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60306B - 一种丢包上报方法、网络交换机和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丢包上报方法、网络交换机和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60306B
CN117560306B CN202410043023.4A CN202410043023A CN117560306B CN 117560306 B CN117560306 B CN 117560306B CN 202410043023 A CN202410043023 A CN 202410043023A CN 117560306 B CN117560306 B CN 1175603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loss
message
processing module
tim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430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60306A (zh
Inventor
刘辉辉
李济洲
汤桢乾
莫正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4302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603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60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60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60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603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55Preven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 H04L49/555Error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丢包上报方法、网络交换机和相关装置,应用于云技术、人工智能、智慧交通、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等场景,网络交换机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获取并转发待发送报文。若第二处理模块包括抑制报文且转发待发送报文失败,第二处理模块不再发送丢包报文。若第二处理模块不包括抑制报文且转发待发送报文失败,第二处理模块生成丢包报文,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若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丢包报文,不再上报丢包报文;否则,第一处理模块上报丢包报文,生成抑制报文,向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抑制报文。在不影响上报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同时,降低对网络管理系统中央处理器性能的占用。

Description

一种丢包上报方法、网络交换机和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丢包上报方法、网络交换机和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数据中心网络中,当某个网络转发节点处于丢包状态时,会导致数据无法正确发送,需要快速精准地定位到丢包位置,解决丢包问题,保障网络稳定运行。
相关技术中,通过发送探测报文的方式,覆盖从源设备到目的设备所有可能的报文转发路径,根据探测报文的丢包统计确认到达目标转发设备的网络通路是否通畅。当探测报文无法正常收发,可以确认具体在哪个网络节点丢包,需多次通过探测报文尝试不同的转发路径,定位到具体的丢包位置,即处于丢包状态的设备。
但是,通过发送探测报文的方式,逐级逐个设备查找丢包位置,查找效率和准确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丢包上报方法、网络交换机和相关装置,用于提高查找效率和准确率。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丢包上报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网络交换机,所述网络交换机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获取待发送报文;
若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转发所述待发送报文失败,且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来自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的抑制报文,则所述第二处理模块不再向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所述抑制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所述丢包报文,所述丢包报文用于标识所述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
若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转发所述待发送报文失败,且所述第二处理模块不包括所述抑制报文,则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生成所述丢包报文,并向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发送所述丢包报文;
若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所述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
若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所述丢包报文,则上报所述丢包报文,生成所述抑制报文,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所述抑制报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丢包上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待发送报文和第二待发送报文,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和所述第二待发送报文为不同的报文;
若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和所述第二待发送报文均发送失败,则不再上报丢包报文,所述丢包报文用于标识发送所述丢包报文的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丢包上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所述丢包报文用于标识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
若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丢包上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和第一阻断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所述丢包报文用于标识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
所述第一阻断单元,用于若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丢包上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和第二阻断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待发送报文和第二待发送报文,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和所述第二待发送报文为不同的报文;
所述第二阻断单元,用于若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和所述第二待发送报文均发送失败,则不再上报丢包报文,所述丢包报文用于标识发送所述丢包报文的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丢包上报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计算机设备和第二计算机设备;
所述第一计算机设备,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所述第二计算机设备,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并将所述计算机程序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网络交换机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网络交换机通过第二处理模块获取并转发待发送报文,若第二处理模块转发待发送报文失败,不再直接生成丢包报文进行上报,而是确定第二处理模块是否包括来自第一处理模块的抑制报文,该抑制报文用于指示第二处理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丢包报文,若是,则第二处理模块不再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若否,则第二处理模块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以便通过第一处理模块向网络管理系统上报丢包报文,从而通过主动上报的方式提高了网络管理系统的查找效率和准确率。第一处理模块在获取来自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后,说明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第一处理模块不再直接上报该丢包报文,而是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其是否第一次上报丢包报文,若是,则上报丢包报文,生成抑制报文,并向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抑制报文。若否,说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已经上报过标识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的丢包报文,为避免多次上报丢包报文,第一处理模块不再上报丢包报文。由此,在不影响上报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同时,降低了对网络管理系统中央处理器性能的占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换机网络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丢包上报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丢包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上报方法的信令交互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上报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处理模块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处理模块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上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上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对应于”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参见图1,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换机网络的示意图。在图1中,数据中心网络通过三层网络交换机构成,分别是接入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服务器A通过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访问服务器B,服务器A通过交换机发送IP报文访问服务器B,IP报文被与服务器A连接的一个接入交换机转发至汇一个聚交换机,再通过该汇聚交换机将IP报文转发到与服务器B连接的一个接入交换机。同理,服务器B也可以通过该方式针对服务器A的IP报文进行回复,当某个网络转发节点,即任一个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时,会导致报文无法正确发送,需要快速精准地定位到丢包位置,解决丢包问题,保障网络稳定运行。
相关技术中,通过发送探测报文的方式,逐级逐个设备查找丢包位置,会存在以下问题:(1)只能检测探测报文本身转发路径上可能的丢包问题,即使探测报文转发路径通畅,由于实际的业务流量并非固定不变,不一定会走探测报文经过的路径,故无法100%保证实际的业务流量都能正常转发,检测准确率较低。(2)从发现探测报文转发异常,到定位到处于丢包状态的设备,存在时间间隔,在此间隔内如果丢包故障恢复,则无法定位到曾经发生过异常的网元,处理复杂且耗时较长,查找效率较低。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再通过探测报文被动确定处于丢包状态的设备,而是当转发网络中一个转发设备转发数据失败后,即该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该转发设备主动上报丢包报文,其中,丢包报文用于标识发送该丢包报文的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例如,若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则说明目标转发设备正处于丢包状态。由此通过转发设备主动上报丢包报文可以提高查找效率和准确率。
但是,由于转发设备恢复正常需要一段时间,该段时间内该转发设备会一直处于丢包状态,其会不断向网络管理系统(即用于检测和解决网络转发故障的系统)上报丢包报文,从而导致网络管理系统被占用大量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的软件性能。
故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中间设备,其设置在转发设备向网络管理系统发送丢包报文的链路中间,如内置于转发设备中,也可以独立于转发设备。当该中间设备在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不再直接向网络管理系统上报该丢包报文,而是会先判断第一预设时长内目标转发设备是不是第一次发送丢包报文,若否,说明中间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其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已经上报过目标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为避免多次上报目标转发设备处丢包状态,则不再上报该丢包报文。
以中间设备内置于转发设备为例,其中,作为转发设备的网络交换机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第一处理模块为前述所述的中间设备,第二处理模块为前述所述的转发设备中用于发送丢包报文的模块。
网络交换机通过第二处理模块获取并转发待发送报文,若第二处理模块转发待发送报文失败,不再直接生成丢包报文进行上报,而是确定第二处理模块是否包括来自第一处理模块的抑制报文,该抑制报文用于指示第二处理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丢包报文,若是,则第二处理模块不再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若否,则第二处理模块生成丢包报文,并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以便通过第一处理模块向网络管理系统上报丢包报文,从而通过主动上报的方式提高了网络管理系统的查找效率和准确率。第一处理模块在获取来自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后,说明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第一处理模块不再直接上报该丢包报文,而是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其是否第一次上报丢包报文,若是,则上报丢包报文,生成抑制报文,并向第二处理模块发送该抑制报文。若否,说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已经上报过标识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的丢包报文,为避免多次上报丢包报文,第一处理模块不再上报丢包报文。
由此,在不影响上报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同时,降低了对网络管理系统中央处理器性能的占用。
本申请提供的丢包上报方法可以应用于前述所述的中间设备,该中间设备是具有丢包上报能力的计算机设备,如终端设备、服务器。其中,终端设备具体可以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网络交换机和飞行器等,物联网设备可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车载设备等,智能车载设备可以车载导航终端和车载电脑等,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但并不局限于此;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终端设备以及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提供的丢包上报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云技术、人工智能、智慧交通、辅助驾驶等。例如,在辅助驾驶场景中,若车辆通过网络交换机向车辆管理中心上报车辆状态的过程中,有些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则该网络交换机中的第二处理模块(如负责硬件处理的芯片)可以主动生成丢包报文上报给网络交换机的第一处理模块(如负责软件处理的芯片),第一处理模块可以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是否是第一次获取来自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若否,则不再向车辆管理中心的网络管理系统上报该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丢包上报方法,下面以该丢包上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终端设备为例,对该丢包上报方法的应用场景进行示例性介绍。
参见图2,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丢包上报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应用场景中包括服务器210、服务器220、服务器230、网络交换机240、网络交换机250和网络交换机260,各个设备之间可以通过网络通信。
继续以图1中服务器A给服务器B发送IP报文为例,若服务器A给服务器B发送IP报文的转发路径依次为服务器A、接入交换机LA1、汇聚交换机LC4、接入交换机LA3和服务器B,则图2中的服务器210为图1中服务器A,服务器220为图1中服务器B,服务器230为网络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多个交换机构成的转发网络,检测和解决网络转发故障。网络交换机240为图1中接入交换机LA1,网络交换机250为图1中汇聚交换机LC4,网络交换机260为图1中接入交换机LA3。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交换机一般包括两个芯片,一个芯片负责与硬件有关的处理(简称硬件芯片),对应于前述所述的网络交换机包括的第二处理模块,一个芯片负责与软件有关的处理(简称软件芯片),对应于前述所述的网络交换机包括的第一处理模块,则中间设备可以相当于软件芯片内置在网络交换机中。下面以网络交换机250发生故障,即目标转发设备为网络交换机250为例进行说明。
网络交换机250中的第二处理模块获取待发送报文,即IP报文。在检测到IP报文发送失败后,不再直接生成丢包报文进行上报,而是确定第二处理模块是否包括来自第一处理模块的抑制报文,该抑制报文用于指示第二处理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丢包报文,若是,说明第二处理模块非首次上报丢包报文,则第二处理模块不再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若否,则第二处理模块生成丢包报文,并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以便通过第一处理模块向服务器230上报丢包报文,从而通过主动上报的方式提高了网络管理系统的查找效率和准确率。
第一处理模块在获取来自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后,说明网络交换机250处于丢包状态,第一处理模块不再直接上报该丢包报文,而是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其是否第一次上报丢包报文,若是,则上报丢包报文,生成抑制报文,并向第二处理模块发送该抑制报文。若否,说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已经上报过标识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的丢包报文,为避免多次上报丢包报文,第一处理模块不再上报丢包报文。
由此,网络交换机在发生故障后,生成丢包报文并主动向网络管理系统上报该丢包报文,网络管理系统能快速确定转发网络中哪个网络交换机出现故障,以便告警或隔离,提高了查找效率和准确率。而且,网络交换机中的第二处理模块可以根据抑制报文不再多次上报丢包报文,第一处理模块在获取丢包报文后,不再直接上报而是会先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该网络交换机是不是第一次发送丢包报文,若是,说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已经上报过该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为避免多次上报该网络交换机处丢包状态,则不再上报该丢包报文。由此,在不影响上报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同时,降低了对网络管理系统CPU性能的占用。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丢包上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但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服务器也可以与终端设备具有相似的功能,从而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丢包上报方法,或者由终端设备和服务器共同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丢包上报方法,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下面通过方法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丢包上报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仍以该丢包上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网络交换机为例进行介绍。该网络交换机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第一处理模块用于上报丢包报文,以及根据接收丢包报文的情况生成用于下发给第二处理模块的抑制报文。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检测数据(如待发送报文)发送情况,并根据数据发送情况生成丢包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交换机一般包括两个芯片,一个芯片负责与硬件有关的处理(简称硬件芯片),对应于第二处理模块。另一个芯片负责与软件有关的处理(简称软件芯片),对应于第一处理模块。
参见图12,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丢包上报方法包括S1201-S1205。
S1201:第二处理模块获取待发送报文。
网络交换机中获取待发送报文其实是指,网络交换机中的第二处理模块获取待发送报文。
S1202:若第二处理模块转发待发送报文失败,且第二处理模块包括来自第一处理模块的抑制报文,则第二处理模块不再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
相关技术中,若第二处理模块转发待发送报文失败,第二处理模块会通过第一处理模块主动上报其所处的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由前述可知,为了避免第一处理模块多次上报导致网络管理系统中央处理器性能的占用较多。基于此,第一处理模块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只向网络管理系统上报一次丢包报文,即用于标识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的报文。
但是网络交换机恢复正常需要一段时间,在其处于丢包状态的时间内,第二处理模块会不断通过第一处理模块上报丢包报文,导致对第一处理模块的性能的占用较多。基于此,第一处理模块首次接收来自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后,会生成抑制报文,并将抑制报文下发给第二处理模块,以便通过抑制报文指示第二处理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丢包报文。
故此,若第二处理模块转发待发送报文失败,且第二处理模块包括来自第一处理模块的抑制报文,说明第二处理模块已经通过第一处理模块上报过丢包报文,此时第二处理模块可以不再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以避免第一处理模块接收较多的丢包报文,降低对第一处理模块性能的占用。
S1203:若第二处理模块转发待发送报文失败,且第二处理模块不包括抑制报文,则第二处理模块生成丢包报文,并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
若第二处理模块转发待发送报文失败,且第二处理模块不包括抑制报文,第二处理模块不再受抑制报文的影响,可以生成丢包报文并将生成的丢包报文发送给第一处理模块。
S1204:若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丢包报文。
虽然第一处理模块在第一次获取来自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后,会生成抑制报文并发送给第二处理模块,以便第二处理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但是由于第一处理模块生成并发送抑制报文会需要一段时间,在该段时间内第一处理模块可能还会接收来自第二处理模块发送的丢包报文。基于此,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丢包报文,则第一处理模块不再上报丢包报文,使得第一处理模块相当于第二道防线,避免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多次向网络管理系统上报丢包报文,从而在不影响上报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同时,降低了对网络管理系统CPU性能的占用。
S1205:若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丢包报文,则上报丢包报文,生成抑制报文,向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抑制报文。
若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丢包报文,则第一处理模块不仅需要向网络管理系统上报丢包报文,还需要生成抑制报文并将抑制报文下发给第二处理模块,使得第二处理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降低对第一处理模块性能的占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网络交换机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网络交换机通过第二处理模块获取并转发待发送报文,若第二处理模块转发待发送报文失败,不再直接生成丢包报文进行上报,而是确定第二处理模块是否包括来自第一处理模块的抑制报文,该抑制报文用于指示第二处理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丢包报文,若是,则第二处理模块不再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若否,则第二处理模块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以便通过第一处理模块向网络管理系统上报丢包报文,从而通过主动上报的方式提高了网络管理系统的查找效率和准确率。第一处理模块在获取来自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后,说明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第一处理模块不再直接上报该丢包报文,而是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其是否第一次上报丢包报文,若是,则上报丢包报文,生成抑制报文,并向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抑制报文。若否,说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已经上报过标识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的丢包报文,为避免多次上报丢包报文,第一处理模块不再上报丢包报文。由此,在不影响上报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同时,降低了对网络管理系统中央处理器性能的占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可以是两个独立的设备,如第二处理模块为如网络交换机等转发设备,第一处理模块为位于转发设备和网络管理系统中间的中间设备,下面先对中间设备进行说明。
参见图3,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丢包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为了便于描述,下述实施例仍以该丢包上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终端设备为例进行介绍。如图3所示,该丢包上报方法包括S301-S303:
S301: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
多个转发设备构成了转发网络,可以帮助各种设备传递数据。转发设备可以是前述所述的网络交换机等。目标转发设备为构成转发网络的多个转发设备中的一个转发设备。丢包报文用于标识发送丢包报文的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如目标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则目标转发设备生成丢包报文并发送丢包报文,丢包状态是指转发设备发送报文失败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若涉及到用户信息等相关的数据,当本申请以上实施例运用到具体产品或技术中时,需要获得用户许可或者同意,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申请实施例不再通过探测报文被动确定处于丢包状态的转发设备,而是当一个转发设备转发数据失败后,即该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该转发设备主动上报丢包报文。例如,目标转发设备等转发设备在发生故障后,生成丢包报文并主动通过中间设备向网络管理系统上报该丢包报文,网络管理系统能快速确定网络中哪个转发设备出现故障,以便告警或隔离对应的转发设备,不仅减轻了网络管理系统的负担,还提高了网络管理系统的查找效率和准确率。
但是,由于转发设备恢复正常需要一段时间,该段时间内转发设备会一直处于丢包状态,其会不断通过向网络管理系统上报丢包报文,从而导致网络管理系统被占用大量的CPU性能。例如,若目标转发设备不断接收报文,其需要将接收的多个报文进行转发,但由于目标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其会出现转发数据失败,从而生成多个丢包报文进行上报,导致网络管理系统接收大量的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占用其大量的CPU性能。又例如,若目标转发设备设置了重发策略,即目标转发设备转发一个报文失败后,会不断重新发送该报文,若在不断重新发送该报文的过程中,目标转发设备依然处于丢包状态,则目标转发设备依然会生成多个丢包报文,导致占用大量的网络管理系统的CPU性能。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设置了中间设备,该中间设备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丢包报文上报的方法,该中间设备位于目标转发设备和网络管理系统的中间,即目标转发设备发送丢包报文给中间设备,中间设备再判断是否要将中间设备转发给网络管理系统。中间设备可以内置于目标转发设备中(如前述所述的位于网络交换机中的第一处理模块),也可以为独立于目标转发设备的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通过镜像的方式实现丢包报文的发送,镜像是将指定源的报文复制到目的端口。指定源被称为镜像源,如目标转发设备的入端口,目的端口被称为观察端口,如中间设备的入端口,复制的报文被称为镜像报文,如发送失败的报文。通过镜像的方式可以在不影响目标转发设备对原始报文正常处理的情况下,将其复制一份,并通过观察端口发送给终端设备,从而判断网络中运行的业务是否正常。
S302:若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的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丢包报文。
中间设备在获取丢包报文后,不再直接上报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而是会先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目标转发设备是不是第一次向其发送丢包报文,若否,说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中间设备已经上报过目标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为避免多次上报目标转发设备处丢包状态,则不再上报该丢包报文。由此,在不影响上报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同时,降低了对网络管理系统CPU性能的占用。
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第一预设时长的长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5分钟。第一预设时长的开始时间可以为第一次接收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的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中间设备和转发设备的对应关系。例如,中间设备可以与转发设备具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即一个中间设备仅接收一个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又如,中间设备可以与多个转发设备具有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即一个中间设备可以接收来自多个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可以理解的是,此时转发设备在向中间设备发送丢包报文的同时,还会发送用于标识转发设备的设备标识,以便通过设备标识确定接收的丢包报文来自哪个转发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中间设备确定是否首次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的方式。
方式一:中间设备可以具有计数功能,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每接收一次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可以针对目标转发设备的计数增加1,即接收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的数量增加1。然后基于针对目标转发设备的计数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是否首次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
方式二:目标转发设备可以具有计数功能,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每向中间设备发送一次丢包报文计数增加1。当中间设备想要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是否首次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可以从目标转发设备获取计数,从而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是否首次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
方式三:中间设备可以建立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在该对应关系中,记录设备以及该设备对应的第一目标时间,其中,第一目标时间是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接收来自该设备的丢包报文的时间。
在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后,根据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转发设备对应的第一目标时间,若没有查找到第一目标时间,即没有查找到目标转发设备,说明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没有记录目标转发设备及其对应的第一目标时间,即目标转发设备没有向中间设备发送过丢包报文,则确定目标转发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向中间设备发送丢包报文,此时不仅可以向网络管理系统上报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还可以在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增加目标转发设备和第一目标时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一目标时间为中间设备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的时间。
在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后,根据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转发设备对应的第一目标时间。若获取到第一目标时间,则获取第二目标时间,第二目标时间是本次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的时间。计算第一目标时间和第二目标时间之间的差值,若该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说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本次获取的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不是首次获取的,则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若该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时长,说明在第二个第一预设时长内,本次获取的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是首次获取的,则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不仅可以向网络管理系统上报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还可以在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更新目标转发设备对应的时间,即将第二目标时间作为第一目标时间,实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的更新。
由此,可以通过设置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记录获取各个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发送丢包报文的时间,从而根据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预设时长内是否首次接收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方便快捷。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多个转发设备构成转发网络,每个转发设备通过中间设备向网络管理系统上报其是否处于丢包状态,以便网络管理系统检测和解决网络故障等,如转发设备转发数据失败后,生成用于标识其处于丢包状态的丢包报文,并通过中间设备向网络管理系统主动进行上报,通过主动上报的方式提高了网络管理系统的查找效率和准确率。以目标转发设备为例,中间设备在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后,说明目标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不再直接上报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而是会先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目标转发设备是不是第一次发送丢包报文,若否,说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即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已经上报过目标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为避免多次上报该设备处丢包状态,则不再上报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由此,在不影响上报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同时,降低了对网络管理系统中央处理器性能的占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网络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关注网络中哪个设备出现故障,还可以关注该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基于此,如目标转发设备等转发设备向中间设备发送的丢包报文可以包括丢包的原始报文,甚至于还可以包括丢包的丢包原因。下面分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原始报文是指发送失败的数据对应的报文。例如,一个视频可以被拆分为10个数据包进行发送,其中第9个数据包转发失败,即丢包,则该视频对应的报文则为原始报文。可以理解的是,10个数据包的转发路径一般是相同的,类似于数据流的形式在转发网络中实现转发。
第一种情况:丢包报文包括原始报文。
若丢包报文包括原始报文,没有包括丢包原因,则此时不仅需要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是否非首次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还需要确定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是否属于同一数据流,从而基于该数据流的转发路径确定丢包原因。
具体地,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第一丢包报文,该第一丢包报文为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的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则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上报该第一丢包报文。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第二丢包报文,该第二丢包报文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的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则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此时判断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和第二丢包报文的原始报文是否为同一原始报文,若不是同一原始报文,则可以继续上报丢包报文,以便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基于目标转发设备转发的各个数据流对应的各个转发路径确定丢包原因。若是同一原始报文,则说明第一丢包报文和第二丢包报文属于同一数据流,由于已经上报过该数据流对应的第一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第二丢包报文,从而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快速确定哪个原始报文丢包、在哪个位置丢包等,以便实时下一步管理动作,如发出告警获取隔离对应的转发设备等。
由此,中间设备通过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是否第一次接收来自同一设备同一数据流的丢包报文,再确定是否向网络管理系统上报丢包报文,从而在保证网络管理系统能够确定各个数据流分别对应的丢包原因,还能够降低网络管理系统接收到的丢包报文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确定是否为同一原始报文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例如,可以根据五元组判断是否为同一原始报文,即丢包报文可以包括目的地址、源地址、协议号、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构成的五元组。其中,目的地址(如DIP)用于标识原始报文的接收端,源地址(如SIP)用于标识原始报文的发送端,协议号(如PROTOCOL)用于标识数据传输所用的协议,源端口号(如L4SPORT)用于标识本中间设备,目的端口号(如L4DPORT)用于标识下一跳的转发设备。
若确定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目的地址与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目的地址相同、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源地址与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源地址相同、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协议号与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协议号相同、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源端口号和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源端口号相同,以及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目的端口号与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目的端口号相同,则确定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和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为同一原始报文。
第二种情况:丢包报文包括原始报文和丢包原因。
若丢包报文包括原始报文和丢包原因,则可以降低网络管理系统的CPU占用,例如,一些丢包原因可以网络管理系统直接采用,从而直接基于该丢包原因进行后续处理,降低了CPU占用。下面对丢包原因的确定分别进行说明。
(1)若转发设备确定用于确定下一跳转发设备的路由转发表不存在,则无法确定下一跳转发设备,导致数据发送失败,此时丢包原因为路由转发表缺失。
(2)若转发设备根据路由转发表确定下一跳转发设备后,无法查找到下一跳转发设备,导致数据发送失败,此时丢包原因为下一跳转发设备故障。
(3)若转发设备查找到下一跳转发设备但数据依然发送失败,如待发送报文无法从转发设备发出,则丢包原因为当前转发设备的物理出口故障。
(4)若由于带宽不支持发送如第一待发送报文的数据,则丢包原因为超过带宽限制。其中,第一待发送报文为转发设备获取的、准备发送给下一跳转发设备的数据。
(5)若由于缓存不支持发送如第一待发送报文的数据,则发送失败的原因为超过缓存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若丢包原因为下一跳转发设备故障,此时可能真的是下一跳转发设备故障,也可以是上一跳转发设备的路由转发表有误,需要网络管理系统根据数据流的转发路径进行确定。
由前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转发设备与中间设备的关系,下面以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说明。
第一种:转发设备与中间设备为两个独立的设备。
参见图4,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上报方法的信令交互图。该丢包上报系统包括转发设备与中间设备,转发设备用于转发数据,中间设备用于帮助转发设备上报丢包报文。
S401:转发设备获取第一待发送报文。
其中,第一待发送报文为转发设备获取的、准备发送给下一跳转发设备的数据。
S402:若转发设备确定第一待发送报文发送失败,则生成第一丢包报文。
S403:转发设备向中间设备发送第一丢包报文。
S404:中间设备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来自该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则向网络管理系统发送第一丢包报文。
第一预设时长的开始时间可以是第一次获取第一待发送报文的时间。
S405:转发设备获取第二待发送报文。
其中,第一待发送报文与第二待发送报文为不同的报文。第二待发送报文为转发设备获取的、准备发送给下一跳转发设备的数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待发送报文和第二待发送报文对应同一原始报文。继续以一个视频可以被拆分为10个数据包进行发送为例,则第一个数据包可以对应第一待发送报文,第二个数据包可以对应第二待发送报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转发设备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第二待发送报文发送失败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情况一:
S406:若转发设备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第二待发送报文发送失败,则生成第二丢包报文。
S407:转发设备向中间设备发送第二丢包报文。
S408:中间设备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该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则不再向网络管理系统发送第二丢包报文。
情况二:
S409:若转发设备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第二待发送报文发送失败,则不再上报丢包报文。
例如,转发设备不再生成第二丢包报文,使得没有丢包报文可以上报给中间设备。又如,转发设备可以生成第二丢包报文,但不再把第二丢包报文发送给中间设备,以降低中间设备的CPU占用。
第二种:转发设备与中间设备内置于同一设备中。
为了方便后续说明,转发设备与中间设备所在的设备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第一处理模块用于上报丢包报文,如前述所述的中间设备。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检测数据发送情况,并根据数据发送情况生成丢包报文,如前述所述的转发设备。
具体地,第一处理模块获取来自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若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丢包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处理模块的处理效率小于第二处理模块的处理效率,例如,第一处理模块为设备中用于处理与软件相关的芯片,第二处理模块为设备中用于处理与硬件相关的芯片,一般对硬件的处理效率大于对软件的处理效率。
由此,通过第一处理模块进行上报,第二处理处理模块进行检测丢包的方式,能够减轻对第一处理模块的CPU性能消耗,软件资源占用少的同时也易于软件升级,如实现一些自定义功能等。而且,针对构成转发网络的设备,由于设备内部包括了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丢包报文在设备内部进行发送,不会占用带宽资源,而且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丢包报文,也会进一步降低对带宽资源的占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不仅可以在第一处理模块判断丢包报文是否为首次接收的报文,还可以在第二处理模块进行判断,若第二处理模块判断丢包报文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生成,则不再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该丢包报文。从而降低第一处理模块的CPU占用。
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确定限定第二处理模块判断丢包报文是否为首次生成的方式,不仅可以采用前述所述的计时、建立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等方式,还可以采用抑制报文的方式实现。
具体地,第一处理模块在获取来自第二处理模块的第一丢包报文,即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的来自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后,第一处理模块可以根据第一丢包报文构造抑制报文,该抑制报文用于指示第二处理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丢包报文。第一处理模块向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抑制报文,以便第二处理模块根据抑制报文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
由此,通过抑制报文,可以使得第二处理处理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上报丢包报文,从而降低第一处理模块收到的丢包报文的数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处理模块的处理效率小于第二处理模块的处理效率,故第一处理模块下发抑制报文会存在时间差,导致在第二处理模块接收抑制报文之前,第二处理模块还会将少量的丢包报文上报给第一处理模块),进而减轻对第一处理模块的CPU性能消耗,软件资源占用少的同时也易于软件升级,如实现一些自定义功能等。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还需要根据数据流确定丢包原因,则可以根据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构造抑制报文,使得第二处理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包括该原始报文的丢包报文。
由此,来自同一原始报文的数据非首次发送失败后,不再上报该数据流的丢包报文,不仅可以使得网络管理系统根据第一次接收的丢包报文确定丢包原因,还可以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接收来自同一数据流的丢包报文,不仅降低了对网络管理系统的CPU占用,还降低了转发网络中的带宽占用。
由前述可知,由于第一处理模块的处理效率小于第二处理模块的处理效率,故第一处理模块下发抑制报文会存在时间差,导致在第二处理模块接收抑制报文之前,第二处理模块还会将少量的丢包报文上报给第一处理模块。但是,由于第二处理模块处于丢包状态的时间可能较为短暂,可能在第一处理模块下发抑制报文之前第二处理模块就不再处于丢包状态,此时就不再适合给第二处理模块下发抑制报文。
基于此,若第一处理模块在下发抑制报文之前获取了第二丢包报文,即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第一处理模块可以获取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来自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的数量,如通过第一处理模块的计数功能获得或者通过第二处理模块的计数功能获得等。
若该数量大于预设阈值,说明第二处理模块还在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如使得丢包报文的数量持续增长,此时第二处理模块依然处于丢包状态,则第一处理模块不仅可以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还可以不再向网络管理系统发送丢包报文,并向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抑制报文。
若该数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说明第二处理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没有一直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如丢包报文的数量没有持续增长,此时第二处理模块不再处于丢包状态,也就是说,在第一处理模块下发抑制报文之前,第二处理模块不再处于丢包状态,则第一处理模块可以不再向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抑制报文。
由此,通过在下发抑制报文之前判断第二处理模块是否恢复正常,可以提高给第二处理模块下发抑制报文的准确性,避免给恢复正常的第二处理模块错误地下发抑制报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下发抑制报文之后,由于第二处理模块可能会恢复正常,即不再处于丢包状态。基于此,第一处理模块可以每隔第二预设时长向第二处理模块发送状态检查请求,该状态检查请求用于指示第二处理模块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第二处理模块的状态,若确定第二处理模块未处于丢包状态,则第一处理模块可以向第二处理模块发送解除报文,该解除报文用于指示第二处理模块可以继续发送丢包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第二预设时长的大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为1分钟等。
由此,第一处理模块在向第二处理模块下发抑制报文后,可以定期检查第二处理模块是否不再处于丢包状态,若是,则下发解除报文,以便第二处理模块可以继续发送丢包报文。
为了便于进一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丢包上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网络交换机,且该网络交换机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为例,对该丢包上报方法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应用进行整体示例性介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和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领域展开研究和应用,例如常见的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虚拟助理、智能音箱、智能营销、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医疗、智能客服、车联网、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等,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利用数字计算机或者数字计算机控制的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感知环境、获取知识并使用知识获得最佳结果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换句话说,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综合技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也就是研究各种智能机器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方法,使机器具有感知、推理与决策的功能。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领域广泛,既有硬件层面的技术也有软件层面的技术。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一般包括如传感器、专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处理技术、操作/交互系统、机电一体化等技术。人工智能软件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技术、语音处理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等几大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涉及的人工智能技术包括上述自动驾驶方向。自动驾驶技术通常包括高精地图、环境感知、行为决策、路径规划、运动控制等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多个车辆和云服务器构成云物联。
其中,云物联(Cloud IOT)旨在将传统物联网中传感设备感知的信息和接受的指令连入互联网中,真正实现网络化,并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海量数据存储和运算,由于物联网的特性是物与物相连接,实时感知各个“物体”当前的运行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汇总,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筛取有用信息为后续发展做决策支持,这些已成为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关键问题,而基于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的物联云也因此成为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有力支持。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检查、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采集到的环境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行为决策或路径规划,数据可以通过多个网络交换机构成的转发网络在云端服务器和车辆之间进行传递。
网络交换机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第一处理模块用于上报丢包报文,如前述所述的中间设备。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检测数据发送情况,并根据数据发送情况生成丢包报文,如前述所述的转发设备。此外,网络交换机一般包括两个芯片,一个芯片负责与硬件有关的处理(简称硬件芯片),一个芯片负责与软件有关的处理(简称软件芯片),则硬件芯片可以相当于第二处理模块,软件芯片相当于第一处理模块。
参见图5,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上报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在图5中,包括网络交换机510、参数转换模块520、参数配置模块530、网络管理系统540和展示模块550,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用户可以通过参数配置模块530配置网络交换机,可以本地配置或远程配置等,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从而通过对网络交换机进行配置,实现为网络交换机设置一些自定义功能,后续以对网络交换机设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丢包上报方法为例,使得网络交换机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在用户通过参数配置模块530对网络交换机设置完成后,可以通过参数转换模块520对用户设置的参数进行转换,以使得第二处理模块511可以使用。或者说,参数配置模块530显示的一些功能配置方便用户理解,用户配置完成后,可以将用户配置的参数转换为网络交换机,或者说硬件芯片,即第二处理模块511可以理解的参数。
网络交换机510包括第一处理模块512和第二处理模块511,其中,第二处理模块511在接收来自参数转换模块520转换的参数后,其可以在发送第一待发送报文失败后,生成第一丢包报文,该第一丢包报文不仅可以用于标识网络交换机510处于丢包状态,还可以包括设备IP(即设备标识)、原始报文和丢包原因,以便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快速确定哪个网络交换机发生故障、哪个报文出现丢包等,提高查找效率和准确率。
第二处理模块511向第一处理模块512发送第一丢包报文。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处理模块512仅获取来自第二处理模块511的报文,使得第一处理模块511可以确定其接收的丢包报文均来自网络交换机510,当第一处理模块512确定第一丢包报文为首次获取的丢包报文后,可以将第一丢包报文上报至网络管理系统540和展示模块550,以便网络管理系统540能够可以快速确定哪个网络交换机发生故障、哪个报文出现丢包等,通过展示模块550展示网络交换机510出现故障,可以理解的是,展示模块550可以位于网络管理系统540中。
此外,第一处理模块512还可以根据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构造抑制报文,并将抑制报文发送给第二处理模块511。第二处理模块511在发送第二待发送报文失败后,生成第二丢包报文,该第二丢包报文不仅可以用于标识网络交换机510处于丢包状态,还可以包括设备IP、原始报文和丢包原因。第二处理模块511确定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与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为同一原始报文,且第一丢包报文和第二丢包报文的时间差小于第一预设时长,故第二处理模块511基于抑制报文不再向第一处理模块512上报第二丢包报文。
第一处理模块512每隔第二预设时长向第二处理模块511发送状态检查请求,以便通过状态检查请求确定第二处理模块511的状态;若确定第二处理模块511未处于丢包状态,则向第二处理模块511发送解除报文,以便第二处理模块511通过解除报文能够继续发送丢包报文。
下面再分别对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分别进行说明。
参见图6,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处理模块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S601:获取来自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
该丢包报文通过丢包镜像(Mirror On Drop,MOD)方式对设备IP、原始报文和丢包原因进行封装,丢包报文的外层报文L4SPORT、L4DPORT、SIP、DIP、PROTOCOL为固定的一组参数,以便第一处理模块判断是否为同一原始报文。以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Protocol)为例,原始报文和丢包原因可以封装在UDP报文的数据区域。
S602:解析丢包报文。
第一处理模块解析其UDP内层数据区域,提取出原始报文和丢包原因,以便通过多个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判断多个丢包报文是否来自同一数据流。
S603: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是否首次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若是,则执行S604;若否,则执行S606。
S604:创建对应关系和抑制报文,并将抑制报文发送给第二处理模块。
由于要判断丢包报文是否来自同一数据流,且能够确定所有丢包报文均来自同一设备,故该对应关系可以是原始报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即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包括原始报文的丢包报文后,将该原始报文和获取时间建立对应关系。
抑制报文用于指示第二处理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包括原始报文的丢包报文。
S605:向网络管理系统和展示模块发送丢包报文。
第一处理模块向网络管理系统上报丢包报文,以便网络管理系统能够可以快速确定哪个网络交换机发生故障、哪个报文出现丢包等,通过展示模块展示哪个网络交换机出现故障等。
S606:获取包括该原始报文的丢包报文的数量。
即使第一处理模块在首次接收包括该原始报文的丢包报文后,会向第二处理模块下发针对该原始报文的抑制报文,由于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的处理效率不同,在第二处理模块接收到抑制报文之前,其还会向第一处理模块上报丢包报文。
第二处理模块还可以针对原始报文进行统计,即在第一预设时间内,针对每个原始报文构造的丢包报文进行统计,如包括原始报文A的丢包报文发了10次,包括原始报文B的丢包报文发送了3次等。
第一处理模块可以从第二处理模块获取包括该原始报文的丢包报文的数量。
S607:判断数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S608;若否,则执行S609。
S608:不再上报丢包报文。
若数量大于预设阈值,说明第二处理模块依然处于丢包状态,由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已经上报过第二处理模块处于丢包状态,为了避免多次上报同一信息,可以不再上报丢包报文。
S609:向网络管理系统和展示模块发送解除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解除报文不仅可用于指示第二处理模块继续发送丢包报文,还可以用于告知网络管理系统和展示模块该网络交换机不再处于丢包状态。
若数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说明第二处理模块不再处于丢包状态,可以向网络管理系统和展示模块发送解除报文,以便网络管理系统能够确定该网络交换机恢复正常,通过展示模块展示该网络交换机恢复正常等。
其中,解除报文的UDP数据区域(存有原始报文和丢包原因)内容不变。根据配置的网络管理系统IP和端口,重新封装MOD报文IP头DIP和目的端口号,SIP区域则填本网络交换机的IP地址,再把MOD封装格式报文发送出去。网络管理系统根据MOD报文的SIP(可唯一标识网络交换机)和UDP数据区域(含原始报文和丢包原因)内容,可直接确认原始报文在哪台网络交换机上出现丢包。
参见图7,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处理模块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S701:第二处理模块的入端口获取待发送报文。
S702:判断待发送报文是否发送正常,若是,则执行S703;若否,则执行S704。
S703:待发送报文通过第二处理模块的出端口发送。
S704:判断第一预设时长内待发送报文是否首次发送,若是,则执行S705;若否,则执行S707。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判断第一预设时长内待发送报文是否首次发送是指,第一预设时长内待发送报文所在的数据流是否首次发送,可以根据待发送报文对应的原始报文进行判断。
S705:识别丢包原因并构造丢包报文。
该丢包报文通过MOD方式对设备IP、原始报文和丢包原因进行封装,丢包报文的外层报文L4SPORT、L4DPORT、SIP、DIP、PROTOCOL为固定的一组参数,以便第一处理模块判断是否为同一原始报文。
S706: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
S707:不再上报丢包报文,并记录丢包报文的数量。
该丢包报文是根据设备IP、原始报文和丢包原因生成的。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丢包上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灵敏度高:无论是秒级丢包还是微秒瞬时丢包,都不会漏检,且耗费的软硬件资源非常少,对相同的丢包报文不重复上报。
(2)部署简便:只需要网络交换机侧部署此软件程序。网络管理系统只需解析少量的丢包上报的MOD报文即可实现故障精确定位。
针对上文描述的丢包上报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交换机,所述网络交换机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待发送报文;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若转发所述待发送报文失败,且包括来自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的抑制报文,则不再向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所述抑制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所述丢包报文,所述丢包报文用于标识所述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若转发所述待发送报文失败,且不包括所述抑制报文,则生成所述丢包报文,并向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发送所述丢包报文;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若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所述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若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所述丢包报文,则上报所述丢包报文,生成所述抑制报文,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所述抑制报文。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网络交换机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网络交换机通过第二处理模块获取并转发待发送报文,若第二处理模块转发待发送报文失败,不再直接生成丢包报文进行上报,而是确定第二处理模块是否包括来自第一处理模块的抑制报文,该抑制报文用于指示第二处理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丢包报文,若是,则第二处理模块不再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若否,则第二处理模块向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以便通过第一处理模块向网络管理系统上报丢包报文,从而通过主动上报的方式提高了网络管理系统的查找效率和准确率。第一处理模块在获取来自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后,说明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第一处理模块不再直接上报该丢包报文,而是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其是否第一次上报丢包报文,若是,则上报丢包报文,生成抑制报文,并向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抑制报文。若否,说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已经上报过标识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的丢包报文,为避免多次上报丢包报文,第一处理模块不再上报丢包报文。由此,在不影响上报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同时,降低了对网络管理系统中央处理器性能的占用。
针对上文描述的丢包上报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对应的丢包上报装置,以使上述丢包上报方法在实际中得以应用及实现。
参见图8,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上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丢包上报装置800包括:获取单元801和第一阻断单元802;
所述获取单元801,用于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所述丢包报文用于标识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
所述第一阻断单元802,用于若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多个转发设备构成转发网络,每个转发设备通过中间设备向网络管理系统上报其是否处于丢包状态,以便网络管理系统检测和解决网络故障等,如转发设备转发数据失败后,生成用于标识其处于丢包状态的丢包报文,并通过中间设备向网络管理系统主动进行上报,通过主动上报的方式提高了网络管理系统的查找效率和准确率。以目标转发设备为例,中间设备在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后,说明目标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不再直接上报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而是会先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目标转发设备是不是第一次发送丢包报文,若否,说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即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已经上报过目标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为避免多次上报该设备处丢包状态,则不再上报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由此,在不影响上报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同时,降低了对网络管理系统中央处理器性能的占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丢包报文包括丢包的原始报文,所述第一阻断单元802,具体用于:
若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且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和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为同一原始报文,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所述第一丢包报文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的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所述第二丢包报文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的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丢包报文包括目的地址、源地址、协议号、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所述丢包上报装置800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目的地址相同、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源地址与所述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源地址相同、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协议号与所述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协议号相同、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源端口号和所述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源端口号相同,以及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目的端口号与所述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目的端口号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和所述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为同一原始报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的处理效率小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处理效率,所述丢包上报装置800为第一处理模块,所述获取单元801,具体用于获取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
所述第一阻断单元802,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丢包上报装置800还包括获取单元、构造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第一丢包报文,所述第一丢包报文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的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
所述构造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丢包报文构造抑制报文,所述抑制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所述丢包报文;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所述抑制报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丢包报文包括丢包的原始报文,所述构造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构造抑制报文,所述抑制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包括所述原始报文的丢包报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所述抑制报文之前,所述获取单元,用于:
获取第二丢包报文,所述第二丢包报文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的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
获取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的数量;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数量大于预设阈值,则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所述抑制报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所述抑制报文之后,所述丢包上报装置800还包括检查单元,用于:
每隔第二预设时长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状态检查请求,所述状态检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向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发送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状态;
若确定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未处于丢包状态,则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解除报文,所述解除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继续发送所述丢包报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丢包上报装置800还包括获取单元和匹配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检查单元,用于:
若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则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将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的时间作为第一目标时间,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增加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和所述第一目标时间的对应关系;
若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对应的第一目标时间,则获取第二目标时间,所述第二目标时间为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的时间,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时间和所述第一目标时间之间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第二目标时间作为所述第一目标时间,更新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
参见图9,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上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丢包上报装置900包括:获取单元901和第二阻断单元902;
所述获取单元901,用于获取第一待发送报文和第二待发送报文,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和所述第二待发送报文为不同的报文;
所述第二阻断单元902,用于若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和所述第二待发送报文均发送失败,则不再上报丢包报文,所述丢包报文用于标识发送所述丢包报文的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多个转发设备构成转发网络,每个转发设备通过中间设备向网络管理系统上报其是否处于丢包状态,以便网络管理系统检测和解决网络故障等,如转发设备转发数据失败后,生成用于标识其处于丢包状态的丢包报文,并通过中间设备向网络管理系统主动进行上报,通过主动上报的方式提高了网络管理系统的查找效率和准确率。以目标转发设备为例,中间设备在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后,说明目标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不再直接上报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而是会先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目标转发设备是不是第一次发送丢包报文,若否,说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即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已经上报过目标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为避免多次上报该设备处丢包状态,则不再上报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由此,在不影响上报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同时,降低了对网络管理系统中央处理器性能的占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丢包上报装置900还包括识别单元,用于:
在获取所述第二待发送报文之前,若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发送失败,则确定丢包原因,所述丢包原因为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发送失败的原因;
根据发送失败的原因生成第一丢包报文,并上报所述第一丢包报文;
其中,若没有查找到路由转发表,则所述丢包原因为路由转发表缺失;若查找到所述路由转发表且无法查找到所述下一跳转发设备,则所述丢包原因为下一跳设备故障;若查找到所述下一跳转发设备且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无法发出,则所述丢包原因为当前转发设备的物理出口故障;若由于带宽不支持发送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则所述丢包原因为超过带宽限制;若由于缓存不支持发送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则所述丢包原因为超过缓存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为前述介绍的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为服务器或者终端设备,前述所述的丢包上报装置可以内置于服务器或终端设备中,下面将从硬件实体化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进行介绍。其中,图10所示为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为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0,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14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1422,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存储器1432,一个或一个以上应用程序1442或数据1444的存储介质143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1432和存储介质143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143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没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服务器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处理器1422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1430通信,在服务器1400上执行存储介质143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服务器14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1426,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4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1458,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1441,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 LinuxTM,FreeBSDTM等等。
上述实施例中由服务器所执行的步骤可以基于该图10所示的服务器结构。
其中,CPU 1422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所述丢包报文用于标识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
若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
或,CPU 1422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第一待发送报文和第二待发送报文,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和所述第二待发送报文为不同的报文;
若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和所述第二待发送报文均发送失败,则不再上报丢包报文,所述丢包报文用于标识发送所述丢包报文的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
或,CPU 1422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获取待发送报文;
若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转发所述待发送报文失败,且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来自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的抑制报文,则所述第二处理模块不再向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所述抑制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所述丢包报文,所述丢包报文用于标识所述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
若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转发所述待发送报文失败,且所述第二处理模块不包括所述抑制报文,则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生成所述丢包报文,并向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发送所述丢包报文;
若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所述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
若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所述丢包报文,则上报所述丢包报文,生成所述抑制报文,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所述抑制报文。
可选的,CPU 1422还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丢包上报方法任一具体实现方式的方法步骤。
参见图11,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以该终端设备是智能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图11示出的是该智能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该智能手机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电路1510、存储器1520、输入单元1530、显示单元1540、传感器1550、音频电路1560、无线保真(简称WiFi)模块1570、处理器1580、以及电源15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中示出的智能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智能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11对智能手机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RF电路15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5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
存储器15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5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5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实现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输入单元15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智能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1530可包括触控面板15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532。触控面板15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除了触控面板1531,输入单元15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5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5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15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智能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1540可包括显示面板15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简称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541。
智能手机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5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至于智能手机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1560、扬声器1561,传声器1562可提供用户与智能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5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561,由扬声器15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15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5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1580处理后,经RF电路15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智能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520以便进一步处理。
处理器1580是智能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智能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5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520内的数据,执行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15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
智能手机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5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5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智能手机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智能手机所包括的存储器1520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并将所述计算机程序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该智能手机所包括的处理器1580可以根据所述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丢包上报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丢包上报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方面的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丢包上报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下述介质中的至少一种: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及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在上述各方面提供的实现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组合以提供更多实现方式。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丢包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网络交换机,所述网络交换机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获取待发送报文;
若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转发所述待发送报文失败,且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来自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的抑制报文,则所述第二处理模块不再向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所述抑制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所述丢包报文,所述丢包报文用于标识所述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
若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转发所述待发送报文失败,且所述第二处理模块不包括所述抑制报文,则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生成所述丢包报文,并向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发送所述丢包报文;
若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所述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其中,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是否首次获取所述丢包报文包括:获取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若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则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将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的时间作为第一目标时间,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增加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和所述第一目标时间的对应关系;若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对应的第一目标时间,则获取第二目标时间,所述第二目标时间为获取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的时间,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时间和所述第一目标时间之间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第二目标时间作为所述第一目标时间,更新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
若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所述丢包报文,则上报所述丢包报文,生成所述抑制报文,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所述抑制报文。
2.一种丢包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待发送报文;
若转发第一待发送报文失败,确定是否接收到抑制报文,所述抑制报文用于指示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丢包报文,所述抑制报文是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丢包报文时生成的报文,其中,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是否首次获取丢包报文包括:获取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若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目标转发设备,则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将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的时间作为第一目标时间,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增加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和所述第一目标时间的对应关系;若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对应的第一目标时间,则获取第二目标时间,所述第二目标时间为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的时间,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时间和所述第一目标时间之间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第二目标时间作为所述第一目标时间,更新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
若否,生成丢包报文并进行上报,所述丢包报文用于标识发送所述丢包报文的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
若是,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第二待发送报文之前,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和所述第二待发送报文为不同的报文,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发送失败,则确定丢包原因,所述丢包原因为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发送失败的原因;
根据发送失败的原因生成第一丢包报文,并上报所述第一丢包报文;
其中,若没有查找到路由转发表,则所述丢包原因为路由转发表缺失;若查找到所述路由转发表且无法查找到下一跳转发设备,则所述丢包原因为下一跳设备故障;若查找到所述下一跳转发设备且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无法发出,则所述丢包原因为当前转发设备的物理出口故障;若由于带宽不支持发送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则所述丢包原因为超过带宽限制;若由于缓存不支持发送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则所述丢包原因为超过缓存限制。
4.一种丢包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所述丢包报文用于标识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
若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
其中,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是否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包括:
获取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
若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则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将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的时间作为第一目标时间,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增加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和所述第一目标时间的对应关系;
若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对应的第一目标时间,则获取第二目标时间,所述第二目标时间为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的时间,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时间和所述第一目标时间之间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第二目标时间作为所述第一目标时间,更新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丢包报文包括丢包的原始报文,若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包括:
若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且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和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为同一原始报文,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所述第一丢包报文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的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所述第二丢包报文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的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丢包报文包括目的地址、源地址、协议号、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目的地址相同、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源地址与所述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源地址相同、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协议号与所述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协议号相同、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源端口号和所述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源端口号相同,以及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目的端口号与所述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目的端口号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和所述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为同一原始报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的处理效率小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处理效率,所述方法由所述第一处理模块执行,则所述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包括:
获取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
所述若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包括:
若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第一丢包报文,所述第一丢包报文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的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
根据所述第一丢包报文构造抑制报文,所述抑制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所述丢包报文;
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所述抑制报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丢包报文包括丢包的原始报文,则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丢包报文构造抑制报文,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构造抑制报文,所述抑制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包括所述原始报文的丢包报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所述抑制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二丢包报文,所述第二丢包报文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的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
获取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的数量;
若所述数量大于预设阈值,则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所述抑制报文。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所述抑制报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隔第二预设时长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状态检查请求,所述状态检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向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发送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状态;
若确定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未处于丢包状态,则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解除报文,所述解除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继续发送所述丢包报文。
12.一种网络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交换机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待发送报文;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若转发所述待发送报文失败,且包括来自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的抑制报文,则不再向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发送丢包报文,所述抑制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所述丢包报文,所述丢包报文用于标识所述网络交换机处于丢包状态;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若转发所述待发送报文失败,且不包括所述抑制报文,则生成所述丢包报文,并向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发送所述丢包报文;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若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所述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其中,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是否首次获取所述丢包报文包括:获取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若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则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将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的时间作为第一目标时间,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增加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和所述第一目标时间的对应关系;若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对应的第一目标时间,则获取第二目标时间,所述第二目标时间为获取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的时间,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时间和所述第一目标时间之间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第二目标时间作为所述第一目标时间,更新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若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所述丢包报文,则上报所述丢包报文,生成所述抑制报文,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所述抑制报文。
13.一种丢包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和第一阻断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来自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所述丢包报文用于标识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
所述第一阻断单元,用于若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其中,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是否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包括:获取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若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则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将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的时间作为第一目标时间,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增加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和所述第一目标时间的对应关系;若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对应的第一目标时间,则获取第二目标时间,所述第二目标时间为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的时间,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时间和所述第一目标时间之间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第二目标时间作为所述第一目标时间,更新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丢包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丢包报文包括丢包的原始报文,所述第一阻断单元,具体用于:
若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且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和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为同一原始报文,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所述第一丢包报文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的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所述第二丢包报文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的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丢包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丢包报文包括目的地址、源地址、协议号、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所述丢包上报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目的地址相同、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源地址与所述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源地址相同、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协议号与所述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协议号相同、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源端口号和所述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源端口号相同,以及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目的端口号与所述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目的端口号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和所述第二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为同一原始报文。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丢包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的处理效率小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处理效率,所述丢包上报装置为第一处理模块,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
所述第一阻断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丢包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丢包上报装置还包括构造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第一丢包报文,所述第一丢包报文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的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
所述构造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丢包报文构造抑制报文,所述抑制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所述丢包报文;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所述抑制报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丢包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丢包报文包括丢包的原始报文,所述构造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丢包报文包括的原始报文构造抑制报文,所述抑制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包括所述原始报文的丢包报文。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丢包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所述抑制报文之前,所述获取单元,用于:
获取第二丢包报文,所述第二丢包报文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的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
获取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来自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丢包报文的数量;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数量大于预设阈值,则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所述抑制报文。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丢包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所述抑制报文之后,所述丢包上报装置还包括检查单元;
所述检查单元,用于每隔第二预设时长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状态检查请求,所述状态检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向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发送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状态;若确定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未处于丢包状态,则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发送解除报文,所述解除报文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继续发送所述丢包报文。
21.一种丢包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和第二阻断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待发送报文;
所述第二阻断单元,用于若转发第一待发送报文失败,确定是否接收到抑制报文,所述抑制报文用于指示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不再发送丢包报文,所述抑制报文是在第一预设时长内首次获取丢包报文时生成的报文,其中,确定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是否首次获取丢包报文包括:获取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若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目标转发设备,则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将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的时间作为第一目标时间,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增加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和所述第一目标时间的对应关系;若在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目标转发设备对应的第一目标时间,则获取第二目标时间,所述第二目标时间为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的时间,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时间和所述第一目标时间之间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非首次获取来自所述目标转发设备的丢包报文;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第二目标时间作为所述第一目标时间,更新所述设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若否,生成丢包报文并进行上报,所述丢包报文用于标识发送所述丢包报文的转发设备处于丢包状态;若是,则不再上报所述丢包报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丢包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丢包上报装置还包括识别单元;
所述识别单元,用于在获取第二待发送报文之前,若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发送失败,则确定丢包原因,所述丢包原因为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发送失败的原因,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和所述第二待发送报文为不同的报文;
根据发送失败的原因生成第一丢包报文,并上报所述第一丢包报文;
其中,若没有查找到路由转发表,则所述丢包原因为路由转发表缺失;若查找到所述路由转发表且无法查找到下一跳转发设备,则所述丢包原因为下一跳设备故障;若查找到所述下一跳转发设备且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无法发出,则所述丢包原因为当前转发设备的物理出口故障;若由于带宽不支持发送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则所述丢包原因为超过带宽限制;若由于缓存不支持发送所述第一待发送报文,则所述丢包原因为超过缓存限制。
23.一种丢包上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计算机设备和第二计算机设备;
所述第一计算机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4-11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所述第二计算机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并将所述计算机程序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4-11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4-11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其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4-11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410043023.4A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丢包上报方法、网络交换机和相关装置 Active CN1175603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43023.4A CN117560306B (zh)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丢包上报方法、网络交换机和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43023.4A CN117560306B (zh)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丢包上报方法、网络交换机和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60306A CN117560306A (zh) 2024-02-13
CN117560306B true CN117560306B (zh) 2024-04-02

Family

ID=89823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43023.4A Active CN117560306B (zh)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丢包上报方法、网络交换机和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6030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4198A (zh) * 2018-03-30 2019-10-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丢包处理方法和丢包处理装置
CN110912654A (zh) * 2019-11-28 2020-03-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重发方法、网关设备、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CN114006806A (zh) * 2021-10-26 2022-02-0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交换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57502A (zh) * 2020-09-21 2022-03-2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日志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4826495A (zh) * 2022-06-22 2022-07-29 深圳市佳贤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nr、rlc、am分片丢失报告开销的方法
CN115550224A (zh) * 2021-06-29 2022-12-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丢包分析系统、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6319448A (zh) * 2023-02-17 2023-06-23 苏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丢包诊断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15464A1 (en) * 2016-10-26 2018-04-26 SignifAI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and analyzing computer and network activity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4198A (zh) * 2018-03-30 2019-10-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丢包处理方法和丢包处理装置
CN110912654A (zh) * 2019-11-28 2020-03-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重发方法、网关设备、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CN114257502A (zh) * 2020-09-21 2022-03-2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日志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5550224A (zh) * 2021-06-29 2022-12-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丢包分析系统、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4006806A (zh) * 2021-10-26 2022-02-0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交换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826495A (zh) * 2022-06-22 2022-07-29 深圳市佳贤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nr、rlc、am分片丢失报告开销的方法
CN116319448A (zh) * 2023-02-17 2023-06-23 苏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丢包诊断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60306A (zh) 202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5537B2 (en) Self-adjusting data processing system
US10484265B2 (en) Dynamic update of virtual network topology
US20220109622A1 (en) Reliability enhancements for multi-access traffic management
CN111343093B (zh) 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563627B2 (en) Remote probing for failover
WO2018183789A1 (en) Interworking lpwan end nodes in mobile operator network
CN104717186B (zh) 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数据传输系统
US2021033758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terminal
US20100142538A1 (en) M2M data router
Gaur et al. IoT-equipped UAV communications with seamless vertical handover
EP3332513B1 (en) Service element host selection
CN109379760B (zh) 一种mec旁路系统和方法
CN117560306B (zh) 一种丢包上报方法、网络交换机和相关装置
US10270682B2 (en) Service layer anycast and somecast
CN108616453B (zh) 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996207B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US20230097664A1 (en) Technologies for user equipment relay discover
CN107666671B (zh) 基于twamp的错误连接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63347A (zh) 用于获取参数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US20180375944A1 (en) Service elements
Zhang et al. Smart Integrated MANET-DTN Scheme for Network Adaptation Enhancement in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CN116599871B (zh) 一种网络时延的确定方法和相关装置
EP3912329B1 (en) Automated service layer message flow mana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1875687B2 (en) Multipathing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traffic
EP436241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gateway device, terminal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