网强弱的方式中,可以通过SCR判断电网是否为弱电网,当SCR<3时认为该电网为弱电网。数值3仅为举例,不具体限定作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SCR的大小。
传统中对于强电网来说,一般调节电网的电压利用无功功率来实现,一般调节电网的频率用有功功率来实现。传统中没有利用有功功率来调节电网电压的方式。原因是强电网的参数决定了仅利用无功功率就可以实现电压的调节。
但是,对于弱电网来说,仅调节无功功率并不能很好地调节并网点电压,这是由于新能源并网系统的架构区别于传统的强电网。尤其对于不同的新能源并网系统,例如新能源并网系统可以包括大型地面电站或户用并网或工商业并网场景。
对于大型地面电站,需要保证电站的发电量,对于这种场景,需要尽量保证足够的有功功率输出。对于户用或工商业场景,由于连接电网,因此,需要保证电网的功率因数要求,这种就需要牺牲一定的有功功率来保证功率因数。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对于弱电网的影响,下面分析弱电网中阻抗对于电压的影响。
参见图2,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弱电网的等效示意图。
表示逆变器并网点PPC的电压,/>为逆变器PCC输出的并网电流,Req和Xeq分别表示弱电网下电路的等效阻抗和等效感抗,/>为电网电压。定义X/R为弱电网下电路的阻抗特性比。/>为电网阻抗上产生的电压,/>(矢量公式)。
在SCR固定的情况下分几种情况来分析:
(1)假设R_eq=0,X_eq≠0,此时线路中弱电网的阻抗特性表现为纯感性特征。参见图3所示,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图。图3中横坐标表示电流,纵坐标表示电压。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输出电流的增大,越大,导致并网点PCC的电压/>降低,端口电压下降太多时,逆变器容易进入低穿保护或欠压保护等。/>因此,电流越大,/>越大。端口电压/>三者为直角三角形的矢量关系(/>是固定大小),所以电流越大/>就越大,并网点PPC的电压/>就越低。
(2)假设X/R=0,即此时线路中弱电网的阻抗特性表现为纯阻抗特征
参见图4,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弱电网纯电阻特性示意图。
从图4可以看出,当弱电网的阻抗特性表现为纯电阻特性时,随着并网电流的增加,导致并网点PCC的电压升高,逆变器进入高穿保护或过压保护等异常工况。由于线路中是纯阻抗特性,代表的是电流在线路阻抗中产生的电压,/>(是固定大小,/>为阻抗特性,所以是线性相加,不是三角矢量关系),所以电流越大,/>就越大,/>就越高。
通过以上上分析可知,弱电网的阻抗特性比X/R不同,有功电流对PCC的电压影响不同。例如,逆变器的额定功率3.125MW,额定电网电压为600V,SCR=1极弱电网的情况下,PCC的电压随着X/R变化趋势可以参见图5所示。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针对弱电网的并网点电压的控制并不是利用单一的无功功率来调节。因为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针对复杂的弱电网环境,稳定PCC的电压,不能依靠单一的容性或者感性无功功率来调节。
从以上的图3分析,可以看作为大型地面电站的场景,弱电网情况下,有功功率发的越多,逆变器的端口电压(近似PCC电压)越低。
从以上的图4分析,可以看作为典型的工商业和户用应用场景,长距离细交流线缆下,有功功率发的越多,逆变器的端口电压(近似PCC电压)就越高。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并网系统的工作原理。
参见图6,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包括:逆变器100、变压器200和控制器300。
逆变器100的交流侧连接变压器200的低压侧,变压器200的高压侧用于连接电网G;
控制器300,用于在逆变器100的并网点电压超过预设电压区间时,根据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控制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其中,逆变器100的并网点电压超过预设电压区间,即逆变器100的并网点电压小于预设区间的下限值,或大于预设区间的上限值。
应当理解,变压器200的作用是将逆变器100输出的电压进行升压后进行并网。
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弱电网中,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对于不同类型的弱电网,弱电网的阻抗呈现纯感性特征或纯阻性特征,因此,无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均会导致并网点的电压产生波动,单独进行有功功率控制或无功功率控制都不一定能实现并网点电压的回到预设电压区间,并且会导致并网点的电压产生振荡。因此,在稳定并网点电压时,同时对逆变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进行控制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减小并网点电压的波动并避免并网口的振荡,避免逆变器因频繁进入过电压保护状态或欠电压保护状态,改善逆变器的出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应用于大型地面电站时,优先保证有功功率最大出力,尽量先通过无功功率的调节来稳定并网点电压。
例如,控制器300具体用于: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根据无功参考值控制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判断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未回到预设电压区间时,即无功调节不能满足电压稳定的要求,则需要有功功率调节的接入来稳定并网点的电压,即根据无功调节后并网点电压与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根据有功参考值控制逆变器的有功功率,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具体地,获取参考电压Uref与并网点电压Ureal1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经过控制函数f(Q)得到无功参考值Q。
本申请实施例具体不限定控制函数f(Q)的具体实现形式,例如可以利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来实现。
控制函数f(Q)可以为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或斜率控制中的一种或多种。
参考电压Uref与并网点电压Ureal1之间的差值经常控制函数f(Q)控制之后得到无功参考值Q1;根据无功参考值Q1调节逆变器的无功功率,若并网点电压未回到预设电压区间且无功功率达到无功限制值时,则获取无功调节后并网点电压Ureal2与参考电压Uref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经过控制函数f(P)得到有功参考值P1。本申请也不具体限定f(P)的实现方式,f(P)可以为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或斜率控制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有功参考值P调节逆变器的有功功率,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其中,无功限制值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定或修正。
无功参考值Q可根据以下公式(1)进行计算获取:
Q1=f(Q)×(Uref-Ureal1) (1)
其中,参考电压Uref可以是逆变器100未并网前的电网记录值、逆变器100的额定并网电压或用于设定的预设值;f(Q)为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之间的压差计算无功参考值的控制函数。其中,该控制函数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比例控制、PI控制、斜率控制等。
作为示例,预设区间可以是正常电压加上裕量值或减去裕量值,该裕量值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或修正。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正常电压的0.05%作为裕量值以得到预设区间。
有功参考值P1可根据以下公式(2)进行计算获取:
P1=f(P)×(Uref-Ureal2) (2)
Ureal2为无功调节后并网点电压,f(P)为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之间的压差计算有功参考值的控制函数。其中,该控制函数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比例控制、PI控制、斜率控制等。
对于大型地面电站而言,发电量是需要优先考虑的因素。
上述控制方式实则采用的是无功功率控制优先,当无功功率调节没有达到预设控制效果(即并网点电压未回到预设电压)时,再对有功功率进行调节。因此,在稳定并网点电压时,优先考虑对无功功率进行调节,减少对有功功率的调节量,进而降低对于逆变器的发电量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应用于商业或入户时,优先保证无功功率最大出力,尽量先通过有功功率的调节来稳定并网点电压。
例如,控制器300具体用于: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根据有功参考值控制逆变器的有功功率,判断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未回到预设电压区间时,则根据有功调节后并网点电压与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根据无功参考值控制逆变器的无功功率,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具体地,获取参考电压Uref与并网点电压Ureal1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经控制函数f(P)的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或斜率控制中的一种或多种控制之后得到有功参考值P2;根据有功参考值P调节逆变器的无功功率,若并网点电压未回到预设电压区间且有功功率达到有功限制值时,则获取有功调节后并网点电压Ureal3与参考电压Uref之间的差值,并将该差值经控制函数f(Q)的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或斜率控制中的一种或多种控制之后得到无功参考值Q2,根据无功参考值Q2调节逆变器的无功功率,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其中,有功限制值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定或修正。
有功参考值P2可根据以下公式(3)进行计算获取:
P2=f(P)×(Uref-Ureal1) (3)
无功参考值Q2可根据以下公式(4)进行计算获取:
Q2=f(Q)×(Uref-Ureal3) (4)
其中,f(P)为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之间的压差计算有功参考值的控制函数,f(Q)为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之间的压差计算无功参考值的控制函数,f(P)和f(Q)的控制方式不再进行赘述。
不同于大型地面电站,对于商业或入户而言,逆变器的功率因素是需要优先考虑的因素。
上述控制方式实则采用的是无有功功率控制优先,当有功功率控制没有达到预设控制效果(即并网点电压未回到预设电压)时,再对无功功率进行控制。因此,在稳定并网点电压时,优先考虑对有功功率进行控制,减小对无功功率的调节量,进而降低对于逆变器的功率因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应用场景没有特殊要求时,同时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进行调节,加快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区间的速度。
例如,控制器300,具体用于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根据有功参考值和无功参考值分别控制逆变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其中,有功参考值P可根据前述公式(3)进行计算获取,无功参考值Q可根据前述公式(1)进行计算获取,f(P)为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之间的压差计算有功参考值的控制函数,f(Q)为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之间的压差计算无功参考值的控制函数,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同时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进行控制,可加快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的时间。
参见图7,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S701:检测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
S702: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超过预设电压区间时,根据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控制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应用于大型地面电站时,优先保证有功功率最大出力,尽量先通过无功功率的调节来稳定并网点电压。
例如,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根据无功参考值控制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判断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未回到预设电压区间时,则根据无功调节后并网点电压与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根据有功参考值控制逆变器的有功功率,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结合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
在图8中,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S801:检测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并判断并网点电压是否超过预设区间。
S802:若并网点电压超过预设区间,则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根据无功参考值调节逆变器的无功功率。
S803:判断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是否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S804:若并网点电压未回到预设电压区间,判断无功功率值是否达到限制值。
S805:若无功功率值达到限制值,根据无功调节后并网点电压与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并根据有功参考值调节有功功率。
S806:判断并网点电压是否回到预设区间;若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区间,则停止调节有功功率;若并网点电压未回到预设区间,则执行S802直至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区间。
上述控制方式实则采用的是无功功率控制优先,当无功功率调节没有达到预设控制效果(即并网点电压未回到预设电压)时,再对有功功率进行调节。因此,在稳定并网点电压时,优先考虑对无功功率进行调节,减少对有功功率的调节量,进而降低对于逆变器的发电量的影响。
当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应用于商业或入户时,优先保证无功功率最大出力,尽量先通过有功功率的调节来稳定并网点电压。
例如,控制器300具体用于: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根据有功参考值控制逆变器的有功功率,判断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未回到预设电压区间时,则根据有功调节后并网点电压与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根据无功参考值控制逆变器的无功功率,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结合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又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
在图9中,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S901:检测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并判断并网点电压是否超过预设区间。
S902:若并网点电压超过预设区间,则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根据有功参考值调节逆变器的有功功率。
S903:判断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是否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S904:若并网点电压未回到预设电压区间,判断有功功率值是否达到限制值。
S905:若有功功率值达到限制值,根据有功调节后并网点电压与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并根据无功参考值调节无功功率。
S906:判断并网点电压是否回到预设区间;若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区间,则停止调节无功功率;若并网点电压未回到预设区间,则执行S902直至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区间。
上述控制方式实则采用的是无有功功率控制优先,当有功功率控制没有达到预设控制效果(即并网点电压未回到预设电压)时,再对无功功率进行控制。因此,在稳定并网点电压时,优先考虑对有功功率进行控制,减小对无功功率的调节量,进而降低对于逆变器的功率因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应用场景没有特殊要求时,同时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进行调节,加快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区间的速度。
例如,根据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控制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具体包括: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根据有功参考值和无功参考值分别控制逆变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使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电压区间。
结合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再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
在图10中,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S1001:检测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并判断并网点电压是否超过预设区间。
S1002:若并网点电压超过预设区间,则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和无功参考值;根据有功参考值调节逆变器的有功功率,根据无功参考值调节逆变器的无功功率。
S1003:判断并网点电压是否回到预设区间;若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区间,则停止调节无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若并网点电压未回到预设区间,则执行S1002直至并网点电压回到预设区间。
可选地,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进行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或斜率控制中的至少一种控制,获得有功参考值;
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具体包括:
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进行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或斜率控制中的至少一种控制,获得无功参考值。
可选地,根据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具体包括:
将参考电压与并网点电压的差值作为比较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或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器、变压器和控制器;
所述逆变器的交流侧连接所述变压器的低压侧,所述变压器的高压侧用于连接电网;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超过预设电压区间时,根据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所述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使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所述预设电压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参考电压与所述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根据所述无功参考值控制所述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判断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未回到所述预设电压区间时,则根据无功调节后所述并网点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根据所述有功参考值控制所述逆变器的有功功率,使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所述预设电压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参考电压与所述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根据所述有功参考值控制所述逆变器的有功功率,判断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未回到所述预设电压区间时,则根据有功调节后所述并网点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根据所述无功参考值控制所述逆变器的无功功率,使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所述预设电压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参考电压与所述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根据参考电压与所述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根据所述有功参考值和所述无功参考值分别控制所述逆变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使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所述预设电压区间。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参考电压与所述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进行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或斜率控制中的至少一种控制,获得所述有功参考值或所述无功参考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参考电压与所述并网点电压的差值作为所述比较结果。
7.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
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超过预设电压区间时,根据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所述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使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所述预设电压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所述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具体包括:
根据参考电压与所述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根据所述无功参考值控制所述逆变器的无功功率;
判断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未回到所述预设电压区间时,则根据无功调节后所述并网点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
根据所述有功参考值控制所述逆变器的有功功率,使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所述预设电压区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所述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具体包括:
根据参考电压与所述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根据所述有功参考值控制所述逆变器的有功功率;
判断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未回到所述预设电压区间时,则根据有功调节后所述并网点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
根据所述无功参考值控制所述逆变器的无功功率,使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所述预设电压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控制所述逆变器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具体包括:
根据参考电压与所述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根据参考电压与所述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
根据所述有功参考值和所述无功参考值分别控制所述逆变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使所述逆变器的并网点电压回到所述预设电压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参考电压与所述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有功参考值,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参考电压与所述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进行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或斜率控制中的至少一种控制,获得所述有功参考值;
所述根据参考电压与所述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获得无功参考值,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参考电压与所述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进行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或斜率控制中的至少一种控制,获得所述无功参考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参考电压与所述并网点电压的比较结果,具体包括:
将所述参考电压与所述并网点电压的差值作为所述比较结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633440.6A CN117639120A (zh) | 2023-11-28 | 2023-11-28 | 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633440.6A CN117639120A (zh) | 2023-11-28 | 2023-11-28 | 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639120A true CN117639120A (zh) | 2024-03-01 |
Family
ID=90021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633440.6A Pending CN117639120A (zh) | 2023-11-28 | 2023-11-28 | 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639120A (zh) |
-
2023
- 2023-11-28 CN CN202311633440.6A patent/CN117639120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Vilathgamuwa et al. | Protection of microgrids during utility voltage sags | |
Arnborg et al. | On influence of load modelling for undervoltage load shedding studies | |
US11309807B2 (en) |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and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 |
CN110365025B (zh) | 一种串联电容耦合型动态电压恢复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hen et al. | Adaptive DC stabilizer with reduced DC fault current for active distribution power system application | |
Kim et al. | Voltage shift acceleration control for anti-islanding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nverters | |
CN112260280A (zh) | 混合微电网中双向ac/dc变换器谐波控制方法 | |
CN112436502A (zh) | 一种基于暂态电量的直流电网电压稳定控制方法 | |
CN115589035A (zh) | 一种并网逆变系统及低频振荡抑制方法 | |
CN117977547A (zh) | 一种电力系统中光伏-储能系统功率控制方法 | |
CN117639120A (zh) | 一种弱电网的逆变器并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4767215B (zh) | 一种多功能dvr及其动态调节控制的方法 | |
CN107947215B (zh) |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经同步调相机补偿后的快速稳压控制方法 | |
KR102645329B1 (ko) | 풍력발전과 연계된 hvdc 시스템의 송전제한값 제어를 통한 전력계통 안정화 장치 | |
CN115811059A (zh) | 一种多直流输电系统的频率协调控制方法、介质及系统 | |
Garg et al. | Voltage control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of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STATCOM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SVC | |
CN110148968B (zh) | 光伏直流并网系统故障恢复控制方法 | |
CN114512996A (zh) | 配电系统及其电网侧功率波动的平滑控制装置和方法 | |
CN103779866A (zh) | 一种适用于SVG的M、δ综合优化控制方法 | |
Laribi et al. | Adaptive state of charge control for DroopControlled industrial DC-microgrids | |
Sedaghati et al. | Power sharing adaptive control strategy for a microgrid with multiple storage an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
Si et al. | Impact of the Current Setup on the Synchronization Stability in a Different R/X Ratio Scenarios Referring to the grid code | |
JP2004320860A (ja) | 無効電力補償装置 | |
Banaei et al. | Investig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DVR to improve pow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 | |
CN114217135B (zh) | 一种中性点接地电阻确定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