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8422B - 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28422B
CN117528422B CN202410010133.0A CN202410010133A CN117528422B CN 117528422 B CN117528422 B CN 117528422B CN 202410010133 A CN202410010133 A CN 202410010133A CN 117528422 B CN117528422 B CN 1175284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access
access point
information
terminal equipment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101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28422A (zh
Inventor
汪勇
朱敏
张炼
周伟山
黄如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oan Zhik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oan Zhik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oan Zhik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oan Zhik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1013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284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28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8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28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8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3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indoor environments, e.g. build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室内无线网络覆盖的优化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多个无线接入点传输的接入信息;将每个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基于全局位置信息,预测每个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根据位置变动趋势,确定每个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发射强度;控制每个无线接入点按照所述信号发射强度发射信号并使每个终端设备接入对应的所述无线接入点。应用上述方法,可以准确预测终端设备在室内环境中的位置变化情况,并针对性地调整各个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发射强度,不仅使得每个终端设备均能接入信号最佳的无线接入点,还可以降低各个无线接入点的整体功耗。

Description

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在室内环境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等无线网络信号接入互联网。相较于移动通信,室内的无线网络可以有效提升终端设备的网络使用体验。
为了提高室内环境中无线网络的覆盖面积,通常可以在室内配置多个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利用多个AP最大程度地使无线网络信号完整地覆盖室内环境。示例性地,在家庭住宅、图书馆、展览馆等室内场景中,移动终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接入信号强的AP。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多个AP通常按照预先设定的固定的发射强度来发射信号,不仅增大了各个AP的功耗,也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例如,为了尽可能完整覆盖室内环境,各个AP均按照最大发射强度或功率来发射信号,使得个别连接终端设备较少或未连接终端设备的AP功耗增加;如果降低这类AP的信号发射强度,则又容易出现终端设备无法正常接入网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准确预测终端设备在室内环境中的位置变化情况,并针对性地调整各个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发射强度,不仅使得每个终端设备均能接入信号最佳的无线接入点,还可以降低各个无线接入点的整体功耗。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多个无线接入点传输的接入信息,所述接入信息包括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连接的终端设备以及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所述局部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在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的位置;
将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所述全局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室内环境中的位置;
基于所述全局位置信息,预测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所述位置变动趋势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计划接入的无线接入点;
根据所述位置变动趋势,确定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发射强度;
控制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按照所述信号发射强度发射信号并使每个所述终端设备接入对应的所述无线接入点。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区域被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任一位置点与所述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中任一位置点与所述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距离,所述将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局部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第二区域内的目标终端设备;
将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所述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所述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局部位置信息以局部位置编码表示,所述全局位置信息以全局位置编码表示,所述将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所述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所述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包括:
读取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编码信息表,所述编码信息表中记录有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各个位置点的局部位置编码以及所述局部位置编码与全局位置编码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所在位置点的局部位置编码对应的全局位置编码,以获得每个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所述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全局位置信息,预测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终端设备中的任一目标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最近的连续两个采样时刻下的所述全局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最近的连续两个采样时刻下的所述全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方向;
基于所述位置变动方向,预测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位置变动方向存在多个待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所述基于所述位置变动方向,预测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包括:
针对任一待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沿所述位置变动方向作直线并计算待接入的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所述位置与所述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若小于预设距离的所述垂直距离仅有一个,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是由当前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移动至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是小于预设距离的所述垂直距离对应的无线接入点;
若小于预设距离的所述垂直距离包括多个,则确定变动角度值,所述变动角度值表示以第一全局位置点为顶点,所述直线与所述第一全局位置点和待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所在位置之间连线构成的角度,所述第一全局位置点是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最近的连续两个采样时刻中相对更早的时刻下所处的全局位置点;计算所述垂直距离与所述变动角度值的比值,并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是由当前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移动至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是所述比值的最大值对应的无线接入点。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位置变动趋势,确定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发射强度,包括:
根据所述位置变动趋势,确定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计划连接的所述终端设备的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所述终端设备的数量;
根据计划连接的所述终端设备的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所述终端设备的数量,确定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发射强度调整比例。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按照所述信号发射强度发射信号并使每个所述终端设备接入对应的所述无线接入点,包括:
根据所述信号发射强度调整比例生成指示信息,并将所述指示信息发送至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所述无线接入点用于按照所述指示信息对自身的信号发射强度进行调整并向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点切换信息,以提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接入点切换。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多个无线接入点传输的接入信息,所述接入信息包括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连接的终端设备以及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所述局部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在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的位置;
转换模块,用于将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所述全局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室内环境中的位置;
预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全局位置信息,预测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所述位置变动趋势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计划接入的无线接入点;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变动趋势,确定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发射强度;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按照所述信号发射强度发射信号并使每个所述终端设备接入对应的所述无线接入点。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
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网络设备在接收到多个APP传输的接入信息后,可以将每个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该全局位置信息可以用于表示每个终端设备在室内环境中的位置。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全局位置信息,预测每个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该位置变动趋势可以用于表示每个终端设备计划接入的无线接入点。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位置变动趋势,确定每个AP的信号发射强度,并控制每个AP按照确定的信号发射强度发射信号,使每个终端设备接入对应的AP。本申请可以准确预测终端设备在室内环境中的位置变化情况,并针对性地调整各个AP的信号发射强度,不仅使得每个终端设备均能接入信号最佳的AP,还可以降低各个AP的整体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区域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中S102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全局位置信息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中S1022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中S103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垂直距离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动角度值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参照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01-S105:
S101、接收多个无线接入点传输的接入信息,所述接入信息包括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连接的终端设备以及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所述局部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在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即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通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各个步骤,可以准确预测终端设备在室内环境中的位置变化情况,并针对性地调整各个AP的信号发射强度,不仅使得每个终端设备均能接入信号最佳的无线接入点,还可以降低各个无线接入点的整体功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能够对多个AP进行管理的电子设备。示例性地,上述网络设备可以是具备无线接入控制器(access controller,AC)功能的电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集中管理多个AP,实现无线网络的统一配置和管理。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示例,网络设备可以是三合一路由器。三合一路由器集成了路由器、交换机,AC控制器等多种设备的功能于一体,不仅能够作为交换机、路由器供相关设备接入网络,还可以作为AC控制器对室内环境中安装的多个AP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
室内环境中的各个AP可以与其他终端设备连接,连接的终端设备也被称为接入该AP的设备。室内环境中的各个AP可以向网络设备传输各自的接入信息,该接入信息可以包括每个AP连接的终端设备以及各个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上述局部位置信息可以是一种用于表示各个终端设备在接入的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所处的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个AP可以根据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每个位置点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来进行定位,确定在自身发射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每个位置点。具体地,可以根据RSSI构建指纹数据库,利用指纹数据库确定各个AP附近的位置点,从而在某一终端设备接入该AP后,可以快速获得该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信息,也即是在该AP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局部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个AP可以按照固定间隔,周期性地向网络设备发送自身的接入信息,上述固定间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各个AP可以按照向网络设备发送心跳信息的频次,发送自身的接入信息给网络设备。这样,接入信息可以与心跳信息一并发送至网络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个AP也可以在接入该AP的终端设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实时地向网络设备发送接入信息。示例性地,当接入某一AP的终端设备增加或减少时,该AP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接入信息;或者,当接入该AP的终端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时,该AP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接入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示例,接入信息可以按照如下形式表示:
{终端设备接入的AP|接入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
因此,若存在一条接入信息表示为:
{AP1|UE1:fp1001|UE2:fp1076}
则该接入信息中的AP1表示终端设备接入的AP,也即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述接入信息的AP;UE1和UE2表示两个不同的终端设备,这两个终端设备均接入了上述AP1;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可以以局部位置编码的形式表示,其中,fp1001表示UE1的局部位置信息,fp1076表示UE2的局部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也即是在AP1发送接入信息的那个时刻,UE1和UE2在AP1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区域内的位置点,fp1001和fp1076也即是这两个位置点的局部位置编码。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信息中的局部位置信息也可以是位置变动信息,该位置变动信息可以用于表示接入AP的终端设备由上一采样时刻到当前采样时刻,局部位置信息发生的变化情况。其中,上一采样时刻是指AP上一次采集接入信息并将接入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的时刻,当前采样时刻是指AP本次采集接入信息并将接入信息发送至网络设备的时刻。因此,接入信息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终端设备接入的AP|接入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变动信息}
这样,前述示例中的接入信息可以表示为:
{AP1|UE1:fp1001→fp1026|UE2:fp1076→fp1103}
该接入信息表示在两次连续的采样时刻之间,UE1的局部位置信息由fp1001移动至了fp1026,UE2的局部位置信息由fp1076移动至了fp1103。
S102、将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所述全局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室内环境中的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局部位置信息可以看作是以相应AP所在位置点为原点构建坐标系,从而确定出的接入该AP的终端设备在坐标系中的位置。为了实现位置信息的统一,在从接收到的接入信息中获得每个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后,可以将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该全局位置信息也即是表示每个终端设备在当前的室内环境中的位置。与局部位置信息不同的是,全局位置信息可以看作是以室内环境中某一位置点为原点构建的坐标系,该坐标系是一张全局坐标系,与基于AP所在位置点为原点构建坐标系不同。构建全局坐标系可以以网络设备所在的位置为原点,也可以以室内环境中的任一位置点为原点,例如以室内环境的中心点构建全局坐标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AP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区域可以被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中任一位置点与该AP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区域中任一位置点与该AP之间的距离。因此,AP发射的信号在第一区域内相较于第二区域更强。当终端设备位于第一区域时,其连接的无线网络信号也更佳。
如图2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P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区域的示意图。图2中示出的AP为AP1,AP1发射的无线网络信号可以覆盖的区域可以如图2中的圆形S的面积所示,该区域也就是以AP1所在位置点为圆心,半径为R所形成的圆形区域,该区域可以被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即是图2中的圆形S1的面积所示的区域,第一区域也就是以AP1所在位置点为圆心,半径为r所形成的圆形区域。在圆形S中,除去上述第一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可以作为第二区域。由此可见,第二区域中的任意一点与AP1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一区域中任意一点与AP1的距离。上述R和r的取值可以根据AP的性能以及实际需求具体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AP1发射的无线网络信号实际的覆盖区域可以比图2中圆形S对应的区域更大。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超出图2中圆形S对应的区域后,AP1发射的无线网络信号衰减得极为严重,可能会影响终端设备的正常接入。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仅考虑包含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覆盖区域。
图2中还示出了在AP1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区域内的局部位置信息的示例,也即以局部位置编码fp1076表示的位置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获得每个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后,可以将将每个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S102中将每个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021-S1022:
S1021、根据所述局部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第二区域内的目标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AP的无线网络信号的覆盖区域被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由于第一区域更接近AP所在位置,在第一区域内AP的信号强度更强,终端设备在第一区域内的位置变动对于信号强度的需求相对较小。因此,为了实现对终端设备位置变动的预测,可以仅考虑位于AP的第二区域内的那些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终端设备即是位于接入的AP的第二区域内的终端设备。在获得各个AP发送的接入信息后,可以根据接入信息中的局部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改变接入信息的数据格式,明确地将目标终端设备处于第二区域这一信息写入接入信息中。示例性地,接入信息可以按照如下形式表示:
{终端设备接入的AP|接入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接入区域}
上述接入区域即是表示局部位置信息所在的区域。其中,可以使用数字1表示第一区域,使用数字2表示第二区域。
因此,若存在一条接入信息表示为:
{AP1|UE1:fp1001-1|UE2:fp1076-2}
则表示UE1位于第一区域内编码为fp1001的位置点,UE2位于第二区域内编码为fp1076的位置点。
S1022、将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所述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所述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
在确定目标终端设备后,网络设备可以将目标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也即,将上述示例中位于第二区域内编码为fp1076的位置点的信息转换为全局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局部位置信息可以看作是以接入的AP所在位置点为原点构建的坐标系中的位置,全局位置信息可以看作是以室内环境中某一位置点为原点构建的坐标系中的位置。因此,可以通过坐标转换的方式,将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全局位置信息。
如图4所示,是一种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全局位置信息的示意图。图4中所示的AP1即是图2中的AP1,该AP1的局部位置信息表示的是以AP1所在位置点为原点构建的局部坐标系(即图4中的x-y坐标系)中的位置点。对于全局位置信息,可以以室内环境中的某一点为原点构建全局坐标系。示例性地,图4中的全局坐标系是以位置点O为原点构建的坐标系(即图4中的X-Y坐标系)。通过坐标转换,可以将局部坐标系中fp1076这一位置点转换为全局坐标系中的位置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与局部位置信息类似,全局位置信息可以以全局位置编码的形式表示。因此,上述局部位置fp1076经转换为可以表示为全局位置,例如该全局位置可以是FP0136,局部位置fp1076和全局位置FP0136表示的是室内环境中的同一位置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S1022中将目标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221-S1222:
S1221、读取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编码信息表,所述编码信息表中记录有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各个位置点的局部位置编码以及所述局部位置编码与全局位置编码的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中可以存储有每个AP的编码信息表,该编码信息表中可以记录有AP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各个位置点的局部位置编码以及该局部位置编码与全局位置编码的映射关系。
示例性地,在前述示例中,AP1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局部位置fp1076和全局位置FP0136表示的是室内环境中的同一位置点。因此,AP1的编码信息表可以表示为:
{AP1:
……
fp1076-2:FP0136
……
}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局部位置编码与全局位置编码之间的映射关系的准确性,可以定期更新各个AP的编码信息表。
S1222、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所在位置点的局部位置编码对应的全局位置编码,以获得每个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所述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
基于接入信息中的局部位置信息,网络设备可以读取相应AP的编码信息表,从而根据局部位置编码与全局位置编码的映射关系,将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全局位置信息,得到每个目标终端设备在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
S103、基于所述全局位置信息,预测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所述位置变动趋势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计划接入的无线接入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表示的是该终端设备在室内环境中向某一方向移动的可能性。在该方向上可能存在多个可供终端设备接入的AP,因此位置变动趋势也可以表示每个终端设备接入其他AP的可能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信息中的局部位置信息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变动信息。因此,根据局部位置信息与全局位置信息的转换关系,可以得到全局位置信息变动信息,根据全局位置变动信息可以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
示例性地,局部位置变动信息为UE2:fp1076-2→fp1103-2,该信息表示终端设备UE2由接入的AP的第二区域中编码为fp1076的位置点移动至了同样位于第二区域中编码为fp1103的位置点,假设fp1076对应的全局位置点为编码为FP0136的位置点,fp1103对应的全局位置点为编码为FP0055的位置点,则UE2的全局位置变动信息可以表示为:UE2:FP0136→FP0055。根据该全局位置变动信息可以确定UE2的位置变动趋势。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S103中基于全局位置信息,预测每个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031-S1033:
S1031、针对每个所述终端设备中的任一目标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最近的连续两个采样时刻下的所述全局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局部位置信息为采样时刻终端设备在AP的信号覆盖区域内的位置点。因此,为了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需要获取终端设备在最近的连续两个采样时刻下的局部位置信息,并将其转换为全局位置信息。
假设终端设备UE2在最近的连续两个采样时刻下的局部位置信息可以使用局部位置编码表示为fp1076-2和fp1103-2,其中fp1076对应的全局位置点为编码为FP0136的位置点,fp1103对应的全局位置点为编码为FP0055的位置点,则终端设备在最近的连续两个采样时刻下的全局位置信息也即是FP0136和FP0055。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只需考虑位于AP的第二区域中的终端设备,也即是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情况,因此在获取终端设备在最近的连续两个采样时刻下的全局位置信息时,可以只获取目标终端设备在最近的连续两个采样时刻下的全局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根据局部位置信息确定目标终端设备是由第二区域移动至第一区域,则可以忽略对该目标终端设备的后续处理。
S1032、根据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最近的连续两个采样时刻下的所述全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方向。
例如,上述示例中目标终端设备在最近的连续两个采样时刻下的全局位置信息为FP0136和FP0055,相应地,该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方向即为FP0136→FP0055,该方向也就是由FPP0136这一位置点指向FP0055这一位置点的方向。
S1033、基于所述位置变动方向,预测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
根据确定出的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方向,可以预设该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该趋势表示的即是目标终端设备在移动过程中接入其他AP的可能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上述位置变动方向可能存在多个待接入的无线接入点,可以根据目标终端设备与其他各个AP之间的距离确定其接入其他AP的可能性。其中,距离越近的,接入的可能性越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针对任一待接入的AP,沿上述位置变动方向作直线并计算待接入的每个AP所在位置与该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如果小于预设距离的垂直距离仅有一个,则可以确定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是由当前接入的AP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移动至目标AP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该目标AP是小于预设距离的垂直距离对应的AP。
如图7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垂直距离的示意图。图7中示出了两个AP,即AP1和AP2,终端设备UE1当前接入AP1,并且位置变动方向为图7中由FP0136这一位置点指向FP0055这一位置点的方向。通过沿该位置变动方向作延长线,可以得到AP2与沿上述位置变动方向所作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也即图7中的距离h。图7中所示仅为对垂直距离的一种示例性说明,并不表示在图7所示的场景中,AP2是终端设备UE1位置变动情况下的目标AP。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小于预设距离的垂直距离包括多个,则网络设备确定变动角度值,该变动角度值可以表示以第一全局位置点为顶点,沿位置变动方向所作直线与第一全局位置点和待接入的AP所在位置之间连线构成的角度,第一全局位置点是目标终端设备在最近的连续两个采样时刻中相对更早的时刻下所处的全局位置点。
如图8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动角度值的示意图。图8是在图7所示的垂直距离的基础上对变动角度值所作的示例。如图8所示,通过连接FP0136这一位置点与AP2所在位置点,可以得到变动角度值对应的角度即为图8中的角α。
然后,可以计算垂直距离与变动角度值的比值,并确定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是由当前接入的AP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移动至目标AP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此时的目标AP是上述比值的最大值对应的AP。
S104、根据所述位置变动趋势,确定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发射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位置变动趋势体现的是终端设备从当前接入的AP的信号覆盖范围移动至另一AP的信号覆盖范围的可能性。例如,位置变动趋势可以表示终端设备由AP1的信号覆盖范围移动至AP2的信号覆盖范围。因此,在确定各个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后,可以确定每个AP的信号发射强度,该信号发射强度表示的是终端设备按照上述位置变化趋势表示的可能性接入另一AP后,该终端设备原来接入的AP以及新接入的AP的信号发射强度的变化情况。
具体地,在确定某一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是由接入AP1变动至接入AP2,则AP2由于连接的终端设备增多了,其信号发射强度也应当增强;而AP1由于连接的终端设备减少了,其信号发射强度可以适当减弱。当然,这表示的是一种通用的情况,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各个终端设备的类型、数量以及终端设备当前的数据接入类型等,综合地确定每个AP的信号发射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位置变动趋势,确定每个AP计划连接的终端设备的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然后根据计划连接的终端设备的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确定每个AP的信号发射强度调整比例。
具体地,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对于无线网络信号的需求大小,对各种终端设备进行分类。示例性地,将终端设备划分为一类设备、二类设备或三类设备。其中,一类设备可以是对于无线网络信号需求极大的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三类设备可以是对于无线网络信号需求相对较小的终端设备,如可穿戴设备中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其他终端设备可以作为二类设备。
在根据每个AP计划连接的终端设备的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确定每个AP的信号发射强度调整比例时,如果计划连接的终端设备为一类设备,且数量较多,则可以显著提高该AP的信号发射强度;如果位置变动过趋势表示的是三类设备从某一AP的信号覆盖区域移动至了另一AP的信号覆盖区域,则对于原先接入的AP以及待接入的AP的信号发射强度的调整可以是比例相对较小的。
S105、控制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按照所述信号发射强度发射信号并使每个所述终端设备接入对应的所述无线接入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各个AP的信号发射强度后,网络设备可以将携带有上述信号发射强度的信息发送至各个AP,控制各个AP按照新确定的信号发射强度发射信号。另一方面,各个AP可以向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接入点切换信息,提示终端设备完成接入点切换。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信号发射强度调整比例生成指示信息,并将指示信息发送至每个AP。这样,每个AP可以按照指示信息对自身的信号发射强度进行调整并向每个终端设备发送接入点切换信息,以提示终端设备进行接入点切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接收到多个APP传输的接入信息后,可以将每个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该全局位置信息可以用于表示每个终端设备在室内环境中的位置。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全局位置信息,预测每个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该位置变动趋势可以用于表示每个终端设备计划接入的无线接入点。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位置变动趋势,确定每个AP的信号发射强度,并控制每个AP按照确定的信号发射强度发射信号,使每个终端设备接入对应的AP。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准确预测终端设备在室内环境中的位置变化情况,并针对性地调整各个AP的信号发射强度,不仅使得每个终端设备均能接入信号最佳的AP,还可以降低各个AP的整体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参照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接收模块901、转换模块902、预测模块903、确定模块904和控制模块905,其中:
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多个无线接入点传输的接入信息,所述接入信息包括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连接的终端设备以及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所述局部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在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的位置;
转换模块902,用于将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所述全局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室内环境中的位置;
预测模块903,用于基于所述全局位置信息,预测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所述位置变动趋势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计划接入的无线接入点;
确定模块904,用于根据所述位置变动趋势,确定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发射强度;
控制模块905,用于控制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按照所述信号发射强度发射信号并使每个所述终端设备接入对应的所述无线接入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区域被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任一位置点与所述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中任一位置点与所述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距离,所述转换模块902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局部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第二区域内的目标终端设备;
将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所述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所述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局部位置信息以局部位置编码表示,所述全局位置信息以全局位置编码表示,所述转换模块902还可以用于:
读取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编码信息表,所述编码信息表中记录有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各个位置点的局部位置编码以及所述局部位置编码与全局位置编码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所在位置点的局部位置编码对应的全局位置编码,以获得每个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所述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测模块903具体可以用于:
针对每个所述终端设备中的任一目标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最近的连续两个采样时刻下的所述全局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最近的连续两个采样时刻下的所述全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方向;
基于所述位置变动方向,预测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位置变动方向存在多个待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所述预测模块903还可以用于:
针对任一待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沿所述位置变动方向作直线并计算待接入的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所述位置与所述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若小于预设距离的所述垂直距离仅有一个,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是由当前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移动至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是小于预设距离的所述垂直距离对应的无线接入点;
若小于预设距离的所述垂直距离包括多个,则确定变动角度值,所述变动角度值表示以第一全局位置点为顶点,所述直线与所述第一全局位置点和待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所在位置之间连线构成的角度,所述第一全局位置点是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最近的连续两个采样时刻中相对更早的时刻下所处的全局位置点;计算所述垂直距离与所述变动角度值的比值,并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是由当前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移动至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是所述比值的最大值对应的无线接入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904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位置变动趋势,确定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计划连接的所述终端设备的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所述终端设备的数量;
根据计划连接的所述终端设备的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所述终端设备的数量,确定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发射强度调整比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905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信号发射强度调整比例生成指示信息,并将所述指示信息发送至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所述无线接入点用于按照所述指示信息对自身的信号发射强度进行调整并向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点切换信息,以提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接入点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装置,应用该装置,可以实现前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说明即可。
参照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020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0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021。所述处理器101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021时实现上述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各个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5。或者,所述处理器101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021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9所示模块901至905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1021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020中,并由所述处理器101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可以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1021在所述网络设备1000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1021可以被分割成接收模块、转换模块、预测模块、确定模块和控制模块,各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多个无线接入点传输的接入信息,所述接入信息包括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连接的终端设备以及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所述局部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在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的位置;
转换模块,用于将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所述全局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室内环境中的位置;
预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全局位置信息,预测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所述位置变动趋势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计划接入的无线接入点;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变动趋势,确定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发射强度;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按照所述信号发射强度发射信号并使每个所述终端设备接入对应的所述无线接入点。
所述网络设备1000可以是前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步骤的设备。所述网络设备1000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仅仅是网络设备1000的一种示例,并不构成对网络设备10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网络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述处理器10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020可以是所述网络设备100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网络设备1000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020也可以是所述网络设备100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网络设备100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020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网络设备100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020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1021以及所述网络设备1000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1020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前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多个无线接入点传输的接入信息,所述接入信息包括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连接的终端设备以及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所述局部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在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的位置;
将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所述全局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室内环境中的位置;
基于所述全局位置信息,预测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所述位置变动趋势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计划接入的无线接入点;
根据所述位置变动趋势,确定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发射强度;
控制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按照所述信号发射强度发射信号并使每个所述终端设备接入对应的所述无线接入点;
其中,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区域被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任一位置点与所述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中任一位置点与所述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距离,所述将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局部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第二区域内的目标终端设备;
将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所述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所述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位置信息以局部位置编码表示,所述全局位置信息以全局位置编码表示,所述将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所述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所述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包括:
读取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编码信息表,所述编码信息表中记录有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各个位置点的局部位置编码以及所述局部位置编码与全局位置编码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所在位置点的局部位置编码对应的全局位置编码,以获得每个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所述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全局位置信息,预测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终端设备中的任一目标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最近的连续两个采样时刻下的所述全局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最近的连续两个采样时刻下的所述全局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方向;
基于所述位置变动方向,预测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位置变动方向存在多个待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所述基于所述位置变动方向,预测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包括:
针对任一待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沿所述位置变动方向作直线并计算待接入的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所在位置与所述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若小于预设距离的所述垂直距离仅有一个,则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是由当前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移动至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是小于预设距离的所述垂直距离对应的无线接入点;
若小于预设距离的所述垂直距离包括多个,则确定变动角度值,所述变动角度值表示以第一全局位置点为顶点,所述直线与所述第一全局位置点和待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所在位置之间连线构成的角度,所述第一全局位置点是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在最近的连续两个采样时刻中相对更早的时刻下所处的全局位置点;计算所述垂直距离与所述变动角度值的比值,并确定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是由当前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移动至目标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点是所述比值的最大值对应的无线接入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位置变动趋势,确定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发射强度,包括:
根据所述位置变动趋势,确定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计划连接的所述终端设备的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所述终端设备的数量;
根据计划连接的所述终端设备的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所述终端设备的数量,确定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发射强度调整比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按照所述信号发射强度发射信号并使每个所述终端设备接入对应的所述无线接入点,包括:
根据所述信号发射强度调整比例生成指示信息,并将所述指示信息发送至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所述无线接入点用于按照所述指示信息对自身的信号发射强度进行调整并向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接入点切换信息,以提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接入点切换。
7.一种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多个无线接入点传输的接入信息,所述接入信息包括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连接的终端设备以及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局部位置信息,所述局部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在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的位置;
转换模块,用于将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所述全局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室内环境中的位置;
预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全局位置信息,预测每个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变动趋势,所述位置变动趋势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终端设备计划接入的无线接入点;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变动趋势,确定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发射强度;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按照所述信号发射强度发射信号并使每个所述终端设备接入对应的所述无线接入点;
其中,每个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区域被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任一位置点与所述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中任一位置点与所述无线接入点之间的距离,所述转换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局部位置信息,确定位于接入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第二区域内的目标终端设备;
将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所述局部位置信息转换为所述室内环境下的全局位置信息。
8.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
CN202410010133.0A 2024-01-04 2024-01-04 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Active CN1175284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0133.0A CN117528422B (zh) 2024-01-04 2024-01-04 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0133.0A CN117528422B (zh) 2024-01-04 2024-01-04 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8422A CN117528422A (zh) 2024-02-06
CN117528422B true CN117528422B (zh) 2024-03-29

Family

ID=89763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10133.0A Active CN117528422B (zh) 2024-01-04 2024-01-04 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2842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7506A (zh) * 2012-03-22 2013-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Wlan覆盖控制方法、发射参数优化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768164A (zh) * 2015-04-08 2015-07-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调节无线覆盖范围的方法及装置
CN116634540A (zh) * 2023-07-18 2023-08-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81685B2 (en) * 2013-11-21 2017-10-0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elf-adaptive coverage of wireles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7506A (zh) * 2012-03-22 2013-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Wlan覆盖控制方法、发射参数优化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768164A (zh) * 2015-04-08 2015-07-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调节无线覆盖范围的方法及装置
CN116634540A (zh) * 2023-07-18 2023-08-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8422A (zh)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30583B (zh) 一种ssb波束优化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8540965B (zh) 基于LoRa技术的物联网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900148B2 (en) Technologies for scheduling time sensitive cyclical network traffic in real-time
CN112449302B (zh) 一种定位、离线指纹库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8605205B (zh) 用于确定电子装置的位置的设备和方法
CN109257197A (zh) 一种物联网终端升级方法、装置、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US9288682B2 (en) White space utilization
CN110972261A (zh) 一种基站指纹库建立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8769902B (zh) 目标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10352677A1 (en) Method to dynamically change the minimum candidate resources ratio in mode 2 resource selection procedure of nr v2x
CN108471627A (zh) 网络质量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4041100A (zh) 通信装置、移动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12073972B (zh) 邻频信号干扰的消除方法、装置及小型基站
CN117528422B (zh) 室内环境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4401485A (zh) 无线网络小区覆盖范围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EP2984860B1 (en) Radio white space database discovery
JP2009135689A (ja) 測位システムおよび測位方法
WO2021161863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11898061B (zh) 搜索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JP7411885B2 (ja) 位置推定方法、位置推定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移動無線装置
CN111654900B (zh) 一种射频指纹的上报控制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CN111711929B (zh) 一种均衡能耗的wsn网络分簇路由方法及系统
CN113676882A (zh) 一种单芯片多天线的蓝牙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11181748B (zh) 一种定位信息上报方法、装置和可读介质
CN112188388A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混合室内定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