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8475A - 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28475A
CN117528475A CN202410024904.1A CN202410024904A CN117528475A CN 117528475 A CN117528475 A CN 117528475A CN 202410024904 A CN202410024904 A CN 202410024904A CN 117528475 A CN117528475 A CN 1175284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detection
piston
base station
cav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249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28475B (zh
Inventor
钟海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jiali Fi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gjiali Fi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gjiali Fi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gjiali Fi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2490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284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28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84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284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84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90Services for handling of emergency or hazardous situations, e.g.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TW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terminal equipment, e.g. arrangements of the camera and the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04B2001/3866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carried on the h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及应用,消防员终端设备,其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智能探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和发送语音、数据和视频信息,智能探测模块包括环境传感器、生命体征探测器、数据处理单元以及摄像装置;基站设备,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消防员终端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该基站设备包括固定式基站设备和移动式基站设备,其中,固定式基站设备位于指挥部,移动式基站设备集成与无人机上;本申请通过设置的移动式基站设备,移动式基站设备集成与无人机上,通过无人机的移动性和灵活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部署到指定区域,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通信需求,确保火灾现与指挥部的高效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援现场智能探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及应用。
背景技术
在火灾救援工作中,稳定、高效的通信是确保救援行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具体行动过程中,通过高效的无线通信,消防员可以实时将探测的火灾现场的情况、变化以及所需资源等信息传递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也能迅速下达指令,调整救援策略,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和准确能够提高消防员快速探测被困人员的效率。
目前,由于救援现场火场环境较复杂、建筑物结构影响以及存在的其他一些可能的电磁干扰,造成火灾现场与指挥部之间的通信不稳定的,进而影响了救援行动的工作效率。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920738571.3)所公开的“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森林火灾预警指挥系统”,其说明书公开:现有的通信方式都是通过对讲机与指挥中心或指挥车辆进行通信,通信依然不太稳定;上述专利可以佐证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及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由于救援现场火场环境较复杂、建筑物结构影响以及存在的其他一些可能的电磁干扰,造成火灾现场与指挥部之间的通信不稳定,进而影响了救援行动的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及应用,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其包括:
消防员终端设备,其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智能探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和发送语音、数据和视频信息,智能探测模块包括环境传感器、生命体征探测器、数据处理单元以及摄像装置;基站设备,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消防员终端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该基站设备包括固定式基站设备和移动式基站设备,其中,固定式基站设备位于指挥部,移动式基站设备集成与无人机上;网络服务器,其与所述基站设备连接,用于处理、存储和转发从所述消防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信息到指挥部,以及将指挥部的指令和信息转发到消防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位于指挥部的用户接口设备,其与所述网络服务器连接,用于接收和显示从消防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信息,以及用于输入和发送指令和信息到消防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智能探测模块还包括定位模块,用于确定和发送消防员的位置信息以及被困人员的位置信息。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智能探测模块还配备有紧急报警功能,当探测到危险的环境条件或检测到被困人员的生命体征异常时,能够自动触发报警信号并通过消防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指挥部。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网络服务器还包括数据处理和分析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智能探测模块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以提供火灾现场的环境状况和被困人员的状态信息给指挥部。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消防员终端设备包括防护头盔,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和智能探测模块集成于消防员佩戴的防护头盔上,环境传感器用于实时探测火灾现场的环境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烟雾浓度、有毒气体浓度和辐射水平,生命体征探测器用于在被困人员中检测生命体征信号,包括但不限于呼吸、心跳和体温,数据处理单元则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环境传感器和生命体征探测器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消防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指挥部,摄像装置则具备热成像技术和常规摄像功能,用于实时捕捉火灾现场的图像和视频,并将其实时传输到指挥部,以便指挥部能够实时了解火灾现场的状况。
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包括连接座,所述智能探测模块集成于连接座上,所述连接座可拆卸安装于防护头盔上,其中,所述防护头盔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两侧均弹性设置有卡接件,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具有与定位槽相适配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端部开设有与卡接件相适配插接的卡槽。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座为俯视呈回形的基座,所述定位槽设置有两组且呈对称分布于定位座的两侧,所述定位座的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第一活塞腔,所述卡接件包括与第一活塞腔内壁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塞板,第一活塞板的外侧设置有伸入定位槽内并与卡槽相适配的卡柱,所述第一活塞板与第一活塞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头盔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中一个第一活塞板向定位槽移动的第一锁定组件,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包括设置于防护头盔内侧的内衬体,所述内衬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囊体,所述防护头盔的顶部设置有盒体,多个所述囊体均与盒体连通,所述盒体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定位槽上同一侧的第一活塞腔连通。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头盔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另一个第一活塞板向定位槽移动的第二锁定组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包括开设于定位座内的密封腔,所述密封腔的顶部设置有伸出定位座的导热件,所述密封腔的内部用于填充热胀冷缩介质,所述密封腔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定位槽上同一侧的第一活塞腔连通。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调节组件,用于在第二锁定组件工作时调节囊体的压力,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开设于定位座上的腔道,所述腔道分别与盒体和对应第一活塞腔连通,所述密封腔内设置有活塞组件,位于所述腔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活塞腔,第二活塞腔的外侧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第二活塞腔内通过第二弹性件设置有第二活塞板,所述第二弹性件大于所有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之和,所述活塞组件与第二活塞板之间设置有驱动杆,所述密封腔内热胀冷缩介质膨胀过程中,驱动杆推动第二活塞板沿第二活塞腔缩回。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的方案中: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火灾现与指挥部之间的通信不稳定的问题,本申请通过设置的移动式基站设备,移动式基站设备集成与无人机上,通过无人机的移动性和灵活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部署到指定区域,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通信需求,确保火灾现与指挥部的高效通信质量;
2.通过将智能探测模块集成与连接座上,连接座与防护头盔之间便于快速拆装,能够根据不同的火灾现场环境,快速的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现场的探测救援任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消防智能头盔将所有设备集成在一个头盔上,无法自行选择合适的设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的防护头盔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的防护头盔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的定位座与连接座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的定位座与连接座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的防护头盔与内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的内衬体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的定位座内部结构的俯视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的图8中A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的图8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标示:
100、防护头盔;
200、连接座;201、定位块;202、卡槽;
300、智能探测模块;
400、定位座;401、定位槽;402、第一活塞腔;403、第一活塞板;404、卡柱;405、第一弹性件;
500、内衬体;501、囊体;502、盒体;503、连接孔;
600、密封腔;601、导热件;
700、调节组件;701、腔道;702、活塞座;703、第三活塞腔;704、推腔;705、第三活塞杆;706、推板;707、第二活塞腔;708、第二弹性件;709、第二活塞板;710、驱动杆;711、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背景技术所述的,由于救援现场火场环境较复杂、建筑物结构影响以及存在的其他一些可能的电磁干扰,造成火灾现场与指挥部之间的通信不稳定的,进而影响了救援行动的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及应用,其应用于火灾救援现场探测救援。
具体地,请参考图1,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其包括:
消防员终端设备,其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智能探测模块300,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和发送语音、数据和视频信息,智能探测模块300包括环境传感器、生命体征探测器、数据处理单元以及摄像装置;基站设备,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消防员终端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该基站设备包括固定式基站设备和移动式基站设备,其中,固定式基站设备位于指挥部,移动式基站设备集成与无人机上;网络服务器,其与基站设备连接,用于处理、存储和转发从消防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信息到指挥部,以及将指挥部的指令和信息转发到消防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位于指挥部的用户接口设备,其与网络服务器连接,用于接收和显示从消防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信息,以及用于输入和发送指令和信息到消防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
本申请通过设置的移动式基站设备,移动式基站设备集成与无人机上,通过无人机的移动性和灵活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部署到指定区域,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通信需求,确保火灾现与指挥部的高效通信质量
进一步的,智能探测模块300还包括定位模块,用于确定和发送消防员的位置信息以及被困人员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智能探测模块300还配备有紧急报警功能,当探测到危险的环境条件或检测到被困人员的生命体征异常时,能够自动触发报警信号并通过消防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指挥部。
进一步的,网络服务器还包括数据处理和分析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智能探测模块300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以提供火灾现场的环境状况和被困人员的状态信息给指挥部。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消防员终端设备包括防护头盔100,无线通信模块和智能探测模块300集成于消防员佩戴的防护头盔100上,智能探测模块300中的环境传感器用于实时探测火灾现场的环境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烟雾浓度、有毒气体浓度和辐射水平,生命体征探测器用于在被困人员中检测生命体征信号,包括但不限于呼吸、心跳和体温,数据处理单元则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环境传感器和生命体征探测器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消防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指挥部,摄像装置则具备热成像技术和常规摄像功能,用于实时捕捉火灾现场的图像和视频,并将其实时传输到指挥部,以便指挥部能够实时了解火灾现场的状况。
实施例2
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具体地,如图2至图10所示,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包括连接座200,连接座200可拆卸安装于防护头盔100上,以便在受灾情况不同的火灾现场其中,装配对应的设备,降低防护头盔100的重量,以便消防救护人员更好的行动,如将无线通信模块和摄像装置集成于一个连接座200上,将智能探测模块300中的热成像设备和其它的一些探照设备分别集成于两个连接座200上,且都配有独立的供电装置和定位装置(具体的分配可根据不同火灾现场所需设备的不同进行分类,此处不做过多赘述),可通过装有无线通信模块的连接座200与其他两个连接座200中一个任意组合配合使用。
具体的,防护头盔100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座400,定位座400上开设有定位槽401,定位槽401的两侧均弹性设置有卡接件,连接座200的底部具有与定位槽401相适配的定位块201,定位块201的端部开设有与卡接件相适配插接的卡槽202,无线通信模块和智能探测模块300集成于消防员佩戴的防护头盔100上,通过弹性设置的卡接件,卡接件具有活动的范围,即可与卡槽202适配插接,便于快速的在进入救援现场前组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消防智能头盔将所有设备集成在一个头盔上,无法自行选择合适的设备的问题。
具体的,定位座400为俯视呈回形的基座,定位座400与防护头盔100相适配,定位槽401设置有两组且呈对称分布于定位座400的两侧,对应的,连接座200以及智能探测模块300分为两组,其中智能探测模块300可根据不同的火灾情景集成对应的器件,如将热成像模块以及相应的控制模块集成与一个连接座200上,摄像模块以及相应的控制模块集成于一个连接座200上,探照灯以及相应的控制模块集成于一个连接座200上,由于摄像模块是使用较多的,故只需更换探照灯集成的连接座200和热成像模块集成的连接座200即可,这两种分别对应的为火灾现场的可见度的轻重,定位座400的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第一活塞腔402,卡接件包括与第一活塞腔402内壁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塞板403,第一活塞板403与第一活塞腔402的两个内壁之间都留有距离,即留有活动的空间,第一活塞板403的外侧设置有伸入定位槽401内并与卡槽202相适配的卡柱404,卡槽202的槽深是大于卡柱404伸入定位槽401部分的长度的,第一活塞板403与第一活塞腔40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05,卡柱404上伸入定位槽401内并与卡槽相对应插接的部分为半球状,即在拆装连接座200的过程中,只需用力将连接座200拔出或按下即可。
实施例3
对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进一步优化,具体地,请参考如图2至图10,防护头盔10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中一个第一活塞板403向定位槽401移动的第一锁定组件,考虑到在救援过程中前期消防救援人员需要奔跑提速等动作,上述卡柱404的限位方式虽拆装方便,但稳定性需要考虑,故设置了第一锁定组件,用于对连接座200加固,具体的,第一锁定组件包括设置于防护头盔100内侧的内衬体500,内衬体50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囊体501,多个囊体501均匀的分布在内衬体500上,在戴上防护头盔100挤压囊体501时,使得囊体501的头部的压力较分散,避免设置成一个大囊体501使得压力集中,增加消防人员的不适,防护头盔100的顶部设置有盒体502,多个囊体501均与盒体502连通,防护头盔100以及内衬体500上均开设有用于盒体502与内衬体500上囊体501连通的连接孔503,盒体50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定位槽401上同一侧的第一活塞腔402连通。
在具体使用时,通过防护头盔100上的佩戴装置(图中未示出)戴上头盔,则多个囊体501受到挤压,对应的,囊体501内的介质(惰性介质)则会使得第一活塞板403与第一活塞腔402的内壁保持接触,对应的,第一活塞板403的位置被固定,即对卡柱404的位置锁定,从而提高对连接座200以及智能探测模块300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防护头盔100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另一个第一活塞板403向定位槽401移动的第二锁定组件,第二锁定组件包括开设于定位座400内的密封腔600,密封腔600的顶部设置有伸出定位座400的导热件601,密封腔600的内部用于填充热胀冷缩介质,密封腔60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定位槽401上同一侧的第一活塞腔402连通。
在工作过程中,消防人员进入火灾救援现场,由于周围的环境温度大于正常生活长期的温度,则在导热件601的热传递下,热胀冷缩介质膨胀,进而使得此处对应的第一活塞板403位置固定,完成此处卡柱404位置的固定,进一步提高对连接座200以及智能探测模块300的稳定性。
实施例4
在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进一步优化,请参考如图2至图10,由于消防人员头部会受到囊体501的压力,易随着救援工作的进行,其头部容易造成不适感,故还包括调节组件700,用于在第二锁定组件工作时调节囊体501的压力,调节组件700包括开设于定位座400上的腔道701,腔道701分别与盒体502和对应第一活塞腔402连通,密封腔600内设置有活塞组件,活塞组件包括设置于密封腔600内的活塞座702,活塞座702上设置有多个与密封腔600连通的第三活塞腔703和设置于多个第三活塞腔703端部的推腔704,第三活塞腔703内设置有第三活塞杆705,多个第三活塞杆705的端部设置有推板706,推板706位于推腔704内,位于腔道70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活塞腔707,第二活塞腔707内通过第二弹性件708设置有第二活塞板709,第二活塞腔707的外侧与外部环境连通,对应的第二活塞板709能够在第二活塞腔707内移动,第二弹性件708大于所有第一弹性件405的弹性弹性之和,推板706与第二活塞板709之间设置有驱动杆710,驱动杆710固定在推板706与第二活塞板709之间,密封腔600内热胀冷缩介质膨胀过程中,即第三活塞杆705带动推板706以及驱动杆710推动第二活塞板709沿第二活塞腔707缩回,对应的囊体501与第一活塞腔402之间的空间增大,对应的,囊体501在受到头部的挤压时回缩,对头部的压力降低,即降低了消防人员头部的不适感;
具体的,在本案中,驱动杆710设置在盒体502内,且两端分别与盒体502以及定位座400穿插连接,驱动杆710不影响盒体502和密封腔600的密封性,其中,盒体502与腔道701之间通过管件711连通,驱动杆710的直径小于管件711的直径,便于囊体501内的介质流经腔道701进入第一活塞腔402内。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的使用过程如下:
选择合适的智能探测模块300集成,将其连接座200按入定位槽401内,在消防人员佩戴防护头盔100过程中,内衬体500上的囊体501受到挤压,囊体501内的介质则会使得第一活塞板403与第一活塞腔402的内壁保持接触,对应的,第一活塞板403的位置被固定,即对卡柱404的位置锁定,从而提高对连接座200以及智能探测模块300的稳定性,便于消防人员的运动,在进入救援现场后,随着救援现场因火灾环境温度较高,在导热件601的热传递下,热胀冷缩介质膨胀,进而使得此处对应的第一活塞板403与上述提高的第一活塞板403一致,位置固定,对连接座200及智能探测模块300进行加固,热胀冷缩介质膨胀过程中,第三活塞杆705带动推板706以及驱动杆710推动第二活塞板709沿第二活塞腔707缩回,对应的囊体501与第一活塞腔402之间的空间增大,囊体501与消防人员之间相对压力降低,对应的降低了消防人员头部的不适感。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消防员终端设备,其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智能探测模块(300),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和发送语音、数据和视频信息,智能探测模块(300)包括环境传感器、生命体征探测器、数据处理单元以及摄像装置;
基站设备,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消防员终端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该基站设备包括固定式基站设备和移动式基站设备,其中,固定式基站设备位于指挥部,移动式基站设备集成与无人机上;
网络服务器,其与所述基站设备连接,用于处理、存储和转发从所述消防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信息到指挥部,以及将指挥部的指令和信息转发到消防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
位于指挥部的用户接口设备,其与所述网络服务器连接,用于接收和显示从消防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信息,以及用于输入和发送指令和信息到消防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探测模块(300)还包括定位模块,用于确定和发送消防员的位置信息以及被困人员的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探测模块(300)还配备有紧急报警功能,当探测到危险的环境条件或检测到被困人员的生命体征异常时,能够自动触发报警信号并通过消防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指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服务器还包括数据处理和分析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智能探测模块(300)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以提供火灾现场的环境状况和被困人员的状态信息给指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员终端设备包括防护头盔(100),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和智能探测模块(300)集成于消防员佩戴的防护头盔(100)上,其中,环境传感器用于实时探测火灾现场的环境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烟雾浓度、有毒气体浓度和辐射水平,生命体征探测器用于在被困人员中检测生命体征信号,包括但不限于呼吸、心跳和体温;数据处理单元则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环境传感器和生命体征探测器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消防员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指挥部,摄像装置则具备热成像技术和常规摄像功能,用于实时捕捉火灾现场的图像和视频,并将其实时传输到指挥部,以便指挥部能够实时了解火灾现场的状况。
6.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使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200),所述智能探测模块(300)集成于连接座(200)上,所述连接座(200)可拆卸安装于防护头盔(100)上,其中,所述防护头盔(100)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座(400),所述定位座(400)上开设有定位槽(401),所述定位槽(401)的两侧均弹性设置有卡接件,所述连接座(200)的底部具有与定位槽(401)相适配的定位块(201),所述定位块(201)的端部开设有与卡接件相适配插接的卡槽(2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400)为俯视呈回形的基座,所述定位槽(401)设置有两组且呈对称分布于定位座(400)的两侧,所述定位座(400)的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第一活塞腔(402),所述卡接件包括与第一活塞腔(402)内壁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塞板(403),第一活塞板(403)的外侧设置有伸入定位槽(401)内并与卡槽(202)相适配的卡柱(404),所述第一活塞板(403)与第一活塞腔(40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0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头盔(10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中一个第一活塞板(403)向定位槽(401)移动的第一锁定组件,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包括设置于防护头盔(100)内侧的内衬体(500),所述内衬体(50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囊体(501),所述防护头盔(100)的顶部设置有盒体(502),多个所述囊体(501)均与盒体(502)连通,所述盒体(50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定位槽(401)上同一侧的第一活塞腔(40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头盔(100)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另一个第一活塞板(403)向定位槽(401)移动的第二锁定组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包括开设于定位座(400)内的密封腔(600),所述密封腔(600)的顶部设置有伸出定位座(400)的导热件(601),所述密封腔(600)的内部用于填充热胀冷缩介质,所述密封腔(60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定位槽(401)上同一侧的第一活塞腔(402)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应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组件(700),用于在第二锁定组件工作时调节囊体(501)的压力,所述调节组件(700)包括开设于定位座(400)上的腔道(701),所述腔道(701)分别与盒体(502)和对应第一活塞腔(402)连通,所述密封腔(600)内设置有活塞组件,位于所述腔道(70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活塞腔(707),第二活塞腔(707)的外侧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第二活塞腔(707)内通过第二弹性件(708)设置有第二活塞板(709),所述第二弹性件(708)大于所有第一弹性件(405)的弹性之和,所述活塞组件与第二活塞板(709)之间设置有驱动杆(710),所述密封腔(600)内热胀冷缩介质膨胀过程中,驱动杆(710)推动第二活塞板(709)沿第二活塞腔(707)缩回。
CN202410024904.1A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 Active CN1175284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24904.1A CN117528475B (zh)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24904.1A CN117528475B (zh)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8475A true CN117528475A (zh) 2024-02-06
CN117528475B CN117528475B (zh) 2024-03-26

Family

ID=89746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24904.1A Active CN117528475B (zh) 2024-01-08 2024-01-08 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2847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9276A (zh) * 2012-06-15 2012-10-17 北京长城电子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消防员灭火救援定位指挥系统
CN105223958A (zh) * 2015-09-25 2016-01-06 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 一种基于系留式无人机的应急通信与支援系统和方法
CN107807575A (zh) * 2017-11-07 2018-03-16 东莞市芯萌慧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员红外定位ar显示头盔及消防指挥系统
CN207779456U (zh) * 2018-01-09 2018-08-28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兵终端、指挥终端及消防通信系统
WO2024001073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基于航空器中继通信的野外灾害监测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9276A (zh) * 2012-06-15 2012-10-17 北京长城电子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消防员灭火救援定位指挥系统
CN105223958A (zh) * 2015-09-25 2016-01-06 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 一种基于系留式无人机的应急通信与支援系统和方法
CN107807575A (zh) * 2017-11-07 2018-03-16 东莞市芯萌慧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员红外定位ar显示头盔及消防指挥系统
CN207779456U (zh) * 2018-01-09 2018-08-28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兵终端、指挥终端及消防通信系统
WO2024001073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基于航空器中继通信的野外灾害监测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8475B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88886B1 (ko) 와이맥스 및 와이파이 전송기술을 이용한 공공안전재난구조 통신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EP2610831A1 (en) In-flight system with infrared camera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7261374B (zh) 一种多功能头戴式智能消防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79123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紧急应变系统
CN206905811U (zh) 核辐射环境巡检系统
CN108564767A (zh) 可穿戴窄带双网消防员作战安全监测系统
CN106679664A (zh) 一种基于lte和pdr的消防室内定位与轨迹导航方法及系统
CN117528475B (zh) 一种救援现场智能探测系统
CN207590144U (zh) 一种智能安全头盔
CN110148288A (zh) 智能消防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
US705474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sensors and asynchronous ubication repeaters forming an n-point spatially random virtual lattice network
CN102300078A (zh) 应急救援联合通信音视频指挥系统
CN201946089U (zh) 一种消防员火场信息收集与传输系统
CN208259142U (zh) 基于红外图像处理和分布式压缩感知的智慧消防头盔
Magenes et al. Long-distance monitoring of phys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for emergency operators
CN212466888U (zh) 一种高铁动车组定向灭火智能消防系统
CN208903401U (zh) 预警指挥系统
CN207867691U (zh) 集成式数字化消防单兵装备中的后场信息收发操控装置
CN218457414U (zh) 一种智能救援头盔
CN220894979U (zh) 消防定位监测系统
CN219016716U (zh) 一种基于全息光波导技术的消防ar智能面罩
WO2014152104A1 (en) Shift on the fly mesh network
CN104932370A (zh) 环境侦测装置及人物识别方法、应急监控系统
CN216375033U (zh) 高层灭火无人机
CN208607774U (zh) 可穿戴窄带双网消防员作战安全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