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16857A - 资源分配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资源分配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16857A
CN117616857A CN202280048256.2A CN202280048256A CN117616857A CN 117616857 A CN117616857 A CN 117616857A CN 202280048256 A CN202280048256 A CN 202280048256A CN 117616857 A CN117616857 A CN 117616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duration
link
allocated
n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82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云波
郭宇宸
黄国刚
淦明
德米特里·班科夫
埃夫根尼·米哈伊洛维奇·霍罗夫
伊利亚·莱维茨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616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168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记通信装置。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生成为第一链路请求资源的第一帧,所述第一链路是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时长和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时长为在所述第一链路上基于第一带宽传输数据所需的时长,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是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链路分配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长;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帧。基于本申请,第三设备可以为第一链路分配更准确的时间资源。

Description

资源分配方法及通信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7月26日提交俄罗斯专利局、申请号为RU2021121990、申请名称为“资源分配方法及通信装置”的俄罗斯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部署在非授权频谱上,多个站点通过竞争来使用信道资源。站点在信道竞争成功之后,可以预留一段时间进行数据传输,该段时间被称为一个传输机会(transmission opportunity,TXOP)。成功预留TXOP的站点被称为TXOP持有者(TXOP holder)。在该TXOP内只有TXOP holder可以主动发送数据,其它站点只能进行数据接收或者发送对应的响应帧。
在电气和电子工程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EEE)802.11be标准中,对TXOP机制进行了扩展,即一个作为TXOP holder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可以将预留的TXOP内的一部分资源分配给一个第一站点,第一站点在被分配的时间内可以与第二站点进行对等(peer to peer,P2P)传输或者上行给AP发送数据。通过这种机制可以减少第一站点竞争信道带来的碰撞,提高系统效率。
因此,AP如何为第一站点分配准确的时间资源,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以期使得第三设备能够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分配准确的时间资源。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生成为第一链路请求资源的第一帧,该第一链路是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该第一帧包括第一时长和第一信息,该第一时长为在该第一链路上基于第一带宽传输数据所需的时长,该第一信息用于确定第二时长,该第二时长是第三设备为该第一链路分配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长;该第一设备向该第三设备发送该第一帧。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的第一帧中,除了包含第一时长之外,还包括用于确定第二时长第一信息,从而有利于第三设备为第一链路分配更准确的时间资源。
示例性地,该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该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与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M个调整参数,N和M都为正整数。
可选地,N和M的值相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包括该能力信息和该M个调整参数,该能力信息包括该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将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和M个调整参数携带在第一帧中,并发送给第三设备,从而在待分配带宽大于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的情况下,第三设备能为第一链路分配更准确的时间资源;以及对于不同的待分配带宽,第三设备还可以根据M个调整参数为第一链路分配更准确的时间资源。
示例性地,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是该第一链路分别在该第一带宽和该第n个带宽范围下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n为正整数,1≤n≤N。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第一链路分别在第一带宽和第n个带宽范围下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确定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从而使得第三设备为第一链路分配资源时,可以将第一链路在不同带宽下支持的传输参数的数据传输速率的差别考虑进去,有利于第三设备为第一链路分配更准确的时间资源。
示例性地,若该第一链路不支持第n个带宽范围,则该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被设置为预设值,n为正整数,1≤n≤N。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将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设置为预设值时,第三设备可以根据该调整参数确定第一链路不支持第n个带宽范围,从而可以避免第三设备为第一链路分配第一链路不支持的信道资源。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包括该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该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该第一链路在该第一带宽下支持的调制编码方案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将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携带在第一帧中发送给第三设备,从而使得第三设备在为第一链路分配资源时,可以考虑到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有利于第三设备为第一链路分配更准确的时间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设备接收来自该第三设备的第二帧,该第二帧包括该第二时长。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三设备接收第一帧,该第一帧用于为第一链路请求资源,该第一链路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该第一帧包括第一时长和第一信息,该第一时长为在该第一链路上基于第一带宽传输数据所需的时长,该第一信息用于确定第二时长,该第二时长是该第三设备为该第一链路分配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长;该第三设备向该第一设备发送第二帧,该第二帧包括该第二时长。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的第一帧中,除了包含第一时长之外,还包括用于确定第二时长第一信息,从而有利于第三设备为第一链路分配更准确的时间资源。
示例性地,该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该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与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M个调整参数,N和M都为正整数。
可选地,N和M的值相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包括该M个的调整参数;若待分配带宽不在该N个带宽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带宽范围内,则该第二时长是根据该第一带宽、该第一时长和该待分配带宽确定的;或者,若该待分配带宽在该N个带宽范围中的第n个带宽范围内, 则该第二时长是根据该第一带宽、该第一时长、该待分配带宽和该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确定的,n为正整数,1≤n≤N。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将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M个调整参数携带在第一帧中,并发送给第三设备,从而有利于第三设备根据不同的待分配带宽和调整参数为第一链路分配更准确的时间资源。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包括该能力信息和该M个调整参数,该能力信息包括该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若待分配带宽不在该N个带宽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带宽范围内,则该第二时长是根据该待分配带宽、该第一带宽和该第一时长确定的;或者,若待分配带宽在该N个带宽范围中的第n个带宽范围内,则该第二时长是根据该待分配带宽、该第一带宽、该第一时长和该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确定的,n为正整数,1≤n≤N;其中,该待分配带宽小于或等于该最大带宽。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包括该能力信息和该M个调整参数,该能力信息包括该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若该最大带宽大于或等于待分配带宽,且该待分配带宽不在该N个带宽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带宽范围内,则该第二时长是根据该待分配带宽、该第一带宽和该第一时长确定的;或者,若该最大带宽小于该待分配带宽,且该最大带宽不在该N个带宽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带宽范围内,则该第二时长是根据该最大带宽、该第一带宽和该第一时长确定的;或者,若该最大带宽大于或等于该待分配带宽,且该待分配带宽在该N个带宽范围中的第n个带宽范围内,则该第二时长是根据该待分配带宽、该第一带宽、该第一时长和该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确定的,n为正整数,1≤n≤N;或者,若该最大带宽小于该待分配带宽,且该最大带宽在该第n个带宽范围内,则该第二时长是根据该最大带宽、该第一带宽、该第一时长和该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确定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将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和M个调整参数携带在第一帧中,并发送给第三设备,从而在待分配带宽大于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的情况下,第三设备能为第一链路分配更准确的时间资源;以及对于不同的待分配带宽,第三设备还可以根据M个调整参数为第一链路分配更准确的时间资源。
示例性地,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是该第一链路分别在该第一带宽和该第n个带宽范围下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n为正整数,1≤n≤N。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第一链路分别在第一带宽和第n个带宽范围下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确定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从而使得第三设备为第一链路分配资源时,可以将第一链路在不同带宽下支持的传输参数的数据传输速率的差别考虑进去,有利于第三设备为第一链路分配更准确的时间资源。
示例性地,若该第一链路不支持该N个带宽范围中的第n个带宽范围,则该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被设置为预设值,n为正整数,1≤n≤N。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将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设置为预设值时,第三设备可以根据该调整参数确定第一链路不支持第n个带宽范围,从而可以避免第三设备为第一链路分配第一链路不支持的信道资源。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包括该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该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该第一链路在该第一带宽下支持的调制编码方案MCS 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
作为一个示例性,该能力信息包括该最大带宽,该第二时长是根据待分配带宽、该第一带宽和该第一时长确定的,该待分配带宽小于或等于该最大带宽。
作为一个示例性,该能力信息包括该最大带宽,若该最大带宽大于或等于待分配带宽,则该第二时长是根据该待分配带宽、该第一带宽和该第一时长确定的;或者,若该最大带宽小于该待分配带宽,则该第二时长是根据该最大带宽、该第一带宽和该第一时长确定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将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携带在第一帧中,并发送给第三设备,从而在待分配带宽大于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的情况下,第三设备能为第一链路分配更准确的时间资源。
作为另一个示例,该能力信息包括该第一链路在该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若待分配带宽不等于该第一带宽,则该第二时长是根据该待分配带宽、该第一带宽、该第一时长和该能力信息确定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将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携带在第一帧中,并发送给第三设备,从而在待分配带宽不等于第一带宽的情况下,第三设备能根据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为第一链路分配更准确的时间资源。
作为又一个示例,该能力信息包括:该最大带宽和该第一链路在该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若待分配带宽不等于该第一带宽,则该第二时长是根据该待分配带宽、该第一带宽、该第一时长和该第一链路在该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确定的,该待分配带宽小于或等于该最大带宽。
作为又一个示例,该能力信息包括:该最大带宽和该第一链路在该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若该最大带宽大于或等于待分配带宽,且该待分配带宽不等于该第一带宽,则该第二时长是根据该待分配带宽、该第一带宽、该第一时长和该第一链路在该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确定的;或者,若该最大带宽小于该待分配带宽,且该最大带宽不等于该第一带宽,则该第二时长是根据该最大带宽、该第一带宽、该第一时长和该第一链路在该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确定的。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生成为第一链路请求资源的第一帧,该第一链路是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该第一帧包括与N个带宽对应的M个时长,第n个带宽对应的时长为在该第一链路上基于第n个带宽传输数据所需的时长,N、M和n为正整数,1≤n≤N;该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该第一帧。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的第一帧中,包含多个与不同带宽对应的时长,从而有利于第三设备根据当前待分配带宽为第一链路分配更准确的时间资源。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若该第一链路不支持该第n个带宽,则该第n个带宽对应的时长被设置为预设值。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将第n个带宽对应的时长设置为预设值时,第三设备可以根据该时长确定第一链路不支持第n个带宽,从而可以避免第三设备为第一链路分配第一链路不支持的信道资源。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设备接收来自该第三设备的第二帧,该第二帧包括为该第一链路分配的第二时长,该第二时长是根据该 M个时长确定的。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三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帧,该第一帧用于为第一链路请求资源,该第一链路是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该第一帧包括与N个带宽对应的M个时长,第n个带宽对应时长为在所述第一链路上基于第n个带宽传输数据所需的时长,N、M和n为正整数,1≤n≤N;该第三设备向该第一设备发送第二帧,所述第二帧包括为第一链路分配第二时长,该第二时长是根据该M个时长确定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的第一帧中,包含多个与不同带宽对应的时长,从而有利于第三设备根据当前待分配带宽为第一链路分配更准确的时间资源。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若待分配带宽等于该第n个带宽,则该第二时长是该第n个带宽对应的时长。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若该第一链路不支持该第n个带宽,则该第n个带宽对应的时长被设置为预设值。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将第n个带宽对应的时长设置为预设值时,第三设备可以根据该时长确定第一链路不支持第n个带宽,从而可以避免第三设备为第一链路分配第一链路不支持的信道资源。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部件。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部件。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该处理单元用于生成为第一链路请求资源的第一帧,该第一链路是该通信装置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该第一帧包括与N个带宽对应的M个时长,第n个带宽对应的时长为在该第一链路上基于第n个带宽传输数据所需的时长,N、M和n为正整数,1≤n≤N;该收发单元用于向第三设备发送该第一帧。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若该第一链路不支持该第n个带宽,则该第n个带宽对应的时长被设置为预设值。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三设备的第二帧,该第二帧包括为该第一链路分配的第二时长,该第二时长是根据该M个时长确定的。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该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帧,该第一帧用于为第一链路请求资源,该第一链路是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该第一帧包括与N个带宽对应的M个时长,第n个带宽对应时长为在所述第一链路上基于第n个带宽传输数据所需的时长,N、M和n为正整数,1≤n≤N;该发送单元用于向该第一设备发送第二帧,所述第二帧包括为第一链路分配第二时长,该第二时长是根据该M个时长确定的。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若待分配带宽等于该第n个带宽,则 该第二时长是该第n个带宽对应的时长。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若该第一链路不支持该第n个带宽,则该第n个带宽对应的时长被设置为预设值。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第一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第一设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第一设备中的芯片。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第一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该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实现方式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第三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第三设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第三设备中的芯片。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第三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该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包括: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用于通过所述输入电路接收信号,并通过所述输出电路发射信号,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芯片,输入电路可以为输入管脚,输出电路可以为输出管脚,处理电路可以为晶体管、门电路、触发器和各种逻辑电路等。输入电路所接收的输入的信号可以是由例如但不限于接收器接收并输入的,输出电路所输出的信号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输出给发射器并由发射器发射的,且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可以是同一电路,该电路在不同的时刻分别用作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及各种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可通过接收器接收信号,通过发射器发射信号,以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 定。
应理解,相关的数据交互过程例如发送指示信息可以为从处理器输出指示信息的过程,接收能力信息可以为处理器接收输入能力信息的过程。具体地,处理器输出的数据可以输出给发射器,处理器接收的输入数据可以来自接收器。其中,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统称为收发器。
上述第十二方面中的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芯片。该处理装置中的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前述的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行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AP为第一站点分配资源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至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帧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帧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11和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目前WLAN采用的标准为电气和电子工程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EEE)802.11系列。WLAN可以包括多个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BSS中的网络节点为站点(station,STA)和接入点(access point,AP)。每个BSS可以包含一个AP和多个关联于该AP的STA。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AP也可以称之为无线访问接入点或热点等。AP是移动用户进入有线网络的接入点,主要部署于家庭、大楼内部以及园区内部,典型覆盖半径为几十米至上百米,当然,也可以部署于户外。AP相当于一个连接有线网和无线网的桥梁,其主要作用是将各个无线网络客户端连接到一起,然后将无线网络接入以太网。具体地,AP可 以为支持802.11ax制式的设备,进一步可选地,AP可以为支持802.11ac、802.11n、802.11g、802.11b及802.11a或后续版本等多种WLAN制式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STA可以是无线通讯芯片、无线传感器或无线通信终端。例如: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移动电话、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平板电脑、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机顶盒、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智能电视、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车载通信设备和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计算机。可选地,STA可以支持802.11ax制式,进一步可选地,STA可以支持802.11ac、802.11n、802.11g、802.11b及802.11a或后续版本等多种WLAN制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TA或AP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STA或AP,或者,是STA或AP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另外,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个AP可以与一个或多个STA关联,即一个AP可以与一个或多个STA通信。如图1所示,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架构中还可以包括多个AP,不同AP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例如图1中所示,图中示出了AP#1与AP#2,以及与AP#1关联的STA 11和STA 12。其中,AP#1与STA 11或STA 12之间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STA 11与STA 12之间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AP#1和AP#2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
应理解,图1只是示例性的,不应该对本申请适用的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架构产生限制,例如,该网络架构还可以包括更多的AP,每个AP还可以与更多的STA关联,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Wi-Fi(例如IEEE 802.11系列)系统部署在非授权频谱上,多个站点通过竞争来使用信道资源。在常用的增强分布式信道接入(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EDCA)竞争机制中,一个站点完成信道退避之后,发送首帧。如果首帧有响应帧,则该站点在成功收到响应帧之后意味着信道竞争成功,否则就需要重新退避。如果首帧不需要响应帧,则 首帧发送之后就意味着信道竞争成功。在信道竞争成功之后,该站点可以预留一段时间进行数据传输,该段时间被称为一个传输机会(transmission opportunity,TXOP)。成功预留TXOP的站点被称为TXOP持有者(TXOP holder)。在该TXOP内只有TXOP holder可以主动发送数据,其它站点只能进行数据接收或者发送对应的响应帧。
例如图2中的AP采用自身清除发送(clear-to-send-to-self,CTS-to-self)机制竞争信道成功,并预留TXOP进行数据传输。
在IEEE 802.11be标准中,对TXOP机制进行了扩展,即一个作为TXOP holder的AP可以将预留的TXOP内的一部分资源分配给一个第一站点,第一站点在被分配的时间内可以与第二站点进行对等(peer to peer,P2P)传输或者上行给AP发送数据。通过这种机制可以减少第一站点竞争信道带来的碰撞,提高系统效率。这里的P2P传输所用的P2P链路是两个非接入点的站点(non-AP STA)通过通道直连链路建立(tunnel direct link setup,TDLS)或者其他P2P协议建立起来的。P2P也可以被称为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或者TDLS等。
例如图2中的AP通过向STA1发送多用户发送请求传输机会共享触发帧(multiple user request to send TXOP sharing trigger frame。MU-RTS TXS TF)将第一时间资源分配给STA1。STA1可以使用第一时间资源向STA2发送单用户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single user physical protocol data unit,SU PPDU),STA2收到SU PPDU之后,向STA1回复块确认(block acknowledge,BA)帧。
AP给第一站点分配时间资源之前,需要知道第一站点的资源需求。因此,在AP给第一站点分配资源之前,第一站点会向AP发送需求时间的请求。具体地,第一站点向AP发送需求资源请求帧,该需求资源请求帧包含时间长度,该时间长度对应某一个参考带宽。该参考带宽可以由标准规定,也可以携带在需求资源请求帧中。该需求资源请求帧请求的时间资源用于P2P数据传输。AP在获得TXOP之后,根据待分配的带宽(通常为当前TXOP的实际带宽)和参考带宽以及需求资源请求帧中的时间长度来为第一站点分配时长。
例如:需求资源请求帧中的时间长度为4毫秒(ms),参考带宽为20兆赫兹(MHz)。那么当AP获得的TXOP是20MHz带宽的情况下,AP给第一站点分配的时长为4ms;当AP获得的TXOP是80MHz的情况下,给第一站点分配的时长为4ms*20MHz/80MHz=1ms。
然而上述AP确定为第一站点分配的时间资源的方法并不精确。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以使得AP能为第一站点分配更精确的时间资源。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
应理解,下文仅为便于理解和说明,以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交互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构成限定。例如,下文实施例示出的第一设备可以替换为配置于第一设备中的部件(如芯片或芯片系统等),下文实施例示出的第三设备可以替换为配置于第三设备中的部件(如芯片或芯片系统等)。
下文示出的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 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第一设备或第三设备,或者是,第一设备或第三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图3是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300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中。下面详细说明图3所示的方法300的各个步骤。
S310,第一设备生成第一帧。
S320,第一设备发送第一帧。相应地,在S320中,第三设备接收第一帧。
其中,该第一帧用于为第一链路请求资源,该第一链路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该第一帧包括第一时长和第一信息,第一时长为在该第一链路上基于第一带宽传输数据所需的时长,第一带宽也可以被称为参考带宽。第一带宽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或者携带在该第一帧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第一信息用于确定第二时长,第二时长是第三设备为该第一链路分配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长。
示例性地,第一帧可以被称为需求资源请求帧或请求帧,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信息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定,只要能够用于确定第二时长的信息都可以等同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信息。示例性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与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M个调整参数,M和N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SC)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
应理解,接收端最小灵敏度可以用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来指示,因此,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接收端最小灵敏度可以替换为,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RSSI。
可以理解,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协商确定的。也可以说,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是根据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和第二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的。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设备获取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的方式不做限定。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包括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也就是说,第一帧包括第一时长和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示例性地,第一帧的帧格式如图4所示。
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包括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也就是说,第一帧包括第一时长和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示例性地,第一帧的帧格式如图5所示。图5中的第一带宽相关参数为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接收端最小灵敏度/RSSI。应理解,图5仅以第一带宽携带在第一帧为例,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带宽一定携带在第一帧中,第一带宽也可以是在标准中预先确定的。
作为又一个示例,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包括: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和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也就是说,第一帧包括:第一时长、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和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和接收端最小灵敏度。示例性地,第一帧的帧格式如图6所示。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包括与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M个调整参数。也就是说,第一帧包括第一时长和M个调整参数。示例性地,第一帧的帧格式如图7所 示。
示例性地,若第一链路支持N个带宽范围中的第n个带宽范围,则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是第一链路分别在第一带宽和第n个带宽范围下的传输参数(带宽参数除外)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或者,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是第一链路分别在第n个带宽范围和第一带宽下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其中,n为正整数,1≤n≤N。示例性地,传输参数包括MCS和空间流数目(number of spatial streams,NSS)等。
例如,第一带宽为80MHz,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上可以支持2个空间流和MCS 11(即1024-正交振幅调整(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5/6码率);第n个带宽范围为(80MHz,160MHz],第一链路在第n个带宽范围下可以支持2个空间流和MCS 9(即256-QAM,5/6码率)。由于第一链路分别在第一带宽和第n个带宽范围内支持的NSS相同,在相同带宽下MCS 9的数据传输速率是MCS 11的数据传输速率的0.8倍,因此,与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可以被设置为1.25或0.8。
可选地,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是第一链路分别在第一带宽和第n个带宽范围下支持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的能够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可选地,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传输参数是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性能最好的传输参数,以及第一链路在第n个带宽范围内支持的传输参数是第一链路在第n个带宽范围内支持的性能最好的传输参数。应理解,在同一带宽下,第一链路基于性能最好的传输参数传输数据的速率最大。因此,也可以说,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是第一链路分别在第一带宽和第n个带宽范围下支持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能够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是第一链路分别在第一带宽和第n个带宽范围下支持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能够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
可选地,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是第一链路分别在第一带宽和第n个带宽范围下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能够达到的预期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
若第一链路不支持N个带宽范围中的第n个带宽范围,则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被设置为预设值。例如,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被设置为0。
示例性地,该N个带宽范围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80MHz,160MHz]、(160MHz,320MHz]。示例性地,该N个带宽范围包括(80MHz,160MHz]和(160MHz,320MHz],图7中的第1个带宽调整参数与(80MHz,160MHz]对应,第2个调整参数与(160MHz,320MHz]对应。
本申请实施例对N个带宽范围与M个调整参数的对应关系不做限定。
作为一个示例,N个带宽范围与M个调整参数一一对应,即N=M。例如,第一链路支持N个带宽范围,则可以设置与N个带宽范围一一对应的M个的调整参数。
作为另一个示例,M个调整参数与N个带宽范围中的M个带宽范围一一对应,即M<N。例如,第一链路不支持N个带宽范围中的部分带宽范围,则可以设置与第一链路支持的带宽范围对应的M个调整参数。
可选地,与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具体与第n个带宽范围内的某个带宽值对应。也就是说,该M个调整参数与N个带宽值对应。作为一个示例,N个带宽与M个调整参数一一对应,即可以设置与N个带宽一一对应的M个调整参数。作为另一个示例, M个调整参数与N个带宽中的M个带宽一一对应。
在此情况下,若第一链路支持N个带宽中的第n个带宽,则第n个带宽对应的调整参数是第一链路分别在第一带宽和第n个带宽下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或者,第n个调整参数是第一链路分别在第n个带宽和第一带宽下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若第一链路不支持N个带宽中的第n个带宽,则第n个带宽对应的调整参数被设置为预设值。例如,第n个带宽对应的调整参数被设置为0。
可选地,第n个带宽对应的调整参数是第一链路分别在第一带宽和第n个带宽下支持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的能够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可选地,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传输参数是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性能最好的传输参数,以及第一链路在第n个带宽下支持的传输参数是第一链路在第n个带宽下支持的性能最好的传输参数。应理解,在同一带宽下,第一链路基于性能最好的传输参数传输数据的速率最大。因此,也可以说,第n个带宽对应的调整参数是第一链路分别在第一带宽和第n个带宽下支持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能够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第n个带宽对应的调整参数是第一链路分别在第一带宽和第n个带宽下支持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能够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
可选地,第n个带宽对应的调整参数是第一链路分别在第一带宽和第n个带宽下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能够达到的预期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
示例性地,该N个带宽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160MHz、320MHz。示例性地,该N个带宽包括160MHz和320MHz,图7中的第1个带宽调整参数与160MHz带宽对应,第2个调整参数与320MHz带宽对应。
可选地,第一帧还包括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是否包括只支持20MHz带宽的站点(20MHz-only STA)。示例性地,该指示信息的大小是1比特。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和N个调整参数,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包括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也就是说,第一帧包括:第一时长、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和N个调整参数。示例性地,第一帧的帧格式如图8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三设备是AP,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是AP或STA。
作为一个示例,该第一设备为STA(记为STA#1),该第二设备为另一个STA(记为STA#2),该第一链路是STA#1与STA#2之间的P2P链路。STA#1与STA#2可以通过该P2P链路传输数据。
作为另一个示例,该第一设备为AP协作场景中的被分享AP(shared AP),第二设备是与shared AP关联的STA,该第一链路是shared AP与STA之间的链路。Shared AP可以通过该第一链路向STA传输数据。在该示例中,第三设备可以被称为分享AP(sharing AP)。
在S320中,第三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帧之后,若第三设备能够为第一设备分配资源,则第三设备根据第一帧中携带的第一时长和第一信息确定为第一链路分配的第二时长,并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帧,第二帧包括第二时长。
S330,第三设备发送第二帧。相应地,在S330中,第一设备接收第二帧。
第二帧包括第二时长,第二时长是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 第一信息确定的。
其中,待分配带宽是第三设备确定的能够分配给第一链路的带宽,待分配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备当前获得的TXOP的带宽。
示例性地,第二帧可以被称为资源分配帧或MU-RTS TXS TF,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如上所述,第一信息可以包括不同的参数,相应地,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一信息确定第二时长的方式也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记为方式1),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包括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
相应地,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一信息确第二时长的方式包括: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和第一时长确定第二时长。其中,待分配带宽小于或等于最大带宽。也就是说,在第一帧携带最大带宽的情况下,第三设备在给第一设备分配资源的时候,确保待分配带宽小于或等于最大带宽。
当然,第三设备也可能确定大于最大带宽的待分配带宽。因此,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一信息确定第二时长的方式可以包括:若最大带宽大于或等于待分配带宽,则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和第一时长确定第二时长;或者,若最大带宽小于待分配带宽,则第三设备根据最大带宽、第一带宽和第一时长确定第二时长。
示例性地,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和第一时长确定第二时长时,根据公式(1)确定第二时长:
第二时长=第一时长*第一带宽/待分配带宽 公式(1)
又示例性地,第三设备根据最大带宽、第一带宽和第一时长确定第二时长时,根据公式(2)确定第二时长:
第二时长=第一时长*第一带宽/最大带宽 公式(2)
假设,第一时长为4ms,第一带宽为20MHz,最大带宽为80MHz。当第三设备确定待分配带宽为40MHz时,确定待分配带宽小于最大带宽,则第三设备根据上述公式(1)确定第二时长:4ms*20MHz/40MHz=2ms。当第三设备确定待分配的带宽为160MHz时,确定待分配带宽大于最大带宽,则第三设备根据上述公式(2)确定第二时长:4ms*20MHz/80MHz=1ms。
可选地,若第三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为不同链路请求资源多个帧,且不同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不同,则第三设备可以分别根据每个链路的最大带宽确定为每个链路分配的资源,也可以根据多个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每个链路分配的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三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多个第一帧。如果其中两个第一帧的最大带宽相同,则使用其中的后一个帧的请求资源覆盖前一个帧的请求资源。如果其中两个第一帧的最大带宽不同,则第三设备分别维护针对这两个不同带宽的请求资源。
对应地,在第一设备侧,如果存在多条第一链路(即多条针对不同P2P站点的链路),其中每条第一链路的最大带宽可能相同或者不同。对于相同最大带宽的多条第一链路的资源请求可以汇总到一起发送给第三设备,每次发送的第一帧中携带的第一时长是针对最大带宽的一条或多条第一链路的资源需求的总和。第一设备对于不同最大带宽的链路的资源 请求独立进行管理。
例如,第三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帧和第三帧,第三帧用于为第一设备与第四设备之间的链路请求资源。在第一帧中第一时长为2ms,最大带宽为80MHz,在第三帧中,第一时长为2ms,第一设备与第四设备之间的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为160MHz。此时,第三设备可以获知第一设备需要2ms的80MHz信道资源以及2ms的160MHz信道资源。若第三设备确定待分配带宽大于或等于160MHz,则第三设备可以为第一设备分配2ms的80MHz信道资源以及2ms的160MHz信道资源。或者,第三设备可以为第一设备分配6ms的80MHz信道资源,其中4ms的80MHz信道资源用于第一设备传输其上报的160MHz的资源需求。当然,第三设备也可以为第一设备分配4ms的160MHz信道资源,其中2ms的160MHz信道资源用于第一设备传输其上报的80MHz的资源需求。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记为方式2),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包括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
相应地,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一信息确第二时长的方式包括:若待分配带宽不等于第一带宽,则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确定第二时长;或者,若待分配带宽等于第一带宽,则第三设备根据第一时长确定第二时长。
示例性地,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确定第二时长时,首先根据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确定第一链路在待分配带宽下支持的MCS,再根据公式(3)或公式(3’)确定第二时长:
第二时长=第一时长*第一带宽/待分配带宽*A 公式(3)
第二时长=第一时长*第一带宽/待分配带宽/A’ 公式(3’)
其中,A表示第一链路分别在第一带宽和待分配带宽下支持的MCS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A’表示第一链路分别在待分配带宽和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应理解,第三设备确定的第一链路在待分配带宽下支持的MCS对应的接收端灵敏度与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接收端最小灵敏度相等或差值最小。
假设,第一时长为4ms,第一带宽为20MHz,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MCS3(即16-QAM,1/2码率)。根据表1可知,在20MHz带宽下,MCS3对应的接收端最小灵敏度是-74dBm,也就是说,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接收端最小灵敏度是-74dBm。当第三设备确定待分配带宽为80MHz时,由表1可知,在80MHz带宽下,MCS1对应的接收端最小灵敏度是-73dBm(约等于-74dBm)。因此,第三设备可以预期第一设备的传输带宽从20MHz变为80MHz时,支持的MCS从MCS3降低到MCS1(即四相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1/2码率)。根据表2可知,MCS3和MCS1在相同带宽下能够达到的等效数据传输速率分别为2和1,因此可以确定公式(3)中的A为2。进而,第三设备根据公式(3)确定第二时长为:4ms*20MHz/80MHz*2=2ms。
假设,第一时长为1ms,第一带宽为80MHz,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接收端最小灵敏度为-64dBm。根据表1可知,在80MHz带宽下,MCS4(即16-QAM,3/4码率)对应的接收端最小灵敏度是-64dBm,也就是说,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MCS4。当第三设备确定待分配带宽为20MHz时,由表1可知,在20MHz带宽下,接收端灵敏 度是-64dBm时,第三设备确定第一链路在20MHz带宽下可以支持到MCS7(64-QAM,5/6码率)。根据表2可知,MCS4和MCS7在相同带宽下能够达到的等效数据传输速率分别为3和5,因此可以确定公式(3)中的A为0.6。进而,第三设备根据公式(3)确定第二时长为:1ms*80MHz/20MHz*0.6=2.4ms。
表1
表2
索引 调制(modulation) 速率(rate) 在相同带宽下的等效速率
MCS0 BPSK 1/2 0.5
MCS1 QPSK 1/2 1
MCS2 QPSK 3/4 1.5
MCS3 16-QAM 1/2 2
MCS4 16-QAM 3/4 3
MCS5 64-QAM 2/3 4
MCS6 64-QAM 3/4 4.5
MCS7 64-QAM 5/6 5
MCS8 256-QAM 3/4 6
MCS9 256-QAM 5/6 6.67
MCS10 1024-QAM 3/4 7.5
MCS11 1024-QAM 5/6 8.333
MCS12 4096-QAM 3/4 9
MCS13 4096-QAM 5/6 10
如上所述,第一设备可以采用图5所示的帧格式向第三设备发送第一帧,也就是说,第三设备可以将第一带宽携带在第一帧中。在此情况下,第一带宽可以由第一设备自行设置,同时第一带宽还可以起到推荐带宽的作用。即建议第三设备优先使用第一带宽给第一设备分配资源。
假设,第一设备设置的第一时长为1ms,第一带宽为80MHz,第一带宽相关参数字段设置为MCS13。那么当第三设备确定待分配带宽是20MHz时,第三设备能够预期第一设备的传输带宽从80MHz变为20MHz时,对应的功率谱密度会升高4倍,即6dB。但是,由于80MHz带宽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已经支持最高的MCS,即MCS13,即使是降低带宽能够获得更高的接收功率谱密度,也无法进一步提升MCS。这种情况下,第三设备确定在第一设备在20MHz带宽下仍然可以支持MCS 13,进而确定上述公式(3)中的A为1。进而,第三设备根据公式(3)确定第二时长为:1ms*80MHz/20MHz=4ms。
又示例性地,第三设备根据第一带宽和第一时长确定第二时长时,可以将第一时长确定为第二时长。当然,若第三设备不能满足第一设备为第一链路请求的资源,第三设备确定的第二时长也可以小于第一时长。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记为方式3),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包括: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和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
相应地,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一信息确第二时长的方式包括:若待分配带宽不等于第一带宽,则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确定第二时长。其中,待分配带宽小于或等于最大带宽。也就是说,在第一帧携带最大带宽的情况下,第三设备在给 第一设备分配资源的时候,确保待分配带宽小于或等于最大带宽。
当然,第三设备也可能确定大于最大带宽的待分配带宽。因此,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一信息确定第二时长的方式可以包括:若最大带宽大于或等于待分配带宽,且待分配带宽不等于第一带宽,则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确定第二时长;或者,若最大带宽小于待分配带宽,则第三设备根据最大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确定第二时长。
示例性地,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确定第二时长的方式,可以参考上文方式2中的描述。
又示例性地,第三设备根据最大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确定第二时长时,首先根据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确定第一链路在最大带宽下支持的MCS,再根据公式(4)或公式(4’)确定第二时长:
第二时长=第一时长*第一带宽/最大带宽*B 公式(4)
第二时长=第一时长*第一带宽/最大带宽/B’ 公式(4’)
其中,B表示第一链路分别在第一带宽和最大带宽下支持的MCS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B’表示第一链路分别在最大带宽和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应理解,第三设备确定的第一链路在最大带宽下支持的MCS对应的接收端灵敏度与第一链路在第一带宽下支持的接收端最小灵敏度相等或差值最小。
具体地,第三设备根据最大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确定第二时长的方式,可以参考上文方式2中的描述。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记为方式4),第一信息包括与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M个调整参数。
相应地,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一信息确第二时长的方式包括:若待分配带宽不在N个带宽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带宽范围内,则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和第一时长确定第二时长;或者,若待分配带宽在N个带宽范围中的第n个带宽范围内,则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确定第二时长。
示例性地,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和第一时长确定第二时长时,根据上述公式(1)确定第二时长。
又示例性地,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确定第二时长时,根据公式(5)或公式(5’)确定第二时长:
第二时长=第一时长*第一带宽/待分配带宽*C n 公式(5)
第二时长=第一时长*第一带宽/待分配带宽/C n’ 公式(5’)
其中,C n表示第一链路分别在第一带宽和第n个带宽范围下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C n’表示第一链路分别在第n个带宽范围和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
如上所述,若第一链路不支持第n个带宽范围,则与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被设置为预设值,例如,被设置为0。相应地,第三设备接收到第一帧之后,若与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被设置为预设值,则第三设备可以确定第一链路不支持第n个带 宽范围,进而第三设备不会为第一链路分配带宽值在第n个带宽范围内的带宽。例如,与带宽范围(80MHz,160MHz]对应的调整参数不是预设值,而与带宽范围(160MHz,320MHz]对应的调整参数是预设值,则第三设备确定第一链路不支持大于160MHz的带宽,进而第三设备不会为第一链路分配大于160MHz的带宽。
假设,第一时长为2ms,第一带宽为80MHz,第一信息包括两个调整参数,第一个调整参数对应带宽范围(80MHz,160MHz],第二个调整参数对应带宽范围(160MHz,320MHz]。假设第一链路在80MHz带宽下支持2个空间流和MCS11,在带宽范围(80MHz,160MHz]下支持2个空间流和MCS9,在带宽范围(160MHz,320MHz]下支持2个空间流和MCS 6,则根据上文表2,第一个调整参数可以被设置为1.25或0.8,第二个调整参数可以被设置为1.85或0.54。
当第三设备确定待分配带宽为40MHz时,确定待分配带宽不在带宽范围(80MHz,160MHz]内,也不在带宽范围(160MHz,320MHz]内,则第三设备根据上述公式(1)确定第二时长:2ms*80MHz/40MHz=4ms。当第三设备确定待分配的带宽为160MHz时,确定待分配带宽在带宽范围(80MHz,160MHz]内,则第三设备根据上述公式(5)确定第二时长:2ms*80MHz/160MHz*1.25=1.25ms,或者根据上述公式(5’)确定第二时长:2ms*80MHz/160MHz/0.8=1.25ms。当第三设备确定待分配的带宽为320MHz时,确定待分配带宽在带宽范围(160MHz,320MHz]内,则第三设备根据上述公式(5)确定第二时长:2ms*80MHz/320MHz*1.85=0.925ms,或者根据上述公式(5’)确定第二时长:4ms*160MHz/80MHz/0.54=0.925ms。
应理解,上述示例中仅以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是根据第一链路在不同带宽下支持的MCS和NSS确定的为例,在具体实现中,在确定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时,还可以考虑其他传输参数对不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影响。
可选地,若第一信息包括与N个带宽对应的M个调整参数,则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一信息确第二时长的方式包括:若待分配带宽不等于N个带宽中的任意一个带宽,则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和第一时长确定第二时长;或者,若待分配带宽等于N个带宽中的第n个带宽,则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n个带宽对应的调整参数确定第二时长。
示例性地,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和第一时长确定第二时长时,根据上述公式(1)确定第二时长。
又示例性地,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n个带宽对应的调整参数确定第二时长时,根据上述公式(5)或公式(5’)确定第二时长。
可选地,第一帧还包括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是否包括只支持20MHz带宽的站点(20MHz-only STA)。相应地,第三设备收到第一帧之后,若该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链路不包括只支持20MHz带宽的站点,则第三设备按照方式4中的方法确定第二时长。若指示信息指示第一链路包括只支持20MHz带宽的站点,则第三设备为第一链路分配20MHz的信道资源。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记为方式5),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和与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M个调整参数,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包括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
相应地,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一信息确定第二时长的 方式包括:若待分配带宽不在N带宽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带宽范围内,则第二时长是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和第一时长确定的;或者,若待分配带宽在N个带宽范围中的第n个带宽范围内,则第二时长是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确定的。其中,待分配带宽小于或等于最大带宽。也就是说,在第一帧携带最大带宽的情况下,第三设备在给第一设备分配资源的时候,确保待分配带宽小于或等于最大带宽。
当然,第三设备也可能确定大于最大带宽的待分配带宽。因此,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一信息确定第二时长的方式可以包括:若最大带宽大于或等于待分配带宽,且待分配带宽不在N带宽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带宽范围内,则第二时长是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和第一时长确定的;或者,若最大带宽小于待分配带宽,且最大带宽不在N个带宽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带宽范围内,则第二时长是根据最大带宽、第一带宽和第一时长确定的;或者,若最大带宽大于或等于待分配带宽,且待分配带宽在N个带宽范围中的第n个带宽范围内,则第二时长是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确定的;或者,若最大带宽小于待分配带宽,且最大带宽在第n个带宽范围内,则第一设备根据最大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确定的。
示例性地,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和第一时长确定第二时长时,根据上述公式(1)确定第二时长。
又示例性地,第三设备根据最大带宽、第一带宽和第一时长确定第二时长时,根据上述公式(2)确定第二时长。
再示例性地,第三设备根据待分配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确定第二时长时,根据上述公式(5)或公式(5’)确定第二时长。
再示例性地,第三设备根据最大带宽、第一带宽、第一时长和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确定第二时长时,根据上述公式(6)或公式(6’)确定第二时长:
第二时长=第一时长*第一带宽/最大带宽*C n 公式(6)
第二时长=第一时长*第一带宽/最大带宽/C n’ 公式(6’)
其中,C n表示第一链路分别在第一带宽和第n个带宽范围下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C n’表示第一链路分别在第n个带宽范围和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的第一帧中,除了包含第一时长之外,还包括用于确定第二时长第一信息,从而有利于第三设备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分配更准确的时间资源。
例如,当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时,第三设备在确定第二时长时,可以考虑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从而为第一链路分配更准确的时间资源。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9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900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中。下面详细说明图9所示的方法900的各个步骤。
S910,第一设备生成第一帧。
S920,第一设备发送第一帧。相应地,在S920中,第三设备接收第一帧。
其中,该第一帧用于为第一链路请求资源,该第一链路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 链路。该第一帧包括与N个带宽对应的M个时长,与第n个带宽对应的时长为在该第一链路上基于第n个带宽传输数据所需的时长。N和n为正整数,1≤n≤N。示例性地,第一帧的帧格式如图10所示。
示例性地,第一帧可以被称为需求资源请求帧或请求帧,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地,若第一链路支持第n个带宽,则第一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传输需求设置与第n个带宽对应的时长。若第一链路不支持第n个带宽,则第一设备可以将第n个带宽对应的时长设置为预设值。例如,第一设备可以将第n个带宽对应的时长设置为0。
本申请实施例对N个带宽与M个时长的对应关系不做限定。
作为一个示例,N个带宽与M个时长一一对应,即N=M。例如,第一链路支持N个带宽,则可以设置与N个带宽一一对应的M个时长。
作为另一个示例,M个时长与N个带宽中的M个带宽一一对应,即M<N。例如,第一链路不支持N个带宽中的部分带宽,则可以设置与第一链路支持的带宽对应的M个时长。
示例性地,N个带宽分别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20MHz、80MHz、160MHz、320MHz。
在S920中,第三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帧之后,若第三设备能够为第一设备分配资源,则第三设备根据第一帧中携带的M个时长确定为第二链路分配的第二时长,并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帧,第二帧包括第二时长。
S930,第三设备发送第二帧。相应地,在S930中,第一设备接收第二帧。
第二帧包括第二时长,第二时长是根据待分配带宽和M个时长确定的。
示例性地,第二帧可以被称为资源分配帧或MU-RTS TXS TF,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个示例,若待分配带宽等于N个带宽中的第n个带宽,则第三设备将第n个带宽对应的时长确定为第二时长。当然,若第三设备不能满足第一设备为第一链路请求的资源,第三设备确定的第二时长也可以小于第n个带宽对应的时长。
作为另一个示例,若待分配带宽不等于N个带宽中的任意一个,则第三设备根据待传输带宽和M个时长确定第二时长。
例如,第三设备接收到的第一帧包括3个时长,第1个时长对应80MHz带宽,第2个时长对应160MHz带宽,第3个时长对应320MHz带宽。若待分配带宽等于80MHz,则第三设备将第1个时长确定为第二时长,若待分配带宽等于160MHz,则第三设备将第2个时长确定为第二时长,若待分配带宽等于320MHz,则第三设备将第3个时长确定为第二时长。若待分配带宽小于80MHz,则第三设备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为第二时长:第1个时长*80MHz/待分配带宽=第二时长。
如上所述,若第一链路不支持第n个带宽,则与第n个带宽对应的时长被设置为预设值,例如,被设置为0。相应地,第三设备接收到第一帧之后,若与第n个带宽对应的时长被设置为预设值,则第三设备可以确定第一链路不支持第n个带宽,进而第三设备不会为第一链路分配带宽值大于或等于第n个带宽的带宽。例如,与80MHz带宽对应的时长不是预设值,而与160MHz带宽对应的时长是预设值,则第三设备确定第一链路不支持大于或等于160MHz的带宽,进而第三设备不会为第一链路分配大于或等于160MHz的带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的第一帧中,包含多个与不同带宽对应的时长,从而有利于第三设备根据当前待分配带宽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分配更准确的时间资源。
上文结合图3至图10详细地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文结合图11至图14详细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图11至图14所示的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方法中各个步骤,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1所示,该通信装置11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110和收发单元112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1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例如,可以为第一设备,或者配置于第一设备中的部件(如芯片或芯片系统等)。
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100可对应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300或900中的第一设备的相应功能,该通信装置1100可以为第一设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可配置于第一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例如,该通信装置11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3中的方法300或图9中的方法900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1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中的方法300或图9中的方法900的相应流程。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1100中的收发单元1110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实现,该通信装置1100中的处理单元1120可以通过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集成的处理器、微处理器或集成电路等实现。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2所示,该通信装置12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210和发送单元122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2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三设备,例如,可以为第三设备,或者配置于第三设备中的部件(如芯片或芯片系统等)。
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200可对应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300或900中的第三设备的相应功能,该通信装置1200可以为第三设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可配置于第三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例如,该通信装置12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3中的方法300或图9中的方法900中第三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2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中的方法300或图9中的方法900的相应流程。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1200中的接收单元1210可以通过输入接口实现,该通信装置1200中的发送单元1220可以通过输出接口实现。
图1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图13所示的通信装置1300可以包括:存储器1310、处理器1320、以及通信接口1330。其中,存储器1310、处理器1320,通信接口1330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连,该存储器131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32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31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输入/输出接口接收/发送报文。可选地,存储器1310既可以和处理器1320通过接口耦合,也可以和处理器1320集成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信接口1330使用例如但不限于收发器一类的收发装置,来实现通信装置1300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上述通信接口133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input/output interface)。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32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310,处理器1320读取存储器131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处理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处理器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示意图。这里的芯片系统也可为电路组成的系统。图14所示的芯片系统1400包括:逻辑电路1410以及输入/输出接口(input/output interface)1420,所述逻辑电路用于与输入接口耦合,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传输数据(例如第一指示信息),以执行图3或图9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应理解,上述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芯片。例如,该处理装置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 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3或图9所示实施例中各个网络实体执行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3或图9所示实施例中各个网络实体执行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前述的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网络实体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实体完全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收发单元(收发器)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或发送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单元(处理器)执行。具体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其中,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 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各功能单元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 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2)

  1.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生成为第一链路请求资源的第一帧,所述第一链路是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时长和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时长为在所述第一链路上基于第一带宽传输数据所需的时长,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是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链路分配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长;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与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M个调整参数,N和M都为正整数。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能力信息和所述M个调整参数,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是所述第一链路分别在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n个带宽范围下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n为正整数,1≤n≤N。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链路不支持第n个带宽范围,则所述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被设置为预设值,n为正整数,1≤n≤N。
  6. 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和M的取值相同。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所述第一链路在所述第一带宽下支持的调制编码方案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第二帧,所述第二帧包括所述第二时长。
  9.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设备接收第一帧,所述第一帧用于为第一链路请求资源,所述第一链路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时长和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时长为在所述第一链路上基于第一带宽传输数据所需的时长,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是所述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链路分配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长;
    所述第三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帧,所述第二帧包括所述第二时长。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与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M个调整参数,N和M都为正整数。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M个的调整参数;
    若待分配带宽不在所述N个带宽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带宽范围内,则所述第二时长是根据所述第一带宽、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待分配带宽确定的;或者,
    若所述待分配带宽在所述N个带宽范围中的第n个带宽范围内,则所述第二时长是根据所述第一带宽、所述第一时长、所述待分配带宽和所述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确定的,n为正整数,1≤n≤N。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能力信息和所述M个调整参数,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
    若待分配带宽不在所述N个带宽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带宽范围内,则所述第二时长是根据所述待分配带宽、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一时长确定的;或者,
    若待分配带宽在所述N个带宽范围中的第n个带宽范围内,则所述第二时长是根据所述待分配带宽、所述第一带宽、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确定的,n为正整数,1≤n≤N;
    其中,所述待分配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带宽。
  13.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是所述第一链路分别在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n个带宽范围下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n为正整数,1≤n≤N。
  14.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链路不支持第n个带宽范围,则所述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被设置为预设值,n为正整数,1≤n≤N。
  15.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和M的取值相同。
  16.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所述第一链路在所述第一带宽下支持的调制编码方案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最大带宽,所述第二时长是根据待分配带宽、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一时长确定的,所述待分配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带宽。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在所述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
    若待分配带宽不等于所述第一带宽,则所述第二时长是根据所述待分配带宽、所述第一带宽、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能力信息确定的。
  19.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最大带宽和所述第一链路在所述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
    若待分配带宽不等于所述第一带宽,则所述第二时长是根据所述待分配带宽、所述第一带宽、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第一链路在所述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确定的,所述待分配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带宽。
  20.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生成为第一链路请求资源的第一帧,所述第一链路是所述通信装置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时长和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时长为在所述第一链路上基于第一带宽传输数据所需的时长,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是第三设备为所述第一链路分配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长;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帧。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与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M个调整参数,N和M都为正整数。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能力信息和所述M个调整参数,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
  23. 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是所述第一链路分别在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n个带宽范围下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n为正整数,1≤n≤N。
  24. 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链路不支持第n个带宽范围,则所述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被设置为预设值,n为正整数,1≤n≤N。
  25. 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N和M的取值相同。
  26.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所述第一链路在所述第一带宽下支持的调制编码方案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
  27. 根据权利要求20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第二帧,所述第二帧包括所述第二时长。
  28.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帧,所述第一帧用于为第一链路请求资源,所述第一链路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时长和第一信息,所述第一时长为在所述第一链路上基于第一带宽传输数据所需的时长,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是所述通信装置为所述第一链路分配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长;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帧,所述第二帧包括所述第二时长。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链路的能力信息、与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M个调整参数,N和M都为正整数。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M个的调整参数;
    若待分配带宽不在所述N个带宽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带宽范围内,则所述第二时长是根据所述第一带宽、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待分配带宽确定的;或者,
    若所述待分配带宽在所述N个带宽范围中的第n个带宽范围内,则所述第二时长是根据所述第一带宽、所述第一时长、所述待分配带宽和所述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确定的,n为正整数,1≤n≤N。
  31.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能力信息和所述M个调整参数,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
    若待分配带宽不在所述N个带宽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带宽范围内,则所述第二时长是根据所述待分配带宽、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一时长确定的;或者,
    若待分配带宽在所述N个带宽范围中的第n个带宽范围内,则所述第二时长是根据所述待分配带宽、所述第一带宽、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确定的,n为正整数,1≤n≤N;
    其中,所述待分配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带宽。
  32. 根据权利要求29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是所述第一链路分别在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n个带宽范围下的传输参数在相同带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比值,n为正整数,1≤n≤N。
  33. 根据权利要求29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链路不支持第n个带宽范围,则所述第n个带宽范围对应的调整参数被设置为预设值,n为正整数,1≤n≤N。
  34. 根据权利要求29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N和M的取值相同。
  35.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链路支持的最大带宽、所述第一链路在所述第一带宽下支持的调制编码方案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
  36.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最大带宽,所述第二时长是根据待分配带宽、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一时长确定的,所述待分配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带宽。
  37.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在所述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
    若待分配带宽不等于所述第一带宽,则所述第二时长是根据所述待分配带宽、所述第一带宽、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能力信息确定的。
  38.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最大带宽和所述第一链路在所述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
    若待分配带宽不等于所述第一带宽,则所述第二时长是根据所述待分配带宽、所述第一带宽、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第一链路在所述第一带宽下支持的MCS或接收端最小灵敏度确定的,所述待分配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带宽。
  39.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至少一个存储器耦合,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0.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1.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2.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20-27所述的通信装置,和/或,如权利要求28-38所述的通信装置。
CN202280048256.2A 2021-07-26 2022-07-22 资源分配方法及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76168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RU2021121990 2021-07-26
RU2021121990 2021-07-26
PCT/CN2022/107294 WO2023005826A1 (zh) 2021-07-26 2022-07-22 资源分配方法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16857A true CN117616857A (zh) 2024-02-27

Family

ID=85086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8256.2A Pending CN117616857A (zh) 2021-07-26 2022-07-22 资源分配方法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62589A1 (zh)
CN (1) CN117616857A (zh)
WO (1) WO202300582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30636B (zh) * 2006-04-24 2014-03-1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無線網狀網路中傳送機會使用方法及送信手續
CN106304199A (zh) * 2015-05-27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协商方法、站点及系统
US10986505B2 (en) * 2018-08-29 2021-04-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atial reuse for WLAN networks
US11245501B2 (en) * 2018-09-04 2022-0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access point schedul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05826A1 (zh) 2023-02-02
EP4362589A1 (en) 202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255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with interference avoidance
US9681335B2 (en) Methods for bandwidth efficient operation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11457443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22040841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bband based channel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062840A1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73710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197164B2 (en) Protocols for flexible channel utilization
US20220173851A1 (en) 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W201834473A (zh) 用於無線站的隨機存取請求管理技術
EP383669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US1136363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 (EHT) medium reservation
JP7193609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関連する装置
CN113692771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信道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08123781A (zh)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JP2023043892A (ja) ステーション装置、通信方法
CN113767684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频域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17616857A (zh) 资源分配方法及通信装置
BR112019015071A2 (pt)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s, dispositivo terminal e dispositivo de rede
CN115567890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EP421355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4059984A1 (zh) 传输块大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5141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JP2024516696A (ja) 方法、通信デバイスおよびインフラストラクチャ機器
JP2023114923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745917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