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57299A - 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57299A
CN117557299A CN202410040696.4A CN202410040696A CN117557299A CN 117557299 A CN117557299 A CN 117557299A CN 202410040696 A CN202410040696 A CN 202410040696A CN 117557299 A CN117557299 A CN 117557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havior
analysis
data
consumer
algorith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406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57299B (zh
Inventor
邓汇丰
熊依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uic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uic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uic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uic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4069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572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57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57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57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57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1Market modelling; Market analysis; Collecting market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3Clustering techniques
    • G06F18/232Non-hierarchical techniques
    • G06F18/2321Non-hierarchical techniques using statistics or function optimisation, e.g. modelling of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 G06F18/23213Non-hierarchical techniques using statistics or function optimisation, e.g. modelling of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with fixed number of clusters, e.g. K-means cluste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3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number of classes
    • G06F18/2431Multiple clas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3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number of classes
    • G06F18/24323Tree-organised classif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6Discovering frequent patter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7Regression, e.g. linear or logistic regress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5/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using knowledge-based models
    • G06N5/01Dynamic search techniques; Heuristics; Dynamic trees; Branch-and-boun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5/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using knowledge-based models
    • G06N5/02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 G06N5/022Knowledge engineering; Knowledge acquisition
    • G06N5/025Extracting rules from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1Market modelling; Market analysis; Collecting market data
    • G06Q30/0202Market predictions or forecasting for commercial activ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23/00Data types
    • G06F2123/02Data types in the time domain, e.g. time-series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驱动营销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收集到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动态时间弯曲算法,对消费者行为的时间序列进行匹配和分析,并进行模式识别,生成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本发明中,通过动态时间弯曲算法和状态空间分析法,匹配和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间序列,实现行为模式识别和动态模型构建,转变点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识别消费者行为的关键转变时刻和模式类别,为营销策略提供目标定位,复杂事件处理法和图论分析法的结合,优化用户旅程地图和客户触点网络,增强客户行为分析的洞察力,生存率分析法和因果关系分析法在CRM平台上实现行为模式预测和营销策略优化。

Description

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驱动营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驱动营销是一种利用数据分析和数字工具来指导营销策略和活动的方法。在这个技术领域中,营销决策是基于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结果,而不仅仅依赖于直觉或传统的营销方法。这包括客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如购买历史、在线行为、客户反馈等,以及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行为的分析。数据驱动营销的目的是提高营销活动的效果和效率,通过更精确地了解目标市场和消费者,实现更加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具来辅助和增强营销策划的过程。这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高级分析技术来优化营销策略和活动。例如,通过分析客户数据来识别目标市场,或者使用预测分析来决定最有效的营销渠道和信息。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精确和个性化的营销活动,提高客户参与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增加销售收入。
传统营销策划方法在多个方面存在不足。这些方法在消费者行为时间序列的深入分析和模式识别方面能力有限,影响了对消费者行为的深层次理解。识别消费者行为转变点和行为模式分类的能力不足,降低了营销策略的精确性和针对性。在用户行为路径分析和客户触点网络优化方面,技术手段较为落后,未能充分利用复杂数据关系提升营销效果。这些不足导致了较低的营销活动有效性和投资回报率,限制了企业在竞争市场中的表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收集到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动态时间弯曲算法,对消费者行为的时间序列进行匹配和分析,并进行模式识别,生成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
S2:基于所述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法,对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动态进行建模,并进行趋势和周期性分析,生成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
S3:基于所述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应用转变点分析法,识别消费者行为中的关键转变时刻,并进行关键点标注,生成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
S4:基于所述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法,将消费者行为划分为多个模式类别,并进行模式分类,生成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
S5:基于所述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使用复杂事件处理法,对用户在多组触点的行为路径进行实时分析和映射,并进行路径优化,生成动态用户旅程地图;
S6:基于所述动态用户旅程地图,运用图论分析法和网络流分析法,在消费者行为网络中识别和优化关键触点,并进行网络优化,生成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
S7:基于所述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结合生存率分析法和因果关系分析法,在集成CRM分析平台上分析客户数据,并进行行为模式预测和营销策略优化,生成综合营销策略预测结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包括变化趋势、异常行为识别和时间点标注,所述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包括状态转移图、行为预测和潜在决策分析,所述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包括转变时刻、影响因素和行为改变趋势,所述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包括模式标签、行为特征和类别分布,所述动态用户旅程地图包括行为轨迹、触点互动和路径变化,所述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包括关键节点、优化路径和网络结构图,所述综合营销策略预测结果包括行为预测结果、策略效果评估和优化方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收集到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动态时间弯曲算法,对消费者行为的时间序列进行匹配和分析,并进行模式识别,生成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的步骤具体为:
S101:基于收集到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数据清洗技术进行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和数据格式标准化,生成标准化消费者行为数据;
S102:基于所述标准化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分解,生成分解的时间序列数据;
S103:基于所述分解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动态时间弯曲算法进行相似性匹配和模式提取,生成时间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
S104:基于所述时间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采用模式识别技术进行关键模式识别,生成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
所述数据清洗技术包括使用插值法处理缺失值,应用箱线图和标准偏差方法识别异常值,以及执行最小-最大归一化,所述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包括季节性分解和周期性调整方法,所述动态时间弯曲算法为基于欧几里得距离的非线性序列比对和弯曲路径优化技术,所述模式识别技术包括密度基础聚类和决策树分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法,对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动态进行建模,并进行趋势和周期性分析,生成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的步骤具体为:
S201:基于所述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采用特征提取技术从数据中提取关键行为特征,包括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建立提取的行为特征数据集;
S202:基于所述提取的行为特征数据集,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执行趋势和周期性的量化分析,通过时间序列分解和周期检测,揭示消费者行为的关键模式和周期性变化,生成统计分析结果;
S203:基于所述统计分析结果,采用状态空间模型技术构建消费者行为的动态模型,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动态建模和预测,生成初步的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
S204:基于所述初步的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执行模型优化,并通过参数调整和交叉验证,提高模型的准确率和预测能力,生成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
所述特征提取技术包括多维缩放和线性判别分析,所述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包括多变量方差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所述状态空间模型技术包括卡尔曼滤波和隐马尔可夫模型,所述模型优化包括贝叶斯参数优化和模拟退火算法。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应用转变点分析法,识别消费者行为中的关键转变时刻,并进行关键点标注,生成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的步骤具体为:
S301:基于所述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趋势和季节性分析,并通过数据模式识别,生成潜在转变点数据;
S302:基于所述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数据清洗和标准化技术,去除异常值和缺失数据,生成净化后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集;
S303:基于所述净化后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集,采用时序分析方法,识别消费者行为的潜在转变点,并应用动态分割技术,生成初步转变点结果;
S304:基于所述初步转变点结果,采用统计验证技术,确认并标注关键行为转变点,生成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
所述数据清洗和标准化技术包括去噪声处理、缺失值插补、数据规范化,所述时序分析方法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所述统计验证技术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法,将消费者行为划分为多个模式类别,并进行模式分类,生成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的步骤具体为:
S401:基于所述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采用数据预处理技术,为聚类分析做准备,生成聚类分析预处理数据集;
S402:基于所述聚类分析预处理数据集,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通过数据特征分析确定聚类数量和初始聚类中心,生成聚类算法配置;
S403:基于所述聚类算法配置,采用迭代优化技术,对消费者行为数据进行多次迭代聚类,以最小化每个类内数据点与其聚类中心的距离,生成消费者行为聚类结果;
S404:基于所述消费者行为聚类结果,采用模式分析技术,对多个聚类进行分析,识别每个类别的特征和模式,并对类别进行分类标注,生成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
所述数据预处理技术包括数据标准化和去相关性处理,所述K-均值聚类算法包括初始中心选择和迭代聚类中心更新,所述迭代优化技术包括簇内距离最小化和中心点更新策略,所述模式分析技术包括决策树分类和关联规则挖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使用复杂事件处理法,对用户在多组触点的行为路径进行实时分析和映射,并进行路径优化,生成动态用户旅程地图的步骤具体为:
S501:基于所述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采用实时数据流处理技术,监测用户在多组触点的行为,生成用户行为事件流;
S502:基于所述用户行为事件流,采用CEP技术,分析事件间关系,生成事件关系映射;
S503:基于所述事件关系映射,采用路径发现算法,分析用户在多个触点间的交互行为,识别关键行为路径,并进行映射,生成用户行为路径分析结果;
S504:基于所述用户行为路径分析结果,采用路径优化算法,优化用户行为路径,生成动态用户旅程地图;
所述实时数据流处理技术包括Apache Kafka和Apache Flink,所述CEP技术包括Esper和Apache Storm,所述路径发现算法具体为广度优先搜索和深度优先搜索,所述路径优化算法具体为Dijkstra算法和A*算法。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动态用户旅程地图,运用图论分析法和网络流分析法,在消费者行为网络中识别和优化关键触点,并进行网络优化,生成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的步骤具体为:
S601:基于所述动态用户旅程地图,采用网络构建算法,分析用户行为数据,识别关键的行为节点和连接,构建消费者行为的网络结构,并创建消费者行为网络模型;
S602:基于所述消费者行为网络模型,采用图论分析算法,识别网络中的关键节点,生成网络关键点结果;
S603:基于所述网络关键点结果,采用网络流分析方法,优化网络中的信息流动,生成网络流优化结果;
S604:基于所述网络流优化结果,采用网络重构技术,优化消费者行为网络结构,生成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
所述网络构建算法具体为邻接矩阵构建和边缘列表构建,所述图论分析算法具体为PageRank算法和社区结构发现算法,所述网络流分析方法具体为最大流最小割定理和Ford-Fulkerson算法,所述网络重构技术具体为图的重构算法和网络拓扑优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基于所述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结合生存率分析法和因果关系分析法,在集成CRM分析平台上分析客户数据,并进行行为模式预测和营销策略优化,生成综合营销策略预测结果的步骤具体为:
S701:基于所述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采用生存率分析方法,分析客户数据的生命周期,生成客户生命周期分析结果;
S702:基于所述客户生命周期分析结果,采用因果关系分析方法,识别影响客户行为的因素,生成因果关系分析结果;
S703:基于所述因果关系分析结果,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在集成CRM分析平台上预测客户行为模式,生成客户行为模式预测结果;
S704:基于所述客户行为模式预测结果,采用营销策略优化技术,对营销策略进行优化,生成综合营销策略预测结果;
所述生存率分析方法具体为Kaplan-Meier估计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所述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具体为Granger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所述机器学习算法包括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机,所述营销策略优化技术具体为多目标优化和市场细分策略。
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系统,所述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系统用于执行上述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块、时间序列分析模块、消费者行为建模模块、行为转变点分析模块、行为模式分类模块、营销策略优化模块;
所述数据预处理模块基于收集到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K-近邻算法和异常值检测方法进行数据清洗,对缺失值和异常值进行处理,并执行Z分数标准化,生成标准化消费者数据;
所述时间序列分析模块基于标准化消费者数据,采用ARIMA模型进行时间序列分解,并使用动态时间弯曲算法对数据进行模式匹配,生成时间序列分析结果;
所述消费者行为建模模块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结果,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隐马尔可夫模型,进行消费者行为的趋势和周期性分析,生成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
所述行为转变点分析模块基于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采用贝叶斯变点分析识别关键行为转变时刻,进行关键点标注,生成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
所述行为模式分类模块基于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应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消费者行为进行模式分类,生成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
所述营销策略优化模块基于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结合图论分析法和网络流分析法,在集成CRM分析平台上进行客户行为模式预测和营销策略优化,生成综合营销策略预测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中,通过动态时间弯曲算法和状态空间分析法,此方法精确匹配和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间序列,实现深入行为模式识别和动态模型构建。转变点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有效识别消费者行为的关键转变时刻和模式类别,为营销策略提供精细目标定位。复杂事件处理法和图论分析法的结合,优化了用户旅程地图和客户触点网络,增强了客户行为分析的洞察力。生存率分析法和因果关系分析法在CRM平台上实现行为模式预测和营销策略优化,提高营销活动的有效性和投资回报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S1细化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S2细化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S3细化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S4细化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S5细化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S6细化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S7细化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的系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收集到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动态时间弯曲算法,对消费者行为的时间序列进行匹配和分析,并进行模式识别,生成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
S2:基于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法,对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动态进行建模,并进行趋势和周期性分析,生成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
S3:基于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应用转变点分析法,识别消费者行为中的关键转变时刻,并进行关键点标注,生成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
S4:基于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法,将消费者行为划分为多个模式类别,并进行模式分类,生成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
S5:基于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使用复杂事件处理法,对用户在多组触点的行为路径进行实时分析和映射,并进行路径优化,生成动态用户旅程地图;
S6:基于动态用户旅程地图,运用图论分析法和网络流分析法,在消费者行为网络中识别和优化关键触点,并进行网络优化,生成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
S7:基于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结合生存率分析法和因果关系分析法,在集成CRM分析平台上分析客户数据,并进行行为模式预测和营销策略优化,生成综合营销策略预测结果。
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包括变化趋势、异常行为识别和时间点标注,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包括状态转移图、行为预测和潜在决策分析,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包括转变时刻、影响因素和行为改变趋势,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包括模式标签、行为特征和类别分布,动态用户旅程地图包括行为轨迹、触点互动和路径变化,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包括关键节点、优化路径和网络结构图,综合营销策略预测结果包括行为预测结果、策略效果评估和优化方案。
S1步骤中,涉及动态时间弯曲算法,用于分析消费者行为的时间序列。具体而言,首先对收集到的消费者行为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和格式化,确保数据质量和一致性。接着,使用动态时间弯曲算法对这些时间序列进行匹配和分析,此算法通过弹性地伸缩时间序列来找到最佳匹配,以此识别消费者行为的模式。通过调整算法中的弯曲窗口大小和步长参数,优化匹配过程,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最终生成的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揭示了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趋势、异常行为以及关键时间点,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基础。
S2步骤中,状态空间分析法被用来建模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动态。该方法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可观测和不可观测变量的数学模型,来分析消费者行为数据。首先,根据S1步骤的分析结果,设定状态空间模型的初始参数,如状态变量、观测方程和状态转移方程。然后,通过迭代算法(如卡尔曼滤波)来估计模型参数,从而捕捉消费者行为的趋势和周期性。通过模型诊断和参数调整,确保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生成的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包括状态转移图、行为预测和潜在决策分析,为营销策略提供了深入的洞见。
S3步骤中,转变点分析法被应用来识别消费者行为中的关键转变时刻,此方法通过分析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中的数据,识别出行为模式发生显著改变的时间点。首先,选择合适的统计模型来描述消费者行为数据的分布,然后通过算法(如贝叶斯变化点分析)来估计转变点的位置和数量。在此过程中,调整算法中的敏感度参数,以平衡检测到的转变点的数量和准确性。最终,生成的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包括转变时刻、影响因素和行为改变趋势,为营销活动的时机和内容提供指导。
S4步骤中,聚类分析法被用于将消费者行为划分为不同的模式类别。基于前面步骤的结果,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如K均值或层次聚类法)来处理消费者行为数据。通过确定聚类数目和初始化聚类中心,开始迭代过程,直到达到最优聚类结果。在此过程中,通过调整距离度量和聚类算法的参数来提高聚类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最终,生成的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揭示了不同类型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和分布,为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提供了依据。
S5步骤中,复杂事件处理法用于分析和映射用户在多个触点的行为路径。该方法实时处理和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流,以识别和预测用户行为模式。首先,整合来自不同渠道的用户行为数据,然后使用复杂事件处理技术来监测、分析和模式化这些数据。通过定义事件规则和模式,实时捕捉和响应用户行为的关键变化。此外,通过路径优化算法(如图搜索算法)来优化用户旅程,提高用户体验。生成的动态用户旅程地图包括行为轨迹、触点互动和路径变化,为营销触点的优化提供了实时动态视图。
S6步骤中,图论分析法和网络流分析法在此步骤中被用来优化消费者行为网络中的关键触点。通过构建一个网络图,其中节点代表触点,边代表用户行为流。首先,使用网络流分析法来识别网络中的关键路径和节点,然后应用图论算法(如最短路径算法)来优化这些路径。在此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网络结构,以提高效率和有效性。最终生成的优化客户触点网络揭示了关键节点、优化路径和网络结构,为营销触点的战略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S7步骤中,最后,结合生存率分析法和因果关系分析法在集成CRM分析平台上分析客户数据。通过生存率分析法,可以预测客户的留存概率和流失风险。而因果关系分析法则帮助理解不同营销策略对客户行为的影响。首先,整合和处理CRM平台中的客户数据,然后应用这些分析方法来提取深入的洞见。在此过程中,通过调整模型的参数和选择适当的统计技术,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终生成的综合营销策略预测结果包括行为预测结果、策略效果评估和优化方案,为营销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请参阅图2,基于收集到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动态时间弯曲算法,对消费者行为的时间序列进行匹配和分析,并进行模式识别,生成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的步骤具体为:
S101:基于收集到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数据清洗技术进行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和数据格式标准化,生成标准化消费者行为数据;
S102:基于标准化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分解,生成分解的时间序列数据;
S103:基于分解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动态时间弯曲算法进行相似性匹配和模式提取,生成时间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
S104:基于时间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采用模式识别技术进行关键模式识别,生成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
数据清洗技术包括使用插值法处理缺失值,应用箱线图和标准偏差方法识别异常值,以及执行最小-最大归一化,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包括季节性分解和周期性调整方法,动态时间弯曲算法为基于欧几里得距离的非线性序列比对和弯曲路径优化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包括密度基础聚类和决策树分类。
在S101子步骤中,通过数据清洗技术处理收集到的消费者行为数据。具体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环节,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和数据格式标准化。首先,对于缺失值,采用插值法,如线性插值或K最近邻插值,根据相邻数据点的值估算缺失值,从而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接着,在异常值检测环节,应用箱线图和标准偏差方法。箱线图通过四分位数来识别数据中的异常点,而标准偏差方法则通过计算数据点与平均值的偏差来识别异常值。最后,在数据格式标准化环节,执行最小-最大归一化,将所有数据调整到0到1的范围内,以消除不同量级数据间的差异,便于后续分析,步骤的结果是生成了一份经过清洗和标准化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集,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准确和一致的数据基础。
在S102子步骤中,基于标准化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分解,此过程主要包括季节性分解和周期性调整。首先,使用时间序列分解方法,如STL(季节性和趋势分解使用Loess)分解,将时间序列数据拆分为趋势、季节性和随机成分。趋势成分显示数据的长期走向,季节性成分揭示数据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而随机成分包含了不规则波动。对于周期性调整,采用周期性调整方法,如傅里叶变换,识别和调整数据中的周期性波动,步骤生成的分解时间序列数据清晰地展示了消费者行为数据的内在结构,包括长期趋势、季节性模式和不规则波动,为进一步的模式分析打下基础。
在S103子步骤中,基于分解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动态时间弯曲算法进行相似性匹配和模式提取。动态时间弯曲(DTW)是一种基于欧几里得距离的非线性序列比对技术,通过弯曲路径优化来找到两个时间序列间的最佳匹配。在此过程中,算法计算每一对数据点间的距离,并构建一个累积距离矩阵。通过在矩阵中寻找一条最小累积距离的路径,DTW算法能够识别和比较时间序列中的相似模式。生成的时间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揭示了不同消费者行为序列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识别共同的行为模式提供了依据。
在S104子步骤中,基于时间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采用模式识别技术进行关键模式识别,此过程涉及密度基础聚类和决策树分类。密度基础聚类,如DBSCAN算法,通过评估数据点的密度连通性来形成簇,有效地识别不同的行为模式。而决策树分类则通过构建决策规则的树状结构来分类数据,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属性的检验,每个分支代表检验的结果,最终的叶节点代表一个类别或决策,步骤生成的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包括了消费者行为的关键模式和分类,为精准的营销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假设有一组消费者电量消耗数据,包括每日的消耗量(单位:千瓦时),时间跨度为一年。在S101步骤中,对缺失的数据点采用线性插值,对异常高的消耗量(如偏离平均值超过两个标准偏差)进行识别和处理,然后执行最小-最大归一化。在S102步骤中,使用STL分解技术将时间序列拆分为趋势、季节性和随机成分。S103步骤中,使用DTW算法比较不同用户的电量消耗模式,识别出相似性高的时间序列。最后,在S104步骤中,通过DBSCAN算法将消费者分为不同的电量消耗模式群组,如“高消耗用户”、“节能用户”等,并使用决策树对这些模式进行分类。最终生成的用电行为模式库包括了各类用户的典型电量消耗模式和特征,为能源公司提供了有价值的客户洞察和定制化服务的依据。
请参阅图3,基于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法,对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动态进行建模,并进行趋势和周期性分析,生成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的步骤具体为:
S201:基于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采用特征提取技术从数据中提取关键行为特征,包括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建立提取的行为特征数据集;
S202:基于提取的行为特征数据集,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执行趋势和周期性的量化分析,通过时间序列分解和周期检测,揭示消费者行为的关键模式和周期性变化,生成统计分析结果;
S203:基于统计分析结果,采用状态空间模型技术构建消费者行为的动态模型,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动态建模和预测,生成初步的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
S204:基于初步的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执行模型优化,并通过参数调整和交叉验证,提高模型的准确率和预测能力,生成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
特征提取技术包括多维缩放和线性判别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包括多变量方差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状态空间模型技术包括卡尔曼滤波和隐马尔可夫模型,模型优化包括贝叶斯参数优化和模拟退火算法。
在S201子步骤中,通过特征提取技术从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中提取关键行为特征。此步骤涉及数据的多维缩放和线性判别分析。首先,多维缩放技术用于减少数据的维度,同时保持数据点之间的相对距离,便于识别模式和趋势。具体操作时,根据消费者行为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各数据点间的欧几里得距离,然后在低维空间中重构这些数据点,确保原始高维空间中的距离关系在低维空间得以保留。接下来,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来提取关键的行为特征,如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此过程通过分析不同类别(如不同购买行为类型)的数据集,确定最适合区分这些类别的特征,确保特征之间具有最大的类间差异和最小的类内差异。通过这些步骤,建立了一个包含关键行为特征的数据集,这些特征反映了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特点和区别,为后续的多元统计分析提供了基础。
在S202子步骤中,基于提取的行为特征数据集,执行多元统计分析。此过程涉及多变量方差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用于执行趋势和周期性的量化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用于评估不同变量(如购买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通过计算方差分解,可以了解各变量在解释消费者行为差异中的相对重要性。典型相关分析则用于探究不同行为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揭示消费者行为中的隐藏模式和趋势,步骤生成的统计分析结果详细展示了消费者行为的关键模式和周期性变化,为构建动态模型提供了定量基础。
在S203子步骤中,基于统计分析结果,使用状态空间模型技术构建消费者行为的动态模型。在此步骤中,卡尔曼滤波和隐马尔可夫模型是关键技术。卡尔曼滤波用于处理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连续的更新和预测来优化模型参数。在实际操作中,此算法对每个时间点的观测值进行估计,并更新状态估计,从而动态跟踪消费者行为的变化。隐马尔可夫模型则用于识别消费者行为中的隐含状态和转移概率。通过分析行为特征数据集,模型可以推断出消费者行为的潜在状态(如不同的购买阶段)以及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的概率,步骤生成的初步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能够反映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动态和潜在规律。
在S204子步骤中,执行对初步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的优化。这包括贝叶斯参数优化和模拟退火算法的应用,以提高模型的准确率和预测能力。贝叶斯参数优化通过考虑先验知识和观测数据来优化模型参数,从而在模型复杂性和预测精度之间找到平衡。模拟退火算法则是一种全局优化技术,通过模拟冶金中的退火过程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在具体操作中,算法不断调整模型参数并评估模型性能,通过迭代过程逐渐接近最优解。最终,生成的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预测能力,能够有效预测消费者未来的行为模式,为营销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假设有一组关于消费者在某电商平台上的购物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每位消费者在过去一年中的购买频率、购买持续时间(从浏览到购买的时间长度)和购买强度(购买金额)。
S201中,假设从平台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中,购买频率的范围是每月1次到10次,购买持续时间从5分钟到2小时不等,购买强度从10元到2000元变化。在特征提取阶段,首先使用多维缩放技术将这些多维数据投影到二维空间中,以便更容易地识别消费者行为的模式。然后,应用线性判别分析来确定哪些特征(频率、持续时间、强度)最能区分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最终,得到一个包含这些关键行为特征的数据集,每个特征都被重新标准化和量化。
S202中,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来评估不同特征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例如,发现购买频率对于区分“高价值”消费者和“低价值”消费者特别重要。同时,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发现购买强度与持续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更长的浏览时间通常与更高的购买金额相关联。这些分析结果帮助揭示了消费者行为的关键模式和周期性变化。
S203中,在构建消费者行为的动态模型时,使用卡尔曼滤波器来跟踪和更新消费者行为的状态。例如,如果一个消费者在圣诞节期间的购买频率突然增加,模型会捕捉到这种变化并相应调整其状态估计。同时,使用隐马尔可夫模型来识别潜在的购买阶段。例如,消费者从“初次浏览”阶段过渡到“重复购买”阶段,此转变可以通过模型中的状态转移概率来捕捉。
S204中,在模型优化阶段,利用贝叶斯参数优化来细化模型参数,比如调整隐马尔可夫模型中的状态转移概率,以更好地符合实际观测数据。同时,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全局优化,以确保找到的解不仅局部最优,而且接近全局最优。经过优化的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消费者的未来购买行为,如能够预测特定消费者未来一周内的购买频率和强度。
请参阅图4,基于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应用转变点分析法,识别消费者行为中的关键转变时刻,并进行关键点标注,生成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的步骤具体为:
S301:基于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趋势和季节性分析,并通过数据模式识别,生成潜在转变点数据;
S302:基于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数据清洗和标准化技术,去除异常值和缺失数据,生成净化后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集;
S303:基于净化后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集,采用时序分析方法,识别消费者行为的潜在转变点,并应用动态分割技术,生成初步转变点结果;
S304:基于初步转变点结果,采用统计验证技术,确认并标注关键行为转变点,生成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
数据清洗和标准化技术包括去噪声处理、缺失值插补、数据规范化,时序分析方法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统计验证技术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
在S301子步骤中,通过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了数据的趋势和季节性分析。首先,数据格式主要是时间序列数据,其中包括日期和时间戳,以及与之对应的消费者行为指标,如购买量、访问次数等。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中的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首先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以消除随机波动。在移动平均法中,选取适当的时间窗口(如7天或30天),计算该窗口内的平均值,然后沿时间序列移动窗口,生成新的平滑数据序列。在指数平滑法中,为最近的数据赋予更高的权重,使模型更能反映近期的消费者行为趋势。接下来,利用数据模式识别技术,比如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或季节性分解的时间序列(STL),来分析数据的趋势和季节性变化。这些模型能够识别和分离时间序列中的趋势成分、季节性成分和随机成分。在趋势分析中,模型会识别消费者行为随时间推移的长期变化趋势。在季节性分析中,模型会识别和量化周期性波动,如一周内或一年内的规律性变化。最终,步骤生成了包含潜在转变点的数据,这些数据点标示了消费者行为模式发生显著变化的时间点,对于预测未来的消费者行为趋势至关重要。
在S302子步骤中,通过数据清洗和标准化技术,对消费者行为数据进行了处理。数据清洗包括去噪声处理、缺失值插补和数据规范化。去噪声处理旨在识别和去除数据中的异常值,比如通过箱型图或Z-分数方法识别远离数据平均值的异常点。缺失值插补通过各种技术,如均值插补、中位数插补或更复杂的K最近邻(KNN)插补,来填充数据集中的空白值。数据规范化是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以便于分析,如将所有的日期和时间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这些步骤确保了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从而生成了一个净化后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集。这个数据集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干净、标准化的基础,有助于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S303子步骤中,基于净化后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集,通过时序分析方法识别了消费者行为的潜在转变点,并应用了动态分割技术。在这个阶段,数据集是经过清洗和标准化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的时序分析方法,如自回归综合模型(ARIMA),用于识别和预测数据中的潜在转变点。ARIMA模型结合了自回归(AR)、差分(I)和移动平均(MA)组件,以处理时间序列数据中的非平稳性和季节性。模型参数的选择和调优是通过Akaike信息准则(AIC)或贝叶斯信息准则(BIC)来实现的,步骤中,动态分割技术,如变点分析,被用来检测时间序列中的结构性变化,即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改变。这种方法可以识别出数据中的关键转变点,如销售量的突然增加或减少。最终,步骤生成了初步的转变点结果,这些结果对于理解和预测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改变至关重要。
在S304子步骤中,通过统计验证技术确认并标注了关键行为转变点。在步骤中,使用了t检验和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来验证初步转变点的显著性。t检验用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平均值,以确定转变点前后消费者行为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卡方检验则用于评估分类变量的观察频率与预期频率之间的差异。这些统计测试的应用是基于严格的假设检验,包括显著性水平的设定(通常为0.05或0.01),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确认和标记出数据中的关键行为转变点,这些点在后续的策略制定和决策过程中至关重要。最终,步骤生成了一个包含关键行为转变点的结果文件,这个文件为后续的营销策略和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洞察。
假设有一个关于消费者在某电子商务平台上的购物行为的数据集。这个数据集包括了过去一年中每天的消费者访问次数和购买量。数据集格式为日期(YYYY-MM-DD),访问次数和购买量。从原始的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购物行为数据出发,首先在S301步骤中应用了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随后使用ARMA和STL模型对数据进行趋势和季节性分析,识别出消费行为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季节性模式。接下来,在S302步骤中,通过箱型图去除异常值,用前一天数据或周平均值填补缺失数据,并进行数据规范化,创建了一个净化后的、一致格式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集。然后,在S303步骤中,运用ARIMA模型对净化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趋势,并通过变点分析技术识别出消费行为的潜在转变点。最后,在S304步骤中,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这些潜在转变点进行统计验证,确认其显著性,并生成了详细的关键行为转变点报告。
请参阅图5,基于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法,将消费者行为划分为多个模式类别,并进行模式分类,生成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的步骤具体为:
S401:基于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采用数据预处理技术,为聚类分析做准备,生成聚类分析预处理数据集;
S402:基于聚类分析预处理数据集,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通过数据特征分析确定聚类数量和初始聚类中心,生成聚类算法配置;
S403:基于聚类算法配置,采用迭代优化技术,对消费者行为数据进行多次迭代聚类,以最小化每个类内数据点与其聚类中心的距离,生成消费者行为聚类结果;
S404:基于消费者行为聚类结果,采用模式分析技术,对多个聚类进行分析,识别每个类别的特征和模式,并对类别进行分类标注,生成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
数据预处理技术包括数据标准化和去相关性处理,K-均值聚类算法包括初始中心选择和迭代聚类中心更新,迭代优化技术包括簇内距离最小化和中心点更新策略,模式分析技术包括决策树分类和关联规则挖掘。
在S401子步骤中,通过数据预处理技术对关键行为转变点的结果进行处理,以便进行聚类分析。数据预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将原始数据转化成适用于分析的形式。这通常包括数据标准化和去相关性处理。数据标准化涉及将数据调整到统一的规模,以消除不同量级和量纲带来的影响,常用的方法有z-score标准化,通过减去均值并除以标准差来实现。去相关性处理则旨在减少数据中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提高聚类的准确性,常用的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通过这些处理,生成的聚类分析预处理数据集不仅规模统一,而且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降低,为接下来的聚类分析提供了准备。
在S402子步骤中,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预处理后的数据集进行聚类。首先,确定聚类的数量,这通常通过肘部法则来实现,即计算不同聚类数量下的总平方和(SSE)并选择SSE下降速率突变的点作为最佳聚类数量。接着,选择初始聚类中心,这可以通过随机选择或K-means++算法来提高效率。在确定了聚类数量和初始中心后,算法开始迭代,每次迭代包括两个步骤:分配和更新。在分配步骤中,算法将每个数据点分配给最近的中心点形成簇;在更新步骤中,重新计算每个簇的中心点。这个过程一直重复,直到中心点不再显著变化,从而生成聚类算法配置。
在S403子步骤中,基于聚类算法配置,采用迭代优化技术对消费者行为数据进行多次迭代聚类。在此过程中,重点是最小化每个类内数据点与其聚类中心的距离。这通过调整中心点位置和重新分配数据点到最近的中心来实现。迭代优化技术包括簇内距离最小化和中心点更新策略。簇内距离最小化的目的是确保聚类结果的紧密性,而中心点更新策略则确保聚类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这些技术,生成了具有较高质量的消费者行为聚类结果。
在S404子步骤中,基于消费者行为聚类结果,采用模式分析技术。这个过程涉及对多个聚类进行深入分析,识别每个类别的特征和模式,并对类别进行分类标注。模式分析技术包括决策树分类和关联规则挖掘。决策树分类通过构建树形结构模型来确定数据的分类规则,而关联规则挖掘则寻找数据项之间的有意义的关联。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揭示了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模式,还帮助标注了这些模式,为后续的营销策略和消费者行为分析提供了基础。
假设有一组消费者行为数据,其中包括如下模拟数据项和数值:
购买频率中,每个消费者每月的购买次数,例如:[2, 5, 3, 8, 4];
平均消费金额中,每次购买的平均花费,例如:[200, 350, 150, 500, 250];
浏览类别数量中,消费者每月浏览的商品类别数,例如:[5, 10, 7, 15, 8];
在S401子步骤中,这些数据首先经过标准化处理,使用z-score标准化,即每个数值减去其所在列的均值后除以标准差。然后使用PCA方法进行去相关性处理,从而降低数据项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到适用于聚类分析的预处理数据集。
在S402子步骤中,基于预处理后的数据集,使用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假设通过肘部法则确定最佳聚类数量为3,随后利用K-means++算法选取初始中心。通过迭代优化,每次迭代重新分配数据点并更新簇中心,直至中心点稳定,最终确定了聚类的配置。
在S403子步骤中,按照确定的聚类配置,对数据进行多次迭代,以确保每个簇内的点尽靠近其中心点。每次迭代都会更新簇中心,直至达到类内距离最小化的效果,生成了最终的消费者行为聚类结果。
在S404子步骤中,基于聚类结果,应用模式分析技术。使用决策树分类和关联规则挖掘来分析每个簇的特征,识别不同消费者行为模式。例如,一类是高频低消费的消费者,另一类是低频高消费的消费者。
请参阅图6,基于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使用复杂事件处理法,对用户在多组触点的行为路径进行实时分析和映射,并进行路径优化,生成动态用户旅程地图的步骤具体为:
S501:基于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采用实时数据流处理技术,监测用户在多组触点的行为,生成用户行为事件流;
S502:基于用户行为事件流,采用CEP技术,分析事件间关系,生成事件关系映射;
S503:基于事件关系映射,采用路径发现算法,分析用户在多个触点间的交互行为,识别关键行为路径,并进行映射,生成用户行为路径分析结果;
S504:基于用户行为路径分析结果,采用路径优化算法,优化用户行为路径,生成动态用户旅程地图;
实时数据流处理技术包括Apache Kafka和Apache Flink,CEP技术包括Esper和Apache Storm,路径发现算法具体为广度优先搜索和深度优先搜索,路径优化算法具体为Dijkstra算法和A*算法。
在S501子步骤中,基于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通过实时数据流处理技术监测用户在多组触点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Apache Kafka和Apache Flink等技术。ApacheKafka作为一种高吞吐量的分布式消息系统,用于捕获和传输用户在不同触点的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用户在网站上的点击、在移动应用上的交互或其他电子渠道上的活动。数据格式通常是JSON或Avro,包含诸如用户ID、时间戳、行为类型、行为属性等关键信息。一旦这些数据被Kafka捕获,将被送入Apache Flink进行实时处理。Apache Flink是一个流处理框架,能够处理高速流动的数据并提供近乎实时的分析。在Flink中,数据被转化为用户行为事件流,这是一连串时间顺序上相关的用户行为事件。Flink利用其复杂的事件处理(CEP)能力来识别特定的事件模式,如连续购买或重复访问。通过这些处理,生成的用户行为事件流揭示了用户在不同触点的实时互动,为后续的深入分析提供了基础。
在S502子步骤中,基于用户行为事件流,使用CEP技术分析事件间关系,步骤主要涉及Esper和Apache Storm等技术。Esper是一种用于处理复杂事件的引擎,可以识别基于用户定义的规则的事件模式。例如,Esper可以被配置为识别特定顺序的事件,如用户先浏览商品,然后添加到购物车,最后进行购买。Apache Storm提供实时计算能力,可以处理大量数据流并进行复杂的转换和聚合操作。在Storm中,用户行为事件流被进一步分析,以确定事件之间的关系和依赖性。这个过程涉及对数据流中的每个事件进行实时分析,并将其与其他事件进行比较,以找出潜在的关联和模式。最终,步骤生成了事件关系映射,这是一个包含了各种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的详细框架,为进一步的用户行为路径分析奠定了基础。
在S503子步骤中,基于事件关系映射,使用路径发现算法分析用户在多个触点间的交互行为,步骤涉及到的关键算法是广度优先搜索(BFS)和深度优先搜索(DFS)。这两种算法都用于遍历或搜索树或图中的节点,但以不同方式执行。在用户行为分析的上下文中,这些算法用于探索用户在各触点间的行为路径。例如,广度优先搜索可以用来发现用户最常见的行为路径,而深度优先搜索则可以用来探索较少出现但具有重要意义的路径。具体来说,这些算法通过分析用户行为事件流中的事件顺序和频率,来确定用户行为的典型模式,步骤的结果是用户行为路径分析结果,包含了用户在不同触点间的关键行为路径,及其相应的频率和重要性。这些分析结果对于理解用户行为模式至关重要,因为揭示了用户达成特定目标(如购买、注册)的典型途径。
在S504子步骤中,基于用户行为路径分析结果,采用路径优化算法优化用户行为路径,步骤主要应用的算法是Dijkstra算法和A算法。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在图中找到最短路径的算法,特别适用于权重图,其中路径的成本以某种方式(如时间、距离等)表示。而A算法是一种更有效的路径搜索算法,结合了Dijkstra算法的最优性和启发式搜索的速度。在用户行为路径优化的上下文中,这些算法用于找到最优的用户旅程路径,即那些能够提高用户满意度和转化率的路径。通过分析用户行为路径分析结果,这些算法识别出了那些对用户体验和业务目标最有益的路径,并提出改进建议。最终,生成的动态用户旅程地图不仅展示了用户行为的当前状态,还提供了改进用户体验和增加业务转化的潜在途径。
假设有一个在线零售平台,用户可以浏览商品、添加到购物车、进行结账和发表评论。首先应用S501子步骤,使用Apache Kafka和Apache Flink处理用户行为数据。例如,用户A的行为数据,如在10:00浏览商品X,10:05将其添加到购物车,10:15进行购买,被捕获并形成实时的用户行为事件流。接下来,在S502子步骤中,使用Esper和Apache Storm技术分析这些事件流,识别出用户的购买旅程模式,如从浏览到购买的典型路径。进入S503子步骤,利用广度优先搜索和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对用户行为路径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从而揭示出用户在不同触点间的交互模式。例如,发现大多数用户在比较商品价格后才会进行购买。最后,在S504子步骤中,通过应用Dijkstra算法和A*算法对这些用户行为路径进行优化,生成动态用户旅程地图,这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和提高转化率。例如,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网站布局,使得用户更容易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商品,从而更快地完成购买过程。
请参阅图7,基于动态用户旅程地图,运用图论分析法和网络流分析法,在消费者行为网络中识别和优化关键触点,并进行网络优化,生成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的步骤具体为:
S601:基于动态用户旅程地图,采用网络构建算法,分析用户行为数据,识别关键的行为节点和连接,构建消费者行为的网络结构,并创建消费者行为网络模型;
S602:基于消费者行为网络模型,采用图论分析算法,识别网络中的关键节点,生成网络关键点结果;
S603:基于网络关键点结果,采用网络流分析方法,优化网络中的信息流动,生成网络流优化结果;
S604:基于网络流优化结果,采用网络重构技术,优化消费者行为网络结构,生成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
网络构建算法具体为邻接矩阵构建和边缘列表构建,图论分析算法具体为PageRank算法和社区结构发现算法,网络流分析方法具体为最大流最小割定理和Ford-Fulkerson算法,网络重构技术具体为图的重构算法和网络拓扑优化。
在S601子步骤中,通过网络构建算法分析基于动态用户旅程地图的用户行为数据,以构建消费者行为的网络结构,并创建消费者行为网络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算法是邻接矩阵构建和边缘列表构建。这些算法用于将用户行为数据转化为网络结构,其中节点代表用户或行为,而边代表行为之间的关联。邻接矩阵是一种表示图的方法,其中矩阵的行和列代表图中的节点,而矩阵中的元素表示节点间是否有边(即行为之间的直接关联)。如果矩阵的一个元素为1,这意味着两个节点间有直接联系;如果为0,则表示没有直接联系。边缘列表则是另一种表示图的方法,列出了图中所有边的集合,每个边用一对节点来表示。通过这些方法,能够从用户行为数据中提取出网络结构,这有助于理解用户行为的复杂关联和模式。最终,这个步骤生成了一个消费者行为网络模型,这个模型揭示了用户行为之间的复杂网络关系,为后续的图论分析提供了基础。
在S602子步骤中,基于消费者行为网络模型,采用图论分析算法,特别是PageRank算法和社区结构发现算法,来识别网络中的关键节点。PageRank算法,最初由Google创始人发明,用于评估网页重要性,可以应用于评估用户行为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通过考虑网络中节点的连接数量和质量,为每个节点分配一个权重分数。节点的PageRank分数越高,说明在网络中越重要。此外,社区结构发现算法用于识别网络中自然形成的群体,即行为上相似或关联的用户群体。通过这些算法,我们能够识别出网络中对用户行为影响最大的节点,即关键行为节点,以及形成的社区结构。这些关键节点和社区对于理解消费者行为模式至关重要,因为是影响用户决策的关键因素。
在S603子步骤中,基于网络关键点结果,应用网络流分析方法,如最大流最小割定理和Ford-Fulkerson算法,来优化网络中的信息流动。最大流最小割定理是一种确定网络中信息流动能力的方法,通过确定网络中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最大流量来衡量网络的容量。Ford-Fulkerson算法则是一种实现此理论的算法,通过寻找并增加网络中的流量路径,来优化信息流动。在消费者行为网络中,这意味着找到并增强那些最能促进用户转化和参与的行为路径。这样的优化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引导消费者行为,提高营销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最后,在S604子步骤中,基于网络流优化结果,采用网络重构技术,如图的重构算法和网络拓扑优化,来优化消费者行为网络结构,生成优化后的客户触点网络。网络重构技术关注于调整网络结构,以提高其效率和效果。这包括添加或删除节点,或改变节点间的连接,以优化网络的整体性能。这样的重构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影响消费者行为,创建更有效的客户互动点,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假设电子商务公司拥有大量客户交互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网页浏览、产品搜索、购买、评论和社交媒体互动。首先运用S601子步骤,通过邻接矩阵和边缘列表方法,将客户的行为数据,如网页浏览、产品搜索、购买等转化为消费者行为网络模型。例如,如果客户A在短时间内浏览了多个相关产品,这些行为在网络中形成相连的节点。接着,在S602子步骤中,应用PageRank算法和社区结构发现算法,分别用于识别在购物过程中对客户决策影响最大的产品页面或功能,以及具有相似购物行为模式的客户群体。然后,在S603子步骤中,通过最大流最小割定理和Ford-Fulkerson算法,分析和优化信息在网络中的流动路径,例如优化产品推荐和营销活动的传递效率。最后,在S604子步骤中,利用网络重构技术对客户触点网络进行优化,如调整网站布局和推荐系统,以更好地服务于特定客户群体并强化关键产品页面的内部链接。
请参阅图8,基于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结合生存率分析法和因果关系分析法,在集成CRM分析平台上分析客户数据,并进行行为模式预测和营销策略优化,生成综合营销策略预测结果的步骤具体为:
S701:基于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采用生存率分析方法,分析客户数据的生命周期,生成客户生命周期分析结果;
S702:基于客户生命周期分析结果,采用因果关系分析方法,识别影响客户行为的因素,生成因果关系分析结果;
S703:基于因果关系分析结果,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在集成CRM分析平台上预测客户行为模式,生成客户行为模式预测结果;
S704:基于客户行为模式预测结果,采用营销策略优化技术,对营销策略进行优化,生成综合营销策略预测结果;
生存率分析方法具体为Kaplan-Meier估计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具体为Granger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机器学习算法包括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机,营销策略优化技术具体为多目标优化和市场细分策略。
在S701子步骤中,基于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采用生存率分析方法来分析客户数据的生命周期,进而生成客户生命周期分析结果。生存率分析,特别是Kaplan-Meier估计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事件(如客户流失、购买)发生时间的统计方法。在电子商务环境中,这些方法用于估计客户从初次互动到最终流失的时间分布。具体而言,Kaplan-Meier估计用于生成客户存续时间的分布图,而Cox比例风险模型则用于分析影响客户存续时间的因素。通过这些方法,能够识别客户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并理解影响客户忠诚度和流失率的关键因素,步骤的结果是详细的客户生命周期分析报告,其中包括客户存续时间的统计分布和影响客户生命周期的关键变量。这些分析结果对于理解客户行为至关重要,因为帮助企业识别并针对性地解决导致客户流失的问题。
在S702子步骤中,基于客户生命周期分析结果,采用因果关系分析方法,特别是Granger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识别影响客户行为的因素,并生成因果关系分析结果。Granger因果检验用于确定一个时间序列是否可以预测另一个时间序列,这在分析客户行为数据时极其有用,例如,判断过去的营销活动是否对客户购买行为产生影响。VAR模型则用于揭示多个时间序列之间的动态关系,如客户互动、购买频率和反馈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生成详尽的因果关系分析报告,揭示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客户行为,这对于制定更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在S703子步骤中,基于因果关系分析结果,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如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机,预测客户行为模式,并在集成CRM分析平台上生成客户行为模式预测结果。随机森林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并对其结果进行平均来提高预测准确性,而梯度提升机通过逐步改进预测模型来优化预测结果。这些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处理大量的客户数据,识别复杂的行为模式,并预测未来的客户行为。预测结果可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和行为趋势,为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最后,在S704子步骤中,基于客户行为模式预测结果,采用营销策略优化技术,如多目标优化和市场细分策略,对营销策略进行优化,并生成综合营销策略预测结果。多目标优化帮助企业在多个营销目标(如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销售额、提升客户满意度)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市场细分策略则侧重于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以实现更针对性的营销活动。优化后的营销策略旨在提高营销活动的效果,增加投资回报率,并更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假设这个在线零售商拥有庞大的客户数据库,包括客户购买历史、网站浏览记录、营销活动互动等数据。首先在S701子步骤中,通过使用Kaplan-Meier估计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了客户购买数据,如购买日期、频率和最近一次购买日期,以生成客户生命周期分析结果,此分析帮助识别了影响客户流失风险的关键因素,如折扣频率或产品类别。接着,在S702子步骤中,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来分析营销活动与客户购买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分析电子邮件营销活动如何影响销售增长。然后,在S703子步骤中,使用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机等机器学习算法,基于历史客户数据预测客户的未来购买行为,如对特定促销活动的响应或潜在购买时间。最后,在S704子步骤中,结合客户行为模式预测结果,通过多目标优化和市场细分策略,对营销策略进行优化,例如为不同客户群体设计个性化营销信息或调整促销活动以最大化销售和客户满意度。
请参阅图9,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系统用于执行上述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系统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块、时间序列分析模块、消费者行为建模模块、行为转变点分析模块、行为模式分类模块、营销策略优化模块;
数据预处理模块基于收集到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K-近邻算法和异常值检测方法进行数据清洗,对缺失值和异常值进行处理,并执行Z分数标准化,生成标准化消费者数据;
时间序列分析模块基于标准化消费者数据,采用ARIMA模型进行时间序列分解,并使用动态时间弯曲算法对数据进行模式匹配,生成时间序列分析结果;
消费者行为建模模块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结果,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隐马尔可夫模型,进行消费者行为的趋势和周期性分析,生成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
行为转变点分析模块基于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采用贝叶斯变点分析识别关键行为转变时刻,进行关键点标注,生成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
行为模式分类模块基于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应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消费者行为进行模式分类,生成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
营销策略优化模块基于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结合图论分析法和网络流分析法,在集成CRM分析平台上进行客户行为模式预测和营销策略优化,生成综合营销策略预测结果。
通过高效的数据预处理,系统确保了营销策略建立在准确和一致的数据基础上,大幅提高了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时间序列分析模块的应用使企业能够洞察市场和客户行为的时间趋势,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消费者行为建模提供了深入的行为分析,帮助企业设计更个性化的营销活动。行为转变点分析的准确性使企业能够及时响应市场和消费者行为的关键变化,保持市场竞争力。最后,行为模式分类和营销策略优化的结合不仅提升了营销活动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还显著提高了营销资源的利用率和投资回报。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他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收集到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动态时间弯曲算法,对消费者行为的时间序列进行匹配和分析,并进行模式识别,生成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法,对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动态进行建模,并进行趋势和周期性分析,生成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
基于所述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应用转变点分析法,识别消费者行为中的关键转变时刻,并进行关键点标注,生成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
基于所述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法,将消费者行为划分为多个模式类别,并进行模式分类,生成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
基于所述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使用复杂事件处理法,对用户在多组触点的行为路径进行实时分析和映射,并进行路径优化,生成动态用户旅程地图;
基于所述动态用户旅程地图,运用图论分析法和网络流分析法,在消费者行为网络中识别和优化关键触点,并进行网络优化,生成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
基于所述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结合生存率分析法和因果关系分析法,在集成CRM分析平台上分析客户数据,并进行行为模式预测和营销策略优化,生成综合营销策略预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包括变化趋势、异常行为识别和时间点标注,所述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包括状态转移图、行为预测和潜在决策分析,所述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包括转变时刻、影响因素和行为改变趋势,所述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包括模式标签、行为特征和类别分布,所述动态用户旅程地图包括行为轨迹、触点互动和路径变化,所述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包括关键节点、优化路径和网络结构图,所述综合营销策略预测结果包括行为预测结果、策略效果评估和优化方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收集到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动态时间弯曲算法,对消费者行为的时间序列进行匹配和分析,并进行模式识别,生成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收集到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数据清洗技术进行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和数据格式标准化,生成标准化消费者行为数据;
基于所述标准化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分解,生成分解的时间序列数据;
基于所述分解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动态时间弯曲算法进行相似性匹配和模式提取,生成时间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时间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采用模式识别技术进行关键模式识别,生成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
所述数据清洗技术包括使用插值法处理缺失值,应用箱线图和标准偏差方法识别异常值,以及执行最小-最大归一化,所述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包括季节性分解和周期性调整方法,所述动态时间弯曲算法为基于欧几里得距离的非线性序列比对和弯曲路径优化技术,所述模式识别技术包括密度基础聚类和决策树分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法,对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动态进行建模,并进行趋势和周期性分析,生成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行为时间序列分析结果,采用特征提取技术从数据中提取关键行为特征,包括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建立提取的行为特征数据集;
基于所述提取的行为特征数据集,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执行趋势和周期性的量化分析,通过时间序列分解和周期检测,揭示消费者行为的关键模式和周期性变化,生成统计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统计分析结果,采用状态空间模型技术构建消费者行为的动态模型,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动态建模和预测,生成初步的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
基于所述初步的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执行模型优化,并通过参数调整和交叉验证,提高模型的准确率和预测能力,生成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
所述特征提取技术包括多维缩放和线性判别分析,所述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包括多变量方差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所述状态空间模型技术包括卡尔曼滤波和隐马尔可夫模型,所述模型优化包括贝叶斯参数优化和模拟退火算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应用转变点分析法,识别消费者行为中的关键转变时刻,并进行关键点标注,生成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趋势和季节性分析,并通过数据模式识别,生成潜在转变点数据;
基于所述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数据清洗和标准化技术,去除异常值和缺失数据,生成净化后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集;
基于所述净化后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集,采用时序分析方法,识别消费者行为的潜在转变点,并应用动态分割技术,生成初步转变点结果;
基于所述初步转变点结果,采用统计验证技术,确认并标注关键行为转变点,生成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
所述数据清洗和标准化技术包括去噪声处理、缺失值插补、数据规范化,所述时序分析方法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所述统计验证技术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法,将消费者行为划分为多个模式类别,并进行模式分类,生成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采用数据预处理技术,为聚类分析做准备,生成聚类分析预处理数据集;
基于所述聚类分析预处理数据集,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通过数据特征分析确定聚类数量和初始聚类中心,生成聚类算法配置;
基于所述聚类算法配置,采用迭代优化技术,对消费者行为数据进行多次迭代聚类,以最小化每个类内数据点与其聚类中心的距离,生成消费者行为聚类结果;
基于所述消费者行为聚类结果,采用模式分析技术,对多个聚类进行分析,识别每个类别的特征和模式,并对类别进行分类标注,生成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
所述数据预处理技术包括数据标准化和去相关性处理,所述K-均值聚类算法包括初始中心选择和迭代聚类中心更新,所述迭代优化技术包括簇内距离最小化和中心点更新策略,所述模式分析技术包括决策树分类和关联规则挖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使用复杂事件处理法,对用户在多组触点的行为路径进行实时分析和映射,并进行路径优化,生成动态用户旅程地图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采用实时数据流处理技术,监测用户在多组触点的行为,生成用户行为事件流;
基于所述用户行为事件流,采用CEP技术,分析事件间关系,生成事件关系映射;
基于所述事件关系映射,采用路径发现算法,分析用户在多个触点间的交互行为,识别关键行为路径,并进行映射,生成用户行为路径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用户行为路径分析结果,采用路径优化算法,优化用户行为路径,生成动态用户旅程地图;
所述实时数据流处理技术包括Apache Kafka和Apache Flink,所述CEP技术包括Esper和Apache Storm,所述路径发现算法具体为广度优先搜索和深度优先搜索,所述路径优化算法具体为Dijkstra算法和A*算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动态用户旅程地图,运用图论分析法和网络流分析法,在消费者行为网络中识别和优化关键触点,并进行网络优化,生成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动态用户旅程地图,采用网络构建算法,分析用户行为数据,识别关键的行为节点和连接,构建消费者行为的网络结构,并创建消费者行为网络模型;
基于所述消费者行为网络模型,采用图论分析算法,识别网络中的关键节点,生成网络关键点结果;
基于所述网络关键点结果,采用网络流分析方法,优化网络中的信息流动,生成网络流优化结果;
基于所述网络流优化结果,采用网络重构技术,优化消费者行为网络结构,生成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
所述网络构建算法具体为邻接矩阵构建和边缘列表构建,所述图论分析算法具体为PageRank算法和社区结构发现算法,所述网络流分析方法具体为最大流最小割定理和Ford-Fulkerson算法,所述网络重构技术具体为图的重构算法和网络拓扑优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结合生存率分析法和因果关系分析法,在集成CRM分析平台上分析客户数据,并进行行为模式预测和营销策略优化,生成综合营销策略预测结果的步骤具体为:
基于所述优化的客户触点网络,采用生存率分析方法,分析客户数据的生命周期,生成客户生命周期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客户生命周期分析结果,采用因果关系分析方法,识别影响客户行为的因素,生成因果关系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因果关系分析结果,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在集成CRM分析平台上预测客户行为模式,生成客户行为模式预测结果;
基于所述客户行为模式预测结果,采用营销策略优化技术,对营销策略进行优化,生成综合营销策略预测结果;
所述生存率分析方法具体为Kaplan-Meier估计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所述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具体为Granger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所述机器学习算法包括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机,所述营销策略优化技术具体为多目标优化和市场细分策略。
10.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块、时间序列分析模块、消费者行为建模模块、行为转变点分析模块、行为模式分类模块、营销策略优化模块;
所述数据预处理模块基于收集到的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K-近邻算法和异常值检测方法进行数据清洗,对缺失值和异常值进行处理,并执行Z分数标准化,生成标准化消费者数据;
所述时间序列分析模块基于标准化消费者数据,采用ARIMA模型进行时间序列分解,并使用动态时间弯曲算法对数据进行模式匹配,生成时间序列分析结果;
所述消费者行为建模模块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结果,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隐马尔可夫模型,进行消费者行为的趋势和周期性分析,生成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
所述行为转变点分析模块基于消费者行为动态模型,采用贝叶斯变点分析识别关键行为转变时刻,进行关键点标注,生成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
所述行为模式分类模块基于关键行为转变点结果,应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消费者行为进行模式分类,生成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
所述营销策略优化模块基于消费者行为模式分类,结合图论分析法和网络流分析法,在集成CRM分析平台上进行客户行为模式预测和营销策略优化,生成综合营销策略预测结果。
CN202410040696.4A 2024-01-11 2024-01-11 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75572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40696.4A CN117557299B (zh) 2024-01-11 2024-01-11 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40696.4A CN117557299B (zh) 2024-01-11 2024-01-11 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57299A true CN117557299A (zh) 2024-02-13
CN117557299B CN117557299B (zh) 2024-03-22

Family

ID=89813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40696.4A Active CN117557299B (zh) 2024-01-11 2024-01-11 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57299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49569A1 (en) * 2012-11-26 2014-05-29 Andreas Wittenstein Correlative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multi-service, multi-network systems
US20170200192A1 (en) * 2016-01-07 2017-07-13 Vantiv,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ication of predicted consumer spend based on historical purchase activity progressions
US10755291B1 (en) * 2019-10-25 2020-08-25 Isolation Network, In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utomation of marketing campaigns
CN112116387A (zh) * 2020-09-16 2020-12-22 北京秒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因果关系的信息预测方法
CN114118622A (zh) * 2021-12-08 2022-03-01 北京北大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时间序列的数据趋势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14742128A (zh) * 2022-03-10 2022-07-12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一种船舶异常行为的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US11494811B1 (en) * 2022-02-24 2022-11-08 Isolation Network, In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ediction of high-value social media audience behavior for marketing campaigns
CN115994778A (zh) * 2022-12-04 2023-04-21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多元用户用能行为精细画像方法
CN116029766A (zh) * 2023-02-06 2023-04-28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交易决策识别方法、激励策略优化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7291655A (zh) * 2023-11-27 2023-12-26 广州欧派创意家居设计有限公司 基于实体、网络协同映射的消费者生命周期运营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49569A1 (en) * 2012-11-26 2014-05-29 Andreas Wittenstein Correlative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multi-service, multi-network systems
US20170200192A1 (en) * 2016-01-07 2017-07-13 Vantiv,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ication of predicted consumer spend based on historical purchase activity progressions
US10755291B1 (en) * 2019-10-25 2020-08-25 Isolation Network, In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utomation of marketing campaigns
CN112116387A (zh) * 2020-09-16 2020-12-22 北京秒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因果关系的信息预测方法
CN114118622A (zh) * 2021-12-08 2022-03-01 北京北大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时间序列的数据趋势预测方法和系统
US11494811B1 (en) * 2022-02-24 2022-11-08 Isolation Network, In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ediction of high-value social media audience behavior for marketing campaigns
CN114742128A (zh) * 2022-03-10 2022-07-12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一种船舶异常行为的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5994778A (zh) * 2022-12-04 2023-04-21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多元用户用能行为精细画像方法
CN116029766A (zh) * 2023-02-06 2023-04-28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交易决策识别方法、激励策略优化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7291655A (zh) * 2023-11-27 2023-12-26 广州欧派创意家居设计有限公司 基于实体、网络协同映射的消费者生命周期运营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EUCHERT, M等: "Conceptual Modeling Meets Customer Journey Mapping: Structuring a Tool for Service Innovation", 《2019 IEEE 21ST CONFERENCE ON BUSINESS INFORMATICS (CBI)》, vol. 1, 1 September 2020 (2020-09-01) *
孙媚竹: "客户旅程视角下蚌压国际市场集客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工程科技Ⅱ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vol. 6, 15 June 2023 (2023-06-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57299B (zh) 2024-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uo et al. Integration of ART2 neural network and genetic K-means algorithm for analyzing Web browsing paths in electronic commerce
Ghazal et al.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 (KDD) techniques in cost overru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Seret et al. A new SOM-based method for profile generation: Theory and an application in direct marketing
Albayrak Ünal et al.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inventory manage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Zhao et al. Modelling consumer satisfaction based on online reviews using the improved Kano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sk attitude and aspiration
Akerkar Advanced data analytics for business
CN107862406A (zh) 应用深度学习和改进Apriori算法综合的一次设备风险预测的方法
Ren et al. AI-based fashion sales forecasting methods in big data era
CN110096651B (zh) 基于在线社交媒体个人中心网络的可视化分析方法
Wu et al. RETRACTED ARTICL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ased high dimensional data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for interactive data exploration in E-commerce
Zhang et al. Combination classification method for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Jittawiriyanukoon et al. Simulation for predictive maintenance using weighted training algorithms in machine learning.
CN117557299B (zh) 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营销策划方法及系统
Zhang et al. Multi-view dynamic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 embedding
Pham et al. Predictive analysis of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es: Review and taxonomy
El Koufi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iques applied in precision marketing: a survey
Diwandari et al. Comparison of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dynamic mining of user interest navigation pattern in e-commerce websites
Kolukuluri et al. Business Intelligence Using Data Mining Techniques And Predictive Analytics
Chen et al. Application of a 3NN+ 1 based CBR system to segmentation of the notebook computers market
Wang et al. Discovering consumer's behavior changes based on purchase sequences
Wang et al. Retail Demand Forecasting Using Spatial-Temporal Gradient Boosting Methods
Kuang et al. An Association Rules-Based Method for Outliers Cleaning of Measurement Data in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Elhishi et al. Perspectives on the evolution of online communities
Gu et al. Influence maximization in social networks using role-based embedding.
Wikamulia et al. Predictive business intelligence dashboard for food and beverage busin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