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80764A - 飞行器起落架组件 - Google Patents

飞行器起落架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80764A
CN117580764A CN202280045753.7A CN202280045753A CN117580764A CN 117580764 A CN117580764 A CN 117580764A CN 202280045753 A CN202280045753 A CN 202280045753A CN 117580764 A CN117580764 A CN 117580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ing gear
region
cam surface
condition
gea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57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伯萨德
L·古马拉厄斯马亚
J·约萨斯珀托勒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fran Landing Systems UK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fran Landing Systems U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fran Landing Systems UK Ltd filed Critical Safran Landing Systems UK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80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807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02Undercarriages
    • B64C25/08Undercarriages non-fixed, e.g. jettisonable
    • B64C25/10Undercarriages non-fixed, e.g. jettisonable retractable, foldable, or the like
    • B64C25/18Operating mechanisms
    • B64C25/20Operating mechanisms mechan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02Undercarriages
    • B64C25/08Undercarriages non-fixed, e.g. jettisonable
    • B64C25/10Undercarriages non-fixed, e.g. jettisonable retractable, foldable, or the like
    • B64C25/18Operating mechanisms
    • B64C25/26Control or locking system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02Undercarriages
    • B64C25/08Undercarriages non-fixed, e.g. jettisonable
    • B64C25/10Undercarriages non-fixed, e.g. jettisonable retractable, foldable, or the like
    • B64C25/12Undercarriages non-fixed, e.g. jettisonable retractable, foldable, or the like side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飞行器起落架组件(50、80),包括:相对于第二起落架元件(62)可移动地联接以绕枢转轴线(PA)在第一状况与第二状况之间枢转的第一起落架元件(60);由第二起落架元件限定的凸轮表面(74);以及具有第一端区域和第二端区域的板簧,板簧的第一端区域联接到第一起落架元件以与第一起落架元件一起运动,板簧的第二端区域包括布置成与凸轮表面运动接触的凸轮从动件(72),使得随着第一起落架元件绕枢转轴线在第一状况与第二状况之间枢转,凸轮从动件经由凸轮表面的第二区域(R2)从凸轮表面的第一区域(R1)运动到凸轮表面的第三区域(R3),其中,凸轮表面定形状成使得枢转轴线与凸轮表面之间的距离(RO)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增加以限定第一梯度,并且枢转轴线与凸轮表面之间的距离在凸轮表面的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之间变化以限定第二梯度,第二梯度比第一梯度平缓。

Description

飞行器起落架组件
背景技术
飞行器起落架组件通常可在用于起飞和着陆的展开状况与用于飞行的收起状况之间运动。
设置致动器以用于在展开状况与收起状况之间移动起落架。该致动器在本领域中称为缩回致动器,并且能设置多于一个。缩回致动器可以具有联接到机身的一端和联接到主支柱的另一端,使得致动器的伸出和缩回导致主支柱在展开状况与收起状况之间运动。
当起落架处于展开状况时,通常设置支架或撑杆来支承主支柱的定向。撑杆总体包括两个杆状联结件,这些杆状联结件可以张开以呈现基本上平直或对齐的过中心状况,在该状况下,撑杆18被锁定以抑制主支柱的运动。当撑杆断开(打开)时,它不再对主支柱的运动做出反应,主支柱可以通过缩回致动器运动到收起状况。一些主起落架组件包括联接到公共主支柱的成对撑杆。
锁定连杆通常与每个撑杆一起设置,以将撑杆保持在锁定状况。锁定连杆通常包括两个杆状联结件,这些杆状联结件可以张开以呈现过中心锁定状况以抑制撑杆的运动。必须断开(打开)锁定连杆以使得撑杆能够折叠,从而允许主支柱通过缩回致动器向收起状况运动。
起落架组件通常布置成在缩回致动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朝向展开状况运动。最初,起落架组件将借助重力运动,在此过程中,撑杆被迫向锁定状况运动。通常设置一个或多个下锁定弹簧以帮助将起落架组件移动到展开状况,并通过将锁定连杆移动成过中心来将其锁定在该状态。下锁定弹簧也防止锁定连杆意外解锁。
下锁定弹簧通常是金属螺旋弹簧,其可以联接在锁定连杆与起落架组件的诸如撑杆组件的臂的另一部分之间。然而,起落架组件的最新发展已经看到纤维复合板簧的使用,如在欧洲专利公开第EP3069993号中描述的。
随着起落架组件在展开状况与收起状况之间运动,纤维复合板簧可以充分偏转以适应锁定连杆的铰接运动。与传统的金属螺旋下锁定弹簧相比,纤维复合材料板簧具有各种优点;例如,与螺旋弹簧相比,板簧能够具有低分布(profile),除了不易受到振动载荷的影响之外,还降低了冲击损坏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已经设计出一种改进的起落架组件,该起落架组件能够相对于已知起落架组件具有以下优点中的一个或多个:弹簧寿命;弹簧载荷分布;和/或起落架组件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飞行器起落架组件,该飞行器起落架组件包括:第一起落架元件,其相对于第二起落架元件可移动地联接,以绕枢转轴线在第一状况与第二状况之间枢转;凸轮表面,其相对于枢转轴线在空间上固定;以及板簧,该板簧具有第一端区域和第二端区域,该板簧的第一端区域联接到第一起落架元件以与第一起落架元件一起运动,并且该板簧的第二端区域包括凸轮从动件,凸轮从动件布置成与凸轮表面运动接触,使得随着第一起落架元件绕枢转轴线从第一状况枢转到第二状况,凸轮从动件经由凸轮表面的第二区域从凸轮表面的第一区域运动到凸轮表面的第三区域,弯曲板簧,其中,凸轮表面定形状、定轮廓、布置和/或构造成使得枢转轴线与凸轮表面之间的距离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增加以限定第一梯度,并且枢转轴线与凸轮表面之间的距离在凸轮表面的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之间变化以限定第二梯度,第二梯度比第一梯度平缓。
因此,根据第一方面的起落架组件包括板簧,该板簧限定了作用在凸轮表面上的凸轮从动件,该凸轮从动件布置成在起落架收起时提供与运行状况相比不会更大的弹簧载荷。当处于运行状况时,弹簧布置成促使第一起落架元件呈现第一状况,该第一状况例如可以等同于起落架下锁定接合的运行状况。以此方式,可以减少弹簧疲劳,从而增加板簧的寿命并减少维护需求。另一优点涉及组装方法,与需要大型复杂工具进行安装的螺旋弹簧相比,该组装方法更容易执行。
起落架组件可以包括:主支柱,该主支柱布置成可移动地联接到飞行器以在展开状况与收起状况之间运动;侧撑杆,该侧撑杆包括枢转地联接到第二撑杆构件的第一撑杆构件,第一撑杆构件枢转地联接到支柱,第二撑杆构件布置成枢转地连接到锚固点以在锁定状况与被动状况之间可运动,在锁定状况中,侧撑杆构件基本上对齐以对试图将主支柱从展开状况移向收起状况的力进行反作用,在被动状况中,侧撑杆允许主支柱从展开状况移向所述收起状况;以及锁定连杆,该锁定连杆包括枢转地联接到第二锁定连杆构件的第一锁定连杆构件,第一锁定连杆构件枢转地联接到支柱,第二撑杆构件枢转地联接到侧撑杆以在锁定状况与被动状况之间可运动,在锁定状况中,锁定连杆构件基本上对齐以对试图将侧撑杆从锁定状况移向被动状况的力进行反作用,在被动状况中,锁定连杆允许侧撑杆从锁定状况移向被动状况。
以此布置,板簧可以安装在锁定连杆臂中的一个上,这使得能够相对于锁定连杆的枢销安装件限定凸轮表面。
第一起落架元件可包括第一锁定连杆构件,并且第一锁定连杆构件可经由万向节销枢转地联接到支柱,第二起落架元件包括万向节销。
以此布置,万向节销的头部可以限定凸轮表面,从而减小起落架组件的重量并简化其结构。
第一起落架元件可以包括第一锁定连杆构件,第二起落架元件可以包括第二锁定连杆构件,凸轮表面由第二锁定连杆构件的端区域限定,第二锁定连杆构件经由该端区域枢转地联接到第一锁定连杆构件。
从动件可以由联接在板簧的第二端区域处的端配件限定,端配件具有限定安装结构的第一端区域,端配件经由该安装构造联接到板簧。
以此布置,端配件可以形成牺牲部件,使得弹簧不会通过与第二元件的接触而磨损,端配件可移除地联接到弹簧以实现更换。
与弹簧相比,端配件可以由相对硬的或可延展的材料形成;例如,端配件可以由金属或硬塑料材料形成。
从动件可以包括安装在端配件上以绕与第一起落架元件的枢转轴线平行的辊轴线旋转的辊。
以此布置,可以减少从动件与凸轮之间的摩擦。
端配件的第二端区域可以限定凸轮从动件,其中,端配件的处于第一端区域与第二端区域之间的区域限定与端配件的其它部分相比较窄的腰部区域,端配件的外表面在该腰部区域中从端配件的中心轴线偏移的距离小于凸轮从动件从该中心轴线偏移的距离。
以此布置,从动件可以沿着凸轮的第三区域运动,而不会污染凸轮表面的第二部份;例如,在第二梯度为零或负的情况下,当从动件运动到凸轮表面的第三区域时,腰部区域能够接收凸轮表面的第二部份的一部分,而凸轮表面不接触端配件的除了凸轮从动件之外的任何部分。
凸轮表面的第三区域可以限定为弯曲表面。
以此布置,板簧可以在载荷分布之间平滑地过渡。
第二梯度可以是零或负的。
以此布置,板簧在起落架收起并且凸轮从动件与凸轮表面的第三区域接触时施加到第一起落架元件的载荷与在起落架展开并且凸轮从动件与凸轮表面的第一区域接触时相比不增加,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减小。
起落架组件可包括第二板簧和第二凸轮表面,第二板簧具有第一端区域和第二端区域,第二板簧的第一端区域联接到第一起落架元件以与第一起落架元件一起运动,第二板簧的第二端区域包括第二凸轮从动件,第二凸轮从动件布置成与第二凸轮表面运动接触,使得随着第一起落架元件在第一状况与第二状况之间绕枢转轴线枢转,第二凸轮从动件经由第二凸轮表面的第二区域从第二凸轮表面的第一区域运动到第二凸轮表面的第三区域,弯曲第二板簧,其中,第二凸轮表面定形状、定轮廓、布置和/或构造成使得枢转轴线与第二凸轮表面之间的距离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增加以限定第三梯度,并且枢转轴线与凸轮表面之间的距离在第二凸轮表面的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之间变化以限定第四梯度,第三梯度比第四梯度平缓。
以此布置,可以设置多个板簧和凸轮表面。第一板簧和凸轮的任何可选特征都可以应用于第二板簧和凸轮。同样,如上所述,可以有两个以上的板簧和凸轮表面布置。
板簧可以平行地安装在第一起落架元件上,并且凸轮表面可以平行地定位,以便在第一起落架元件的纵向轴线或竖直平面的各侧限定对称布置。
以此布置,可以设置多个板簧和凸轮表面,以在起落架组件的相同两个部件之间起作用,利用在使用中平衡的弹簧载荷以获得额外的效果或安全。
板簧可以包括纤维复合板簧。替代地,板簧可以包括金属板簧。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仅借助示例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飞行器的示意图;
图2a至2e是起落架组件的示意图;
图3a至3b是起落架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起落架组件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起落架组件的锁定连杆的局部示意图,侧向示出了凸轮表面;
图6是聚焦于凸轮表面和板簧的滚动端配件的示意图;
图7是绘制了已知起落架组件、理想曲线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起落架组件的弹簧载荷对起落架缩回角度的图像;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成对下锁定弹簧的起落架组件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起落架组件的一部分的示意图;以及
图10是图9的起落架组件的该部分地示意图,侧向示出了凸轮轮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飞行器10的示意图。飞行器10包括诸如前起落架12、主起落架14以及发动机16之类的组件。其它飞行器组件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飞行器组件可以是一组互连的部件,这些部件布置成作为单元配装到一个或多个其它飞行器组件。本文使用的术语“飞行器”包括飞机、直升机、无人机以及类似物。
现在参考图2a至2e,飞行器组件、即飞行器起落架组件总体上以14示出。起落架组件14包括可折叠撑杆18、锁定连杆20和安装到撑杆18并且布置成促使锁定连杆20呈现锁定状态的下锁定弹簧组件22。起落架组件还包括主减振支柱24,主减振支柱24包括主支柱26和滑动管28以及轮和制动组件30。
飞行器起落架组件在用于起飞和着陆的展开状况与用于飞行的收起状况之间可运动。设置致动器(未示出)以用于在展开状况与收起状况之间移动起落架。该致动器在本领域中称为缩回致动器,并且能设置多于一个。缩回致动器可以具有联接到机身的一端和联接到主支柱的另一端,使得致动器的伸出和缩回导致主支柱在展开和收起状况之间运动。
撑杆18用作当起落架处于展开状况时支承主支柱26的定向。撑杆18总体包括两个杆状联结件,这些杆状联结件可以展开以呈现基本上笔直或对齐的过中心状态,在该状态下,撑杆18被锁定以抑制主支柱的运动,如图2c和图2e所示。当撑杆断开时,它不再阻止主支柱26的枢转运动,并且主支柱26可以通过缩回致动器朝向收起状况运动,如图2a所示。在飞行期间,撑杆18布置在折叠状况,而在起飞和降落期间,撑杆18布置成基本上笔直或对齐的状况。一些主起落架组件包括联接到共同的减振支柱的成对撑杆。
撑杆18具有细长的上撑杆臂18a,上撑杆臂18a具有下端,该下端限定成对凸耳,该对凸耳经由枢轴销32枢转地联接到限定在细长的下撑杆臂18b的上端处的成对凸耳。撑杆臂18a和18b能因此绕枢轴销32相对于彼此枢转地运动。上撑杆臂18a的上端限定成对凸耳,该对凸耳枢转地联接到连接器34的凸耳,连接器34又枢转地联接到机身11。下撑杆臂18b的下端限定成对凸耳,该对凸耳枢转地联接到连接器36的凸耳,连接器36又枢转地联接到主支柱26。
锁定连杆20具有细长的上连杆臂20a,该上连杆臂20a具有下端,该下端经由枢轴销38枢转地联接到细长的下连杆臂20b的上端。连杆臂20a、20b能因此绕枢轴销38相对于彼此枢转地运动。上连杆臂20a的上端限定成对凸耳,该对凸耳枢转地联接到连接器40的凸耳,连接器40又枢转地联接到主支柱26。下连杆臂20b的下端限定凸耳,该凸耳经由枢轴销32枢转地联接到撑杆臂18a、18b的凸耳。在本例中,上撑杆臂18a的凸耳设置在下撑杆臂18b的凸耳与下连杆臂20b的凸耳之间。
当锁定连杆20处于锁定状况时,如图2d和2e中所示,上连杆臂20a和下连杆臂20b基本上纵向对齐或同轴,并且可以是“过中心”的,使得锁定连杆20布置成抵抗试图折叠撑杆18以使起落架组件从展开状况朝向收起状况运动的力。必须断开锁定连杆20以使撑杆18能够折叠,从而允许主支柱26通过缩回致动器朝向收起状况运动。
通常设置一个或多个下锁定弹簧22以帮助将起落架组件移动到展开状况,并通过形成锁定连杆来将其锁定在该状态。下锁定弹簧22也防止锁定连杆意外解锁。下锁定弹簧22通常是金属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能联接在锁定连杆与起落架组件的诸如撑杆组件的臂之类的另一部分之间,如图2b和图2e中所示。
弹簧组件22布置成借助弹簧张力朝向锁定状况偏置锁定连杆20。弹簧22a的远端经由下接合结构22b联接到下撑杆臂18b,下接合结构22b又联接到由下连接器22c限定的锚定点。
弹簧组件26的螺旋弹簧在起落架组件处于展开状况时最短,如图2e中所示,并且在起落架组件接近收起状况时最长,如图2b中所示。随着起落架组件朝向收起状况缩回,每个弹簧组件的弹簧延伸,导致弹簧载荷和扭转应力增加。
参考图2e,锁定撑杆致动器42联接在上撑杆臂18a与下连杆臂20b之间,并布置成枢转地移动连杆臂20a、20b,以便“锁定”和“解锁”锁定连杆20,如图2c中所示。致动器42可以克服下锁定弹簧偏置而断开锁定连杆20,从而允许起落架组件如前所述地折叠和收起。
应当从上文理解到,各种飞行器起落架组件包括相对于第二部分可动的第一部分。以此布置,可以存在弹簧以将第一部分推动到相对于第二部分的预先确定位置,如用于上述锁定连杆20。
图3a和3b示出了起落架组件的一部分,其中,第一起落架元件180可动地联接到第二起落架元件200。如将理解的,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第一起落架元件和第二起落架元件可以是关于图2a-e描述的任何可动联接元件,并且起落架元件的运动可以由致动器控制,如上文所述。例如,根据例如图2b中的布置,第一起落架元件180可以是锁定连杆或侧撑杆中的一个,第二起落架元件可以是锁定连杆或侧撑杆中的另一个。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区分元件,并且参考其中一个描述的任何方面同样适用于另一个。第一起落架元件180和第二起落架元件200可以沿着运动平面相对于彼此运动到不同状况。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示例布置中,第一起落架元件180在枢转点220处(例如,经由销接头)枢转地联接到第二起落架元件200,并且能够运动到不同的相对位置。例如,在第一起落架元件和第二起落架元件经由销接头枢转地联接的情况下,运动平面可以垂直于销接头的销的方向。每个相对位置或状况限定第一起落架元件180与第二起落架元件200之间的角度。图3b示出了第一起落架元件相对于第二起落架元件从第一状况(图3a示出、图3b中虚线示出)到第二状况(图3b示出)的枢转运动。当然,相对运动可以包括起落架元件中的一个或两个的运动。在第二种状况下,如图3b所示,起落架元件之间的角度小于第一种状况下的角度。
板簧240布置在第一起落架元件180与第二起落架元件200之间,使得随着第一起落架元件180相对于第二起落装置元件200运动,弹簧挠曲。如图3a和图3b所示,将第一起落架元件180从第一状况移动到第二状况会对弹簧240施加力,使其在与运动平面相对应的弯曲平面内弯曲。同样地,弹簧的回复力将用于偏置第一起落架元件180和第二起落架元件200而使其分开,即,增加起落架元件之间的角度。以此方式,板簧240能够将第一起落架元件180偏置到第一状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对于图2a-e所述的操作,第一种状况可以是锁定连杆的过中心状况。
本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利用板簧的改进的飞行器起落架组件,相对于图3a和图3b所示的示例,该飞行器起落架组件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优点:弹簧寿命;弹簧载荷分布;和/或起落架组件的重量。在一个示例中,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弹簧连杆设计在下锁定期间产生负载的能力可能受到限制。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优化起落架的运动学运动并使其与下锁定弹簧的偏转同步。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板簧在处于收起位置时不储存高水平的能量。由于与使用螺旋弹簧的布置相比可以利用更短的长度和更高的刚度,因此在与气流相互作用时,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板簧与螺旋弹簧相比更不容易产生噪声和振动。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飞行器起落架组件50的示意图。
起落架组件50类似于图2a至图3b中的起落架组件。例如,起落架组件50具有诸如减振支柱之类的常规部件,该减振支柱包括外筒52,该外筒52布置成可滑动地容纳下筒(未示出),该下筒承载一个或多个地面接触组件,如轮组件。外筒的上端限定安装承载件54,起落架组件布置成经由该安装承载件联接到如图1所示的飞行器。设置双杆折叠式侧撑杆56以将齿轮保持在展开状况,并且设置双杆折叠式锁定连杆58以将侧撑杆56保持在过中心的锁定状况。可以设置缩回致动器(未示出)以升高和降低支柱52,并且可以设置锁定撑杆致动器(未示出)以解锁锁定连杆58。
为简洁起见,以下描述将集中于起落架组件50与图2a至图3b的已知起落架组件之间的差异。
另外参考图5,飞行器起落架组件50具有相对于第二起落架元件可动地联接的第一起落架元件,以在第一状况与第二状况之间绕枢转轴线枢转。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起落架元件60是锁定连杆58的上锁定连杆构件60,而第二起落架元件是万向节销62,上锁定连杆元件60经由该万向节销可动地联接到外筒52。上锁定连杆构件60经由枢转销64枢转地联接到万向节销62,以使锁定连杆58能够在锁定状况与被动状况之间折叠和张开。
设置板簧66以用于偏置锁定连杆58,使其以与图3a和图3b所示的弹簧类似的方式呈现锁定状况。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板簧66安装到上锁定连杆构件60并且布置成作用在万向节销62上。
更具体地,板簧66的第一端安装在静止配件68中,使得第一端基本上不能相对于上锁定连杆构件60运动。静止配件可以例如限定通过诸如螺钉或螺栓之类的机械固定件一起拉动以保持弹簧66的第一端的夹紧表面。弹簧66的第一端可以向外渐缩以限定楔形,从而在使用中阻止从静止配件68拉出弹簧66。
弹簧66的第二端设有端配件70,该端配件限定凸轮从动件,该凸轮从动件布置成当起落架组件在展开状态与缩回状态之间运动时接触万向节销62的头部。端配件70可以通过螺母和螺栓布置等机械地联接到弹簧66,以提供可移除的联接,或者例如可以结合到弹簧66。
在本实施例中,凸轮从动件由安装在端配件70的自由端处的辊72限定。辊72可以由任何常规辊材料形成,较佳地是与万向节销62电兼容的材料;在一个示例中,万向节销62可以由具有适当表面涂层的不锈钢形成,并且辊可以由不锈钢形成。
在其它实施例中,端配件可以限定用作凸轮从动件的平滑表面。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端配件或仅其平滑表面可以由与万向节销62电兼容的任何合适材料形成;在一个示例中,万向节销62可以由具有合适表面涂层的不锈钢形成,并且平滑表面可以由不锈钢形成。
另外参考图6,万向节销62的头部限定了凸轮表面74。凸轮表面74相对于枢转轴线PA在空间上是固定的,这意味着,随着起落架在展开状况与收起状况之间运动时,凸轮表面74上的特定点与枢转轴线PA之间的径向偏移RO保持恒定。
板簧66联接到上锁定连杆构件60以与上锁定连杆部件60一起运动。板簧66的安装定向使得板簧66纵向轴线相对于上锁定连杆构件60的纵向轴线偏斜,使得辊72定位成在万向节销62的头部处与凸轮表面74接触。
因此,随着由于起落架从展开状况运动到收起状况而使上锁定连杆构件60相对于万向节销62绕枢转轴线PA枢转,辊72经由凸轮表面74的第二区域R2从凸轮表面74的第一区域R1运动到凸轮表面74的第三区域R3,随着板簧66沿着第一区域R1朝向第二区域R2运动而使板簧66弯曲。
另外参考图7,凸轮表面74定形状成使得枢转轴线PA与凸轮表面74之间的径向偏移距离RO在第一区域R1与第二区域R2之间增加,以限定第一梯度,如板簧载荷对起落架缩回角度的实线图中的点1与点2之间所示,其可以指代主支柱相对于完全展开定向的角度。径向偏移距离RO在凸轮表面的第二区域R2与第三区域R3之间变化,以限定第二梯度,如图7中的点2与点3之间所示。第二梯度比第一梯度平缓。
因此,当起落架收起时,与弹簧布置成推动锁定连杆呈现锁定的过中心状况的运行状况相比,弹簧载荷并不更大。以此方式,可以减少弹簧疲劳,从而增加板簧的寿命并减少维护需求。相反,在已知的弹簧布置中,弹簧载荷可以随着起落架缩回角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如图7中的虚线所示。
利用凸轮轮廓,可以在必要时容易地增加有效臂,并在收起状况下缩回齿轮时减轻弹簧变形。这有可能改善疲劳寿命和应力侵蚀工况。例如,凸轮表面可以构造成使得第二区域R2与第三区域R3之间的径向偏移减小,以减少起落架收起时的弹簧载荷,如图7中的点划线所示。
当起落架从收起状况运动到展开状况时,上锁定连杆构件60相对于万向节销62旋转。这种相对旋转运动用于通过使用由凸轮表面、辊和弹簧辅助的现有起落架部件添加力矩载荷来锁定机构。该概念利用了弹簧中储存的能量,因为弹簧通过辊在机加工在万向节销顶部上的凸轮表面上方缩回,从而产生下锁定力矩。它还能够在整个展开过程中定制弹簧偏转(以及负载),以更紧密地匹配给定的下锁定需求曲线。就性能而言,板簧能够以较小的变形实现高水平的负载,尤其是与螺旋弹簧相比。
为了定位和锁定起落架,下锁定机构必须满足性能要求。该要求定义为机构在上锁定连杆构件60相对于万向节销62旋转时必须产生的力矩。该力矩与有效臂相结合,限定了所需的弹簧力。一旦确定了弹簧力,就能够确定凸轮74和辊72之间的接触应力。应力受到凸轮形状的最小半径的影响,该最小半径也起到设计限制的作用。板簧66在偏转方面具有由材料的最大容许应力和疲劳极限限定的工作极限。弹簧的几何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但用于安装的空间和间隙有限,必须与运动学机构一起考虑。
如图6最佳地所示,端配件70的在第一端区域与第二端区域之间的区域可以限定相对窄的腰部区域WR,端配件的外表面在此处从端配件的中心轴线偏移的距离小于凸轮从动件的接触表面从中心轴线偏移的距离。这可以减少辊72沿着凸轮表面74运动时端配件70和万向节销62之间结垢的可能性。
现在参考图8,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飞行器起落架组件80。飞行器起落架组件80与图4的飞行器起落架组件50相同,只是具有成对弹簧和凸轮布置。更具体地,飞行器起落架组件80包括第二板簧82和第二凸轮表面84。板簧66、82平行地安装在上锁定连杆元件60上,并且凸轮表面74、84平行地定位,从而在上锁定连杆元件60的纵向轴线的各侧上限定对称布置。
虽然所示的实施例所包括的下锁定弹簧66安装在上锁定连杆构件60上,并且布置成作用在由万向节销62的头部限定的凸轮表面74上,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构造根据本发明的下锁定弹簧和凸轮装置。例如,参考图9和图10,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起落架组件的一部份总体上以90示出。起落架组件90类似于图4中的起落架组件50,为了简洁起见,以下描述将侧重于差异。在本实施例中,下锁定弹簧92沿相反方向安装在上锁定连杆构件94上,从而作用在由下锁定连杆构件98的端区域限定的凸轮表面96上。如图8所示,可以提供多个弹簧。
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板簧和凸轮装置可以构造在不同的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之间,以便起到除下锁定弹簧之外的作用,例如用于将起落架保持在收起状况的上锁定或“上锁”机构、辅助起落架缩回/伸出的组件或转向机构、或者形成起落架舱门的一部分的组件。
在任何实施例中,板簧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如诸如弹簧钢之类的金属材料、或者诸如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之类的复合材料。
应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设计许多替代实施例,而不会偏离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范围。在权利要求书中,不应将放置在括号中的任何附图标记理解为限制这些权利要求。词语“包括”并不排除除了作为整体在任何权利要求或说明书中列举的那些构件或步骤以外的构件或步骤的存在。构件的单数引用并不排除对这些构件的复数引用,且反之亦然。本发明的各部件可借助包括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来实施。在列举若干部件的装置权利要求中,这些部件中的几个可以由一项或同一项硬件来实施。在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书中描述了特定措施的事实并不意味着这些措施的组合不能用于产生良好效果。

Claims (14)

1.一种飞行器起落架组件(50、80),包括:
第一起落架元件(60),所述第一起落架元件(60)相对于第二起落架元件(62)能移动地联接,以绕枢转轴线(PA)在第一状况与第二状况之间枢转;
凸轮表面(74),所述凸轮表面由所述第二起落架元件限定;以及
板簧,所述板簧具有第一端区域和第二端区域,所述板簧的所述第一端区域联接到所述第一起落架元件以与所述第一起落架元件一起运动,所述板簧的所述第二端区域包括凸轮从动件(72),所述凸轮从动件布置成与所述凸轮表面运动接触,使得随着所述第一起落架元件绕所述枢转轴线在第一状况与第二状况之间枢转,所述凸轮从动件经由所述凸轮表面的第二区域(R2)从所述凸轮表面的第一区域(R1)运动到所述凸轮表面的第三区域(R3),
其中,所述凸轮表面定形状成使得所述枢转轴线与所述凸轮表面之间的距离(RO)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增加以限定第一梯度,所述枢转轴线与所述凸轮表面之间的距离在所述凸轮表面的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之间变化以限定第二梯度,所述第二梯度比所述第一梯度平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组件包括:
主支柱,所述主支柱布置成能移动地联接到飞行器以在展开状况与收起状况之间运动;
侧撑杆,所述侧撑杆包括枢转地联接到第二撑杆构件的第一撑杆构件,所述第一撑杆构件枢转地联接到所述支柱,所述第二撑杆构件布置成枢转地连接到锚固点以在锁定状况与被动状况之间能运动,在锁定状况中,所述侧撑杆构件基本上对齐以对试图将所述主支柱从所述展开状况移向所述收起状况的力进行反作用,在被动状况中,所述侧撑杆允许所述主支柱从所述展开状况移向所述收起状况;以及
锁定连杆,所述锁定连杆包括枢转地联接到第二锁定连杆构件的第一锁定连杆构件,所述第一锁定连杆构件枢转地联接到所述支柱,所述第二撑杆构件枢转地联接到侧撑杆以在锁定状况与被动状况之间能运动,在锁定状况中,所述锁定连杆构件基本上对齐以对试图将所述侧撑杆从所述锁定状况移向所述被动状况的力进行反作用,在被动状况中,所述锁定连杆允许所述侧撑杆从所述锁定状况移向所述被动状况,
其中,所述第一起落架元件包括所述第一锁定连杆构件或所述第二锁定连杆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器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落架元件包括所述第一锁定连杆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锁定连杆构件经由万向节销枢转地联接到所述支柱,所述第二起落架元件包括所述万向节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器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落架元件包括所述第一锁定连杆构件,其中,所述第二起落架元件包括所述第二锁定连杆构件,所述凸轮表面由所述第二锁定连杆构件的端区域限定,所述第二锁定连杆构件经由所述端区域枢转地联接到所述第一锁定连杆构件。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由联接在所述板簧的所述第二端区域处的端配件限定,所述端配件具有限定安装结构的第一端区域,所述端配件经由所述安装构造联接到所述板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行器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包括辊,所述辊安装在所述端配件上,以绕与所述第一起落架元件的枢转轴线平行的辊轴线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5和6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配件的第二端区域限定所述凸轮从动件,其中,所述端配件的处于所述第一端区域与所述第二端区域之间的区域限定腰部区域,所述端配件的外表面在腰部区域中从所述端配件的中心轴线偏移的距离小于所述凸轮从动件从所述中心轴线偏移的距离。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表面的所述第三区域限定为向外凸出的弯曲表面。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梯度为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梯度为负。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板簧和第二凸轮表面,所述第二板簧具有第一端区域和第二端区域,所述第二板簧的所述第一端区域联接到所述第一起落架元件以与所述第一起落架元件一起运动,所述第二板簧的所述第二端区域包括第二凸轮从动件,所述第二凸轮从动件布置成与所述第二凸轮表面运动接触,使得随着所述第一起落架元件在所述第一状况与所述第二状况之间绕所述枢转轴线枢转、弯曲所述第二板簧,所述第二凸轮从动件经由所述第二凸轮表面的第二区域从所述第二凸轮表面的第一区域运动到所述第二凸轮表面的第三区域,
其中,所述第二凸轮表面成形为使得所述枢转轴线与所述第二凸轮表面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增加以限定第三梯度,所述枢转轴线与所述凸轮表面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二凸轮表面的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之间变化以限定第四梯度,所述第三梯度比所述第四梯度平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飞行器起落架组件,其中,所述板簧平行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起落架元件上,并且所述凸轮表面平行地定位,以便在所述第一起落架元件的纵向轴线的各侧限定对称布置。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起落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包括纤维复合板簧。
14.一种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包括一个或多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起落架组件。
CN202280045753.7A 2021-06-28 2022-06-27 飞行器起落架组件 Pending CN1175807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181982.6 2021-06-28
EP21181982.6A EP4112454B1 (en) 2021-06-28 2021-06-28 Aircraft landing gear assembly
PCT/EP2022/067492 WO2023274917A1 (en) 2021-06-28 2022-06-27 Aircraft landing gear assembl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80764A true CN117580764A (zh) 2024-02-20

Family

ID=76695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5753.7A Pending CN117580764A (zh) 2021-06-28 2022-06-27 飞行器起落架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2) EP4371876A2 (zh)
CN (1) CN117580764A (zh)
CA (1) CA3221503A1 (zh)
WO (1) WO202327491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24481A (en) * 1938-03-18 1940-12-10 Laraque Roland Automatic mechanical return device
FR2915731B1 (fr) * 2007-05-03 2009-07-03 Messier Dowty Sa Sa Dispositif de verrouillage de contreventement pour atterrisseur d'aeronef
GB2498208B (en) * 2012-01-06 2017-12-20 Ge Aviat Systems Ltd Electrical actuator incorporating a free play mechanism to eliminate force fighting
US20150203192A1 (en) * 2013-05-02 2015-07-23 Goodrich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ring assisted landing gear operation
EP3069993B1 (en) 2015-03-20 2017-09-06 Safran Landing Systems UK Limited Aircraft landing gear assembly
US10806602B2 (en) * 2016-10-03 2020-10-20 Rehabilitation Institute Of Chicago Biomimetic and variable stiffness ankle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71876A2 (en) 2024-05-22
EP4112454A1 (en) 2023-01-04
WO2023274917A1 (en) 2023-01-05
CA3221503A1 (en) 2023-01-05
EP4112454B1 (en) 2024-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64826B2 (en) Landing gear assembly and methods
EP3069993B1 (en) Aircraft landing gear assembly
US11643191B2 (en) Aircraft landing gear assembly
EP3069991B1 (en) Aircraft landing gear assembly
WO2021156334A1 (en) Aircraft landing gear
CN117580764A (zh) 飞行器起落架组件
US20240017821A1 (en) Aircraft landing gear provided with a leaf spring locking device
EP3875367B1 (en) Aircraft landing gear assembly
EP3351474B1 (en) Landing gear folding brace with locking actuator
CN110901899B (zh) 飞行器起落架部件
EP4140880A1 (en) Aircraft landing gea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