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2011A - 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522011A CN117522011A CN202311445213.0A CN202311445213A CN117522011A CN 117522011 A CN117522011 A CN 117522011A CN 202311445213 A CN202311445213 A CN 202311445213A CN 117522011 A CN117522011 A CN 1175220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upply
- power
- amount
- demand
-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02 evapor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调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方法及系统。在本发明中,先确定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再以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为中心,在预设范围内搜索可以供电的电力供给节点。然后将电力供给节点进行分析,计算出各个电力供给节点对电力需求节点的电力供给量。然后根据电力供给节点的电力供给量组合多个电力供给节点,得到电力供给总量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从电力供给量和总线路损耗量对电力供给小组进行评估分析。最后选择评估结果最优的电力供给小组对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电力输送。实现合理匹配电力供给和电力需求,实现供需平衡的优化,达到提高电力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有效确保电力调度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调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发电设施、分布式储能设备的增多,城市内可供电节点也逐渐增多。当城市内某节点存在电力需求时,可以通过调度这些零散的供电节点对电力需求点进行供电,满足供需平衡。但随着供电节点的增多,电力调度管控的复杂性和可变性也增多,通过传统电力调度系统和人力管控,难以确保调度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方法及系统,实现合理匹配电力供给和电力需求,实现供需平衡的优化,达到提高电力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有效确保电力调度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方法,应用于电力调度端,所述电力调度端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信连接,方法包括:
获取由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采集的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以及该电力需求节点的电力需求量;
以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为中心确定预设范围的区域,得到搜索区域;
获取由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在搜索区域中搜索到的所有电力供给节点,并获取每个电力供给节点的闲置电量;
预测各个电力供给节点将电力传输到电力需求节点的线路损耗,根据各个电力供给节点的闲置电量与对应的线路损耗,得到各个电力供给节点对电力需求节点的电力供给量;
根据电力供给量对多个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组合,得到电力供给总量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根据电力供给总量和总线路损耗对电力供给小组进行评估,得到各电力供给小组的评估结果;
选择评估结果最优的电力供给小组对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电力输送。
其中,根据电力供给总量和总线路损耗对电力供给小组进行评估包括如下步骤:
设定电力需求标准量,其中,电力需求标准量=(1+预设余量比值)×电力需求量;
计算各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总量与电力需求标准量的差的绝对值;
根据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总量与电力需求标准值的差值的绝对值进行电力供给评分,电力供给评分公式为:电力供给评分=1-(差的绝对值/电力需求标准值);
计算各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并计算出各个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与电力需求量的比值;
各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评分减去各个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与电力需求量的比值,得到评估结果。
其中,所述根据电力供给量对多个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组合,得到电力供给总量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包括如下步骤:
组合电力供给节点得到具有所有电力供给小组集合;
从电力供给小组集合中剔除电力供给总量小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从电力供给小组集合中剔除电力供给总量减去该组合中最小电力供给量仍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其中,当根据电力供给量对多个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组合后,不存在电力供给总量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则以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为中心扩大搜索区域,直至存在电力供给总量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系统,应用于电力调度端,所述电力调度端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信连接,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由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采集的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以及该电力需求节点的电力需求量;
搜索区域确定模块,用于以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为中心确定预设范围的区域,得到搜索区域;
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由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在搜索区域中搜索到的所有电力供给节点,并获取每个电力供给节点的闲置电量;
线路损耗预测模块,用于预测各个电力供给节点将电力传输到电力需求节点的线路损耗,根据各个电力供给节点的闲置电量与对应的线路损耗,得到各个电力供给节点对电力需求节点的电力供给量;
组合模块,用于根据电力供给量对多个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组合,得到电力供给总量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评估模块,用于根据电力供给总量和总线路损耗对电力供给小组进行评估,得到各电力供给小组的评估结果;
调度方案生成模块,用于选择评估结果最优的电力供给小组对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电力输送。
其中,评估模块包括:
设定单元,用于设定电力需求标准量,其中,电力需求标准量=(1+预设余量比值)×电力需求量;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各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总量与电力需求标准量的差的绝对值;
评分单元,用于根据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总量与电力需求标准值的差值的绝对值进行电力供给评分,电力供给评分公式为:电力供给评分=1-(差的绝对值/电力需求标准值);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各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并计算出各个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与电力需求量的百分比;
评估单元,用于将各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评分减去各个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与电力需求量的百分比,得到评估结果。
其中,所述组合模块包括:
组合单元,用于组合电力供给节点得到具有所有电力供给小组集合;
剔除单元,用于从电力供给小组集合中剔除电力供给总量小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剔除单元还用于从电力供给小组集合中剔除电力供给总量减去该组合中最小电力供给量仍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先确定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再以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为中心,在预设范围内搜索可以供电的电力供给节点。然后将电力供给节点进行分析,计算出各个电力供给节点对电力需求节点的电力供给量。然后根据电力供给节点的电力供给量组合多个电力供给节点,得到电力供给总量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接着从电力供给量和总线路损耗量对电力供给小组进行评估分析。最后选择评估结果最优的电力供给小组对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电力输送。实现合理匹配电力供给和电力需求,实现供需平衡的优化,达到提高电力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有效确保电力调度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力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力调度方法中评估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力调度系统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方法,该方法由计算机设备执行,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或者服务器。终端可以是台式设备或者移动终端。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物理服务器集群或者虚拟服务器。
如图1所示,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方法,应用于电力调度端,所述电力调度端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信连接,首先,通过网络等方式建立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与电力调度端的通信,以便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获取电力供给节点和电力需求节点的相关信息。利用传感器、监测设备等实时采集节点的状态参数,如电力产生量、电力需求量、电力储存情况、电力传输损耗等,通过节点的地理位置、区域标识或其他特定属性,识别和筛选出以电力需求节点为中心搜索到的电力供给节点,电力供给节点例如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储能设备或其他电力供给单元,电力需求节点例如电力消费者、建筑物、设备或其他电力需求单位。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由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采集的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以及该电力需求节点的电力需求量。
步骤S2:以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为中心确定预设范围的区域,得到搜索区域。具体地,所述预设范围的区域可以是半径为定值的圆形区域,也可以是一个方形区域、椭圆区域、多边形区域等,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步骤S3:获取由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在搜索区域中搜索到的所有电力供给节点,并获取每个电力供给节点的闲置电量。
步骤S4:预测各个电力供给节点将电力传输到电力需求节点的线路损耗,根据各个电力供给节点的闲置电量与对应的线路损耗,得到各个电力供给节点对电力需求节点的电力供给量。具体可选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神经网络预测出电力供给节点传输到电力需求节点的线路损耗。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理论计算的方式预测出各个电力供给节点将电力传输到电力需求节点的线路损耗,即根据电网拓扑结构、电源功率、负载功率、线路参数等因素,计算出理论上线路应该损失的电功率。
步骤S5:根据电力供给量对多个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组合,得到电力供给总量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步骤S6:根据电力供给总量和总线路损耗对电力供给小组进行评估,得到各电力供给小组的评估结果。
步骤S7:选择评估结果最优的电力供给小组对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电力输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先确定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再以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为中心,在预设范围内搜索可以供电的电力供给节点。然后将电力供给节点进行分析,计算出各个电力供给节点对电力需求节点的电力供给量。然后根据电力供给节点的电力供给量组合多个电力供给节点,得到电力供给总量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接着从电力供给量和总线路损耗量对电力供给小组进行评估分析。最后选择评估结果最优的电力供给小组对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电力输送。实现合理匹配电力供给和电力需求,实现供需平衡的优化,达到提高电力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有效确保电力调度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根据电力供给总量和总线路损耗对电力供给小组进行评估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1:设定电力需求标准量,其中,电力需求标准量=(1+预设余量比值)×电力需求量。预设余量比值为3%-5%。
步骤S62:计算各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总量与电力需求标准量的差的绝对值。
步骤S63:根据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总量与电力需求标准值的差值的绝对值进行电力供给评分,电力供给评分公式为:电力供给评分=1-(差的绝对值/电力需求标准值)。即各小组的电力供给总量越靠近电力供给标准量,则电力供给评分越高。
理论上,电力供给总量刚好为电力需求量是最好的调度方案,但由于线路损耗是预测计算的,存在一定的偏差。为避免线路损耗预测小了而导致实际电力供给总量小于电力需求量,进而导致二次调度的情况发生。本实施例先根据电力需求量增加预设余量比值的量作为电力需求标准量,再根据电力需求标准量进行评估,使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总量越接近电力需求标准量的评分越高,保证评估的有效性。既能避免电力供给过于紧凑而需要二次调度的情况发生,又能避免电量供给过于充裕而浪费。
步骤S64:计算各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并计算出各个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与电力需求量的比值。
步骤S65:各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评分减去各个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与电力需求量的比值,得到评估结果。评估结果的分值最大的电力供给小组为评估结果最优。
具体地,在本发明中,通过计算各个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与电力需求量的比值,比值越大,则说明该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越大。最终通过电力供给评分减去各个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与电力需求量的比值,即能得到评估结果。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电力供给总量和总线路损耗对电力供给小组进行评估,得到评估结果最好的电力供给小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根据电力供给量对多个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组合,得到电力供给总量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1:组合电力供给节点得到具有所有电力供给小组集合。
步骤S52:从电力供给小组集合中剔除电力供给总量小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步骤S53:从电力供给小组集合中剔除电力供给总量减去该组合中最小电力供给量仍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先对所有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组合,得到所有电力供给小组集合。然后去除电力供给总量小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最后再去除电力供给总量减去该组合中最小电力供给量仍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确保最后的电力供给小组中每个电力供给节点都是必要的,没有多余的电力供给节点。如此,可有效减少电力供给小组的数量,减少后续评估的计算量,提高调度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当根据电力供给量对多个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组合后,不存在电力供给总量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则以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为中心扩大搜索区域,直至存在电力供给总量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如此,实现优先从电力需求节点近的区域搜索电力供给节点进行调度,当前区域无法满足需求后,再到远的区域搜索电力供给节点进行调度,能有效减少电量输送距离,进而减少电力损耗。
如图3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系统300,应用于电力调度端,所述电力调度端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信连接,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取由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采集的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以及该电力需求节点的电力需求量。
搜索区域确定模块320,用于以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为中心确定预设范围的区域,得到搜索区域。
获取模块310还用于获取由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在搜索区域中搜索到的所有电力供给节点,并获取每个电力供给节点的闲置电量。
线路损耗预测模块330,用于预测各个电力供给节点将电力传输到电力需求节点的线路损耗,根据各个电力供给节点的闲置电量与对应的线路损耗,得到各个电力供给节点对电力需求节点的电力供给量。具体可选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神经网络预测出电力供给节点传输到电力需求节点的线路损耗。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理论计算的方式预测出各个电力供给节点将电力传输到电力需求节点的线路损耗,即根据电网拓扑结构、电源功率、负载功率、线路参数等因素,计算出理论上线路应该损失的电功率。
组合模块340,用于根据电力供给量对多个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组合,得到电力供给总量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评估模块350,用于根据电力供给总量和总线路损耗对电力供给小组进行评估,得到各电力供给小组的评估结果。
调度方案生成模块360,用于选择评估结果最优的电力供给小组对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电力输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先确定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再以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为中心,在预设范围内搜索可以供电的电力供给节点。然后将电力供给节点进行分析,计算出各个电力供给节点对电力需求节点的电力供给量。然后根据电力供给节点的电力供给量组合多个电力供给节点,得到电力供给总量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接着从电力供给量和总线路损耗量对电力供给小组进行评估分析。最后选择评估结果最优的电力供给小组对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电力输送。实现合理匹配电力供给和电力需求,实现供需平衡的优化,达到提高电力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有效确保电力调度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评估模块350包括:
设定单元,用于设定电力需求标准量,其中,电力需求标准量=(1+预设余量比值)×电力需求量。预设余量比值为3%~5%。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各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总量与电力需求标准量的差的绝对值。
评分单元,用于根据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总量与电力需求标准值的差值的绝对值进行电力供给评分,电力供给评分公式为:电力供给评分=1-(差的绝对值/电力需求标准值)。即各小组的电力供给总量越靠近电力供给标准量,则电力供给评分越高。
理论上,电力供给总量刚好为电力需求量是最好的调度方案,但由于线路损耗是预测计算的,存在一定的偏差。为避免线路损耗预测小了而导致实际电力供给总量小于电力需求量,进而导致二次调度的情况发生。本实施例先根据电力需求量增加预设余量比值的量作为电力需求标准量,再根据电力需求标准量进行评估,使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总量越接近电力需求标准量的评分越高,保证评估的有效性。既能避免电力供给过于紧凑而需要二次调度的情况发生,又能避免电量供给过于充裕而浪费。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各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并计算出各个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与电力需求量的百分比。
评估单元,用于将各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评分减去各个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与电力需求量的百分比,得到评估结果。评估结果的分值最大的电力供给小组为评估结果最优。
具体地,在本发明中,通过计算各个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与电力需求量的比值,比值越大,则说明该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越大。最终通过电力供给评分减去各个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与电力需求量的比值,即能得到评估结果。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电力供给总量和总线路损耗对电力供给小组进行评估,得到评估结果最好的电力供给小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组合模块360包括:
组合单元,用于组合电力供给节点得到具有所有电力供给小组集合。
剔除单元,用于从电力供给小组集合中剔除电力供给总量小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剔除单元还用于从电力供给小组集合中剔除电力供给总量减去该组合中最小电力供给量仍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先对所有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组合,得到所有电力供给小组集合。然后去除电力供给总量小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最后再去除电力供给总量减去该组合中最小电力供给量仍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确保最后的电力供给小组中每个电力供给节点都是必要的,没有多余的电力供给节点。如此,可有效减少电力供给小组的数量,减少后续评估的计算量,提高调度效率。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400,如图4所示,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400包括:处理器410和存储器420。其中,处理器410和存储器420相连,如通过总线430相连。进一步地,电子设备4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440。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440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4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其中,处理器410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图3所示的获取模块310、搜索区域确定模块320、线路损耗预测模块330、组合模块340、评估模块350以及调度方案生成模块360的功能。处理器410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410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410组合,DSP和微处理器410的组合等。
总线430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430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总线43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430或一种类型的总线430。
存储器420可以是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420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410来控制执行。处理器410用于执行存储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系统的动作。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方法。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方法,应用于电力调度端,所述电力调度端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
获取由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采集的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以及该电力需求节点的电力需求量;
以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为中心确定预设范围的区域,得到搜索区域;
获取由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在搜索区域中搜索到的所有电力供给节点,并获取每个电力供给节点的闲置电量;
预测各个电力供给节点将电力传输到电力需求节点的线路损耗,根据各个电力供给节点的闲置电量与对应的线路损耗,得到各个电力供给节点对电力需求节点的电力供给量;
根据电力供给量对多个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组合,得到电力供给总量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根据电力供给总量和总线路损耗对电力供给小组进行评估,得到各电力供给小组的评估结果;
选择评估结果最优的电力供给小组对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电力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电力供给总量和总线路损耗对电力供给小组进行评估包括如下步骤:
设定电力需求标准量,其中,电力需求标准量=(1+预设余量比值)×电力需求量;
计算各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总量与电力需求标准量的差的绝对值;
根据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总量与电力需求标准值的差值的绝对值进行电力供给评分,电力供给评分公式为:电力供给评分=1-(差的绝对值/电力需求标准值);
计算各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并计算出各个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与电力需求量的比值;
各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评分减去各个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与电力需求量的比值,得到评估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电力供给量对多个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组合,得到电力供给总量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包括如下步骤:
组合电力供给节点得到具有所有电力供给小组集合;
从电力供给小组集合中剔除电力供给总量小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从电力供给小组集合中剔除电力供给总量减去该组合中最小电力供给量仍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根据电力供给量对多个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组合后,不存在电力供给总量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则以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为中心扩大搜索区域,直至存在电力供给总量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5.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系统,应用于电力调度端,所述电力调度端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由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采集的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以及该电力需求节点的电力需求量;
搜索区域确定模块,用于以电力需求节点的地理位置为中心确定预设范围的区域,得到搜索区域;
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由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在搜索区域中搜索到的所有电力供给节点,并获取每个电力供给节点的闲置电量;
线路损耗预测模块,用于预测各个电力供给节点将电力传输到电力需求节点的线路损耗,根据各个电力供给节点的闲置电量与对应的线路损耗,得到各个电力供给节点对电力需求节点的电力供给量;
组合模块,用于根据电力供给量对多个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组合,得到电力供给总量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评估模块,用于根据电力供给总量和总线路损耗对电力供给小组进行评估,得到各电力供给小组的评估结果;
调度方案生成模块,用于选择评估结果最优的电力供给小组对电力供给节点进行电力输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评估模块包括:
设定单元,用于设定电力需求标准量,其中,电力需求标准量=(1+预设余量比值)×电力需求量;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各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总量与电力需求标准量的差的绝对值;
评分单元,用于根据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总量与电力需求标准值的差值的绝对值进行电力供给评分,电力供给评分公式为:电力供给评分=1-(差的绝对值/电力需求标准值);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各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并计算出各个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与电力需求量的百分比;
评估单元,用于将各电力供给小组的电力供给评分减去各个电力供给小组的总线路损耗与电力需求量的百分比,得到评估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模块包括:
组合单元,用于组合电力供给节点得到具有所有电力供给小组集合;
剔除单元,用于从电力供给小组集合中剔除电力供给总量小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剔除单元还用于从电力供给小组集合中剔除电力供给总量减去该组合中最小电力供给量仍大于电力需求量的电力供给小组。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445213.0A CN117522011A (zh) | 2023-11-01 | 2023-11-01 | 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445213.0A CN117522011A (zh) | 2023-11-01 | 2023-11-01 | 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22011A true CN117522011A (zh) | 2024-02-06 |
Family
ID=89763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445213.0A Pending CN117522011A (zh) | 2023-11-01 | 2023-11-01 | 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522011A (zh) |
-
2023
- 2023-11-01 CN CN202311445213.0A patent/CN117522011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57758B (zh) | 一种基于广域态势感知的综合能源能效评价与控制性能优化方法 | |
CN108924198A (zh) |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数据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8667005B (zh) | 一种计及新能源影响的电网静动态结合脆弱性评估方法 | |
CN102609808A (zh) | 一种用于对数据中心进行能耗管理的方法与设备 | |
CN112508306A (zh) | 一种电力生产配置的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 |
WO2021203738A1 (zh) | 考虑需求侧资源分层分散控制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 | |
CN116227757A (zh) | 一种基于智慧云网关的综合能源管控方法及系统 | |
CN108649556A (zh) | 一种电网应急场景随机优化调度方法 | |
CN110224427A (zh) | 一种基于微电网能量控制策略的信息物理系统建模方法 | |
CN114091748B (zh) | 一种适应多场景的微电网一体化柔性规划方法及系统 | |
CN109766188B (zh) | 一种负载均衡调度方法及系统 | |
CN111668929A (zh) | 一种基于虚拟电厂的分布式电能管理控制系统 | |
CN112948353B (zh) | 一种应用于DAstudio的数据分析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02855157A (zh) | 一种综合性调度服务器负载的方法 | |
CN111968008B (zh) | 基于多能协作的综合能源监控系统及方法 | |
Sarkar et al. | Concurrent carbon footprint reduction (c2fr)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pproach for sustainable data center digital twin | |
CN117674092A (zh) | 受灾害电网的配置方法、配置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7522011A (zh) | 基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电力调度方法及系统 | |
CN103701124B (zh) | 一种基于并行计算平台的小干扰辅助决策优化方法 | |
CN111242403A (zh) | 一种充电站充电负荷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341829A (zh) | 一种绿色电力信息块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116894568B (zh) | 一种充电桩的碳排放综合管理预测方法及存储介质 | |
Liu et al. | Flexibility Evaluation of Flexible Resource Based on TOPSIS of CRITIC | |
CN116307304B (zh) | 混合储能配置信息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Yin et al. | Data collec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