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6463A - 充电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充电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26463A
CN117526463A CN202210885044.1A CN202210885044A CN117526463A CN 117526463 A CN117526463 A CN 117526463A CN 202210885044 A CN202210885044 A CN 202210885044A CN 117526463 A CN117526463 A CN 117526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switching device
battery
valu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850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兵
王纲
彭宇
高成
李文杰
邵云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8850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2646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1091 priority patent/WO202402192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526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64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4Overcurrent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6Overdischar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首先获取输入源的输入源信息,其中,输入源信息包括输入电压值,接着确定充电电压阈值,当输入电压值大于充电电压阈值,通过调节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降压占空比,对电池进行降压充电,即是说,在对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降压占空比以适应输入源的变化情况,因此,无论在输入源充足还是输入源不足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利用输入源的能量对电池进行充电,避免在输入源不足的情况下电池从充电状态转为放电状态,提高了电池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充电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常用的充电策略通常是在输入源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比如,当电池未充满时,采用恒流方式对该电池充电;当电池快充满时,采用恒压方式将该电池的电量充满,但是,该充电方式只有在输入源充足的情况下,才能稳定充电。当输入源输出功率发生变化时,输入源提供的电流不能达到电池设定的充电电流值,就会出现输入源的电压被电池拉低的情况,当电池外部电压被拉低至掉电阈值,电池会从充电状态转为放电状态,从而导致充电效率降低,而且电池在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之间不停地转换会影响电池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程序产品,能够在输入源不足的情况下,对电池进行降压充电,从而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应用于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功率电路、输入源和电池,所述功率电路包括降压式变换电路,所述降压式变换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一电感,所述输入源、所述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一电感连接和所述电池依次连接,所述充电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输入源的输入源信息,所述输入源信息包括输入电压值;确定充电电压阈值,当所述输入电压值大于所述充电电压阈值,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降压占空比,对所述电池进行降压充电。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充电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充电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所述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所述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上所述的充电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当输入电压值大于充电电压阈值,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降压占空比,对电池进行降压充电,即是说,在对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降压占空比以适应输入源的变化情况,因此,无论在输入源充足还是输入源不足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利用输入源的能量对电池进行充电,避免在输入源不足的情况下电池从充电状态转为放电状态,提高了电池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充电方法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充电方法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图3中步骤S120的一种具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降压占空比逐渐增大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图3中步骤S120的另一种具体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充电方法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充电方法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充电方法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一可行的实施方式,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的描述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或多项)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一可行的实施方式,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的描述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或多项)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程序产品,首先获取输入源的输入源信息,其中,输入源信息包括输入电压值,接着确定充电电压阈值,当输入电压值大于充电电压阈值,通过调节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降压占空比,对电池进行降压充电,即是说,在对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降压占空比以适应输入源的变化情况,因此,无论在输入源充足还是输入源不足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利用输入源的能量对电池进行充电,避免在输入源不足的情况下电池从充电状态转为放电状态,提高了电池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充电方法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充电装置包括输入源110、电池130、输入源检测模块150、功率电路120、电池检测模块140、驱动模块160和控制模块170,其中,输入源检测模块150连接于输入源110,电池检测模块140连接于电池130,功率电路120分别连接于输入源110、电池130和驱动模块160,控制模块170分别连接于驱动模块160、输入源检测模块150和电池检测模块140。
输入源检测模块150可以利用分立的电阻、电容或者运算放大器等方式,实时采样输入源110的输入源信息,将输入源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170,控制模块170可以根据该输入源信息中的输入电压值和充电电压阈值确定是否对电池130进行充电或者放电,或者确定是否需要对电池130进行过压保护或者过流保护等。其中,输入源信息包括输入电压值和输入电流值,其中输入电压值可以通过电阻、电容等进行采样,而输入电流值可以通过电阻、电容或者霍尔传感器等进行采样。
同样地,电池检测模块140可以利用分立的电阻、电容或者运算放大器等方式,实时采样电池130的电池电源信息,将电池电源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170,控制模块170可以根据该电池电源信息确定是否对电池130进行充电或者放电,或者确定是否需要对电池130进行过压保护或者过流保护等,其中,电池电源信息包括电池电压值和电池电流值,其中电池电压值可以通过电阻、电容等进行采样,而电池电流值可以通过电阻、电容或者霍尔传感器等进行采样。
功率电路120可以包括功率器件和降压式变换电路,还可以包括升压式变换电路等。另外,可以通过功率电路120对电池130进行充电,同时能够防止电池130过压或者过流。
驱动模块160可以为各种DC-DC电路,其中,DC-DC电路是将一个固定的直流电压变换为可变的直流电压的电路。驱动模块160可以将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电压进行放大,放大后的PWM电压可以驱动功率电路120。另外,驱动模块160可以包括驱动芯片和外围电路,或者驱动模块160可以包括驱动变压器和外围电路,其中,外围电路包括电容和电阻。
控制模块170根据输入源信息和电池电源信息,确定是否对电池130进行充电或者放电,或者确定是否需要对电池130进行过压保护或者过流保护。比如,控制模块170可以根据输入源信息和电池电源信息控制驱动模块160驱动功率电路120,通过功率电路120对PWM电压进行调整以对电池130进行充电,从而提高充电效率。
基于图1所示的充电装置,如图2所示,该功率电路120包括降压式变换电路,降压式变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开关器件K1和第一电感L1,输入源110包括第一输入端INT1和第二输入端INT2,电池130包括第三输入端INT3和第四输入端INT4,第一电容C1包括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第二电容C2包括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
具体地,第一输入端INT1、第一开关器件K1、第一电感L1和第三输入端INT3依次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于第一开关器件K1和第一电感L1之间,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于第二输入端INT2和第四输入端INT4之间,第一电容C1的第一连接点连接于第一输入端INT1和第一开关器件K1之间,第一电容C1的第二连接点连接于第二输入端INT2和第四输入端INT4之间,第二电容C2的第三连接点连接于第三输入端INT3和第一电感L1之间,第二电容C2的第四连接点连接于第二输入端INT2和第四输入端INT4之间,第一电容C1、二极管D1、第二电容C2并联。另外,驱动模块160可以驱动第一开关器件K1。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充电装置以及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随着充电装置的演变和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示出的充电装置和图2中示出的充电装置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基于上述充电装置,下面提出充电方法的各个实施例。
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该充电方法可以应用于充电装置,例如图1所示的充电装置或者图2的充电装置,其中,充电装置包括功率电路、输入源和电池,功率电路包括降压式变换电路,降压式变换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一电感,输入源、第一开关器件、第一电感连接和电池依次连接。该充电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10和步骤S120。
步骤S110:获取输入源的输入源信息,输入源信息包括输入电压值。
一可行的实施方式,获取输入源的输入源信息可以有很多实施方式,比如,可以通过电阻或者电容等获取输入源信息。
步骤S120:确定充电电压阈值,当输入电压值大于充电电压阈值,通过调节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降压占空比,对电池进行降压充电。
一可行的实施方式,充电电压阈值可以根据电池的种类、型号以及工作场景等条件进行设置,比如,15节锂电池的充电电压阈值可以设置为52V或者其他电压阈值,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当输入电压值大于充电电压阈值,该电池处于充电状态,并且在该充电装置没有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降压占空比,对电池进行降压充电。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包括有上述步骤S110至步骤S120的充电方法,因此,控制模块可以获取输入源的输入源信息,其中,输入源信息包括输入电压值,接着控制模块确定充电电压阈值,当输入电压值大于充电电压阈值,通过调节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降压占空比,对电池进行降压充电,即是说,在对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降压占空比以适应输入源的变化情况,因此,无论在输入源充足还是输入源不足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利用输入源的能量对电池进行充电,避免在输入源不足的情况下电池从充电状态转为放电状态,提高了电池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当输入电压值小于充电电压阈值,对电池进行放电。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对步骤S120进行进一步的说明,该步骤S1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步骤S210。
步骤S210:通过控制第一开关器件导通增大第一降压占空比,对电池进行降压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增大而提高充电电流值,继而提高充电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开关器件导通后,第一降压占空比可以随着时间逐渐增大,如图5所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充电方法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步骤S310和步骤S320。
步骤S310:获取电池的充电电流值。
一可行的实施方式,获取电池的充电电流值的实施方式有很多,比如,可以通过电阻、电容或者霍尔传感器等器件而获取,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步骤S320:当输入电压值大于第一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
一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一掉电阈值的取值为零或者正整数,比如53V、48V或者300mV等,第一掉电阈值的取值可以根据电池的工作场景确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降压占空比与充电电流值呈正相关,因此,当第一降压占空比增大的时候,充电电流值增大。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包括有上述步骤S310至步骤S320的充电方法,因此,控制模块可以获取电池的充电电流值,当输入电压值大于第一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从而提高充电电流值,继而提高充电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的过程中,对步骤S120进行进一步的说明,该步骤S1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步骤S410和步骤S420。
步骤S410:确定预设占空比。
一可行的实施方式,预设占空比可以为100%,也可以为其他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步骤S420:当第一降压占空比等于预设占空比,对电池进行直通充电。
一可行的实施方式,当第一开关器件完全导通时,第一降压占空比等于预设占空比,此时,输入源的输入电流可以完全充入电池。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包括有上述步骤S410至步骤S420的充电方法,因此,在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的过程中,控制模块可以确定预设占空比,当第一降压占空比等于预设占空比,对电池进行直通充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有效利用输入源的能量对电池进行充电,提高了对电池的充电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降压占空比小于预设占空比的情况下,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等于第二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控制模块可以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减小,即是说,通过减小第一降压占空比而减小充电电流值,防止母排电压下降至第一掉电阈值,因此,无论在输入源充足还是输入源不足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利用输入源的能量对电池进行充电,提高输入源的利用率。其中,第二掉电阈值的取值为零。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降压占空比小于预设占空比的情况下,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等于第三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控制模块可以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保持不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对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中,通过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以适应输入源的变化情况,因此,无论在输入源充足还是输入源不足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利用输入源的能量对电池进行充电,避免在输入源不足的情况下电池从充电状态转为放电状态,提高了电池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其中,第三掉电阈值的取值正整数,比如10V、1V或者300mV等,第三掉电阈值的取值可以根据电池的工作场景确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另一实施例中,输入源信息还包括输入电流值,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大于第三掉电阈值,且输入电流值大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以增大充电电流值,当充电电流值等于预设限流值,控制模块可以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以使充电电流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限流值,对电池进行限流充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对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中,通过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调节充电电流值,以适应输入源的变化情况,因此,无论在输入源充足还是输入源不足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利用输入源的能量对电池进行充电,避免在输入源不足的情况下电池从充电状态转为放电状态,提高了电池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一可行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充电装置中设置限流环,通过限流环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比如,设置限流占空比,限流环通过比较限流占空比和第一降压占空比而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当第一降压占空比大于该限流占空比,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的取值调节到限流占空比的取值,以使充电电流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限流值,从而保证电池充电的可靠性,增加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一可行的实施方式,预设限流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且预设限流值可以随输入源的变化情况而进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比如,当充电电流值等于预设限流值后,第一降压占空比保持不变,此时,可以改变预设限流值,以使第一降压占空比可以继续增大,因此,即便在输入源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利用输入源的能量对电池进行充电,从而避免在输入源不足的情况下电池从充电状态转为放电状态,减少了充电时长,提高了电池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其中,输入源变化的场景可以包括光伏场景或者油机场景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基于图1所示的充电装置,如图8所示,输入源110包括第一输入端INT1和第二输入端INT2,电池130包括第三输入端INT3和第四输入端INT4,该功率电路120包括降压式变换电路,降压式变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开关器件K1、第二开关器件K2和第一电感L1,第二开关器件K2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其中,第一输入端INT1、第一开关器件K1、第一电感L1和第三输入端INT3依次连接,第二输入端INT2连接于第四输入端INT4,第一连接端连接于第一开关器件K1和第一电感L1之间,第二连接端连接于第二输入端INT2和第四输入端INT4之间,第一电容C1的第一连接点连接于第一输入端INT1和第一开关器件K1之间,第一电容C1的第二连接点连接于第二输入端INT2和第四输入端INT4之间,第二电容C2的第三连接点连接于第三输入端INT3和第一电感L1之间,第二电容C2的第四连接点连接于第二输入端INT2和第四输入端INT4之间,第一电容C1、第二开关器件K2、第二电容C2并联。其中,驱动模块160可以用于驱动第一开关器件K1和第二开关器件K2导通或者断开。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70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开关器件K1导通增大第一降压占空比,同时控制第二开关器件K2的第二降压占空比与第一降压占空比互补,对电池130进行降压充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增大而提高充电电流值,继而提高充电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降压占空比与第一降压占空比互补,即当第一降压占空比增大的时候,第二降压占空比减小,由于第一降压占空比与充电电流值呈正相关,因此,当第一降压占空比增大的时候,充电电流值增大。其中,第二降压占空比也可以为0%,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第一开关器件K1和第二开关器件K2之间存在死区时间,即是说,第一降压占空比和第二降压占空比不能同时增大,因此,第一降压占空比增大时,第二降压占空比减小;或者,第一降压占空比减小时,第二降压占空比增大;或者,第一降压占空比减小时,第二降压占空比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70可以获取电池130的充电电流值,当输入电压值大于第一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当第一降压占空比等于预设占空比,对电池130进行直通充电,此时,第一开关器件K1完全导通,而第二开关器件K2完全断开,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有效利用输入源110的能量对电池130进行充电,提高了对电池130的充电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降压占空比小于预设占空比的情况下,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等于第二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控制模块170可以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减小,第二降压占空比增大,即是说,通过减小第一降压占空比而减小充电电流值,防止母排电压下降至第一掉电阈值,因此,无论在输入源110充足还是输入源110不足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利用输入源110的能量对电池130进行充电,提高输入源110的利用率。其中,第二掉电阈值的取值为零。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降压占空比小于预设占空比的情况下,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等于第三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控制模块170可以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和第二降压占空比均保持不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对电池130进行充电的过程中,通过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以适应输入源110的变化情况,因此,无论在输入源110充足还是输入源110不足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利用输入源110的能量对电池130进行充电,避免在输入源110不足的情况下电池130从充电状态转为放电状态,提高了电池130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其中,第三掉电阈值的取值正整数,比如10V、1V或者300mV等,第三掉电阈值的取值可以根据电池130的工作场景确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另一实施例中,输入源信息还包括输入电流值,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大于第三掉电阈值,且输入电流值大于预设限流值,控制模块170可以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以增大充电电流值,当充电电流值等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其中,第一降压占空比和第二降压占空比互补,以使充电电流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限流值,对电池130进行限流充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对电池130进行充电的过程中,通过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调节充电电流值,以适应输入源110的变化情况,因此,无论在输入源110充足还是输入源110不足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利用输入源110的能量对电池130进行充电,避免在输入源110不足的情况下电池130从充电状态转为放电状态,提高了电池130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其中,第二降压占空比也可以为0%,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基于图8所示的充电装置,如图9所示,降压式变换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器件K3和第四开关器件K4,第四开关器件K4包括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第三开关器件K3连接于第一电感L1和第三输入端INT3之间,第三连接端连接于第三开关器件K3和第三输入端INT3之间,第四连接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和第四输入端INT4之间。其中,驱动模块160可以用于驱动第一开关器件K1、第二开关器件K2、第三开关器件K3和第四开关器件K4导通或者断开。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70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开关器件K1导通增大第一降压占空比,同时,控制第二开关器件K2的第二降压占空比与第一降压占空比互补,对电池130进行降压充电,另外,还控制第三开关器件K3导通和第四开关器件K4断开。其中,第二降压占空比也可以为0%,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降压占空比与第一降压占空比互补,即当第一降压占空比增大的时候,第二降压占空比减小,由于第一降压占空比与充电电流值呈正相关,因此,当第一降压占空比增大的时候,充电电流值增大。其中,第二降压占空比也可以为0%,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第一开关器件K1和第二开关器件K2之间存在死区时间,即是说,第一降压占空比和第二降压占空比不能同时增大,因此,第一降压占空比增大时,第二降压占空比减小;或者,第一降压占空比减小时,第二降压占空比增大;或者,第一降压占空比减小时,第二降压占空比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70可以获取电池130的充电电流值,当输入电压值大于第一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控制模块170可以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当第一降压占空比等于预设占空比,对电池130进行直通充电,此时,第一开关器件K1完全导通,而第二开关器件K2完全断开,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有效利用输入源110的能量对电池130进行充电,提高了对电池130的充电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降压占空比小于预设占空比的情况下,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等于第二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控制模块170可以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减小,第二降压占空比增大,即是说,通过减小第一降压占空比而减小充电电流值,防止母排电压下降至第一掉电阈值,因此,无论在输入源110充足还是输入源110不足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利用输入源110的能量对电池130进行充电,提高输入源110的利用率。其中,第二掉电阈值的取值为零。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降压占空比小于预设占空比的情况下,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等于第三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控制模块170可以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和第二降压占空比均保持不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对电池130进行充电的过程中,通过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以适应输入源110的变化情况,因此,无论在输入源110充足还是输入源110不足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利用输入源110的能量对电池130进行充电,避免在输入源110不足的情况下电池130从充电状态转为放电状态,提高了电池130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其中,第三掉电阈值的取值正整数,比如10V、1V或者300mV等,第三掉电阈值的取值可以根据电池130的工作场景确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另一实施例中,输入源信息还包括输入电流值,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大于第三掉电阈值,且输入电流值大于预设限流值,控制模块170可以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以增大充电电流值,当充电电流值等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其中,第一降压占空比和第二降压占空比互补,以使充电电流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限流值,对电池130进行限流充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对电池130进行充电的过程中,通过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调节充电电流值,以适应输入源110的变化情况,因此,无论在输入源110充足还是输入源110不足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利用输入源110的能量对电池130进行充电,避免在输入源110不足的情况下电池130从充电状态转为放电状态,提高了电池130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其中,第二降压占空比也可以为0%,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基于图9所示的充电装置,如图10所示,降压式变换电路还包括第二电感L2、第五开关器件K5、第六开关器件K6、第七开关器件K7和第八开关器件K8,第六开关器件K6包括第五连接端和第六连接端,第八开关器件K8包括第七连接端和第八连接端,第一输入端INT1、第五开关器件K5、第二电感L2、第七开关器件K7和第三输入端INT3依次连接,第五连接端连接于第五开关器件K5和第二电感L2之间,第七连接端连接于第二电感L2和第三输入端INT3之间,第三输入端INT3、第六连接端、第八连接端和第四输入端INT4依次连接。其中,驱动模块160可以用于驱动第一开关器件K1、第二开关器件K2、第三开关器件K3、第四开关器件K4、第五开关器件K5、第六开关器件K6、第七开关器件K7和第八开关器件K8导通或者断开。
一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一开关器件K1、第二开关器件K2、第三开关器件K3、第四开关器件K4构成第一相,第五开关器件K5、第六开关器件K6、第七开关器件K7和第八开关器件K8构成第二相,第一相和第二相的时间相位相差180度,并且,第一相和第二相并联,因此,多相并联的拓扑结构可以使得每一相承受的电流应力减小,减小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纹波,有利于电路散热。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70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开关器件K1导通增大第一降压占空比,同时控制第二开关器件K2的第二降压占空比与第一降压占空比互补,通过控制第五开关器件K5导通增大第五开关器件K5的第三降压占空比,并且第三降压占空比与第一降压占空比相等,同时,控制第六开关器件K6的第四降压占空比与第三降压占空比互补。另外,还控制第三开关器件K3和第七开关器件K7导通,控制第四开关器件K4和第八开关器件K8断开。其中,第二降压占空比也可以为0%,第四降压占空比也可以为0%,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降压占空比与第一降压占空比互补,即当第一降压占空比增大的时候,第二降压占空比减小。同样地,第三降压占空比与第四降压占空比互补,即当第三降压占空比增大的时候,第四降压占空比减小。由于第一降压占空比与充电电流值呈正相关,因此,当第一降压占空比增大的时候,充电电流值增大。其中,第二降压占空比也可以为0%,第四降压占空比也可以为0%,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第一开关器件K1和第二开关器件K2之间存在死区时间,即是说,第一降压占空比和第二降压占空比不能同时增大,因此,第一降压占空比增大时,第二降压占空比减小;或者,第一降压占空比减小时,第二降压占空比增大;或者,第一降压占空比减小时,第二降压占空比减小。同样地,第五开关器件K5和第六开关器件K6之间存在死区时间,即是说,第三降压占空比和第四降压占空比不能同时增大,因此,第三降压占空比增大时,第四降压占空比减小;或者,第三降压占空比减小时,第四降压占空比增大;或者,第三降压占空比减小时,第四降压占空比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70可以获取电池130的充电电流值,当输入电压值大于第一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当第一降压占空比等于预设占空比,对电池130进行直通充电,此时,第一开关器件K1和第五开关器件K5均完全导通,而第二开关器件K2和第六开关器件K6均完全断开,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有效利用输入源110的能量对电池130进行充电,提高了对电池130的充电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降压占空比小于预设占空比的情况下,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等于第二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控制模块170可以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和第三降压占空比均减小,第二降压占空比和第四降压占空比均增大,即是说,通过减小第一降压占空比而减小充电电流值,防止母排电压下降至第一掉电阈值,因此,无论在输入源110充足还是输入源110不足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利用输入源110的能量对电池130进行充电,提高输入源110的利用率。其中,第二掉电阈值的取值为零。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降压占空比小于预设占空比的情况下,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等于第三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控制模块170可以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第二降压占空、第三降压占空比和第四降压占空比均保持不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对电池130进行充电的过程中,通过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以适应输入源110的变化情况,因此,无论在输入源110充足还是输入源110不足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利用输入源110的能量对电池130进行充电,避免在输入源110不足的情况下电池130从充电状态转为放电状态,提高了电池130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其中,第三掉电阈值的取值正整数,比如10V、1V或者300mV等,第三掉电阈值的取值可以根据电池130的工作场景确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另一实施例中,输入源信息还包括输入电流值,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大于第三掉电阈值,且输入电流值大于预设限流值,控制模块170可以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以增大充电电流值,当充电电流值等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和第三降压占空比,其中,第一降压占空比和第二降压占空比互补,第三降压占空比和第四降压占空比互补,以使充电电流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限流值,对电池130进行限流充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对电池130进行充电的过程中,通过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调节充电电流值,以适应输入源110的变化情况,因此,无论在输入源110充足还是输入源110不足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利用输入源110的能量对电池130进行充电,避免在输入源110不足的情况下电池130从充电状态转为放电状态,提高了电池130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其中,第二降压占空比也可以为0%,第四降压占空比也可以为0%,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针对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方法,下面以具体的示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示例一:
在一实施例中,以图2所示的充电装置为例,参考图11,首先,控制模块170可以获取输入源110的输入源信息和电池130的电池电源信息,其中输入源信息包括输入电压值,并确定充电电压阈值和掉电电压阈值(即第一掉电电压阈值、第二掉电电压阈值、第三掉电电压阈值),接着比较输入电压值和充电电压阈值,当输入电压值大于充电电压阈值,则开始对电池130进行充电,即处于充电状态;当输入电压值小于充电电压阈值,对电池130进行放电。若电池130处于充电状态,在没有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开关器件K1导通,增大第一降压占空比。在第一降压占空比增大的过程中,当输入电压值大于第一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当第一降压占空比等于预设占空比,其中,预设占空比为100%,此时,第一开关器件K1完全导通,对电池130进行直通充电;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等于第二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第一降压占空比减小,其中,第二掉电阈值为0V,即输入电压值等于第一掉电阈值;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等于第三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第一降压占空比保持不变;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大于第三掉电阈值,且输入电流值大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当充电电流值等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以使充电电流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限流值,对电池130进行限流充电。
示例二:
在一实施例中,以图8所示的充电装置为例,参考图12,首先,控制模块170可以获取输入源110的输入源信息和电池130的电池电源信息,其中输入源信息包括输入电压值,并确定充电电压阈值和掉电电压阈值(即第一掉电电压阈值、第二掉电电压阈值、第三掉电电压阈值),接着比较输入电压值和充电电压阈值,当输入电压值大于充电电压阈值,则开始对电池130进行充电,即处于充电状态;当输入电压值小于充电电压阈值,对电池130进行放电。若电池130处于充电状态,在没有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开关器件K1导通,增大第一降压占空比,控制第二开关器件K2的第二降压占空比与第一降压占空比互补,即第二降压占空比减小,同时第一开关器件K1和第二开关器件K2之间存在死区时间。在第一降压占空比增大的过程中,当输入电压值大于第一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当第一降压占空比等于预设占空比,其中,预设占空比为100%,此时,第一开关器件K1完全导通,第二开关器件K2完全断开,对电池130进行直通充电;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等于第二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第一降压占空比减小,第二降压占空比增大,其中,第二掉电阈值为0V,即输入电压值等于第一掉电阈值;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等于第三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第一降压占空比和第二降压占空比均保持不变;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大于第三掉电阈值,且输入电流值大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当充电电流值等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控制第二开关器件K2的第二降压占空比与第一降压占空比互补,以使充电电流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限流值,对电池130进行限流充电。
示例三:
在一实施例中,以图9所示的充电装置为例,参考图13,首先,控制模块170可以获取输入源110的输入源信息和电池130的电池电源信息,其中输入源信息包括输入电压值,并确定充电电压阈值和掉电电压阈值(即第一掉电电压阈值、第二掉电电压阈值、第三掉电电压阈值),接着比较输入电压值和充电电压阈值,当输入电压值大于充电电压阈值,则开始对电池130进行充电,即处于充电状态;当输入电压值小于充电电压阈值,对电池130进行放电。若电池130处于充电状态,在没有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开关器件K1导通,增大第一降压占空比,控制第二开关器件K2的第二降压占空比与第一降压占空比互补,即第二降压占空比减小,控制第三开关器件K3导通和第四开关器件K4断开,同时第一开关器件K1和第二开关器件K2之间存在死区时间。在第一降压占空比增大的过程中,当输入电压值大于第一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当第一降压占空比等于预设占空比,其中,预设占空比为100%,此时,第一开关器件K1完全导通,第二开关器件K2完全断开,对电池130进行直通充电;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等于第二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第一降压占空比减小,第二降压占空比增大,从而减小充电电流值,其中,第二掉电阈值为0V,即输入电压值等于第一掉电阈值;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等于第三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第一降压占空比和第二降压占空比均保持不变;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大于第三掉电阈值,且输入电流值大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当充电电流值等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控制第二开关器件K2的第二降压占空比与第一降压占空比互补,以使充电电流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限流值,对电池130进行限流充电。
示例四:
在一实施例中,以图10所示的充电装置为例,参考图14,首先,控制模块170可以获取输入源110的输入源信息和电池130的电池电源信息,其中输入源信息包括输入电压值,并确定充电电压阈值和掉电电压阈值(即第一掉电电压阈值、第二掉电电压阈值、第三掉电电压阈值),接着比较输入电压值和充电电压阈值,当输入电压值大于充电电压阈值,则开始对电池130进行充电,即处于充电状态;当输入电压值小于充电电压阈值,对电池130进行放电。若电池130处于充电状态,在没有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开关器件K1导通,增大第一降压占空比,控制第二开关器件K2的第二降压占空比与第一降压占空比互补,第三降压占空比与第四降压占空比互补,其中,第一降压占空比与第三降压占空比相等,即第三降压占空比增大,并且第三开关器件K3和第七开关器件K7均导通,而第四开关器件K4和第八开关器件K8均断开,同时第一开关器件K1和第二开关器件K2之间存在死区时间,第五开关器件K5和第六开关器件K6之间存在死区时间。在第一降压占空比增大的过程中,当输入电压值大于第一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当第一降压占空比等于预设占空比,其中,预设占空比为100%,此时,第一开关器件K1和第五开关器件K5均完全导通,第二开关器件K2和第六开关器件K6均完全断开,对电池130进行直通充电;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等于第二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第一降压占空比和第三降压占空比均减小,第二降压占空比和第四降压占空比均增大,从而减小充电电流值,其中,第二掉电阈值为0V,即输入电压值等于第一掉电阈值;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等于第三掉电阈值,且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第一降压占空比、第二降压占空比、第三降压占空比和第四降压占空比均保持不变;当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大于第三掉电阈值,且输入电流值大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当充电电流值等于预设限流值,控制第一降压占空比,控制第二开关器件K2的第二降压占空比与第一降压占空比互补,第三降压占空比和第四降压占空比互补,以使充电电流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限流值,对电池130进行限流充电。
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限流充电可以采用各种限流策略实现,比如,PI(比例积分)限流策略、PID(比例积分微分)限流策略、PD(比例微分)限流策略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关器件、第二开关器件、第三开关器件、第四开关器件、第五开关器件、第六开关器件、第七开关器件、第八开关器件可以为各种可控开关管,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可以为各种充电设备的组成部分,且充电装置中的电池可以为单组电池或者电池组,且电池可以为各种类型的电池,比如铅电池或者锂电池等,其中,锂电池可以为常规锂电池或者智能锂电池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参照图15,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200包括存储器202、处理器201及存储在存储器202上并可在处理器2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201和存储器20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202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此外,存储器2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2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2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处理器20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200,可以为例如图1、图2、图8、图9或者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这些实施例均属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因此这些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实现原理以及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详述。
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充电装置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202中,当被处理器201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充电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3中的方法步骤S110至S120、图4中的方法步骤S210、图6中的方法步骤S310至S320、图7中的方法步骤S410至S420。
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此外,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例如,被上述设备实施例中的一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充电方法,执行以上描述的图3中的方法步骤S110至S120、图4中的方法步骤S210、图6中的方法步骤S310至S320、图7中的方法步骤S410至S420。
此外,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使得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充电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3中的方法步骤S110至S120、图4中的方法步骤S210、图6中的方法步骤S310至S320、图7中的方法步骤S410至S420。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Claims (13)

1.一种充电方法,应用于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功率电路、输入源和电池,所述功率电路包括降压式变换电路,所述降压式变换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一电感,所述输入源、所述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一电感连接和所述电池依次连接,所述充电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输入源的输入源信息,所述输入源信息包括输入电压值;
确定充电电压阈值,当所述输入电压值大于所述充电电压阈值,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降压占空比,对所述电池进行降压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第一降压占空比,对所述电池进行降压充电,包括: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导通增大所述第一降压占空比,对所述电池进行降压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源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电池包括第三输入端和第四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三输入端依次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四输入端,所述降压式变换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器件,所述第二开关器件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和所述第一电感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四输入端之间;
所述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导通增大所述第一降压占空比,对所述电池进行降压充电,包括: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导通增大所述第一降压占空比;
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降压占空比与所述第一降压占空比互补,对所述电池进行降压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式变换电路还包括第三开关器件和第四开关器件,所述第四开关器件包括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三开关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三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开关器件和所述第三输入端之间,第四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四输入端之间;
所述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导通增大所述第一降压占空比,对所述电池进行降压充电,包括:
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导通增大所述第一降压占空比;
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第二降压占空比与所述第一降压占空比互补,对所述电池进行降压充电;
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器件导通和所述第四开关器件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式变换电路还包括第二电感、第五开关器件、第六开关器件、第七开关器件和第八开关器件,所述第六开关器件包括第五连接端和第六连接端,所述第八开关器件包括第七连接端和第八连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五开关器件、所述第二电感、第七开关器件和所述第三输入端依次连接,所述第五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第五开关器件和所述第二电感之间,所述第七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三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三输入端、所述第六连接端、所述第八连接端和所述第四输入端依次连接;
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
通过控制所述第五开关器件导通增大所述第五开关器件的第三降压占空比,所述第三降压占空比与所述第一降压占空比相等;
控制所述第六开关器件的第四降压占空比与所述第三降压占空比互补;
控制所述第七开关器件导通和所述第八开关器件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值;
当所述输入电压值大于第一掉电阈值,且所述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限流值,控制所述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的过程中,所述对所述电池进行降压充电,包括:
确定预设占空比;
当所述第一降压占空比等于所述预设占空比,对所述电池进行直通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降压占空比小于所述预设占空比,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输入电压值与所述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等于第二掉电阈值,且所述充电电流值小于所述预设限流值,所述第一降压占空比减小;
当所述输入电压值与所述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等于第三掉电阈值,且所述充电电流值小于所述预设限流值,所述第一降压占空比保持不变。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源信息还包括输入电流值,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输入电压值与第一掉电阈值的差值大于第三掉电阈值,且所述输入电流值大于预设限流值,控制所述第一降压占空比持续增大;
当充电电流值等于所述预设限流值,控制所述第一降压占空比,以使所述充电电流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限流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输入电压值小于所述充电电压阈值,对所述电池进行放电。
11.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方法。
1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所述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所述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方法。
CN202210885044.1A 2022-07-26 2022-07-26 充电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Pending CN1175264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5044.1A CN117526463A (zh) 2022-07-26 2022-07-26 充电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PCT/CN2023/101091 WO2024021928A1 (zh) 2022-07-26 2023-06-19 充电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5044.1A CN117526463A (zh) 2022-07-26 2022-07-26 充电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6463A true CN117526463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05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85044.1A Pending CN117526463A (zh) 2022-07-26 2022-07-26 充电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26463A (zh)
WO (1) WO202402192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4302A (zh) * 2012-09-28 2013-01-30 上海理工大学 高效率的太阳能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CN111953206B (zh) * 2019-05-14 2022-03-25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方法、直流变换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52931B (zh) * 2021-01-26 2022-12-09 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电源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及电路驱动方法
WO2022222065A1 (zh) * 2021-04-21 2022-10-27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降压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21928A1 (zh)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1050B2 (en) Adaptive charger with input current limitation and controlling method for the same
TWI762522B (zh) 控制裝置、平衡校正裝置及蓄電系統
US9362829B2 (en) Voltage regul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witching converter and a set of linear regulators
US20080018308A1 (en) Power processing unit and relate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oltage fluctuations across an energy storage device
US2021012647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harge control of a battery array
WO2010138948A2 (en) Buck-boost control circuit
CN103532208A (zh) 充电装置
CN113517730B (zh) 一种电池充放电系统、电路及方法
CN112003354B (zh) 用于充电限流电路的控制电路及充电限流器和充放电电路
CN107546838B (zh) 电源电路、电源恢复控制电路及方法
US9257870B2 (en) Battery energy storage,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12117920B (zh) 电源供应器及其控制方法及电源供应系统
CN117526463A (zh) 充电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CN113002303A (zh) 预充电电路及预充电方法、双向直流变换器和电动汽车
JP2003153463A (ja) 蓄電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に用いる電力変換装置
CN113206534A (zh) 一种储能系统功率控制方法、控制器和储能系统
KR102311138B1 (ko) 다중입력-단일인덕터-다중출력 직류-직류 변환기를 위한 전력전달 알고리즘이 적용된 에너지 하베스팅 제어장치
JP4349773B2 (ja) バッテリ充電方法及び該充電方法を実施するバックアップ電源装置
CN114447993B (zh)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光储系统
CN117977771B (zh) 电池充电与放电控制电路、充电与放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6039418B (zh) 车载充电机控制方法、装置、车载充电机及存储介质
WO2024046180A1 (zh) 混用电池充电电路、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9193524A (ja) 太陽電池充電装置および太陽電池充電方法
CN117353568A (zh) 控制方法、dc/dc变换电路和储能设备
US20230118346A1 (en) Method of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Burst Mode Loa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