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45056A - 一种终端产品的比吸收率控制方法及相关终端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产品的比吸收率控制方法及相关终端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45056A
CN117545056A CN202210920060.XA CN202210920060A CN117545056A CN 117545056 A CN117545056 A CN 117545056A CN 202210920060 A CN202210920060 A CN 202210920060A CN 117545056 A CN117545056 A CN 1175450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ption rate
matching circuit
specific absorption
terminal produc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200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峰
杨华
蒋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2006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450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45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450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33Hand-held transceivers
    • H04B1/3838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F exposure to the user, e.g. by changing the shape of the transceiver while in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终端产品的比吸收率控制方法及相关终端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终端产品的信号强度,以确定终端产品的距离范围内出现人体时的信号强度突变值;判断信号强度突变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则对终端产品中天线本体由连通第一匹配电路切换至连通第二匹配电路;其中,第一匹配电路连通时,终端产品具有第一比吸收率;第二匹配电路连通时,终端产品具有第二比吸收率;第一比吸收率大于第二比吸收率。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控制终端产品的比吸收率。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产品的比吸收率控制方法及相关终端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产品的比吸收率控制方法及相关终端产品。
背景技术
比吸收率是手机或无线产品之电磁波能量吸收比值(又称SAR:SpecificAbsorption Rate),表示通信设备热能对人体造成影响的程度,比吸收率的意义为单位质量的人体组织所吸收或消耗的电磁功率,单位为W/kg,数值越大,表示对人体的影响越大,反之,则影响越小。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公众接触到的手持设备越来越多,由于人体距离手持设备很近时会产生感应电磁场,导致吸收和耗散电磁能量,为了保证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在一个安全的范围,世界各国及相关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电磁辐射的标准,国际通用的比吸收率标准值为2W/kg。
常规控制比吸收率的方式主要通过增加SAR传感器来确定感应距离,或者采用修改天线、降低天线辐射效率来控制比吸收率。以上方法会导致生产成本高,或者影响天线性能而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如何巧妙的在不增加成本和影响已有天线的性能的情况下,控制比吸收率以规避比吸收率超标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终端产品的比吸收率控制方法及相关终端产品,既不影响已有天线的性能又能控制比吸收率以规避比吸收率超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终端产品的比吸收率控制方法,其中,该终端产品包括天线本体、第一匹配电路和第二匹配电路;该方法包括:获取终端产品的信号强度,以确定终端产品的距离范围内出现人体时的信号强度突变值;判断信号强度突变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则对终端产品中天线本体由连通第一匹配电路切换至连通第二匹配电路;其中,第一匹配电路连通时,终端产品具有第一比吸收率;第二匹配电路连通时,所述终端产品具有第二比吸收率;第一比吸收率大于第二比吸收率。
其中,第二匹配电路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第二匹配电路对应不同的频段;对终端产品中天线本体由连通第一匹配电路切换至连通第二匹配电路,包括:在终端产品的当前通信频段中,确定信号强度突变值满足预设条件的信号所在的频段,作为目标频段;对天线本体由连通第一匹配电路切换至连通与目标频段对应的第二匹配电路。
其中,第一匹配电路对应的频段包含各第二匹配电路对应的频段。
其中,比吸收率控制方法还包括:当终端天线连通第二匹配电路时,若突变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连通所述第一匹配电路。
其中,判断信号强度突变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判断信号强度突变值是否达到门限值。
其中,预设距离范围为0-5mm。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终端产品,该终端产品包括:天线本体;第一匹配电路,第一匹配电路连通时,终端产品具有第一比吸收率;第二匹配电路,第二匹配电路连通时,终端产品具有第二比吸收率;第一比吸收率大于第二比吸收率;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用于切换连通第一匹配电路或第二匹配电路。
其中,第二匹配电路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所述第二匹配电路对应不同的频段;切换开关用于切换连通第一匹配电路和各第二匹配电路中的一个。
其中,第一匹配电路对应的频段包含各第二匹配电路对应的频段。
其中,该终端产品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根据信号强度突变值控制切换开关切换连通至不同的匹配电路。
上述方案,通过先获取终端产品的信号强度,以确定终端产品的预设距离范围内出现人体时的信号强度突变值,若该信号强度突变值满足预设条件,则对天线本体由连通第一匹配电路切换至连通第二匹配电路,其中,当第一匹配电路连通时终端产品具有的第一比吸收率大于连通至第二匹配电路时终端产品具有的第二比吸收率。本申请方案通过信号强度突变值满足预设条件确定人体是在距离终端预设的距离范围内的,无需额外配置比吸收率传感器来确定感应距离以节约成本,且相比于降低天线传导的方式,本申请无需改变已有天线性能,可通过将天线本体连通比吸收率较低的第二比吸收率对应的第二匹配电路控制比吸收率。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申请提供的终端产品比吸收率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提供的用户手持终端产品前后信号强度变化的示意图;
图1c是本申请提供的终端产品比吸收率控制方法一实施例中比吸收率控制前后的对比图;
图2是图1a所示步骤S13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终端产品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a,图1a是本申请提供的终端产品的比吸收率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需注意的是,若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果,本实施例并不以图1a所示的流程顺序为限。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S110:获取终端产品的信号强度,以确定终端产品的预设距离范围内出现人体时的信号强度突变值。
本实施例的方法用于通过获取终端产品的信号强度值,以确定终端产品的预设距离范围内出现人体时的信号强度突变值,再通过判断终端产品的预设距离范围内该信号强度突变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确定是否将终端产品中天线本体由连通具有第一比吸收率的第一匹配电路切换至连通具有小于第一比吸收率的第二比吸收率对应的第二匹配电路,通过将天线本体连通至第二匹配电路实现对比吸收率的控制。
本文所述的终端产品指移动终端设备,可以但不限于是执法记录仪产品、小型终端产品,例如5G执法记录仪产品、5G手机等。终端产品的预设距离范围表示人体容易受到终端产品的超过安全电磁辐射标准影响(即比吸收率超标)的距离范围,本实施例中,该预设距离范围根据比吸收率相关认证标准确定,可以但不限于是CE认证标准要求的0-5mm。
本实施例中,终端产品的信号强度值、确定信号强度突变值均可通过该终端产品获得,其中,终端产品的信号强度可被实时获取。在一实施方式中,获取的终端产品的信号强度值可以为终端产品处于运行状态下人体中任一部位、从任一方向靠近终端产品预设距离范围内获得的值,运行状态包括使用状态和开机后的未使用状态。例如,终端产品信号强度值可为手持终端设备的用户A和手持终端设备的用户B处于通话状态时,手持终端设备的任一用户把终端设备以任一方向贴近脑袋,或以任一方向靠近胸部时的信号强度值。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获取的终端产品的信号强度值也可以为人体与终端产品的距离超出预设距离范围时的值,例如为手持设备的用户A或手持设备的用户B通话过程中或通话完成后将终端产品放置一边(比如桌子上,设备脱离人体)时获取到的终端产品的信号强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强度突变值为当前信号强度和人体未接触终端产品时(人体和终端产品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范围的最大值时)信号强度的变化量。其中,由于人体是很大的电容,当人体靠近终端产品预设距离范围内时会导致终端产品的驻波发生偏移,当驻波发生偏移的时候,对应信号强度会产生较大的跳变量,此时,信号强度突变值较大。结合图1b进行说明,该终端产品运行的频段为LTE,在手持前该终端产品信号强度值显示为-88dBm,而在手持后信号强度值为-94dBm,信号强度在手持前后信号强度的突变值为6dB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取终端产品的信号强度之前,具体地,在终端产品设计过程中,会预先确定人体距离该产品预设距离范围内时比吸收率超标的目标频段和比吸收率超标的数值,进而通过比吸收率超标的目标频段和比吸收率超标的数值确定步骤S120的预设条件,以及设计第二匹配电路。
比吸收率超标的目标频段是指比吸收率超标时终端产品所处的运行频段。
比吸收率超标的数值是指测得的比吸收率实际值与比吸收率预设阈值的差值,其中,比吸收率预设阈值需设定为等于或者低于安全电磁辐射标准(比吸收率标准值)影响的值。需要说明的是,世界各国及相关组织制定比吸收率标准值不同,比如美国标准为1.6W/kg(1克),欧洲标准为2.0W/kg(10克),国际通用标准为以6分钟计时,每公斤脑组织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不超过2W等,比吸收率预设阈值可以为世界各国及相关组织中的任一个制定的比吸收率标准值,也可以为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低于该比吸收率标准值的值,以更大程度的减少电子产品对人体产生的电磁辐射,具体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方式中,终端产品比吸收率超标的频段和比吸收率超标的数值是通过比吸收率测量系统测定的。比吸收率测量系统由人体模型、测量仪器、扫描定位系统、探针对及被测设备夹具等组成,其中,人体模型的内部是模拟人体组织液,该液体的电磁特性与人体组织的电磁特性一致,且探针可在人体模型内自由移动进行测试,当在模拟通话状态时,人体模型靠近模拟通话设备预设距离范围内时(例如0-5mm时),将探针插入人体模型中,测量仪器通过探针测量人体模型内部的场强值,根据测得的场强值等计算出相应的比吸收率值,通过比吸收率测量系统确定出距离模拟通话设备预设距离范围内时,确定终端产品比吸收率超标的频段和比吸收率超标的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当人体与终端产品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时,信号强度突变值较大,而终端产品比吸收率超标的频段和比吸收率超标的数值是在人体距离模拟通话设备预设距离范围内时,通过比吸收率测量系统确定得到的,因此,在相同的终端产品、相同的频段及相同的人体靠近终端产品的预设距离范围的情况下,可先确定终端产品比吸收率超标的频段和比吸收率超标的数值,然后确定该终端产品在相同的频段、相同的预设距离范围内出现人体时的信号强度突变值,可利用该方式下确定的信号强度突变值作为步骤S120的预设条件,来判断该终端产品比吸收率超标情况。
步骤S120:判断信号强度突变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其中,预设条件为预先设定的用于判断终端产品当前运行状态下比吸收率是否超标的条件。在一实施方式中,预设条件为利用步骤S110中的方式确定的信号强度突变值,可将该确定的信号强度突变值作为判断终端产品在当前运行状态下比吸收率是否超标的门限值。在一实施例中,为使该门限值更具有代表性,可综合多次试验校准找出该门限值。具体地,先分别测得从任一方向、任一部位、距离终端产品预设距离范围内等出现测试者或模拟测试者的测试物的各信号强度突变值,然后,选取各信号强度突变值中的最小值或者平均值做为上述门限值。其中,模拟测试者的测试物具体如校准夹具,该校准夹具具备人体相同的电磁特性,可用于代替人体。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终端产品或相同的终端产品但处于不同的比吸收率超标频段所得到的预设条件是不同的。因此,在一些实施场景中,可在确定终端产品的尺寸及相关参数后,先对该终端产品的各个频段进行比吸收率测定,以确定出该终端产品比吸收率超标的频段和超标的数值,然后通过多次试验校准找出该比吸收率超标频段对应的预设条件。
本实施例中,信号强度突变值满足预设条件表示信号强度突变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条件(例如门限值),当信号强度突变值满足预设条件时,则对应当前的比吸收率是超标的,则执行步骤S130。
步骤S130:将终端产品中天线本体由连通第一匹配电路切换至连通第二匹配电路。
本文所述的天线本体为单频或多频天线,且可与第一匹配电路、第二匹配电路连通形成不同的匹配电路,在信号强度突变值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终端产品中天线本体由连通第一匹配电路切换至连通第二匹配电路。其中,第一匹配电路连通时,终端产品具有第一比吸收率,第二匹配电路连通时,终端产品具有第二比吸收率,第一比吸收率大于第二比吸收率。第一比吸收率指在终端产品预设距离范围内出现满足预设条件的信号强度突变值时,天线本体继续连通第一匹配电路的比吸收率值,此时,第一比吸收率大于比吸收率预设阈值,人体会受到超出安全范围的高电磁辐射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人体受到超出安全范围的电磁辐射的影响,可将天线本体由连通第一匹配电路切换至连通第二匹配电路,其中,连通第二匹配电路时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小于第一比吸收率,故本实施例方案能够通过匹配电路的切换实现比吸收率的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匹配电路为比吸收率未超标时的默认连通电路。例如,在人体距离终端产品预设距离范围内信号强度突变值不满足预设条件,或人体与终端产品的距离超出预设距离范围时信突变值不满足预设条件时,终端产品当前的比吸收率值小于比吸收率预设阈值,此时天线本体连通第一匹配电路。
在一实施例中,人体距离终端产品预设距离范围内时(例如用户手持终端产品通话时),信号强度突变值满足预设条件,此时,将天线本体由连通第一匹配电路切换为连通第二匹配电路,以降低比吸收率,而在用户逐渐远离终端产品的过程中(例如用户通话结束,将终端产品放下,身体不接触该终端产品时),获取得到信号强度突变值不满足预设条件,则天线本体由连通第二匹配电路再切换为连通第一匹配电路。
本实施例中,通过先获取终端产品的信号强度,以确定终端产品的预设距离范围内出现人体时的信号强度突变值,若该信号强度突变值满足预设条件,则对天线本体由连通第一匹配电路切换至连通第二匹配电路,其中,当第一匹配电路连通时终端产品具有的第一比吸收率大于连通至第二匹配电路时终端产品具有的第二比吸收率。本实施例方案通过信号强度突变值满足预设条件确定人体是在距离终端预设的距离范围内的,而无需额外配置比吸收率传感器来确定感应距离以节约成本,且相比于降低天线传导的方式,本申请无需改变已有天线性能,可通过将天线本体连通比吸收率较低的第二比吸收率对应的第二匹配电路控制比吸收率。
其中,第二匹配电路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匹配电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天线本体可与各第二匹配电路连通形成不同于第一匹配电路的各第二匹配电路,其中,任一第二匹配电路连通时,终端产品对应的第二比吸收率均低于第一比吸收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二匹配电路对应的比吸收率超标的通信频段不同,第一匹配电路对应的频段包含各个第二匹配电路对应比吸收率超标的通信频段,更具体地,第一匹配电路对应的频段包含比吸收率未超标的频段和比吸收率超标频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确定当前的信号强度突变值满足预设条件后,还需要确定信号强度突变值满足预设条件的信号所在的频段,以确定终端产品中天线本体由连通第一匹配电路切换至连通与该频段对应的第二匹配电路。
具体地,请参阅图2,图2是图1a所示步骤S13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步骤S13还包括:
S210:在终端产品的通信频段中,确定信号强度突变值满足预设条件的信号所在的频段,作为目标频段。
本实施例中,终端产品的信号强度值、信号强度突变值和信号强度突变值满足预设条件的信号所在的频段均可通过该终端产品获得。具体地,在终端产品的各通信频段中,确定信号强度突变值满足预设条件的信号所在的频段,作为目标频段,可以理解的是,确定的目标频段即为比吸收率超标频段。
S220:对天线本体由连通第一匹配电路切换至连通与目标频段对应的第二匹配电路。
在确定目标频段后,对天线本体由连通第一匹配电路切换至连通与目标频段对应的第二匹配电路。
本实施例中,第二匹配电路是为了避免人体受到较高比吸收率影响,而设计的能够降低比吸收率的匹配电路,其中,各第二匹配电路是针对比吸收率超标的不同目标频段设计的不同匹配电路,也就是说,各第二匹配电路对应的目标频段不同。具体地,在设计各第二匹配电路时,先确定比吸收率超标的目标频段和对应的超标数值,然后通过调节各比吸收率超标的目标频段对应的原匹配电路中的斜振点等,以设计能够降低一定比吸收率数值的第二匹配电路,进而通过连通第二匹配电路来降低比吸收率超标的目标频段对应的比吸收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使人体免于受到超出安全电磁辐射标准的影响,可使天线本体连通第二匹配电路时对应的比吸收率值小于比吸收率预设阈值。下面结合图1c进行说明,如图1c所示,终端产品包括14个频段,分别为GSM900、DSC1800、WCDMA Band 1、WCDMABand 3、WCDMA Band 8、LTE Band 1、LTE Band 3、LTE Band 7、LTE Band 8、LTE Band 20、LTE Band 28、LTE Band 38、LTE Band 40和Wi-Fi 2.4G。其中,该终端产品中第一匹配电路可包含上述14个频段。分别对人体靠近(包括人体大脑靠近和身体靠近)终端产品预设距离范围时,该终端产品的14个频段的比吸收率数值进行测定。若选用的比吸收率预设阈值为2.0W/kg(10g),则结果测得的GSM900比吸收率数值1.896W/kg,接近比吸收率预设阈值,而测得的LTE Band 3的比吸收率数值2.152W/kg大于比吸收率预设阈值,且超标数值为0.152W/kg;若选用的比吸收率预设阈值为1.8W/kg(10g),则结果测得的GSM900和LTEBand3比吸收率值均大于比吸收率预设阈值,超标数值分别为0.096W/kg和0.352W/kg,以选用的比吸收率预设阈值为1.8W/kg(10g)为例,第二匹配电路对应的目标频段为GSM900和LTE Band 3,若第二匹配电路的数量为两个,分别是第三匹配电路和第四匹配电路,其中,第三匹配电路对应的目标频段为GSM900,第四匹配电路对应目标频段为LTE Band3,此时,第二匹配电路中第三匹配电路和第四匹配电路对应的比吸收率超标数值分别为0.096W/kg和0.352W/kg,先换算比吸收率超标0.096W/kg和0.352W/kg需要将电路中的斜振点调节的程度,对电路中的斜振点进行相应调节,使天线本体连通至目标频段对应的第三匹配电路或第四匹配电路时,对应目标频段的比吸收率能降低相应的数值;若第二匹配电路的数量为1个,计算得到GSM900和LTE Band 3频段比吸收率超标的最大值为0.352W/kg,此时换算比吸收率超标0.352W/kg需要将电路中的斜振点调节的程度,通过调节斜振点使天线本体连通至第二匹配电路时,GSM900和LTE Band 3频段的吸收率至少能降低0.352W/kg。通过图1c所示的控制前后终端产品不同频段的比吸收率值可以看出目标频段的比吸收率得到明显的控制,其中,GSM900的比吸收率值由控制前的1.896W/kg降为1.351W/kg,LTE Band 3由控制前的2.152W/kg降为1.343W/kg。
其中,天线本体是通过连通比吸收率超标的目标频段对应的第二匹配电路来降低相应目标频段的比吸收率的,第一匹配电路和各第二匹配电路所连接的天线本体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与天线本体连通的第一匹配电路和各第二匹配电路的具体电路设置不同。因此,本实施例方案无需改变已有天线性能,也能降低对应目标频段的比吸收率,其中,各第二匹配电路可以分别对应单个不同的比吸收率目标频段、也可以分别对应多个不同的比吸收率超标的目标频段,也就是说,可通过设置一个匹配电路解决一个目标频段比吸收率超标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匹配电路解决多个目标频段比吸收率超标的问题。终端产品需要的第二匹配电路个数可以但不限于包含一个匹配电路、两个匹配电路或三个匹配电路,可根据实际比吸收率超标的目标频段数量和超标的数值情况选择需要的第二匹配电路的数量,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终端产品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终端产品包括:天线本体31、第一匹配电路和第二匹配电路32、切换开关33、控制器34。
本文所述的终端产品指移动终端设备,可以但不限于是执法记录仪产品、小型终端产品,例如5G执法记录仪产品、5G手机等,在一实施例中,终端产品包括天线本体31、第一匹配电路和第二匹配电路32、切换开关33;其中,天线本体31为单频或多频天线,切换开关33用于切换天线本体连通第一匹配电路或第二匹配电路,当第一匹配电路连通时,终端产品具有第一比吸收率,第二匹配电路连通时,终端产品具有第二比吸收率,第一比吸收率大于第二比吸收率,即第一匹配电路和第二匹配电路为比吸收率不同的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产品的第二匹配电路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切换开关33用于切换天线本体连通第一匹配电路和各第二匹配电路中的一个,其中,各第二匹配电路对应不同的频段,更具体的,各第二匹配电路对应的频段为终端产品比吸收率超标的不同目标频段,各第二匹配电路可以分别对应单个不同的比吸收率超标的目标频段、也可以分别对应多个不同的比吸收率超标的目标频段;第一匹配电路对应的频段包含各第二匹配电路对应的频段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匹配电路对应的频段包含各第二匹配电路对应的比吸收率超标的目标频段和比吸收率未超标频段,其中,终端产品中天线本体31可连通的匹配电路个数不限于本文所举实施例中的两个匹配电路或三个匹配电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34用于控制切换开关33切换连通至不同的匹配电路;控制器34还用于获取终端产品的信号强度,确定终端产品的预设距离范围内出现人体时的信号强度突变值;若信号强度突变值满足预设条件,则控制切换开关33切换连通至第二匹配电路;若信号强度未发生突变或突变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切换开关连通第一匹配电路。
控制器34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控制器34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控制器34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控制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控制器34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控制器34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终端产品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步骤,相关内容的详细说明请参见上述方法部分,在此不再赘叙。
以上方案,通过先获取终端产品的信号强度,以确定终端产品的预设距离范围内出现人体时的信号强度突变值,若该信号强度突变值满足预设条件,则对天线本体由连通第一匹配电路切换至连通第二匹配电路,其中,当第一匹配电路连通时终端产品具有的第一比吸收率大于连通至第二匹配电路时终端产品具有的第二比吸收率。本申请方案通过信号强度突变值满足预设条件确定人体是在距离终端预设的距离范围内的,无需额外配置比吸收率传感器来确定感应距离以节约成本,且相比于降低天线传导的方式,本申请无需改变已有天线性能,可通过将天线本体连通比吸收率较低的第二比吸收率对应的第二匹配电路控制比吸收率。
可选地,本申请可利用判断获得的信号强度突变值满足预设条件确定人体在距离终端范围内的,且终端产品所运行频段的比吸收率是超标的,然后调节天线本体连通至超标频段对应的第二匹配电路以控制比吸收率,其中,可预先设计第二匹配电路,使第二匹配电路连通时的第二比吸收率低于比吸收率预设阈值,使其处于比吸收率的安全范围,避免人体受到超过安全电磁辐射的健康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产品具有的功能或包含的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上文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产品,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终端产品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终端产品的比吸收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产品包括天线本体、第一匹配电路和比吸收率控制匹配电路;所述比吸收率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产品的信号强度,以确定所述终端产品的预设距离范围内出现人体时的信号强度突变值;
判断所述信号强度突变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是,则对所述终端产品中所述天线本体由连通第一匹配电路切换至连通第二匹配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匹配电路连通时,所述终端产品具有第一比吸收率;所述第二匹配电路连通时,所述终端产品具有第二比吸收率;所述第一比吸收率大于所述第二比吸收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比吸收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匹配电路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所述第二匹配电路对应不同的频段;所述对所述终端产品中天线本体由连通第一匹配电路切换至连通第二匹配电路,包括:
在所述终端产品的当前通信频段中,确定所述信号强度突变值满足预设条件的信号所在的频段,作为目标频段;
对所述天线本体由连通所述第一匹配电路切换至连通与所述目标频段对应的第二匹配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比吸收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匹配电路对应的频段包含各所述第二匹配电路对应的频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比吸收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吸收率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天线本体连通所述第二匹配电路时,若所述突变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连通所述第一匹配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比吸收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信号强度突变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信号强度突变值是否达到门限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比吸收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范围为0-5mm。
7.一种终端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产品包括:
天线本体;
第一匹配电路,所述第一匹配电路连通时,所述终端产品具有第一比吸收率;
第二匹配电路,所述第二匹配电路连通时,所述终端产品具有第二比吸收率;所述第一比吸收率大于所述第二比吸收率;
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用于切换连通所述第一匹配电路或所述第二匹配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匹配电路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所述第二匹配电路对应不同的频段;
所述切换开关用于切换连通第一匹配电路和各所述第二匹配电路中的一个;
所述第一匹配电路对应的频段包含各所述第二匹配电路对应的频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产品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突变值控制所述切换开关切换连通至不同的匹配电路。
CN202210920060.XA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终端产品的比吸收率控制方法及相关终端产品 Pending CN1175450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0060.XA CN117545056A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终端产品的比吸收率控制方法及相关终端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0060.XA CN117545056A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终端产品的比吸收率控制方法及相关终端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45056A true CN117545056A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86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20060.XA Pending CN117545056A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终端产品的比吸收率控制方法及相关终端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4505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71283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pecific absorption ratio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U2014243666B2 (en) Terminal transmission power adjustment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CN106572527B (zh) 移动终端及降低移动终端sar的方法
KR101489676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송신방법, 휴대 단말기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매체
US20130178203A1 (en) Methods for testing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using short message service
US8395556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antenna minimum measurement distance
US9819376B1 (en) Proximal user detection with a complex measurement receiver
TWI490507B (zh) 無線訊號測試系統與其建立方法
MX2014013713A (es) Procedimiento para conectar/desconectar de manera inteligente antena de terminal móvil y terminal movil correspondiente.
CN107733447B (zh) 移动终端及其均衡辐射的方法
KR20120120367A (ko) Geran에서 하나 이상의 rat의 inter-rat 셀의 측정 보고
WO2016195892A1 (en) Managing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distribution to maximize transmit power of a wireless device
CN117545056A (zh) 一种终端产品的比吸收率控制方法及相关终端产品
CN110708732A (zh) 动态自适应网络切换的方法和终端
CN113133102B (zh) 调整sar值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4243054A (zh) 无线信号测试系统与其建立方法
EP3240271A1 (en) Grounding adjustment method and device
EP2648464B1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for terminal
WO2019228115A1 (zh)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89554A (zh) 一种通信设备及降低通信设备的sar的方法
CN102595572B (zh) 手机及其功率调整方法
Kumar et 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to calculate SAR in multiband MIMO antenna for mobile handsets
CN112821517B (zh)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4173407B (zh) 一种功率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Manteuffel et al. Fundamental aspects for the design of low-SAR mobile pho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