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44596A - 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及遥测系统、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及遥测系统、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44596A
CN117544596A CN202410017913.8A CN202410017913A CN117544596A CN 117544596 A CN117544596 A CN 117544596A CN 202410017913 A CN202410017913 A CN 202410017913A CN 117544596 A CN117544596 A CN 117544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ve
master device
address
serial number
ma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179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44596B (zh
Inventor
文腾健
张赖
陈晓锋
赖靖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iolight Medi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iolight Medi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iolight Medi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iolight Medi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179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445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44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44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44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44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9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logs of notifications; Post-processing of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及遥测系统、存储介质;涉及遥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主设备获取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主设备根据获取的所有设备序列号,建立设备序列号与地址之间的映射表;根据映射表为设备序列号对应的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主设备将映射表上传至中央机以使中央机显示映射表;中央机响应于输入的从设备操作指令从映射表中确定目标地址,对指定的目标地址的从设备进行单独操作;当有新的从设备接入总线,中央机向主设备发送地址更新命令;主设备响应于地址更新命令重新获取从设备的更新的设备序列号;根据更新的设备序列号为总线上的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能提高为从设备分配地址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硬件成本。

Description

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及遥测系统、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遥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及遥测系统、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遥测系统中,通常需要通过多个中继设备来经由无线获取遥测主机上的生理参数信息,而多个中继设备需要通过有线的方式如422总线方式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经由无线获取的生理参数数据,会通过422总线向上一级中继或主机上传,最终到达中央机进行参数显示和分析。由于422总线具有差分长距离传输以及多点连接等特点,因此很适合用在此场景。应用422总线,则必须为每个总线上的中继设备分配设备地址,且地址必须唯一,以便由主设备识别和选择通信的目标中继设备。
传统的地址分配方式是,通过在中继设备上设置一个拨码盘,拨码盘具有手动设置地址的功能,可设置的范围由拨码开关的拨码数决定,以二进制的方式排列成地址,然后经由硬件电路连接到中继设备的处理器并识别出地址,作为本中继设备的唯一识别地址。但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其一是该方法必须通过手动的方式设置,增加工作量的同时容易出错,如因人为的疏忽而导致设置了相同的地址,会导致地址不唯一而发生故障;其二是硬件上增加了拨码盘,增加了设备成本。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及遥测系统、存储介质,通过为遥测系统中总线上的每个从设备自动地分配唯一的地址,能够提高为从设备分配地址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降低硬件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所述遥测系统包括:主设备、通过总线与所述主设备通信连接的多个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通信连接的中央机;每个所述从设备都具有唯一的设备序列号;
所述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包括:
所述主设备获取所述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
所述主设备根据获取的所有所述设备序列号,建立所述设备序列号与地址之间的映射表;根据所述映射表为所述设备序列号对应的所述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
所述主设备将所述映射表上传至所述中央机,以使所述中央机显示所述映射表;
所述中央机响应于输入的从设备操作指令,从所述映射表中确定目标地址,对指定的所述目标地址的所述从设备进行单独操作;
当有新的从设备接入所述总线,所述中央机向所述主设备发送地址更新命令;
所述主设备响应于所述地址更新命令,重新获取所述从设备的更新的所述设备序列号;根据更新的所述设备序列号为所述总线上的所述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设备根据获取的所有所述设备序列号,建立所述设备序列号与地址之间的映射表,包括:
所述主设备将获取的所有所述设备序列号按照值的大小排序,并按照所述排序依次为所述设备序列号从0开始分配唯一的地址,建立所述设备序列号与所述地址之间的所述映射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映射表为所述设备序列号对应的所述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设备与所述从设备根据分配的唯一的地址进行通信;
所述主设备对所述总线上分配到地址的所述从设备进行通信监测,从所述从设备中确定丢失地址的离线设备;
根据所述离线设备的离线设备序列号生成第二报警信号。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设备对所述总线上分配到地址的所述从设备进行通信监测,从所述从设备中确定丢失地址的离线设备,包括:
所述主设备向所述从设备发起通信,所述从设备超过预设的应答时间阈值未应答,则确认所述从设备为所述离线设备;
或者,所述主设备监测所述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信;在所述从设备距离上次与所述主设备通信或距离所述主设备为所述从设备分配唯一地址的时间超过预设的空闲时间阈值,则确认所述从设备为目标从设备;所述主设备向所述目标从设备发送一个在线确认指令;所述主设备未接收到所述目标从设备响应于所述在线确认指令返回的确认应答消息,则确认所述目标从设备为所述离线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设备获取所述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包括:
S1:所述主设备向所述总线上的所有所述从设备发起序列号获取处理,每个所述从设备经过随机时延后向所述主设备返回自身的所述设备序列号;
S2:当所述主设备等待响应的时长小于或等于预设等待时长阈值,所述主设备每接收到一个所述从设备返回的设备序列号,记录所述设备序列号,并向所述从设备发送应答消息,所述应答消息用于通知所述从设备,已接收到所述设备序列号,并在下一轮所述序列号获取处理中不需要再上报所述设备序列号;其中,所述预设等待时长阈值的取值范围是10至500毫秒;
S3:当所述主设备等待响应的时长大于所述预设等待时长阈值,结束本轮所述序列号获取处理;
其中,所述主设备向所述总线上的所有所述从设备发起序列号获取处理,每个所述从设备经过随机时延后向所述主设备返回自身的所述设备序列号,包括:
所述主设备向所述总线上的所有所述从设备广播一条序列号获取命令;
每个所述从设备响应于所述序列号获取命令,通过预设的随机延时函数生成随机延时时间值;其中,所述随机延时时间值的取值范围根据所述预设等待时长阈值确定;
所述从设备自身延时所述随机延时时间值后,自动向所述主设备返回自身的所述设备序列号。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设备向所述总线上的所有所述从设备发起序列号获取处理,每个所述从设备经过随机时延后向所述主设备返回自身的所述设备序列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有多个所述从设备的所述随机延时时间值相同,或者,当所述主设备同时接收到多个所述从设备发送的所述设备序列号;所述主设备不向所述从设备发送应答消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结束本轮所述序列号获取处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开始下一轮所述序列号获取处理,重复执行步骤S1至S3;当执行步骤S1至S3的次数达到预设序列号获取次数阈值,终止所述序列号获取处理;
或者,所述主设备获取接入总线的所述从设备的第一数量,并统计获取的所述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的第二数量;在执行步骤S1至S3的次数达到所述预设序列号获取次数阈值前,所述第二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的值相同时,则终止所述序列号获取处理。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终止所述序列号获取处理后,当所述第二数量的值小于所述第一数量的值,则生成第一报警信号,所述第一报警信号用于提示未获取到所有的所述从设备的所述设备序列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遥测系统,包括:主设备、通过总线与所述主设备通信连接的多个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通信连接的中央机;每个所述从设备都具有唯一的设备序列号;
其中,所述主设备用于:获取所述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所述主设备根据获取的所有所述设备序列号,建立所述设备序列号与地址之间的映射表;根据所述映射表为所述设备序列号对应的所述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所述主设备将所述映射表上传至所述中央机,以使所述中央机显示所述映射表;
所述中央机用于:响应于输入的从设备操作指令,从所述映射表中确定目标地址,对指定的所述目标地址的所述从设备进行单独操作;当有新的从设备接入所述总线,所述中央机向所述主设备发送地址更新命令;
所述主设备还用于:响应于所述地址更新命令,重新获取所述从设备的更新的所述设备序列号;根据更新的所述设备序列号为所述总线上的所述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任意一项所述的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遥测系统包括:主设备、通过总线与所述主设备通信连接的多个从设备;每个从设备都具有唯一的设备序列号。在遥测系统中,当需要对从设备分配地址,主设备获取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主设备根据获取的所有设备序列号,建立设备序列号与地址之间的映射表;根据映射表为设备序列号对应的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主设备将映射表上传至中央机,以使中央机显示映射表;中央机响应于输入的从设备操作指令,从映射表中确定目标地址,对指定的目标地址的从设备进行单独操作;当有新的从设备接入总线,中央机向主设备发送地址更新命令;主设备响应于地址更新命令,重新获取从设备的更新的设备序列号;根据更新的设备序列号为总线上的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如此,对总线上的多个从设备实现了地址的自动分配。即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通过为遥测系统中总线上的每个从设备自动地分配唯一的地址,能够提高为从设备分配地址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降低硬件成本。
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地址自动分配方法的遥测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步骤S10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步骤S1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建立的映射表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执行图2中的步骤S200之后地址自动分配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传统的地址分配方式是,通过在中继设备上设置一个拨码盘,拨码盘具有手动设置地址的功能,可设置的范围由拨码开关的拨码数决定,以二进制的方式排列成地址,然后经由硬件电路连接到中继设备的处理器并识别出地址,作为本中继设备的唯一识别地址。但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其一是该方法必须通过手动的方式设置,增加工作量的同时容易出错,如因人为的疏忽而导致设置了相同的地址,会导致地址不唯一而发生故障;其二是硬件上增加了拨码盘,增加了设备成本。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及遥测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主设备获取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主设备根据获取的所有设备序列号,建立设备序列号与地址之间的映射表;根据映射表为设备序列号对应的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主设备将映射表上传至中央机以使中央机显示映射表;中央机响应于输入的从设备操作指令从映射表中确定目标地址,对指定的目标地址的从设备进行单独操作;当有新的从设备接入总线,中央机向主设备发送地址更新命令;主设备响应于地址更新命令重新获取从设备的更新的设备序列号;根据更新的设备序列号为总线上的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能提高为从设备分配地址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硬件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一方面,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遥测系统100包括:主设备110、总线120、从设备130和中央机140。其中,中央机140与主设备110通信连接,主设备110通过总线120与多个从设备130通信连接;每个从设备130都具有唯一的设备序列号。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从设备130通过422总线方式实现有线连接。422总线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其使用四根线(两根传输线,两根接收线)进行半双工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总线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在图1所示的遥测系统100中,当需要对从设备130分配地址,首先,主设备110获取从设备130的设备序列号;而后,主设备110根据获取的所有设备序列号,建立设备序列号与地址之间的映射表;根据映射表为设备序列号对应的从设备130分配唯一的地址;主设备110将映射表上传至中央机140,以使中央机140显示映射表。并且,中央机140响应于输入的从设备操作指令,从映射表中确定目标地址,对指定的目标地址的从设备130进行单独操作。如此,对总线120上的多个从设备130实现了地址的自动分配。在从设备130出厂、从设备130实施到现场的过程中,均无需人力手动地分配地址。整个遥测系统100在无需增加任何硬件器件、也无需人力的介入操作的情况下,可自动地运行为遥测系统100中的从设备130分配地址;且工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与中央机交互,在映射表中选定目标地址对目标地址对应的从设备进行操作,在遥测系统中实现远程管理。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当有新的从设备130接入总线,中央机140向主设备110发送地址更新命令;主设备110响应于地址更新命令,重新获取从设备130的更新的设备序列号;根据更新的设备序列号为总线120上的从设备130分配唯一的地址。如此,当遥测系统100中新增从设备130,仍然可以在无需增加任何硬件器件、也无需人力的介入操作的情况下,主设备110自动地为遥测系统100中更新后的所有从设备130分配地址。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遥测系统100,通过主设备110为总线120上的每个从设备130自动地分配唯一的地址,能够提高为从设备分配地址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降低了硬件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中示出的系统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基于上述遥测系统的系统结构,下面提出本申请的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的各个实施例。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该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能够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遥测系统的框架中,遥测系统包括:主设备、通过总线与主设备通信连接的多个从设备;每个从设备都具有唯一的设备序列号;该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步骤S100至步骤S600。
步骤S100:主设备获取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
步骤S200:主设备根据获取的所有设备序列号,建立设备序列号与地址之间的映射表;根据映射表为设备序列号对应的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
步骤S300:主设备将映射表上传至中央机,以使中央机显示映射表。
步骤S400:中央机响应于输入的从设备操作指令,从映射表中确定目标地址,对指定的目标地址的从设备进行单独操作。
步骤S500:当有新的从设备接入总线,中央机向主设备发送地址更新命令。
步骤S600:主设备响应于地址更新命令,重新获取从设备的更新的设备序列号;根据更新的设备序列号为总线上的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
通过步骤S100至步骤S600,对总线上的多个从设备实现了地址的自动分配。在从设备出厂、从设备实施到现场的过程中,均无需人力手动地分配地址。整个遥测系统在无需增加任何硬件器件、也无需人力的介入操作的情况下,可自动地运行为遥测系统中总线上的每个从设备自动地分配唯一的地址,能够提高为从设备分配地址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降低硬件成本。且工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与中央机交互,在映射表中选定目标地址对目标地址对应的从设备进行操作,在遥测系统中实现远程管理。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3,进一步说明步骤S100,步骤S1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步骤S1至步骤S3。
步骤S1:主设备向总线上的所有从设备发起序列号获取处理,每个从设备经过随机时延后向主设备返回自身的设备序列号。
步骤S2:当主设备等待响应的时长小于或等于预设等待时长阈值,主设备每接收到一个从设备返回的设备序列号,记录设备序列号,并向从设备发送应答消息,应答消息用于通知从设备,已接收到设备序列号,并在下一轮序列号获取处理中不需要再上报设备序列号。
步骤S3:当主设备等待响应的时长大于预设等待时长阈值,结束本轮序列号获取处理。
通过步骤S1至步骤S3,首先,主设备向总线上的所有从设备发起序列号获取处理之后,相比于所有的从设备直接返回自身的设备序列号的方式,每个从设备经过随机时延后向主设备返回自身的设备序列号,有效地降低了在总线上发生冲突的概率;无需增加任何硬件器件,主设备与总线上的从设备通过一应一答的通信方式获取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降低了遥测系统的硬件成本;保障了获取的设备序列号的准确性,为后续基于设备序列号自动分配地址提供可靠的参考。通过设置预设等待时长阈值,使得主设备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设备序列号获取处理,有利于节约通信资源。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4,进一步说明步骤S1,步骤S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步骤S101至步骤S103。
步骤S101:主设备向总线上的所有从设备广播一条序列号获取命令。
步骤S102:每个从设备响应于序列号获取命令,通过预设的随机延时函数生成随机延时时间值;其中,随机延时时间值的取值范围根据预设等待时长阈值确定。
步骤S103:从设备自身延时随机延时时间值后,自动向主设备返回自身的设备序列号。
通过步骤S101至步骤S103,主设备通过广播一条序列号获取命令,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总线上的所有从设备都接收到序列号获取命令,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序列号获取处理的效率;每个从设备都将响应于序列号获取命令,通过预设的随机延时函数生成随机延时时间值,并延时随机延时时间值后,自动向主设备返回自身的设备序列号;如此,有效地降低了总线中发生通信冲突的概率,有利于保障序列号获取处理的顺利进行。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步骤S2、步骤S3和步骤S102中的预设等待时长阈值的取值范围是10至500毫秒。即是说,当预设等待时长阈值等于10毫秒时,主设备等待响应的时长最大为10毫秒;随机延时时间值的取值范围为0至10毫秒。当预设等待时长阈值等于500毫秒时,主设备等待响应的时长最大为500毫秒;随机延时时间值的取值范围为0至500毫秒。
在一实施例中,预设等待时长阈值还可以取值为100毫秒。在预设等待时长阈值为100ms的情况下,每个总线上的从设备通过一个随机延时函数,生成0~100ms的随机延时时间值。若生成的随机延时时间值大于预设等待时长阈值,主设备将无法接收到该设备返回的设备序列号。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等待时长阈值的取值符合预设的取值范围:10至500毫秒即可,因此本申请对于预设等待时长阈值的取值不做具体的限定。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步骤S100,在执行步骤S1之后还包括但不限于有:当有多个从设备的随机延时时间值相同,或者,当主设备同时接收到多个从设备发送的设备序列号;主设备不向从设备发送应答消息。
可以理解的是,当有多个从设备的随机延时时间值相同,则多个从设备都将延时相同的随机延时时间值后,自动向主设备返回自身的设备序列号,则在总线上可能会发生冲突,主设备无法正常地接收到这多个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则主设备不向这多个从设备发送应答消息;以确保主设备通过一应一答的通信方式获取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从而确保能准确地获取每个设备序列号。另外,当多个从设备的随机延时时间值不相同,受到通信距离和其他突发情况的影响,主设备有可能同时接收到多个从设备发送的设备序列号,这种情况下,主设备也不向从设备发送应答消息;以确保主设备通过一应一答的通信方式获取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从而确保能准确地获取每个设备序列号。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步骤S100,在执行步骤S3之后,即结束本轮序列号获取处理之后还包括但不限于有:开始下一轮序列号获取处理,重复执行步骤S1至S3;当执行步骤S1至S3的次数达到预设序列号获取次数阈值,终止序列号获取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结束本轮序列号获取处理之后,主设备将记录进行的序列号获取处理的次数,当执行步骤S1至S3的次数小于预设序列号获取次数阈值,则重新执行步骤S1至S3。 当执行步骤S1至S3的次数达到预设序列号获取次数阈值,无论是否能够获取到所有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主设备都将终止序列号获取处理。如此,通过设置次数阈值,主设备进行有限次的序列号获取处理,有利于节约通信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预设的预设序列号获取次数阈值为3。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根据实际的从设备的数量情况确定预设的次数阈值的具体取值;因此,本申请次数阈值的取值不作具体的限定。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步骤S100,该步骤S100还包括但不限于有:主设备获取接入总线的从设备的第一数量,并统计获取的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的第二数量;在执行步骤S1至S3的次数达到预设序列号获取次数阈值前,第二数量与第一数量的值相同时,则终止序列号获取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主设备获取接入总线的从设备的第一数量,为终止序列号获取处理之后,在检查是否获取了所有的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的过程中提供可靠的参考;主设备还在获取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的过程中统计获取的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的第二数量,若在执行步骤S1至S3的次数达到预设序列号获取次数阈值前,就检测到第二数量与第一数量的值相同,即确认已经获取了总线上所有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则终止序列号获取处理。通过设置这一序列号获取处理的终止条件,能够有效地提高序列号获取处理的效率的同时,还利于节约总线上的通信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当主设备终止序列号获取处理后,将对获取的设备序列号进行检查,以对序列号获取处理的处理情况进行反馈。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终止序列号获取处理后,当第二数量的值小于第一数量的值,则生成第一报警信号,第一报警信号用于提示未获取到所有的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通过生成第一报警信号及时地向相关的工程管理人员反馈序列号获取情况,以便于工程管理人员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后续的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报警信号可以是报文信息,能够由主设备发送至与主设备通信连接的管理员终端上;第一报警信号也可以是邮件,能够由主设备直接发送至预设的工程管理人员的邮箱中;第一报警信号还可以是特殊设置的声光信号,能够由主设备主动发出,更为直观、及时地提醒工程管理人员未获取到所有的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因此,本申请对第一报警信号的形式不做具体的限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获取了设备序列号之后,主设备将进一步地执行步骤S200。
其中,步骤S200中“主设备根据获取的所有设备序列号,建立设备序列号与地址之间的映射表”包括:主设备将获取的所有设备序列号按照值的大小排序,并按照排序依次为设备序列号从0开始分配唯一的地址,建立设备序列号与地址之间的映射表。以便于根据映射表有序地为总线上的各个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提高了分配地址的准确性。此外,主设备在得到映射表之后,会将该映射表上传到中央机进行管理,中央机可以将该映射表并显式地列出来,以便于工程管理人员可以直观地查看、检查各个从设备分配到的地址;以便可以唯一地获取地址,对指定地址的从设备进行单独操作。此后,主设备可以通过映射后的唯一地址与总线上所有的从设备进行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主设备将获取的所有设备序列号按照值的大小排序,建立映射表之后,将按照映射表中的排序依次为设备序列号对应的从设备从0开始分配唯一的地址。如此,主设备在终止了序列号获取处理且对序列号获取处理的序列号获取情况进行检查后,将获取的所有设备序列号按照值的大小排序,并按照排序有序地为设备序列号对应的从设备从0开始分配唯一的地址;提高了分配地址的准确性;同时设备序列号的值与地址的值按照大小设置对应关系,增强了对应的逻辑性,方便工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地址快速查找到某个从设备,提高从设备故障维修的效率。
举一示例,可以建立如图5所示的映射表,从设备1的设备序列号对应的唯一的逻辑地址是0;从设备2的设备序列号对应的唯一的逻辑地址是1,从设备3的设备序列号对应的唯一的逻辑地址是2。以此类推,为每个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分配到唯一的简化的逻辑地址。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序快速地建立设备序列号与位移的地址之间的映射表,为总线上的各个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提高为从设备分配地址的效率和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对获取的所有设备序列号进行排序时,可以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也可以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本申请对排序的方式不做具体的限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所示,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在执行步骤S200之后,该地址自动分配方法还包括但不限于有步骤S700至步骤S900。
步骤S700:主设备与从设备根据分配的唯一的地址进行通信。
步骤S800:主设备对总线上分配到地址的从设备进行通信监测,从从设备中确定丢失地址的离线设备。
步骤S900:根据离线设备的离线设备序列号生成第二报警信号。
通过步骤S700至步骤S900,主设备能够基于分配的唯一的地址与从设备进行通信和通信监测,从总线上的从设备中确定丢失地址的离线设备;并根据离线设备序列号生成第二报警信号,及时地向相关的工程管理人员反馈从设备的离线情况,以便于工程管理人员及时检查离线设备的情况。
同样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报警信号可以是报文信息,能够由主设备发送至与主设备通信连接的管理员终端上;第二报警信号也可以是邮件,能够由主设备直接发送至预设的工程管理人员的邮箱中;工程管理人员可以从第二报警信号中获知离线设备的离线设备序列号。因此,本申请对第二报警信号的形式不做具体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主设备进行通信监测的方式并不唯一。接下来,对主设备所进行的通信监测进行说明。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步骤S700,该步骤S7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步骤:主设备向从设备发起通信,从设备超过预设的应答时间阈值未应答,则确认从设备为离线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应答时间阈值,使得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通信,有利于减少通信资源的浪费;另外,若超过预设的应答时间阈值未应答,能够及时地发现离线的从设备,有利于在后续避免重复向离线设备发起通信,节约总线上的信道资源。
可以理解的是,应答时间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申请对应答时间阈值的取值不做具体的限定。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步骤S700,该步骤S700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首先,主设备监测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通信;接着,在从设备距离上次与主设备通信或距离主设备为从设备分配唯一地址的时间超过预设的空闲时间阈值,则确认从设备为目标从设备;而后,主设备向目标从设备发送一个在线确认指令;最后,当主设备未接收到目标从设备响应于在线确认指令返回的确认应答消息,则确认目标从设备为离线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预设的空闲时间阈值,从总线上的从设备中检测到可能存在异常的目标从设备;为了减小误判发生的概率,主设备向目标从设备发送一个在线确认指令,若接收到从设备返回的确认应答消息,则确认该目标从设备未离线、地址未丢失;若未接收到确认应答消息,则确认该目标从设备离线。如此,能够及时地发现离线的从设备,有利于在后续避免重复向离线设备发起通信,节约总线上的信道资源。
可以理解的是,空闲时间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申请对空闲时间阈值的取值不做具体的限定。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遥测系统还包括中央机,中央机与主设备通信连接;本申请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还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当有新的从设备接入总线,中央机向主设备发送地址更新命令;主设备响应于地址更新命令,重新获取从设备的更新的设备序列号;根据更新的设备序列号为总线上的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
可以理解的是,遥测系统中,当总线上的中继设备(即从设备)更换、数量增加的情况下,需要重新开始获取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主设备能够自动、快速地重新向总线上的所有从设备重新发起序列号获取处理,以便于重新为从设备分配地址;以确保能够较为快速地恢复遥测系统中的通信。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总线的通信速率保持在9600bit/s-2000000bit/s。
在一实施例中,总线的通信速率保持在921600bit/s。如此,传输一个字节仅耗时10us,而一条响应于序列号获取命令的应答的大小约为15字节,相当于仅耗时150us,仅占一次序列号获取流程的延时100ms中的(150us/(100*1000us))*100=0.15%,总线的通信速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能够有效地降低了总线上发生冲突的概率。
综上所述,相比现有技术中需要在中继设备中增加一个拨码盘,且在后续需要实施人员手动地设置拨码盘,对该中继设备分配一个唯一的设备地址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遥测系统和地址自动分配方法,从经济成本方面能够降低中继设备的硬件成本,省下拨码盘的硬件开销;从技术方面能简化遥测系统的设计,便于实施;并且由于实现了全自动为从设备分配地址、获取地址的方法,不再需要人力的介入,能显著地降低人力设置的过程容易引起人为失误和后续的维护成本。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任意一项中的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是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申请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测系统包括:主设备、通过总线与所述主设备通信连接的多个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通信连接的中央机;每个所述从设备都具有唯一的设备序列号;
所述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包括:
所述主设备获取所述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
所述主设备根据获取的所有所述设备序列号,建立所述设备序列号与地址之间的映射表;根据所述映射表为所述设备序列号对应的所述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
所述主设备将所述映射表上传至所述中央机,以使所述中央机显示所述映射表;
所述中央机响应于输入的从设备操作指令,从所述映射表中确定目标地址,对指定的所述目标地址的所述从设备进行单独操作;
当有新的从设备接入所述总线,所述中央机向所述主设备发送地址更新命令;
所述主设备响应于所述地址更新命令,重新获取所述从设备的更新的所述设备序列号;根据更新的所述设备序列号为所述总线上的所述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根据获取的所有所述设备序列号,建立所述设备序列号与地址之间的映射表,包括:
所述主设备将获取的所有所述设备序列号按照值的大小排序,并按照所述排序依次为所述设备序列号从0开始分配唯一的地址,建立所述设备序列号与所述地址之间的所述映射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映射表为所述设备序列号对应的所述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设备与所述从设备根据分配的唯一的地址进行通信;
所述主设备对所述总线上分配到地址的所述从设备进行通信监测,从所述从设备中确定丢失地址的离线设备;
根据所述离线设备的离线设备序列号生成第二报警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对所述总线上分配到地址的所述从设备进行通信监测,从所述从设备中确定丢失地址的离线设备,包括:
所述主设备向所述从设备发起通信,所述从设备超过预设的应答时间阈值未应答,则确认所述从设备为所述离线设备;
或者,所述主设备监测所述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信;在所述从设备距离上次与所述主设备通信或距离所述主设备为所述从设备分配唯一地址的时间超过预设的空闲时间阈值,则确认所述从设备为目标从设备;所述主设备向所述目标从设备发送一个在线确认指令;所述主设备未接收到所述目标从设备响应于所述在线确认指令返回的确认应答消息,则确认所述目标从设备为所述离线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获取所述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包括:
S1:所述主设备向所述总线上的所有所述从设备发起序列号获取处理,每个所述从设备经过随机时延后向所述主设备返回自身的所述设备序列号;
S2:当所述主设备等待响应的时长小于或等于预设等待时长阈值,所述主设备每接收到一个所述从设备返回的设备序列号,记录所述设备序列号,并向所述从设备发送应答消息,所述应答消息用于通知所述从设备,已接收到所述设备序列号,并在下一轮所述序列号获取处理中不需要再上报所述设备序列号;其中,所述预设等待时长阈值的取值范围是10至500毫秒;
S3:当所述主设备等待响应的时长大于所述预设等待时长阈值,结束本轮所述序列号获取处理;
其中,所述主设备向所述总线上的所有所述从设备发起序列号获取处理,每个所述从设备经过随机时延后向所述主设备返回自身的所述设备序列号,包括:
所述主设备向所述总线上的所有所述从设备广播一条序列号获取命令;
每个所述从设备响应于所述序列号获取命令,通过预设的随机延时函数生成随机延时时间值;其中,所述随机延时时间值的取值范围根据所述预设等待时长阈值确定;
所述从设备自身延时所述随机延时时间值后,自动向所述主设备返回自身的所述设备序列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向所述总线上的所有所述从设备发起序列号获取处理,每个所述从设备经过随机时延后向所述主设备返回自身的所述设备序列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有多个所述从设备的所述随机延时时间值相同,或者,当所述主设备同时接收到多个所述从设备发送的所述设备序列号;所述主设备不向所述从设备发送应答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束本轮所述序列号获取处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开始下一轮所述序列号获取处理,重复执行步骤S1至S3;当执行步骤S1至S3的次数达到预设序列号获取次数阈值,终止所述序列号获取处理;
或者,所述主设备获取接入总线的所述从设备的第一数量,并统计获取的所述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的第二数量;在执行步骤S1至S3的次数达到所述预设序列号获取次数阈值前,所述第二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的值相同时,则终止所述序列号获取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终止所述序列号获取处理后,当所述第二数量的值小于所述第一数量的值,则生成第一报警信号,所述第一报警信号用于提示未获取到所有的所述从设备的所述设备序列号。
9.一种遥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设备、通过总线与所述主设备通信连接的多个从设备、与所述主设备通信连接的中央机;每个所述从设备都具有唯一的设备序列号;
其中,所述主设备用于:获取所述从设备的设备序列号;所述主设备根据获取的所有所述设备序列号,建立所述设备序列号与地址之间的映射表;根据所述映射表为所述设备序列号对应的所述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所述主设备将所述映射表上传至所述中央机,以使所述中央机显示所述映射表;
所述中央机用于:响应于输入的从设备操作指令,从所述映射表中确定目标地址,对指定的所述目标地址的所述从设备进行单独操作;当有新的从设备接入所述总线,所述中央机向所述主设备发送地址更新命令;
所述主设备还用于:响应于所述地址更新命令,重新获取所述从设备的更新的所述设备序列号;根据更新的所述设备序列号为所述总线上的所述从设备分配唯一的地址。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
CN202410017913.8A 2024-01-05 2024-01-05 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及遥测系统、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5445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7913.8A CN117544596B (zh) 2024-01-05 2024-01-05 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及遥测系统、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7913.8A CN117544596B (zh) 2024-01-05 2024-01-05 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及遥测系统、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44596A true CN117544596A (zh) 2024-02-09
CN117544596B CN117544596B (zh) 2024-04-09

Family

ID=89784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17913.8A Active CN117544596B (zh) 2024-01-05 2024-01-05 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及遥测系统、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4459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26099A1 (en) * 2010-09-30 2013-12-05 Ralph Schmidt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allocating addresses to similar bus users
CN103826252A (zh) * 2014-01-16 2014-05-2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主从设备之间获取及发送序列号的方法和系统
CN108885435A (zh) * 2018-06-11 2018-11-23 深圳市奥星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主机、从机、移动终端及控制系统
CN214101428U (zh) * 2021-01-08 2021-08-31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总线型设备地址自动分配装置
CN113396565A (zh) * 2020-01-02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26099A1 (en) * 2010-09-30 2013-12-05 Ralph Schmidt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allocating addresses to similar bus users
CN103826252A (zh) * 2014-01-16 2014-05-2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主从设备之间获取及发送序列号的方法和系统
CN108885435A (zh) * 2018-06-11 2018-11-23 深圳市奥星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主机、从机、移动终端及控制系统
CN113396565A (zh) * 2020-01-02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14101428U (zh) * 2021-01-08 2021-08-31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总线型设备地址自动分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44596B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7456B (zh) 一种rs485自动分配地址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698871B (zh) 一种光纤分布式接入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12272243B (zh) 地址分配方法
CN112565483B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地址分配、掉线重连的方法
CN112566155B (zh) 一种组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242752B (zh) 电池管理系统的地址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114792A (zh) 设备自组网方法、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12929251B (zh) 基于can的从站数据刷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7544596B (zh) 遥测系统的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及遥测系统、存储介质
CN112511662B (zh) 系统通讯地址生成、分配方法和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CN111371659B (zh) 一种rs485从设备地址自动分配的方法
CN115470165A (zh) 地址分配方法、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CN117319185A (zh) 一种基于can通信的多设备主从通信系统及编址、监测方法
EP1004965A2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dynamically determining an address uniquely identifying a hardware component on a common bus
CN111343300A (zh) 地址自动分配的方法及通讯系统
CN116708375A (zh) 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的设备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及介质
US11457507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eri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14422480B (zh) 通讯地址自动分配方法
CN113612868B (zh) 设备地址分配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6016445A (zh) 一种主从式总线通信系统的地址分配方法
CN112702448A (zh) 电池管理系统的从控单元地址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5120013A (zh) 探头、中央站的网络地址的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1010286A (zh) 基于串行总线的智能注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698342A (zh) 温控器通信地址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7156598B (zh) 5g mimo移频系统的通信链路设置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