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13175A - 一种led封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led封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13175A
CN117613175A CN202410078459.7A CN202410078459A CN117613175A CN 117613175 A CN117613175 A CN 117613175A CN 202410078459 A CN202410078459 A CN 202410078459A CN 117613175 A CN117613175 A CN 1176131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section
disposed
filling cavity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784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13175B (zh
Inventor
陈志明
黎嘉烨
李润泉
陈世基
钟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hao Weiye Electronics Co ltd
Shenzhen H Great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hao Weiye Electronics Co ltd
Shenzhen H Great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hao Weiye Electronics Co ltd, Shenzhen H Great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hao Weiy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7845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131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613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131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131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131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60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 F21K9/69Details of refractors forming part of the ligh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1/00Gas-tight or water-tight arrangements
    • F21V31/005Seal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2933/0058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relating to 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封装结构,包括基板、灯珠、透镜和密封件。灯珠与基板电连接;透镜可拆卸连接于基板上,透镜包括放置槽,透镜设置于放置槽中,透镜背离基板的一侧设有有凹槽,透镜靠近折射面的一侧设置有的填充腔和与填充腔连通的输注通道,填充腔与凹槽不连通,填充腔与凹槽之间形成有形变部,形变部上形成有折射面,填充腔内通过输注通道填充流体介质以改变折射面的弧度;密封件设置在输注通道内。本申请在透镜中设置填充腔,并通过输注通道往填充腔填充流体介质,使得形变部的产生变形,进而改变折射面的曲度,从而得到不同出光范围的透镜,相较于传统的不同曲度的透镜逐一打样的方式,本申请的透镜只需打样一个,成本较低且所需时间较短。

Description

一种LED封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模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Mini LED又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是指采用数十微米级的LED晶体构成的显示屏,介于MicroLED和小间距显示之间。MicroLED即LED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指在一个芯片上集成高密度微小尺寸的LED阵列,一般将100微米以下尺寸晶粒构成的显示屏称为Micro LED显示屏,100微米以上称之为Mini LED,点间距一般在P0.4-P1.2。小间距LED显示屏是指LED点间距在P2.5(2.5毫米)及以下的LED显示屏。采用Mini LED背光的LCD,可以大幅提升现有的液晶画面效果,同时成本相对比较容易控制,有望成为市场的主流。
现有技术中,在Mini LED背光模组的研发设计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大的出光角,通常会设置凹凸面折射光线,进而扩大出光的角度,然而,在一些场合中,则需要控制光照范围,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需要理论设计,还需要通过实验去验证。因此,现有的做法通常需要打样出不同曲度的透镜,不仅实验验证的时间过长,且实验验证的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用于实验验证阶段的可以调节曲度的光学透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封装结构,其旨在解决在实验验证阶段,现有的光学透镜无法调节弧面曲度从而导致需要单独打样,成本较高且花费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LED封装结构,包括:
基板,
灯珠,与所述基板电连接;
透镜,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基板上,所述透镜包括放置槽,所述透镜设置于所述放置槽中,所述透镜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形成有折射面,所述透镜靠近所述折射面的一侧设置有的填充腔和与所述填充腔连通的输注通道,所述填充腔与所述凹槽不连通,所述填充腔与所述凹槽之间形成有形变部,所述填充腔内通过所述输注通道填充流体介质以改变所述折射面的弧度;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输注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具有外缘端和中心端,在所述外缘端朝向所述中心端的方向上,所述形变部的厚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还包括主体部和凸柱,所述凸柱从所述主体部延伸而出并与所述形变部连接,所述凸柱设置在位于所述中心端的位置,所述填充腔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呈圆环形。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形变部的厚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在所述透镜的中心位置,所述形变部与所述填充腔的底壁具有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腔具有底壁面,所述底壁位于远离所述形变部的一侧,所述底壁面与所述折射面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LED封装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输注通道背离所述填充腔的一端,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输注通道内且位于所述密封件和所述填充腔之间,所述弹性件包括多条经过同一相交点的分割线,所述弹性件经过多条所述分割线分割后形成多个弹性片。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包括安装部和弹性部,所述弹性片设置于所述弹性部上,所述输注通道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入口和出口,所述出口的位置低于所述入口的位置,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三段依次连通,所述入口位于所述第一段背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所述出口位于所述第三段背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所述入口到所述第二段的位置,所述第一段距离所述基板越来越近,所述第二段到所述出口的位置,所述第三段距离所述基板越来越近,所述第二段与所述基板的距离不变,第二段内设置有台阶,所述台阶与所述弹性部抵接,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入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包括抵接部,所述弹性片从所述抵接部延伸而出,所述弹性片与所述抵接部连接的部位设置有形变槽口,所述形变槽口设置于背离所述安装部的一侧,所述形变槽口呈环形。
进一步地,设所述密封件的长度为D1,所述输注通道的长度为D2,所述透镜的最大直径为D3,所述弹性件的长度为D4,所述密封件的长度D1满足以下公式:1/6D2≤D1≤1/3D2,1/30D3≤D1≤1/20D3;所述弹性件的长度D4满足以下公式:1/6D2≤D4≤1/3D2,1/30D3≤D4≤1/20D3。
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槽设置于所述透镜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放置槽呈半球形。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LED封装结构,由于在透镜中设置填充腔,并通过输注通道往填充腔填充流体介质,使得形变部的产生变形,进而改变折射面的曲度,从而得到不同出光范围的透镜,能够满足实验的需要,相较于传统的不同曲度的透镜逐一打样的方式,本申请的透镜只需打样一个,成本较低且所需时间较短,能够提高实验验证的效率,减少实验的时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输注通道通过设置依次连通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且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倾斜的,第二段是平的,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通过输注通道注射进填充腔的流体介质不会产生倒流,有利于提高流体介质在填充腔中的稳定性;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在输注通道内设置密封件和弹性件,密封件用于在填充腔填充完流体介质后,使用密封件将填充腔密封,有利于提高流体介质在填充腔中的稳定性;另外,设置的弹性件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目的是流体介质通过弹性件时,弹性片在流体介质的冲击力下产生缝隙并使流体介质从缝隙通过,从而降低流体介质的流速,使得流体介质在填充腔中不会产生间隙,进而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第一个目的是在流体介质填充的过程中,防止流体介质倒流,导致填充腔留有空隙,进而导致实验效果变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填充较少流体介质时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透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透镜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填充较多流体介质时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弹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填充较少流体介质时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填充较多流体介质时的剖视图。
其中:100、LED封装结构;110、基板;120、灯珠;130、透镜;131、放置槽;132、凹槽;1321、折射面;133、填充腔;1331、底壁面;134、输注通道;1341、第一段;1342、第二段;1343、第三段;1344、入口;1345、出口;135、形变部;136、外缘端;137、中心端;138、凸柱;1391、第一端;1392、第二端;140、密封件;150、弹性件;151、分割线;152、弹性片;153、安装部;154、弹性部;1541、抵接部;155、形变槽口;
200、流体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封装结构100,包括基板110、灯珠120、透镜130和密封件140。灯珠120与基板110电连接;透镜130可拆卸连接于基板110上,透镜130包括放置槽131,透镜130设置于放置槽131中,透镜130背离基板110的一侧设有有凹槽132,凹槽132内形成有折射面1321,透镜130靠近折射面1321的一侧设置有的填充腔133和与填充腔133连通的输注通道134,填充腔133与凹槽132不连通,填充腔133与凹槽132之间形成有形变部135,填充腔133内通过输注通道134填充流体介质以改变折射面1321的弧度;密封件140设置在输注通道134内。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10为PCB电路板,灯珠120与基板110电连接,同时灯珠120发出光线通过透镜130折射出去。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32呈圆台状,可以理解的,在初始状态下(即在填充腔133中没有填充液体介质的状态时),透镜130的剖面图中,凹槽132的边界为直线。在本实施例中,流体介质使用的是液态硅胶,透镜130使用的硅胶材料制成的,因此,流体介质和透镜130使用相同的材料,这样能够尽量降低流体介质对透镜130的光线折射的影响,尽可能保证实验用的透镜130结果与实际使用的透镜130结果相同或者基本相同。当然,在具体应用中,流体介质的材质选择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流体介质也可以使用空气。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使用的透镜130(即应用与实际产品中的透镜130)是没有填充腔133的,本申请的透镜130设置填充腔133的目的在于改变透镜130的折射面1321曲度从而改变其发光角。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具有不同发光角的透镜130,在研发设计的实验阶段,只需要使用一个透镜130就能够获得不同的发光角,从而有助于研发人员确定合适的出光角的曲度。形变部135为柔性的硅胶材料制得,使得形变部135在外力的作用下更容易变形。这样能够降低研发设计所需的成本以及减少研发设计所需的时间。可以理解的,填充腔133中填充不同份量的流体介质,从而通过控制注入流体介质的体积来控制折射面1321的曲度。
请参考图1、图2、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LED封装结构100,由于在透镜130中设置填充腔133,并通过输注通道134往填充腔133填充流体介质,使得形变部135的产生变形,进而改变折射面1321的曲度,从而得到不同出光范围的透镜130,能够满足实验的需要,相较于传统的不同曲度的透镜130逐一打样的方式,本申请的透镜130只需打样一个,成本较低且所需时间较短,能够提高实验验证的效率,减少实验的时间。
请参考图1、图2、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透镜130具有外缘端136和中心端137,在外缘端136朝向中心端137的方向上,形变部135的厚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示例性地,形变部135的两端厚度最小,形变部135的中部厚度最大,这样的结构更有利于形变部135产生变形,从而达到改变透镜130曲度的目的。在如图所示的剖视图中,填充腔133大致呈矩形,下端呈直线,上端呈弧线。外缘端136是透镜130的外边缘,而中心端137位于透镜130的中心位置。
请参考图1、图2、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透镜130还包括主体部和凸柱138,凸柱138从主体部延伸而出并与形变部135连接,凸柱138设置在位于中心端137的位置,填充腔133在基板110上的投影呈圆环形。示例性地,凸柱138设置在透镜130位于中心端137的位置,凸柱138设置的目的在于控制形变部135变形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两端的外缘端136到中心端137的位置上改变折射面1321的曲度,这样的结构设计更有利于实验人员控制折射面1321的曲度。
请参考图1、图2、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填充腔133具有底壁面1331,底壁位于远离形变部135的一侧,底壁面1331与折射面1321平行。示例性地,在初始状态下(即在填充腔133中没有填充液体介质的状态时),将底壁面1331与折射面1321平行设置,目的在于使形变部135变化相对均匀,更有利于实验人员去调节折射面1321的曲度。
请参考图1、图2、图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LED封装结构100还包括弹性件150,密封件140设置于输注通道134背离填充腔133的一端,弹性件150设置在输注通道134内且位于密封件140和填充腔133之间,弹性件150包括多条经过同一相交点的分割线151,弹性件150经过多条分割线151分割后形成多个弹性片152。示例性地,密封件140的作用在于流体介质输注完成之后,对填充腔133进行密封,同时防止流体介质回流,而在输注流体介质的过程中,需要取下密封件140,此时就需要通过弹性件150来暂时防止流体介质回流。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密封件140和弹性件150都应当是透明的,能够让光线透过,优选的方案为使用和透镜130相同的材料,使得密封件140和弹性件150能够具有与透镜130相同的折射角度,与透镜130保持一致,尽可能做到与实际会使用的产品(没有填充腔133、输注通道134、密封件140和弹性件150的透镜130)保持相同的出光角,使得本申请的LED封装结构100得出的实验数据更准确。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150的形状及尺寸与输注通道134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50大致呈圆柱状,弹性件150具有4条分割线151,也就是说,弹性片152具有8片,4条分割线151均经过圆心且相邻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是相同的。正常状态下,相邻两个弹性片152之间紧贴,几乎将输注通道134封闭,在流体介质输送到输注通道134的过程中,弹性片152受到流体介质带来的外压力,此时弹性片152弯曲变形使得相邻两个弹性片152之间不再贴合,而是具有间隙,此时流体介质从间隙通过弹性件150。当然,在具体应用中,分割线151的设置数量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弹性件150上也可以设置3条、或者5条分割线151。
请参考图1、图2、图7,在本实施例中,在输注通道134内设置密封件140和弹性件150,密封件140用于在填充腔133填充完流体介质后,使用密封件140将填充腔133密封,有利于提高流体介质在填充腔133中的稳定性;另外,设置的弹性件150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目的是流体介质通过弹性件150时,弹性片152在流体介质的冲击力下产生缝隙并使流体介质从缝隙通过,从而降低流体介质的流速,使得流体介质在填充腔133中不会产生间隙,进而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第一个目的是在流体介质填充的过程中,防止流体介质倒流,导致填充腔133留有空隙,进而导致实验效果变差。
请参考图2、图5、图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50包括安装部153和弹性部154,弹性片152设置于弹性部154上,输注通道134包括第一段1341、第二段1342、第三段1343、入口1344和出口1345,出口1345的位置低于入口1344的位置,第一段1341、第二段1342、第三段1343依次连通,入口1344位于第一段1341背离第二段1342的一端,出口1345位于第三段1343背离第二段1342的一端,入口1344到第二段1342的位置,第一段1341距离基板110越来越近,第二段1342到出口1345的位置,第三段1343距离基板110越来越近,第二段1342与基板110的距离不变,第二段1342内设置有台阶,台阶与弹性部154抵接,密封件140设置于入口1344处。示例性地,第一段1341和第三段1343倾斜设置,且入口1344端位置高,出口1345端位置低,第一个作用是在输注流体介质时有利于流体介质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顺势而下,第二个作用是有利于防止填充腔133和输注通道134中的流体介质回流,同时配合弹性件150共同起到防止填充腔133和输注通道134中的流体介质回流作用,提供双重保障。另外,第二段1342为水平设置,即第二段1342与基板110平行设置,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方便弹性件150的安装,平置的弹性件150安装起来更加方便且不易沿输注通道134滑动,其二是第一段1341和第二段1342之间具有夹角,当流体介质从第一段1341进入第二段1342时,会先于第二段1342的底壁发生碰撞,此时流体介质的流速会降低,在通过弹性件150时,流体介质与弹性片152碰撞的力不会太大,若流体介质与弹性片152之间碰撞的力较大,则会导致弹性片152的变形程度过大,经过多次碰撞之后,弹性片152的回弹效果就会减弱,因此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延长弹性件150的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2、图5、图7,在本实施例中,输注通道134通过设置依次连通的第一段1341、第二段1342和第三段1343,且第一段1341和第三段1343是倾斜的,第二段1342是平的,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通过输注通道134注射进填充腔133的流体介质不会产生倒流,有利于提高流体介质在填充腔133中的稳定性
请参考图2、图5、图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部154包括抵接部1541,弹性片152从抵接部1541延伸而出,弹性片152与抵接部1541连接的部位设置有形变槽口155,形变槽口155设置于背离安装部153的一侧,形变槽口155呈环形。示例性地,形变槽口155的设置是为了更有利于弹性片152发生变形,且形变槽口155设置在背离安装部153的一侧,在注入流体介质时,流体介质会先撞击弹性片152背离安装部153的一侧,也就是说,弹性片152会朝向靠近安装部153的一侧产生变形,而弹性片152回弹的时候会朝向靠近弹性部154的一侧回弹,若将形变槽口155设置在靠近安装部153的一侧,虽然是会有利于弹性片152变形,但是,由于弹性片152的受力方向是在与形变槽口155相对的一侧,因此弹性片152在经过多次受力之后,形变槽口155的设置会使其回弹的力减弱,故在本实施例中,是将形变槽口155设置在与弹性片152受力相同的一侧,使得弹性片152既能够产生容易变形的效果,又不容易导致多次形变之后弹性片152的回弹力降低,进而有利于延长弹性件150的使用寿命。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53呈圆柱状,弹性部154呈圆柱状,且安装部153的直径小于弹性部154的直径,抵接部1541就相当于从弹性件150径向延长出的凸台,输注通道134的第二段1342包括大直径段和小直径段,大直径段和小直径段之间连接的部位就是台阶,弹性部154放置在大直径段,安装部153放置在小直径段,且安装部153与小直径段过盈配合,抵接部1541和台阶相抵接,通过抵接部1541的设置避免弹性件150在流体介质的冲击下从输注通道134进入到填充腔133中,或者避免弹性件150从第二段1342进入到第三段1343中。
请参考图1、图2、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设密封件140的长度为D1,输注通道134的长度为D2,透镜130的最大直径为D3,弹性件150的长度为D4,密封件140的长度D1满足以下公式:1/6D2≤D1≤1/3D2,1/30D3≤D1≤1/20D3;弹性件150的长度D4满足以下公式:1/6D2≤D4≤1/3D2,1/30D3≤D4≤1/20D3。示例性地,此处限制密封件140和弹性件150的长度尺寸,目的在于控制密封件140和弹性件150的大小,虽然本方案中密封件140和弹性件150的使用的材料与透镜130的材料相同,已经在尽可能的让密封件140和弹性件150的折射率保持一致,然而因为形状的不同,没有办法做到完全一模一样,因此,本实施例中将密封件140和弹性件150的大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既不会让密封件140和弹性件150的太大导致对于透镜130的影响太大,尽可能减小对透镜130本身的影响,同时也不会让密封件140和弹性件150的太小导致实验人员不便于安装拆卸。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140的长度D1等于1/6输注通道134的长度D2,密封件140的长度D1等于1/30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弹性件150的长度D4等于1/6输注通道134的长度D2,弹性件150的长度D4等于1/30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当然,在具体应用中,密封件140的长度D1和弹性件150的长度D4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密封件140的长度D1可以等于1/5输注通道134的长度D2,或者等于1/4输注通道134的长度D2,或者等于1/3输注通道134的长度D2,或者等于1/29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或者等于1/28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或者等于1/27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或者等于1/26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或者等于1/25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或者等于1/24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或者等于1/23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或者等于1/22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或者等于1/21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或者等于1/20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弹性件150的长度D4可以等于1/5输注通道134的长度D2,或者等于1/4输注通道134的长度D2,或者等于1/3输注通道134的长度D2,或者等于1/29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或者等于1/28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或者等于1/27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或者等于1/26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或者等于1/25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或者等于1/24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或者等于1/23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或者等于1/22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或者等于1/21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或者等于1/20透镜130的最大直径D3。
请参考图1、图4、图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放置槽131设置于透镜130靠近基板110的一侧设置,放置槽131呈半球形。示例性地,放置槽131用于放置灯珠120,可以理解的,放置槽131的空间体积应当大于灯珠120的体积,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透镜130不会压到灯珠120导致灯珠120被压坏,且透镜130与基板110可拆卸连接,当需要输注流体介质的时候,可以先将透镜130从基板110上拆下来,方便实验人员操作,同时拆透镜130拆下来也方便实验人员测量透镜130折射面1321的弧度。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折射面1321的外表面,以及放置槽131的内壁面上,还可以设置凹凸不平的微结构,灯珠120发出的光线先经过放置槽131内壁面的微结构产生漫折射,再经过折射面1321外表面的微结构产生漫折射,进而增大LED封装结构100光线的均匀性。
实施例二:
如图8、图9所示,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填充腔133和形变部135的形状结构不同,具体体现在:
如图8、图9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透镜130具有第一端1391和第二端1392,在第一端1391朝向第二端1392的方向上,形变部135的厚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在透镜130的中心位置,形变部135与填充腔133的底壁具有间隔。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中,中心端137位置的形变部135与透镜130的主体连接,也即是说,填充腔133的中心位置被凸柱138占据,因此在实施例一中填充腔133呈环形,形变部135变形的部分是透镜130的外缘端136到中心端137的部分,且外缘端136到中心端137中间位置的部分形变程度最大;而在本实施例中,填充腔133内没有凸柱138,也即是说,填充腔133呈圆形,此时,形变部135变形的部分就是透镜130的第一端1391到第二端1392,且透镜130中间位置的部分形变程度最大。
除了上述区别外,本实施例LED封装结构100及其零部件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灯珠,与所述基板电连接;
透镜,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基板上,所述透镜包括放置槽,所述透镜设置于所述放置槽中,所述透镜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形成有折射面,所述透镜靠近所述折射面的一侧设置有的填充腔和与所述填充腔连通的输注通道,所述填充腔与所述凹槽不连通,所述填充腔与所述凹槽之间形成有形变部,所述填充腔内通过所述输注通道填充流体介质以改变所述折射面的弧度;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输注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具有外缘端和中心端,在所述外缘端朝向所述中心端的方向上,所述形变部的厚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还包括主体部和凸柱,所述凸柱从所述主体部延伸而出并与所述形变部连接,所述凸柱设置在位于所述中心端的位置,所述填充腔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呈圆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形变部的厚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在所述透镜的中心位置,所述形变部与所述填充腔的底壁具有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腔具有底壁面,所述底壁位于远离所述形变部的一侧,所述底壁面与所述折射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封装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输注通道背离所述填充腔的一端,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输注通道内且位于所述密封件和所述填充腔之间,所述弹性件包括多条经过同一相交点的分割线,所述弹性件经过多条所述分割线分割后形成多个弹性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安装部和弹性部,所述弹性片设置于所述弹性部上,所述输注通道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入口和出口,所述出口的位置低于所述入口的位置,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三段依次连通,所述入口位于所述第一段背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所述出口位于所述第三段背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所述入口到所述第二段的位置,所述第一段距离所述基板越来越近,所述第二段到所述出口的位置,所述第三段距离所述基板越来越近,所述第二段与所述基板的距离不变,第二段内设置有台阶,所述台阶与所述弹性部抵接,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入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包括抵接部,所述弹性片从所述抵接部延伸而出,所述弹性片与所述抵接部连接的部位设置有形变槽口,所述形变槽口设置于背离所述安装部的一侧,所述形变槽口呈环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所述密封件的长度为D1,所述输注通道的长度为D2,所述透镜的最大直径为D3,所述弹性件的长度为D4,所述密封件的长度D1满足以下公式:1/6D2≤D1≤1/3D2,1/30D3≤D1≤1/20D3;所述弹性件的长度D4满足以下公式:1/6D2≤D4≤1/3D2,1/30D3≤D4≤1/20D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设置于所述透镜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放置槽呈半球形。
CN202410078459.7A 2024-01-19 2024-01-19 一种led封装结构 Active CN1176131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78459.7A CN117613175B (zh) 2024-01-19 2024-01-19 一种led封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78459.7A CN117613175B (zh) 2024-01-19 2024-01-19 一种led封装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13175A true CN117613175A (zh) 2024-02-27
CN117613175B CN117613175B (zh) 2024-05-10

Family

ID=89958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78459.7A Active CN117613175B (zh) 2024-01-19 2024-01-19 一种led封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1317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1511A (zh) * 2008-04-04 2009-10-07 索尼株式会社 转换透镜、转换透镜系统和成像设备
KR101287023B1 (ko) * 2012-02-13 2013-07-17 (주)엔디에스 조명 및 백라이트용 확산렌즈
CN105465738A (zh) * 2014-08-20 2016-04-0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9298471A (zh) * 2018-11-07 2019-02-01 北京五环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焦透镜装置
CN109799554A (zh) * 2019-04-03 2019-05-24 湖南蓝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透镜、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2505986A (zh) * 2020-12-11 2021-03-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补光灯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6792705A (zh) * 2023-06-06 2023-09-22 深圳市优一像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光学角度及弯折结构优化的柔性灯带及优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1511A (zh) * 2008-04-04 2009-10-07 索尼株式会社 转换透镜、转换透镜系统和成像设备
KR101287023B1 (ko) * 2012-02-13 2013-07-17 (주)엔디에스 조명 및 백라이트용 확산렌즈
CN105465738A (zh) * 2014-08-20 2016-04-0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9298471A (zh) * 2018-11-07 2019-02-01 北京五环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焦透镜装置
CN109799554A (zh) * 2019-04-03 2019-05-24 湖南蓝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透镜、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2505986A (zh) * 2020-12-11 2021-03-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补光灯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6792705A (zh) * 2023-06-06 2023-09-22 深圳市优一像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光学角度及弯折结构优化的柔性灯带及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13175B (zh) 202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7833B2 (en) LED lens and light source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116014B (zh) 表面发光装置及液晶显示器
US7866844B2 (en) Emission devic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CN1878984B (zh) 面光源装置和使用该面光源装置的设备
CN103511987B (zh) 光控制镜片及其光源装置
TWI434070B (zh) 具有增強光學性質之光學膜及包含其之背光單元
CN106291896B (zh) 光学透镜、背光模块
CN106444151B (zh) 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器
US20130010230A1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5145957B2 (ja) 導光連結体、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表示装置
CN100476542C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US9329323B2 (en) Light source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US9063371B2 (en) Backlight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lens
US8801210B2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20070279933A1 (en) Edge-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7054382A1 (zh) 光学元件、导光板、棱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60123554A1 (en) Lens,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Lens, and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the Apparatus
TWI428639B (zh) 擴散板、背光單元及其液晶顯示器
CN103502849A (zh) 微透镜阵列片和包括该微透镜阵列片的背光单元
CN101191850A (zh) 光学板
CN117613175B (zh) 一种led封装结构
JP5764407B2 (ja) 光束制御部材、発光装置、及び面光源装置
US9057806B2 (en) Light source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CN101191852A (zh) 光学板
WO2007105895A1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for lc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