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9911A - 显示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29911A
CN117529911A CN202280001600.2A CN202280001600A CN117529911A CN 117529911 A CN117529911 A CN 117529911A CN 202280001600 A CN202280001600 A CN 202280001600A CN 117529911 A CN117529911 A CN 117529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ata
osd
display
sub
display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16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继洋
孙建康
薛亚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29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99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包括多个子显示区域,所述显示方法包括:首先,获取待显示图像数据,所述待显示图像数据包括OSD图像数据,所述OSD图像数据包括来自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然后,解析所述OSD图像数据,并对解析后的所述OSD图像数据进行数据重排;最后,根据所述OSD图像数据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OSD图像数据在所述显示屏上对应的待显示区域,并在所述待显示区域显示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所述待显示区域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子显示区域,所述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包括重排后的部分视点或全部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

Description

显示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信号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在使用显示装置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调用屏幕菜单式调节方式(On Screen Display,OSD)图像,以在显示装置上配置显示相关的参数。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包括多个子显示区域,显示方法包括:首先,获取待显示图像数据,待显示图像数据包括OSD图像数据,OSD图像数据包括来自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然后,解析OSD图像数据,并对解析后的OSD图像数据进行数据重排。最后,根据OSD图像数据的位置信息,确定OSD图像数据在显示屏上对应的待显示区域,并在待显示区域显示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待显示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子显示区域,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包括重排后的部分视点或全部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显示图像数据还包括源图像数据,方法还包括:解析源图像数据,并对解析后的源图像数据进行数据重排。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OSD图像数据在显示屏上对应的待显示区域,在待显示区域显示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包括:根据OSD图像数据在显示屏上对应的待显示区域,采用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替换待显示区域对应的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或者,在待显示区域对应的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上叠加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待显示区域对应的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上叠加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包括:对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设置透明度,在待显示区域对应的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上叠加设置透明度后的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包括A个亚像素,A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对解析后的OSD图像数据进行数据重排,包括:对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的所有亚像素进行重排;n个视点对应的重排后的OSD子图像数据中不同的亚像素位于不同的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A个亚像素包括第一亚像素,第一亚像素为A个亚像素中的任意一个亚像素,第一亚像素包括t个子像素,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解析OSD图像数据,并对解析后的OSD图像数据进行数据重排,包括:首先,解析OSD图像数据,得到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和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包括OSD图像数据对应的视点数与子显示区域标识,以及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的容量。然后,根据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对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进行数据重排。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的方法,包括:采用n个相机,从不同视点拍摄第一OSD模型,得到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或者采用三维建模或图像处理器获取第二OSD模型,并根据第二OSD模型,得到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OSD图像数据的位置信息包括待显示区域的起点位置,以及待显示区域的长度信息及宽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方法还包括:首先,获取第一命令,第一命令用于将OSD图像的显示方式由3D显示切换至2D显示,或者,将OSD图像的显示方式由2D显示切换至3D显示。然后,响应于第一命令,获取二维的OSD图像数据。最后,根据二维的OSD图像数据对应的待显示区域,在显示屏上显示二维的OSD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方法还包括:首先,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或瞳孔图像,确定用户的主观测区;和/或获取用户的手势图像,确定用户的主视点区。然后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高清显示;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以外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低清显示。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例如,显示装置)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方法。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例如,显示装置)上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计算机程序指令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方法。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例如,显示装置)上执行时,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方 法。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数据获取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其中,显示屏,包括多个子显示区域。数据获取装置,被配置为获取待显示图像数据,待显示图像数据包括OSD图像数据,OSD图像数据包括来自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数据处理装置,被配置为解析OSD图像数据,并对解析后的OSD图像数据进行数据重排。根据OSD图像数据的位置信息,确定OSD图像数据在显示屏上对应的待显示区域,并控制显示屏上的待显示区域显示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待显示区域包括至少一个子显示区域,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包括重排后的部分视点或全部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显示图像数据还包括源图像数据,数据处理装置还被配置为:解析源图像数据,并对解析后的源图像数据进行数据重排。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被配置为根据OSD图像数据对应的待显示区域,采用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替换待显示区域对应的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或者,在待显示区域对应的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上叠加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被配置为对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设置透明度,在待显示区域对应的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上叠加设置透明度后的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包括A个亚像素,A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数据处理装置被配置为:对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的所有亚像素进行重排;n个视点对应的重排后的OSD子图像数据中不同的亚像素位于不同的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A个亚像素包括第一亚像素,第一亚像素为A个亚像素中的任意一个亚像素,第一亚像素包括t个子像素,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被配置为解析OSD图像数据,得到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和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包括OSD图像数据对应的视点数与子显示区域标识,以及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的容量。根据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对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进行数据重排。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获取装置被配置为:采用n个虚拟相机,从不同视点拍摄第一OSD模型,得到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或者,采用三 维建模或图像处理器获取第二OSD模型,并根据第二OSD模型,得到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OSD图像数据的位置信息包括待显示区域的起点位置,以及待显示区域的长度信息及宽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获取装置还被配置为:获取第一命令,第一命令用于将OSD图像的显示方式由3D显示切换至2D显示,或者,将OSD图像的显示方式由2D显示切换至3D显示。响应于第一命令,获取二维的OSD图像数据或三维OSD图像数据。数据处理装置被配置为根据二维的OSD图像数据对应的待显示区域,控制显示屏显示二维的OSD图像;或根据三维的OSD图像数据对应的待显示区域,控制显示屏显示三维的OSD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采集装置,被配置为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或瞳孔图像,确定用户的主观测区;和/或获取用户的手势图像,确定用户的主视点区。数据处理装置还被配置为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高清显示;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以外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低清显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屏上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多个视点OSD子图像数据的获取方法示意图;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多个视点OSD图像的3D显示场景图;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数据解析与重排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OSD图像数据的结构图;
图7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重排前后OSD图像数据的排列图;
图7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重排前后源图像数据的排列图;
图7C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OSD的待显示区域的显示数据替换 示意图;
图7D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屏上显示数据的排列图;
图7E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OSD的待显示区域的显示数据替换示意图;
图7F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屏上显示数据的排列图;
图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主观测区的示意图;
图1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OSD交互流程图;
图1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如本文中所使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如果”任选地被解释为意思是“当……时”或“在……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任选地被解释为是指“在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的值。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OSD是应用在显示器上,在显示器的屏幕中产生的一些特殊字形或图形,让使用者得到一些讯息。常见于家用电视机或个人电脑的显示屏幕上,当用 户操作电视机换台或调整音量、画质等,电视屏幕就会显示目前状态让使用者知道。
目前,OSD图像的显示方案无法实现OSD图像的3D显示,也无法实现OSD图像的2D显示与3D显示的切换,此外,无法实现多视点OSD图像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包括多个子显示区域。子显示区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岛,本公开对于子显示区域包括多少个像素岛并不限定。如图1所示,以显示屏10包括20个可单独驱动的子显示区域11为例,每一个子显示区域11为一个可单独驱动的区域,OSD的待显示区域20包括6个子显示区域11。示例性地,可单独驱动的区域可以为并行的驱动区,或背光硬件驱动为可单独控制的区域,或处理画面内容时可以分区进行画质处理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种区域。显示装置可以为电视机、个人电脑或其他具有显示屏的装置,本公开对显示装置的具体类型并不限定。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待显示图像数据,待显示图像数据包括OSD图像数据,OSD图像数据包括来自n个视点(view)的OSD子图像数据,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获取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的方法包括:采用n个相机31,从不同视点拍摄第一OSD模型30,得到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示例性地,相机31可以为能够获取照片的一种相机,比如虚拟相机或真实相机,本公开对相机31的类型并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可以预先存入系统端电路(比如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和SOC(System on Chip,系统级芯片))的存储器中,需要使用时,从系统端电路的存储器中调用该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可以理解地,系统端电路的存储器中,可以存入多种OSD图像数据,本公开对于OSD图像数据对应的OSD图像的个数与种类并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的方法也可以包括:采用三维建模或图像处理器获取第二OSD模型,并根据第二OSD模型,得到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示例性地,第二OSD模型可以由三维建模或图像处理器实时生成,基于该第二OSD模型,针对不同的视点进行切片或图像生成与输出,即可得到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三维建模或图像处 理器的操作可以由显示装置10的内部系统完成或外部系统完成,本公开对采用三维建模或图像处理器获取第二OSD模型的具体方法并不限定。
待显示图像数据包括OSD图像数据,OSD图像数据包括来自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也就是说,待显示图像数据包括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在显示屏10的1帧画面中,可以同时显示多个视点的OSD图像,进而实现OSD的3D显示。如此一来,如图4(a)与图4(b)所示,用户站在不同的视点角度,可以看到显示屏10上不同的OSD图像,如图4(a)所示,用户站在第一视点角度401,可以看到OSD的待显示区域20上的图像为第一视点的OSD图像4011。比如图4(b)所示,如果用户站在在第二视点角度402,可以看到OSD的待显示区域20上的图像为第二视点的OSD图像4021,第一视点的OSD图像4011与第二视点的OSD图像4021为n个视点的OSD图像中的任意两个不同视点的OSD图像。本公开对1帧画面中可以显示的OSD图像的视点个数并不限定。
步骤202,解析OSD图像数据,并对解析后的OSD图像数据进行数据重排。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OSD显示区域包括6个子显示区域11,因此,OSD图像数据可以分布在该6个子显示区域11中的至少一个子显示区域11中。但是当将OSD图像数据存储在系统端电路的存储器中时,并没有分区进行存储,若是实时生成的OSD图像数据,也并没有分区进行生成,并且同一个视点的OSD图像数据并未存储在同一个存储地址中。因此为了确保OSD图像的正确显示,需要将OSD图像数据在系统端(比如显卡)进行打散与重组,并将该重组后的OSD图像数据输入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对数据进行解析与重排,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根据显示需求将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输出至显示装置的显示屏10,则可在该显示屏10显示3D的OSD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OSD图像数据,即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存储在系统端电路的存储器中为例,如图5所示,步骤202的实现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501,解析OSD图像数据,得到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和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包括标志位,压缩率,OSD图像数据对应的视点数与子显示区域标识,以及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的容量。标志位被配置为与前端指令握手。压缩率被配置为将OSD图像数 据的显示数据进行压缩后的大小与压缩前的大小之比,便于对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进行压缩与解压缩。OSD图像数据对应的视点数被配置为存储OSD图像数据所对应的视点为n个视点中的哪一个视点。OSD图像数据对应的子显示区域标识被配置为向后端传递OSD图像数据对应的子显示区域11的位置信息。示例性地,子显示区域11的位置信息可以通过对显示屏10的子显示区域11进行编号来获取,比如从左上角开始,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编号,每一个编号对应于一个字显示区域。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的容量被配置为向后端传递需要显示OSD图像数据的大小,比如当仅需要显示部分视点的OED子图像数据时,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的容量比需要显示全部视点的OED子图像数据时,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的容量要小,后端可根据该参数合理配置数据处理的资源,以避免系统资源的浪费。示例性地,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包括某一个子像素的像素值。
步骤502,根据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对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进行数据重排。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包括A个亚像素,A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步骤502的实现方法可以包括:对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的所有亚像素进行重排。n个视点对应的重排后的OSD子图像数据中不同的亚像素位于不同的行。亚像素可以包括红、绿、蓝、黑、白、黄。
在一些实施例中,A个亚像素包括第一亚像素,第一亚像素为A个亚像素中的任意一个亚像素,第一亚像素包括t个子像素,t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如图7A所示,以解析后的OSD图像数据包括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每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包括3个亚像素,该3个亚像素分别为红色(Red,R)亚像素,绿色(Green,G)亚像素,蓝色(Blue,B)亚像素为例。在每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每个红色亚像素包括t个子像素,比如R1-1,R1-2,…,R1-t,每个绿色亚像素包括t个子像素,比如G1-1,G1-2,…,G1-t,每个蓝色亚像素包括t个子像素,比如B1-1,B1-2,…,B1-t。重排时,根据OSD图像数据的每一个显示数据,比如子像素的像素值,对应的显示参数,按照该显示数据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排,比如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中,显示数据R1-1对应于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起点位置,显示数据Rt-n对应于待显示区域20的终点位置。可以理解地,如图1所示,OSD的待显示区域20为长方形时,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起点位置即为该长方形左上角的第一个像素所在位置D0,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终点位置即为该长方形右下 角的最后一个像素所在位置D1。这样一来,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在时序控制性输入到显示屏10时,即可按照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进行显示。
示例性地,以n的取值为5,t的取值为4为例,也就是以OSD图像数据包括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每个亚像素包括4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具有一个像素值,且待显示区域20包括12行*5列像素,该像素与子像素的像素值一一对应为例,进行更直观的说明。
如表1所示,每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包括15个子像素的像素值。第一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501包括红色亚像素的4个子像素的像素值(比如R1-1、R1-2、R1-3和R1-4),绿色亚像素的4个子像素的像素值(比如G1-1、G1-2、G1-3和G1-4)和蓝色亚像素的4个子像素的像素值(比如B1-1、B1-2、B1-3、B1-4)。第二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502包括红色亚像素的4个子像素的像素值(比如R2-1、R2-2、R2-3和R2-4),绿色亚像素的4个子像素的像素值(比如G2-1、G2-2、G2-3和G2-4)和蓝色亚像素的4个子像素的像素值(比如B2-1、B2-2、B2-3、B2-4)。以此类推,第五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505包括红色亚像素的4个子像素的像素值(比如R5-1、R5-2、R5-3和R5-4),绿色亚像素的4个子像素的像素值(比如G5-1、G5-2、G5-3和G5-4)和蓝色亚像素的4个子像素的像素值(比如B5-1、B5-2、B5-3、B5-4)。当将OSD图像数据在系统端进行打散与重组,并将该重组后的OSD图像数据输入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时,子像素的像素值是压缩后存入系统端电路的存储器中,并不是按照显示时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因此,需要在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对OSD图像数据,即5个视点的子图像数据进行解析后重排。
表1 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所包括的显示数据
对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的所有亚像素进行重排,即对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的红色亚像素、绿色亚像素与蓝色亚像素进行重排。重排后,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红色亚像素的所有子像素排列在至少一行且互相平行,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蓝色亚像素的所有子像素排列在至少一行且互相平行,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绿色亚像素的所有子像素排列在至少一行且互相平行。且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红色亚像素的任一子像素与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蓝色亚像素的任一子像素或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绿色亚像素的任一子像素均排列在不同的行。即,重排后的OSD子图像数据中不同亚像素分别位于不同的行。
示例性地,如表2所示,5个视点对应的重排后的OSD子图像数据包括12行子像素的像素值,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红色亚像素的子像素的像素值R1-1、R1-2、R1-3、R1-4和R1-5排列在第1行,其中,子像素的像素值R1-1对应于待显示区域20的起点位置D0。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绿色亚像素的子像素的像素值G1-1、G1-2、G1-3、G1-4和G1-5排列在第2行。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蓝色亚像素的子像素的像素值B1-1、B1-2、B1-3、B1-4和B1-5排列在第3行。以此类推,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红色亚像素的子像素的像素值R4-1、R4-2、R4-3、R4-4和R4-5排列在第10行。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绿色亚像素的子像素的像素值G4-1和G4-2和G4-3和G4-4和G4-5排列在第11行。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蓝色亚像素的子像素的像素值B4-1、B4-2、B4-3、B4-4和B4-5排列在第12行,其中,子像素的像素值R4-5对应于待显示区域20的终点位置D1。
表2 重排后的OSD子图像数据
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将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绿色亚像素的子像素的像素值G1-1、G1-2、G1-3、G1-4和G1-5排列在第1行,或者将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蓝色亚像素的子像素的像素值B1-1、B1-2、B1-3、B1-4和B1-5排列在第1行。本公开对于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红色亚像素的子像素所在的行与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绿色亚像素的子像素所在的行或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蓝色亚像素的子像素所在的行的先后顺序并不限定。也就是说,多个亚像素重排后的顺序可以包括多种形式,只要重排后的不同亚像素分别位于不同的行就都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通过将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进行重排,确保重排后的不同亚像素分别位于不同的行,从而能够保证较好的3D的显示效果,呈现在用户眼前的3D场景较为真实。
步骤203,根据OSD图像数据的位置信息,确定OSD图像数据在显示屏10上对应的待显示区域20,并在待显示区域20显示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待显示区域20包括至少一个子显示区域11,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包括重排后的部分视点或全部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OSD图像数据的位置信息包括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起点位置D0,以及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长度信息及宽度信息,通过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起点位置D0以及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长度信息及宽度信息可以计算得到OSD待显示区域20的终点位置D1。系统端电路可根据显示屏10配置或者生成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起点位置D0的坐标,以及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长度信息及宽度信息,OSD图像数据所属的子显示区域11的位置等参数,当显示装置的数据流到达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起点位置D0,按照时序将重排后的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输出至OSD的待显示区域20,并显示5个视点的OSD图像。
示例性地,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也可以包括部分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比如,重排时,仅对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的3个视点的子图像数据进行了重排,则当显示装置的数据流到达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起点位置D0,按照时序将重排后的3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输出至OSD的待显示区域20,并显示3个视点的OSD图像。再比如,重排时,虽然对5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都进行重排,但是显示时可以仅显示3个视点的子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显示图像数据还包括源图像数据,显示方法还包括:解析源图像数据,并对解析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重排。
示例性的,源图像数据也可以包括来自多个视点的源图像数据,本公开实施例对于源图像数据的获取方法并不进行限定。如图7B所示,源图像数据包括n个视点的源图像数据,每个视点的子图像数据包括A个亚像素,可以理解地,为了保证视觉效果,每个视点的源图像数据所包括的亚像素的种类与个数,与每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所包括的像素的种类与个数相同。每个视点的源图像数据的每个亚像素包括m个子像素,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可以理解地,该m与上述的每个OSD子图像数据的每个亚像素包括t个子像素中的t,取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源图像的显示范围可以为整块显示屏10也可以为显示屏10的部分显示区域,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以源图像的显示范围为整块显示屏10为例进行说明。对源图像数据的解析与重排的方法,与对OSD图像数据的解析与重排的方法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7B所示,以解析后的源图像数据包括n个视点的源图像数据,每个视点的源图像数据包括3个亚像素,该3个亚像素分别为红色亚像素,绿色亚像素,蓝色亚像素为例。在每个视点的源图像数据中,每个红色亚像素包括m个子像素,比如OR1-1,OR2-1,…,ORm-1,每个绿色亚像素包括m个子像素,比如OG1-1,OG2-1,…,OGm-1,每个蓝色亚像素包括m个子像素,比如OB1-1,OB2-1,…,OBm-1。
重排时,如图7B所示,根据源图像数据的每一个显示数据,比如子像素的像素值,对应的显示参数,按照该显示数据的位置信息进行重排,比如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中,显示数据OR1-1对应于显示屏10的起点位置,显示数据ORm-n对应于显示屏10的终点位置。如图1所示,可以理解地,当显示屏10为一个长方形,该长方形的左上角第一个像素所在的位置即为显示屏10的起点位置,该长方形的右下角最后一个像素所在的位置即为显示屏10的终点位置。这样一来,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在时序控制性输入到显示屏10时,即可按照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进行显示。
以解析后的源图像数据包括5个视点为例,每个子图像包括3个亚像素,每个亚像素包括4个子像素,显示屏10包括12行*5列像素为例,该像素与源图像数据子像素的像素值一一对应为例,对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进行更直观的说明。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如表3所示。其中,子像素的像素值OR1-1对应于显示屏10的左上角第一个像素,子像素的像素值OR1-1对应于显示屏10的右下角的最后一个像素。
表3 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屏10的显示区域大于OSD的待显示区域20,此时,当源图像与OSD图像均需要在显示屏10上进行显示时,根据OSD图像数据在显示屏10上对应的待显示区域20,在待显示区域20显示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包括:根据OSD图像数据在显示屏10上对应的待显示区域20,采用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替换待显示区域20对应的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或者,在待显示区域20对应的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上叠加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
示例性地,如图7C与图7D所示,将位置信息位于OSD的待显示区域20范围内的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比如OR1-x与OR1-y,x与y均为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直接替换为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比如R1-1与R1-2),比如将起点位置D0的显示数据由OR1-x替换为R1-1,也就是说,在OSD的待显示区域20不进行源图像的显示,仅显示OSD图像。
示例性地,在数据流到达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起点位置D0之前,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显示数据为如图7B所示的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当数据流到达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起点位置D0时,从该起点位置D0起,将如图7A所示的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作为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显示数据。即,在OSD的待显示区域20中,采用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替换对应的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因此,如图7D所示,在显示屏10的OSD的待显示区域20显示的是重排后的OSD图像,在OSD的待显示区域20以外的显示屏10上,显示的是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E与图7F所示,在OSD的待显示区域20对应的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上叠加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在OSD的待显示区域20显示源图像与OSD图像融合后的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叠加的方式可以包括对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设置透明度,在待显示区域20对应的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上叠加设置透明度后的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示例性地,如图7E所示,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起点位置D0的显示数据由该位置上源图像的显示数据OR1-x替换为为R1-1’,R1-1’是对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R1-1设置透明度后叠加至源图像数据OR1-x得到的,R1-2’是对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R2-1’设置透明度后叠加至源图像数据OR2-x得到的,以此类推。
示例性地,在数据流到达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起点位置D0之前,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显示数据为如7B所示的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数据流到达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起点位置D0时,如图7E所示,将OSD的待显示区域20对应的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上叠加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得到叠加后的显示数据,从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起点位置D0起,将该叠加后的显示数据作为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显示数据。因此如图7F所示,在显示屏10的OSD的待显示区域20显示的是OSD图像与源图像叠加后的图像,在OSD的待显示区域20以外的显示屏10上,显示的是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图8和图9为例,说明需要对源图像与OSD图像同时显示时的整体流程。
如图8所示,首先,前端通过数据接口传输源图像数据,前端可以为系统端的某个部分,也可以为外部装置,本公开对前端的数量与类型并不限定。数据接口可以包括多个,比如数据接口可以包括系统接口(System Interface),或内部接口(Inner Interface),或显示端口(Display Port),或高清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或内置或嵌入式的显示接口(External/Embedded Display Port),或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种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本公开对于源图像的数据来源以及数据接口的类型并不限定。系统端的数据接收与转换模块接收到源图像的数据后,将转换后的源图像数据输出至数据解析与重排模块,进行数据解析与重排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可存储于系统端电路的DDR(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也可以简写为DDR SDRAM,)中。当需要对源图像数据进行显示时,可从DDR中调用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并对该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进行显示数据的处理,数据处理可以包括具体像素值的调节。若此时没有OSD显示指令,则可直接将该处理后的源图像的显示数据输出至数据转换与发送模块输 出至后端,并在显示时序控制下进行源图像的显示。后端可以为显示装置的显示屏10,也可以为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本公开对后端的类型与数量并不限定。
示例性地,当用户端发出OSD显示命令,系统端读取2D显示与3D显示的切换命令,并通过OSD功能控制模块控制OSD图像数据获取模块来获取2D显示或3D显示所对应的OSD图像数据。将获取到的OSD图像数据输出至OSD图像数据处理模块,由OSD图像数据处理模块对获取的OSD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该处理可以包括OSD图像数据的解析与重排,获取处理后的OSD图像数据。将处理后的源图像的显示数据与处理后的OSD图像的显示数据输出至数据融合模块进行数据融合,融合后的源图像的显示数据与OSD图像的显示数据经数据转换与发送模块输出至后端。融合后的源图像的显示数据与OSD图像的显示数据,可存储在显示装置的存储介质(如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编程只读存储器,Flash(Flash EEPROM Memory,闪存)和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中。当需要显示时,从该存储介质中输出融合后的数据,并在显示时序的控制下进行源图像与OSD图像的显示。对处理后的源图像的显示数据与处理后的OSD图像的显示数据进行数据融合的方式,可以为替换或者叠加的方式。
示例性地,以图9为例,说明源图像的数据和OSD图像数据如何转化为显示屏10上的显示数据,并在显示屏10上进行显示。
首先,获取待显示图像数据,该待显示图像数据包括源图像数据与OSD图像数据,OSD图像数据可由系统端电路的存储器中获取,如图8所示,源图像数据可由前端获取。然后,在数据解析时,对源图像数据与OSD图像数据进行数据解析,解析包括解压缩,通过解压缩可以分别得到源图像数据与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和与显示参数相对于的显示数据,之后在时钟的规范下,将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与显示参数进行一一对应。
接着,进行数据重排,分别对源图像数据与OSD图像数据的一种或多种显示参数进行遍历,获取需要的显示数据,该需要的显示数据可以是某一个区域的显示数据。对该需要的显示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的方式可以是像素值的调整,可以是因为渲染操作的增加或减少,得到处理后的显示数据,该处理后的显示数据可以与在系统端电路中存储的OSD图像的显示数据不一样。将该处理后的显示数据与其所属的显示参数进行一一对应。
最后,在图像显示时,首先获取处理后的显示数据所对应的显示参数中 关于显示区域的信息,即获取处理后的显示数据对应的显示区域。当处理后的显示数据的数据流到达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起点位置D0,可以显示处理后的OSD图像的显示数据与处理后的源图像的显示数据得到的叠加数据,也可以只显示处理后的OSD图像的显示数据,对于显示屏10上OSD待显示区域20以外的显示区域,可以直接显示处理后的源图像的显示数据。
可以理解的,源图像数据与OSD图像数据、解析后的源图像数据与解析后的OSD图像数据、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与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处理后的源图像数据与处理后的OSD图像数据。融合后的数据均可以存储于系统端电路的存储器中或者显示装置的存储器中,以便于下一次调用或直接使用。本公开虽然以OSD图像数据存储于系统端电路的存储器中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定实际使用中只能基于存储在系统端电路的OSD图像数据进行OSD图像的显示,并且不限定实际使用中对于源图像数据和OSD图像数据是否必须进行解析、重排、处理与融合。也就是说,当系统端电路的存储器或显示装置的存储器中储存有解析后的源图像数据与解析后的OSD图像数据、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与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处理后的源图像数据与处理后的OSD图像数据,融合后的数据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直接调用或者使用所需要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显示方法还包括:
步骤1001、获取第一命令,第一命令用于将OSD图像的显示方式由3D显示切换至2D显示,或者,将OSD图像的显示方式由2D显示切换至3D显示。
示例性地,第一命令可以为切换3D显示与2D显示的使能信号EN,当需要显示OSD图像时,通过该使能信号,可以由3D显示切换至2D显示,也可以由2D显示切换为3D显示。本公开对第一命令的获取方式并不限定。示例性地,该使能信号可以由用户持有的操作手柄或遥控器上的切换按键给出,用户每按下该切换按键一次,3D显示与2D显示切换一次。比如,按键未按下时,使能信号为低,系统端获取到第一命令,并将OSD图像的显示方式切换为2D显示,OSD图像的显示方式为2D显示。当用户按下该切换按键,使能信号置高,系统端获取到第一命令,并将OSD图像的显示方式切换为3D显示,则OSD图像的显示方式为3D显示。示例性地,使能信号EN也可以由系统端生成,比如,系统端判定某个参数或多个参数达到某种预设的条件后,进行2D显示与3D显示的自动转换。
步骤1002、响应于第一命令,获取二维的OSD图像数据或三维OSD 图像数据。
示例性地,二维的OSD图像数据,可以通过对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去3D化得到,当系统端获取第一命令,可调用系统端电路的存储器中的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并进行去3D化的数据处理,得到二维的OSD图像数据。示例性地,二维的OSD图像数据,也可以存入系统端电路的存储器中,当系统端获取第一命令,可调用系统端电路的存储器中的该二维的OSD图像数据。示例性地,二维的OSD图像数据,还可以为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某一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当系统端获取第一命令,可直接调用系统端电路的存储器中的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的该某一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本公开对二维的OSD图像数据的获取方式并不限定。三维OSD图像数据包括上述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可以通过拍摄第一OSD模型的多个视点的图片得到,也可以通过第二OSD模型实时获取。
步骤1003、根据二维的OSD图像数据对应的待显示区域,在显示屏上显示二维的OSD图像;或,根据三维的OSD图像数据对应的待显示区域,在显示屏上显示三维的OSD图像。
示例性地,二维的OSD图像数据对应的待显示区域20可以有系统端配置或者生成,将二维的OSD图像数据中的每个亚像素的子像素的像素值,按照显示时序输出至该待显示区域20,则可以在该待显示区域20显示二维的OSD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显示方法还包括:
步骤1101、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或瞳孔图像,确定用户的主观测区;和/或获取用户的手势图像,确定用户的主视点区。
示例性地,如图12所示,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或瞳孔图像,或手势图像,该摄像头可以为可见光摄像头和/或红外摄像头。本公开对用户的人脸图像,或瞳孔图像,或手势图像的获取方式并不限定。
示例性地,以摄像头采集的方式举例说明,对采集得到的用户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检测的数据处理,然后进行瞳孔检测,如图13所示,分析用户眼睛的位置以及相对于屏幕的观测角度,以确定用户眼睛的位置(比如E1与E2)或观测角度(比如α与β)或注视点。也可以直接对采集得到的用户的瞳孔图像进行瞳孔检测的图像处理,分析用户眼睛的位置以及相对于屏幕的观测角度,以确定用户眼睛的位置(比如E1与E2)或观测角度(比如α与β)或注视点。比如,由人脸识别获取特征点,得到眉心坐标,再根据眉心与用户眼睛的距离推理得出用户眼睛眼坐标(比如E1与E2),则可以确定用户 眼睛的位置。比如,根据眉心坐标,计算眉心坐标与OSD的显示区域中每一个子显示区域11的横向边界的夹角(比如α与β),即可确定用户的观测角度或注视点。通过用户眼睛的位置E1或观测角度α或注视点,可确定用户的主观测区D11,通过用户眼睛的位置E1或观测角度β或注视点,可确定用户的主观测区D12,显示屏10上区域D2则为主观测区D11与主观测区D12以外的显示区域。
示例性地,如图12所示,还可以对采集得到的用户的手势图片进行手势识别的处理,分析用户手势的动作或者手势的动作趋势,以确定手势指令以及投射显示位置。因此可以确定用户在使用显示屏10上的OSD图像进行交互时主要关注的区域是哪些视点区,即可确定用户的主视点区。
步骤1102、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高清显示。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以外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低清显示。
示例性地,如图13所示,对于在主观测区D11与主观测区D12显示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高清显示。对显示屏10上区域D2上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低清显示。
示例性地,如图12所示,解析n个视点的子图像数据,并获取数据的位置信息后,对n个视点的子图像数据分区进行处理。以实现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高清显示,并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以外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低清显示。
示例性地,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高清显示,可通过着重处理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着重处理可以包括对OSD图像和/或源图像的画质、色温进行着重调节。比如可以增加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的渲染层数,或增加在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实时生成的第二OSD模型的复杂程度,或者在系统端电路中调用在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所有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或者传输至显示屏10时不压缩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着重处理还可以包括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显示亮度进行着重调节。本公开对如何通过着重处理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以实现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高清显示的具体方式并不限定。
示例性地,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以外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 数据进行低清显示,可通过简单处理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以外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简单处理可以包括对OSD图像和/或的画质、色温进行简单调节。比如,可以减少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以外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渲染层数,或减少在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实时生成的第二OSD模型的模型复杂度,或对在系统端电路中调用的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以外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压缩,或仅选择部分视点的OSD图像子数据作为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以外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可以理解地,该部分视点指的是小于n个视点,也就是说,也可以选择0个视点的OSD图像子数据和/或0个视点的源图像数据作为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以外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即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以外的OSD图像数据不做显示。简单处理还可以包括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显示亮度进行简单调节。本公开对如何通过简单处理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以外的OSD图像数据,以实现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以外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低清显示的具体方式并不限定。
示例性地,当需要对OSD图像和或源图像的画质、色温进行调节,可通过建立不同的查找表,直接而快速地通过查找表进行画质调节。查找表可通过算法得出,并存储在系统端电路的存储器中。对应于每一个子像素,在每一个子显示区域11可建立多个查找表,以实现在子显示区域11进行不同程度的画质调节。比如,某一个子像素在第一子显示区域,可通过第一查找表进行画质调节,以实现简单的画质调节,该某一个子像素在第一子显示区域,可通过第二查找表进行画质调节,以实现复杂的画质调节。第一子显示区域可以为显示屏10上的任一个子显示区域11。
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当需要对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显示亮度进行调节,可根据OSD的待显示区域20,在系统端生成亮度调节全局系数,在OSD的待显示区域20,可基于该全局系数生成第一背光值。根据该全局系数以及对显示屏10的区域划分,可以生成对应于多个区域的多个调节系数,调节系数的调节方式可以是乘以第一固定参数,或者加上第二固定参数,可以基于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调节系数生成第二背光值。比如,可以将该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上的每个子像素的像素值乘以该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对应的第一固定参数,或者将该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上的每个子像素的像素值加上该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对应的第二固定参数,以改变该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上的每个子像素的像素值,进而调节OSD图像和/或源图像在该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显示亮度。可以基于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以 外的显示区域的调节系数生成第三背光值,其显示亮度调节的方式与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显示亮度调节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对第一背光值、第二背光值和第三背光值分别进行处理后,整合并输出,即可在OSD的待显示区域20上通过背光值实现显示屏10显示亮度的调节。可以理解地,通过全局系数或调节系数,还可以将显示屏10上的任何一个区域的显示亮度调节为灰度显示。
示例性地,还可使用局域调光(Local Dimming)算法实现对显示屏10不同区域的高清显示或低清显示。例如,可以通过简单的调光(Dimming)算法,比如单一算法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以外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低清显示,且可以通过调光算法中多种算法的加权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高清显示。
如图14所示,由于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显示亮度较强,而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以外的显示区域的显示亮度较弱,不做任何处理可能会降低视觉效果,使得用户的体验感较差,因此可以对所有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显示数据进行画面补偿处理,若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包括多个子显示区域11,可对跨区域的显示数据进行过渡算法的处理,跨区域的显示数据包括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显示数据,处理后的OSD的待显示区域20的显示数据经整合后输出,在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边界位置以及子显示区域11相接的位置,则可以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需要显示的OSD图像为OSD交互内容,该OSD交互内容所在的显示区域被强制判断为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此时显示屏10上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显示亮度提高,显示屏10上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显示亮度以外的显示区域的显示亮度降低,可以引导观看者将视线移动至显示屏10上的OSD交互内容。此时,可以直接滤除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以外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仅使用调光算法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OSD图像数据进行高清显示,以减少计算量。
示例性地,如图15所示,用户可以使用OSD图像进行互动,当系统端发出OSD图像的显示指令,显示屏10接收到该OSD图像的显示指令后,即在OSD的待显示区域20显示OSD图像,维持T1秒,T1为正数,若在T1秒的时间内,用户进行了交互操作,显示屏10可以将该互动操作以指令的方式传回系统端(如显卡),系统端判断指令类型,再与显示屏进10行数据传输。
示例性地,如图15所示,指令可以为第一指令,该第一指令为切换至另 一种OSD图像,则系统端控制显示装置的显示屏10显示另一种OSD图像,并维持T2秒,T2为正数,在T2秒内再次判断是否有指令下发。指令也可以为第二指令,该第二指令为进入OSD图像的第一子内容,则系统端控制显示装置的显示屏10显示该第一子内容,并维持T3秒,T3为正数,在T3秒内再次判断是否有指令下发。指令也可以为第三指令,该第三指令为进入OSD图像的第二子内容,则系统端控制显示装置的显示屏10显示该第二子内容,并维持T4秒,T4为正数,在T4秒内再次判断是否有指令下发。指令也可以为第四指令,该第四指令为退出指令此时系统端控制显示装置的显示屏10显示源图像,OSD图像消失。若在T1秒或T2秒或T3秒或T4秒内,无任何指令发出,则系统端控制显示装置的显示屏10显示源图像,OSD图像消失。可以理解地,T1、T2、T3和T4的具体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公开对与T1、T2、T3和T4的具体数值并不限定。第二子内容可以为OSD图像的子内容,也可以为第一子内容的子内容,OSD图像的子内容可以为任意一种子内容,本公开对于第一子内容与第二子内容的具体种类以及优先级和层级并不限定。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例如,显示装置)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方法。
示例性的,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CD(Compact Disk,压缩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通用盘)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本公开描述的各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术语“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例如,显示装置)上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方法。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例如,显示装置)上执行时,该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方法。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及计算机程序的有益效果和上述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6所示,显示装置160包括显示屏10、数据获取装置161和数据处理装置162。
如图1所示,显示屏10,包括多个子显示区域11。
如图16所示,数据获取装置161,被配置为获取待显示图像数据,待显示图像数据包括OSD图像数据,OSD图像数据包括来自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如图16所示,数据处理装置162,被配置为解析OSD图像数据,并对解析后的OSD图像数据进行数据重排。根据OSD图像数据的位置信息,确定OSD图像数据在显示屏10上对应的待显示区域20,并控制显示屏10上的待显示区域20显示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待显示区域20包括至少一个子显示区域11,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包括重排后的部分视点或全部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数据处理装置可以包括数据接收与转换模块、数据解析与重排模块,显示数据处理模块、OSD图像的显示数据处理模块、数据融合模块以及数据转换与发送模块。
基于上述方案,由于待显示图像数据包括OSD图像数据,OSD图像数据包括来自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也就是说,待显示图像数据包括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该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可存储在系统端电路的存储器中。为了确保图像的正确显示,需要将图像数据在系统端(比如显卡)进行打散与重组,并将该重组后的图像数据输入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对数据进行解析与重排,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根据显示需求将重排后的图像数据输出至显示装置的显示屏10,则可在显示屏10的1帧画面中,可以同时显示多个视点的OSD图像,进而实现OSD的3D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待显示图像数据还包括源图像数据,数据处理装置162还被配置为:解析源图像数据,并对解析后的源图像数据进行数据重排。源图像的显示范围可以为整块显示屏10也可以为显示屏10的部分显示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至图7F所示,数据处理装置162被配置为根据OSD图像数据对应的待显示区域20,采用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替换待显示区域20对应的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或者,在待显示区域20对应的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上叠加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E和图7F所示,数据处理装置被配置为对重排 后的OSD图像数据设置透明度,在待显示区域20对应的重排后的源图像数据上叠加设置透明度后的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每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包括A个亚像素,A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数据处理装置被配置为:对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的所有亚像素进行重排;n个视点对应的重排后的OSD子图像数据中不同的亚像素位于不同的行。亚像素可以包括红、绿、蓝、黑、白、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A个亚像素包括第一亚像素,第一亚像素为A个亚像素中的任意一个亚像素,第一亚像素包括t个子像素,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每个视点的源图像数据的每个亚像素包括m个子像素,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可以理解地,该m与t的取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162被配置为解析OSD图像数据,得到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和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包括OSD图像数据对应的视点与子显示区域标识,以及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的容量。根据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对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进行数据重排。OSD图像数据对应的子显示区域标识可以通过对显示屏10的子显示区域11进行标号来获取。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获取装置161被配置为:采用n个虚拟相机,从不同视点拍摄第一OSD模型,得到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或者,采用三维建模或图像处理器获取第二OSD模型,并根据第二OSD模型,得到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第二OSD模型可以由三维建模或图像处理器实时生成,基于该第二OSD模型,针对不同的视点进行切片或图像生成与输出,即可得到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三维建模或图像处理器的操作可以由显示装置10的内部系统完成或外部系统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OSD图像数据的位置信息包括待显示区域20的起点位置,以及待显示区域20的长度信息及宽度信息。根据待显示区域20的起点位置信息以及待显示区域20的长度信息及宽度信息,就可以确定显示区域20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获取装置还被配置为:获取第一命令,第一命令用于将OSD图像的显示方式由3D显示切换至2D显示,或者,将OSD图像的显示方式由2D显示切换至3D显示。响应于第一命令,获取二维的OSD图像数据或三维OSD图像数据。数据处理装置被配置为根据二维的OSD图像数据对应的待显示区域20,控制显示屏10显示二维的OSD 图像;或根据三维的OSD图像数据对应的待显示区域20,控制显示屏10显示三维的OSD图像。因而,本公开可以实现2D显示与3D显示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采集装置,被配置为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或瞳孔图像,确定用户的主观测区;和/或获取用户的手势图像,确定用户的主视点区。数据处理装置还被配置为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OSD图像数据进行高清显示;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以外的OSD图像数据进行低清显示。通过合理配置数据处理装置162,对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的数据处理,可以保证较好的视觉效果的同时,避免计算资源的浪费。
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实现OSD图像的3D显示,并且用户在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到不同的OSD图像,此外,对于不同的区域,可以分区域进行高清显示或低清显示。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4)

  1. 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包括多个子显示区域,所述显示方法包括:
    获取待显示图像数据,所述待显示图像数据包括OSD图像数据,所述OSD图像数据包括来自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解析所述OSD图像数据,并对解析后的所述OSD图像数据进行数据重排;
    根据所述OSD图像数据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OSD图像数据在所述显示屏上对应的待显示区域,并在所述待显示区域显示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所述待显示区域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子显示区域,所述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包括重排后的部分视点或全部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所述待显示图像数据还包括源图像数据,所述方法还包括:
    解析所述源图像数据,并对解析后的所述源图像数据进行数据重排。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OSD图像数据在所述显示屏上对应的待显示区域,在所述待显示区域显示所述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OSD图像数据在所述显示屏上对应的待显示区域,采用所述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替换所述待显示区域对应的重排后的所述源图像数据,或者,在所述待显示区域对应的重排后的所述源图像数据上叠加所述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所述在所述待显示区域对应的重排后的所述源图像数据上叠加所述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包括:
    对所述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设置透明度,在所述待显示区域对应的重排后的所述源图像数据上叠加设置透明度后的所述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每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包括A个亚像素,所述A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对解析后的所述OSD图像数据进行数据重排,包括:
    对所述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的所有亚像素进行重排;所述n个视点对应的重排后的OSD子图像数据中不同的亚像素位于不同的行。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所述A个亚像素包括第一亚像素,所述第一亚像素为所述A个亚像素中的任意一个亚像素,所述第一亚像素包括t个子像素,所述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所述解析所述OSD图像数据,并对解析后的所述OSD图像数据进行数据重排,包括:
    解析所述OSD图像数据,得到所述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和所述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所述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包括所述OSD图像数据对应的视点数与子显示区域标识,以及所述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的容量;
    根据所述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对所述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进行数据重排。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所述获取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的方法,包括:
    采用n个相机,从不同视点拍摄第一OSD模型,得到所述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或者,
    采用三维建模或图像处理器获取第二OSD模型,并根据所述第二OSD模型,得到所述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
  9.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所述OSD图像数据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待显示区域的起点位置,以及所述待显示区域的长度信息及宽度信息。
  10.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命令,所述第一命令用于将OSD图像的显示方式由3D显示切换至2D显示,或者,将OSD图像的显示方式由2D显示切换至3D显示;
    响应于所述第一命令,获取二维的OSD图像数据或三维OSD图像数据;
    根据所述二维的OSD图像数据对应的待显示区域,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二维的OSD图像;或根据所述三维的OSD图像数据对应的待显示区域,在所述显示屏上显示三维的OSD图像。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或瞳孔图像,确定用户的主观测区;和/或获取用户的手势图像,确定用户的主视点区;
    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高清显示;
    对主观测区和/或主视点区以外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低清显示。
  12.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
  13.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该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
  14.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屏,包括多个子显示区域;
    数据获取装置,被配置为获取待显示图像数据,所述待显示图像数据包括OSD图像数据,所述OSD图像数据包括来自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数据处理装置,被配置为解析所述OSD图像数据,并对解析后的所述OSD图像数据进行数据重排;
    根据所述OSD图像数据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OSD图像数据在所述显示屏上对应的待显示区域,并控制所述显示屏上的所述待显示区域显示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所述待显示区域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子显示区域,所述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包括重排后的部分视点或全部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待显示图像数据还包括源图像数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还被配置为:解析所述源图像数据,并对解析后的所述源图像数据进行数据重排。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述OSD图像数据对应的待显示区域,采用所述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替换所述待显示区域对应的重排后的所述源图像数据,或者,在所述待显示区域对应的重排后的所述源图像数据上叠加所述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
  17. 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被配置为对所述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设置透明度,在所述待显示区域对应的重排后的所述源图像数据上叠加设置透明度后的所述重排后的OSD图像数据。
  18. 根据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包括A个亚像素,所述A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被配置为:
    对所述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中的所有亚像素进行重排;所述n个视点对应的重排后的OSD子图像数据中不同的亚像素位于不同的行。
  19. 根据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A个所述亚像素包括第一亚像素,所述第一亚像素为所述A个亚像素中的任意一个亚像素,所述第一亚像素包括t个子像素,所述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20. 根据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被配置为解析所述OSD图像数据,得到所述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和所述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所述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包括所述OSD图像数据对应的视点数与子显示区域标识,以及所述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的容量;
    根据所述OSD图像数据的显示参数,对所述OSD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进行数据重排。
  21. 根据权利要求14~2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数据获取装置被配置为:
    采用n个虚拟相机,从不同视点拍摄第一OSD模型,得到所述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或者,
    采用三维建模或图像处理器获取第二OSD模型,并根据所述第二OSD模型,得到所述n个视点的OSD子图像数据。
  22. 根据权利要求14~2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OSD图像数据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待显示区域的起点位置,以及所述待显示区域的长度信息及宽度信息。
  23. 根据权利要求14~2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数据获取装置还被配置为:获取第一命令,所述第一命令用于将OSD图像的显示方式由3D显示切换至2D显示,或者,将OSD图像的显示方式由2D显示切换至3D显示;响应于所述第一命令,获取二维的OSD图像数据或三维OSD图像数据;
    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二维的OSD图像数据对应的待显示区域,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二维的OSD图像;或,根据所述三维的OSD图像数据对应的待显示区域,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三维的OSD图像。
  24. 根据权利要求14~2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采集装置,被配置为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或瞳孔图像,确定用户的主观测区;和/或获取用户的手势图像,确定用户的主视点区;
    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还被配置为对所述主观测区和/或所述主视点区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高清显示;对所述主观测区和/或所述主视点区以外的OSD图像数据和/或源图像数据进行低清显示。
CN202280001600.2A 2022-06-01 2022-06-01 显示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75299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6698 WO2023230965A1 (zh) 2022-06-01 2022-06-01 显示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9911A true CN117529911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026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1600.2A Pending CN117529911A (zh) 2022-06-01 2022-06-01 显示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29911A (zh)
WO (1) WO202323096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38766B2 (ja) * 2008-08-21 2010-09-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KR101924058B1 (ko) * 2012-04-03 2018-1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표시장치 및 그 동작방법
CN103826114B (zh) * 2013-11-15 2017-04-1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显示方法及自由立体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30965A1 (zh) 2023-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64647B2 (en) Color management of 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s
US11436787B2 (en) Rendering method, computer product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150279332A1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nd 3d display device
CN111290581B (zh) 虚拟现实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1783445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apparatus, image fitting method and device,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11804194B2 (en) Virtual reality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KR102175813B1 (ko)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영상 처리 방법
WO2023202216A1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917167B2 (en) Image compre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medium
KR20140004393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7529911A (zh) 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9194944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显示装置
US8289373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multi-depth-of-field 3D-display
CN113315964A (zh) 一种3d图像的显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329257A (zh) 一种虚拟现实头盔全屏驱动显示方法及其虚拟现实头盔
US20130021324A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quality
CN113949862B (zh) 3d画面显示测试方法和装置以及显示控制设备和系统
US11800079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image display system
KR102141556B1 (ko) 입체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KR101634768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3d 영상 제공 방법
JP5561081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KR101639310B1 (ko) 3d 영상에 대한 gui 제공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7119167A (zh) 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立体显示系统
KR20020027415A (ko) 3d 입체동영상 구현방법
CN116996658A (zh) 图像显示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