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17259A - 一种含唑虫酰胺与杀虫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唑虫酰胺与杀虫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17259A
CN117617259A CN202311672784.8A CN202311672784A CN117617259A CN 117617259 A CN117617259 A CN 117617259A CN 202311672784 A CN202311672784 A CN 202311672784A CN 117617259 A CN117617259 A CN 1176172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lfenpyrad
thiocyclam
insecticidal
percent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727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西财
李波
郝丽霞
李慧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Binhai Taisheng Crop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Binhai Taisheng Crop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Binhai Taisheng Crop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Binhai Taisheng Crop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7278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172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17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172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唑虫酰胺与杀虫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农用杀虫剂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唑虫酰胺与杀虫环组成,二者的重量比为1:50~50:1,优选为1:20~20:1。该组合物扩大杀虫谱,对多种害虫均有很高的活性;耐雨水冲刷,增效作用明显,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有效成分的田间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且作用机理相互补充,有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含唑虫酰胺与杀虫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虫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唑虫酰胺与杀虫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杂环化合物因其高效的生物活性一直以来都是农药研究者研究开发的热点,唑虫酰胺(tolfenpyrad)为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在1988年开发的一种新型吡唑酰胺类杀虫杀螨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的作用,以及无致突变的特点,是农药界的一类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活力的新型农用杀虫杀螨剂。
做为新型吡唑酰胺类杀虫杀螨剂,唑虫酰胺具有高效、杀虫谱广、应用范围大、速效等特点,是一个效果卓著的药剂,兼具杀卵、抑食、抑制产卵及杀菌作用,广泛用于蔬菜、果树、瓜类、花卉、茶叶等作物的各种鳞翅目、半翅目、甲虫目、膜翅目、双翅目害虫、蓟马及螨类等害虫的防治。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阻碍害虫线粒体能量代谢系统的电子传递系统,使电子传达受到阻碍,阻止昆虫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从而使昆虫不能提供和贮存能量而死亡。因此,其也被称为线粒体电子传达复合体阻碍剂(METI)。此外,该药剂对黄瓜的白粉病等真菌病害也有相当的效果。
从抗性风险的角度来说,唑虫酰胺属于21A族化合物,其中哒螨灵和唑螨酯就是21A族化合物,早已上市多年,从农药应用方面来说,一般产品上市8~10年,害虫便有抗性产生,只要是相同或相似作用机制的化合物,纵使结构不同,也难逃交互抗性的产生。唑虫酰胺对环境影响较大,21A族化合物也早已上市,从很大程度上都会限制唑虫酰胺的市场体量。
杀虫环是1970年由瑞士山德士有限公司(Sandoz Ltd.,)首先合成,1975年开发为商品。为含有环状结构的人工合成沙蚕毒类杀虫剂,商品名有易卫杀、Evisect、Evisekt等。
在试验剂量内对试验动物未发现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对人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05毫克/千克。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毒性中等至低毒,对蜜蜂、家蚕有毒,对天敌无不良影响。杀虫活性较高,属神经毒剂,主要起触杀和胃毒作用,还具有一定的内吸、熏蒸和杀卵作用。残效期较短,一般为7~14天,对害虫的毒效较迟缓,中毒轻的有时能复苏,昆虫中毒后,停止取食,继而死亡。杀虫谱较广,对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等多种咀嚼式口器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叶面害虫和钻蛀性害虫有效。
长期以来在农作物种植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不规范使用促使抗药性的产生越来越快,抗性越来越强。一般来说,农民多采用加多用药剂量的方法提升杀虫效果,这样不仅加重环境污染还显著提升生产上成本,降低作物品质。而将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在组分进行科学搭配,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降低用药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植保成本,有益无害。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加和、增效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复配一般都是加和作用,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组合比较少,增效作用明显、增效比值非常高的复配更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含唑虫酰胺与杀虫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该杀虫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成本低、药效好、持效期长且环境污染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给了一种含唑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唑虫酰胺与杀虫环组成,二者的重量比为1:50~50:1,优选为1:20~20:1。
作为优选,所述有效成分唑虫酰胺与杀虫环在杀虫组合物中所占的总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优选为10%~60%。
本发明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同时也与目标病害有关。通常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1%~90%,较佳的为10%~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成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6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
作为优选,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包括载体和助剂。
所述载体为水或油酸甲酯、大豆油、玉米油或填料中的一种或二者混合物,水优选去离子水。
所述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或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助剂至少包括一种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分散剂、乳化剂、润湿剂、渗透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表面活性剂为常见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单剂或复配制剂。
所述乳化剂选自EO-PO嵌段聚醚、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农乳50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33#(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三乙醇胺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农乳400#(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宁乳36#(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或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或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渗透剂选自渗透剂JF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渗透剂T(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磺酸盐)、氮酮或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需求,所述助剂还包括其他功能性助剂,选自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或消泡剂中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增稠剂选自气象白炭黑、明胶、有机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改性淀粉、黄原胶、膨润土、二氧化硅或硅酸铝镁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BHT、乙酸乙酯或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乳糖、柠檬酸、丁二酸或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或C8~C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上述所述物质均可通过市场购得。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优选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微乳剂、水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和可溶液剂。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及含量:唑虫酰胺0.01%~50%、杀虫环0.01%~50%、分散剂1%~12%、湿润剂1%~5%、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唑虫酰胺0.01%~50%、杀虫环0.01%~50%、分散剂1%~12%、湿润剂1%~5%、崩解剂1%~30%、粘结剂0~8%、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唑虫酰胺0.01%~50%、杀虫环0.01%~50%、分散剂1%~10%、湿润剂1%~5%、消泡剂0.01%~2%、增稠剂0~2%、防冻剂0~8%、渗透剂1~10%、去离子水补足至100%。
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唑虫酰胺0.01%~50%、杀虫环0.01%~50%、溶剂:1%~20%、乳化剂1%~10%、分散剂1%~10%、溶剂1%~2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渗透剂1~10%、去离子水补足至100%。
组合物制成可溶液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唑虫酰胺0.01%~50%、杀虫环0.01%~50%、助溶剂1%~20%、乳化剂1%~10%、渗透剂1~10%、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唑虫酰胺0.01%~50%、杀虫环0.01%~50%、溶剂1%~30%、乳化剂1%~20%、渗透剂1~10%、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增稠剂0~2%、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唑虫酰胺0.01%~50%、杀虫环0.01%~50%、乳化剂3%~25%、渗透剂1~10%、溶剂1%~30%、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可分散油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唑虫酰胺0.01%~50%、杀虫环0.01%~50%、乳化剂1%~20%、分散剂1%~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5%、抗冻剂0~8%、渗透剂1~10%、油酸甲酯或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其他油类连续相加至10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有害虫类中的应用,所述有害虫类为如蔬菜、水果、棉花、大田作物上的刺吸式口器害虫以及咀嚼式口器害虫,选自蚜虫、粉虱、木虱、叶蝉、介壳虫、甲虫、潜叶蝇、粉蚧、软蚧、柑橘木虱、象甲、螨类和蓟马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有害虫类为黄瓜蓟马、黄瓜瓜绢螟、烟蓟马和大豆蚜虫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各种剂型主要技术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唑虫酰胺与杀虫环组成,作用互补,增效作用明显,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有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
2、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防治药效强,持效时期长,抗性风险小;扩大杀虫谱,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以及咀嚼式口器害虫均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如蔬菜、水果、棉花、大田等作物的蚜虫、粉虱、木虱、叶蝉、介壳虫、甲虫、潜叶蝇、粉蚧、软蚧、柑橘木虱、象甲、螨类和蓟马等均有很高的活性;并且,有效成分的田间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将唑虫酰胺与杀虫环按照不同配比检测对黄瓜蓟马的防治效果。试验方法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方法:试验时分别将各混配剂的水悬浮剂母液稀释成五个系列浓度,分别置于烧杯中备用。采用先浸叶后接虫的方法,将未接触任何药剂的大小一致的叶片在配置好的药液中浸泡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养虫盒中,然后接上供试幼虫,在25℃条件下饲养,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所用试虫数为5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于72h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值。若对照死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计算公式如下:
死亡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死亡校正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00-对照死亡率)]×100
将害虫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值。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共毒系数CTC。
计算公式如下(以唑虫酰胺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杀虫环的毒力指数(TI)=(唑虫酰胺的LC50/杀虫环的LC50)×100
M的实际毒力指数(ATI)=(唑虫酰胺的LC50/M的LC50)×10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唑虫酰胺的TI×P唑虫酰胺+杀虫环的TI×P杀虫环
共毒系数(CTC)=(M的ATI/M的TTI)×100
式中:M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唑虫酰胺为唑虫酰胺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P杀虫环为杀虫环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毒力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增效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CK1为唑虫酰胺单剂,CK2为杀虫环单剂。
表1唑虫酰胺与杀虫环不同配比对黄瓜蓟马的毒力测定结果
表2唑虫酰胺与杀虫环不同配比对黄瓜蓟马的增效测定结果
药剂 实际观察值ATI 理论值TTI CTC
唑虫酰胺:杀虫环=10:1 114.52 95.44 119.99
唑虫酰胺:杀虫环=5:1 113.28 91.38 123.96
唑虫酰胺:杀虫环=2:1 104.02 83.28 124.91
唑虫酰胺:杀虫环=1:1 102.43 74.66 137.19
唑虫酰胺:杀虫环=1:2 93.77 66.04 141.97
唑虫酰胺:杀虫环=1:3 77.84 61.99 125.57
唑虫酰胺:杀虫环=1:4 76.33 59.46 128.37
唑虫酰胺:杀虫环=1:8 68.48 54.89 124.75
唑虫酰胺:杀虫环=1:10 66.07 53.88 122.63
唑虫酰胺:杀虫环=1:12 64.85 53.22 121.84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唑虫酰胺与杀虫环在重量比为5:1、2:1:1:1:1:2:1:3:1:4:1:8:1:1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在重量比为1:1:1:2:1:3:1:4时增效作用最明显。说明应用重量比为5:1~1:10的唑虫酰胺与杀虫环的复配制剂防治黄瓜蓟马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采用上述方法分别测定其对黄瓜瓜绢螟、烟蓟马和大豆蚜虫的防治效果,并计算不同配比范围内的增效系数,均得出唑虫酰胺与杀虫环在重量比为5:1、2:1:1:1:1:2:1:3:1:4:1:8:1:10时表现为增效作用,且在1:1、1:2、1:3、1:4增效最明显的结论。
以下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田间药效的处理剂量均为有效成分用量。
可湿性粉剂如下:
实施例1:(50%唑虫酰胺·杀虫环可湿性粉剂)1:3
组分及含量:唑虫酰胺:12.5%;杀虫环:37.5%;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5%;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钙:8%;分散剂萘磺酸盐:4%;填料选用白炭黑:5%,高岭土:余量。
实施例2:(70%唑虫酰胺·杀虫环可湿性粉剂)1:6
组分及含量:唑虫酰胺:10%;杀虫环:60%;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分散剂烷基苯磺酸钙:7%;分散剂萘磺酸盐:3%;填料选用白炭黑:5%,轻质碳酸钙:余量。
实施例3:(11%唑虫酰胺·杀虫环可湿性粉剂)1:0.1
组分及含量:唑虫酰胺:10%;杀虫环:1%;润湿剂选用拉开粉BX: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润湿渗透剂F:1%;分散剂选用聚羧酸盐和萘磺酸盐,用量分别为1%和3%;白炭黑:3%;填料选用硅藻土:20%,高岭土:余量。
上述实施例1~3的制备方法为:按实施例提供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将有效成分杀虫环与唑虫酰胺加入填料中,并在其中加入润湿剂、分散剂等助剂,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再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主要设备有混合机、气流粉碎机。
以上实施例,制剂样品各项指标均符合可湿性粉剂管理规范中的要求。
水分散粒剂如下:
实施例4:(30%唑虫酰胺·杀虫环水分散粒剂)1:2
组分及含量:唑虫酰胺:10%;杀虫环:20%;润湿剂十二烷苯磺酸钠:3%;分散剂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8%;崩解剂:硫酸铵:10%;填料凹凸棒土:余量。
实施例5:(40%唑虫酰胺·杀虫环水分散粒剂)1:3
组分及含量:唑虫酰胺:10%;杀虫环:30%;润湿剂皂角粉:3%;分散剂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2%;分散剂聚羧酸盐:2%;崩解剂:玉米淀粉:5%;填料凹凸棒土余量。
上述实施例4~5的制备方法为:按实施例提供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将有效成分杀虫环与唑虫酰胺加入填料中,并在其中加入润湿剂、分散剂等助剂,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加6~12%的水,然后经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或将粉碎过的粉体在沸腾造粒机中喷水、造粒、干燥,之后筛分制得产品。主要设备有混合机:气流粉碎机、捏合机、挤压造粒机、烘房或流化床干燥,或沸腾造粒机、筛分机。
以上实施例,制剂样品,各项指标均符合水分散粒剂管理规范中的要求。
悬浮剂如下:
实施例6:(40%唑虫酰胺·杀虫环悬浮剂)1:3
组分及含量:唑虫酰胺:10%;杀虫环:30%;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2%;分散剂聚羧酸盐:2%;分散剂磷酸酯:2%;增稠剂选用黄原胶和硅酸镁铝,用量分别为0.2%和2%;防冻剂乙二醇:5%;消泡剂硅酮类化合物:0.2%;水,余量。
实施例7:(5.5%唑虫酰胺·杀虫环悬浮剂)1:10
组分及含量:唑虫酰胺:0.5%;杀虫环:5%;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1%;分散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分散剂聚羧酸盐:2%;增稠剂选用黄原胶和硅酸镁铝,用量分别为0.25%和2.5%;防冻剂乙二醇:5%;消泡剂硅油:0.2%;水:余量。
对比例1:(30%杀虫环悬浮剂)
组分及含量::杀虫环30%;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2%;分散剂聚羧酸盐:2%;分散剂磷酸酯:3%;分散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稠剂选用黄原胶和硅酸镁铝,用量分别为0.2%和2%;防冻剂乙二醇:5%;消泡剂硅油:0.2%;水:余量。
对比例2:(30%唑虫酰胺悬浮剂)
组分及含量:唑虫酰胺:30%;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2%;分散剂聚羧酸盐:2%;分散剂磷酸酯:3%;分散剂高分子聚合物:2%;稠剂选用黄原胶和硅酸镁铝,用量分别为0.12%和1%;防冻剂乙二醇:5%;消泡剂硅油:0.2%;水:余量。
上述实施例6~7以及对比例1、2的制备方法为:按实施例提供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将有效成分杀虫环与唑虫酰胺、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等助剂依次置于反应釜中,加水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产品。主要设备是配料釜、胶体磨或匀质混合机、砂磨机。
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剂样品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管理规范中的要求。
可分散油悬浮剂如下:
实施例8:(20%唑虫酰胺·杀虫环可分散油悬浮剂)1:1
组分及含量:唑虫酰胺:10%,杀虫环: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盐:3%,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增稠剂选择有机土0.8%与气相白炭黑0.8%,油酸甲酯余量。
实施例9:(35%唑虫酰胺·杀虫环可分散油悬浮剂)2:3
组分及含量:唑虫酰胺:14%,杀虫环:21%,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盐:4%,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异构醇醚:2%,增稠剂选择有机土与气相白炭黑,分别为0.5%和0.5%,油酸甲酯余量。
上述实施例8~9的制备方法为:按实施例提供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将油酸甲酯、有效成分杀虫环与唑虫酰胺、乳化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等助剂依次置于反应釜中,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产品。主要设备是配料釜、胶体磨或匀质混合机、砂磨机。
以上实施例,制剂样品各项指标均符合可分散油悬浮剂管理规范中的要求。
下面使用实施例1、4、6、8药剂与对比例1、2药剂按表3所示稀释倍数对黄瓜蓟马进行大田喷雾试验,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本发明的效果,试验结果如下表3所示。其中,实施例1:50%唑虫酰胺·杀虫环可湿性粉剂(12.5+37.5);实施例4:30%唑虫酰胺·杀虫环水分散粒剂(10+20);实施例6:40%唑虫酰胺·杀虫环水悬浮剂(10+30);实施例8:20%唑虫酰胺·杀虫环可分散油悬浮剂(10+10);对比例1:30%杀虫环水悬浮剂,对比例2:30%唑虫酰胺水悬浮剂。
本试验中设实施例1、4、6、8药剂、对比例1~2药剂和不使用任何药剂共7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44个处理小区,于黄瓜蓟马发生初期实施喷药。每处理小区随机取3点,每点取6株黄瓜,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天、3天、7天调查黄瓜上的活虫数,以对照区自然虫口增减率计算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同时观察记载各小区黄瓜的生长情况:药害发生情况。
药效计算方法:
减退率(%)=[(药前虫口数-药后虫口数)/药前虫口数]×100
防治效果(%)=[(防治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显著性测定采用“DMRT”法进行比较。
表3不同处理的制剂对黄瓜蓟马的防治效果
从表3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施药1天、3天、7天后,实施例1、实施例4、实施例6、实施例8药剂在不同稀释浓度下对黄瓜蓟马的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上,远高于对比例1和2。另外,各个药剂在不同稀释浓度下防效基本在第3天可达到高峰,不同于对比例1和2的是,各实施例防效均在90%左右,在第7天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85%以上,明显高于对比例1~2的单剂药剂,且各实施例药剂使用剂量较低,3000-3500倍稀释液防效均比对比例1~2药剂的20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优秀,且药剂持效时间长,尤其实施例6,在3500倍稀释浓度下施药后第7天防效仍大于90%。实验期间观察,各实施例药剂对黄瓜无药害,安全性好。上述结果表明通过唑虫酰胺与杀虫环复配后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和延长药效的优点。

Claims (10)

1.一种含唑虫酰胺与杀虫环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由唑虫酰胺与杀虫环组成,二者的重量比为1:50~50:1,优选为1:20~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唑虫酰胺与杀虫环在杀虫组合物中所占的总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优选为1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还包括农药制剂辅助成分,其包括载体和助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水或油酸甲酯、大豆油、玉米油或填料中的一种或二者混合物;
所述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或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分散剂、乳化剂、润湿剂、渗透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还包括其他功能性助剂,所述其他功能性助剂选自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或消泡剂中一种或多种。
7.农用复合杀虫剂,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制备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农用复合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其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微乳剂、水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和可溶液剂中的任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有害虫类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害虫类为如蔬菜、水果、棉花、大田作物上的刺吸式口器害虫以及咀嚼式口器害虫,选自蚜虫、粉虱、木虱、叶蝉、介壳虫、甲虫、潜叶蝇、粉蚧、软蚧、柑橘木虱、象甲、螨类和蓟马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害虫类为黄瓜蓟马、黄瓜瓜绢螟、烟蓟马和大豆蚜虫中的至少一种。
CN202311672784.8A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含唑虫酰胺与杀虫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76172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2784.8A CN117617259A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含唑虫酰胺与杀虫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72784.8A CN117617259A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含唑虫酰胺与杀虫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17259A true CN117617259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23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72784.8A Pending CN117617259A (zh) 2023-12-07 2023-12-07 一种含唑虫酰胺与杀虫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1725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4170A (zh) 氯虫苯甲酰胺与甲维盐杀虫组合物
CN103141503A (zh) 呋虫胺与螺虫乙酯复配杀虫组合物
CN102210321A (zh) 一种含有乙螨唑的农药组合物
CN101406192A (zh) 一种复配杀螨剂及其应用
CN104082335A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杀螨剂组合物
CN101984828A (zh) 一种复配杀虫剂
CN101485329B (zh) 一种杀虫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228056B (zh) 一种含有硫氟肟醚和部分有机磷类农药的杀虫组合物
CN115211427B (zh) 一种含介离子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6210712A (zh) 一种含丁醚脲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568224B (zh) 一种含溴虫氟苯双酰胺与丁醚脲的杀虫组合物
CN103918659A (zh) 一种含唑虫酰胺和氟啶胺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814031B (zh) 一种含有丁烯氟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17617259A (zh) 一种含唑虫酰胺与杀虫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751219A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剂组合物
CN103518773B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CN106417330A (zh) 一种含环溴虫酰胺和螺虫乙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46786A (zh)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与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46779A (zh)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与多杀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14680120A (zh) 一种含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肉桂醛的杀虫组合物
CN110959627A (zh) 农药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5281205B (zh) 一种用于防治桃树桃小食心虫的杀虫组合物
CN103141501B (zh) 呋虫胺与乙螨唑复配杀虫组合物
CN102239867B (zh) 一种含有硫氟肟醚的农药复配组合物
CN117617256A (zh) 一种杀线虫组合物及其在防治农作物上线虫侵染、发育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