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44933B - 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44933B
CN117544933B CN202410011432.6A CN202410011432A CN117544933B CN 117544933 B CN117544933 B CN 117544933B CN 202410011432 A CN202410011432 A CN 202410011432A CN 117544933 B CN117544933 B CN 1175449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fiber
information
target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114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44933A (zh
Inventor
陆加锐
陈俊友
刘凯鹏
蔡俊
蔡抒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se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lse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se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lse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1143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449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44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44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44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44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5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10/07955Monitoring or measuring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9Topology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ultimedia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移动终端调整目标光纤的光信号功率,对纤设备在检测得到光信号发生变化后,读取漏光功率数据以及对纤设备的数据,然后直接写入至对纤设备原来的蓝牙序列号中,并广播发送回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基于对纤设备广播的蓝牙序列号进行解析,得到目标光纤的漏光功率数据和对纤设备的端口标签信息、设备标签信息,最后,基于漏光功率数据确定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目标对纤设备,并基于对纤设备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构建目标光纤与各框架盘中端子之间的拓扑关系,以解决现有的对纤仪检测光纤接口的数据交互实现方案复杂,且容易出错的问题。

Description

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网络已基本实现了在全国各区域的铺设,同时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光纤线路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光纤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相应地,对光纤网络的维护也越来越困难了。
目前,为了便于后续的维护,在铺设每条光纤时,通过设置标签的方式来标记每条光纤所经过的机房或者井,从而构建出光纤的路由,以显示在监控后台上。但是现有的路由构建主要是通过人工或者人工+对纤仪的方式来实现,而人工+对纤仪的方式记录光纤所经过的每个机房或者井,则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地操作夹在光纤上的对纤仪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以获取光纤所经过的每个机房或者井的相关信息进行绑定构建路由,而这样的方式操作太复杂,也容易连接出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光纤路由中的绑定关系方案中,对纤仪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操作方案复杂,且容易出错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所述光纤信息采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对纤设备和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对纤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蓝牙通信,所述移动终端上安装有用于管理光纤接口的应用程序,所述对纤设备的各光纤夹上夹持有机房中的端子尾纤;所述管理方法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开启所述应用程序的光纤清查功能,并输出控制指令调整目标光纤的光信号功率;
所述对纤设备检测到所述目标光纤中光信号的漏光功率值发生变化后,将漏光功率数据、所述目标光纤对应的目标光纤夹的端口标签信息和所述设备标签信息写入至所述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并广播出去;
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应用程序处于光纤清查功能下接收蓝牙广播的蓝牙序列号,并按照序列号中的字节分配对接收到的蓝牙序列号进行解析,得到对应的端口标签信息、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和漏光功率数据;
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漏光功率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目标对纤设备,并基于各所述目标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查询对纤设备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框架盘,得到所述目标光纤与各框架盘中端子之间的拓扑关系。
可选的,所述光纤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扫描枪;在所述移动终端开启所述应用程序的光纤清查功能,并输出控制指令调整目标光纤的光信号功率之前,还包括:
所述扫描枪读取所述机房中各端子上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生成对纤设备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
可选的,所述扫描枪读取所述机房中各端子上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生成对纤设备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响应针对所述应用程序上的第一触控操作,基于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展示机房的架信息页面,其中,所述架信息页面中显示有各架下的所有框盘的所有端子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响应针对所述架信息页面的第二触控操作,基于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建立所述扫描枪与所述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链路;
所述扫描枪读取所述机房中各端子上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得到所述对纤设备的序列号信息,并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给所述应用程序以生成所述对纤设备的拟物化页面,其中所述拟物化页面上显示有多个光纤夹;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各光纤夹与各端子尾纤的对应关系,将所述拟物化页面上各光纤夹与所述架信息页面上对应的框盘的端子信息进行绑定,得到光纤夹与端子信息的绑定关系。
可选的,所述架信息页面包括框盘的端子信息显示区和扫描枪控件;所述移动终端响应针对所述架信息页面的第二触控操作,基于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建立所述扫描枪与所述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响应针对所述架信息页面上框盘的选择点击,基于所述选择点击确定目标框盘,并将所述目标框盘下的所有端子信息显示于所述框盘的端子信息显示区中;
所述移动终端响应针对所述扫描枪控件的第二触控操作,启动所述应用程序的无线通信功能,搜索所述扫描枪;
所述移动终端在搜索到所述扫描枪的无线信号后,建立所述扫描枪与所述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链路。
可选的,所述光纤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夹纤笔;所述移动终端开启所述应用程序的光纤清查功能,并输出控制指令调整目标光纤的光信号功率,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开启应用程序的光纤清查功能;
所述夹纤笔夹持所述框架盘中目标端子上的目标光纤,调整所述目标光纤中光信号的光信号功率。
可选的,所述夹纤笔夹持所述框架盘中目标端子上的目标光纤,调整所述目标光纤中光信号的光信号功率,包括:
利用所述夹纤笔连续N次夹持所述框架盘中目标端子上的目标光纤中靠近有源设备的一端,调制所述目标光纤中的光信号产生光损耗,得到所述光信号的光信号功率。
可选的,所述对纤设备检测到所述目标光纤中光信号的漏光功率值发生变化后,将漏光功率数据、所述目标光纤对应的目标光纤夹的端口标签信息和所述设备标签信息写入至所述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并广播出去,包括:
所述对纤设备检测到所述目标光纤中光信号的漏光功率值发生变化后,基于所述漏光功率数据、所述目标光纤对应的目标光纤夹的端口标签信息和所述设备标签信息,生成序列新增字段集;
所述对纤设备将所述序列新增字段集写入至所述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得到新蓝牙序列号,其中,所述序列新增字段集包括标识字段、数据内容字段和内容解析字段;
所述对纤设备通过蓝牙广播将所述新蓝牙序列号广播出去。
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漏光功率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目标对纤设备,并基于各所述目标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查询对纤设备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框架盘,得到所述目标光纤与各框架盘中端子之间的拓扑关系之后,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拓扑关系,查询出所述目标光纤经过的目标对纤设备的图标;
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图标在架信息页面的端子信息显示区中点亮,得到对应目标光纤的光路走向。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信息采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对纤设备和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对纤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蓝牙通信,所述移动终端上安装有用于管理光纤接口的应用程序,所述对纤设备的各光纤夹上夹持有机房中的端子尾纤;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开启所述移动终端中应用程序的光纤清查功能,并输出控制指令调整目标光纤的光信号功率;
所述对纤设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目标光纤中光信号的漏光功率值发生变化后,将漏光功率数据、所述目标光纤对应的目标光纤夹的端口标签信息和所述设备标签信息写入至所述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并广播出去;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在所述应用程序处于光纤清查功能下接收蓝牙广播的蓝牙序列号,并按照序列号中的字节分配对接收到的蓝牙序列号进行解析,得到对应的端口标签信息、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和漏光功率数据;基于所述漏光功率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目标对纤设备,并基于各所述目标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查询对纤设备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框架盘,得到所述目标光纤与各框架盘中端子之间的拓扑关系。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存储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连;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以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的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
本发明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移动终端通过应用程序开启光纤清查功能后,输出控制指令调整目标光纤的光信号功率,对纤设备在检测得到光信号发生变化后,读取漏光功率数据以及对纤设备的数据,然后直接写入至对纤设备原来的蓝牙序列号中,并广播发送回移动终端,这时移动终端在接收到对纤设备广播的蓝牙序列号后,对蓝牙序列号进行解析,得到目标光纤的漏光功率数据和对纤设备的端口标签信息、设备标签信息,最后,基于漏光功率数据确定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目标对纤设备,并基于对纤设备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构建目标光纤与各框架盘中端子之间的拓扑关系。对纤设备直接将标签信息、漏光功率数据和对纤设备的设备信息一起写入到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实现了对纤设备发出的蓝牙序列号既能实现匹配,也能实现了数据的传输,即是说对纤设备发送的该序列号给目标设备,无需匹配,大大减少了两者的数据交互流程,也不存在匹配出错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纤设备的光纤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光纤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对纤设备中采集到的光纤的光功率数据直接写入到对外的蓝牙序列号中,并结合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进行交互,这样的方式实现了不需要绑定操作即可实时接收对纤设备上采集到的光功率数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每次绑定操作才能通信的繁琐操作,加快了获取数据的交互流程。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便于理解,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流程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主要用于实现利用对纤设备结合移动终端对光纤的路由走向的识别和监测,所述光纤信息采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对纤设备和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对纤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蓝牙通信,所述移动终端上安装有用于管理光纤接口的应用程序,所述对纤设备的各光纤夹上夹持有机房中的端子尾纤,其中对纤设备包括PCB板和设有多个光纤夹的外壳,PCB板上设有通信模块和多个采集单元,每个采集单元对应一个光纤夹,采集单元实时采集光纤夹上夹持的光纤的光功率,若光功率发生变化,则通信模块上报给安装有光纤接口管理APP的移动终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通信模块可以是蓝牙模块、射频模块等所有可以实现广播的一种。基于上述的光纤信息采集系统提出的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移动终端开启应用程序的光纤清查功能,并输出控制指令调整目标光纤的光信号功率。
对于调整目标光纤的光信号功率具体可以通过人工弯折光纤的方式实现,也可以是通过光信号发射设备调整光功率,如人工弯折光纤时可以通过夹纤笔来实现。
具体的,夹纤笔夹紧目标光纤,使目标光纤微弯折产生泄露光,对纤设备对泄露的光进行感应并拿到对应的光损数据。避免手弯折时因为每个人的力道不一样,也怕用力过大弯折光纤会对光纤有大的损坏,用夹纤笔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可以测试出光的走向,只有在光方向的上方夹光纤,对纤设备才能检测到光损。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是默认已经存有了各机房的所有架框盘的所有端子的信息,在进行管理时,需要基于各机房的所有架框盘的所有端子的信息通过对纤设备进行光功率的检查来绑定。
102,对纤设备检测到目标光纤中光信号的漏光功率值发生变化后,将漏光功率数据、目标光纤对应的目标光纤夹的端口标签信息和设备标签信息写入至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并广播出去。
在检测到对纤设备的至少一个光纤夹中光纤的光信号发生变化时,确定目标光纤夹,并获取目标光纤夹的标签信息和对应的光纤的漏光功率数据;基于标签信息、漏光功率数据和对纤设备的设备信息,生成序列新增字段集,并基于数据传输协议将序列新增字段集写入至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得到新蓝牙序列号;通过通信模块将新蓝牙序列号广播给对应的目标设备,其中,该目标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光缆运维设备、服务器等。示例性地,对纤设备检测目标光纤是否发生漏光功率值变化的过程可以是:预设下降阈值;在前后两个时刻的漏光功率值下降超过下降阈值时,确认漏光功率值发生变化。
103,移动终端在应用程序处于光纤清查功能下接收蓝牙广播的蓝牙序列号,并按照序列号中的字节分配对接收到的蓝牙序列号进行解析,得到对应的端口标签信息、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和漏光功率数据。
该漏光功率数据可为漏光功率变化值、漏光功率变化标记、漏光功率变化前后的功率值等。
该步骤中,接收所述移动终端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广播请求,并对所述广播请求进行解析,得到广播数据包,其中,所述广播数据包为所述对纤设备通过获取光信号发生变化的目标光纤夹的标签信息和对应的光纤的漏光功率数据,基于所述标签信息、所述漏光功率数据和所述对纤设备的设备信息,生成序列新增字段集,并基于数据传输协议将所述序列新增字段集写入至所述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得到的新蓝牙序列号,其中,所述序列新增字段集包括标识字段、数据内容字段和内容解析字段;
通过所述应用程序按照蓝牙序列号中的字节分配,对所述广播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漏光功率数据;
基于所述漏光功率数据更新所述应用程序中对应的对纤设备的接口信息,并利用所述漏光功率数据进行光纤与对应的设备端口之间的绑定,和/或,光纤走向识别。
104,移动终端基于漏光功率数据确定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目标对纤设备,并基于各目标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查询对纤设备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确定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框架盘,得到目标光纤与各框架盘中端子之间的拓扑关系。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解析得到漏光功率数据后,基于该漏光功率数据计算出一个筛选范围,基于该筛选范围查询其接收到的所有目标对纤设备的漏光功率数据,选择在该筛选范围内的所有对纤设备作为目标光纤经过的目标对纤设备,然后读取各目标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从预先设置的对纤设备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中查询,得到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框架盘,将所有框架盘进行串联起来,得到目标光纤的拓扑关系,该拓扑关系指的是目标光纤下的对纤设备和框架盘的对应关系图。
综上,通过对纤设备直接将标签信息、漏光功率数据和对纤设备的设备信息一起写入到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实现了对纤设备发出的蓝牙序列号既能实现匹配,也能实现了数据的传输,不需要绑定操作即可实时接收对纤设备上采集到的光功率数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每次绑定操作才能通信的繁琐操作,大大减少了两者的数据交互流程,也不存在匹配出错的问题。
如图2所示,对于上述步骤102,对纤设备在生成新蓝牙序列号时,具体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201,在检测到对纤设备的至少一个光纤夹中光纤的光信号发生变化时,确定目标光纤夹,并获取目标光纤夹的标签信息和对应的光纤的漏光功率数据。
本实施例中,该漏光功率数据指的是光功率值,在对纤设备检测到存在光纤夹中的光纤的光功率值发生变化时,则将发生变化的光纤夹作为目标光纤夹,然后采集获取目标光纤夹的标签信息,如RFID标签,以确定目标光纤夹的编号。
进一步的,通过目标光纤夹上的采集单元采集光纤中光信号当前时刻的光功率值。
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目标光纤夹中光纤的光功率值后,还包括获取所述对纤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通信模块的数据传输协议,其中,所述设备信息至少包括通信地址信息,所述数据传输协议为数据包格式。
该数据包格式包括标识字节、数据内容字节和内容解析字节,可选的,该数据包格式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数据包的模型,也可以是格式文件;
所述标识字节用于记录包含所述对纤设备的对纤设备的设备类型和设备连接方式的标识字段;
所述数据内容字节用于记录包含所述对纤设备向目标设备发送的漏光功率数据的数据内容字段;
所述内容解析字节用于记录包含所述数据内容字节的解析方式和对解析得到的数据内容的校验信息的内容解析字段。
202、基于标签信息、漏光功率数据和对纤设备的设备信息,生成序列新增字段集,并基于数据传输协议将序列新增字段集写入至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得到新蓝牙序列号。
其中,所述序列新增字段集包括标识字段、数据内容字段和内容解析字段,该步骤具体是通过将标签信息、漏光功率数据和对纤设备的设备信息,按照预设的数据传输协议进行组合拼接,得到新蓝牙序列号。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传输,在得到新蓝牙序列号后,还包括将新蓝牙序列号进行压缩打包,得到广播数据包,该广播数据包是对纤设备基于无线传输协议将得到的新蓝牙序列号转换为对外发送的信息传输包;可选的,该压缩打包除了直接压缩打包之外,还可以是利用预先协商好的加解密算法进行加密后压缩,得到广播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对于生成新蓝牙序列号的过程包括:
确定所述对纤设备的设备类型和设备连接方式,并基于所述设备类型和所述设备连接方式生成标识字段;
基于所述标签信息、所述漏光功率数据和所述对纤设备的设备信息生成数据内容字段;
将所述标识字段和所述数据内容字段依次对应写入至所述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的标识字节和数据内容字节中;
基于所述漏光功率数据的写入过程和加密过程确定所述数据内容字节的解析方式和校验信息,并写入至所述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的内容解析字节中,得到新蓝牙序列号。
即是,通过解析数据传输协议中的字节定义,基于字节定义确定标签信息、漏光功率数据和设备信息与字节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将设备信息和标签信息合并,写入至数据传输协议中的标识字节中,而漏光功率数据则写入至数据内容字节中,然后对写入内容后的蓝牙序列号进行压缩,得到广播数据包。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按照数据包格式中的各字节的排序以及定义,对标签信息、漏光功率数据和设备信息进行排序,然后对排序后的标签信息、漏光功率数据和设备信息进行转换、拼接,得到新蓝牙序列号,将新蓝牙序列号进行压缩,得到广播数据包。
具体的,将排序后的标签信息、漏光功率数据和设备信息转换为十进制数,得到字符串,将字符串加密校验后压缩,得到广播数据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标签信息、所述漏光功率数据和所述对纤设备的设备信息,按照预设的数据传输协议进行组合拼接,得到新蓝牙序列号,包括:
将所述设备信息、所述标签信息和所述漏光功率数据依次对应写入至所述标识字节和所述数据内容字节中;
基于所述漏光功率数据的写入过程和加密过程确定所述数据内容字节的解析方式和校验信息,并写入至所述内容解析字节中,得到新蓝牙序列号。
其中,所述将所述设备信息、所述标签信息和所述漏光功率数据依次对应写入至所述标识字节和所述数据内容字节中,包括:
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标签信息,依次写入至所述标识字节中对应的字节;
提取所述漏光功率数据中的各数据值,依次将各所述数据值写入至所述数据内容字节中对应的位置,并加密。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信息为所述对纤设备的蓝牙广播序列号;所述提取所述漏光功率数据中的各数据值,依次将各所述数据值写入至所述数据内容字节中对应的位置,并加密,包括:
提取所述数据内容字段中的对纤设备的设备编号、设备版本号、通道号和所述通道号上光纤的功率值,依次写入至所述数据内容字节的对应字节中,并对所述数据内容字节中的其他字节进行默认值填充。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数据传输协议传输的单个数据包的大小有限,因此在可以通过一个数据包完成传输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类型标识,若一个数据包无法完成时,则需要将漏光功率数据分为多个数据段来传输,而多个数据段在生成广播数据包时,采用相同内容的开头标识进行标识。
具体的,所述将所述标签信息、所述漏光功率数据和所述对纤设备的设备信息,按照预设的数据传输协议进行组合拼接,并压缩,得到广播数据包,包括:
计算所述漏光功率数据的总字节长度,并判断所述总字节长度是否大于所述数据内容字节的最大长度;
若大于,则对所述漏光功率数据按照数据内容分割成多个数据段,并确定各所述数据段的数据类型;
基于所述设备信息、所述标签信息、各所述数据类型、各所述数据段和各所述数据段的写入方式、校验信息,写入至所述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得到多个新蓝牙序列号。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设备信息、所述标签信息、各所述数据类型、各所述数据段和各所述数据段的写入方式、校验信息,写入至所述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得到多个新蓝牙序列号,包括:
将所述设备信息、所述标签信息和所述数据类型,依次写入至所述标识字节中对应的字节,得到不同的标识数据段;
将各所述数据段中的数据值写入至所述数据内容字节中对应的位置,并加密,得到多个内容数据段;
基于各所述数据段的写入过程和加密过程确定所述数据内容字节的解析方式和校验信息,并写入至所述内容解析字节中,得到多个解析数据段;
将相对应的所述标识数据段、所述内容数据段和所述解析数据段进行拼接组合,得到多个新蓝牙序列号。
在实际应用中,在对所述漏光功率数据按照数据内容分割成多个数据段时,基于总字节长度与最大长度的倍数关系来划分,即是首先截取一端长度等于最大长度的数据段,然后继续截取。
当然也可以是根据时间段来分割,即是设置固定时间长度,将漏光功率数据依次划分为固定时间长度的数据段。
在基于数据段生成新蓝牙序列号时,每个新蓝牙序列号采用相同内容的开头标识和检验码CRC,其他的字节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数据段进行写入。
203、通过通信模块将新蓝牙序列号广播给对应的目标设备。
该目标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光缆运维设备、服务器等,在对纤设备将新蓝牙序列号广播给目标设备后,所述目标设备从所述广播数据包中直接得到所述对纤设备传输过来的漏光功率数据,并利用所述漏光功率数据进行光纤与对应的设备端口之间的绑定,和/或,光纤走向识别。
在实际应用中,对纤设备可以是通过通信模块将新蓝牙序列号以广播数据包的形式广播发送给对应的目标设备,以实现目标设备从广播数据包中直接得到对纤设备传输过来的漏光功率数据。
具体的,在对纤设备基于新蓝牙序列号生成广播数据包后,通过通信模块将广播数据包添加至请求中发送出去。在实际应用中,若产生多个带有新蓝牙序列号的广播数据包时,则控制通信模块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将所有广播数据包轮询发送出去。
如图3所示,对于上述步骤103,移动终端在解析新蓝牙序列号时,具体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301,接收移动终端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广播请求,并通对广播请求进行解析,得到广播数据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广播数据包为所述对纤设备通过获取光信号发生变化的目标光纤夹的标签信息和对应的光纤的漏光功率数据,基于所述标签信息、所述漏光功率数据和所述对纤设备的设备信息,生成序列新增字段集,并基于数据传输协议将所述序列新增字段集写入至所述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得到的新蓝牙序列号,其中,所述序列新增字段集包括标识字段、数据内容字段和内容解析字段。
在实际应用中,应用程序调用移动终端上的蓝牙功能实时扫描信号覆盖范围内的蓝牙广播,并对蓝牙广播进行定频识别,若在该移动终端的识别频段范围内,则采集蓝牙广播,并解析,得到广播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除了蓝牙广播之外,还可以是射频信号,例如在移动终端的特定射频区域内检测到射频信号,则读取射频信号,并解析得到广播数据包。
302,通过应用程序按照蓝牙序列号中的字节分配,对广播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漏光功率数据。
具体的,通过应用程序按照预设的数据包格式中的字节分配,对广播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漏光功率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应用程序按照预设的数据包格式中的字节分配,识别所述广播数据包中的内容解析字节,并解析,得到数据内容字节的解析方式和校验信息;
基于所述解析方式对所述广播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字节进行解析,并利用所述校验信息对解析得到的内容进行校验;
识别所述广播数据包中的标识字节,提取其中的内容,得到对纤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标签信息;
基于所述设备信息、所述标签信息和校验的结果,得到漏光功率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纤设备与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握手确定的广播交互协议(即是数据传输协议),得到广播数据包的格式,基于格式中的字节排序确定字节解析的顺序,然后对广播数据包进行解码,得到对应的字符串,然后基于字节解析的顺序对字符串中的字节逐一解析,得到漏光功率数据。
具体的,先按照标识字节、数据内容字节和内容解析字节的字节长度,将所述字符串的分割为三部分,然后先对内容解析字节解析,得到数据内容字节的解析方式和校验信息,然后对数据内容字节解析,得到漏光功率数据,最后对标识字节解析,并将解析到的设备信息和标签信息对漏光功率数据进行标记。
在本实施例中,在完成一定时间段内的广播数据包的解析后,识别漏光功率数据的标记,以确定是否存在相同标记的漏光功率数据,若存在,则还需要对标记相同的漏光功率数据进行合并。
即是,若接收到广播数据包为多个时,在所述基于所述设备信息、所述标签信息和校验的结果,得到漏光功率数据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标签信息均相同的漏光功率数据,按照接收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组合,得到所述对纤设备的完整漏光功率数据。
303,基于漏光功率数据更新应用程序中对应的对纤设备的接口信息,并利用漏光功率数据进行光纤与对应的设备端口之间的绑定,和/或,光纤走向识别。
该步骤中,基于所述漏光功率数据确定对应的目标光纤夹的标签信息,并将所述标签信息与所述应用程序中预设的第一绑定关系进行关联,得到所述对纤设备中各光纤夹与对应的ODF盘的端口之间的端口标签绑定关系,其中所述第一绑定关系为所述对纤设备与对应的ODF盘之间的标签绑定关系;基于所述标签绑定关系计算出所述光纤的光路走向。
具体的,所述基于所述标签绑定关系计算出所述光纤的光路走向,包括:
接收所述对纤设备发送的新的广播数据包,并基于所述新的广播数据包中携带的漏光功率数据和所述端口标签绑定关系计算出所述光纤的光路走向。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的实施例,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对纤设备、扫描枪、夹纤笔和移动终端,具体的管理方法包括:
401、扫描枪读取机房中各端子上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并发送给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生成对纤设备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
该扫描枪用于读取RFID值,给到软件APP进行保存分析。在生成对纤设备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时,具体是:
所述移动终端响应针对所述应用程序上的第一触控操作,基于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展示机房的架信息页面,其中,所述架信息页面中显示有各架下的所有框盘的所有端子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响应针对所述架信息页面的第二触控操作,基于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建立所述扫描枪与所述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链路;
所述扫描枪读取所述机房中各端子上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得到所述对纤设备的序列号信息,并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给所述应用程序以生成所述对纤设备的拟物化页面,其中所述拟物化页面上显示有多个光纤夹;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各光纤夹与各端子尾纤的对应关系,将所述拟物化页面上各光纤夹与所述架信息页面上对应的框盘的端子信息进行绑定,得到光纤夹与端子信息的绑定关系。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架信息页面包括框盘的端子信息显示区和扫描枪控件;所述移动终端响应针对所述架信息页面的第二触控操作,基于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建立所述扫描枪与所述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响应针对所述架信息页面上框盘的选择点击,基于所述选择点击确定目标框盘,并将所述目标框盘下的所有端子信息显示于所述框盘的端子信息显示区中;
所述移动终端响应针对所述扫描枪控件的第二触控操作,启动所述应用程序的无线通信功能,搜索所述扫描枪;
所述移动终端在搜索到所述扫描枪的无线信号后,建立所述扫描枪与所述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链路。
例如,在同一个机房里,不同的架,不同的框,不同的盘的每个端子尾纤上夹上对纤设备,每个对纤仪有6个口,所以可以最多夹上6根尾纤。
在同一个机房里把所有的架框盘的每个端子的尾纤上都夹上对纤设备后(有些端子没有尾纤,可以不用管,都夹上是防止漏清查),来到某一个架前,打开软件APP里这个机房的这个架信息页面,就可以看到这个架下面所有框盘的所有端子信息,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连接扫描枪,连接成功后,用扫描枪扫对纤设备上的某一个RFID,获取到该对纤仪序列号信息,软件APP上会生成一个对纤仪6口的拟物化页面,再根据实际对纤仪夹的端子尾纤,在软件APP上把对纤仪的每一个口和软件APP上已有的对应的框盘的端子尾纤进行绑定关系。绑定完改对纤设备的所有口后,点击完成。
重复上述的绑定操作,直至把所有的对纤设备和架框盘的端子信息绑定完成。
402,移动终端开启应用程序的光纤清查功能。
403,夹纤笔夹持所框架盘中目标端子上的目标光纤,调整目标光纤中光信号的光信号功率。
404,对纤设备检测到目标光纤中光信号的漏光功率值发生变化后,将漏光功率数据、目标光纤对应的目标光纤夹的端口标签信息和设备标签信息写入至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并广播出去。
该步骤中,光纤设备获取各光纤夹上光纤的漏光功率数据、对应光纤夹的标签信息和对纤设备的设备信息;按照对纤设备的蓝牙序列号的字节分配,将设备信息、标签信息和漏光功率数据写入至蓝牙序列号中,得到新蓝牙序列号,并基于数据传输协议将新蓝牙序列号通过蓝牙广播出去。
本实施例中,所述对纤设备检测到所述目标光纤中光信号的漏光功率值发生变化后,基于所述漏光功率数据、所述目标光纤对应的目标光纤夹的端口标签信息和所述设备标签信息,生成序列新增字段集;所述对纤设备将所述序列新增字段集写入至所述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得到新蓝牙序列号,其中,所述序列新增字段集包括标识字段、数据内容字段和内容解析字段;所述对纤设备通过蓝牙广播将所述新蓝牙序列号广播出去。
具体的,还可以将待传输的数据分割成多个数据段生成多个带新蓝牙序列包的广播数据包发送,具体是:
计算所述漏光功率数据的总字节长度,并判断所述总字节长度是否大于所述数据内容字节的最大长度;
若大于,则对所述漏光功率数据按照数据内容分割成多个数据段,并确定各所述数据段的数据类型;
基于所述设备信息、所述标签信息、各所述数据类型、各所述数据段和各所述数据段的写入方式、校验信息,按照所述数据包格式生成多个带新蓝牙序列包的广播数据包。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基于总字节长度与最大长度的倍数关系来划分,即是首先截取一端长度等于最大长度的数据段,然后继续截取。
当然也可以是根据时间段来分割,即是设置固定时间长度,将漏光功率数据依次划分为固定时间长度的数据段。
在基于数据段生成广播数据包时,每个广播数据包采用相同内容的开头标识和检验码CRC,其他的字节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数据段进行写入。
在实际应用中,绑定关系完成后,把所有的对纤仪设备开关打开,软件APP来到清查页面,点击开始清查,此时,软件APP一直在搜索蓝牙状态,APP搜索的是有对应对纤仪序设备列号的标识字符,其他的会过滤掉。
用夹纤笔夹在有源设备的一端,因为在有源设备的一端一般是发出光的一端,夹纤笔夹上尾纤,判断光方向,确定方向对了之后,短时间内夹三次尾纤,此时,夹有这条光纤的所有对纤仪设备在检测到三次光变化之后,对应的口会亮起,并拿到光损数据,然后以上面的协议格式把对纤仪设备序列号、哪个口亮了、光损(光功率值)等数据组成广播,并以蓝牙广播的方式广播出来。
405,移动终端在应用程序处于光纤清查功能下接收蓝牙广播的蓝牙序列号,并按照序列号中的字节分配对接收到的蓝牙序列号进行解析,得到对应的端口标签信息、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和漏光功率数据。
该步骤中,移动终端通过蓝牙扫描是否存在蓝牙广播;若存在,则获取蓝牙广播发送的广播数据包;按照预设的数据包格式对广播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漏光功率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应用程序调用移动终端上的蓝牙功能实时扫描信号覆盖范围内的蓝牙广播,并对蓝牙广播进行定频识别,若在该移动终端的识别频段范围内,则采集蓝牙广播,并解析,得到广播数据包。
例如,先按照标识字节、数据内容字节和内容解析字节的字节长度,将所述字符串的分割为三部分,然后先对内容解析字节解析,得到数据内容字节的解析方式和校验信息,然后对数据内容字节解析,得到漏光功率数据。
406,移动终端基于所漏光功率数据确定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目标对纤设备,并基于各目标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查询对纤设备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确定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框架盘,得到目标光纤与各框架盘中端子之间的拓扑关系。
具体的,基于所述漏光功率数据确定对应的目标光纤夹的标签信息,并将所述标签信息与所述应用程序中预设的第一绑定关系进行关联,得到所述对纤设备中各光纤夹与对应的ODF盘的端口之间的端口标签绑定关系,其中所述第一绑定关系为所述对纤设备与对应的ODF盘之间的拓扑关系。
进一步的,在得到拓扑关系之后,还包括基于所述拓扑关系计算出所述目标光纤的光路走向。
具体的,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拓扑关系,查询出所述目标光纤经过的目标对纤设备的图标;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图标在架信息页面的端子信息显示区中点亮,得到对应目标光纤的光路走向。
在实际应用中,应用程序在搜索到单条或者多条蓝牙广播之后,把数据存起来,再根据上面的协议格式解析,得到多个对纤仪设备序列号,对应的哪个口亮的,光功率值数据,再根据步骤1的绑定关系,找到对应的架框盘的端子信息,此时就可以知道夹的光纤经过了哪个架哪个框哪个盘的哪个端子了。知道这些信息之后,软件APP会把这些数据串成一条线,然后把对应的信息显示出来,就可以在软件APP上看到当前夹的这根光纤的光路了。清查完第一条之后,点击完成。
重复以上步骤,把当前所有对纤仪设备上的信息清查完成,至此,就把整个机房的所有光纤信息清查完成了。
综上,移动终端通过应用程序开启光纤清查功能后,输出控制指令调整目标光纤的光信号功率,对纤设备在检测得到光信号发生变化后,读取漏光功率数据以及对纤设备的数据,然后直接写入至对纤设备原来的蓝牙序列号中,并广播发送回移动终端,这时移动终端在接收到对纤设备广播的蓝牙序列号后,对蓝牙序列号进行解析,得到目标光纤的漏光功率数据和对纤设备的端口标签信息、设备标签信息,最后,基于漏光功率数据确定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目标对纤设备,并基于对纤设备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构建目标光纤与各框架盘中端子之间的拓扑关系。对纤设备直接将标签信息、漏光功率数据和对纤设备的设备信息一起写入到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实现了对纤设备发出的蓝牙序列号既能实现匹配,也能实现了数据的传输,即是说对纤设备发送的该序列号给目标设备,无需匹配,大大减少了两者的数据交互流程,也不存在匹配出错的问题。
请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一个实施例,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对纤设备510和移动终端520,其中,所述对纤设备510与所述移动终端520之间通过蓝牙通信,所述移动终端520上安装有用于管理光纤接口的应用程序,所述对纤设备510的各光纤夹上夹持有机房中的端子尾纤;该系统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520,用于开启所述移动终端中应用程序的光纤清查功能,并输出控制指令调整目标光纤的光信号功率;
所述对纤设备510,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目标光纤中光信号的漏光功率值发生变化后,将漏光功率数据、所述目标光纤对应的目标光纤夹的端口标签信息和所述设备标签信息写入至所述对纤设备510的原蓝牙序列号中,并广播出去;
所述移动终端520,用于在所述应用程序处于光纤清查功能下接收蓝牙广播的蓝牙序列号,并按照序列号中的字节分配对接收到的蓝牙序列号进行解析,得到对应的端口标签信息、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和漏光功率数据;基于所述漏光功率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目标对纤设备,并基于各所述目标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查询对纤设备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框架盘,得到所述目标光纤与各框架盘中端子之间的拓扑关系。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纤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
扫描枪530,用于读取所述机房中各端子上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520上的应用程序生成对纤设备510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520响应针对所述应用程序上的第一触控操作,基于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展示机房的架信息页面,其中,所述架信息页面中显示有各架下的所有框盘的所有端子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520响应针对所述架信息页面的第二触控操作,基于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建立所述扫描枪530与所述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链路;
所述扫描枪530读取所述机房中各端子上对纤设备510的设备标签信息,得到所述对纤设备510的序列号信息,并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给所述应用程序以生成所述对纤设备510的拟物化页面,其中所述拟物化页面上显示有多个光纤夹;
所述移动终端520根据各光纤夹与各端子尾纤的对应关系,将所述拟物化页面上各光纤夹与所述架信息页面上对应的框盘的端子信息进行绑定,得到光纤夹与端子信息的绑定关系。
本实施例中,所述架信息页面包括框盘的端子信息显示区和扫描枪控件;
所述移动终端520响应针对所述架信息页面上框盘的选择点击,基于所述选择点击确定目标框盘,并将所述目标框盘下的所有端子信息显示于所述框盘的端子信息显示区中;
所述移动终端520响应针对所述扫描枪530控件的第二触控操作,启动所述应用程序的无线通信功能,搜索所述扫描枪;
所述移动终端520在搜索到所述扫描枪的无线信号后,建立所述扫描枪与所述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链路。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纤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夹纤笔540;
所述移动终端520开启应用程序的光纤清查功能;
所述夹纤笔540夹持所述框架盘中目标端子上的目标光纤,调整所述目标光纤中光信号的光信号功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纤笔540连续N次夹持所述框架盘中目标端子上的目标光纤中靠近有源设备的一端,调制所述目标光纤中的光信号产生光损耗,得到所述光信号的光信号功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对纤设备510检测到所述目标光纤中光信号的漏光功率值发生变化后,基于所述漏光功率数据、所述目标光纤对应的目标光纤夹的端口标签信息和所述设备标签信息,生成序列新增字段集;
所述对纤设备510将所述序列新增字段集写入至所述对纤设备510的原蓝牙序列号中,得到新蓝牙序列号,其中,所述序列新增字段集包括标识字段、数据内容字段和内容解析字段;
所述对纤设备510通过蓝牙广播将所述新蓝牙序列号广播出去。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520基于所述拓扑关系,查询出所述目标光纤经过的目标对纤设备的图标;
所述移动终端520将所述图标在所述架信息页面的端子信息显示区中点亮,得到对应目标光纤的光路走向。
综上,通过对纤设备直接将标签信息、漏光功率数据和对纤设备的设备信息一起写入到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实现了对纤设备发出的蓝牙序列号既能实现匹配,也能实现了数据的传输,不需要绑定操作即可实时接收对纤设备上采集到的光功率数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每次绑定操作才能通信的繁琐操作,大大减少了两者的数据交互流程,也不存在匹配出错的问题。
上面图5从模块化功能实体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纤信息采集系统进行详细描述,下面从硬件处理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纤信息采集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6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s,CPU)61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和存储器620,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633或数据632的存储介质63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620和存储介质63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63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没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计算机设备60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处理器610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630通信,在计算机设备600上执行存储介质63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以实现上述提供的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的步骤。
计算机设备6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640,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6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660,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631,例如Windows Serve,Mac OS X,Unix,Linux,FreeBSD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示出的计算机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提供的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为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或装置、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信息采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对纤设备和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对纤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蓝牙通信,所述移动终端上安装有用于管理光纤接口的应用程序,所述对纤设备的各光纤夹上夹持有机房中的端子尾纤;所述管理方法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开启所述应用程序的光纤清查功能,并输出控制指令调整目标光纤的光信号功率;
所述对纤设备检测到所述目标光纤中光信号的漏光功率值发生变化后,确定所述对纤设备的设备类型和设备连接方式,并基于所述设备类型和所述设备连接方式生成标识字段;基于所述目标光纤对应的目标光纤夹的端口标签信息、漏光功率数据和所述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生成数据内容字段;将所述标识字段和所述数据内容字段依次对应写入至所述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的标识字节和数据内容字节中,并广播出去;
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应用程序处于光纤清查功能下接收蓝牙广播的蓝牙序列号,并按照序列号中的字节分配对接收到的蓝牙序列号进行解析,得到对应的端口标签信息、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和漏光功率数据;
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漏光功率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目标对纤设备,并基于各所述目标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查询对纤设备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框架盘,得到所述目标光纤与各框架盘中端子之间的拓扑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扫描枪;在所述移动终端开启所述应用程序的光纤清查功能,并输出控制指令调整目标光纤的光信号功率之前,还包括:
所述扫描枪读取所述机房中各端子上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生成对纤设备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枪读取所述机房中各端子上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生成对纤设备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响应针对所述应用程序上的第一触控操作,基于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展示机房的架信息页面,其中,所述架信息页面中显示有各架下的所有框盘的所有端子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响应针对所述架信息页面的第二触控操作,基于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建立所述扫描枪与所述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链路;
所述扫描枪读取所述机房中各端子上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得到所述对纤设备的序列号信息,并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给所述应用程序以生成所述对纤设备的拟物化页面,其中所述拟物化页面上显示有多个光纤夹;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各光纤夹与各端子尾纤的对应关系,将所述拟物化页面上各光纤夹与所述架信息页面上对应的框盘的端子信息进行绑定,得到光纤夹与端子信息的绑定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信息页面包括框盘的端子信息显示区和扫描枪控件;所述移动终端响应针对所述架信息页面的第二触控操作,基于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建立所述扫描枪与所述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响应针对所述架信息页面上框盘的选择点击,基于所述选择点击确定目标框盘,并将所述目标框盘下的所有端子信息显示于所述框盘的端子信息显示区中;
所述移动终端响应针对所述扫描枪控件的第二触控操作,启动所述应用程序的无线通信功能,搜索所述扫描枪;
所述移动终端在搜索到所述扫描枪的无线信号后,建立所述扫描枪与所述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夹纤笔;所述移动终端开启所述应用程序的光纤清查功能,并输出控制指令调整目标光纤的光信号功率,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开启应用程序的光纤清查功能;
所述夹纤笔夹持所述框架盘中目标端子上的目标光纤,调整所述目标光纤中光信号的光信号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纤笔夹持所述框架盘中目标端子上的目标光纤,调整所述目标光纤中光信号的光信号功率,包括:
利用所述夹纤笔连续N次夹持所述框架盘中目标端子上的目标光纤中靠近有源设备的一端,调制所述目标光纤中的光信号产生光损耗,得到所述光信号的光信号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标识字段和所述数据内容字段依次对应写入至所述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的标识字节和数据内容字节中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漏光功率数据的写入过程和加密过程确定所述数据内容字节的解析方式和校验信息,并写入至所述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的内容解析字节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漏光功率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目标对纤设备,并基于各所述目标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查询对纤设备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框架盘,得到所述目标光纤与各框架盘中端子之间的拓扑关系之后,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拓扑关系,查询出所述目标光纤经过的目标对纤设备的图标;
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图标在架信息页面的端子信息显示区中点亮,得到对应目标光纤的光路走向。
9.一种光纤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对纤设备和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对纤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蓝牙通信,所述移动终端上安装有用于管理光纤接口的应用程序,所述对纤设备的各光纤夹上夹持有机房中的端子尾纤;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开启所述移动终端中应用程序的光纤清查功能,并输出控制指令调整目标光纤的光信号功率;
所述对纤设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目标光纤中光信号的漏光功率值发生变化后,确定所述对纤设备的设备类型和设备连接方式,并基于所述设备类型和所述设备连接方式生成标识字段;基于所述目标光纤对应的目标光纤夹的端口标签信息、漏光功率数据和所述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生成数据内容字段;将所述标识字段和所述数据内容字段依次对应写入至所述对纤设备的原蓝牙序列号中的标识字节和数据内容字节中,并广播出去;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在所述应用程序处于光纤清查功能下接收蓝牙广播的蓝牙序列号,并按照序列号中的字节分配对接收到的蓝牙序列号进行解析,得到对应的端口标签信息、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和漏光功率数据;基于所述漏光功率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目标对纤设备,并基于各所述目标对纤设备的设备标签信息查询对纤设备与机房中框架盘的绑定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光纤经过的所有框架盘,得到所述目标光纤与各框架盘中端子之间的拓扑关系。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
CN202410011432.6A 2024-01-04 2024-01-04 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5449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1432.6A CN117544933B (zh) 2024-01-04 2024-01-04 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1432.6A CN117544933B (zh) 2024-01-04 2024-01-04 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44933A CN117544933A (zh) 2024-02-09
CN117544933B true CN117544933B (zh) 2024-03-26

Family

ID=89784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11432.6A Active CN117544933B (zh) 2024-01-04 2024-01-04 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4493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51457A2 (en) * 2015-09-30 2017-04-05 Juniper Networks, Inc. Packet routing using optical supervisory channel data for an optical transport system
CN113037369A (zh) * 2021-05-12 2021-06-25 高勘(广州)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路由探测的系统及相应的路由探测方法
CN114337802A (zh) * 2021-12-29 2022-04-1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变电站对纤设备及方法
CN116405105A (zh) * 2023-04-20 2023-07-07 高勘(广州)技术有限公司 纤芯端口的检测方法、纤芯采集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86183A (zh) * 2023-06-06 2023-10-13 高勘(广州)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状态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51457A2 (en) * 2015-09-30 2017-04-05 Juniper Networks, Inc. Packet routing using optical supervisory channel data for an optical transport system
CN113037369A (zh) * 2021-05-12 2021-06-25 高勘(广州)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路由探测的系统及相应的路由探测方法
CN114337802A (zh) * 2021-12-29 2022-04-1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变电站对纤设备及方法
CN116405105A (zh) * 2023-04-20 2023-07-07 高勘(广州)技术有限公司 纤芯端口的检测方法、纤芯采集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86183A (zh) * 2023-06-06 2023-10-13 高勘(广州)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状态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44933A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3908B (zh) 分析网络流的装置和方法
CN102946616B (zh) 一种物联网中间件性能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CN111683066B (zh) 异构系统集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2945026B (zh) 控制示波器的方法及系统
CN111813622B (zh) 一种设备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7544933B (zh) 光纤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09104458B (zh) 一种用于云平台可信性验证的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CN109639347B (zh) 光通信模块测试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788576B (zh) 设备离线的处理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2583663B (zh) 一种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自动化网络性能测试方法
CN10485278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7750313A (zh) 光纤数据传输方法、对纤设备和移动终端
CN110134583B (zh) 软件测试及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886183A (zh) 光纤状态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009893A (zh) 软件升级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977440B (zh) 一种解析数据文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401576B (zh) 网络交互测试方法及装置
CN211630177U (zh) 设备数据的采集系统
CN107025294B (zh) 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531300A (zh) 多协议兼容性的实现方法
CN108388771A (zh) 一种生物多样性自动分析方法
KR100906035B1 (ko) 무선 주변 장치용 스마트 수신기
CN114416597A (zh) 测试用例记录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2158561B (zh) 单板组件批量下载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282358A (zh) 一种堡垒机的文件传输解析方法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