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03325A - 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 - Google Patents

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03325A
CN117503325A CN202311785450.1A CN202311785450A CN117503325A CN 117503325 A CN117503325 A CN 117503325A CN 202311785450 A CN202311785450 A CN 202311785450A CN 117503325 A CN117503325 A CN 117503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negative electrode
clamp head
linkage
knif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854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学军
尹焯
陈丽梅
方荣国
袁旭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Com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Com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Com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Com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8545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033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03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033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206Generator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18/1445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at the distal end of a shaft, e.g. forceps or scissors at the end of a rigid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607Coagulation and cutting with the same instru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206Generators therefor
    • A61B2018/1246Generato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put polarity
    • A61B2018/126Generato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put polarity bipola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2018/145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including means for cutt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包括器械主体、钳头组件、高频发生器、电凝操作组件、电刀及切换组件。钳头组件包括外管、内管、联动机构、正极钳头及负极钳头。切换组件可操作地带动电刀在内管内前后移动,直至电刀的前端伸入至正极钳头的钳嘴和负极钳头的钳嘴之间的间隙内并使高频发生器的负极电源端与电刀电连接,或电刀的前端离开正极钳头的钳嘴和负极钳头的钳嘴之间的间隙并使高频发生器的负极电源端与负极钳头电连接。无需更换器械就可以在术中对病变组织进行电凝和切割分离,且电凝时利用正极钳头和负极钳头固定了位置,故电切时会在最佳的切割点上,进一步地使用带高温碳化作用的电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手术中出血的概率。

Description

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而患者的病灶需要手术中通过医疗器械进行切除。
目前的手术对病灶的处理是用高频电凝(高温炭化)病变组织,然后更换器械(如剪刀)对组织或血管实行剪切分离,器械的更换不但增加了术中的时间,而且对炭化的切割点极易造成位置误差,或由于炭化过程不彻底在切割时造成患者出血等手术风险。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对病灶的手术处理方式存在因器械更换而增加术中时间和增加术中出血发现的问题,提供一种无需更换器械就可以在术中实现对病变组织的电凝和剪切分离,在缩短术中时间的同时降低手术出血风险的概率的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
一种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包括:
器械主体,具有操作孔;
钳头组件,包括外管、内管、联动机构、正极钳头及负极钳头;所述外管的一端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内管的一端,且两者一起穿设于所述操作孔内;所述外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联动机构分别与所述正极钳头及所述负极钳头联接;
高频发生器,安装于所述器械本体上,其正极电源端与正极钳头电性连接;
电凝操作组件,安装于所述器械主体上,并与所述外管联动;所述电凝操作组件被构造为能够带动所述外管相对于所述内管前后移动;所述联动机构用于在所述外管相对于所述内管向后或向前移动时带动所述正极钳头及所述负极钳头开合;
电刀,绝缘且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内管;
切换组件,安装于所述器械主体上,并与所述电刀的后端联动;所述切换组件可操作地带动所述电刀在所述内管内前后移动,直至所述电刀的前端伸入至所述正极钳头的钳嘴和所述负极钳头的钳嘴之间的间隙内并使所述高频发生器的负极电源端与所述电刀电连接,或所述电刀的前端离开所述正极钳头的钳嘴和所述负极钳头的钳嘴之间的间隙并使所述高频发生器的负极电源端与所述负极钳头电连接。
上述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使用时,操作人员对电凝操作组件进行操作,以使正极钳头和负极钳头夹住病灶组织并实行电凝,直至达到要求的电凝效果,此时再对切换组件进行操作,使得电刀向前移动的同时与高频发生器的负极电源端由负极钳头切换至与导电接通,此时电凝功能自动失效,电刀与正极钳头生成高频回路,实现对电凝后的病变组织的电切工作。故而,无需更换器械就可以在术中对病变组织进行电凝和切割分离,由于电凝时利用正极钳头和负极钳头固定了位置,故电切时也会在最佳的切割点上,进一步地,切割分离时使用的是带高温碳化作用的电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手术中出血的概率。因此,上述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的使用,在有效缩短术中时间的同时还降低了术中发生出血风险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中器械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中钳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处于电凝状态时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处于电切状态时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所示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中正极导电杆、负极导电杆和管体之间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中正极钳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中负极钳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中电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说明:10、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100、器械主体;110、操作孔;120、第一接电头;130、第二接电头;140、第三接电头;150、主手柄;151、第一转动点位;152、第二转动点位;153、第三转动点位;154、第五转动点位;160、限位头;200、钳头组件;210、外管;211、限位部;220、内管;221、管体;222、第一绝缘套;223、第一接电套;224、第二绝缘套;225、第二接电套;2251、限位槽;226、第三绝缘套;227、第三接电套;228、绝缘头;230、联动机构;231、第一联动杆;232、第二联动杆;233、联动转轴;240、正极钳头;241、第一转动孔;242、第一联动点位;250、负极钳头;251、第二转动孔;252、第二联动点位;260、正极导电杆;270、负极导电杆;300、高频发生器;310、正极电源端;320、负极电源端;400、电凝操作组件;410、纵动手柄;411、手动端;4111、第四转动点位;412、联动端;420、第一弹性件;430、锁定结构;431、连接杆;432、第一锁止齿片;433、第二锁止齿片;500、电刀;510、长条形通孔;600、切换组件;610、切换开关;620、电切操作结构;621、电切手柄;6211、活动端;6212、操作端;622、推杆件;623、第二弹性件;20、病变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当一元件被指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其能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亦可存在中间元件。亦可以理解的是,当元件被指为在两个元件“之间”时,其可为两个元件之间的唯一一个,或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元件。
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请参阅图1,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10包括器械主体100、钳头组件200、高频发生器300、电凝操作组件400、电刀500及切换组件600。
请一并参阅图2,器械主体100主要起支撑及连接作用,具有操作孔110。操作孔110为两端开口的通孔。
请一并参阅图3,钳头组件200包括外管210、内管220、联动机构230、正极钳头240及负极钳头250。外管210的一端可滑动地套设于内管220的一端,且两者一起穿设于操作孔110内。外管210的另一端通过联动机构230分别与正极钳头240及负极钳头250联接。
高频发生器300安装于器械本体上,其正极电源端310与正极钳头240电性连接。
电凝操作组件400安装于器械主体100上,并与外管210联动。电凝操作组件400被构造为能够带动外管210相对于内管220前后移动。联动机构230用于在外管210相对于内管220向后或向前移动时带动正极钳头240及负极钳头250开合。
电刀500绝缘且可滑动地穿设于内管220。
切换组件600安装于器械主体100上,并与电刀500的后端联动。切换组件600可操作地带动电刀500在内管220内前后移动,直至电刀500的前端伸入至正极钳头240的钳嘴和负极钳头250的钳嘴之间的间隙内并使高频发生器300的负极电源端320与电刀500电连接,或电刀500的前端离开正极钳头240的钳嘴和负极钳头250的钳嘴之间的间隙并使高频发生器300的负极电源端320与负极钳头250电连接。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对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10在术中的工作过程进行简单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4,当需要对病变组织20进行电凝时,操作人员对电凝操作组件400进行操作,以带动外管210相对于内管220向前移动,从而使得正极钳头240的钳嘴端和负极钳头250的钳嘴端在联动机构230的联动作用下相互合拢,以将病变组织20夹持在正极钳头240和负极钳头250之间,此时高频发生器300的正极电源端310和负极电源端320分别与正极钳头240和负极钳头250电连接,以在正极钳头240的钳嘴和负极钳头250的钳嘴之间形成高频回路,实现对病变组织20的电凝;
请一并参阅图5,当需要对病变组织20进行电切时,待达到要求的电凝效果后,操作人员对切换组件600进行操作,以带动电刀500在内管220内向前移动,此时高频发生器300的负极电源端320由与负极钳头250电连接切换至与电刀500电连接,使得电凝功能自动失效,并在导电的刀片伸入至正极钳头240和负极钳头250之间并与病变组织20接触时,在正极钳头240和电刀500之间形成高频回路,实现对电凝后的病变组织20的电切工作;
当完成电切工作后,操作人员撤去对切换组件600的操作,并再次对电凝操作组件400进行操作,使得外管210相对于内管220向后移动,以在联动机构230的联动作用下使得正极钳头240的钳嘴端和负极钳头250的钳嘴端张开,以完成对病变组织20的电凝和电切工作。
上述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10可以实现电凝和电切的自动切换,无需更换器械就可以在术中对病变组织20进行电凝和切割分离,由于电凝时利用正极钳头240和负极钳头250固定了位置,故电切时也会在最佳的切割点上,并且切割分离时使用的是带高温碳化作用的电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手术中出血的概率。因此,上述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10的使用,在有效缩短术中时间的同时还降低了术中发生出血风险的概率。
请一并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器械主体100上沿操作孔110的轴向间隔形成有第一接电头120、第二接电头130及第三接电头140。其中,第一接电头120、第二接电头130和第三接电头140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器械主体100的上的独立结构,也可以固定于器械主体100上导电结构。
内管220远离联动机构230的一端具有相互绝缘的第一接电部(图未示)、第二接电部(图未示)及第三接电部(图未示)。第一接电部、第二接电部及第三接电部分别与正极钳头240、负极钳头250及电刀500电性连接。第一接电头120、第二接电头130及第三接电头140均伸入至操作孔110内,并分别与第一接电部、第二接电部及第三接电部电性接触。第一接电头120与高频发生器300的正极电源端310电性连接。如此,高频发生器300的正极电源端310通过第一接电头120、第一接电部与正极钳头240电性连接。
切换组件600可操作地带动电刀500在内管220内前后移动,直至电刀500的前端伸入至正极钳头240和负极钳头250之间的间隙内并使第三接电头140与高频发生器300的负极电源端320电连接,电刀500的前端离开正极钳头240和负极钳头250之间的间隙并使第二接电头130与高频发生器300的负极电源端320电连接。其中,第一接电头120、第二接电头130及第三接电头140可以通过布设于器械主体100外部的导线与高频发生器300电性连接,也可以通过布设于器械主体100内部通道内的导电结构或导线与高频发生器300电性连接。
如此,通过切换组件600带动电刀500在内管220内向前或向后移动,以触发高频发生器300的负极电源端320由与第二接电头130电连接向至与第三接电头140电连接切换,从而实现电凝状态向电切状态的切换。而利用第一接电头120、第二接电头130及第三接电头140分别与第一接电部、第二接电部及第三接电部直接接触,在实现电性连接的同时还使得整体结构较为紧凑,有利于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10体积的减小。
请参阅图3、图7至图9,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管220内固定穿设有相互绝缘的正极导电杆260及负极导电杆270。正极导电杆260及负极导电杆270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接电部及第二接电部电性接触。正极钳头240的钳柄端具有第一转动孔241及第一联动点位242。负极钳头250的钳柄端具有第二转动孔251及第二联动点位252。
联动机构230包括第一联动杆231、第二联动杆232及联动转轴233。联动转轴233横向安装于外管210远离第一接电部的一端。联动转轴233依次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转动孔241及第二转动孔251。正极钳头240及负极钳头250均分别与联动转轴233及外管210绝缘。第一联动杆2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联动点位242及正极导电杆260远离第一接电部的一端转动且电性连接。第二联动杆23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联动点位252及负极导电杆270远离第一接电部的一端转动且电性连接。
第一接电头120、第一接电部、正极导电杆260依次电性接触,正极导电杆260、第一联动杆231及正极钳头240依次连接,以实现第一接电头120与正极钳头240之间的电性连接;第二接电头130、第二接电部、负极导电杆270依次电性接触,负极导电杆270、第二联动杆232及负极钳头250依次连接,以实现第二接电头130与负极钳头250之间的电性连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即使内管220在操作孔110内有轻微地前后偏移,也可保证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而正极导电杆260、负极导电杆270、第一联动杆231、第二联动杆232及联动转轴233在实现各自结构连接的同时,实现第一接电头120和正极钳头240之间以及第二接电头130和负极钳头250之间的电性连接,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有利于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10体积的进一步减小。
其中,联动转轴233可以通过自身结构(例如采用绝缘材料或形成于表面的绝缘层,并能够隔离正极钳头240与负极钳头250,隔离正极钳头240与外管210,隔离负极钳头250与外管210)实现正极钳头240、负极钳头250、外管210相互之间的绝缘,也可以与其他绝缘结构(绝缘隔套、绝缘隔板等结构)相互配合以实现正极钳头240、负极钳头250、外管210相互之间的绝缘。
请一并参阅图10,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刀500的刀片端沿操作孔110的轴向开设有长条形通孔510。联动转轴233可滑动地穿设于长条形通孔510内,并与电刀500绝缘。电刀500的刀杆绝缘且可滑动地穿设于内管220内,并与第三接电部电性接触。
如此,将联动转轴233穿设于长条形通孔510,实现对电刀500的刀片的安装,与内管220一起对电刀500的两端进行支撑,保证电刀500在内管220内前后移动的平稳可靠,提高了电切准确性和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管220包括依次连接的管体221、第一绝缘套222、作为第一接电部的第一接电套223、第二绝缘套224、作为第二接电部的第二接电套225、第三绝缘套226及作为第三接电部的第三接电套227。正极导电杆260、负极导电杆270及电刀500的刀杆间隔穿设于管体221内。
第一绝缘套222间隔形成有第一滑孔(图未示)及两个第一通过孔(图未示)。第一接电套223间隔形成有第二滑孔(图未示)及第二通过孔(图未示)。第二绝缘套224间隔形成有第三滑孔(图未示)及第三通过孔(图未示)。第二接电套225、第三绝缘套226及第三接电套227分别形成有第四滑孔(图未示)、第五滑孔(图未示)及第六滑孔(图未示)。正极导电杆260穿过其中一个第一通过孔并与第一接电套223电性接触。负极导电杆270依次穿过另一第一通过孔和第二通过孔,并与第二接电套225电性接触。电刀500的刀杆依次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一滑孔、第二滑孔、第三滑孔、第四滑孔、第五滑孔及第六滑孔,并与第三接电套227电性接触。第一接电套223分别与负极导电杆270及电刀500的刀杆绝缘。第二接电套225与电刀500的刀杆绝缘。
如此,通过第一绝缘套222、第二绝缘套224及第三绝缘套226实现管体221、第一接电套223、第二接点套及第三接电套227之间的绝缘,通过第一绝缘套222实现正极导电杆260、负极导电杆270、电刀500的刀杆之间的绝缘,通过第二绝缘套224实现负极导电杆270和电刀500的刀杆之间的绝缘。如此,将外管210设置为依次连接的管体221、第一绝缘套222、第一接电套223、第二绝缘套224、第二接电套225、第三绝缘套226及第三接电套227,在保证第一接电头120、第二接电头130、第三接电头140分别与正极导电杆260、负极导电杆270及电刀500的刀杆之间电性接触可靠稳定的同时,还可提高电路安全性能。
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电套225的外壁沿周向开设有限位槽2251。第二接电套225插入限位槽2251内,并与限位槽2251的内壁电性接触。如此,通过将第二接电头130的一端插入限位槽2251的方式,使得内管220与器械主体100之间实现柔性连接,实现对内管220轴向位置的限定,降低内管220相对于器械主体100发生轴向移动的概率,提高了结构稳定性,使得第一接电头120、第二接电头130及第三接电头140分别与第一接电套223、第二接电套225及第三接电套227之间的可靠且有效地电性接触。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内管220也可以通过螺栓、销轴等其他结构进行限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管体221靠近钳头组件200的一端固定有绝缘头228。绝缘套间隔形成有第七滑孔(图未示)及两个第三通过孔(图未示)。正极导电杆260及负极导电杆270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三通过孔。电刀500的刀杆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七滑孔。
如此,通过绝缘头228,不但增加了管体221对正极导电杆260、负极导电杆270及导电的刀杆的支撑点位,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而且还可进一步避免正极导电杆260、负极导电杆270及电刀500的刀杆在长时间使用后发生相互靠近而导致电路短路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10电路的安全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刀500的刀片表面形成有第一绝缘层(图未示),且第一绝缘层未覆盖电刀500刀片的刃口部位。如此,在保证电刀500刀片的刃口部位导电的同时,刀片的其他部位能够分别与与正极钳头240和负极钳头250之间保持较高的电气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10电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导电杆260和负极导电杆270的表面分别形成有第二绝缘层(图未示)及第三绝缘层(图未示),第二绝缘层未覆盖正极导电杆260与第一联动杆231连接的部位及与第一接电套223接触的部位,第三绝缘层未覆盖负极导电杆270与第二联动杆232连接的部位及与第二接电套225接触的部位。
如此,第二绝缘层的设置,使得正极导电杆260无需再额外增加绝缘结构就可进一步提高与管体221之间的绝缘性能,第三绝缘层的设置,使得负极导电杆270无需额外增加绝缘结构就可进一步提高与管体221之间及与与第一接电套223之间的绝缘性,在保证电路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的同时,使得整体结构较为简单,进一步减小了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10的体积。
具体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及第三绝缘层均为二氧化镐涂层,以较薄的涂层厚度满足绝缘要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及第三绝缘层也可以为绝缘胶层、绝缘漆层等,只要能实现电气绝缘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器械主体100具有主手柄150,主手柄150靠近操作孔110的一端具有第一转动点位151。电凝操作组件400包括纵动手柄410及第一弹性件420。纵动手柄410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转动点位151。纵动手柄410的两端分别具有手动端411及联动端412。联动端412与外管210远离钳头组件200的一端联动。手动端411可操作地沿朝向主手柄150的方向转动,以带动外管210相对于内管220向前移动,使正极钳头240和负极钳头250张开。第一弹性件420用于提供一驱使外管210相对于内管220向后移动的弹性力,以带动正极钳头240和负极钳头250合拢。
当联动机构230包括联动转轴233、第一联动杆231及第二联动杆232时,若需要打开正极钳头240和负极钳头250,工作人员通过按动手动端411,使手动端411朝向主手柄150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联动端412推动外管210向前移动,进而使得正极导电杆260和第一联动杆231之间的连接点位和联动转轴233之间的距离拉大,负极导电杆270和第二联动杆232之间的连接点位和联动转轴233之间的距离拉大,此时第一联动杆231及第二联动杆232分别带动正极钳头240和负极钳头250围绕联动转轴233旋转,实现正极钳头240的钳嘴端和负极钳头250的钳嘴端的张开;若需要正极钳头240和负极钳头250合拢,则工作人员撤去施加在手动端411的外力,此时外管210在第一弹性件420提供的弹性力作用下向后移动,以带动联动转轴233沿朝向正极导电杆260、负极导电杆27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联动杆231和正极钳头240的钳柄端之间的夹角减小,使得第二联动杆232与负极钳头250的钳柄端之间的夹角也减小,从而带动正极钳头240和负极钳头250围绕联动转轴233旋转,以实现正极钳头240的钳嘴端和负极钳头250的钳嘴端之间的合拢。
具体地,操作孔110朝向钳头组件200一端的开口穿设有中空的限位头160。外管210位于操作孔110内的一端具有限位部211。第一弹性件420为压缩弹簧。第一弹性件420套设于外管210上,并夹持于限位部211与限位头160之间。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凝操作组件400还包括锁定结构430。锁定结构430安装于手动端411及主手柄150之间,并被构造为能够对纵动手柄410的转动位置进行锁止。其中,锁定结构430可以为卡齿锁止机构,也可以为可调节且方便解绑的绑带结构,还可以为其他能够锁止纵动手柄410转动位置的结构,只要能保证纵动手柄410转动到位后防止纵动手柄410在撤去外力后反向转动即可。
锁定结构430的设置,可在操作人员通过对纵动手柄410施加外力以将正极钳头240和负极钳头250合拢后,即使操作人员撤去施加在纵动手柄410上的外力,正极钳头240和负极钳头250依然可以保持其合拢状态和合拢角度不便,保证其电凝和电切过程中结构稳定,避免电切时正极钳头240和负极钳头250因为外力减小或撤去而造成突然松开病变组织20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了安全可靠性,同时还使得操作人员在术中时无需持续握紧纵动手柄410,可以腾出手来进行切换组件600的操作或其他手术操作,提高了使用便利性,有利于术中时间的进一步缩短。
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手柄150靠近操作孔110的一端具有第二转动点位152,远离操作孔110的一端具有第三转动点位153。手动端411具有第四转动点位4111。
锁定结构430包括连接杆431、第一锁止齿片432、第二锁止齿片433、第一回转弹性件(图未示)及第二回转弹性件(图未示)。连接杆43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转动点位152及第一锁止齿片432转动连接。第一锁止齿片432及第二锁止齿片433的一端分别与第三转动点位153及第四转动点位4111转动连接,另一端相互卡合,以对纵动手柄410的转动位置进行锁止。第一回转弹性件及第二回转弹性件分别为第一锁止齿片432和第二锁止齿片433提供一弹性件,使第一锁止齿片432和第二锁止齿片433具有沿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的趋势。
当纵动手柄410围绕第一转动点位151的转轴旋转时,第一锁止齿片432和第二锁止齿片433会分别克服第一回转弹性件和第二回转弹性件提供的弹性力之后相互滑移;当纵动手柄410停止转动时,第一锁止齿片432和第二锁止齿片433会分别在第一回转弹性件和第二回转弹性件提供的弹性力作用下相互卡紧,以起到锁止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组件600包括切换开关610及电切操作结构620。切换开关610安装于器械本体远离联动机构230的一端,并与高频发生器300电性连接。电切操作结构可操作地带动电刀500在内管220内向前或向后移动,直至电刀500的刀杆离开或接触切换开关610的触点,以将高频发生器300的负极电源端320与电刀500或负极钳头250电性连接。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电切操作结构620的带动下电刀500在内管220内向后移动,直至电刀500的刀杆与切换开关610的触点接触后,就会触发切换开关610将高频发生器300的负极电源端320切换至与负极钳头250电性连接(即高频发生器300的负极电源端320与第二接电头130之间通电导通);操作人员对电切操作结构620进行操作,以带动电刀500在内管220内向前移动,此时电刀500的刀杆就会离开切换开关610的触点,切换开关610就会将高频发生器300的负极电源端320切换至与电刀500电性连接(即高频发生器300的负极电源端320与第三接电头140之间通电导通),至此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10实现电凝向电切的自动切换。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器械主体100具有主手柄150。主手柄150靠近操作孔110的一端具有第五转动点位154。电切操作结构620包括电刀500手柄、推杆件622及第二弹性件623。电刀500手柄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五转动点位154上。电刀500手柄的两端分别为活动端6211及操作端6212。活动端6211与推杆件622转动连接。推杆件622与电刀500的刀杆联动。操作端6212可操作地朝向主手柄150的方向转动,以带动推杆件622推动电刀500向前移动。弹性件用于提供一驱使电刀500在内管220内向后移动的弹性力。
在术中当电凝达到预计要求时,操作人员给操作端6212施加一个按压的外力,使得操作端6212沿朝向主手柄150的方向转动,同时活动端6211就会推动电刀500的刀杆向前移动以离开切换开关610的触点,从而触发切换开关610将高频发生器300的负极电源端320切换至与电刀500导通(即高频发生器300的负极电源端320与第三接电头140通电导通),并断开高频发生器300的负极电源端320与负极钳头250之间的电路,电凝瞬间时效,而当电刀500的刀片接触夹持在正极钳头240和负极钳头250之间的病变组织20时立即进行电切工作。当电切完成后,撤去施加在操作端6212的外力,使得电刀500在第二弹性件623提供的弹性力作用下向后移动,直至与切换开关610的触点接触,电切立即失效。
其中,推杆件622可以为直杆结构,此时推杆件622的一端与电刀500的刀杆联接;推杆件622也可以为横向的U形杆结构,此时推杆件622的两端均与活动端6211转动连接,中部与刀杆的端部抵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器械主体,具有操作孔;
钳头组件,包括外管、内管、联动机构、正极钳头及负极钳头;所述外管的一端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内管的一端,且两者一起穿设于所述操作孔内;所述外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联动机构分别与所述正极钳头及所述负极钳头联接;
高频发生器,安装于所述器械本体上,其正极电源端与正极钳头电性连接;
电凝操作组件,安装于所述器械主体上,并与所述外管联动;所述电凝操作组件被构造为能够带动所述外管相对于所述内管前后移动;所述联动机构用于在所述外管相对于所述内管向后或向前移动时带动所述正极钳头及所述负极钳头开合;
电刀,绝缘且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内管;
切换组件,安装于所述器械主体上,并与所述电刀的后端联动;所述切换组件可操作地带动所述电刀在所述内管内前后移动,直至所述电刀的前端伸入至所述正极钳头的钳嘴和所述负极钳头的钳嘴之间的间隙内并使所述高频发生器的负极电源端与所述电刀电连接,或所述电刀的前端离开所述正极钳头的钳嘴和所述负极钳头的钳嘴之间的间隙并使所述高频发生器的负极电源端与所述负极钳头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主体上沿所述操作孔的轴向间隔形成有第一接电头、第二接电头及第三接电头;
所述内管远离所述联动机构的一端具有相互绝缘的第一接电部、第二接电部及第三接电部;所述第一接电部、所述第二接电部及所述第三接电部分别与所述正极钳头、所述负极钳头及所述电刀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电头、所述第二接电头及所述第三接电头均伸入至所述操作孔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电部、所述第二接电部及所述第三接电部电性接触;所述第一接电头与所述高频发生器的正极电源端电性连接;
所述切换组件可操作地带动所述电刀在所述内管内前后移动,直至所述电刀的前端伸入至所述正极钳头和所述负极钳头之间的间隙内并使所述第三接电头与所述高频发生器的负极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电刀的前端离开所述正极钳头和所述负极钳头之间的间隙并使所述第二接电头与所述高频发生器的负极电源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内固定穿设有相互绝缘的正极导电杆及负极导电杆;所述正极导电杆及所述负极导电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电部及所述第二接电部电性接触;所述正极钳头的钳柄端具有第一转动孔及第一联动点位;所述负极钳头的钳柄端具有第二转动孔及第二联动点位;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及联动转轴;所述联动转轴横向安装于所述外管远离所述第一接电部的一端;所述联动转轴依次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转动孔及所述第二转动孔;所述正极钳头及所述负极钳头均分别与所述联动转轴及所述外管绝缘;所述第一联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联动点位及所述正极导电杆远离所述第一接电部的一端转动且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联动点位及所述负极导电杆远离所述第一接电部的一端转动且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刀的刀片端沿所述操作孔的轴向开设有长条形通孔;所述联动转轴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长条形通孔内,并与所述电刀绝缘;所述电刀的刀杆绝缘且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内管内,并与所述第三接电部电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管体、第一绝缘套、作为第一接电部的第一接电套、第二绝缘套、作为第二接电部的第二接电套、第三绝缘套及作为第三接电部的第三接电套;所述正极导电杆、所述负极导电杆及所述电刀的刀杆间隔穿设于所述管体内;
所述第一绝缘套间隔形成有第一滑孔及两个第一通过孔;所述第一接电套间隔形成有第二滑孔及第二通过孔;所述第二绝缘套间隔形成有第三滑孔及第三通过孔;所述第二接电套、所述第三绝缘套及所述第三接电套分别形成有第四滑孔、第五滑孔及第六滑孔;所述正极导电杆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通过孔并与所述第一接电套电性接触;所述负极导电杆依次穿过另一所述第一通过孔和所述第二通过孔,并与所述第二接电套电性接触;所述电刀的刀杆依次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滑孔、所述第二滑孔、所述第三滑孔、所述第四滑孔、所述第五滑孔及所述第六滑孔,并与所述第三接电套电性接触;所述第一接电套分别与所述负极导电杆及所述电刀的刀杆绝缘;所述第二接电套与所述电刀的刀杆绝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电套的外壁沿周向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接电套插入所述限位槽内,并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电性接触;和/或
所述管体靠近所述钳头组件的一端固定有绝缘头;所述绝缘套间隔形成有第七滑孔及两个第三通过孔;所述正极导电杆及所述负极导电杆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第三通过孔;所述电刀的刀杆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七滑孔;和/或
所述电刀的刀片表面形成有第一绝缘层,且所述第一绝缘层未覆盖所述电刀刀片的刃口部位;和/或
所述正极导电杆和所述负极导电杆的表面分别形成有第二绝缘层及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未覆盖所述正极导电杆与所述第一联动杆连接的部位及与所述第一接电套接触的部位,所述第三绝缘层未覆盖所述负极导电杆与所述第二联动杆连接的部位及与所述第二接电套接触的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主体具有主手柄,所述主手柄靠近所述操作孔的一端具有第一转动点位;
所述电凝操作组件包括纵动手柄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纵动手柄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动点位;所述纵动手柄的两端分别具有手动端及联动端;所述联动端与所述外管远离所述钳头组件的一端联动;所述手动端可操作地沿朝向所述主手柄的方向转动,以带动所述外管相对于所述内管向前移动,使所述正极钳头和所述负极钳头张开;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提供一驱使所述外管相对于所述内管向后移动的弹性力,以带动所述正极钳头和所述负极钳头合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凝操作组件还包括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安装于所述手动端及所述主手柄之间,并被构造为能够对所述纵动手柄的转动位置进行锁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切换开关及电切操作结构;所述切换开关安装于所述器械本体远离所述联动机构的一端,并与所述高频发生器电性连接;所述电切操作结构可操作地带动所述电刀在所述内管内向前或向后移动,直至所述电刀的刀杆离开或接触所述切换开关的触点,以将所述高频发生器的负极电源端与所述电刀或所述负极钳头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主体具有主手柄;所述主手柄靠近所述操作孔的一端具有第五转动点位;
所述操作结构包括电刀手柄、推杆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电刀手柄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五转动点位上;所述电刀手柄的两端分别为活动端及操作端;所述活动端与所述推杆件转动连接;所述推杆件与所述电刀的刀杆联动;所述操作端可操作地朝向所述主手柄的方向转动,以带动所述推杆件推动所述电刀向前移动;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一驱使所述电刀在所述内管内向后移动的弹性力。
CN202311785450.1A 2023-12-22 2023-12-22 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 Pending CN1175033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85450.1A CN117503325A (zh) 2023-12-22 2023-12-22 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85450.1A CN117503325A (zh) 2023-12-22 2023-12-22 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03325A true CN117503325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44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85450.1A Pending CN117503325A (zh) 2023-12-22 2023-12-22 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0332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27279A (en) Knife coupler mechanism for an endoscopic instrument
US7147637B2 (en) Surgical instrument
US9265571B2 (en) Surgical forceps
EP2842509B1 (en) Switch assemblies for multi-function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surgical instrument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RE44834E1 (en) Insulating boot for electrosurgical forceps
US5800449A (en) Knife shield for surgical instruments
US7879035B2 (en) Insulating boot for electrosurgical forceps
US5527313A (en) Bipolar surgical instruments
US8361072B2 (en) Insulating boot for electrosurgical forceps
US7367976B2 (en) Bipolar forceps having monopolar extension
JPH1024051A (ja) 切離機能付凝固鉗子
JP5301502B2 (ja) 内視鏡用バイポーラ型高周波鋏片
US10792093B2 (en) Switch assemblies for multi-function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surgical instrument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11241269B2 (en) Surgical devices switchable between monopolar functionality and bipolar functionality
CN117503325A (zh) 带电刀的双极电凝器械
US20230076952A1 (en) Multi-function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selection assemblies for multi-function surgical instruments
WO2022195412A1 (en) Surgical instruments, systems, and methods incorporating ultrasonic and electrosurgical functionality
CN113499133A (zh) 一种双功能的手术器械
CN219021511U (zh) 一种胆囊息肉切除装置
AU2013257528B2 (en) Bipolar forceps having monopolar extension
CN215821138U (zh) 一种带单极电钩的高级能量器械
KR101535152B1 (ko) 다기능 전기수술기
CN116196088A (zh) 一种多功能双极电凝切割手术装置
AU2015203543B2 (en) Surgical forceps
CN116196093A (zh) 端部执行器、外科手术器械及外科手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