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77358A - 乏燃料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乏燃料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77358A
CN117577358A CN202311690078.6A CN202311690078A CN117577358A CN 117577358 A CN117577358 A CN 117577358A CN 202311690078 A CN202311690078 A CN 202311690078A CN 117577358 A CN117577358 A CN 117577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nt fuel
cooling
container
storage devic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900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晓晗
张拓益
李强
臧丽叶
王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900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773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77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73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5/00Cool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pressure vessel containing the core; Selection of specific coolants
    • G21C15/18Emergency cooling arrangements; Removing shut-down hea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乏燃料冷却系统,其包括乏燃料储存装置、容设件和第一冷却装置。容设件构造有具有开口的容设腔,乏燃料储存装置设置于容设腔内;第一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容器和温控组件;第一容器内容设有第一冷却介质,温控组件连接于第一容器与容设腔的侧壁之间,温控组件用于根据乏燃料储存装置的温度控制第一容器与容设腔的通断。当通过本乏燃料冷却系统对储存的乏燃料进行冷却时,如果出现极端断电事故情况,可以通过温控组件将第一容器与容设腔连通,从而使得第一冷却介质流入容设腔内,通过第一冷却介质的吸热蒸发以对乏燃料储存装置进行降温操作,从而减少乏燃料储存装置由于温度过高而发生泄露事故的可能性,使得核电站的使用更加的安全。

Description

乏燃料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核电厂系统设备和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乏燃料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地震、海啸等极端灾害情况下,核电站可能出现全厂断电事故,叠加考虑应急柴油电源均不可用情况下,所有动力设备均不能投入使用。这种情况下核电厂所有冷却系统失效,乏燃料储存装置内乏燃料的衰变热可能不能安全导出,从而导致储存乏燃料的储存件升温,可能引起乏燃料融化、甚至达到储存件的可承受最高温度,威胁储存件的完整性,一旦乏燃料储存装置发生泄漏事故,大量放射性物质将释放至环境,威胁整个大气及周围民众生命安全。因此保证极端环境下乏燃料储存装置的可冷却性对于核电厂安全十分关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乏燃料的储存安全问题,提供一种乏燃料冷却系统。
一种乏燃料冷却系统,其包括:
乏燃料储存装置;
容设件,所述容设件构造有具有开口的容设腔,所述乏燃料储存装置设置于所述容设腔内;
第一冷却装置,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容器和温控组件;所述第一容器内容设有第一冷却介质,所述温控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容设腔的侧壁之间,所述温控组件用于根据所述乏燃料储存装置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容设腔的通断。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容设腔的底壁。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控组件包括导热件和温控阀;
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与所述乏燃料储存装置的侧壁连接,所述导热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温控阀连接;
所述导热件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所述温控阀能够绕其自身转动轴线转动,以使所述温控阀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控阀包括:
旋转控制轴;
阀杆,所述阀杆安装于所述旋转控制轴上;
热敏弹性件,所述热敏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导热件连接,所述热敏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控制轴连接;
所述热敏弹性件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能够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伸长并带动所述旋转控制轴转动,以使所述阀杆同步转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两组,至少两组所述第一冷却装置间隔设置于所述容设件的两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乏燃料储存装置包括储存件,所述储存件构造有储存腔,所述储存腔用于承载乏燃料,所述储存腔内容设有第二冷却介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乏燃料冷却系统还包括彼此电连接的电源和第二冷却装置;
所述电源向所述第二冷却装置供电时,所述第二冷却装置能够对所述第二冷却介质进行冷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装置包括:
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内容设有第三冷却介质;
驱动泵,所述驱动泵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容器的两端;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储存腔内,所述换热器构造有换热腔;
所述电源向所述驱动泵供电时,所述换热腔能够与所述第二容器连通,以使所述第三冷却介质进入所述换热腔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于所述储存腔之外,且所述冷却器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游与所述第二容器之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装置还包括搅拌件,所述搅拌件容设于所述储存腔内,所述搅拌件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所述电源向所述搅拌件供电时,所述搅拌件能够带动所述储存腔内的所述第二冷却介质流动。
当通过上述乏燃料冷却系统对储存的乏燃料进行冷却时,如果出现应急柴油电源均不可用,所有动力设备均不能投入使用的极端断电事故情况,此时乏燃料储存装置内储存的乏燃料的衰变热会使得乏燃料储存装置的温度升高,进而使得温控组件将第一容器与容设腔连通,从而使得第一容器内容设的第一冷却介质流入容设腔内,通过第一冷却介质的吸热蒸发以对乏燃料储存装置进行降温操作,从而减少乏燃料储存装置由于温度过高而发生泄露事故的可能性,使得核电站的使用更加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乏燃料冷却系统的第一冷却装置中的第一容器与容设腔连通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乏燃料冷却系统的第一冷却装置中的第一容器与容设腔断开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乏燃料冷却系统中的温控阀的转动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温控阀处于打开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温控阀处于关闭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温控阀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乏燃料储存装置;110-储存件;111-储存腔;112-第二冷却介质;120-支撑架;200-容设件;210-容设腔;300-第一冷却装置;310-第一容器;311-第一冷却介质;320-温控组件;321-导热件;322-温控阀;3221-旋转控制轴;3222-阀杆;3223-热敏弹性件;3224-弹性件挂钩;330-连通管道;331-管道内壁;400-第二冷却装置;410-第二容器;411-第三冷却介质;420-驱动泵;430-换热组件;431-换热器;432-冷却器;433-控制阀;440-搅拌件;450-单向阀;500-乏燃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地震、海啸等极端灾害情况下,核电站可能出现全厂断电事故,叠加考虑应急柴油电源均不可用情况下,所有动力设备均不能投入使用。这种情况下核电厂所有冷却系统失效,乏燃料储存装置100内乏燃料500的衰变热可能不能安全导出,从而导致储存乏燃料500的储存件110升温,进而引起乏燃料500融化、甚至达到储存件110可承受最高温度,威胁储存件110的完整性,一旦乏燃料储存装置100发生泄漏事故,大量放射性物质将释放至环境,威胁整个大气及周围民众生命安全。因此保证极端环境下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的可冷却性对于核电厂安全十分关键。
乏燃料500初始衰变热较高,为了保证乏燃料500的气密及安全性,乏燃料500一般在拿出堆芯后300天内放置在乏燃料500贮存池中,之后封存至乏燃料储存装置100中密封。目前,乏燃料储存装置100主要靠外部动力冷却、外部非能动空冷等途径冷却,然而当出现应急柴油电源均不可用,所有动力设备均不能投入使用的极端断电事故情况时,储存件110可能存在过热损坏情况。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乏燃料冷却系统。
参阅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乏燃料冷却系统的第一冷却装置300中的第一容器310与容设腔210连通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乏燃料冷却系统的第一冷却装置300中的第一容器310与容设腔210断开的示意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乏燃料冷却系统,其包括乏燃料储存装置100、容设件200和第一冷却装置300。容设件200构造有具有开口的容设腔210,乏燃料储存装置100设置于容设腔210内;第一冷却装置300包括第一容器310和温控组件320;第一容器310内容设有第一冷却介质311,温控组件320连接于第一容器310与容设腔210的侧壁之间,温控组件320用于根据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的温度控制第一容器310与容设腔210的通断。
当通过上述乏燃料冷却系统对储存的乏燃料500进行冷却时,如果出现应急柴油电源均不可用,所有动力设备均不能投入使用的极端断电事故情况时,此时乏燃料储存装置100内储存的乏燃料500的衰变热会使得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的温度升高,进而使得温控组件320将第一容器310与容设腔210连通,从而使得第一容器310内容设的第一冷却介质311流入容设腔210内,通过第一冷却介质311的吸热蒸发以对乏燃料储存装置100进行降温操作,从而减少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由于温度过高而发生泄露事故的可能性,使得核电站的使用更加的安全。
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冷却介质311为低温去离子水。
需要说明的是,当未出现应急柴油电源均不可用,所有动力设备均不能投入使用的极端断电事故情况时,此时第一冷却装置300则不启动,容设腔210内没有第一冷却介质311,容设件200的顶部敞口并与外部环境连通。
以下针对乏燃料冷却系统的结构进行具体的描述。请参阅图3-图6,图3示出了图1中的乏燃料冷却系统中的温控阀322的转动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温控阀322处于打开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3中的温控阀322处于关闭状态下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3中的温控阀322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器310内的第一冷却介质311的液面高度高于容设腔210的底壁。通过将第一冷却介质311的液面高度设置为高于容设腔210的底壁,从而使得当温控组件320将第一容器310与容设腔210连通时,第一容器310内的第一冷却介质311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容设腔210内。
请参阅图1和图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器310的最低高度高于容设件200的最高高度,从而使得容设在第一容器310内的全部的第一冷却介质311均能够通过重力流入容设腔210内,而不需要额外的动力来驱动,更加的方便。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温控组件320包括导热件321和温控阀322;导热件321的一端与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的侧壁连接,导热件321的另一端与温控阀322连接;导热件321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温控阀322能够绕其自身转动轴线转动,以使温控阀322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需要说明的是,乏燃料冷却系统还包括连通管道330,温控阀322的阀杆3222设置于连通管道330内,并能够相对管道内壁331转动。通过导热件321连接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的侧壁与温控阀322,使得当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的温度升高至预设值时,此时导热件321温度也会升高至超过预设值,温控阀322则能够绕其自身转动轴线转动,从而使得温控阀322自图3所示的黑色所指代的阀杆3222关闭状态逆时针转动至白色所指代的阀杆3222打开状态,进而使得第一冷却介质311能够从第一容器310内,经过连通管道330流入容设腔210内。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的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的预设值的最低值为乏燃料储存装置100设计的失效温度值。
请结合图3-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温控阀322包括旋转控制轴3221、阀杆3222和热敏弹性件3223。阀杆3222转动连接于旋转控制轴3221;热敏弹性件3223的一端与导热件321连接,热敏弹性件3223的另一端与旋转控制轴3221连接;热敏弹性件3223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能够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伸长并带动旋转控制轴3221转动,以使阀杆3222同步转动。通过热敏弹性件3223自身对于温度的敏感特异性,从而来实现温控阀322的状态的切换,非常的简单方便。
在其中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热敏弹性件3223为热敏弹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热敏弹性件3223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和结构的弹性部件,例如热敏垫片等,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计热敏弹性件3223的长度,从而实现当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热敏弹性件3223能够伸长以触发温控阀322的打开,并且随着燃料储存装置的温度的升高,热敏弹性件3223在90°范围内旋转,直至温控阀322完全打开。而当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则热敏弹性件3223逐渐收缩,从而使得温控阀322逐步完全关闭。
在其中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温控阀322还包括弹性件挂钩3224,弹性件挂钩3224安装于旋转控制轴3221上。每个温控阀322包括两个热敏弹性件3223,两个热敏弹性件3223分别设置于弹性件挂钩3224的两侧,且两个热敏弹性件3223通过弹性件挂钩3224与旋转控制阀433连接。从而使得两个热敏弹性件3223能够产生两列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拉动旋转控制阀433转动。
具体的,当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的温度处于较低温度的状态时,此时热敏弹性件3223自身的长度较短,处于如图5所示的状态,此时温控阀322的阀杆3222相对连通管道330处于关闭状态。而当出现应急柴油电源均不可用,所有动力设备均不能投入使用的极端断电事故情况时,此时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的温度逐渐升高,热敏弹性件3223自身的长度则在温度升高的作用下逐渐变长,从而使得温控阀322从图5所示的状态带动旋转控制阀433转动至图6所示的状态,进而实现温控阀322的阀杆3222相对连通管道330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而当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的温度逐步降低后,热敏弹性件3223自身的长度则会逐步变短,从而使得温控阀322能够从全打开状态变成半打开状态甚至关闭状态,减少第一冷却介质311进入容设腔210的流量大小。通过如此设置,使得对于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的降温为一个自动触发和自动关闭的过程,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较为安全方便。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却装置300包括至少两组,至少两组第一冷却装置300间隔设置于容设件200的两侧。通过设置至少两组第一冷却装置300,从而使得当出现应急柴油电源均不可用,所有动力设备均不能投入使用的极端断电事故情况时,当其中一组第一冷却装置300出现问题时,还能通过其他组的第一冷却装置300对乏燃料储存装置100进行冷却,更加的安全。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冷却装置300为两组,两组第一冷却装置300间隔设置于容设件200的两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冷却装置300也可以为三组或四组等,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乏燃料储存装置100包括储存件110,储存件110构造有储存腔111,储存腔111用于承载乏燃料500,储存腔111内容设有第二冷却介质112。通过将乏燃料500设置于储存腔111内,并在储存腔111内容设第二冷却介质112,从而通过第二冷却介质112对乏燃料500进行降温操作。可选地,第二冷却介质112可以为低温去离子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储存件110的外壁面设计有翅片,用于对乏燃料储存装置100进行空冷,以及当通过第一冷却装置300进行冷却时,能够提高蒸发换热性能。
请参阅图1和图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乏燃料储存装置100还包括支撑架120,支撑架120设置于储存腔111内,支撑架120用于支撑固定多个乏燃料500,使得多个乏燃料500之间有序排列,彼此之间具有间隙,便于散热。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撑架120采用高强度不锈钢制成。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乏燃料冷却系统还包括彼此电连接的电源(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冷却装置400;电源向第二冷却装置400供电时,第二冷却装置400能够对第二冷却介质112进行冷却。通过设置第二冷却装置400,并通过电源对第二冷却装置400进行供电,使得能够在第二冷却装置400的冷却作用下,第二冷却介质112能够迅速降温,进而使得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的温度不会过高,减少乏燃料500温度过高发生融化泄露的情况,更加的安全。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却装置400包括第二容器410、驱动泵420和换热组件430,第二容器410内容设有第三冷却介质411(图中未示出);驱动泵420与电源电连接;换热组件430连接于第二容器410的两端;换热组件430包括换热器431,换热器431至少部分设置于储存腔111内,换热器431构造有换热腔;电源向驱动泵420供电时,换热腔能够与第二容器410连通,以使第三冷却介质411进入换热腔内。通过驱动泵420将第三冷却介质411泵入换热器431内,从而使得换热器431内的第三冷却介质411与储存腔111内的第二冷却介质112进行热交换操作,进而使得第二冷却介质112的温度得到降低。可选地,第三冷却介质411可以为低温去离子水。
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换热器431为管壳式换热器431。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却装置400还包括搅拌件440,搅拌件440容设于储存腔111内,搅拌件440与电源电连接;电源向搅拌件440供电时,搅拌件440能够带动储存腔111内的第二冷却介质112流动。通过搅拌件440带动储存腔111内的第二冷却介质112流动,从而使得储存腔111内的第二冷却介质112的温度较为均衡,进而对于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的散热效果更好。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组件430还包括冷却器432,冷却器432设置于储存腔111之外,且冷却器432设置于换热器431的下游与第二容器410之间。通过设置冷却器432,使得与第二冷却介质112进行热交换之后的第三冷却介质411进行降温操作,进而使得最终进入第二容器410内的第三冷却介质411的温度较低,从而使得第三冷却介质411再次循环进入到换热器431内对第二冷却介质112进行降温的效果更好。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却装置400还包括单向阀450,单向阀450设置于换热器431的下游与冷却器432之间。通过设置单向阀450,从而减少第三冷却剂倒流,更加的安全。
本申请所提供的乏燃料冷却系统通过第一冷却装置300和第二冷却装置400的配合实现了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的冷却技术,以及干式储存(通过第二冷却装置400进行冷却)与湿式储存(通过第一冷却装置300进行冷却)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的冷却效率、冷却系统可靠性及安全性。具体的,当正常运行时,可以通过外部电源和第二冷却装置400的配合的能动冷却装置对乏燃料储存装置100进行冷却。而当出现应急柴油电源均不可用,所有动力设备均不能投入使用的极端断电事故情况时,则可以通过第一冷却装置300的非能动冷却装置对乏燃料储存装置100进行冷却,解决了断电事故后,乏燃料500无法冷却的问题。通过本乏燃料冷却系统,可以保证核电厂乏燃料储存装置100在正常运行及极端事故条件下均能够保证被冷却能力,保证核电系统安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乏燃料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乏燃料冷却系统包括:
乏燃料储存装置(100);
容设件(200),所述容设件(200)构造有具有开口的容设腔(210),所述乏燃料储存装置(100)设置于所述容设腔(210)内;
第一冷却装置(300),所述第一冷却装置(300)包括第一容器(310)和温控组件(320);所述第一容器(310)内容设有第一冷却介质(311),所述温控组件(320)连接于所述第一容器(310)与所述容设腔(210)的侧壁之间,所述温控组件(320)用于根据所述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容器(310)与所述容设腔(210)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310)内的所述第一冷却介质(311)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容设腔(210)的底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组件(320)包括导热件(321)和温控阀(322);
所述导热件(321)的一端与所述乏燃料储存装置(100)的侧壁连接,所述导热件(321)的另一端与所述温控阀(322)连接;
所述导热件(321)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所述温控阀(322)能够绕其自身转动轴线转动,以使所述温控阀(322)自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乏燃料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阀(322)包括:
旋转控制轴(3221);
阀杆(3222),所述阀杆(3222)安装于所述旋转控制轴(3221)上;
热敏弹性件(3223),所述热敏弹性件(3223)的一端与所述导热件(321)连接,所述热敏弹性件(3223)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控制轴(3221)连接;
所述热敏弹性件(3223)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能够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伸长并带动所述旋转控制轴(3221)转动,以使所述阀杆(3222)同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300)包括至少两组,至少两组所述第一冷却装置(300)间隔设置于所述容设件(200)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乏燃料储存装置(100)包括储存件(110),所述储存件(110)构造有储存腔(111),所述储存腔(111)用于承载乏燃料(500),所述储存腔(111)内容设有第二冷却介质(1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乏燃料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乏燃料冷却系统还包括彼此电连接的电源和第二冷却装置(400);
所述电源向所述第二冷却装置(400)供电时,所述第二冷却装置(400)能够对所述第二冷却介质(112)进行冷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乏燃料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装置(400)包括:
第二容器(410),所述第二容器(410)内容设有第三冷却介质(411);
驱动泵(420),所述驱动泵(420)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换热组件(430),所述换热组件(430)连接于所述第二容器(410)的两端;所述换热组件(430)包括换热器(431),所述换热器(431)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储存腔(111)内,所述换热器(431)构造有换热腔;
所述电源向所述驱动泵(420)供电时,所述换热腔能够与所述第二容器(410)连通,以使所述第三冷却介质(411)进入所述换热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乏燃料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430)还包括冷却器(432),所述冷却器(432)设置于所述储存腔(111)之外,且所述冷却器(432)设置于所述换热器(431)的下游与所述第二容器(41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乏燃料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装置(400)还包括搅拌件(440),所述搅拌件(440)容设于所述储存腔(111)内,所述搅拌件(440)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所述电源向所述搅拌件(440)供电时,所述搅拌件(440)能够带动所述储存腔(111)内的所述第二冷却介质(112)流动。
CN202311690078.6A 2023-12-11 2023-12-11 乏燃料冷却系统 Pending CN1175773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90078.6A CN117577358A (zh) 2023-12-11 2023-12-11 乏燃料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90078.6A CN117577358A (zh) 2023-12-11 2023-12-11 乏燃料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77358A true CN117577358A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88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90078.6A Pending CN117577358A (zh) 2023-12-11 2023-12-11 乏燃料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7735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65085B2 (ja) 高エネルギー密度の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パックのための能動的な温度管理および熱暴走防止
US11527788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for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s
ES2963900T3 (es) Dispositivo de extinción de incendios
US9689624B2 (en) Method for mitigating thermal propagation of batteries using heat pipes
GB2295264A (en) High temperature battery having cells in a thermally insulating case and immersed in a cooling liquid flowing around the cells to provide evaporative cooling
JP4966214B2 (ja) 使用済燃料の熱回収システム
TW201703312A (zh) 具有熱管理功能的電池系統
US20210010758A1 (en) Thermal device with safe discharging
JP2012233698A (ja) 原子力プラントの非常用冷却装置
CN112882556A (zh) 适于热连接至热生成设备的冷却系统
CN109659644A (zh) 一种相变储能单体其组成的自散热式应急电池组
CN117577358A (zh) 乏燃料冷却系统
CN114566734A (zh) 基于反馈系统和水冷条件下的锂电池组维稳装置
CN113450933A (zh) 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及方法
CN112261841A (zh) 基于相变胶囊储热控温的电子设备冷却供液系统及方法
CN209515928U (zh) 一种自散热式应急电池组
CN116315268A (zh) 浸没式冷却的储能电池柜
CN113423236B (zh) 一种间断散热的防水交换机
CN210120213U (zh) 一种冷却装置及冷却灭火式电池包
JP2018534555A (ja) 使用済原子燃料プールの緊急冷却安全系用低温システム
JP2001173899A (ja) 水素供給装置
CN220566161U (zh) 一种利用水下服务器废热的发电系统
US20080202727A1 (en) Evaporator Protection
JP2009123360A (ja) 水タンク、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冷却装置、燃料電池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自動車
CN213782092U (zh) 一种抽风式锂电池用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