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71353A - 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71353A
CN117571353A CN202311539174.0A CN202311539174A CN117571353A CN 117571353 A CN117571353 A CN 117571353A CN 202311539174 A CN202311539174 A CN 202311539174A CN 117571353 A CN117571353 A CN 117571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medium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maximum allow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391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伟
崔令伟
李博
王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lv Zhongke Energy Storag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lv Zhongke Energy Storag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lv Zhongke Energy Storag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lv Zhongke Energy Storag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3917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713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71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13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M99/002Thermal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01N25/2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i.e. calorimetry, e.g. by measuring specific heat, by measu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领域,提供一种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其中,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包括:控制换热器内各温度检测点的温变小于第一温变速率,使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通入流量达到标准流量值;调整第一介质和/或第二介质的流量,使换热器内的温差增大,直至换热器异常。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得到在特殊工况下换热器的最大温差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通过使通入换热器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流量稳定在标准流量值,然后通过调整第一介质和/或第二介质的流量来增大换热器内温差,进而获得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值,该最大温差值在液态空气储能系统中的快速启动和安全运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Description

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铝制板翅式换热器凭借其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体积小、耐低温等优点,在空气分离、天然气液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发展,铝制板翅式换热器在空气冷却液化过程中作为主换热器也得到了良好的推广使用。板翅式换热器在运行过程中相邻通道之间存在温差,而温差导致的热应力又因为换热器的结构原因而约束在比较小的局部范围,当温差过大时,内部热应力超过所用材料允许使用范围或超过翅片与隔板的钎焊层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引起换热器的损坏。
为避免温差产生的内部热应力对换热器造成损坏,在NB/T47006-2019《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中有关于换热器通道之间最大允许温差的相关规定,即在稳定状态下,热交换器通道之间(同一横截面)的最大允许温差为50℃左右;在有相变流体及有在瞬间循环的条件下,最大允许温差不宜超过30℃。
但是,在某些应用场景中,例如液态空气储能项目的板翅式换热器随储能过程和释能过程的交替而进行间断性交替运行。在储能过程与释能过程之间,存在停车阶段,在停车阶段换热器内部因存在热传导而使换热器的轴向温度梯度发生变化,再次启动时需要根据换热器内部温度情况,按照一定的速率通入介质重新建立温度梯度。为了实现快速响应,重新建立换热器温度梯度的时间越短越好,在此过程中难免造成换热器通道之间(同一横截面)温差偏大,引起换热器损坏。因此,在一些特殊工况下,了解换热器的最大允许温差对于确保换热器的正常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得到换热器的最大允许温差的缺陷,实现改变第一介质和/或第二介质的通入流量,来增大温差对被测试换热器进行测试,直至被测试换热器出现异常,从而检测出被测试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值。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包括:
向换热器内通入具有温差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
控制所述换热器内各温度检测点的温变小于第一温变速率,使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的通入流量达到标准流量值;
调整所述第一介质和/或所述第二介质的流量,使所述换热器内的温差增大,直至换热器异常,获取该温差值即为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值。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所述控制所述换热器内各温度检测点的温变小于第一温变速率,包括:控制换热器内同一横截面上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所在的通道的温度检测点的温变小于第一温变速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所述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温度测试横截面,控制换热器内各个截面上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所在的通道的温差均在相同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所述使所述换热器内的温差增大,包括:使所述换热器内同一横截面的温差按设定温度梯度进行升高,在每一个温差梯度值上稳定运行设定时间段。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所述第一介质为空气,所述第二介质为水。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为液氮和氮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装置,包括:
被测试换热器,所述被测试换热器沿介质流动方向设置多个温度检测点;
第一换热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回路与所述被测试换热器的第一换热侧连接,向所述被测试换热器中通入第一介质,并对所述第一介质的输出流量进行控制;
第二换热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回路与所述被测试换热器的第二换热侧连接,向所述被测试换热器通入第二介质,并对所述第一介质的输出流量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第一介质与所述第二介质具有温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装置,所述被测试换热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组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组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组设置在同一横截面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组用于检测所述被测试换热器的第一换热侧,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组用于检测所述被测试换热器的第二换热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装置,同一横截面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均用于测量第一换热侧的通道的温度;同一横截面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用于测量第二换热侧的通道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组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回路和所述第二换热回路的阀门电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通过使通入换热器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流量稳定在标准流量值,然后通过调整第一介质和/或第二介质的流量来增大换热器内温差,进而获得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值,该最大温差值在液态空气储能系统中的快速启动和安全运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装置中,由于能够实现所述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因此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装置的系统连接图之一;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装置的系统连接图之二;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被测试换热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被测试换热器的内部通道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被测试换热器的内部通道示意图之二;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被测试换热器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第一换热回路;101:压缩机;102:空气过滤器;103:第一流量计;104:第一流量调节阀;105:第一压力调节阀;110:第一液氮泵;120:第一汽化器;130:第二加热器;140:第一开关阀;
200:第二换热回路;201:水泵;202:第一储水罐;203:第一加热器;204:第二储水罐;205:第二流量计;206:第二流量调节阀;210:第二液氮泵;220:第二汽化器;230:第三加热器;240:第二开关阀;
300:被测试换热器;301:第一温度传感器组;302:第二温度传感器组;310:第一进口;311:第一出口;320:第二进口;321:第二出口;330:芯体;331:第一通道;332:第二通道;
400:控制器;500:第一液氮储罐;510:第二液氮储罐;501:第三流量调节阀;502:第三流量计;503:第四流量调节阀;504:第四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以下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包括:
S1:向换热器内通入具有温差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
S2:控制换热器各温度检测点的温变速率小于第一温变速率,使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通入流量达到标准流量值;
S3:调整第一介质和/或第二介质的流量,使换热器内的温差增大,直至换热器异常,获取该温差值即为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值。
具体来说,在换热器内具有第一换热侧和第二换热侧,第一介质通入第一换热侧内,第二介质通入第二换热侧内,在换热器内通过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使第一换热侧和第二换热侧形成温差。初始状态,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温差可以为换热器标定温差值。
在向换热器内通入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时,初期的通入流量较小,使换热器内逐渐建立温差,然后不断增加通入流量直至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通入流量达到标准流量值。在增大通入流量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换热器各温度检测点的温变速率小于第一温变速率。其中,在换热器沿换热介质流动方向上间隔设置温度检测点。
此外,换热器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通入流量的标准流量值可以在测试前根据被测试的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和通道排列形式以及设定的试验温度在EDR上对被测试的换热器进行模拟计算得到。
在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通入流量稳定在标准流量值后,开始增大换热器内的温差,增大温差是采用调整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通入量实现的。例如,在温度较低的第一介质的通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温度较高的第二介质的通入量。在温度较高的第二介质的通入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较低的第一介质的通入量。通过控制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流量来实现温差的增大,模拟了液态空气储能系统中快速启动的工况。
其中,换热器异常包括换热器出现破损、变形和/或异常声响。在获得了此种工况下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值后,可以在液态空气储能的快速启动中控制通入换热器介质的流量,进而得到最大的快速启动时间。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中控制换热器内各温度检测点的温变速率小于第一温变速率的步骤,包括:控制换热器内同一横截面上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所在的通道的温度检测点的温变速率小于第一温变速率。其中,第一温变速率是按常规操作经验设定,例如,板翅式换热器的第一温变速率可以为30℃/h,绕管式换热器的第一温变速率可以为50℃/h。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温度测试横截面,控制换热器内各个横截面上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所在的通道的温差均在相同范围内。
具体地,在步骤S2中,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通入流量达到标准流量值后,维持一定时间,并观察换热器各横截面的温差情况,对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流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以使换热器各横截面的温差维持在一定且较小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针对步骤S3中的使换热器内的温差增大的步骤,包括:使换热器内同一横截面的温差按设定温度梯度进行升高,在每一个温差梯度值上稳定运行设定时间段。
例如,如图2所示,温差增大的步骤包括:
S31:调整第一介质和/或第二介质的通入流量,使换热器内同一横截面的温差值为第一温度值;其中,第一温度值大于步骤S2中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温差值;
S32:使当前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流量维持第一时间段;
S33:在换热器无异常的状态,进一步调整第一介质和/或第二介质的通入流量,使换热器内同一横截面的温差值为第二温度值,其中,第二温度值大于第一温度值;
S34:使当前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流量维持第二时间段;
S35:循环执行步骤S33和S34,直至换热器异常。
其中,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不断循环执行步骤S33和S34时,换热器内的温差在不断升高,即第二温差值循环一次增大一次。增大的幅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其中,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换热器处于常温或高温环境中时,可以采用第一介质为空气,第二介质为水。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换热器处于低温深冷环境中时,可以采用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为氮气。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装置,包括:被测试换热器300、第一换热回路100和第二换热回路200,被测试换热器300沿介质流动方向设置多个温度检测点;第一换热回路100与被测试换热器300的第一换热侧连接,向被测试换热器300中通入第一介质,并对第一介质的输出流量进行控制;第二换热回路200与被测试换热器300的第二换热侧连接,向被测试换热器300通入第二介质,并对第一介质的输出流量进行控制;其中,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具有温差。本发明的一种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
也就是说,被测试换热器300包括第一进口310、第一出口311、第二进口320和第二出口321,第一进口310和第一出口311为第一换热侧的进出口,第二进口320和第二出口321为第二换热侧的进出口。第一换热回路100与第一进口310和第一出口311连接,第二换热回路200与第二进口320和第二出口321连接。
如图1所示,第一换热回路100通入的第一介质为常温空气,第二换热回路200通入的第二介质为高温热水。如图2所示,第一换热回路100通入的第一介质为低温氮气,第二换热回路200通入的第二介质为高温氮气。被测试换热器300可以选择板翅式换热器,沿被测试换热器300的高度方向等距的设置温度检测点,例如每间隔500mm。温度检测点检测被测试换热器300各横截面的的第一换热侧通道内温度和第二换热侧通道内温度,进而得到各横截面两侧通道的温差值。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被测试换热器300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组30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组302,第一温度传感器组30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组302设置在同一横截面上,第一温度传感器组301用于检测被测试换热器300的第一换热侧通道内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组302用于检测被测试换热器300的第二换热侧通道内温度。
如图6至图8所示,第一温度传感器组30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均用于测量同一横截面上多个第一换热侧的第一通道331的温度。
换句话说,第二温度传感器组30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均用于测量同一横截面上多个第二换热侧的第二通道332温度。其中,第一通道331和第二通道332交错布置进行换热。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有保护套管,保护套管与温度传感器螺纹连接,并插入在芯体的封条330上预留的孔内。保护套管防止探头损坏,保护套管与被测试换热器300的封条采用焊接连接方式,不必担心泄露问题。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采用带航插接头的铂热电阻。其中,被测试换热器300的两侧的第一通道331和第二通道332数量都不少于2层。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介质为空气,第二介质为水的工况下,设定试验压力和试验温度,其中空气进口温度为实测温度,热水进口温度可以为90℃。试验压力按照被测试换热器的设计压力确定。第一换热回路100包括压缩机101、第一流量调节阀104、第一流量计103、空气过滤器102和第一压力调节阀105,压缩机101与空气过滤器102连接,在压缩机101与空气过滤器102之间的管道上设置第一流量计103和第一流量调节阀104,空气过滤器102与第一进口310连接。空气过滤器102对压缩机101压缩的空气进行过滤,第一流量计103获取空气的进入流量,并反馈给第一流量调节阀104,第一流量计103检测的流量用于第一流量调节阀104的控制。第一压力调节阀105设置在第一出口311的管路上,可保证被测试换热器的通道内压力恒定。
第二换热回路200包括水泵201、第一储水罐202、第二流量调节阀206和第二流量计205,第一储罐与水泵201连接,水泵201与第二进口320连接,第二出口321的管路上设置第二流量计205和第二流量调节阀206,第二流量调节阀206可以与第一储水罐202连接。当然,第二换热回路200也可以包括第二储水罐204,第二流量调节阀206与第二储水204罐连接。其中,在第一储水罐202上或第一储水罐202与水泵201的管路上设置第一加热器203。
水泵201从第一储水罐202中泵出热水进入被测试换热器300的第二进口320,从第二出口321流出,流回第一储水罐202或第二储水罐204中。第二流量调节阀206控制热水的流出速度,相当于控制热水进入第二进口320的流量。第二流量计205获取第二出口321的流量,反馈给第二流量调节阀206进行流量控制。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装置还包括控制器400,控制器400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组301、第二温度传感器组302以及第一换热回路100和第二换热回路200的阀门电连接。也就是说,控制器与第一流量调节阀104、第一流量计103、第二流量调节阀206、第二流量计205、第一压力调节阀105电连接。控制器400从第一流量计103、第二流量计205获取流量值,并基于流量值调节第一流量调节阀104和第二流量调节阀206。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为氮气的工况下。设定试验压力和试验温度,其中氮气进口温度(第一进口温度)可以为30℃,低温氮气进口温度(第二进口温度)可以为-120℃。试验压力按照被测试换热器的设计压力。第一换热回路100包括第一液氮泵110、第一汽化器120和第二加热器130,第一液氮泵110可以从第一液氮储罐500中将液氮泵入第一汽化器120中进行气化,在置于第二加热器130中进行加热。第二加热器130与第一进口310连接。此外,第一换热回路100还包括第一开关阀140,第一开关阀140与第一汽化器120和第二加热器130并联。在第二加热器130与第一进口310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放空阀,在进入换热器中的第一介质的氮气的温度达不到预设值时,开启放空阀排空,直到温度达到预设值。
另外,第一换热回路100还包括第四流量调节阀503、第四流量计504和第二液氮储罐510,第二液氮储罐510与第二出口321连接,第四流量调节阀503和第四流量计504设置在第二液氮储罐510与第二出口321之间的管路上。其中,第四流量调节阀503和第四流量计504与控制器400连接,控制器400获取第四流量计504的流量,并基于流量控制第四流量调节阀503,第四流量调节阀503控制第一介质进入第一进口310的流量。
第二换热回路200包括第二液氮泵210、第二汽化器220和第三加热器230,第二液氮泵210将液氮从第一液氮储罐500中泵出至第二汽化器220中汽化,在通过第三加热器230加热,进入第二进口320。第三加热器230加热后的氮气温度低于第二加热器130加热后的氮气温度,即第一介质温度高于第二介质温度。此外,第二换热回路200还包括第二开关阀240,第二开关阀240与第二汽化器220、第三加热器230并联。在第三加热器230与第二进口320之间还设置有放空阀。另外,第二换热回路200还包括第三流量计502和第三流量调节阀501,第二出口321与第二液态储罐连接,第三流量计502和第三流量调节阀501设置在第二出口321与第二液氮储罐510之间。第三流量调节阀501和第三流量计502与控制器400连接,控制器400获取第三流量计502的流量,并基于流量控制第三流量调节阀501,第四流量调节阀503控制第二介质进入第二进口320的流量。其中,第一液氮储罐500与第二液氮储罐510可以是同一个。
进一步地,在第一进口310、第二进口320、第一出口311和第二出口321处可以设置温度传感器,且该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400连接。第一液氮泵110和第二液氮泵210变频调节,可调节泵出口压力,泵的型式不限,根据试验压力的调节范围进行选择。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通过使通入换热器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流量稳定在标准流量值,然后通过调整第一介质和/或第二介质的流量来增大换热器内温差,进而获得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值,该最大温差值在液态空气储能系统中的快速启动和安全运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装置中,由于能够实现所述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因此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换热器内通入具有温差的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
控制所述换热器内各温度检测点的温变速率小于第一温变速率,使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的通入流量达到标准流量值;
调整所述第一介质和/或所述第二介质的流量,使所述换热器内的温差增大,直至换热器异常,获取该温差值即为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换热器内各温度检测点的温变小于第一温变速率,包括:控制换热器内同一横截面上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所在的通道的温度检测点的温变小于第一温变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温度测试横截面,控制换热器内各个横截面上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所在的通道的温差均在相同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所述换热器内的温差增大,包括:使所述换热器内同一横截面的温差按设定温度梯度进行升高,在每一个温差梯度值上稳定运行设定时间段。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为空气,所述第二介质为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和所述第二介质为氮气。
7.一种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测试换热器,所述被测试换热器沿介质流动方向设置多个温度检测点;
第一换热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回路与所述被测试换热器的第一换热侧连接,向所述被测试换热器中通入第一介质,并对所述第一介质的输出流量进行控制;
第二换热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回路与所述被测试换热器的第二换热侧连接,向所述被测试换热器通入第二介质,并对所述第一介质的输出流量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第一介质与所述第二介质具有温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试换热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组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组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组设置在同一横截面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组用于检测所述被测试换热器的第一换热侧,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组用于检测所述被测试换热器的第二换热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横截面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均用于测量第一换热侧的通道的温度;同一横截面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用于测量第二换热侧的通道的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组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回路和所述第二换热回路的阀门电连接。
CN202311539174.0A 2023-11-17 2023-11-17 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Pending CN1175713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9174.0A CN117571353A (zh) 2023-11-17 2023-11-17 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9174.0A CN117571353A (zh) 2023-11-17 2023-11-17 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71353A true CN117571353A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85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39174.0A Pending CN117571353A (zh) 2023-11-17 2023-11-17 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7135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20642B (zh) 混合工质马兰戈尼凝结管内对流凝结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
CN104966536A (zh) 一种以导热油为热流体的高温工质换热试验系统及方法
Bankston The transition from turbulent to laminar gas flow in a heated pipe
WO2021031699A1 (zh) 一种液态金属高温脉动热管及测试方法
CN109827794B (zh) 一种高焓离解气体冷却器热力特性测试平台、系统及方法
CN110470161B (zh) 一种液态金属高温脉动热管及测试方法
CN107884152A (zh) 一种用于平板射流气膜冷却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7255652A (zh) 低温下测试大雷诺数范围内的换热器性能试验装置
CN106996644A (zh) 空气能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RU194401U1 (ru) Стенд для тепловых и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х испытаний газожидкостных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ов
KR20050075803A (ko) 냉동사이클 성능검사장치
CN117571353A (zh) 换热器最大允许温差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CN217179925U (zh) 一种射流微通道散热器试验系统
CN115586107A (zh) 一种宽温区液态金属单相流的粘度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102095751A (zh) 车载式地源热泵地质热物理参数测试仪
CN115236120A (zh) 燃油结焦特性实验系统及燃油结焦特性实验方法
CN205719474U (zh) 超临界水窄通道自然循环实验装置
CN204730998U (zh) 一种小通道阻力测量装置
CN101936865B (zh) 一种适用于单相流动型流体的密度测定方法及其测定装置
CN112881462A (zh) 一种高压环境下高通量换热管的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CN219368467U (zh) 一种大负载导热油快速降温装置
CN201917539U (zh) 车载式地源热泵地质热物理参数测试仪
CN218865531U (zh) 一种车用散热器性能测试装置
CN115656257A (zh) 微小通道内高温高压过冷水流动沸腾特性测量装置及方法
CN216622235U (zh) 用于跨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的性能测试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