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18632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18632A
CN117518632A CN202310884606.5A CN202310884606A CN117518632A CN 117518632 A CN117518632 A CN 117518632A CN 202310884606 A CN202310884606 A CN 202310884606A CN 117518632 A CN117518632 A CN 1175186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isplay panel
sub
pixel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846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允晟
陈赛平
刘金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846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186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18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186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18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having a patterned common electro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辅助电极、像素电极,辅助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上,辅助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像素电极设置于辅助电极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像素电极包括分支电极和位于相邻两个分支电极之间的狭缝;其中,至少部分狭缝在第一电极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电极内,且第一电极与像素电极电连接。本申请通过在像素电极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一电极,像素电极包括分支电极和位于相邻两个分支电极之间的狭缝,狭缝在第一电极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电极内,且使第一电极与像素电极电连接,第一电极可以提供与像素电极相同的电压,从而增强狭缝处的电场强度,提升液晶效率,液晶效率提升可增大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面板的不断发展,广视角、低能耗等特性成为衡量产品先进性的重要性能指标。为了实现显示面板的低能耗,可以从提升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来着手。
由于像素结构中要设置多种不透光的走线和电极等,开口率难以增大,如何提升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辅助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上,辅助电极包括第一电极;
像素电极,设置于辅助电极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像素电极包括分支电极和位于相邻两个分支电极之间的狭缝;
其中,至少部分狭缝在第一电极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电极内,且第一电极与像素电极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包括与多个子像素对应的多个透光区以及位于透光区之间的非透光区,辅助电极还包括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分离且绝缘设置,第一电极设于透光区内,第二电极包括设于非透光区的第一子部。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第二电极还包括设于透光区的第二子部,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连接设置。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极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连接两个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在第二电极上的正投影均与第一子部重叠。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极包括与第二侧边相对的第三侧边,第三侧边连接两个第一侧边,第三侧边在辅助电极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子部不重叠,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电极,第三电极邻近于第三侧边,第三侧边在第三电极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三电极内。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第二子部邻近第三侧边处设有开口,第一电极与像素电极通过第一过孔电连接,第一过孔在第三电极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三电极内。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包括交叉延伸的数据线和扫描线,数据线和扫描线位于非透光区内;
其中,数据线和扫描线在辅助电极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电极内,第一侧边在数据线上的正投影位于数据线内,第二侧边在扫描线上的正投影位于扫描线内。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极包括交叉且垂直的第一主干电极和第二主干电极,第一主干电极和第二主干电极将像素电极划分为四个像素子部,四个像素子部的分支电极与第二主干电极的夹角均不同,第二子部的相邻两边设有导角。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相邻的两个子像素对应的第二电极连接,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设有信号输入端,靠近非显示区的第二电极与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显示终端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有益效果: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辅助电极、像素电极,辅助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上,辅助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像素电极设置于辅助电极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像素电极包括分支电极和位于相邻两个分支电极之间的狭缝;其中,至少部分狭缝在第一电极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电极内,且第一电极与像素电极电连接。本申请通过在像素电极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一电极,像素电极包括分支电极和位于相邻两个分支电极之间的狭缝,狭缝在第一电极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电极内,且使第一电极与像素电极电连接,第一电极可以提供与像素电极相同的电压,从而增强狭缝处的电场强度,提升液晶效率,液晶效率提升可增大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区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子像素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子像素的部分膜层分解图;
图5为图3中C-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D-D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纵向电场强度与狭缝的宽度的关系说明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提升数据。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辅助电极11、第一电极111、第一过孔1111、第二电极112、第一子部1122、第二子部1123、开口1120、导角11211、像素电极12、第一主干电极121、第二主干电极122、像素子部12a、分支电极123、狭缝124、狭缝124的宽度S、第一侧边1201、第二侧边1202、第三侧边1203、透光区A1、非透光区A2、数据线13、扫描线14、第三电极15、非显示区NA、显示区AA、信号输入端16、液晶层30、第四电极21、薄膜晶体管40、源极41、漏极42、栅极43、子像素50、绑定部60、绝缘层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至图4所示,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0、辅助电极11、像素电极12,辅助电极11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上,辅助电极11包括第一电极111;像素电极12设置于辅助电极11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像素电极12包括分支电极123和位于相邻两个分支电极123之间的狭缝124;其中,至少部分狭缝124在第一电极111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电极111内,且第一电极111与像素电极12电连接。
本申请通过在像素电极12靠近第一基板10的一侧设置辅助电极11,像素电极12包括分支电极123和位于相邻两个分支电极123之间的狭缝124,狭缝124在辅助电极1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电极111内,且使第一电极111与像素电极12电连接,第一电极111可以提供与像素电极12相同的电压,第一电极111可以增强狭缝124处的电场强度,提升液晶效率,液晶效率提升可增大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在本申请中,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位于显示区AA外围的非显示区NA,显示区AA设有多个子像素50,子像素50可以为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但不限于此。不同颜色的子像素50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从而可以显示画面。
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NA设有绑定部60,绑定部60用于与外部元器件电连接,从而将外部信号输入给显示面板。外部元器件可以为驱动芯片、柔性电路板、覆晶薄膜等,但不限于此。
如图2所示,图2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子像素50区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用于示出显示面板的各个膜层的堆叠顺序,并未示出各个膜层的真实大小及投影关系。
显示面板包括相对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夹设有液晶层30。应当说明的是,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基板10远离第二基板20一侧的背光模组(图中未示出),背光模组用于提供白色光源。
第一基板10上设置有像素电极12,第二基板20上设置有第四电极21,液晶层30中的液晶可以在像素电极12与第四电极21形成的电场中偏转。由于液晶在不同的电场中的偏转角度不同,而当液晶的偏转角度不同时,其对光线的透过能力不同。通过控制电场强度可以控制从背光发出的光线的穿透率(即透光率),从而实现画面的亮暗控制。第四电极21可以为公共电极,第四电极21为多个子像素50提供相同的公共电压。
应当理解的是,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膜层(图中未示出),彩膜层可以设置于第一基板10或者第二基板20上。彩膜层可以包括红色色阻、绿色色阻、蓝色色阻,不同颜色的色阻可以允许对应颜色的光线通过。例如,红色色阻可允许红色光透过,绿色色阻可允许绿色光透过,蓝色色阻可允许蓝色光透过。彩膜层可以将背光发出的白色光过滤为对应的颜色的光,从而实现彩色显示。
请参阅图2和图3,图3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子像素50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40,薄膜晶体管40包括栅极43、源极41和漏极42,漏极42与像素电极12电连接,用于为像素电极12提供驱动信号。
显示面板包括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上的辅助电极11和设置于辅助电极11上的像素电极12,像素电极12包括分支电极123和位于相邻两个分支电极123之间的狭缝124。部分狭缝124在第一电极11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电极111内,且第一电极111与像素电极12电连接。通过上述设置,第一电极111可以增强狭缝124处的电场强度,提升液晶效率,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显示面板包括交叉延伸的数据线13和扫描线14,数据线13与扫描线14限定出子像素50。
在本实施例中,狭缝124的宽度S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狭缝124的宽度S越大,第二电极112对显示面板的透光率的提高作用越明显。如图4所示,狭缝124的宽度S是指相邻的两个分支电极123之间的间距。具体地,如务图7所示,当狭缝124的宽度S增大时,平行于显示面方向的横向电场强度减弱,垂直于显示面方向的纵向电场强度增大,液晶效率提升,有利于增大像素分支的宽度与狭缝124的宽度S的比值。例如,当狭缝124的宽度为S1时,其纵向电场的强度以1条竖直电场线示意;当狭缝124的宽度为S2时,其纵向电场的强度以3条竖直电场线示意,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数量正相关。因此,当狭缝124的宽度S增大时,纵向电场的强度增强。
其中,像素分支的宽度是指像素分支的短边的尺寸。像素分支的短边是垂直于像素分支的延伸方向的一边。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提升数据。图8示出了A至F的6个显示面板的穿透率提升数据。例如,对于显示面板B,狭缝124的宽度S为1.6微米,液晶层30的厚度(cell gap)为3.2微米,相较于未设置第二电极112的显示面板,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透光率能提升21.06%。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图4为图3中的子像素50的部分膜层的分解图。图4中,(a)为一个子像素50对应的扫描线14所在的膜层结构,(b)为一个子像素50对应的数据线13所在的膜层结构,(c)为一个子像素50对应的辅助电极11所在的膜层结构,(d)为一个子像素50对应的像素电极12所在的膜层结构。可以理解的是,(a)、(b)、(c)、(d)各层膜层之间还设置分有绝缘层70,绝缘层70为整层连续的膜层,用于使相邻的两层金属绝缘。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透光区A1以及位于相邻两个透光区A1之间的非透光区A2,辅助电极11包括分离设置的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第一电极111位于透光区A1内且与像素电极12电连接,第二电极112包括位于非透光区A2的第一子部1122。
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区A1可供光线透过,非透光区A2不可供光线透过。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由透光区A1和非透光区A2构成。非透光区A2内设置有各种信号线,信号线用于为子像素50提供驱动信号等。例如,信号线可以包括数据线13、扫描线14、公共电极等,但不限于此。非透光区A2内还设有为子像素50的需要而设置的各种电容、晶体管等。
可以理解的是,像素电极12和辅助电极11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从而不阻挡光线的透过。像素电极12和辅助电极11的材料可以为ITO(氧化铟锡)、IZO(氧化铟锌)、IZTO(氧化铟锌锡)、IAZO(氧化铟铝锌)、IGZO(氧化铟镓锌)、IGTO(氧化铟镓锡)、AZO(氧化铝锌)、ATO(氧化锑锡)、IGZTO(氧化铟镓锌锡)等,但不限于此。
非透光区A2的信号线的材料为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和铜(Cu)中的任何一种或其合金形成,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光线从非透光区A2透过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颜色的纯度,可以在非透光区A2设置黑矩阵,黑矩阵在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非透光区A2在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合,黑矩阵能够遮挡光线,避免子像素50漏光,提升显示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1位于透光区A1的中间区域,第一电极111与透光区A1的边界间隔。第一电极111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椭圆形等,但不限于此。第一电极111的形状可以根据像素电极12的形状适应性的设置。这也就是说,第一电极111的轮廓可以大致与透光区A1的轮廓相同,一个第一电极111的轮廓所围成的面积小于一个子像素50的透光区A1的面积。
进一步地,第二电极112还包括设于透光区A1的第二子部1123,第一子部1122和第二子部1123连接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透光区A1的中间区域是与透光区A1的边缘区域相对应的,由于透光区A1的边缘区域与非透光区A2邻接,边缘区域的液晶容易受到非透光区A2的信号线与像素电极12之间的耦合作用而不能按预设角度偏转,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通过在透光区A1设置第二子部1123,第二电极112可以屏蔽非透光区A2的信号线与像素电极12之间的耦合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像素电极12的边界向非透光区A2延伸,从而增加像素电极12的开口面积,提升开口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同层且间隔设置,这也就是说,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在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宽度可以为5微米至10微米,但不限于此,只要能使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12不连接即可。当间隙较小时,第一电极111的轮廓合围而成的面积较大,能够更好地提升第一电极111对应区域的液晶效率,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在部分实施例中,间隙可以围绕第一电极111外围接近一周,从而使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12隔开。
第二子部1123与第一子部1122的交界线与透光区A1与非透光区A2的交界线至少部分重叠,第二子部1123与第一电极111靠近的边界可以与第一电极111的轮廓对应,这也就是说,第二电极112与第一电极111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可以为均匀设置的,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1可以为整块膜层,即第一电极111不设置图案。第一电极111也可以为设有镂空图案的膜层。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如图3至图5所示,像素电极1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1201和连接两个第一侧边1201的第二侧边1202,第一侧边1201在第二电极112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子部1122重叠。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采用第二电极112作为屏蔽层,屏蔽数据线13与像素电极12之间的耦合电容。由于第二电极112为透明材料,第二电极112不影响显示面板的透光区A1的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第二侧边1202在第二电极112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子部1122重叠。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采用第二电极112作为屏蔽层,屏蔽扫描线14与像素电极12之间的耦合电容。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像素电极12包括与第二侧边1202相对的第三侧边1203,第三侧边1203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侧边1201,第三侧边1203在辅助电极1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子部1123不重叠,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电极15,第三电极15邻近于第三侧边1203,第三侧边1203在第三电极15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三电极15内。
在本实施例中,像素电极12的第三侧边1203与第二侧边1202相对,第三侧边1203连接两个第一侧边1201。第一侧边1201、第二侧边1202、第三侧边1203构成像素电极12的边界。在邻近第三侧边1203处设置有第三电极15,第三侧边1203在第三电极15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三电极15内。这也就是说,第三侧边1203与第三电极15重叠。如图6所示,第三侧边1203位于第三电极15的边界远离透光区A1的边界一侧。
第三侧边1203在辅助电极1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子部1123不重叠,这也就是说,从图3所示的俯视图的方向观察,第三侧边1203与第二子部1123间隔设置。如图6所示,第三侧边1203位于第二子部1123远离透光区A1的边界一侧。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如图3至图6所示,显示面板包括交叉延伸的数据线13和扫描线14,数据线13和扫描线14位于非透光区A2内;其中,数据线13和扫描线14在辅助电极1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电极112内,第一侧边1201在数据线13上的正投影位于数据线13内,第二侧边1202在扫描线14上的正投影位于扫描线14内。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数据线13及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13,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以垂直,但不限于此。图3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个子像素50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相邻的两条数据线13邻近第一侧边1201,扫描线14邻近第二侧边1202,第三电极15邻近第三侧边1203。数据线13、扫描线14、第三电极15均为不透明材料,因此,数据线13、扫描线14和第三电极15限定出透光区A1的范围。这也就是说,数据线13靠近像素电极12的边界、扫描线14靠近像素电极12的边界、第三电极15靠近像素电极12的边界合围的区域构成透光区A1。
通常,为了避免非透光区A2的信号线对像素电极12的耦合作用,像素电极12与信号线在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间隔设置,间隔区域由于没有设置像素电极12,因此,该间隔区域的液晶不能受控制偏转,间隔区域不能有效显示。即像素的有效显示面积小于信号线所限定出的面积。而在本申请中,如图5所示,通过设置第二电极112作为屏蔽层,可以避免数据线13与像素电极12之间的耦合作用,像素电极12的边界可以往靠近数据线13的方向延伸至与数据线13交叠,因此该间隔区域的液晶与像素电极12交叠且可以受控制偏转,从而该间隔区域能有效显示,增大了开口率。
如图6示,通过设置第二电极112作为屏蔽层,可以避免扫描线14与像素电极12之间的耦合作用,像素电极12的边界可以往靠近扫描线14的方向延伸,因此增大了开口率。
如图6所示,通过设置第二电极112作为屏蔽层,可以避免第三电极15与像素电极12之间的耦合作用,像素电极12的边界可以往靠近第三电极15的方向延伸,因此增大了开口率。
这也就是说,透光区A1由数据线13、扫描线14和第三电极15共同限定,即数据线13靠近像素电极12的边界、扫描线14靠近像素电极12的边界、第三电极15靠近像素电极12的边界合围形成透光区A1,像素电极12的第一侧边1201、第二侧边1202、第三侧边1203均位于透光区A1外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边1201在数据线13上的正投影可以与数据线13靠近像素电极12的一端的边界重合。此时,相较于数据线13与像素电极12间隔设置的方案,像素电极12的开口率仍然可以增大。类似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边1202在扫描线14上的正投影可以与扫描线14靠近像素电极12的一端的边界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侧边1203在第三电极15上的正投影可以与第三电极15靠近像素电极12的一端的边界重合。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子部1123邻近第三侧边1203处设有开口1120,第一电极111与像素电极12通过第一过孔1111电连接,第一过孔1111在第三电极15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三电极15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12包围第一电极111且仅在邻近像素电极12的第三侧边1203处设有开口1120,连接走线从开口1120穿过连接第一电极111和第一过孔1111。对应地,像素电极12的连接走线也与第一过孔1111连接,从而实现第二电极112和像素电极12的电连接。第一过孔1111在第三电极15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三电极15内,且第一过孔1111靠近开口1120设置,从而可以缩短连接走线,使非透光区A2的信号线的排布更紧凑。同时,将第一过孔1111设置于非透光区A2,第一过孔1111在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外形尺寸可以设置得更大,因而具有更好地导电效果。这是因为,如果将第一过孔1111设置于透光区A1内,则会牺牲开口率。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50,相邻的两个子像素50对应的第二电极112连接。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NA设有信号输入端16,第二电极112与信号输入端16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子像素50对应的第二电极112连接,这也就是说,显示面板的第二电极112为连续设置的网格状膜层,第二电极112由信号输入端16提供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信号输入端16可以设置于非显示区NA内,信号输入端16可以为一个或多个,通过设置较多的信号输入端16可以为第二电极112提供稳定的电压信号。
信号输入端16可以提供固定电压信号,如公共电压,但不限于此。信号输入端16的电压信号可以与第四电极21的电压信号相等,但不限于此。信号输入端16也可以不设置任何信号,此时,第二电极112不连接任何信号。
当信号输入端16接入公共电压时,第二子部1123与像素电极12形成电压差,会略微影响交叠区域的液晶效率。但是增加开口率而提升的透光率远大于交叠区域的液晶效率受影响而损失的透光率,因此,整体而言,设置第二子部1123仍然能够增加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同时,由于交叠区域的液晶效率与透光区A1内其他区域的液晶效率不同,还能提高显示面板的视角。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如图3和图4所示,像素电极12包括交叉且垂直的第一主干电极121和第二主干电极122,第一主干电极121和第二主干电极122将像素电极12划分为四个像素子部12a,四个像素子部12a的分支电极123与第二主干电极122的夹角均不同。第二子部1123的相邻两边设有导角11211。
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子像素50的分支电极123与第二主干电极122的夹角可以分别为45°、135°、-45°、-13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像素电极12的相邻两边的夹角处设置有导角11211,导角11211连接第二子部1123的相邻两边且与第二子部1123的相邻两边呈钝角夹角。通过上述设置,可以调整第二子部1123的夹角处的液晶的偏转角度,使液晶的长轴分别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45°、135°、-45°及-135°方向倒伏,能够实现穿透率的最大化。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与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0,第二基板20设置于像素电极12背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其中,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夹设有液晶层30,第一基板10靠近第二基板20的一侧设有第四电极21。
在本实施例中,液晶层30中的液晶至少在第四电极21和像素电极12所形成的电场的作用下偏转。其中,辅助电极11位于透光区A1内的区域与第四电极21形成的电场也能使液晶层30中的液晶发生偏转。
第四电极21可以接入公共电压,液晶层30中的液晶在公共电压和像素电极12信号所形成的电场下偏转。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显示终端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
辅助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辅助电极包括第一电极;
像素电极,设置于所述辅助电极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像素电极包括分支电极和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分支电极之间的狭缝;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狭缝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内,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与多个子像素对应的多个透光区以及位于所述透光区之间的非透光区,所述辅助电极还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分离且绝缘设置,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透光区内,所述第二电极包括设于所述非透光区的第一子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还包括设于所述透光区的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连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正投影均与所述第一子部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二侧边相对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三侧边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在所述辅助电极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子部不重叠,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邻近于所述第三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在所述第三电极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三电极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部邻近所述第三侧边处设有开口,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通过第一过孔电连接,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第三电极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三电极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交叉延伸的数据线和扫描线,所述数据线和所述扫描线位于所述非透光区内;
其中,所述数据线和所述扫描线在所述辅助电极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内,所述第一侧边在所述数据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数据线内,所述第二侧边在所述扫描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扫描线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包括交叉且垂直的第一主干电极和第二主干电极,所述第一主干电极和所述第二主干电极将所述像素电极划分为四个像素子部,四个所述像素子部的分支电极与所述第二主干电极的夹角均不同,所述第二子部的相邻两边设有导角。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设有信号输入端,靠近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10.一种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0884606.5A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Pending CN1175186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4606.5A CN117518632A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4606.5A CN117518632A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18632A true CN117518632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46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84606.5A Pending CN117518632A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1863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10509B2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8445686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US979820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199750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black matrix comprising extension portions
US10504933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942487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974673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13129200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873283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036420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917635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101872092A (zh) 液晶显示面板
US20150116605A1 (en) Display panel
JP2018138961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11099442B2 (en) Display device
TWI691949B (zh) 顯示面板
CN11751863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N114690490A (zh) 阵列基板及其显示面板
WO2023070729A1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382650A (zh) 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及显示装置
KR20040026039A (ko)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CN11751865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US20240255816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09917597B (zh) 像素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1825951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