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33408A - 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33408A
CN117633408A CN202410024503.6A CN202410024503A CN117633408A CN 117633408 A CN117633408 A CN 117633408A CN 202410024503 A CN202410024503 A CN 202410024503A CN 117633408 A CN117633408 A CN 117633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battery piece
spectral
layer
transmit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245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一民
张文豪
叶伟康
邓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24100245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334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33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334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测试光伏组件的各项数据,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出光伏透明部分每一层窗口材料和电池片的光谱反射、透射比,红外半球发射率仪测出光伏组件每一层窗口材料和电池片正面与背面的发射率,通过Optics计算夹胶玻璃透光部分的光谱曲线并计算可见光透射比VT,计算夹胶玻璃电池片部分的太阳辐射总反射比Rf,通过Baenas公式计算光伏部分各部分吸收比、内热阻、外热阻、进而求出电池片部分在发电工况下的太阳得热系数,基于通过GB/T 2680‑2021,通过透光部分与电池片部分的太阳得热系数G值和可见光透射比VT值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光伏组件整体的G值、VT值。

Description

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上最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目前,各国均投入巨额资金竞相研究开发,并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大力开拓市场应用。相比传统发电方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数量大、清洁、获取方便、时间长久的优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长远来看,太阳能将是未来人类主要的能源来源,光伏发电正在快速进入电力能源结构,并且将逐步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计算方法不适用于光伏组件:对于光伏组件SHGC的测量,分光光度计法并不能准确测量光伏组件发电工况下的光谱吸收比。因为在闭路下,电池片吸收的入射太阳能中有一部分被转化为电能,在开路和最大功率点条件下,太阳得热系数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在发电工况下的太阳得热系数值会更低,所以亟需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测试光伏组件的各项数据;
S2、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出光伏透明部分每一层窗口材料和电池片的光谱反射、透射比,红外半球发射率仪测出光伏组件每一层窗口材料和电池片正面与背面的发射率;
S3、通过Optics计算夹胶玻璃透光部分的光谱曲线并计算可见光透射比VT,计算夹胶玻璃电池片部分的太阳辐射总反射比Rf;
S4、通过Baenas公式计算光伏部分各部分吸收比、内热阻、外热阻、进而求出电池片部分在发电工况下的太阳得热系数。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测试光伏组件的各项数据的测试方法为:通过标准工况闪光测试,测出光伏组件的各项数据包括: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峰值功率。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出光伏透明部分每一层窗口材料和电池片300-2500nm波长的光谱反射、透射比,红外半球发射率仪测出光伏组件每一层窗口材料和电池片正面与背面的发射率。测出的数据按照Optics标准格式.usr生成文本文件。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电池片部分Rf计算过程:
S31、在Optics中选择File-Import Text File(s),把分光光度计测出数据导入软件中;
S32、在Optics软件中选择Laminate制作,将文件分为五层,第一层选择前盖玻璃文件,第二层选择Interlayer夹胶层,第三层选择电池片文件,第四层后面可任意选择或选择Interlayer夹胶层,第五层选择后盖玻璃文件;
S33、点选Lamin.按钮选中生成后的玻璃,点选菜单-View-Spectral data获取全光谱ρ(λ)数据,根据下面公式计算Rf:
Rf为BIPV组件中电池片部分太阳光直接反射比,ρ(λ)为BIPV组件中电池片部分室外侧光谱反射比,Sλ为太阳光辐射相对光谱分布,Δλ为波长间隔,λ为波长,BIPV组件中电池片部分太阳光直接反射比的限定波长λ为[300nm,2500nm],[300nm,2500nm]是国标中计算太阳辐射的反射比;
S34、透明部分VT计算过程:
在Optics中选择File-Import Text File(s),把分光光度计测出数据导入软件中;
根据BIPV玻璃的结构层次,在Optics软件中制作对应的没有电池片的玻璃文件,点选生成后的玻璃,点选菜单-View-Spectral data获取光谱τ(λ)数据,根据下面公式计算VT;或者选中Tools-select standards-ISO_9050,直接读取TVis数据,
其中,VT为BIPV非电池片部分可见光透射比,τ(λ)为BIPV非电池片部分的光谱透射比,V(λ)为CIE标准视见函数,Dλ为标准照明体D65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λ为波长,Δλ为波长间隔,BIPV组件中电池片部分可见光透射比的限定波长λ为[300nm,2500nm],[300nm,2500nm]为国标中计算可见光范围的透射比。
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如涉及中空层,则通过Window添加玻璃构造,并计算玻璃U值,透光部分SHGC(gtr);
通过Baenas公式,利用各层反射比、透射比参数,引入各层热阻、光电转化效率参数,计算光伏部分各部分吸收比、内热阻、外热阻、进而求出电池片部分在发电工况下的太阳得热系数。
通过透光部分与电池片部分的太阳得热系数G值和可见光透射比VT值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光伏组件整体的G值、VT值;
电池片光谱反射比αenc、电池片区域电池与封装材料光谱吸收比αcell
其中,ρs为封装后的电池片光谱反射率,ρg1为第一片玻璃面向外侧的光谱反射率,ρg2为最后一片玻璃面向外侧的光谱反射率,τl为电池片前封装材料的光谱透射率,τg1为第一片玻璃的光谱透射率,τg2为第二片玻璃的光谱透射率
透明区域前玻璃、PVB、后玻璃光谱吸收比与试件光谱透射比:
其中,透明区域前玻璃光谱吸收比为αg1,透明区域PVB光谱吸收比为αl,透明区域后玻璃光谱吸收比为αg2,试件光谱透射比为τg
MPP发电下电池片实际总吸收比:
其中,η(T)为温度在T℃时电池片的光电转化效率,η为温度在20℃时电池片的光电转化效率,Tref为电池片标准工况测试下的温度,标准工况测试下的温度取20℃,T为电池片实际工作温度,Rg1为第一片玻璃的热阻,Rg2为电池片后侧材料的等效热阻,Rl为电池片封装材料的热阻,Re为外对流换热等效热阻,为内对流换热等效热阻,hehiεi为校正后的试样室内表面发射率;
玻璃热阻Rtot的计算方法为:
电池片与透明区域g值:
其中,为封装材料(玻璃和PVB)的太阳吸收比,/>——扣除光伏发电后的封装材料(玻璃和PVB)的太阳吸收比,透明区域前玻璃光谱吸收比为αg1,透明区域PVB光谱吸收比为αl,透明区域后玻璃光谱吸收比为αg2
τe为太阳直接透射比,dg1为第一块玻璃厚度,dg2为电池片后的各层总厚度,λg1为第一块玻璃导热系数,λg2为电池片后的各层总等效导热系数,he为外对流换热系数,取值he=23[W/m2·K],hi为内对流换热系数[W/m2·K];
遮阳系数SC、光热比LSG:
其中:gS为STPV通路太阳得热系数,gg为玻璃部分太阳得热系数,gc为电池部分太阳得热系数,τS为STPV可见光透射比,τg为玻璃部分可见光透射比,τc为电池部分可见光透射比,Ag为玻璃部分面积,Ac为电池部分面积。
优选地,Baenas公式为基于多层玻璃组件的光学建模及其能量通量计算公式,进而求出电池片部分在发电工况下的太阳得热系数,所述通过透光部分与电池片部分的太阳得热系数G值和可见光透射比VT值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光伏组件整体的G值、VT值是基于国标GB/T 2680-2021为执行标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计算光伏组件的各项系数,对于光伏组件SHGC的测量,测量光伏组件发电工况下的光谱吸收比,变得更加准确。通过Optics计算夹胶玻璃透光部分的光谱曲线并计算可见光透射比VT,计算夹胶玻璃电池片部分的太阳辐射总反射比Rf解决了在闭路下,电池片吸收的入射太阳能中有一部分被转化为电能的情况,计算得到的太阳得热系数会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通过对结合附图所示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将更加明显,本公开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所示为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的计算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公开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公开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测试光伏组件的各项数据;
S2、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出光伏透明部分每一层窗口材料和电池片的光谱反射、透射比,红外半球发射率仪测出光伏组件每一层窗口材料和电池片正面与背面的发射率;
S3、通过Optics计算夹胶玻璃透光部分的光谱曲线并计算可见光透射比VT,计算夹胶玻璃电池片部分的太阳辐射总反射比Rf;
S4、通过Baenas公式计算光伏部分各部分吸收比、内热阻、外热阻、进而求出电池片部分在发电工况下的太阳得热系数。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测试光伏组件的各项数据的测试方法为:通过标准工况闪光测试,测出光伏组件的各项数据包括: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峰值功率。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出光伏透明部分每一层窗口材料和电池片300-2500nm波长的光谱反射、透射比,红外半球发射率仪测出光伏组件每一层窗口材料和电池片正面与背面的发射率。测出的数据按照Optics标准格式.usr生成文本文件。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电池片部分Rf计算过程:
S31、在Optics中选择File-Import Text File(s),把分光光度计测出数据导入软件中;
S32、在Optics软件中选择Laminate制作,将文件分为五层,第一层选择前盖玻璃文件,第二层选择Interlayer夹胶层,第三层选择电池片文件,第四层后面可任意选择或选择Interlayer夹胶层,第五层选择后盖玻璃文件;
S33、点选Lamin.按钮选中生成后的玻璃,点选菜单-View-Spectral data获取全光谱ρ(λ)数据,根据下面公式计算Rf:
Rf为BIPV组件中电池片部分太阳光直接反射比,ρ(λ)为BIPV组件中电池片部分室外侧光谱反射比,Sλ为太阳光辐射相对光谱分布,Δλ为波长间隔,λ为波长,BIPV组件中电池片部分太阳光直接反射比的限定波长λ为[300nm,2500nm],[300nm,2500nm]是国标中计算太阳辐射的反射比;
S34、透明部分VT计算过程:
在Optics中选择File-Import Text File(s),把分光光度计测出数据导入软件中;
根据BIPV玻璃的结构层次,在Optics软件中制作对应的没有电池片的玻璃文件,点选生成后的玻璃,点选菜单-View-Spectral data获取光谱τ(λ)数据,根据下面公式计算VT;或者选中Tools-select standards-ISO_9050,直接读取TVis数据,
其中,VT为BIPV非电池片部分可见光透射比,τ(λ)为BIPV非电池片部分的光谱透射比,V(λ)为CIE标准视见函数,Dλ为标准照明体D65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λ为波长,Δλ为波长间隔,BIPV组件中电池片部分可见光透射比的限定波长λ为[300nm,2500nm],[300nm,2500nm]为国标中计算可见光范围的透射比。
优选地,计算电池片部分Rf计算过程中需要用到6mm超白前盖玻璃+0.76pvb+晶硅电池片的Rf和ρ(λ),所述6mm超白前盖玻璃+0.76pvb+晶硅电池片的Rf=0.042,所述ρ(λ)如表1所示:
表1、6mm超白前盖玻璃在不同波长下的ρ(λ)取值表
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如涉及中空层,则通过Window添加玻璃构造,并计算玻璃U值,透光部分SHGC(gtr);
通过Baenas公式,利用各层反射比、透射比参数,引入各层热阻、光电转化效率参数,计算光伏部分各部分吸收比、内热阻、外热阻、进而求出电池片部分在发电工况下的太阳得热系数。
通过透光部分与电池片部分的太阳得热系数G值和可见光透射比VT值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光伏组件整体的G值、VT值;
电池片光谱反射比αenc、电池片区域电池与封装材料光谱吸收比αcell
其中,ρs为封装后的电池片光谱反射率,ρg1为第一片玻璃面向外侧的光谱反射率,ρg2为最后一片玻璃面向外侧的光谱反射率,τl为电池片前封装材料的光谱透射率,τg1为第一片玻璃的光谱透射率,τg2为第二片玻璃的光谱透射率
透明区域前玻璃、PVB、后玻璃光谱吸收比与试件光谱透射比:
其中,透明区域前玻璃光谱吸收比为αg1,透明区域PVB光谱吸收比为αl,透明区域后玻璃光谱吸收比为αg2,试件光谱透射比为τg
MPP发电下电池片实际总吸收比:
其中,η(T)为温度在T℃时电池片的光电转化效率,η为温度在20℃时电池片的光电转化效率,Tref为电池片标准工况测试下的温度,标准工况测试下的温度取20℃,T为电池片实际工作温度,Rg1为第一片玻璃的热阻,Rg2为电池片后侧材料的等效热阻,Rl为电池片封装材料的热阻,Re为外对流换热等效热阻,为内对流换热等效热阻,hehiεi为校正后的试样室内表面发射率;
玻璃热阻Rtot的计算方法为:
电池片与透明区域g值:
其中,为封装材料(玻璃和PVB)的太阳吸收比,/>——扣除光伏发电后的封装材料(玻璃和PVB)的太阳吸收比,透明区域前玻璃光谱吸收比为αg1,透明区域PVB光谱吸收比为αl,透明区域后玻璃光谱吸收比为αg2
τe为太阳直接透射比,dg1为第一块玻璃厚度,dg2为电池片后的各层总厚度,λg1为第一块玻璃导热系数,λg2为电池片后的各层总等效导热系数,he为外对流换热系数,取值he=23[W/m2·K],hi为内对流换热系数[W/m2·K];
遮阳系数SC、光热比LSG:
其中:gS为STPV通路太阳得热系数,gg为玻璃部分太阳得热系数,gc为电池部分太阳得热系数,τS为STPV可见光透射比,τg为玻璃部分可见光透射比,τc为电池部分可见光透射比,Ag为玻璃部分面积,Ac为电池部分面积。
优选地,Baenas公式为基于多层玻璃组件的光学建模及其能量通量计算公式,进而求出电池片部分在发电工况下的太阳得热系数,所述通过透光部分与电池片部分的太阳得热系数G值和可见光透射比VT值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光伏组件整体的G值、VT值是基于国标GB/T 2680-2021为执行标准。
尽管本公开的描述已经相当详尽且特别对几个所述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其并非旨在局限于任何这些细节或实施例或任何特殊实施例,从而有效地涵盖本公开的预定范围。此外,上文以发明人可预见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描述,其目的是为了提供有用的描述,而那些目前尚未预见的对本公开的非实质性改动仍可代表本公开的等效改动。

Claims (5)

1.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测试光伏组件的各项数据;
S2、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出光伏透明部分每一层窗口材料和电池片的光谱反射、透射比,红外半球发射率仪测出光伏组件每一层窗口材料和电池片正面与背面的发射率;
S3、通过Optics计算夹胶玻璃透光部分的光谱曲线并计算可见光透射比VT,计算夹胶玻璃电池片部分的太阳辐射总反射比Rf;
S4、通过Baenas公式计算光伏部分各部分吸收比、内热阻、外热阻、进而求出电池片部分在发电工况下的太阳得热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测试光伏组件的各项数据的测试方法为:通过标准工况闪光测试,测出光伏组件的各项数据包括: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峰值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出光伏透明部分每一层窗口材料和电池片300-2500nm波长的光谱反射、透射比,红外半球发射率仪测出光伏组件每一层窗口材料和电池片正面与背面的发射率,测出的数据按照Optics标准格式.usr生成文本文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电池片部分Rf计算过程:
S31、在Optics中选择File-Import Text File(s),把分光光度计测出数据导入软件中;
S32、在Optics软件中选择Laminate制作,将文件分为五层,第一层选择前盖玻璃文件,第二层选择Interlayer夹胶层,第三层选择电池片文件,第四层后面可任意选择或选择Interlayer夹胶层,第五层选择后盖玻璃文件;
S33、点选Lamin.按钮选中生成后的玻璃,点选菜单-View-Spectral data获取全光谱ρ(λ)数据,根据下面公式计算Rf:
Rf为BIPV组件中电池片部分太阳光直接反射比,ρ(λ)为BIPV组件中电池片部分室外侧光谱反射比,Sλ为太阳光辐射相对光谱分布,Δλ为波长间隔,λ为波长,BIPV组件中电池片部分太阳光直接反射比的限定波长λ为[300nm,2500nm];
S34、透明部分VT计算过程:
在Optics中选择File-Import Text File(s),把分光光度计测出数据导入软件中;
根据BIPV玻璃的结构层次,在Optics软件中制作对应的没有电池片的玻璃文件,点选生成后的玻璃,点选菜单-View-Spectral data获取光谱τ(λ)数据,根据下面公式计算VT;或者选中Tools-select standards-ISO_9050,直接读取TVis数据,
其中,VT为BIPV非电池片部分可见光透射比,τ(λ)为BIPV非电池片部分的光谱透射比,V(λ)为CIE标准视见函数,Dλ为标准照明体D65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λ为波长,Δλ为波长间隔,BIPV组件中电池片部分可见光透射比的限定波长λ为[300nm,2500n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如涉及中空层,则通过Window添加玻璃构造,并计算玻璃U值,透光部分SHGC(gtr);
通过Baenas公式,利用各层反射比、透射比参数,引入各层热阻、光电转化效率参数,计算光伏部分各部分吸收比、内热阻、外热阻、进而求出电池片部分在发电工况下的太阳得热系数,
通过透光部分与电池片部分的太阳得热系数G值和可见光透射比VT值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光伏组件整体的G值、VT值;
电池片光谱反射比αenc、电池片区域电池与封装材料光谱吸收比αcell
其中,ρs为封装后的电池片光谱反射率,ρg1为第一片玻璃面向外侧的光谱反射率,ρg2为最后一片玻璃面向外侧的光谱反射率,τl为电池片前封装材料的光谱透射率,τg1为第一片玻璃的光谱透射率,τg2为第二片玻璃的光谱透射率,
透明区域前玻璃、PVB、后玻璃光谱吸收比与试件光谱透射比:
其中,透明区域前玻璃光谱吸收比为αg1,透明区域PVB光谱吸收比为αl,透明区域后玻璃光谱吸收比为αg2,试件光谱透射比为τg
MPP发电下电池片实际总吸收比:
其中,η(T)为温度在T℃时电池片的光电转化效率,η为温度在20℃时电池片的光电转化效率,Tref为电池片标准工况测试下的温度,标准工况测试下的温度取20℃,T为电池片实际工作温度,Rg1为第一片玻璃的热阻,Rg2为电池片后侧材料的等效热阻,Rl为电池片封装材料的热阻,Re为外对流换热等效热阻,为内对流换热等效热阻,hehiεi为校正后的试样室内表面发射率;
玻璃热阻Rtot的计算方法为:
Rtot=Re+Rg1+Rl+Rg2+Ri
电池片与透明区域g值:
其中,为封装材料的太阳吸收比,所述材料为玻璃和PVB,/>——扣除光伏发电后的封装材料的太阳吸收比,透明区域前玻璃光谱吸收比为αg1,透明区域PVB光谱吸收比为αl,透明区域后玻璃光谱吸收比为αg2
τe为太阳直接透射比,dg1为第一块玻璃厚度,dg2为电池片后的各层总厚度,λg1为第一块玻璃导热系数,λg2为电池片后的各层总等效导热系数,he为外对流换热系数,取值he=23[W/m2·K],hi为内对流换热系数[W/m2·K];
遮阳系数SC、光热比LSG:
其中:gS为STPV通路太阳得热系数,gg为玻璃部分太阳得热系数,gc为电池部分太阳得热系数,τS为STPV可见光透射比,τg为玻璃部分可见光透射比,τc为电池部分可见光透射比,Ag为玻璃部分面积,Ac为电池部分面积。
CN202410024503.6A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 Pending CN1176334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24503.6A CN117633408A (zh)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24503.6A CN117633408A (zh)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33408A true CN117633408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20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24503.6A Pending CN117633408A (zh)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3340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4925A (zh) * 2019-09-27 2020-01-1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得热量计算方法
CN113567374A (zh) * 2021-07-26 2021-10-29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计算光致变色玻璃太阳能得热系数的方法
CN113984831A (zh) * 2021-12-27 2022-01-28 湖南大学 半透明光伏组件太阳得热系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5266623A (zh) * 2022-07-29 2022-11-01 郑州轻工业大学 基于不同光谱的多层半透明体系的光学性能模拟方法
CN117146906A (zh) * 2023-11-01 2023-12-0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建筑围护结构的综合性能检测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4925A (zh) * 2019-09-27 2020-01-1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得热量计算方法
CN113567374A (zh) * 2021-07-26 2021-10-29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计算光致变色玻璃太阳能得热系数的方法
CN113984831A (zh) * 2021-12-27 2022-01-28 湖南大学 半透明光伏组件太阳得热系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5266623A (zh) * 2022-07-29 2022-11-01 郑州轻工业大学 基于不同光谱的多层半透明体系的光学性能模拟方法
CN117146906A (zh) * 2023-11-01 2023-12-0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建筑围护结构的综合性能检测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HENGYU FAN 等: "Energy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semi-transparent photovoltaic intergrated large-scale railway stations among various climates of China",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vol. 269, 31 October 2022 (2022-10-31), pages 1 - 5 *
季杰;韩俊;周天泰;何伟;裴刚;陆剑平;: "对光伏热水墙体光电光热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太阳能学报, no. 11, 28 November 2006 (2006-11-28), pages 1089 - 1096 *
陈向东;何志军;李文华;: "新疆低能耗建筑透光围护结构太阳得热与热工性能分析研究", 建设科技, no. 13, 10 July 2018 (2018-07-10), pages 32 - 35 *
陈魁 等: "太阳得热系数检测与建筑节能分析", 《门窗》, vol. 04, 31 December 2017 (2017-12-31), pages 30 - 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rtín-Chivelet et al.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 products and systems: A review of energy-related behavior
Yang et al. How to accurately report transparent solar cells
Ballif et al. Solar glass with industrial porous SiO2 antireflection coating: measurements of photovoltaic module properties improvement and modelling of yearly energy yield gain
Dupeyrat et al. Efficient single glazed flat plate photovoltaic–thermal hybrid collector for domestic hot water system
Yoon et al.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nnual surface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amorphous silicon BIPV window
McIntosh et al. Increase in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of encapsulated silicon solar cells from a luminescent down‐shifting layer
Xu et al. Heat generation and mitigation in silicon solar cells and modules
Delgado-Sanchez Luminescent solar concentrators: Photo-stability analysis and long-term perspectives
Kumar et al. Solar PV module technologies
Alrashidi et al. Therm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of semi-transparent CdTe in Façade BIPV
Ferrada et al. Potential for photogenerated current for silicon based photovoltaic modules in the Atacama Desert
Moralejo-Vázquez et al. Luminous and solar characterization of PV modules for building integration
Jacques et al. Impact of the cell temperature on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a single glass PV module: thermal modeling in steady-state and validation by experimental data
Krauter et al. Comparison of modul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Pfreundt et al. Cell-to-module Analysis beyond Standard Test Conditions
Götz-Köhler et al. Ultrathin solar cell with magnesium-based optical switching for window applications
Bora et al. Effect of UV irradiation on PV modules and their simulation in newly designed site-specific accelerated ageing tests
Parretta et al. Non-destructive op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hotovoltaic modules by an integrating sphere.: Part I: Mono-Si modules
Granados et al. Direct determination of total hemispherical emittance of perovskite and silicon solar cells
CN117633408A (zh) 一种大型公共建筑光电围护结构光热物理性能计算方法
Shamim et al. A facile approach to determine the unknown refractive index (n) and extinction coefficient (k) of novel encapsulant materials used in back contact PV modules
de Bruin et al. Investigation of quantum dot luminescent solar concentrator single, double and triple structures: A ray tracing simulation study
Kapsis et al. Determination of Solar Heat Gain Coefficients for Semitransparent Photovoltaic Windows: An Experimental Study.
Kang et al. Design elements and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a bifacial BIPV module
Dupeyrat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hybrid pv-thermal collec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